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真正一流的學生是什麼樣子的?

看到某位知友的回答里提到「拿中國A-level的學生和外國B、C-level的學生比自然也是不公平的」。
忽然很想了解一下大家見過(或者本身就是)的真正稱得上一流的學生的各個方面都是怎樣的?有哪些過硬的本領或經歷令人折服。(求細節~)
當然,主體也可以不限於中國的。
其實也是想看看自己和這樣的學生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啦嘿嘿^_^
另:引文中的A-level指的是一流,而非英國課程。


雖然聽上去很欠,但是我還是要說——
其實有的人真的不必硬答的。。。
你們吶,還是應該努力提高姿勢水平。。。

========================================


以下為原故事——
給大家講一個北大數院碾壓無數大神的大神——惲之瑋(雖然我也不認識這位師兄但是實在威名遠揚)


天才輩出的數學江湖:惲之瑋大神及神上之神
作者 : 項波仁

這篇日誌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希望給所有期望在學科研究上能有所建樹的學子們一面鏡子,鏡子里不僅有這位昔日的IMO金牌、北大數院畢業後前往MIT攻讀博士後、29歲拿到拉馬努金獎、現在Stanford做tenure的大神惲之瑋,還有比利時數學家Pierre Deligne(皮埃爾·德利涅)以及德國數學家Gerd Faltings (格爾德·法爾廷斯)和Peter Scholze等大神的影子,更為重要的是,作者揭示了大神之所以能稱為「大神」,背後所付出的一切,同時又用一個個鮮活的事例演示了現代版的「山外有山」的典故。

為什麼我總是低估YUN神

作者的話:一直都知道YUN神強,無以倫比的強,但總是發現他比我想像的還強。最後我終於發現是我對「強」的定義太局限了,不知道人原來是可以強成這樣子。

惲之瑋

YUN神究竟有多強

其實YUN神有多強這個問題,從大學起一直都在折磨著我和其他很多人,每次有了一些結論的時候,都會被不斷地發現的evidence推翻,導致每次我們都發現又低估了YUN神。

鑒於本文的讀者大多為P大(註:北大)學生的級別,咱們探討的起點就可以高一點兒了。

作為P大學生,有時在長途旅行途中聽到陌生的阿姨大肆吹噓她的孩子如何了得,考上了市重點高中,你或許在心裡暗笑,老子的頭像現在還在省重點的光榮榜裡面掛著呢。其實,既然已經考上了P大,應該說在中學的同學心裡,你已經很強了。

之後到了P大,開始努力學習,發現自己很努力很拚命但是還有很多東西弄不懂,可是偏偏就有些人同樣和你上課、自習,就是把你不懂的東西學明白了,就是把你做不出的題目做出來了。時間長了你漸漸發現不管怎麼努力,似乎都超不過這些人,這樣的強人通常被稱之為小牛/小學霸等等。

二個學期下來發現班裡面穩坐頭幾把交椅的學霸已經產生了:這個類別的生物可以不知疲倦地玩命地自習、看書、刷題。學霸最霸道的地方自然是體力和持續性。你會發現你看兩遍書人家已經看了四遍,你做完3道題人家已經刷了10道,於是明白自己拼幾條命也拼不過人家。學霸,在任何一個系都是稀有動物,已經可以在成績榜上笑傲江湖。學霸都有很多傳奇的故事和段子,其艱苦的努力和高高在上的成績已經讓無數人五體投地。要是大肆宣傳一下,連社會各界都會為之驚嘆(參考清華雙胞胎學霸)。

再往上就是只聞其名不見其人的學神了。學神似乎都是BUG一級的存在:學霸刷裴禮文的習題集,學神刷吉米多維奇。學霸學一門,學神學兩門,學霸平均95,學神常拿100分。聽說工學院近幾年來出過一個學神,似乎隨便問他一道題(包括學霸做不出來的),其略一思索就可以開始解答。這種程度的存在已經很難用努力刻苦達到了,我們只好稱其為學神。

YUN神數學專業課19個100分7個99分(截止申請出國時,不完全統計),自然是學神的級別。我今天不是要回顧他若干課程沒怎麼學就考100,也不是說他大一修拓撲、泛函這些高級課程就拿滿分這些神跡。這些都是學神應該做的事情,我要說說他不同的地方。

這是最近的evidence,是在YUN神的談話中總結出來的,以下是部分摘錄:

做題的技巧是數學的必要一部分,不能說題技巧性強就可以做不出來(從此大家不要覺得謝惠民的題沒有必要做)如果你學完一門課,還有一些習題做不出來,那說明你這門課沒有學好,應該再重新學一遍,我學過的課習題都是要做一遍的。當然了,習題都是人為編造出來的,目的是考察你的一些理解,鍛煉你的某種能力,和真正研究時的問題沒法比(意思是說習題這個級別的都弱爆了,他不放在眼裡。)

寫到這裡,作為一個有無數習題做不出來的人,此刻是很難表達自己的感受的,逆天,bug,神……各種辭彙已經無法形容了,鑒於考試都是被隨手秒殺習題水平,YUN神考試得100分是正常,沒拿100分是偶然(他的那些99、98是老師為了勉勵他隨手給的,有的老師就是不願意給滿分)什麼習題都會做的學神也沒法比了,人家根本就把習題沒當回事兒過。

YUN神又回想起,其實剛上大學時,離他拿到IMO金牌只有2個月,他也沒有學過微積分這些,他大一上學期的時候學完了抽象代數,此書確實不好讀,題超多,內容大半都是加羅華理論和範疇等一些研究生課程的東西,YUN神說這本代數比較難讀也給他造成過一些困難,給他留的印象比他在大三讀Hartshorne的代數幾何還深(該書名氣很大,他讀了一年,不過大三時YUN神已經比大一不知道強多少了),學抽象代數的同時他也學完了數學分析123的內容,因為他下學期修了泛函分析,估計他也把實變函數學了。後面再學數分2、3的時候,他就沒學,考前複習了一下而已(成績當然是100)

寫到這裡我又一次心潮澎湃,這就是YUN神的進度!!!大一上啊!有人能額外學了數分2就已經是學霸,再看一遍GTM073我就不得不給他封神了。大家可是要想一想YUN神學完這些東西是什麼樣的水平——沒有不會做的習題,估計大多數人再學個幾遍也達不到吧。

YUN神看過的書後面的每章的習題是都做的,YUN神說,他如果不做習題,一味地看書感覺就是看小說了,後來發現滿座聽眾已經面無人色後,YUN神趕忙安慰大家,說或許他看小說看得很慢。至於大學時候取得一些成績,YUN神是懶得談的,正如我們現在不好意思向人誇耀自己小學的時候經常考雙百一樣。

說了這些,其實是YUN神大一時候的強大程度,後面的水平,已經遠遠超出我們能理解的能力範圍了,因為YUN神搞的東西我們都無法理解,到底有多難是無法有直接的體驗。我只知道代數幾何是一門相當困難和高深的學科,YUN神大三學過,如今在他的研究中,代數幾何是很基礎的東西,天天都在用。

既然我們的低水平無法理解YUN神現在的強,只好換個方式:YUN神說他從大學以來到現在(SINCE 2000),有13年了,平均每天都是高強度地搞10小時以上的數學,從未懈怠過。大家參考他大一上這一個學期的進度,再考慮一下學習有加速度的客觀規律,或許可以想像一下YUN神現在到底有多強。(我是無法想像……)

有沒有比YUN神還強的人呢?YUN神自己說有的,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超越YUN神

YUN神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時候,對比利時人Pierre Deligne(皮埃爾 德利涅)佩服得五體投地。Deligne的神跡之一就是常常當人家興緻勃勃寫了一黑板的高深發現時,Deligne不慌不忙地站起來說:「講得很精彩,不過您的結論是錯的!」弄了幾次大家不禁覺得Deligne實在是神仙下凡,畢竟他再怎麼強也不能剛剛接觸人家的理論半個小時就比人家鑽研了好幾年還要更明白啊。YUN神告訴我們,Deligne後來透露了自己的秘密,他在聽人家講座時腦子裡面準備好幾個例子,看到定理推論等等都先用例子驗證一番,有時候還真能發現問題。

其實YUN神說這個故事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在學數學的時候多注意具體的例子,數學的後續課程常常抽象性比較強,只記概念不記例子是很難在腦子裡形成清晰的圖景的,學習和思考的過程中,隨時抱著幾個典型的例子想一想,特別注意再找一些反例,你一定會發現數學的很多內容變得更加精彩和生動了。

Pierre Deligne (註:大神們成名的時候是很年輕的,不是現在的糟老頭)

Deligne是少年成名,大概14歲時,他的老師不知出於什麼用心把布爾巴基的幾卷《數學原理》( éléments de Mathématique)借給他看。布爾巴基是一幫法國數學大神們的共用筆名,這夥人在集合論的基礎上用公理方法重新構造整個現代數學。以初始概念和公理出發,以最具嚴格性,最一般的方式來重寫整個現代高等數學。於是就寫出了9卷本的《數學原理》(到Deligne學生時代第9卷還沒有出,現在又狗尾續貂地出了35卷還沒完)。我們可以看看這9卷的書目:

第1卷 集合論

第2卷 代數

第3卷 拓撲

第4卷 單實變函數

第5卷 拓撲向量空間等

第6卷 積分

第7卷 交換代數

第8卷 李群等

第9卷 譜理論  

大家看到了嗎?光是內容順序的安排就很奇葩了吧,很難想像一個正常的人類能怎樣學下去。從表達形式來說,如果說哪本數學書敢說自己最不適合做教材,《數學原理》肯定笑了,七千多頁的長篇大論包含的內容博大精深,偏偏通篇只有內在邏輯的發展而毫無啟發性的描述。成熟的數學工作者做做參考倒也罷了,用來學習嘛……呃,我們還是講講Deligne吧,這個當時只有14歲孩子狂熱地愛上了這套書,看懂了絕大部分內容,並由此掌握了現代數學的基礎知識。(同齡的YUN神若遇到當時Deligne,能體會我們看他自己的心情嗎?)

看完這些,Deligne就開始和群論學家Tits做研究了,其實他才是18歲的大學新生,Tits發現比利時已經容不下這座橫空出世的大神了,只好把他打發到巴黎高等師範學院,那裡Deligne遇到了Serre和Grothendieck這兩個大BOSS,當然很HIGH,等23歲的他回到布魯塞爾大學,校方考慮了一下,來年只好給他發了個博士學位,同時聘任其當教授。兩年後,和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齊名的歐洲高等研究院就把這個26歲的小夥子聘去當終身教授。

後來呢,40歲的Deligne去了普林斯頓,然後在60多歲的時候讓YUN神震驚了。

我問YUN神:「你和Deligne能差多少?」

YUN神:「如果說我的水平有Deligne的一半,我應該感到非常非常高興了!」

我:「這一下子就差一倍的實力,都體現在哪裡?他知道的東西你不知道?他弄得懂的東西你弄不懂?」

YUN神:「其實這麼多年下來,代數、拓撲和幾何領域該知道的知識,我已經差不多了,這些年最新的東西我也都比較熟。(這句話對數學學得比較深的人應該知道份量有多重,實在是太BT太逆天了!也就是以YUN神的進度搞了十幾年,不知道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我忍不住插話:「分析呢?」

YUN神:「分析其實我也都懂,只不過我現在的研究用得不多,分析那些大的問題不是還在那邊嗎?和Deligne的差距,很難說是知識或者理解的差距,人家已經做出來的工作我也沒什麼看不懂的,應該說是提出問題的能力,做問題的能力甚至說對數學的理解和眼光層次等遠遠達不到他的水平,很多具體的東西是說不出來的,但是差距確實就在那裡。」

好吧,那個層次的東西我是體會不到的,我只能把YUN神的話轉述一下而已。

我:「Deligne是成名已久的大神,咱們這代人有沒有超強的?」(以為或許會聽到陶哲軒的名字?比YUN神大7歲,勉強能算一代人?)

YUN神:「有的,一個德國少年,Peter Scholze, 他一出來,把其他人都秒殺了。」

我大驚道:「德國少年?秒殺?比陶強?」

YUN神:「Scholze以後能達到Faltings的高度,陶沒戲了。」

我不得不介紹一下德國人Gerd Faltings (格爾德·法爾廷斯),Faltings當然是大神中的大神,是張壽武教授最崇拜的人,尊其為上帝。張壽武是美國科學院院士,首屆華人菲爾茲--晨興數學金獎獲得者,他培養了老袁和張偉(嘻嘻,也是俺們00數學的老同學),張偉現在從哈佛回哥倫比亞任教了,稱為小張,他自然就是老張了。

老張現在當然是極強的,但他回憶他小時候(研究生)和王元院士看Faltings對莫德爾猜想的證明,王除了前言什麼都看不懂,就讓老張看,說是3年內看懂了就給碩士。老張於是拚死學完了Hartshorne的那本代數幾何,但是3年到了還是沒看懂Faltings的證明。後來老張去美國見到了Faltings,前兩次Faltings都不鳥他,直到老張做了好東西,Faltings開始友善起來了,老張回憶說:「他看後很高興,對我笑了一笑,這是三次見面中最友好的一次,但還是沒有說一句話,但這時我已經高興得不得了,因為他是我最崇拜的一個人,我終於感動了我的上帝。實際上他當時只有35歲,他32歲時獲得了菲爾茨獎」。最後皇天不負苦心人,老張終於到普林斯頓跟著他心中的上帝做研究了。(這裡抱歉讓老院士躺槍了,他們的年代國內和數學主流脫節太大,後來年齡大了又怎能跟得上日新月異的發展,所以請大家不要拿成果和水平說事兒,畢竟在那個特殊的時期,他們就是中國數學做得最好的人,而且培養出了不少學生。)


Gerd Faltings

老張和Faltings做了一年,自稱那年對他這輩子來說都極為重要的,終於領略到什麼叫大家風範了,終於學會真正做數學了。Faltings講的論文基本是200-300頁,極其難讀。但他讀個前言,就有本事把人家做了幾年的東西造出來。老張說Faltings就是那種力敵千鈞的數學家,力量實在太大了,不懂不用查文獻,直接做出來就可以了。(這樣的傢伙在菲爾茲獎的大神裡面也沒幾個人)。

Deligne做了Weil猜想,Faltings做了莫德爾猜想,兩者都有拔山扛鼎之力,做的都是負重致遠的活,這也和YUN神自己的風格相符。YUN神自然是對這兩人很是崇拜。

不過Faltings也是那種十歲就明白自己天生就是數學家,大學就學完EGA(Elements de Geometrie Algebrique) 與SGA (Seminaire de Geometrie Algebrique)兩本巨著,並且29歲就證明了莫德爾猜想的少年英雄。這個叫Scholze的年輕人何德何能,能讓YUN神把他看作下一個Faltings?

Peter Scholze

Scholze 生於1987年12月,從17歲起開始IMO,非常有雅興地玩了四屆,3金1銀(18歲那年滿分),YUN神趕巧也是18歲那年IMO滿分,不過一屆之後就不玩了。好吧,既然都是玩,這些就不算數了。

上大學時候,YUN神大四沒怎麼上課了,因為研究生的課也沒剩幾門沒學的了,但是肯定也是上過2、3門的。我們可以樂觀地說YUN神在大三結束的時候把本科 研究生的內容學完了。Scholze 用了3個Semesters學完了本科,2個Semesters學完了研究生內容。一共5個學期,呃… 比YUN神還快一些,不過這個真的也沒那麼重要。但是Scholze隨後發表了一篇重要論文就PhD畢業了。這個在比較的時候還是要算數的。

YUN神29歲拿到拉馬努金獎,MIT博後完就去Stanford做Assistant Professor, 最近論文數量開始發飆了,估計這個架勢過兩年拿終身教職沒問題。Scholze得博士學位以後,也就是24歲那年,波恩大學就直接給Hausdorff教授了(大家想起來Hausdorff空間了嗎)。這個教授是W3級,德國最高等級的教授了。這一項差距就太明顯了。(之前寫的對比波恩和斯坦福不客觀,我已經刪掉了)

最後說說YUN神最看重的吧,YUN神做了不少挺好的工作,但是他說Scholze是做了一套非常牛的框架體系出來,現在就已經把其他人秒殺了,沿著這套東西做下去還要有更多成果出來,其研究深度和意義都非同尋常,不出意外他就是下一個Faltings級別的人,甚至更牛,要知道他現在還不到26歲!

講到這兒,YUN神跪了。


(人人網原文已刪,所以沒法用鏈接,以上為全文引用,侵刪)


以及發現知乎也有一個問題:
孫崧、許晨陽、張偉、惲之瑋、朱歆文、袁新意這一代獲得Fields的概率有多大? - 數學
菲爾茲獎當然不用多說的牛逼了,下面有一些回答也提到了本文諸多相關人物,大家可以再去感受一下……


謝邀。
SABC模型是我在中國學生比起日韓學生有哪些不足之處?這個答案里用到的。
當時提到SABC是為了說明,「對不同level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要求。不同level的人享受著不同的社會資源,也肩負著不同的社會責任。」

首先得闡述兩個概念:內部評分表和外部評分表
外部世界對個體的評價是外部評分表。外部評分表越高,這個人在世俗意義上越優秀、越成功
內心世界對自我的評價是內部評分表。內部評分表越高,這個人越能達到心靈的滿足與自由

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的內外評分表重合極大,因為大多數人根本沒有內部評分表的自知,面對外部價值觀的脅迫時就會選擇隨波逐流而放棄初心。
沒有一個強大而合理的內部評分表的人幾乎不可能卓越。
梵高會在畫出向日葵之前就乖乖地當個農民;愛因斯坦在畢業即失業後就會乖乖地找個小職員的工作一直做一下。假如不堅持內部評分表,為了一時的利益受到外界的脅迫而放棄所有未來的天才會不計其數。

在中國的理工大學缺少什麼?的文末部分提到過be different VS be better? 的問題。

從清北到211,幾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do things better上。大家崇拜的是GPA更高,哇,TA專業排名前三呢;申請的學校更好,哇,他去H大了,哇,她去S大了;找的工作薪水更高,哇,他剛畢業年薪XX萬了。本來這算是一種三觀比較正的氛圍,但當它統治幾乎所有學校時,它會導致非常多的惡果。
我們的技術狂熱者在哪裡?我們的genius在哪裡?精英們都逐大流了,誰還能成長為genius呢?

只知道去do things better不知道去do something different
一撥一撥的人衝上去,為更好而競爭,卻不為不同而喝彩。
為更高的分數,更好的學校,更高的薪水,好像所有人都迷戀著這樣詭異的氣氛。

一個好的內部評分表是be differentbe better的必要條件。只在意外部評分表的一群人當然都會選擇做類似的事情,在be better的路上走向極端。這類人通常不值得深交。

另一方面,一個完全依賴內部評分表並忽略外部評分表的人則容易變得懶惰、懦弱。在徹底失去與外界思想的聯繫後,內部價值觀甚至可能變得扭曲、畸形。變得只剩空洞的夢想,只有虛假的情懷。

A-level學生毫無疑問是在外部價值觀體系下和其內部價值觀體系下都表現優秀的人。通俗一點地說,他們在拚命實現自己內心追求(或者說夢想)的過程中,同時也能達到世俗意義下的優秀。

原來邀請我的題主是一名高中生。那這裡就如你所願舉三個例子。精力有限,簡單描述一下就好了。
以下三位都是我好友。
【不好意思。刪去了三位朋友的詳細信息。】
...

【成功=外部評分表高分;幸福=內部評分表高分】


三種家境的人,寒門階級、中產階級、富貴人家,從左到右內部評分表越來越與世俗追求的東西相異,但是三位都以屬於自己的態度和方式不斷地證明著自己。
他/她們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會遠遠超過絕大多數學生。

不管怎樣,他們最後都一定至少能得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屬於外界的成功。至少我這麼相信著。

我則會在他/她們的旁邊見證著他們各自的人生,看看三個有趣的故事會如何發展下去。

最後再講講W君吧。W君也是我大學同學,19歲就拿到斯坦福大學ME系全獎錄取。但我並是不因此而對他記憶深刻的。畢竟,即使是他這樣優秀的人這個世界也並不少見。
我與W君的交談主要集中在各種deadline前的學術交流中,所以對W君的內部評分表不甚了解,他對此似乎也還沒清晰意識。一般來說,這類型的人並不讓人印象深刻。但是W君在與我的交流中表現出了異於常人的內斂與溫和,那股遠超少年班平均水平的風度著實讓人意外。(W君與我同班,並不是少年班的學生。)學習可以提早三年,但成長不能,他始終比我一輩的同齡人少三年去完善自己的內部評分表。相信任何時候多加三年的人生歷程,他都有足夠的器量變成遠勝同齡人的內外兼修之才。(一般的少年班學生的成長與他相比的話似乎來還不能讓人很放心)不僅輕而易舉地獲得屬於外界的成功,還能收穫自己內心的幸福與自由。
沒有形成穩固的內部評分表的話,最多只是優秀而隨波逐流的普通人而已。

【希望有幫助,錯別字見諒。】


我本科就讀於北航某奇葩系,我們系的准入標準是
1.大一上排名其他系第一可以轉進來。
2.高考如果考分在當地省份特別高,可以參加我們學院的競爭考試,錄取率25%
因為學院的奇葩屬性,我遇到了我前18年都沒遇到過的很多很多A-level的人(我這裡的A-level定義為不僅學習好,還有自己的愛好,還有很強的動手能力)。

村炮一點給他們分個類,無非是天賦爆表型以及孜孜不倦型。
天賦爆表型:
我相信在大學摸爬滾打過的同學都知道那個真理,人和人的差距有時候比人和豬都大(引自知乎某答案)。的確,我很相信,人們天生所給自己分配的技能點實在是差太多了。原室友W君,酷愛動漫,在我們都被數學分析乾的不行的時候,在自習室弄一道道肯定也做不出來的證明題時候,他已經做完了回去為了學日語了(為了看動漫)。大學,一個數學公理,不同的人理解的深度是特別特別不一樣的,就像不同人看到某些把妹技巧(例如 永遠不能表白)的理解差距一樣~~~~正因為這些理解的深度不一樣,甚至說,對於數學世界的把握不一樣,天賦爆表型,總可以異於常人的快速準確的在專業領域領先我們。甚至到後來學微分方程時候,抄別人作業已經連抄都看不懂什麼意思了~
我相信大家都遇到過平均分不及格時候,還有95+同學出現悲情時刻,每個人對抽象世界的理解是差很多很多的,前十八年的訓練讓差距已經出來~
讓我舉三個人,來給天賦爆表型佐證:
D君,他身上有著成都人民特有的慵懶閑適,對個人生活品位十分講究,比如洗澡頻率,衣著很浪,一點也不符合中國傳統學霸的外表定義~~~以至於大批外系奇女子花痴於他=。=他對於學習也只能說付出了中等強度的努力,但就是能憑藉很高的GPA和競賽成績申到某常青藤。他的性格可以由他大四去了歐洲十個左右國家旅遊略窺一二~~~
W君,我大一到大二的室友。痴迷二次元和《生活大爆炸》,經常對著電腦笑成傻逼,無法停止的笑。考期就是刷生活大爆炸,一個考期一季,但他對數學的理解簡直快可以干老師了,因為老師出的卷子他總是100分(好了,其實我相信老師的數學底蘊還是更深厚)。熱愛日語,各種奇葩遊戲,反正就是不玩LOL,DOTA這種遊戲。。。每天過的很快樂,也讓競爭對手很不快樂。
T君,熱愛把妹,從來不去自習室,每次都是同時和五個女生聊QQ然後進行數學分析的習題解答,之後把答案借給我,讓我可以順利完成作業。他的大學基調主要由把妹和打籃球完成,但他和前面天賦爆表型不一樣的是,他考期會突然變身,變成徹夜邊和女生聊天邊學霸~可以一周把一學期所有功課搞定,然後拿出必修課平均分99的成績單幹掉我們。

孜孜不倦型:
這種同學想必是我國最多的,每個人腦中都有一個學霸的形象,可能帶著厚厚的眼鏡,也可能極其消瘦,也可能十分不注意衛生。但他們都有一個共性,可以為了學霸奉獻自己的娛樂時間。不過在我眼裡,只有真正對知識渴求的才是學霸,對於分數渴求而對知識不渴求的還不能稱為學霸~~~他們可以做到周一到周五不上課就刷自習室,從八點到夜裡十二點,周末也刷自習室,總之你在學的時候他在學,你在dota時候他在學,你在擼的時候他還學,學習就是他們的真正興趣點,一個可以讓他們從中尋找到快樂的東西。也許,他們不能在數學分析,理論力學上得到100分和天賦爆表型抗衡,不過在編程這種課程上(我們都知道編程是你動手越多,寫的越多見的越多越牛逼),干爆其他人。好了,還是從例子中領略他們高潔傲岸的情操把~~~
Y君,我大學最為感謝的人,總是在我們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而且特別低調。好了,下面開始說他孜孜不倦的功績。大三軟體工程,微軟鄒欣老師上,3個人一組寫團隊項目,我們都知道這種容易變成一個人寫3個人的,結果不單他自己幫助隊友完成了自己組的,一看別的組不行了,自己又學習了lucene幫其他組一起完成了。對計算機技術比較了解,以至於到最後助教查軟體工程作業時候,助教感覺到了自己計算機知識的匱乏==。。。鄒欣老師最後給了他100分,還讓他給北大同學(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當了助教。當然他類似的事情不勝枚舉,比如資料庫大作業,別人稍微定義了幾個視圖,幾個儲存過程就可以得100,他那次好像定義了幾十個,直接讓助教第一句就問這麼多都你們做的???最後他也如願以償,去了MSRA實習,也拿到了明日之星的獎項。
Other君們,我實在碰到太多太多熱愛學習,熱愛知識的人,有的天天在實驗室干到12點,周六不休息;有的自習到三點,因為要處理學生會和學習雙重事務;有的

P。S 如果你們問答主我是什麼人,我只能說我也很孜孜不倦,我大一時候天梯分數是1600+,排名好像是前X萬。現在我連1400分的dota局都搞不定了,還要看隊友。這麼大的dota退步見證了我在學術上的努力。

At last,雖然北航女生少點,前兩年在沙河還毛都沒有,感謝你們陪伴我度過了最美好的大學生活,願你們在世界各個角落活出自己的人生,正如前面答案所說的做到內部外部雙豐收~~~


大學畢業之後我才恍然大悟,真正一流的學生其實和我們的高三是一樣的,他們用高三的狀態度過了大學四年。

不管是學習還是其他什麼事,這種狀態其實代表著自律、自愛、對知識的孜孜以求和進取;那些說「應試教育沒有什麼優點」的人,往往在大學的素質教育中也沒有學到點什麼。

如果早點發現這件事,很多時間就不會浪費。


對未來上進但不強求,對價值包容但不趨同,對群體利己並且利他,對自己審慎並且放空。


大概是楊振寧上 西南聯大的樣子吧。

黃昆:愛因斯坦最近又發表了一篇文章,你看了沒有?
楊振寧:看了
黃昆:以為如何。
楊振寧:「毫無originality(創新),是老糊塗了吧?」


怒答一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有個學生叫朱悅,這是他本科二年級的作業,關心的都是人類歷史演化上的重大問題,每一篇作業引述的經典文獻都不少於十篇,閱讀量之廣令我汗顏。(侵刪)
1. 評《農業是人類歷史上的最大錯誤》
【轉】朱悅的第一份作業「評農業是人類歷史上的最大錯誤」
2. 評實證經濟學方法論
【轉】朱悅的第二份作業「評實證經濟學方法論」
3. 評菜單成本
優秀作業展:朱悅(評菜單成本)
4. 制度競擇與物理學中的相變
http://blog.renren.com/blog/6227/924627780
5. 霧霾與人類健康相關性研究的學術回顧(發表於鳳凰網)
朱悅:霧霾與人類健康相關性研究的學術回顧


我就是啊。

當然這句話聽起來很欠扁,很多人會覺得不屑。這個社會更傾向於對自我貶低的人包容。但是我依然想說,真正一流的學生絕非看天賦多高或者是成績多好,而必須是去做一些可能會深刻改良這個國家的事情。

我覺得萬門大學就是這樣的事情。

萬門大學花了四年的時間,搭建了網路課程平台。覆蓋了社會需要但是市場收費高昂的課程:英語四六級考試、托福、雅思、GRE、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經濟金融、CPA、日語、韓語、法語、西班牙語、德語、義大利語等等初級中級的精品視頻課,這些課點開就能免費看,甚至連俄語和阿拉伯語都有。如果這都不算改良國家我也說不出什麼叫做改良國家了。

中國好的教育資源非常匱乏,上面這些課程市面上的網校課都要大幾千,但是我們都免費放的。而且免費不是重點,還都是北京幾乎最頂尖的老師來錄製。中國GRE第一人陳琦老師、北大日語達人劉蘇曼老師、法盟名師Alexis都在我們的平台,而且錄製的精品度還更好,這就是萬門大學做的事情。目前在萬門大學官網 http://www.wanmen.org 和app上有超過200門頂尖老師的課程,覆蓋中學生大學生常見課程需求!我們在實實在在降低中國教育門檻,而這,只是一個開始。

做萬門大學這四年,我們努力地做課程、努力地找人、努力地找錢、甚至是努力地哀求別人。無論如何我會死磕到底,我根本沒有懷疑過用網路變革中國教育的可能性。

十年內,我要改變中國的教育。改變的定義是:讓中國一半的學生得到萬門大學的幫助。

話說這可比考上清華北大難多了,相信沒有人覺得這事情容易,但這對我來說才算夠意思。就沖著這一點,我也會全力以赴的,別的不說,我相信單論改變中國教育這件事,其實是努力就一定能夠實現。We will see.

PS,這是我的簡歷:

18歲廈門雙十中學校運會1500米金牌

19歲以物理競賽全省第一保送進北京大學

20歲北京大學校運會蝶泳第四名

22歲法國巴黎高師入學考試全球前十名考入

24歲獲得巴黎高師Mr.MEGA稱號

25歲創辦全國第一所網路大學— 萬門大學

26歲錄製多門公開課並在50多所大學做演講

27歲創辦在線教育公司成為CEO

28歲萬門大學課程超過150門影響百萬人

29歲我專註做課,希望用網路真正降低中國教育的門檻。

我叫童哲,我是萬門大學校長。


瀏覽一遍回答 我默默地去學習了


洞察體制,利用體制,然而超越體制。


除了智商高和勤奮兩個常見因素,還有
- 愛智慧
- 謙遜,明白學海無涯的道理
- 方向明確,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 意志堅定(一旦找到方向就不輕易更改)
- 極少被「別人」和「外界」的無關信息影響。
- 不偏激。性格甚至非常好。有大智若愚感。

我認識這樣的人:愛好廣泛,愛藝術愛語言愛音樂,好像整天不務正業,其實都用了效率最高的方式在學(而不是像我一樣在刷知乎= =)。


如果還停留在學習層面討論一流學生,感覺有點像討論朱元璋打狗棍的金屬成分。


GRE有一個非常簡單的辯證方法,就是下定義。
所以,這個問題本身就非常模稜兩可,什麼是一流的學生?
是指的我高中那群自私到了極點,除了學習基本沒有其他興趣愛好的同學?
還是我原來帖子里說過的那位美國國家實驗室主任,拿著CUSPEA全國前幾名跟著費曼讀物理的大牛?
他們都有一個特點:以自我為中心,情商極低。

我同學是那種初三畢業的暑假沒事兒做把高中三年的理科類自學完的人,我們親眼目睹他上課睡覺擺龍門陣被老師罰站,然後一隻耳朵有毛病聽不見眼睛900多度看不清楚,然後上了清華。現在貌似出國讀博士去了。
至於我班女同學,就是那種天分不如男生的理科女同學,只能用極端的勤奮來補,上課老師每個詞都要寫,下課為了把每個詞檢查清楚看有沒有漏掉,人家要把大部分同學的筆記拿來一一對照,最後學期期末我們化學老師找她借筆記來複印,因為他自己都記不得自己隨口說了啥。

如果你指的這些是「一流」

我不願意與他們為伍,我願意做二流和三流。

我之前帖子就說了,我懷念我小學同學,他們原則是:「我好,大家好。」
我高中班的學神們人情淡薄,為了上位可以把別人踩在腳下。

後來我開始工作之後,最討厭收的就是成都目前排名第一的高中的學生。雖然不是每個都是這個問題,但是大多數和我當初的同學一樣有嚴重情商問題。

問題關鍵是,我給誰上課不是收一樣的錢?我憑什麼要受你的氣?

某男生,元旦節打電話給我:
他:老師你把這題講講。
我: 這題是下次課內容。
他:我今天做到了,你講講。
講畢。
沒有「謝謝」, 沒有「元旦節快樂」

所以後來,每次有的機構跟我強調他們生源好,都是成都頂尖的學生,我心理就暗想:你這也算優勢啊?又給我來一個鼻孔朝天的?

之前我YAHOO也經常遇到清華的。一般都是直接屏蔽。
比如某男,我問他哪兒拿的博士,他一直不說,一直強調:「美國計算機最好的那個!「
當時我讀大學,也不了解美國計算機排名,於是亂說了2,3個,他都說:」不是啊!是計算機最好那個!「

於是老娘說:」說不說!不說滾蛋!「
他才回復:卡耐基梅隆。

但是裝逼模式並沒有因此關閉,他開始抱怨微軟entry level工資低,回國辦企業很快規模上千萬(03年的情況),然後吹噓說:」你們成都還有幾個教授和學生為我服務呢!「

老子二話不說就把他屏蔽了。

2010年我出差去南開中學,那邊有個高三妹子你看符不符合你心目中的一流:
去之前她已經自學裸考了托福,96分。
本以為她上課一定會飛揚跋扈,結果並沒有,她很虛心地問問題,上課我同意她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的,但是她很給老師面子,一直積極回答問題而且不搶風頭。相反,另外一個一直翻白眼的就是一個找了XDF老師做家教然後只有70分的女同學。

下課我隨意翻了這個姑娘自學的筆記,她的錯題本寫的整整齊齊,除了題目的錯誤原因還多出一行自己的心得體會。沒有人要求她做這些,她自己在弄。

後來妹子托福上了110. 我不覺得這是我功勞,像這種上110的學生,其實自學能力了得,基本不靠老師。但是很難能可貴的是,她很懂得去尊重別人。每每遇到這種學生,更多的是去反省我讀中學的時候,其實也有我同學的破毛病,就是國家級重點裡面的那種態度,以為自己多了不起,然後看不起老師看不起身邊的人。這其實是傻的一種表現。

我一直跟我學生說,不要天天瀏覽這種」別人家孩子「的帖子。
以我對我YAHOO上那撥美籍華裔教授的了解,人人生活中有自己苦逼的一面,只是別人永遠不知道而已。
別人看到的永遠是他的光芒。
只有在匿名的情況下,和陌生人交流才把苦水倒出來。

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著自己存在的價值。
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然後全身心投入去做,假以時日,每個人都有機會做到自己領域的」一流「。


並不是聰明、理解力強,有能力,就能稱為一流學生。

因為強中自有強中手,總會有能力更強的人出現。

他考上名牌大學本科參加頂級會議第一作者各個耀眼。

這種比較級的相對論,根本說不完的。

只憑能力論一流,如何劃定一流與普通的界限就是一個頭疼問題。

如果您不是想來看個熱鬧,看個神奇,娛樂娛樂,就請認真閱讀我的觀點。


不可否認能力固然重要,但是還要看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他們為自己的規劃,以及為這個世界的規劃,還有他們曾做過的事情,畢竟一流是綜合的素質。

甚至在這些要素中能力也並不是越高越好,達到一定程度即可。

如果非要排一個名次,其重要性排名大概如下:

成為一流學生,態度最重要。

態度比方向重要,方向比努力重要,努力比天賦重要。

為什麼?

有天賦,不努力不行,世界在這方面還是公平的,沒有人天生就會八國語言。

努力了,方向不對也會白費,如果能找准方向,說明這個人對自己很熟悉,對自己的定位準確。

方向對了,態度也要對。

所以是否精益求精,是否樂於其中,是否對前途充滿期待,才是一流學生和普通學生、優秀學生的根本不同。

有了這樣的態度,學業對於他們來說才能不是負擔或一些無趣的事,而是興趣、理想、事業。


競賽證書證明不了一個學生是否一流,如果只用一堆證書就能堆砌出一個一流學生,那麼這個學生就是「符號化」的學生,因為他的價值就是一堆證書所帶來的,以及證書後面那些能夠賦予他證書的能力而已,他才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一流學生,不過是屏幕前讓一群沒有足夠能力的人嘖嘖稱讚的一個符號罷了。

如果他們只是會解題,或者只是會幾項技能,他們更像是一流的技工,或者多才的技工。

如果帶點敵意歹意,我還可以說,「他們不過是一段執行高效的程序而已」


那麼如何證明一個學生是否一流?

我們先來看「一流」這個詞:

一流一詞是他人或公眾團體對某人作出的評價詞,這種評價詞之所以能做出來,是因為評價對象有突出的價值或貢獻,有其可圈可點之處。

舉個例子,我們看諾貝爾獎或者各專業領域的大獎,就是為那些有突出價值或貢獻的人所評的,不同於那些能力證書,能力認定,評獎者需要看到被評對象的實際的價值貢獻才行。

他們看中的是這個人的價值和貢獻才授予獎章,而不是他所具備的的能力或天賦,或者多努力,方向多對,態度多麼好,都不是,價值和貢獻才能衡量一個人是否一流。


那只有一個人的價值和貢獻被社會認可了拿獎了,才能算是一流學生嗎?

不一定,一流學生不一定就是沖著拿獎而去,但大獎卻常從他們中產生

這也是一流學生之所以能夠一流的原因,

我們只要對比那些不可能拿到大獎,或說不可能被社會認可其貢獻、價值的人,就知道誰是一流學生了

這些「不可能者」往往具有以下的特點:

只謀私,他們的態度只滿足於生存,眼界只在於提升自我維持家庭等,對提升自我之後比如對社會做些什麼,對某一團體做些什麼,沒有過多少幻想,如果他們要論一流,恐怕只能在家庭範圍內比較一流了吧。

因此,一旦只要和這些特點沾邊,一個人就算能力再強,他也只是個只謀私者,只謀私者,又如何有可能獲得那些大獎呢?當然這不能絕對地論,但絕對是小概率事件。


所以一流學生的一流,就體現在他們的「成熟」,這成熟是我自己改了內涵,是專指心智上的成熟,

其中以活下去為目的而提升自我這類價值觀並不能稱之為成熟,它應當是一個成熟的人輕而易舉的事情,不會為之勞心過多,

成熟應當有更高遠的目標,在小家庭之外,是為高遠

類似於所謂「男兒志在四方」,活下去,恐怕並不是一種「志氣」,反而是一個基礎,很多人在達到這個基礎後,便滿足了,應當在此之上,更有一番志氣和作為的衝動,才是成熟。

此時人已脫離生物需求,這時候人的心態會類似於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的自我實現層,

可以說變得有「理想」(儘管這個詞有些虛),

是一種心態、感覺、境界,是價值觀與世界觀的問題。

如為人類文明作出貢獻,為一群體作出貢獻,或者為某種信仰等,終歸是要付出和有表達欲的

這才能稱成熟,只謀私在一流面前微不足道的,如同大愛與小愛的區別,只「懂」謀私更是與一流差之千里


這是對於「一流學生」中,「一流」部分的解釋。

還需要談一談,什麼是「學生」?


一流學生,首先他要是一個合格的好學的學生,所以,他應該好學,好問,好奇,有理解世界的慾望,並且一直在理解和領會著世界,那麼一個人,他能力再強,他若只是完成任務般地應付完學業,他也不是一個稱職的合格的學生,所以很多人只是頭腦聰慧罷了,算不上學生。所以單這一條,當今社會有多少人敢稱自己是學生?並不是一時地好學好問即能做好學生,好學生恐怕是終身學習的,學無止境的。


因此,一個一流的學生,他不僅學習好,學習能力強,他還是一個好學的,成熟的有理想的學生


最後,還需要談一談,這種稱謂。

這種稱謂、證明,其實並沒有比周遭所講所謂「牛逼」的學生高明多少,都略有令人敬佩之義,再多的標籤,也僅此而已了。真正讓人能夠認識到他一流的,絕不是這些標籤,而是他真正做過的事,體現在他們日常生活中的舉止,他們的經歷,他們那些說得出來的過去,

只有在訴說中,我們理解了他們每個人的一流,都是不可複製的一種存在。


——————
一年後再看這個回答,估計是我的答案里寫得最通順的一次了。

現在簡要列一下我的觀點:

1一流學生是綜合素質的體現。

2一流學生的綜合素質中,態度最重要,能力最不重要(但也是有底線的)。

3衡量一流學生的標準是具體事迹而非證書和分數。

4一流學生的眼光高於生存問題。


最後想說的是本人並不是一流學生,但這並不妨礙我提出對一流學生的看法,並且我個人也在努力接近自己所劃定的一流學生的模樣。


這種帖子意義何在。
一流的學生就意味著一流的人才?
一流的人才一定是一流的學生?

學生時代佔據了我們生命的20年,所以我們就要用它來定義我們的餘生?
你是一個優秀的學生,哦,那我給你一份看起來光鮮的工作。對,不用在外面曬太陽可以在裡面吹空調的那種,工資還高。

當前大學的設計只是一個自工業化時代以來為企業培養勞動力,以及學術界訓練高智力人才的混合體。這樣一個混合體與社會榮譽以及功利糅雜起來,集中反映了社會底層和上層價值觀在同一件事情上的衝撞:一個是為了找到好工作、好生活而產生的剛性膜拜,一個是為了培養和找到愛因斯坦那樣的天才,而產生的審美情操

這是一個多麼複雜,充斥著名利又有榮譽的,醜陋的混合體啊!你們還把腦袋鑽進這裡,去尋找所謂天空中的寶石。天空中的寶石應該交由天空去尋找。

我以為,馬雲是天才,你們要否認?我以為,何炅是天才,你們要否認?
類似這樣這樣非學術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此版的所有答案,是不會舉出來了。這是可以理解的:周圍都是學業大神,耳濡目染四年,眼前也只能看得見,學業大神了。世界也只是學業大神的世界。到處掛滿金牌,獎狀,美國名校畢業證,對沖基金的年薪。
這就是他們的,優秀學生的世界吧

我以前聽清華北大的同學張口閉口的刷題,白大神對於每一道數學/物理題都有見解,現在我在體會到他們為什麼對學業上的成就,如此執著:專業是按照學分績難度分的三六九等的;學分績難度是按照刷題難度分的三六九等的,錄取學校是按照學習難度分的三六九等的。這樣的侵襲從小學就開始了。一個人的價值觀難免不受到影響。

在這樣一個體制下,那麼當然是,刷題多,做題速,考績高,理解快的人,被奉為神。。他們當然是神。我們也習慣以學生時代的理想統治自己一生,讓高中那年的光榮延綿子嗣

投行的工作強度也是很大的好嗎?如果不是有人告訴你,你不會真的喜歡吧?
還是不如去放羊/安度此生。
做一件事這麼累/又是何苦呢?

人類啊,你幾萬年來的進化,還是一點都沒有長進。你為何要在自己內部,搞這樣殘酷的自相殘殺,捧著極少數,面無表情的抹殺其他人?凄然如此,你何必還要再養育其他眾生?

人人生而平等,由機器人服務的大同世界,可能一定要經歷這樣的年代,才會到來吧。這種大浪淘沙,極致篩選,泯滅人性的過程,希望只存在於人類文明發展的初級階段。

我要出家
不要來陪我


一件小事。

今天公共衛生間的便池堵住了,水閥沒有關,水流了一地。不知道是因為考試周還是怎麼的,沒有人去關水閥,水就這樣往外冒,在某985名牌學校的學生宿舍里。

我覺得作為中國一流的學生,最起碼應該具備基本的社會責任感。我不知道有著光鮮履歷的大神們如何處理這件小事,「君子慎其獨也」,在沒有別人眼光注視的時候,我不知道你們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如果沒有最基本的社會責任感,對不起,我只能把所謂的大神歸類為自私自利的精英,而不是中國一流的學生。


我感覺中國最厲害的是,形成了一套高效的人才培養機制,源源不斷的打造出不管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完秒全世界的人才梯隊。這套機制以高考為主,用最全世界最變態的方法高效的篩選出不同梯隊的人才來分開培養。然後在國內教育資源飽和到只能犧牲某部分偏科、運氣不好的人才的情況下,以出國為輔,利用發達世界的資源來彌補國內人才分層制度下所產生的錯誤分配,間接培養了大批國際型的人才。


所以你現在可以在全世界各個國家的任何一所高水平大學裡面,看到前來搶佔資源瘋狂成長的大批中國人才的身影。這一堆被源源不斷培育出來的中國人才的力量,在2,30年後,不可想像。


下面說幾個認識的厲害的人的例子吧。


背景:筆者畢業於西部的某超級中學,在日本某Targe school讀本科。

①高中的某比我小一屆的學弟。


我高二(他高一)那年129合唱晚會的時候,我們學生會的人在會場(體育館)執勤。一般人可能邊執勤邊聊天什麼吧,只有他拿著本英文的世界名著在那裡悄悄的讀。這個學弟長相普通,氣質也沒有特別的鋒芒畢露吧,但我當時還是被看書的他震驚了,心想這個人好厲害。


然後兩年後聽說他全獎考上了哈佛。

②高中的某比我小一屆的學妹。


這個妹子其實在年級里一直很有名,成績好不說又有靈氣,英語還溜(初三托福就110+)。


她高一那年的暑假,在其他同齡人都在補課的時候,就有主辦了場一個預算10多萬rmb的辯論workshop。不僅親自負責招生宣傳,場地和食宿的調配等等工作,也憑一己之力從國外招來了講師,又從全國各地邀請來了來了很多大學生trainer。她當時才高一啊…


我當時有去做活動的志願者,負責後勤。驚訝於她連後勤的所有事情都把握的完美無缺。我今年大三也有在日本主辦比這個活動還要稍微大一些的program,反正我是覺得我現在都沒有她當年的那種領導力。


聽說這個妹子現在去了耶魯。

③在日本一起留學的同學。


上海妹子,21歲房姐,英文日語都很流利(托福110+,日語是能考得上敝校的level),西班牙語聽說也很好。而且人美胸大性格好。


這個妹子從大一到現在,反正每次上課都不怎麼聽講,作業也都不怎麼認真做,每天放學都去新宿逛街約會,但成績就是每次都比經常泡圖書館的我好。在我們年級(日本某top商學院)平均GPA2.5不到的情況下,GPA3.9+,我也不知道她怎麼做到的。


這個妹子現在在某常春藤交換,前幾天剛剛拿到了兩個Top tier的投行的帶薪實習offer。在糾結去高*還是美*。

④高中的同班同學。


從初一到高三成績永遠全班前2,全年級前10。精通某門歐洲語言(是精通,可以高中的時候就得獎然後受德國政府邀請免費去德國一個月那種)。然後高考裸分全省10幾名去了某top2最熱門的那個系。


聽說他前幾年父親去世了,於是在校期間他就靠炒股來養他媽媽。


⑤大學的某中國前輩。


成績巨差,但是日語巨好(母語水平),英語也不差,而且善於social。在校期間擔任了某中國創業公司在日新項目的負責人。看他朋友圈感覺好像他經常跟日本大企業管理層談笑風生的樣子。


我感覺他以後會成為日本的商業新星。

⑥某知乎小V

此人在知乎上也蠻有名的,寫過1萬贊+的文章,follower眾多。畢業於中西部另一所外國語系超級中學(其實中西部總共也就兩所),Top二本科,現在在北美交換。

此人智商高的嚇人(大概有我兩倍吧…),日語憑自學就達到了東大一橋研究生的平均水平,感覺比早慶研究生的平均水平還要高些。我們是在某中日交流活動上認識的,她當時高三剛畢業,是此活動年齡最小的參加者不說,而且在group discussion的時候也很突出。我們當時是和日本大三大四的Top student們用日語group discussion的啊~

⑦中學同班同學,跟她關係甚好。


初高中成績都還不錯,精通德語(好像是某年全國高中生德語演講大賽冠軍),英語也說得好。高中沒畢業就有過實習擔任某德企在四川負責人的助理的經歷。德國某top商學院讀本科,現在在該校讀研究生。


此人雖然長相不怎麼樣(無腦黑…),但是頭腦清晰,情商極高,在德國那個學校的白人社交圈也混得很好的樣子。

樓主在日本也認識很多日本的精英。雖然時常也挺佩服那些日本精英的,但不得不說,論眼界,經歷和能力來說的話,中國的精英是真的可以完秒日本,把日本精英階層虐哭的。雖然跟上面提到的很多人都很久沒有聯繫了,但偶爾還是會看他們的朋友圈,FB來激勵自己。


這也是為什麼我長期來看看好中國發展的原因。人才的層次和數量真的比美國之外的所有發達世界優越得多的多。


無視世俗的枷鎖,只為追求知識帶來的快感。


中國真正一流的學生都成了華裔。。。。。


上了這麼久知乎這是第二個為我量身打造的問題。。第一個大概是問你有什麼死裡逃生的經歷。我這人比較迷信。沒敢答。好了不扯遠了我們來看這個問題。
我高中是在湖北最好的高中(全國排名有時也是第一,但那排名都是扯淡了)的理科實驗班裡讀的,能進去完全是因為初中念書比較認真刻苦,所以我見到至少是湖北最天才的一批同齡人。柳智宇沒聽過的可以去百度一下,這人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我都是跟他一個學校,比我高一級,一直是老師口中別人家的學生,他太終極了,不好評價,我們來說點接地氣的。
先說A,高中時候我們班是分成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這個五個組來專攻五個競賽。他是數學組的,曾經為了一道,沒錯僅僅一道數學題想了兩個星期,其他所有作業什麼的全都沒管。保送了北大數學系,大一沉迷DotA,也喜歡踢足球,踢得還相當可以,所有課一次沒去,然後到考試。所有數學類卷面全部滿分,你沒有看錯,是滿分100。老師一看這不行啊,你都不來上我課,太囂張了,於是都給了他80,算是扣除平時成績20分了。
再來說B,他是我初中高中同學但都不是在一個班,大學倒是在一個班,本科畢業我申到英國XXX學校的碩士,他是直接申到博士。然後今年初,也就是我上班快一年的時候,他出了個很牛逼的成果,BBC報道了,國內媒體報道的是英國XXX大學科學家XXX(我同學名字)開發出永久存儲系統。。震瞎朋友圈
再來說說C和D,一個武大一個清華,C雖然起點低一點但是本科畢業GPA笑傲全系,文章發了幾篇,跟D一同去了CMU讀CS,D是放棄了MIT的金融Offer因為沒獎。然後現在C在甲骨文總部,D在Google總部。。。
至於E,我等真的就只有膜拜的份了。高中Ipho金牌,記得有一次一道物理題全班只有他和F做出來,物理教練讓他上去講,他說了一句我就是用解析方法做出來的,沒啥技術含量了,然後寫了一個式子,從長黑板的左邊一直寫到右邊還換了個行。。驚為天人。。保送北大讀了兩年去了MIT。再然後,被華爾街拉去做金融建模,起薪50W美元。。。
最後來說說F,他絕對是我見過的人類裡面智商最高的,甚至超過柳智宇師兄。。上面說的物理教練讓E上去給我們講題而沒讓F講就是因為他的方法思維跳躍性太大,幾個簡單的式子就搞定了。我們這些凡人是聽不懂的。他在計算機競賽之前去跟計算機組學了一個星期,拿了一個省一等獎,計算機組的人嚇呆了。。他跟E是和另外三個同學一起入選的我們那一屆的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隊,一共11人我們班佔了五個。。。E是國家隊公認物理小王子。。(高中的時候他面相很嫩,很帥氣)。最後決定讓五人代表中國參賽,北大的教授們沒有選他,因為他的思維很跳躍。寫出來的答案可能你要研究幾個星期才能看懂。不是考試型的人才。現在在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搞理論物理。。要看到他的成果可能要等很多年。。智商絕對現實版Sheldon。但是情商還是要比sheldon強多了。。。
還有一些例子太多了。高中同學裡有從沒正規訓練過百米11秒2跟體育生並列第一。還有打遊戲打進職業圈的(當然沒去打職業)。為數不多的女生里還有鋼琴十級的。。我在如此多天才的光環下健碩的成長到今天。。簡直就是一部勵志史。
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謝謝!


推薦閱讀:

為什麼要讀研究生?
為什麼會有學生去馬克思主義學院讀研?
大學畢業論文答辯具體的程序是什麼,要注意哪些問題?
在大學有一個傻逼的輔導員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何在家學習如何做研究?

TAG:人生 | 大學 | 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