這世上真的有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種事么?
身邊有很多天天玩卻考的很好的人啊,但也有些人天天學成績卻還是那個樣子..覺得有些不公平呢雖然我也知道學習這種事是要天賦的,但老師總是說笨鳥先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但身邊有太多太多的例子證明可能也許不是這個樣子的
有。
不要和別人比,和自己比,就能體會到了。努力和收穫一定是相關的;
但未必是線性相關(一份付出不一定有一分收穫,也可能半分,也可能兩分);
也未必是連續的(可能會是跳躍的,現實未必能細分為一分兩分,你可能需要努力到十分,才見效果)。
也對,也不對。
10分耕耘有10分收穫,8分耕耘有8分收穫,6分耕耘有6分收穫。但是,1分耕耘是沒什麼收穫的。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都會有個產生效果的門檻,沒有達到這個檻,前面的努力幾乎都要白費。這就是知乎上某個高票答案說的,學習要集中大塊時間進行 的道理。
就拿大家都經歷過的學英語來說,記一個月單詞,等再過一個月,滿腦子都是 abandon;但如果記上個半年,之後的遺忘率明顯就要低很多。
還有健身,我忘了是哪位知乎上的健身專家說的,要持續鍛煉,你的身體才會明白:哦,我得長點肌肉才能應付這種吃力的事情~不然,也就是心血來潮時折騰下自己罷了。
閱讀也是這樣的。雖然大家都推崇閱讀,但事實上許多人的閱讀都是無效的。因為值得閱讀的書,往往讀一次是不夠的。那些沒搞懂的東西,並不能給你帶來什麼提升。有難度的書,至少要再讀一次。前段時間有個提問,大意是看過很多書,都忘了怎麼辦。有個文學家說:你吃了很多飯,但這些飯都消失了,你卻成長了。(大意)這個比喻的邏輯是有問題的,因為你要吸收飯的營養你才會成長啊!所以,好歹花時間把書的內容搞懂一次,給你帶來一些改變之後再忘記這本書的內容也好。這才是吃下了這碗飯。可惜相當多的人看書是為了獲得「耶~我看過這種書了,我的靈魂踏上了星辰大海的征途」的滿足感。
之所以講英語、健身、閱讀是因為好像這是知乎用戶最關切的三個方面,同時我自己也在這三個方面吃過三分鐘熱度的虧。後來想明白了,靜下心來才做的好了一點。第一次無意中摸到肚子上的腹肌的時候,差點熱淚盈眶。
一點點教訓,與諸君共勉。
(圖片來自網路,我用有道)
大部分人回答都被題主繞進去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這種事不可能用簡單粗暴的二分法來判斷的
世界上的事情那麼多 每個人的能力高低都不同 拋開這些來談耕耘與收穫 不太妥當
隨著我們學習的程度不同 把世界上可以做的事漸漸地從體力勞動向腦力勞動演化
隨著科技的發展 大多數活動都和腦力勞動摻和上關係
而腦力勞動 是很難估量和線性化的 不同的人在那裡工作學習一小時 達成的結果基本不會相同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最早本來就是形容種地的。種地是純粹的體力勞動 只要肯努力 運氣不要太差碰到饑荒 基本是線性化的 你越努力 能耕種更多的地 當然是收穫越多,而且最關鍵的是 一個人 即使神靈附體 也不可能像現在機械化的農業一樣搞好幾十畝好幾百畝地 而且小農社會 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田就好 無需考慮和他人合作進行技術開發之類的高級事業
所以種地這類純體力勞動的工種 範圍越小 收穫和努力越成正比
不過現在好像種地的人越來越少了 其他地方未知 據我了解 閩西閩南這塊土地的家長 更願意讓孩子讀書 去從事一份「體面」的工作 嚇唬小孩子的經常是 好好讀書 不然就滾回去種田
於是我們這代的小孩 一個個走出農村 進入城市 從幼兒園 小學 初中 高中 大學 研究生 博士。。一路讀下去
但是讀書這種事和種地就不同了 牽涉到了方方面面的東西 思維習慣 智力水平 家庭環境 學習方法 教學水平 甚至不同的教材等等都能產生偏差
這個時候來談一分耕耘 一分收穫 就有點傷感了
初中的時候見過非常努力讀書的同學 在學校也讀書 在家裡也讀書 最後成績還是不盡如人意
我這個典型的反面教材整天弔兒郎當上課睡覺發獃放學一溜煙跑網吧 成績也沒有太難看
到了高中大學 這樣的現象反而越來越多 我一直很納悶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難道都是騙人的?
但是那些學霸們明明也很努力成績也很好類 為什麼大家都努力了結果差那麼多
直到我收起玩性 開始準備考研 我發現了其中的秘密
原來其中的複雜性 用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來說實在太簡單粗暴了
以下的結論拋開隨便讀讀就能有很好的結果的人 那是上帝附體的極端個體
最先發現的是 每個人的動機不同 結果也就不同
簡單的來說 被各種各樣的外在驅動自己考研的人 和自己內心自發的選擇考研的人 表現出來的堅韌和毅力截然不同 面對瓶頸的時候處理態度截然不同
兩者最大的不同 在於做出選擇所付出的責任成本不同
當一件事是自己選擇的 沒有任何人逼著你 尤其是經歷了特別艱難的兩難三難四難……最後做出的選擇 一旦下定了決心 你的內心就會產生一股衛士 保衛你付出了如此大的成本所作出的決定
此時你再去做同樣這件事 你就會無比珍惜這樣的機會 並且遭遇挫折的時候 更多的會去想 你要怎麼解決它 而不是逃避責任 因為 選擇是你自己做下的 你要為自己的選擇付所有的責任
其次 在已經堅定了內心的基礎上 你的方法問題 也造成結果的不同
很多人覺得自己已經很有毅力了 為什麼還是搞不定面前的難題 一直被失敗打倒越來越沮喪導致懷疑自己的動機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很好的答案 忘記出處是哪了 如果有人記得 幫忙提醒下
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萬不要自己感動自己。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不過是愚蠢導致的。什麼熬夜看書到天亮,連續幾天只睡幾小時,多久沒放假了,如果這些東西也值得誇耀,那麼很多工廠流水線上任何一個人都比你努力。人難免天生有自憐的情緒,唯有時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價值在哪裡。
這裡就涉及到了方法的問題 關於學習方法 知乎上可以找到非常多 就不贅述了
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每種方法都像一種工具 我們需要用不同的工具去解決不同的困難 用小刀去殺豬 顯然是不合適的
同樣的道理 我們面對的困難越艱難 我們以前所使用的方法大多情況下就越不適用
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地更新 更新自己的方法 更新對事物的根本矛盾的洞察
面對不同的事物 縱向深入的同時 其實也需要橫向比較 刨根問底 其實世界上大部分東西都能找到一兩點共通之處 不同的事情之間幾乎完全可以做到技能的遷移 發散思維 多找不同事物的共同點 有利於我們用手上為數不多的工具去解決未知的困難
再次 結果的需求不同 導致的結果也不同
是不是很多時候覺得很努力了 但是到了關鍵時刻掉鏈子 出現奇奇怪怪的問題 咆哮的想掀桌(╯‵□′)╯︵┻━┻ 鬱悶的想大家來摸摸頭安慰
堅定了意志 找對了方法 結果方向沒搞對 結果白搭 在做一件事之前 要搞清楚 你到底通過這個過程 需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
答主這學期兢兢業業非常努力讀的一門課。。。結果差點慘遭掛科 感謝老師給的師生情BUFF
滿臉都是淚 逢人還只能說 我不夠努力不夠努力 智商太低才會這樣 說自己努力那麼久還掛科。。都會被一臉嫌棄的說找借口呢
但是對外和對內是不一樣的 對別人可以騙一騙 連自己也騙那真是太過分了 不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好少年呢
於是鬱悶中我就開始思考 為什麼呢?老師出題不按套路 整本書都是重點帶星號的都不放過 五題每題20分 最後考的基本全是帶星號的地方 剛好我剛愎自用覺得整本書幾百個知識點這六個知識點不太經典不會考結果考了3個
抱怨運氣不好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我開始思考 我當初把這麼書看的那麼細是為了什麼
因為我是抱著一種學東西的心態來讀這本書的
不同於水課隨便看看畫畫重點能過就行了 這門課我真的想學點有用的東西 所以才認真的去理解 結果這樣其實挺浪費時間的 一門實踐性的課 不搞實踐從理論層面去理解 要多費很大的功夫
最後導致的結果是。。學累了 結果考試臨近 還有一大半沒看完。 到了考前 還有一小半 沒辦法了 只能開始有選擇性的看 結果外行人就是眼睛比較瞎。。 把考點都完美剔除。。
相信讀過大學的人都明白 考試成績和掌握知識的程度並不成正比 所以什麼考前突擊驚魂48小時 24小時 12小時 考的還相當不錯的人大有人在。但是考完問他們 這些什麼意思 學到了什麼。。什麼也沒學到!!
考試這種東西是為了鞏固知識 但是局限於它的機械性 並不能考驗學生的掌握度
所以當你做的事和結果需求不同的時候 你得到的收穫和別人所關注的收穫不相同的時候 這種時候在外人看來 顯然不滿足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 但是你心裡明白你自己得到了什麼 這種情況在戰線拉長几年幾十年的時候 厚積能給你帶來很大的好處
但是如果是短期目標 你就要清晰的明白結果的定位 就像百米賽跑的預賽 你雖然不會拚命向前跑 但是放水過度了都被淘汰了還保留毛線的實力啊。。
分清楚你到底想從這件事得到什麼結果
最後 一句忠告 面對你最想要的事物 人生終極大BOSS的時候 拼了命的提升自己 不要管什麼耕耘收穫了 為了這種目標 犧牲什麼也不為過 100%的努力達不成效果 那就200% 300% 400% 只要能達到80%的效果就該知足並且繼續改進方法 持續保持。
世上絕大部分事情 多少付出就想有多少收穫 美得你。但是不付出 絕對沒有收穫的
努力是熵增過程,不可能完美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看個人能力。。。
應當相信的是,「在某一特定領域,有計劃的方向正確的努力,時間越長,努力度越高,收穫越大」
當然。
要說上學時我也不太相信老師的話,後來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才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原來這些全都是真的。往大了說,沒有「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種說法。
只有「一分耕耘增加了多一分收穫的概率」這種說法。
你想想高考,四六級,升職加薪等事情就知道了。這本質上是因為複雜的事件的結果往往是多種前提條件有機結合的產物,一分耕耘只是其中一個條件罷了。
往小了說,是有「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種說法。
比如今天你去發了傳單拿了一天80塊的工資,一天勞動,一天的工資,也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道理和上面同理,簡單的事件的簡單因果關係。
鹽鹼地和火山土上的收穫當然不一樣,還有句話叫勤能補拙
你不造什麼叫做控制變數法么?
The first story is about connecting the dots.
Of course it was impossible to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when you was in college, but it was very, very clear looking backwards 10 years later. Again,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because believing that the dots will connect down the road will give you the confidence to follow your heart, even when it leads you off the well-worn path, and that will make all the difference.無天災人禍的情況下,耕耘後就會有結果。
但種子基因的優良程度才決定最終收成。
當然有啊。
你能從小學讀到高中就是明證。
如果一個人沒有學習過小學的知識,那麼他能夠直接接觸高中的知識嗎?
按部就班也是一種耕耘,只不過你沒意識到罷了。
你有嘗試過努力學習的感覺嗎?
努力堅持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很有可能你會發現自己有比較大的進步,
這些不就是明證嗎?
不過你能問出這個問題,也許正是因為你沒有真正的去認真學習過。
至於有些人天天學成績還是老樣子。我認為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出於思維上的懶惰,不思考學習的方法和方式,最後感動了自己,卻得不到成績。
一種是天賦所限。
我以為1%是後一種,大多數都是第一種,
許多人即使嘗試去思考學習方法或者方式,也難有所得,很正常,
因為一般人都深受自己經驗限制,
要想提高成績,最好的方法是有人引導。
比如讓成績好的談談他是怎麼學習的,多問幾個人,總會有收穫,
比如買一本很好的教輔書,有答案詳解,知識點講解全面的那種。
我要說的是什麼呢?
就是以正確的方式去耕耘,而不是只有姿態,沒有實質。
還要注意堅持,不能三天打漁,兩天晒網,
這點很難,以後你就會知道,捨得努力和堅持,也是一種珍貴的天賦。
尤其在困難無望的時候,再堅持一下下,也是需要勇氣和運氣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沒錯。但是有的人地多,有的人地肥,有的人種子好,有的人技術強。
人不應該用現在這一秒這一刻能看到的東西來證明自己曾經的努力應該相信所有努力的成果都在你前行的路上。by 知乎用戶(侵刪)
同時也拿這句話共勉: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胡適語)
你了解這句話最原本的意思嗎?
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更要相信,守得雲開見月明。
只能說,現在的耕耘,只是為了不要在收穫的時候感慨:要是當時多犁幾下地說不定收成能好點呢
差不多,有了一份耕耘,就有百分之50的可能有一份收穫,而不去努力耕耘就完全沒收穫
心裡若總想著和旁人攀比,那永遠都是收不抵支;
若仔細的觀察自己的變化,那收穫經常大於付出。
有。。。是健身,你的身體永遠不會騙你,真的是一份耕耘一分收穫。你吃什麼,練什麼都直直白白反應在體態上。不會有一點折扣
當然是!如果你嘗試過try my best,你就會體會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並且常常超出你的想像,就算收穫的不如你希望得到的,你也會毫無後悔,你也會心滿意足,try my best 的感覺真的很棒。希望你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推薦閱讀:
※如何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
※感覺自己接受事物的能力挺快,但是在後期卻不如別人,煩請各位給分析分析,這種情況?
※在信息潰爛的時代如何避免自己被人牽著走,習慣在學習中接受信息,如何做到自己獨立思考?
※如果一個人二十五年只學語文,是否能寫出類似《滕王閣序》這樣的文章?
※學過的東西很快就忘記了,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