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老會計的14個經驗之談》這篇文章?

書上學不到的老會計14個經驗之談
四、做帳是有技巧的
  外賬、內帳的要求不一樣。外賬對稅局,內帳對老闆;外賬比較亂,內帳比較清晰。內帳有企業的「冬瓜豆腐」,基本上可以看出所有東西。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做外賬,同時又做內帳的會計,千萬千萬要小心。我在一間私企抽查以前年度外賬,居然某年度發現在外賬上出現了不該出現的東西,這個大家好好理解。再強調下外賬,外賬不能太亂,又不能太清晰(我說的有點拗口了),箇中原因,大家以後慢慢參透。
  我之前說過外賬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從來不假。如果稅局最差檔的專管員都矇騙不過的話,我看那盤帳也確實夠爛,所以,必要的關係支出,還是要出出。這個老闆會定期做好,如果沒有做過或忘了,適當提醒提醒。專管員看起來官不大,但還是有小小權力的,最起碼稽查局要不要下來,立案不立案那麼快,他是一個關鍵人物。


看完之後感覺有點無奈,通篇都算「大實話」吧,巴特,是那種很沒用的大實話。
對文中關於企業管理、人際關係、辦公室政治方面的話題不做評價,單說涉稅的內容。
首先,作者的所謂「老會計」身份。沒錯,真是老會計,也只能是老會計,連個真正意義上的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都算不上,充其量一個賬房先生。這輩子的職業經歷基本局限在一個或幾個規模不大的私營企業,而且都是那種內部管理和風險控制水平相當低的企業。主要的工作精力放在記外帳、內帳上,隱瞞點收入,虛列點成本費用,有事沒事跟稅務局的專管員拉拉關係,求神拜佛別遇到稅務稽查,估計從來沒想過財務工作的另一個重要職責是為企業決策和發展提供資金、財務方面的管理意見和參考。
其次,這種企業。工作中接觸的很多。企業老闆基本稅盲,個別法盲。憑藉政策法律漏洞(包括立法和執法兩方面)和當時的好運氣,完成了原始積累。也想努力把公司繼續做大做強,但後繼乏力,身處瓶頸而不自知,內部管理手段和效率都處在很初級的水平,外部經營環境遠沒有當年寬鬆。企業主和企業家的區別。
第三、內帳和外帳。財務核算不可能做到真正的風過無痕。再漂亮的外帳都一大把蛛絲馬跡。購銷不匹配、往來款隱匿收入、虛列成本費用這些手法太低級了,小區門口便利店用這幾招還行。依照我個人的工作經驗,正規、大型企業很少做兩套賬。一是內部制度不允許,有些內外帳,沒忽悠住稅務局,倒是把企業決策者坑進去了,財務制度一旦亂套,部門小金庫、員工職務侵佔這種事不可避免。二是沒必要。好的涉稅財務人員,說白了靠的是打稅收法律法規擦邊球,拿著條文和我摳字眼,政策制度文件比我還熟,軋著線開車但絕不越線闖紅燈。
第四、法律風險。說老實話,對稽查人員來說,只有想查多深、想查多透,不存在查不出來的問題,業務水平不夠可以加人,稽查時間不夠可以延期,一個私人企業掌握的資源再多,想跟國家機關執法部門鬥智斗勇,說螳臂當車都是客氣的。兩套賬這種東西,難聽點說,是企業自己給自己挖坑。物理上,只要你有帳,我都能想轍拿到手,這幾年封伺服器封文件櫃的事都干過。手段實在有限,還有移交公安機關聯合辦案這麼一招。放火燒財務辦公室的企業我都見過,警察叔叔上來幾個回合詢問,什麼都招了,畢竟對手是會計不是間諜。一旦確定了偷稅,呵呵,看金額吧,超過一定數額就移交司法,公安局經偵隊最喜歡這種案子。偷稅是企業行為,但追責到具體工作人員的先例不是沒有。
第五、職業前景。一方面,老在一個亂七八糟的企業干財務,估計有點職業追求和選擇能力的人都不樂意。另一方面,一旦就職的企業違反稅法被追究責任甚至處罰,那些要求會計做兩套賬的企業主,恐怕不會首先反省自己的問題和責任,拿財務人員當出氣筒是必然的,罵一頓扣點錢算輕的。如果被炒了,或者更慘,老闆進去了公司倒閉了,財務人員再求職,簡歷上從業經歷那一欄恐怕不好填吧。
最後,個人觀點。財務工作需要的是嚴謹認真。儘管我朝的財務、稅務立法相當擰巴,但有法可依的時候還是依法吧。儘可能把複雜的工作變得簡單而不是相反,工作才會有更多樂趣。打個比方,你是開計程車的司機,哪怕開了幾十年,上來個客人說我多給你點錢,咱們玩命闖紅燈超速還可以撞幾個人,你敢嗎?


文章符合國情

  1. 行業競爭激烈,稅負過高,加上吃拿卡要,企業不得不做帳。
  2. 如果企業按照稅法合理納稅,工商稅務就無法吃拿卡要,違反了官商和諧的原則,基層公務員其實還是蠻苦的,就指著我們這些企業逢年過節的那點孝敬了。
  3. 當地新任的工商所長,先放三把火,給下屬制定KPI,要求對每一家個體戶和公司進行合理罰款。
  4. 消防每年定點為每個企業做消防指導工作;在自家門市上掛橫幅城管也來做個批示。其他不表。

精英說出了會計師的價值觀,佔在職業高度教導別人,卻沒有根據國情來看問題。


跟著前輩做了些案子。簡單歸納一下自己對所遇到過會計吧。第一種是坑爹代理記賬,可以說吧代理記賬的會計除了跟企業老闆有朋友親戚關係外做的賬基本都是亂來的,各種亂用科目,各種無票入成本費用。第二種是這裡所說的老會計,自以為做的天衣無縫,其實漏洞百出。第三種是有一定業務能力,從業多年,善於與稅務機關打交道的會計。第四種是大企業跨國公司的會計,首先這類公司有嚴格的財務制度,其次這類公司的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非常高,最後人家的外援基本是四大級別的。真遇到案子我們基層這個層次很難處理,基本是稽查和反避稅在做


小公司,稅務都不願意怎麼監管,所以,內外兩套帳行得通。
大公司或成規模的(如部門多、產品多、核算複雜、分子機構),搞內外兩套賬,死路一條!


說的簡單,老闆吩咐的,你能不做嗎?老會計也只是會計,不是企業管理人員。至於去大公司?呵呵,那也得有能力,有成績才能去啊,沒成績誰要你啊,這世界上有那麼多會計,為啥要用你。


真是老會計的話,讀完到讓我覺得有點悲劇的味道。


推薦閱讀:

稅收徵收管理分類中核定應稅所得率徵收包含了查定徵收與查驗徵收嗎?
跨國公司們常用的避稅方式有哪些?
把消費稅由中央稅轉變為地方中央共享稅的設計邏輯是什麼?
如何看待香港再次減稅?
李娜澳網奪冠的獎金需要納稅嗎?

TAG:企業管理 | 稅務 | 財務 | 會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