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的政治算是虛君共和么?

實話實說明朝的皇帝當中,有點問題的不少。但是援手雖然有問題,但是政府的運行還是不錯的,有一個較為完善的政府,一個基本稱職的官僚集團,基本保證了國家的正常運轉,這算不算某種程度上的虛君共和...


只有漢初的政治風氣才能勉強夠得上『虛君』,因為有諸侯國在,皇帝權力尚不算強,但也不可謂共和,同樣的,門閥勢力極大的東晉也算是某種程度上的『虛君』,不過明朝無論如何不是。
明朝政治的特點之一是皇權空前強化,朱元璋廢宰相,朱棣啟用實權的閣臣,從此天下大權都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群臣雖然能處理份內事物,但有許多大事和任命,不得到皇帝的『批紅』全然無法實施——只能說明代文官系統相當完善、主動性很強,而不能說明朝虛君、共和,事實上,學界把明清當作皇權鼎盛的正例,遠超隋唐兩漢。


專制,並不是說一定大權掌握在皇帝手裡才叫專制。——否則希特勒就不是獨裁者了。
也不是說相權變大就叫民主。——否則東條英機就成民主鬥士了。
也不是說有權力內鬥就叫民主鬥爭。——否則共產主義國家就是世界上最民主的體制了。

專制的本質是,存在一種無法被他人制約的,獨自享有的權力。

所以,回到題主的問題,顯然不是

最後再吐個槽,要是實相虛君就能推出這是共和,那共和國的國父就不該是孫中山,應該是曹操。

曹丞相,一生致力於抑制君權,提高丞相權力,將漢獻帝變成了徹徹底底的虛君,而且更可貴的是曹丞相堅決抵制了腐朽勢力的腐蝕,一生不稱帝,將他的一生奉獻給了祖國的民主統一和富強。

什麼明朝賢相,跟曹丞相比起來弱爆了有沒有。


明朝還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
如果你覺得朱元璋、朱棣時期是虛君……我無話可說。
如果你覺得宣宗、孝宗時期是虛君……這些皇帝表示很無辜……
如果你覺得嘉靖時期是虛君……我只想說一句話……大哥,請看《大明王朝1566》。
如果你想說萬曆、天啟時期是虛君……我還是只有一句話,宦官的權力是皇權的依附以及變種。
如果你想說崇禎時期是虛君,我再次回到無話可說。
其實我認為,明朝內閣權力能稱得上比較完善的時間比較短,從徐階開始到申時行為止(不包括申時行主政期間)。
最後回到學術界對於皇權發展趨勢的認識……明清皇權政治到達頂峰……雖然這個結論在很多細節方面還有可以探討的地方,而且也不是不可以從多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但我認為,還沒有過硬的證據可以推翻之。


先確定一下「虛君共和」是什麼概念吧。
君主立憲制又稱立憲君主制,或稱「虛君共和」,是相對於君主獨裁製的一種國家體制。君主立憲是在保留君主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實上的共和政體。

這就是君主立憲啊,擺什麼虛君共和說,看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么……

撤回來。
1「明朝的政治體制是什麼樣的?
一句話概括一下明代朝廷的權力設置:一切權力在天子

朝廷,本質上是封建王朝用來統治天下的工具,而在整個社會中被社會的每個人加入後,各地士紳,官員的個人利益訴求和天子不相容後,這才帶來帶來權力的分散,

那麼,明朝的設置上,最高層權力博弈在哪裡?
第一:天子
天子擁有最高軍事權力,最高司法權力,以及最高行政權力。
天下臣民必須效忠天子,天子的權力沒有嚴格的限制,只有各種軟釘子的拘束。
第二:內閣、司禮監、勛貴
內閣代表文官集團,但文官集團是分散的,立場不統一的。內閣首輔名義上是天子的國政顧問,但實際上擔任著宰相的責任,權力還又大大縮水。
額外說一句六部,以及其他部門合起來的九卿。九卿們名義上是直接對天子負責的,不對內閣負責。所以文官儘管自有一套運轉制度,但群臣權力分散,並無對天子的壓制。
司禮監:代表皇帝的意志,是天子行使權力的助手,實際上內閣各個大學生也是。
勛貴:名義上掌握著軍事權力,但實際上只存了體面。真正的權力鬥爭沒他們事兒。軍權還是詹文功在文官和天子手上。

而且,明朝沒有議會,立法權全在天子一念之間。

再說了,明朝從來就不是法治社會。朝廷裡面罵架都是來人身攻擊的,道德上搞臭了,政治生命就終結了。


虛君共和的一個特徵是君主不掌握實權,只負責禮儀、外交接待等象徵性質的職能,本質是『王在法下』,承認憲法(而不是君主的個人意志)至高無上的地位,君主的利益在國家利益之下,而國家利益又由不同利益集團共同分享。

明朝皇帝作為君主,擁有不受約束的、至高無上的權力,沒有類似大憲章、美國憲法那樣的法律文件來約束他。『明朝那些事兒』裡面提到,無論太監的地位多麼煊赫,權力多麼重,統領多少特務人馬,只要皇帝一聲令下,立刻就會從九千歲的位置上跌落下來,生殺予奪大權全在皇帝一人手中。

明朝的那些黨爭,都是在不觸及皇權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的政治傾軋,是士大夫階層在專制統治框架內的遊戲,和議會不可同日而語。而相權,也只是皇帝出於自身精力有限,主動讓渡了一部分專制國事的權力,在士大夫階層里找了一個或若干個管家而已,就像地位不平等的授權委託,隨時可以換人,或者收回授權。


算了屁,皇帝想把大臣打死就打死,算哪門子虛君


只是皇帝懶得管事而已,大權依然在手。不要套用西方民主制度。


前現代化誰會不要用工業社會的制度和標準去套。生產力都不在一條線上


共和且不說,楊廷和勝了有可能虛君


連憲法都沒有算什麼「共和」?虛君的只有君主立憲制度,共和就是推翻皇帝選總統了。


王在法下,權力在議會,這才是虛君。明朝最多就是皇上太懶,找了幾條狗替他管著天下而已。


除了幾個比較強勢的皇帝,其他的多多少少在不同程度上實現了虛君共和,而且這樣的情況的產生和大程度上是由於皇帝的有自知之明,比如隆慶皇帝朱載後


沒有constitution,何來constitutional monarchy?


大致來說,明朝從開國到中後期,逐步轉換為類似君主立憲制。
明朝就是君權,相權,宦權的三權紛爭的朝代


推薦閱讀:

那些年你逛過的博物館,哪一個給你印象最深?
清朝的重要貢獻有哪些?
怎樣看待為歷史人物「平反」的行為?
在古代有腐女嗎?如果沒有,為什麼腐女直到現代才出現?
長城不是為了禦敵,而是為了困住農民從而方便統治者統治這個說法有道理么?

TAG:明朝 | 歷史 | 政治 | 歷史觀 | 歷史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