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瑟王是凱爾特傳說的英雄,作為盎格魯-撒克遜人後裔的現代英國人特別是英格蘭人是怎麼看待他的呢?

亞瑟王當時是不列顛的國王,但是那是凱爾特人的不列顛,亞瑟王抵抗的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入侵,而現在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後裔成為了不列顛的主人,他們怎麼看待這位不列顛的傳奇英雄呢?


還沒見到英國人介意這個的。

英國人介紹自己時基本不會把自己的血緣追溯到盎格魯薩克遜那麼遠的(想也沒用,哪有那麼多從公元五世紀就在英國紮根的「本地人」)。就好像法國人自我介紹時不會跟你講他祖先是高盧人還是日耳曼人一樣,祖上在英國的本地人就是是英國人,僅此而已。(話說有幾個人真能說清自己有多少諾曼血統多少薩克遜血統多少凱爾特血統多少猶太血統呢,我們自己也不敢說自己是純漢人啊)

Winchester市中心有一座大大的King Alfred的雕塑,跟山上的亞瑟王圓桌遙相呼應,共同作為旅遊地標,毫無違和感。

而且歷史上亞瑟王是不是真的存在還沒有定論好嗎,我認識的幾位英國人都是把亞瑟王故事當成傳說講的。


做為西岐人的後代你怎麼看待成湯伐桀?


亞瑟王在諾曼征服後的英格蘭國家英雄化本身就是英格蘭征服者對於穩固自身統治和協調民族關係的一個很有趣的側影。

英格蘭王室開始在宮廷的政治文化敘事中使用亞瑟王傳說(Arthurian myth)貌似是在金雀花王朝的長腿愛德華時期(好罷,根據知僚的提醒,貌似這一過程在金雀花王朝的更早幾位就開始了,不過「愛德華」這個不屬於諾曼人的名字實在是讓人印象深刻)。從諾曼王朝到金雀花(安茹)王朝早期,英格蘭王室和上層貴族在文化和家族歸屬上其實對於歐洲大陸(現今法國的一帶)有著更強的認同。身為諾曼人的威廉一世在奪取了英格蘭王位後,在很多英格蘭本土的盎格魯撒克遜封臣眼中他和他的一群在諾曼底(現今法國東北)有采邑的近臣更像是一群統治英格蘭的外國人。然而在理查一世和約翰王的窮兵黷武和橫徵暴斂之後,英格蘭王室丟失了大量在歐洲大陸的領地,導致英格蘭的國王(非常諷刺地)不得不把統治重心從諾曼底轉移到不列顛。英格蘭王室自此開始在自身的文化和政治敘事中大量引入不列顛本土的色彩:比如國王的名稱恢復了對於盎格魯撒克遜的懺悔者愛德華的宗教狂熱式的推崇,而本土凱爾特傳說中的英雄亞瑟王也作為宗教美德和君臣和諧的象徵被樹立了起來。

由於當時英格蘭的統治者血緣上來自諾曼底,所以亞瑟王抗擊被他們征服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歷史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太多不快。更何況在這樣的官方宣傳中,被強調的是亞瑟王的宗教屬性,英格蘭貴族一般著眼於亞瑟王和圓桌騎士與不列顛對於上帝的虔誠和對於彼此的忠誠。所以亞瑟王的傳說給了很多丟失大陸領土的英格蘭上層貴族島嶼歸屬感:偉大的騎士美德並不只屬於以羅蘭為代表的法蘭克人,不列顛的土地上也是有著這樣高貴的傳統的。這樣的歸屬感反過來也使得金雀花王室的國王能夠以圓桌騎士的傳統為範本構建(理想中的)更加忠誠的政治關係,之後的愛德華三世更是建立了自己的騎士團。您所重視的亞瑟王的與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民族矛盾在當時不列顛的人們看來幾乎無關緊要,因為諾曼人作為本來的外來者能夠高舉任何一個在不列顛本土有著根基的文化符號都已經是難等可貴的事情了,而有獨立政治訴求的凱爾特人群體早就在文化和地理上被英格蘭邊緣化了。對於全不列顛,虔誠的凱爾特人亞瑟王成了連接盎格魯撒克遜人與諾曼人的鄉土紐帶,給予英格蘭國王超過單純土地關係的封建權威(「亞瑟王的繼承人」的名號總歸比「教皇駐英格蘭辦事處主任 」要有根底和威風得多)。

中世紀後,近代的英格蘭在構建自身的民族主義敘事時繼承了這一對於亞瑟王推崇的封建傳統,因為這是一個符合崇古情節和鄉土本位的有著根基的絕佳工具(埃涅阿斯之類的外來性敘事就不太流行了)。由於新構建的「英格蘭/不列顛人」的概念本身就是一個超越盎格魯撒克遜/諾曼/凱爾特人的民族概念,所以亞瑟王的狹義民族屬性也不會成為問題。

等到英國人度過了自己帝國主義的頂峰,亞瑟王這樣的工具也就逐漸失去了自己的現實意義,認真對待他不會給任何人帶來任何現實的政治利益,亞瑟王也就成了和海盜,矮人和精靈一樣的童話的一部分,英國人對待他不會比公元後的羅馬人對待羅馬眾神更加認真。這個時候亞瑟王的民族屬性就沒人在乎了。當然,狂熱的凱爾特民族主義者也是可能存在的,畢竟林子大了,什麼樣的agenda都可能有。不過始終要記住的是,民族主義終究只是工具,不是枷鎖。

(以上基於酒醉亂寫,拋磚引玉,歡迎討論)


作為炎黃子孫的你很痛恨蚩尤?


幫@康員外 補充一些

你可以把亞瑟王傳奇看作英國上層的一個統戰工具,不過這一神話傳說也會被凱爾特民族主義者利用。

以下內容來自?不列顛人:傳說和歷史?


英格蘭人基本上不會有日耳曼認同感,人家的民族構建是直接上溯到凱撒大帝的。凱撒大帝那時亞瑟王爺爺的爺爺恐怕還沒出生呢。

記得二戰時期,英國人就很看不起德國人,認為是沒有受過羅馬開化的野蠻人。

不過話說回來,我喜愛的托爾金創作指環王的初衷就是為英格蘭人沒有自己的史詩而感到遺憾。不過人家是語言學家,對這種東西比較敏感可以理解。

題外話,以前看過一本11世紀寫的奇書叫《不列顛諸王史》,裡面居然說不列顛人是特洛伊人的後代,所以與羅馬人同宗,還說不列顛是「布魯圖之地」的意思,也是神奇。


岳飛岳大爺,因為抗金功勛彪炳,到了自命後金的清代,就被設成了敏.感.詞。

同樣是抗擊異族入侵,亞瑟王不僅沒遭屏.蔽,而且還作為各種神話傳奇的英雄角色,活躍在詩歌小說和兒童枕邊故事裡。

彼時(5世紀)的不列顛島尚未形成真正的國族認同,戰爭與征服只是貴族老爺的遊戲。所謂「凱爾特人抵抗盎格魯撒克遜」,更多是史家後設的敘述。對底層大眾來說,一個人首先是某鄉某村的村民,其次是某位領主老爺的佃戶,最後也最不重要的,才是凱爾特民族國家(假如說有這東西的話)的光榮成員。

中國的狀況就不一樣了(雖然也並非近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華夷之辨自古有之,華夏族群對其衣冠制度、禮樂文明有著無與倫比的自豪和自我認同感。而當一個佔據人口總量絕對少數的異.族(滿清)襲取了統治地位、凌駕於華夏族群之上時,潛在的對峙與防備就如一副滿開的弓,永遠不得止息。

(幾百年後,中國在面對現代世界入侵時表現出慘不忍睹的笨重遲緩,究其緣由,我認為這種內部結構上的自我拮抗也是極為緊要的一層因素。)

所以,正是基於我們的歷史感知(那段歷史遺傳給我們太多對立),你才會這麼發問:「某某人民對這塊土地上的前民族英雄是怎麼看的?」。

換作他們自己,恐怕會覺得這個問題好奇怪。既然是英雄,就像看英雄一樣看唄。


=============補充分割線
@運算元 評論里提示,清代岳飛真的不怎麼算敏敢磁。所以我這些是在錯誤的記憶基礎上抒發感慨,寫的太隨意了。除此之外,中國人傳統的國族認同大異於其他國家,這一點我還是相信的。答案里有大硬傷,不知道怎麼改,大家不要點贊就是了。

=============又補充的分割線
又查了一下,《說岳全傳》,康熙二十三年由民間發行,乾隆五十三年被.禁。好像現代出.版的岳傳,在前言還是後記里也提到過這事兒,我之所以覺得岳飛被清.廷設置了敏.感.詞,印象大概是由此而來。

這個判斷是否過強我就不知道了。岳飛在清朝也受祭.祀,也許清.廷只是需要給百姓設立一個忠烈的模範,但又不太希望他們清晰意識到,這個模範抗擊的對象與其自身的因緣。


對於死宅來說一定是持「我老婆」態度的


參考成吉思可汗


比起日耳曼屬性最濃厚的北歐四國,以及冠有日耳曼尼亞之名的德國,英格蘭人顯然不認同自己是日耳曼人……拉丁化程度最深是其一,凱爾特的基本牌是其一,此外就連英國歷史的象徵之一的巨石陣,那是史前的產物,比凱爾特人都要早,更遑論日耳曼

英國人講英國史肯定會從凱爾特,哈德良開始講起,而不是講印歐人怎麼跑到北歐,然後怎麼從北歐征服不列顛……不是人人都是土耳其人,神他媽講歷史能扯到冒頓單于


早期不列顛島上占統治階層民族依次是:凱爾特人—羅馬人—凱爾特人—盎格魯撒克遜人—諾曼人。關於亞瑟王的傳奇,都是在諾曼人征服者威廉統治英格蘭之後的事了。


估計和很多中國人喜歡項羽差不多吧,雖然楚漢之間沒到不同民族那麼大的差異,但對於真正建立中國大一統認同感的漢朝(秦的時間實在太短而且用戶體驗太差)來說,項羽確實是個阻撓者。

至於為什麼中國人喜歡項羽英國人喜歡亞瑟王,我覺得是因為這倆人所代表的勢力早就已經徹底沒威脅了,所以他們的身上就沒有了邪惡的標籤,剩下的只有偉光正的英雄形象。


你說我一個後照的人怎麼就成了你神農軒轅的子孫了呢?


這個,類似咱們說成吉思汗是中國人一樣。


亞瑟王現在是他們的民族英雄。。


推薦閱讀:

歐美人對中國人的歧視有多嚴重?
請問去英國的簽證辦理的具體流程是什麼?需要填寫的表格可以在哪裡找到?
常聽到英國人的笑點很怪,有哪些相關經歷與笑話值得分享?
如何看待里約奧運會中國金牌數量被英國超越?
為什麼英國多電子音樂,美國多鄉村?

TAG:歷史 | 英國 | 歷史觀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