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青年所謂的「獨自漂泊」、「一個人旅行」或者「帶著書本流浪」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狀態?目的是什麼?

今天在網上看了一個帖子,叫「文藝女青年如此這般」,激起心中已久的困惑,暫且不去討論帖子里關於文青女特點的描述是否客觀屬實。但是基於身邊的所見所聞,我真心想明白現在很多年青人所謂「帶著書本漂泊」或者「一個人流浪」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狀態和思想狀態,他們的目的又是什麼?是精神世界太過於斑斕?還是過於空虛?我不知道他們見沒見過寒冷的雨夜在垃圾堆里翻瓶子的老人,或者是在菜市場里撿爛菜葉兒回家給孩子做湯的環衛工人,他們平時會考慮這些現實問題么。


謝邀。

關於獨自旅行……
老年間有話:茶三話四遊玩二。遊玩還是兩個人好,多了非常麻煩。真出門旅行過的人都知道,旅行的人一多,便會憑空多出許多等候、意見不一來,很瑣碎。兩個人,意見還比較容易統一些。
實際上一個人旅行,確實是最高效率的玩法。食宿都很舒服。隔三差五,去到不熟悉的地方溜達,很方便。

關於帶本書去旅行……
很簡單啊,火車和飛機上,是讀書效率最高的地方。實際上,一個人旅行的時候,是最容易平心靜氣,把平時看不下來的書啃掉的時段。
雖然實際操作過的人都知道,旅行還是帶電子書為妙。以前沒有pad和kindle的時候,我每次出門超過一星期就頭大:書帶多了,重;書帶少了,很容易看完,翻過來倒過去很無聊。

所以獨自旅行和旅途帶本書,很正常的習慣。


當然,我也明白,提問題這位大概討厭的不是獨自出門旅行或者旅途中帶本書,而是討厭以這兩種行為為符號的一批人。我覺得吧,想討伐自己不喜歡的人與他們的腔調,可以直指那批人過度展示自己的取向或者符號。
在我看來,對「漂泊」這種辭藻的濫用,罪狀還嚴重些。
但「一個人旅行」和「旅途中帶著書」這兩個習慣,本身特別正常,沒什麼值得討論的。
就好像有人吃個飯,用華麗的言辭描述配照片,發在朋友圈,您覺得這事兒矯情,沒問題,自己罵就好了;但飯、廚子和吃飯這個事兒本身,是沒罪過的。

至於題主搬出下面這種話

我不知道他們見沒見過寒冷的雨夜在垃圾堆里翻瓶子的老人,或者是在菜市場里撿爛菜葉兒回家給孩子做湯的環衛工人

就沒啥意思了。
人家自己旅行,又沒有去搶劫老人和環衛工人。
20世紀50年代,把飯店集體國營化的時候,有些幹部就提出「做什麼好菜啊,那都是奢侈浪費,是資產階級;你們就該做人民吃的菜」的調調。當然啦,做飯菜給人民大眾吃沒啥問題,但把吃個好飯菜當成奢侈浪費,一概劃絕這種做法,還拿出勞苦大眾做後盾,沒必要吧。


說說我遇上的一個文藝女青年的故事。

葉子是北京人,從小笑容甜美伶牙俐齒,12歲那年開始試著到北京電視台主持兒童節目,16歲開始正式在電視台上班當節目主持人,幾年後葉子覺得當電視台不好玩,於是開始轉到北京電台當主播,她的原話是,我想看看除了我這一副皮囊之外,還有沒有人願意真的在意我的聲音,以及我聲音背後的故事。


張愛玲說過的那一句,出名要趁早,放在葉子身上再合適不過了,這個年少成名的女孩,在主持表演跟節目製作上有著極高的天賦,無論是一開始的電視台還是後來的電台節目,幾乎都是她自己一手包辦,策劃包裝找團隊錄製剪輯一一親力親為,在那個工作環境下,你根本看不出來她是一個還不到20歲的小女孩。


光彩背後總有瑕疵,不然連我都要怒罵老天太寵愛一個人,要把所有的好都賦予她一人,也就是說,葉子除了在工作上的天賦以外,基本上生活不能自理。


她自己在北京租了一個房子,每天工作之外回到家,只會給自己下一碗面,那還是有一次錄製節目太晚了樓下實在是沒有什麼可以吃的了,葉子只能硬著頭皮做了一碗面,於是這麼些年就吃著一碗面過來了。


葉子在人際交際上也是個獨立獨行的人,因為深受電視台領導的器重,所以每次跟客戶吃飯的時候,老闆總會把漂亮的葉子帶上,葉子也不會說拒絕,照樣跟領導赴飯局,但是葉子的原則就是一不喝酒二不說話,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高冷艷的坐在那個位置上,一副你不要來打擾我的樣子。


後來葉子學聰明了,因為自己不會做飯,於是每次遇上飯局的時候她會讓好好的吃一頓,真的是好好認真的那種吃法,葉子會把自己喜歡的菜全部夾到自己的碟子里,然後低頭全部吃光,絲毫不理會眼前的這一片杯光酒影。


後來領導就再也沒有叫過葉子去赴飯局了。


後來的葉子回憶起來,覺得當年的自己很是任性,換做別人要是敢在職場上這麼特立獨行估計早就被開了,但是周圍人都看在她年紀小的份上,一一都原諒了她,而且最最主要的是,葉子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做得很出色,沒有人質疑她在工作上的表現,所以對於那些不夠的地方,大家也都包容了葉子。


所以,葉子就這麼幸運的走過來了。


葉子在電台的時候,有個晚上做了一期節目,主題是關於自己未來的夢想,葉子連稿子都沒寫,閉上眼睛就對著麥克風直播起來。

大概女孩都有一個開店的夢吧,一家散發出濃郁香氣的咖啡店,一家每天早晨飄出烘培美味的麵包店,一家只賣自己喜歡的衣服的小店,一家按自己心情搭配的鮮花店,還有各種奇怪任性搭配的果汁店,又或者是一家散發著油墨香的書店,放上自己喜歡的玩偶,然後在店門口的搖椅上坐一個下午,曬著溫暖的太陽,雨天就煮一壺清茶,冬天時分想睡到幾點就幾點……


跟很多電台節目一樣,葉子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娓娓道來,因為沒有打過草稿,反而聽的是越發真實,於是很多年後葉子都記得這個夜晚的畫面。


葉子在北京繼續工作,然後開始學習練習瑜伽,後來開始有人找她作諮詢及指導,於是漸漸的,葉子也開始做起了瑜伽老師。


葉子也有自己的閨蜜圈,有天幾個閨蜜一起聊天,有個姑娘說這輩子想50歲結婚,另外的人說這個歲數,現在倒退回來是可以規劃實現的,接著又有另一人說想40歲退休,周圍朋友就說是不是太早了一點?這時候葉子出聲了,我想30歲退休。


正在喝咖啡的姐妹們都差異萬分,然後質問葉子你這也太異想天開了,怎麼可能呢?你不要太痴人說話了好嘛?而且30歲就退休你後面的日子該幹什麼,不會很無聊嗎?


葉子說,我也不知道呢。


五年前,葉子28歲,她來到沙溪古鎮遊玩,然後愛上這個地方,於是開始決定在這定居。


找院子找店面,學會聽懂本地方言然後跟本地人談判,安裝各種線路跟太陽能,女漢子般發功搬遷各種厚重的桌子椅子,還有店鋪那一排吧台,一個個酒架,倒扣高腳杯的安裝......談不上設計,葉子只是把自己喜歡的東西都往客棧跟店鋪里放,但是可想而知也能知道有多恰到好處的漂亮。


葉子開始學著洗床單鋪床單,整理置物架,在店鋪里無數次嘗試後,煮出第一杯咖啡,搭配榨出第一杯果汁,烤出第一塊蛋糕,做出第一份炒飯,熬出第一碗湯,就連掃地這件事,這也是從來沒幹過家務活的葉子人生28年來的第一次。


有一天店鋪里來了一位台灣的女孩,女孩教葉子學會了做正宗台灣口味的香蕉奶昔,於是這一杯招牌奶昔葉子一做就是五年,葉子也嘗試過要做其他口味的,但是終究沒有台灣女孩教出的那杯香蕉奶昔的口味喝得讓人舒服,於是葉子決定只保留這一個口味的就可以了。

有一天,葉子的店鋪里來了一位也是來沙溪遊玩的男客人,後來這個男客人成為了葉子朋友的朋友,於是會經常到葉子的店裡待著。


男客人很喜歡擠兌葉子,對葉子做的東西各種不滿意,葉子一向是個在意別人評價的人,於是就經常鬧情緒,男客人本來就是個很會下廚搗騰的人,於是開始幫葉子做飯,後來慢慢研發各種口味的飲料跟蛋糕。


有一天,葉子跟這位男客人說,要不你就跟了我吧,你看我這裡有個大院子,有一隻貓一隻狗,還有一家可以養活我們的小店,我不需要你給我什麼東西……巴拉巴拉。


嗯,男客人成為了葉子的先生。


這是我來到葉子店鋪的第五天,葉子的先生給我親手調製了一杯拿鐵,烤了一塊布朗尼,外加還送了我一杯自己秘制的青檸楊梅朗姆酒飲料。


葉子的先生說,上周五是沙溪的集市,他買了一大袋本地楊梅回來,然後熬成楊梅果醬裝進玻璃瓶子里,聊天的時候我說我從小喜歡吃酸的東西,於是,葉子先生就把這一杯泛著紅暈的冰鎮飲料交給我。


葉子的先生說,好的東西他不會輕易拿出來,但是遇上喜歡的客人,他連各種複雜的飲料跟蛋糕還有手工餅乾都願意做一遍,然後送給客人品嘗。


所謂任性開店,不過如此了。


之前製作這一杯飲料的時候,葉子先生在吧台上忙碌,他問我,你喜歡什麼顏色?我隨口就回答「黑灰藍」,然後我奇怪說,你問這個幹嘛呢?


葉子的先生不做聲,然後就送來了這杯飲料,嗯,是藍色的吸管。

我喝了一口,原始的酸甜味搭配著一片薄荷的清香,散發著微微的酒香,這個時候看一眼窗外湛藍如水的天空,刷著此刻朋友圈裡關於深圳下暴雨各種洪澇的的新聞,突然覺得這一刻,恍如隔世。


我笑著說,老闆你把日子過成這樣,你是註定這輩子要栽在葉子手裡了。


葉子先生微笑著點頭,嗯,或許吧。


這時葉子突然發話說,才沒有咧,他一直嫌棄我是個過期的女明星。


葉子先生無奈搖頭,一臉溫柔的注視著葉子,也是這個時候,葉子坐在沙發的對面,開始慢慢跟我講述她的故事。


我以前是個很玻璃心的人,哪一期節目做的不好,甚至是那天的裙子不漂亮,然後宣傳照拍的不好看,有聽眾提建議說我的廣播不好聽,我都會很生氣很生氣,那個時候的我,集很多人的寵愛於一身,身邊人從來沒有人說我不好,都小心翼翼的保護我,所以稍稍有人對我不認可,我就會鬧情緒。


我一直記得那個晚上的廣播節目,我說我也想有一個開店的夢想,但是那天節目做完我就不理會了,我從來沒有想過十年後的今天,我真的就擁有了一家夢想的小店,有狗有貓,有漂亮的桌布書架,有蓮花池有泉水還有一盞盞夜燈。


我問葉子,28歲那一年,你就真的做到了30就退休,而且還提前了,你是怎麼放下的呢?


葉子說,我找不到一個很有說服力的理由,我只是覺得就這麼順其自然了,我覺得自己是很幸運的,這十多年的職場里順風順水,比很多同齡人提前享受到了名利帶來的成就感,但是我覺得自己的另一層幸運就在於,我要比很多人早慧。

我的很多身邊同行,你知道的電視圈裡的女主持人,一直都處在光鮮亮麗中,但是我知道其中的難處與辛酸,所以她們最後的歸屬要麼是一直耗著獨身一身,要麼就是就是嫁入豪門然後享受生活,我不是說那樣不好,只是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只是莫名其妙的順應著命運的安排,來到了沙溪,喜歡上了這裡,正好這個時候的我已經有了經濟能力開一家客棧跟小店,我需要做的,就是把我28年以前從來沒做過的那些事一一學會,也是到了今天,我才開始慢慢學會放下,即使有一天我的客棧小店做不下去了,但是我已經學會了做出客人喜歡吃的炒飯,我會做各種蛋糕,我當了12年的瑜伽老師,很多客人都是慕名前來的,我還是這個小鎮上或許是最會掃地的一個人。


所以我不怕了,即使我現在一無所有,但是我已經學會了存活於世的本領,我即使去酒店做一個管理者或者是一個前台,我也能做得很優秀很出彩。


葉子一一把這些說來,我感覺我就像是一個電台觀眾,在聽她的夜晚節目,此刻看著她那張精緻的臉,能想像得到這五年的小鎮生活,已經慢慢的幫她把去過的傲氣去除,然後慢慢的裝進另一種東西,於是養成如今的一份不慌不忙的靈氣。


我以前覺得自己擁有太多,在北京街頭遇見乞丐的時候我會很心疼,那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個電視圈名人,所以我應該體恤這些可憐的人,我帶著一種優越感丟錢給他們,然後覺得自己特別偉大。


而今來到這個小鎮上,我從以前的呼風喚雨的驕傲,慢慢變成自卑失落的人,因為我覺得小鎮上的人比我要更值得驕傲的多,然後這幾年的沉澱,我才慢慢又把自己的驕傲撿起,但是這已經不是在北京那個時候的那種驕傲了。


這種驕傲帶著謙卑,帶著對這個世界的包容,即使現在再遇上乞丐,我只會自然地投錢給他們,然後報以溫柔的微笑,除此之外沒有了任何的虛榮心所在。


葉子說,她過去是個很任性的人,不按常理出牌,高興怎麼來就怎麼來,如今來到古鎮成為一個老闆娘,她依然是一個任性的人,客人嫌棄她的客棧太安靜,她就笑著送人離開,有客人說店鋪里的飲料太貴,她一一拿出原材料現場做給客人看,告訴客人這杯果汁一滴水也沒有加,所以需要三個水果的分量才能存夠一杯。


葉子說,我覺得我過去的任性來源於我的工作成就,現在的任性來源於我的一份靈氣,我不覺得自己跟別人是一類人,我已經開始接受這樣的自己,在普通的日子裡找尋我自己內在的那份空靈至上的靈魂。


嗯,這就是我30歲以後的退休生活的動力,也是最大的修行功課。

久而久之,來到葉子店鋪的客人,基本上是走進店裡就開始跟小狗毛球玩耍,然後隨意抱著枕頭躺著,再點上一杯飲料,就這麼靜靜地待著。


接下來葉子帶我參觀了她的客棧院子,我敢說我逛古城這麼些天下來,這應該是我最最喜歡的一家了,滿院子的花草,沒有三五年的時間,是絕對沒有到這個茂盛的程度的。

我想起前段時間微博上瘋傳楊麗萍老師後花園的圖片,人間四月天,她家的花園鮮花已成災,而這個場景在葉子的客棧里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下午時間段,葉子開始給來報名的客人上瑜伽課,她的原則是一天只給四個客人上課,心情好的時候會無限延長上課時間,總是,她就是任意而為,然後順便把錢賺了。


我想起吳曉波曾經說過的一個觀點,每一件與眾不同的絕世好東西,其實都是以無比寂寞的勤奮為前提的,要麼是血,要麼是汗,要麼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時光。


這一切於葉子而言,看似來的簡單順利美好,但是葉子那十多年的電視圈生涯里她付出了多少,也不是我可以想像的,要知道那十多年的時間裡,她一個人住在北京租來的房子里,也許在某一個華燈初上的夜晚,她也有過對著窗外思考未來的人生該怎麼過這件事情的思考場景吧。


故事差不多說到這裡了,葉子的先生唱著歌又送了我一杯香蕉奶昔,晚飯的時間點到了,於是我被邀請留下來,吃著葉子先生剛熬好的南瓜粥,還有他烙的餅,軟糯香酥。

我不知道該如何來形容我的心情了,偶爾一陣風吹過,風鈴叮噹脆響,那一句所謂的生活在別處,我真的倒是覺得在這一刻體驗到了。


我不知道用什麼來收尾,然後看到了我的閨蜜L小姐轉發的,《時尚芭莎》執行主編於小戈剛跳出來的一條微博,謀生之外亦謀愛,追風之餘亦追夢。


嗯,於葉子的故事而言,再合適不過了。


對我而言,她把生活過成了夢想,葉子才是真正的文藝青年。


1、

我不知道他們見沒見過寒冷的雨夜在垃圾堆里翻瓶子的老人,或者是在菜市場里撿爛菜葉兒回家給孩子做湯的環衛工人,他們平時會考慮這些現實問題么。

按照這種邏輯,我們似乎應該停止各種和基本生存無關的消費,人人退化到艱苦樸素的年代。

只是,有基本的經濟常識,你就不會說出這種話。真的人人都按照最低的標準生活,我們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因為沒有消費,經濟自然會萎縮,於是大量企業裁員甚至倒閉。然後,大量的社會問題自然會接踵而來。

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經濟的一大問題,便是過度依賴出口和投資,消費萎靡不振。為什麼?中國人的儲蓄意識太強,對於未來有著強烈的不安全感。所以,才會有讓人頭痛的經濟轉型。

大家都不去旅行,天天在家粗茶淡飯,就能解決雨夜在垃圾堆里翻瓶子的老人的溫飽問題?

請問你想過那些在寒冷的夜晚,在景區賣著幾塊錢紀念品,並時時害怕被闖關抓的勞動人民的感受嗎?

你考慮過在售票處每天無聊地為遊客撕票,賺著微薄工資的大姐的感受嗎?

你平時會考慮這些現實問題嗎?

2、

至於帶本書去旅行,真的不是精神世界太過於斑斕,更不是過於空虛。對於讀書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的人來說,旅行時讀書,跟周末早起讀書,挑燈夜讀沒有本質的區別,不過就是換了地點的讀書活動。我無論是等公車、坐公車、還是坐長途大巴都一定要看書。

無他,你留心計算,就會知道這些時間積累起來會是多麼可觀。光是每天等公交車+坐公交車的時間便是一小時,一年就是365個小時。你想一下365個小時可以讀多少本書?反正我買了kindle的一年裡,kindle計算出我每天閱讀量約為兩小時——那都是用零碎時間讀的,在家我就讀紙質書。一年就是700小時左右,讀完二三十本書。

所以,旅行時怎可不讀書?除非是在補覺看風景,不然一定要帶本書的好么?每次長途大巴都是六七八個小時。在kindle未問世之前,我都是帶著紙質書。晚上大巴不開燈,就用手機當手電筒將就看。

我們那樣鑿壁偷光地讀書,只是惶恐於時間飛逝,希望抓住這有限的生命里充實自己。真的,不是精神世界太過斑斕或者太過空虛。

更不是裝逼。

3、

好了,說說一個人旅行的好處。這些大家基本都會說到,比如效率高、意見統一、容易心靜等等。而對於我這種愛拍照的人來說,旅行時拍得爽不爽很關鍵。但除非跟你去的也是攝影愛好者,不然拍好照片就更多只能看運氣了。

這個月剛去濟南。刨除拍照的話,這應該是有生以來體驗最差的旅行,並且位置將牢固不動很長一段時間。

但是,那應該是我拍的最爽的一次旅行。以前去烏鎮前想帶三腳架,想想還是放棄了。因為帶著女神,行程當然不能以我為主制定。於是,我只好在烏鎮和陌生的攝友借用了一下三腳架。並且還不是在傍晚剛過這個夜景黃金時段拍的。那期待已久的烏鎮夜景,說草草拍完也不為過。那樣的旅行,出好片真的是撞運氣。因為你根本不可能提前按照攝影的要求進行路線規劃。

但在景色平平的大明湖,我可以三點便去溜一圈,踩點就緒後,五六點夕陽西夏時就開拍。最後拍回的照片應該是歷次旅行最滿意的。

如果是跟別人去,那很有可能是在正午頂光的時候拍攝。那時段對於拍風景人像都是噩夢。

以上。


謝邀。
我就是題主說的這類人,我一直在用文藝的心態生活,理性的方式在過生活。
開始獨自旅行,是因為剛開始周圍的人都比較宅,而且生活的圈子裡我比較獨立大膽一點,別人一聽要出去,尤其是還是女孩子,都是一股擔憂,甚至一度被媽媽攔住出門的腳步,可是我覺得我這麼有趣,出去只會讓我更加有趣啊,然後在3年前的某一天,我跟舍友說:「我要出去旅行,你們去么?」她們搖搖頭,我買了票第二天上午就出門了,然後這一走就聽不下來了,在3年里,遠的由於經濟限制去不了,把鄰近省份都走了走。
在去往河北的通宵火車裡,為脫不開身的媽媽照顧調皮的小男孩,小男孩晚上靠著我睡,口水流在我衣服上,我笑了笑,只是覺得可愛。倒是他媽媽很不好意思。

去往天津的火車上,和旁邊的男孩子聊天,聊他要去黑龍江找他的異地戀女朋友。

去往北京的火車上遇見過蠻橫的新疆大叔,和他爭辯座位的歸屬。

……不勝枚舉。

最近剛剛從西安回來。(PS:我很喜歡西安哦)
然後說說正題,題主其實主要是詬病文藝女,我也一直很詬病文藝,現在的文藝女,好像就是帶一本書,還必須是王小波的,或者讀不全名字的外國作者的書,穿著森西風格的衣服,頭髮飄蕩在風中就是文藝。而且旅行明明是要花錢的。文藝都是錢堆起來的。

我深深覺得文藝是一種心態,我理解的文藝,不是傷感的,唯美的東西,而是美麗的燦爛的東西,在陌生的街頭,心裡對這個世界微笑,所以我一直心態很文藝,生活方式很理性。看起來很矛盾,這就是一個理會的事情。

前幾天去西安的時候,我是帶了朋友的,然互一路上我還是想自己玩,因為很多東西,大家出去在意的東西不同啊,比如我不怎麼喜歡拍照,對方就老要拍,我想去西交多待會兒,他不想去,我想吃什麼買什麼還要一直考慮一個人,早上想多懶一會,也要考慮對方是不是願意,考慮別人自然好,但終究是累的,要是自己,想怎樣就怎樣啊,就算我單純因為喜歡這個城市,高興地捧著柿子餅在原地轉圈,也不用在意對方的目光啊。

出去旅行,我吃美食的時候,會很滿足地露出小孩子的表情,臨走還要跟老闆說你家很好吃。

買到漂亮的裙子,會高興的原地轉圈。

遇見有趣的大爺,會和大爺聊會兒天,聽他講講這個城市的古老故事。

遇見小孩子,我會不自主朝他做個鬼臉,然後和抱著他的父母笑笑。

在西安想去河邊,大爺要下班著急回家,我就小女孩一樣撒嬌:大爺我就下去玩一會~~~小女孩手段都使上。

也會在精緻的小攤前看半天。

也會在火車上寫旅行日記。

以上都是我一個人會做的事。

但是多了一個人以後呢。去西安我帶了我基友,對方不能理解我給老闆掏了錢還要道謝;不能理解我小女孩的稚氣,看我的目光怪怪的;遇見我誇小孩子可愛,會說我調戲正太;在火車上寫旅行日記,更是讓他覺得難堪,因為我不讓他看,他覺得我嫌棄他。。。(當然基友是很好的基友)我在西交買了禮物被對方弄丟還若無其事,因為我買的東西不值錢。。。

看到了么,如果不是心靈相通的人,一起旅行,你所有的有趣在對方眼裡都是怪癖。

我想一個人旅行,因為我覺得自己太有趣了,而且沒法找到另外一個人有趣的人。

對於那些現實,都在關注啊。比如去西安時,尼泊爾地震不久,在西交校園裡:

抱歉不知道怎麼旋轉圖片。。。。。。
西交舉行的募捐活動,我去送了愛心。

街邊的老頭和環衛工人,我都見過,在天津旅行的時候,迷路了,晚上12點,在天津街頭,下雪,看見有一個人在垃圾箱上吃盒飯,我很是心疼。

但是這些東西本來和旅行是不想關的,那屬於個人行為了吧。但是個人能力太微弱,我能做的,只能是不亂丟垃圾,對每個食堂阿姨,擺攤小販送上一個笑臉盈盈的謝謝,對他們每個人都微笑。

這是我的生活方式,作為一個獨自旅行人。一直在路上。


不愛拼。


十年來年年假期出去旅行,大多是一個人走。
最初的原因是很難找到時間路線風格都類似的同伴,後來獨自旅行成習慣了。本就是跳出日常的生活狀態出去透口氣的事,當然是自己覺得怎麼舒服怎麼來。
至於帶書……40小時硬座沒本書看很難捱下來的好不好。
說下翻瓶子的老人和雨雪天氣的環衛工,平時做的工作是報紙的熱線新聞,這麼些年我的版面幫過各種鰥寡孤獨老弱病殘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但這跟我休假出門有關係嗎?


題主,你懂現實嗎?
我說你不懂,既然有這樣的人出現,那他們就是現實,你又為什麼說他們知道什麼什麼別的現實呢?需要知道嗎?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命運,各人都完全不同,我們不能顧全全部人的感受,絕大部分人都是得過自己的生活的,挑選自己喜歡的生存方式和別人的方式不同而已,不要一說和你的思想不對路就說不能解放全人類,不能解放勞苦大眾這樣的話,他們不能,你也不能,我們能解救的只有自己。
人類和別的動物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人類有思想,而且人類的思想都是不同的,別人文藝青年也和你不同,你卻偏偏想把他們扳回到你所謂的正軌上來,請問,你憑什麼說自己的所說所做所為是正統呢,而別人的不是呢?
別跟我說什麼黨派目標,民族大義,道德傳統,這些還不都是由人來規定的。
不要妄加揣測別人的想法,你知道他們有什麼樣的過往,想有什麼樣的未來呢?
韶華白首,短短几十載,而人生的意義在於發現這個世界,而不是複製別人的生活啊,少年!


很簡單,因為庸常的生活撐不滿我的心。沒錯,我不嫌丟人,我就「所謂」的「文藝青年」。

「文藝青年」也曾是時尚的代名詞呢,可惜氣數已盡,和格子襯衫一同被打入知乎的冷宮。不得已提及,也必定要義正言辭地用「所謂」二字打頭,以顯示自己絕不苟同的立場。 「獨自流浪」這些矯情落伍的辭彙也只有待在堅不可摧的引號里的份兒了,像警官放證物的塑料帶子,「我只是拿給你看看,但這爛玩意兒和我一點關係也沒有」。

be nice吧,所有流行線上的事物都有下線的時候。別忘記古人的教誨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有這種自知和覺悟的人,我永遠不嘲笑他土。反觀另一些自以為前衛的人……我真是提不起一點尊重來。
我們都不是時代的開拓者,都是被潮流涌著前行的,那何不溫柔相待呢?我們自以為前衛的恨不得貼到額頭上的觀念,五年十年後不照樣被笑土逼?寬容別人,也是寬容自己啊。

以上多少算有點跑題了,我只是想試著為「文藝青年」正個名而已,我們不是在裝一個已經被操爛的文藝逼,還請大家看待問題的時候摘去居高臨下的有色眼鏡。

正式答題:

我個人只是更喜歡這種身體心靈都閑散自由的生活狀態而已。
每個星期天上午,我都會早早出門去圖書館看會兒書,等陽光正好的時候,就一個人去操場散步,記得上迴繞跑道走了倆小時,像小孩子一樣天馬行空地想各種事,也只有這樣富足的時間和自由的狀態能想這些了不是么?走完後胯疼了兩天。 沒帶書,沒有美感可言,算不上旅行流浪,但我就是喜歡啊!操啊操啊操!就是喜歡啊! 操場上球友來踢球,我也沒去玩啊,因為踢球是有意思,可並不能代替我散步的樂趣,別的任何事都不能代替,和朋友甚至是女朋友玩的樂趣也不能代替。
而這樣的散步又只是「旅行」的一個子集而已。 旅行有存在的必要,甚至是像我這種人的嗜好,我覺得不該被嘲諷。
說到書,就更不能一概而論了,拿的是什麼書? 看了嗎?看了多少?看懂多少? 這幾個問題就能把人分成好幾種了,而一些人都不經過腦子,三兩行字加個句號就以為終結了這個問題了,這樣合適嗎?
========
至於一些答案里說「流浪」是懦弱是逃避的,我真不知道該怎麼笑了,整天在瑣碎里摸爬滾打,整天為蠅頭小利撕逼就是堅強,就是直面生活嗎? 我想起了王小波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一些豬安心於別人給它們安排的生活,母豬的任務就是長肉,公豬的任務就是接種,它們這樣做的時候,很自豪自己是一頭合格的豬了。殊不知另有一頭不願意自己的生活被別人安排的豬,活著你想都不敢想的自在生活。


小時候舅舅騎著腳踏車後坐上綁著一筐蘋果大清早從家裡出發走山路穿市區中午才到我家。

進門媽媽看到他一隻腳穿著球鞋一隻腳穿皮鞋。

我們都笑他,他自己也笑了。

他說昨天晚上做夢夢見小飛,起來就睡不著了,今天天還沒亮就從家走了,也沒顧得穿鞋。


高三爸爸媽媽每個周末騎摩托車去我學校給我送飯,每次都是兩個人兩頓飯的分量。

生活費從來都夠,我說太麻煩了,不用每個周都這麼麻煩的。

爸爸媽媽沒說什麼,依舊每個周末來學校,兩個人兩頓飯的分量。


奶奶去世四年了,她最寵妹妹。

寒假在家和妹妹睡一張床。有一天晚上平靜的醒來,看見月光下妹妹看著奶奶的照片發獃。幾分鐘後她把照片放回枕下。

我問妹妹為什麼把奶奶照片放在枕頭下。

她說奶奶在外面會冷。

真的有很多故事可以一直寫下去,可是一直寫下去真的會偏題。

我並不會解答問題只是想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為什麼要旅行。

為什麼舅舅帶著蘋果跑那麼遠。

為什麼爸爸媽媽每個周都給我送飯。

為什麼那麼長時間過去了妹妹依舊把奶奶的照片放在枕下。

因為愛。

愛人和愛世界。

旅行能不能開拓眼界我不知道,我也沒有指望過旅行給我開拓眼界。

旅行能不能洗心我不知道,我也沒有指望過旅行幫我洗心。

旅行能不能讓人成長我也不知道,我也沒指望過旅行幫我成長。

只是單純的想看看這個孕育了這麼多可愛人兒的可愛的世界。


大可不必義憤填膺。今年奧斯卡的提名影片《涉足荒野》我很喜歡,其實電影本身一般,但它傳達的那個意思我很有共鳴:苦旅能解決問題嗎,不能。但能充實心智,然後繼續有勇氣面對生活本身。人生總歸需要一些高大上的借口才能顯得有點意義,因為絕大多數時候我們如同馬伯庸口中那樣下里巴癥候發作。又有高曉松:活著是為了藝術。大抵就是如此吧。我也不知道我想說什麼……


我還年輕,我渴望上路,帶著最初的激情,尋找著最初的夢想,感受著最初的體驗。


我喜歡"在路上"的感覺,生命是一種過程,我們完全可以把這種過程設計得很有趣,這種過程之所以有趣是因為它是由一串連最初的體驗所組成,初體驗屬於生命中最純粹最美好的那一部分,它意味著夢想、勇氣、新奇、刺激和執著……但很多時候,初體驗往往還伴隨著恐懼、擔憂、絕望和危險,初體驗是殘酷的。我很喜歡體驗這個詞,因為我是個更看重過程的人。


一個人旅行是一種修行,觀人,觀己,觀世界。


背上行囊,帶上把小傘,向自己的小窩說聲「再見」,然後,一個人輕鬆上路,帶著觀察和發現的好奇心,去看看世界另外的部分。


下了車,深深吸一口與家鄉味道不同的空氣,晃蕩起忽左忽右的步子,走走古樸的老鎮和長了綠苔的街,看看高聳的青山和藍色的湖,嘗嘗滋滋的肉串和燙燙的饢,在異域風情里,對著壯麗的建築和精美的藝術,發一個來自肺腑的「哇塞」。


如果用心,還可以看到滿眼的商業和忙碌的人,各色的並不輕鬆的生活。若能與當地人攀談幾句,你會收穫更多。


如此,用眼睛觀察,用心洞察,旅行讓你走進更廣闊更真實的世界。


在陌生的人流中,你可以體會那藏於自己內心深處的原始的漂泊感,在這漂泊感里,我們能更好的認清自己,看到自己的渺小,也意識到自己之於親人、朋友的責任。


所以,旅行是一種自省,讓我們更明白自己的方向。


在路上,書會是我們的好旅伴兒。


流浪了一天,從旅館的淋浴里出來,懶懶地倚在床頭,在燈下捧起書本,你會發現這時的閱讀狀態甚佳,思想好像在和作者交流。有書為伴,便沒有了孤單。


走進一家當地特色的小餐館,等菜的時間裡,在桌上攤開書本,靜悄悄地翻上幾頁,瞅瞅幹練的女服務員,看看邊吃美食邊談笑風生的食客,望望窗外絡繹的行人,感覺自己在煙火濃郁的人間偷了個小閑。


偷閑不等同於偷懶。偷閑是休息身體,休養精神,暫時跳出生活的瑣碎,整理自己的頭腦和思緒,為的是更好地投入生活。


所以,如果可以,去旅行吧,趁年華未老,趁陽光正好。


----------------------------------------------------------------


我有一個女性朋友,做法律工作,假期時常一個人出去旅行,平時工作認真,能力也強,不空虛,不脫離現實,人nice,也善良,她把自家裡很多舊衣物拿出來做了捐贈。

至於題主所說:

我不知道他們見沒見過寒冷的雨夜在垃圾堆里翻瓶子的老人,或者是在菜市場里撿爛菜葉兒回家給孩子做湯的環衛工人

贊同 @張佳瑋 的觀點。關心世界是好事,但改變世界要有恰當和正確的方法。


---------------------------------------------------------

以上


「獨(mei)自(you)漂(peng)泊(you)」、「一(dan)個(shen)人(qiu)旅(yue)行(pao)」或者「帶(tou)著(lan)書(bu)本(xiang)流(gong)浪(zuo)」

…………3月19日分割線…………
看著大家都正兒八經答題了,我也想把答案寫長點兒。不過比較懶,想著等有時間了再繼續補充。

曾經有一段與此相關的文案一直讓我印象深刻,來自「步履不停」,如下:

你寫PPT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你看報表時,白馬雪山的金絲猴剛好爬上樹尖。你擠進地鐵時,西藏的山鷹一直盤旋雲端,你在會議中吵架時,尼泊爾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在火堆旁。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噴著香水聞不到的空氣,有一些在寫字樓里永遠遇不見的人。

這條微博的一千五百多次轉發中,我也是其中之一:

你換牌登機飛去海南過冬的時候,你的父親頂著寒風正往門外走。你點了一桌東海的美味海鮮,你的母親熱了熱中午吃剩下的幾碟小菜。你在雲南大理花三百塊錢買了條民族風的絲巾,你的父親翻出穿了三年的毛衣。有一些不是你換個地方就能換掉的身份,有一些不是你走得遠了就能放下的責任。去你的,我不走。

以上。


馬上就要出發去東南亞閑逛的人,來回答你的問題。
嗯哪,我就是你看起來是那種經常進行「獨自漂泊」、「一個人旅行」活動的女性人類,並且在此活動中經常帶書。
我為嘛「獨自漂泊」?
不是,你看錯了,我不是漂泊,我就是獨自玩。因為一個人玩很自由。但是經常結伴啊,一段旅程結一個伴,一起玩2、3天,長一點的2、3周,這次去印度大約會結伴2、3月吧。
玩夠了,我就回家工作。「漂泊」這個詞該用在沒有歸路的人身上吧?
為嘛帶書?
沒有KINDLE之前,我曾經帶過一本《數獨》,一路走一路玩,最後在鹽井的一家旅館光榮解完所有謎題。有了Kindle後我就什麼書都敢帶了,《金瓶梅》之類的也挺適合路上那些寂寞的夜啊……
哦,你還問我們這些女性人類有沒有考慮過雨夜撿垃圾的大爺以及菜場撿菜的環衛工人?
我見到過,不僅在中國,在外國也見到過。
你猜怎麼著?我都是裝作沒看見走開了。
他們不是乞丐,他們只是生活在世上的一類普普通通人。
我爹媽都挺好的,業餘愛好打麻將,雖然不怎麼放心我出去玩,但是還是挺尊重我的。
有句話,我挺信的:
只要沒有傷害其他人,任何人都沒權利對他人生活指責。
嗯,我的人生理想跟你說一下:當一個有錢的文藝女人類。
現在已經馬馬虎虎實現一半了,你猜哪一半?


台南,我的第三次「獨自旅行」途中。
從來不覺得自己是文青,只是喜歡自己一個人去旅行而已。為什麼呢?因為真的很有趣啊!

第一次一個人出去玩是去年5月在美國交換結束後,去了東海岸波士頓+紐約+費城。一個人去的原因有二……

1.想改變一直以來自己不「social」,有點內向的性格,希望走出自己的舒適圈,被迫讓我去和青旅里的人交流。2.我很喜歡藝術,從高中起讀了很多關於藝術史的書。所以這次我的旅行安排基本上是東海岸的美術館!(是的我連自由女神都沒看到= =)找和我志同道合只想去美術館的人還蠻難的……所以直接自己去了= =

結果:9天的行程超級有趣啊啊啊!!兩個目的全部達成!在青旅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人,和加拿大小哥一起被英國大叔帶著走路橫穿了Boston只為找一個地方吃買來的東西……

參加了費城青旅的「x國論壇「,和快10個來自不同國家的人聊天……

在紐約偶然約到了快10年沒見的小學同學,聊了很久,神奇的相遇。

還有本來計劃好的在波士頓和高中同學見面!
至於博物館……9天看了8個,最後嚴重審美疲勞……事實證明再好的東西吃多了也會消化不良……

哈哈還有最後為了給休斯頓的朋友買一個
完美的cheese steak 差點錯過3趟飛機的故事。

那幾天的經歷讓我愛上了這種「一個人的奇幻冒險」。感覺我是一個不喜歡計劃的人,一個人旅行更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隨性地在一個地方自由探索。沒去到,看到的東西,也不覺得遺憾。

可能這種自由和閑適本來就是我旅行的意義。


未完待續……


即便有很多人說這種行為屬於裝逼範疇,我還是很喜歡這樣。如果現實世界和自己的理想世界有所出入,便會產生這種傾向。
走訪名山大川,即使某些景點擠滿了遊客,只要是不熟悉的人,就會有身心得到解放的感覺。站在雪地高原,眺望遠方起伏的蒼莽山巒,現實再紛繁,也會暫時拋在腦後。
「帶本書去流浪」只不過說的太不食人間煙火而已。該吃的還得吃,該睡的還得睡,該打炮還是要打炮。只是在旅途寂寞時有精神食糧可以充饑,對於熱愛讀書的人,有書就有慰藉。


以自己的經歷來回答吧。

男,不年輕,略文藝,偏二逼。

出去旅遊從來都是一個人走,也帶書,因為喜歡看書,打發旅途中的等候時間和長途坐車時間,而且書隨時能看,不受飛機或者沒電限制,嫌重隨便扔。

為什麼一個人? 因為找不到志同道合體力相當的朋友。我是隨遇而安狂奔體驗型的體力驢,有計劃但時不時不走尋常路,比如住個村民家裡之類的,有計較的朋友同行很可能會瘋掉。徒步速度和作戰半徑一般人趕不上,跟朋友一起走朋友會累死,我也不爽,何必呢?一個人在路上可以撿朋友,撿到好的同行一段或者拼車拼房(不要誤解,就是拼個標間省錢,路上哪來那麼多艷遇)。到岔口各走各的路,ok咯,很多朋友都是這樣撿到的,挺好的啊。

一個人,想怎麼著就怎麼著,不用考慮別人的感受,想奢侈想湊合都不是問題。目的就是不受約束,老子出來花錢玩就是玩,就是圖個爽,讓我聽導遊的還不如躺家裡睡覺。

這和空虛沒有任何關係,只是放假出來玩而已。至於翻瓶子的老人和環衛工人…這關我p事? 我沒放假時拼死拼活幹活跟客戶陪笑臉的時候也沒誰來憐憫我啊,這是我掙錢應該做的,我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我將來要是淪落到撿瓶子,我也不會想著誰需要來憐憫我,我的世界和他人無關。

我拼死拼活掙來的錢,花天酒地或者孤獨出遊,我愛咋咋,就是圖個爽。

嗯,就這樣子,沒有題主想的那麼高尚或者蛋疼;)


偽文青不請自來,多圖預警。

不甚明白獨自旅行和菜市場爛菜葉有什麼必要關聯,況且走向遠方並不等同於逃離現實。你覺得拿本線裝書獨自旅行矯情,可他們身體和靈魂都上路,招你惹你?

所以題主應該是看到某些文青在生活中矯情作態或在社交平台傳遞雞湯哲學,遂義憤填膺。那炮筒其實不該指向獨自旅行的文青們,而是指向善於標榜的偽文青們。

真正看世界的人不期待觀眾。一個人在東南亞某國的跳蚤市場為一個椰子討價還價,一個人在歐洲某個城市的清晨為拍一個日出調試一個小時相機。然後在多年以後的某個夜晚和愛人云淡風輕地講這些故事。他們的精神世界不空虛,也不刻意斑斕,卻很有味道。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把去遠方當作標籤以獲得並不匹配的欣賞和關注。綠皮火車、卡布奇諾、格子襯衫、髒兮兮的Timberland或CAT以及佳能尼康拍立得…對他們而言,一個人旅行也許只是因為單身很寂寞,而帶著書本旅行大抵是拍照可以多個道具,或是能約個有知識含量的野炮。

我偽文藝過一段,想想當時的心境,仍然覺得可笑——裝逼。你在墾丁好個晴,我就去綠島潛個水。你去雅典喝口茶,我就去死海泡個澡。比誰逼格高唄,比誰自拍屌唄,比誰在人人微博點贊多嘛…說白了,偽文青的一大心理訴求就是獲取關注,滿足脆弱的虛榮心。

我在社交網路上傳過一個相冊,叫質感·台灣,就是大三在台灣交換一學期,想刻意散發點文藝氣息,怎麼操作?一台單反,一個三腳架,白天獨自旅行,定時自拍。晚上上傳網路,回復留言。

—「哇塞,有創意,太牛逼了!」
—「嘿嘿,謝謝誇獎。」

現在回頭看這些照片,我承認我曾是個中二的裝逼犯。

要承認,確有很多貌似文藝的人內心並非平和坦然,也無意於在去遠方的路上發現全新的自己,而是給未來的吹牛逼找些素材。但全盤否定文青們必有誤傷,如何分辨還請自行摸索。

我知道的是,一些文青們在經歷過痛苦和彷徨後大多以寫書或做代購的方式安放自己肆意綻放的青春。

那些浪子呦,爽過之後,翻身下馬,點一根煙,說起從前。


獨自漂泊是因為想體會一下沒有老爸老媽罩著我活的怎樣

一個人去旅行是懶得將就別人的生活方式旅行方向購物傾向
帶著書去旅行是因為剛好在看這本書或者就是純粹地想用他來打發時間。
沒錯 我一個人出去旅行多次 不是想出去約炮的畢竟我還是有點潔癖
火車上手機信號時斷時續所以我更加想看看書
我看過撿垃圾的老奶奶 也考慮過現實問題 說實話出去旅行選酒店客棧青旅不都要考慮現實問題嗎 也不是那麼不食人間煙火 只是你們能看到的就只是這副模樣。
攤手。


記得知乎上曾經有過類似的一個提問,得出的結論是某種意義上的逃避


不是一棍子打死所有人,但在所謂的文藝青年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想」逃避「,所以才選擇一個人所謂的 旅行,漂泊, 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個。

說說自己的經歷: 87年,在2012年出發之前,一切像都是上天安排好了一樣,上學讀書,畢業工作,什麼都是按部就班,在3年的工作後,我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如果繼續下去,結婚生子,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自己很害怕那種一眼可以看到未來的場景,或是自己青春的叛逆期突然爆發,生活太過平淡,工作也是千篇一律,於是我選擇了逃離,逃離出當下的一種生活狀態,於是有個下面的故事

2012-9-1至2014-1-28,自己一個人騎車出去轉了一圈
1個人,514天,20省,25626公里,單車故事
途徑浙,閩,粵,瓊,桂,雲,川,藏,新,甘,青,寧,蒙,冀,京,津,魯,皖,蘇,滬→浙……終點歸於起點,一覺醒來,南柯一夢

很多人會問一個人旅行的感受, 我只能說真的沒什麼感受。
出發之前,我沒想那麼多,最最大的願望就是去雲南騰衝的和順古鎮看看,覺得自己如果真能走到的話,還是挺牛逼的,
回來之後,看看自己走過的路 , 也覺得是一件可以吹吹牛皮的事,
但是在路上的時候,自己什麼都感覺不到,不會覺得這是一件值得牛逼,可以吹牛的事,就是每一天不停地走著,沒覺得有太多困難的地方,也沒覺得有可以值得驕傲的點。

相反回家以後,整整一個2014年都浪費了,很低迷的狀態,完全找不到生活的目標和動力

所以說,在路上,生存很容易;在現實,生活很難。


不怎麼在知乎回帖,語言表達不好, 發幾張圖吧。

最後推一下自己的公眾號: thur4day , 講述自己在路上的故事


推薦閱讀:

有哪些懷念故人的詩詞句子?
你偶然間聽到特別好聽的歌曲有哪些?
看看誰寫的詩句最應景,如圖?
如何理解韓寒說過的「文壇算個屁,誰都別裝逼」這句話?
《紅樓夢》的局限和不足是什麼?

TAG:旅行 | 文藝青年 | 心理 | 社會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