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導演寧浩?

他開創了小成本高票房的先河,除了那部大家都認為是求賺錢的《黃金大劫案》外,幾乎每部電影都獲得了認可。

在這裡想聽聽大家對寧浩的看法^_^


在面對面和寧浩導演交流了一個下午後,我覺得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

寧浩是頭腦特別清楚的一個導演,他知道自己想表現什麼以及該如何表現。

一整下午的聊天,讓我覺得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寧浩不斷的在分析商業類型片的製作上應該注意的問題,一邊又一直強調自己其實是一個作者導演。

《瘋狂的石頭》是寧浩的第一個劇本,反而《香火》和《綠草地》是後來的東西。
替同學們拍作業的寧浩,在製作《星期四星期三》的期間,完成了一個叫《大鑽石》的故事。至於為何要寫這個故事,寧浩自己的說法是說不清楚。學畫畫出身的寧浩一直想報導演系,但那年導演系不招人,他便報了圖片攝影。但是內心中一旦有種子,總有一天會發芽,這個芽,就是《大鑽石》這個故事。
一個想講故事的心,冥冥之中帶著寧浩走上了導演之路。
但是故事寫出來了,寧浩自己不知道要怎麼處理,因為圖片攝影系是沒有短片課的。一個中戲的老師看上他這個故事,便拿去排了個話劇,主演之一是鄧超。看著自己寫的東西能成為個作品,寧浩自己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他提到了一個詞,「肯定」,他覺得自己的能力被肯定了。

有了這次肯定,寧浩便寫了第二個故事,《香火》。
但因為在攝影系,寧浩雖然有了《大鑽石》的經歷,可依舊不知道故事片的操作模式。這時,寧浩生命中的貴人出現了,學校的一個老師認為他這個故事好,還幫他聯繫了一個投資。但當時寧浩對自己的故事沒什麼信心,老師便說,要不,先拍個地下電影吧。
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寧浩和老師兩個人,坐著計程車,來到了天上人間。
沒錯,第一次給投資人講故事是在天上人間。
包廂里,一票美女,中間坐著個穿花襯衫的男人。想必這個花襯衫就是投資人了,於是,寧浩坐在花襯衫旁邊,在周圍美女各式各樣的歌聲中,開始給花襯衫講這個故事,期間還時不時要停下來等美女跟花襯衫喝一杯酒。故事講完,花襯衫表示,好!然後花襯衫拉開手邊的一個大包,裡面滿是現金,他掏出一沓,分發給美女們,打法她們先走,然後問寧浩需要多少投資,寧浩表示,150萬。花襯衫整理了一下包裡面的現金,把包遞給寧浩:「這裡面有4萬,給你了,就當是定金!」
就這樣,寧浩的投資有著落了,開始各處選景。
幾周後,事情出現了轉折,花襯衫拿著一個有關單位關於禁止拍攝地下電影的文件找到寧浩,打算終止投資。寧浩沒招,同意了,但4萬塊選景都花完了,花襯衫倒也沒追究。
眼看《香火》要胎死腹中,老師便出了個主意,要不把香火當畢業作品拍吧。寧浩同意了。
上學期間的寧浩就在業餘時間接活兒,拍各種MV,有一些積蓄,便決定自己投剩下的錢。他找來一哥們,開始算製作經費。那人看了看劇本,說:「我覺得3萬就能搞定」。寧浩當時心想,早知道那4萬塊不花了,就不用自掏腰包了。總之,《香火》又能繼續製作了。
在攝影的選擇上, 寧浩有自己的想法。找了很多攝影系的同學,寧浩都覺得不合適。用他的話說這些攝影還是太板正,還是在考慮布光構圖,想拍的很漂亮。他這次的東西想拍的「臟」一點。因為常年拍MV,寧浩有些抵觸漂亮的畫面。當然這是他自己的說法,實際上,那時的寧浩已經有了「什麼樣的故事需要有與之相匹配的造型手段」這個想法。於是寧浩找來還在學習製片的弟弟,問:「你們學了攝影了嗎?」「還沒。」「那DV會用嗎?」「會。」當時寧浩便拍板,定下弟弟當他的攝影,因為他要這種風格的攝影。
拍攝都很順利,但拍完寧浩又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攝影系不需要交畢業短片,那這個片子何去何從呢?給朴樹牌MV時,同組的攝影聽了寧浩講了這個故事,便建議他把片子剪出來,當時寧浩沒放在心上。
可能冥冥之中就是有命運的存在吧,非典來了,停課,回家。寧浩也接不到活兒了,便索性把《香火》剪出來了。
拿著樣片給那個攝影看,攝影說我看沒用啊,剛好我認識一個香港人過來選片,你給他看吧。於是接下來的故事我們就都知道了。

後來的寧浩一直認為,自己運氣挺好,但實際是他自身有足夠的實力去觸發這種運氣出現。

在關於一個導演怎麼搞定第一筆投資這個問題上,寧浩表示,想找到投資,你自己必須有能拿得出手,真正有價值的項目。國內電影投資不差錢,但那些有錢人也都不傻,靠忽悠是找不到正經投資的。《香火》這個項目能開始,也因為寧浩在天上人間的時候給花襯衫講了一個好故事。

因為《香火》的成功,寧浩說他得到了第二次的肯定。來找他拍電影的人越來越多,其中有一個項目是一個農村小孩打乒乓球逆襲的故事,製片方只有一個要求,浙江拍攝地一帶的那十幾座橋要拍進去。寧浩覺得這個故事沒意思,推了。但是當時他想,如果把乒乓球這個東西,放到譯制的語境中會是個什麼情況呢?於是他去了蒙古,然後就有了《綠草地》。

寧浩是個腦子特別清楚的導演,他明確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訴說什麼。不管是《瘋狂的石頭》,《無人區》,還是《心花路放》。
《心花路放》寧浩就是想展示如今的年輕人對愛情,婚姻的態度。他有個朋友,把《羅密歐與朱麗葉》改編成大型話劇在中國公演,但是反響平淡。因為今天的觀眾已經沒法對「自由戀愛」這件事感興趣了。在莎翁那個年代,自由戀愛就跟今天同性戀能不能結婚一樣是個尖銳的社會問題,所以在那個年代,羅密歐和朱麗葉之間的事情大家感興趣。現如今,這個點已經刺激不到觀眾了。如今社會上哪些情況是尖銳有爭議的愛情觀呢?一夜情,一夜性。所以,心花路放的切入點就有了。因為寧浩認為,現如今的觀眾去看商業片,更關注的是故事本身,而不是導演處理故事的態度。有態度的,那是文藝片。
說到有影評人不喜歡《心花路放》時,寧浩覺得太對了。因為你不能強制所有的人都和你一個審美,那是文化霸權主義。就好比知識分子看《泰囧》覺得膚淺,普通觀眾看《一步之遙》覺得無聊一個道理。

當初《畫皮2》找他的時候,他覺得這個點子非常好,就畫皮這兩個字就值兩個億。但是他做不來,因為他對這個故事沒感覺,他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所以我們大概能明白,為什麼寧浩一直在做商業片,但他又一直強調自己其實是一個作者導演了。

最後,在導演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上,寧浩認為現如今的電影承載的更多是文學屬性。以前大家看小說聽評書,現在聽一個故事更多選擇看電影。所以導演應該是講故事的人,一個不會講故事的導演在現如今的市場是立足不了的。
縱觀寧浩的這七部電影,確實,他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導演。

關於《黃金大劫案》,寧浩表示那只是跟制度慪氣的一部片子,以後不會出現這種問題了。因為既然活在這種制度下,就要學會跟制度溝通,儘可能堅持自己想堅持的。過不過審那是管理者該操心的,創作者該操心的是好不好的問題。要尊重製度,但也要堅持觀點,要努力爭取和制度對話。

寧浩確實一個腦子非常清楚的導演,同時我們還感受到了那種發自內心的淡然。

(營銷賬號轉載請私信)


一飯友如是說:「一群往南飛,一會排成一個蓋里奇,一會排成一個科恩兄弟,一會排成一個昆汀」,個人覺得很不錯,至少南飛了,有很多導演是難飛。


寧浩在公眾面前的電影生涯從2006年開始,這年他用300萬人民幣拍出了《瘋狂的石頭》,震驚全國。其實在此之前他已經拍成過在小範圍內頗受好評的《香火》和《綠草地》。這兩部獨立電影和他之後賴以成名的黑色喜劇風格及非線性敘事傾向大相徑庭,完全看不出出自同一個導演,可見寧浩在創作上善於變化和隱藏自己。

至今在內地獲得公映機會的五部寧浩電影中,除了《無人區》外都是喜劇,也許這是市場和資本的自動選擇,並不是說寧浩只愛拍喜劇,或只能拍喜劇。而在這四部喜劇中,《瘋狂的賽車》是對《瘋狂的石頭》原樣複製(那段時期,所有人都在複製《石頭》,企圖再造低成本喜劇奇蹟,但成功者寥寥,寧浩複製自己也不奇怪),《黃金大劫案》是《無人區》後為了交差的作品,發揮不佳。也就是說,一頭一尾的《石頭》和《心花路放》最具代表性,正好反映了寧浩喜劇在過去八年中的變化,可能也反映了華語喜劇電影在過去八年的一些變化。

在《瘋狂的石頭》出現之前,中國電影市場上幾乎沒有真正成功的喜劇。這非常奇怪,因為中國電影的產業化轉型在那之前已經啟動好幾年了。喜劇電影是最容易賺錢的類型電影,成本低,效果好,這個淺顯的道理似乎沒人不懂,但當時就是沒有受歡迎的喜劇片,直到寧浩出現。《石頭》的喜劇性是全方位的,它是語言的喜劇,也是動作的喜劇,比如各地方言和妙語金句的穿插運用都非常得體,演員也能將噱頭融化在肢體動作當中。不過更主要的,它是一部結構性喜劇,巧合和荒誕是通過拼貼式敘事技巧來實現的,這一點在國外電影有不少先例,但在華語電影中,《瘋狂的石頭》開了先河。此外,這部影片非常可貴的是具備巧妙且尖銳的社會批判性,它無情地諷刺了貪婪,嘲笑了愚蠢,並對正直給予回報和獎勵,讓每個善良的觀眾都與有榮焉。這個時候的寧浩,它是領先於觀眾的,他能預先說出觀眾想說而沒有說出的話。

然而時過境遷,今天的中國電影已經不再是八年前的模樣。如果《瘋狂的石頭》現在上映,憑藉更多的銀幕數、更多的有良好觀影習慣的觀眾,及更成熟的營銷宣傳手段,它的票房成績肯定遠遠不止2300萬。如今的市場上遍是中小成本喜劇,也有不少獲得了成功,這個潮流部分是由寧浩開創的,但他卻一直沒有享受到與自己的貢獻匹配的商業回報。《黃金大劫案》票房不過1.5億,距離稍晚的《泰囧》、《分手大師》很遠。因此《心花路放》是一次總的清算,它的任務是幫寧浩拿回過去幾年失去的和錯過的,它擁有徐崢和黃渤這兩個當下最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組成的黃金搭檔,而且據說這部影片的投資也是這哥仨自己籌措的。寧浩勢在必得。

《心花路放》的某些地方和《瘋狂的石頭》一脈相承,這體現在很多《石頭》的老班底——郭濤、岳小軍都來客串支持,也體現在寧浩標誌性的非線性敘事結構。這次是通過一個敘事詭計來實現的,影片用平行剪輯的方式交代了兩條線索,一條是離婚後的黃渤鬱鬱寡歡,他的朋友徐崢帶著他四處泡妞散心;另一條是渴望結婚的袁泉獨自一人在大理旅行。這兩條線看上去毫無關係,但因為人物狀態的互補性,觀眾會期待黃渤和袁泉在某個時刻的相逢,然後拯救對方,皆大歡喜。然而我們錯了,類型俗套在這裡只是個幌子,黃渤的確是到了大理,他也的確和袁泉認識並相愛了,但突然影片揭露,這一段相遇竟然只是倒敘,袁泉就是黃渤剛剛分手的前妻,悲傷和惆悵瞬間湧上觀眾心頭。

然而多愁善感並不是《心花路放》希望達到的主要效果,事實上,黃渤的處境是被利用和消費的,他越慘,越能讓我們為自己的虛假安全感到慶幸。同樣構成喜劇噱頭的,是各種網路熱點,影片諷刺文藝青年、窮游、約炮、東北人、網路社交、「殺馬特」等各種被討論了千遍萬遍的現象——回想一下,八年前他批判的是作為權貴階層的房地產商及其幫凶,現在呢?這些遭到嘲諷的都不過是無害的小人物而已。影片引用了大量現成的網路流行語,以及各種撓人胳肢窩的段子,寧浩不再是那個創造流行奇蹟的寧浩了,他只是把所有人都消費過的東西串起來重複一遍,照樣可以成功,因為很多電影都是這樣做的。寧浩從領著觀眾跑,到追著觀眾跑,我不知道是他改變了,還是中國電影改變了。


寧浩的強項,是有很強的研究和模仿能力,從《瘋狂》系列、《無人區》都可以看到他對蓋·里奇、昆汀·塔倫蒂諾、奧利弗·斯通等導演的學習。許多中國導演都在學好萊塢,但真正學到家的只有寥寥幾個。其次寧浩有辦法將本土的東西放到自己的學習成果里,這是《石頭》成功的秘訣。

寧浩也有明顯的弱點,視野和趣味狹窄,至今裹足不前。《石頭》出道即巔峰,此後再無進步。但即使這樣,他也可以打遍華語影壇了,所以我想是缺乏競爭的壓力讓他突破自己。躺著可以掙錢,那又何必坐起來?


任何藝術作品都無法擺脫創造者個人經歷的影響。一部電影可以被獨立的品味,而一位導演卻不能僅僅通過他的一部作品而評價。

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先說說題主所認為的觀點:《黃金大劫案》是一部為「求賺錢」的電影。

這樣的評價對寧浩是不公平的。

2010年底,傳來了《無人區》被禁的消息,而兩年後,一部《黃金大劫案》橫空出世。如果沒有《無人區》的被禁,我想也就沒有了這部《黃》的誕生。


每位導演都會遇到對他作品影響深遠的事件,對於姜文和寧浩是影片被禁,對於馮小剛則是盜版。請原諒我必須先用兩分鐘談談馮導。

馮小剛的前期作品始終在和盜版進行戰鬥,從《大腕》里那句調侃超強糾錯dvd開始,馮小剛就開始了用他的戰鬥。他應該相當憤怒,自己辛辛苦苦創造的價值怎麼就那麼輕易被別人拿走了。在那個網路視頻尚未成長的年代,盜版光碟這種游擊戰一度讓導演們恨得咬牙切齒。而馮小剛的憤怒則由一開始對盜版者的敵視轉移到了盜版光碟購買者的敵視。但是他還是想到了解決的方法,並淋漓盡致的用一部《大腕》昭告天下,馮某人不靠票房靠廣告也要成全自己的電影之夢。

這樣一種報復的情緒如此可怕,以至於延伸到了十幾年後,為了挽回《溫故1942》的損失,一部《私人定製》靠前期廣告就收回了成本,只留下了一場唇槍舌戰以及一句「群眾裡面有壞人」。

寧浩的憤怒應該比馮導更甚,馮導面對盜版無力抵抗,因為他不知道該像誰傾瀉憤怒,盜版影片的製造者和購買者幾乎如沙漠風暴,力量強勁但伸手卻抓無可抓。而寧浩不同,他清楚的知道,阻礙他電影之路的人就是那個高高在上的組織。

但他只是一個導演,所以他和馮小剛一樣選擇去戰鬥,並拿起了自己唯一的武器——電影。

《黃金大劫案》一上來就是在電影院的舞台上槍斃人,寓意再明顯不過了。

而除了小東北之外的正面角色是一個打著劇組幌子的復仇者聯盟。而這個劇組的人最後全部在和反派的決鬥中死掉了。最後小東北埋葬劇組的畫面更是對一部被封禁電影所有辛苦工作人員的致敬。

反觀主角小東北,本是市井小民,偷奸耍滑混飯吃。在經歷智鬥武斗日本人之後逐漸變為一個可以拋棄個人生命,割捨愛情而為理想而奮鬥的人,何嘗又不是寧浩的自嘲呢。

寧浩憑藉小成本喜劇《瘋狂的石頭》一舉成名,在追逐電影之夢的路上經歷心血之作被禁的遭遇,和小東北的經歷何其相似。

所以《黃金大劫案》不僅是一部普通的電影,而是一名導演的宣言。

廣電總局委員趙葆華曾在自己博客中對《無人區》以及寧浩的評價如下:

青年導演寧浩當下因自戀而迷失在自己的新作《無人區》里。在電影《無人區》里,寧浩將他的「瘋狂」系列作品的「瘋狂」藝術路線進行到極致。儘管他自己在談到《無人區》時,毅然表示絕不重複讓他聲名鵲起的《瘋狂的石頭》,也不會重複讓他晉身億元票房俱樂部的《瘋狂的賽車》。他表示,他過往的那兩部「瘋狂」作品,過於關注人性猥瑣。然而在《無人區》里,豈止是關注人性猥瑣?

後來我去看過這篇博文的原文,作者趙葆華已關閉全部評論,並且發文解釋其中緣由,想必是封禁消息一出,他的博客就迅速被網友噴得體無完膚。

但是在看過《無人區》之後,我逐漸開始理解他被禁的原因。並非制度使然,也並非廣電霸道無理,《無人區》的確不是一部該面向所有人的影片。

《無人區》的爭議所在在於全劇居然沒有一個完美的「好人」,律師殺人、警察營私舞弊、本該淳樸的山民居然敲詐勒索綁架賣淫……

由於缺乏分集制度,一旦電影上映就意味著任何人都有機會看到。我相信很多觀眾都已經習慣了好萊塢式的正義主人公戰勝邪惡最終幸福美滿的劇情。對於原版《無人區》這樣結局並非HAPPY ENDING,主人公也並非完人的電影的確會讓一些人不適應,更別提面向未成年人觀眾了。

越過深刻、越過真實的電影揭露的陰暗往往也越多。國產眾多影片在由原著改編電影的路上早就開始避免陰暗的出現,盡量將每個角色塑造的更為純粹,好人萬般好,惡人萬般惡,卻不問完美人格是否存在,萬惡之源又是否有所苦衷。比如黃建新導演、馮鞏主演的電影《埋伏》,其中塑造了一個耿直善良、忠於職守、為朋友兩肋插刀的角色。但實際在原著中,他也是一個有著對同事的嫉妒、時刻打著小算盤的角色。而劇中各個人物在職場中的明爭暗鬥完全消失在電影中。
對於一到兩個小時的電影來說,可以講述好簡單的是非曲直已實屬不易,很多導演連這個其實都做不到。

但是對於寧浩,《無人區》如此的劇情設置並非一次挑戰,而是寧浩一貫的風格。

無論是《石頭》還是《賽車》,細細想來,哪個角色不是一身毛病。只不過人性的缺陷都被寧浩巧妙地用喜劇色彩掩蓋了起來。隨著緊張的多線劇情,包袱笑料不斷抖出,誰也不會在意角色內心的情緒。

以《瘋狂的石頭》為例:
生活窘迫卻自負的主角包世宏,被一個讓人聽了就想笑的「前例腺炎」解釋了他貫穿全劇的一股無名火;動不動就打人又缺根筋的三寶,被可憐的家世以及仗義的性格保護起來;見利忘義的廠長因為他那個不爭氣的兒子以及不景氣的廠子而讓觀眾不禁對他深深同情。

所有一切的設置,都讓觀眾產生一個念頭——他們那些並不光彩的行為:抽煙屁股、打人、賣廠都是可以理解的,都是他們應該去做的。所以他們的「惡」不該被指責,更該被同情。《瘋狂的賽車》如法炮製不再一一列舉。

而《無人區》則徹底拋棄了對角色的保護,讓每個角色心中的「惡」赤裸裸的暴露出來。他們所做的勾當,陰險狡詐並沒有給出合理的解釋,而是就那樣擺上了舞台。這才是《無人區》真正不適合所有人的原因。

這樣去分析寧浩的作品,是非分明,正邪兩立的《黃金大劫案》插在中間反而顯得格格不入,但也更加說明了寧浩拍攝《黃金大劫案》真正的原因。

電影本身兼顧了娛樂與藝術的雙重屬性,導演要在這個翹翹板上尋找平衡。一部電影表面反應的事情也許並不是導演真正想講述的故事,是妥協了當事價值觀,妥協了製片、贊助商意願,妥協了觀眾品味之後的產物。

導演選擇將自己真正想要表達的涵義「藏「在電影里,並不時拋出一些莫名其妙的細節引導觀眾去挖掘。姜文便是這樣一個喜歡」藏「線索的導演。

在提寧浩時一定要先提姜文。因為姜文同寧浩遇到過同樣的境遇,而且比寧浩早很多年。

當年《鬼子來了》被禁與《無人區》被禁幾乎相似,因為它沒有去表現善、美、愛這些主流價值,而是去選擇剖析人性的丑與惡。于是之後,姜文拍出了《讓太陽照常升起》,一部讓人看得莫名其妙就突然結束的電影。不同於《陽光燦爛的日子》直接用髒話和裸體去直抒胸臆,《讓太陽照常升起》選擇了將大部分主線深深的藏了起來。但是電影上映之後卻反響平平,姜文才意識到——他藏的太深了。沒有多少觀眾有耐心一遍一遍回顧電影去挖掘細節,而缺少了這一思考過程便無法拼湊出全部故事,也就更談不上去品味解讀。

於是姜文的駭世神作《讓子彈飛》出現了。看過電影如果懶得去挖,懶得去深究,沒關係,你只看到了一個機智正義、身懷絕技的土匪團隊消滅惡霸的故事,皆大歡喜。如果你去深挖每一個細節、每一個隱喻,卻能發現一個隱藏在電影之下龐大的寶藏。

詳見: 姬軒亦的影評如何評價電影《讓子彈飛》?

等到你慢慢體會出各種細節的涵義時,也許距離你首次觀影已經數月甚至一年之久了,也正應了姜文那句」讓子彈飛一會「。

《無人區》的爭議與《鬼子來了》如出一轍。不知寧浩的下部作品《玩命邂逅》是否也會延續姜文的老路,學會藏起鋒芒,桌上桌下同時講故事,用桌子上面賺取票房,桌子下面施展拳腳,拭目以待。

並非專業人士,從未寫過電影主題下的答案。有感而發,不足之處還望指正。


是的,直到進了華語影史前三甲,寧浩還都是被低估的一位導演,也是最有才華的第六代鬼才導演。
他的石頭,開創了國內多線條 、多結構、多方言、小人物 、小成本、黑色幽默等多種先河,從他開始,普通大眾才開始明白電影原來可以這麼拍,事實上那個時候大部分人真的沒聽過蓋里奇,說他模仿的人真是夠了,國內的導演就算觀眾把寬容度降到最低讓他們去盡情模仿他們也學不像。我看石頭完全覺得是一部本土化電影,他太貼近生活了,感覺太真實了。我一直覺得,這才是我欣賞寧浩的一面,國內包括馮小剛的電影都有高屋建瓴的感覺,但寧浩對小人物的關注,底層的悲憫和無奈刻畫的是入骨真實的。後來看了他的採訪,發現他確實平時思考的都是社會層面。偷吃麵包底層掙扎的黑皮,奸詐的地產商,出賣工人利益的謝廠長,盡職盡責的保安隊長,可樂中獎詐騙,川劇幫子,刀郎的歌。。。而且線條紛繁到可以讓劇情空間出現指數級增長的地步,瘋狂賽車也延續了這點。
徐崢在拍完泰囧接受採訪說認識了寧浩才知道電影還可以這麼拍,所以拍泰囧也借鑒了寧浩的很多手法。拍十月圍城的陳德森看了瘋狂賽車也說,給他五年的時間去學,也學不會去這樣拍電影。猶記得當年石頭上映,拍華麗大製作的某導演被啪啪打臉,在影院黃渤被麵包房老闆追著奔跑,全場起立鼓掌的時候。我就預想到寧浩今後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命運總是很幽默的,劉天王一定不會想到,當年給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人一次200萬投資機會,會開啟一扇門。而這扇門又幫助另外一個叫黃渤的小演員開啟了一扇門。劉德華苦笑自己在拍了150部電影才求得一部《風暴》過了三億,而當年靠機會傳遞的黃渤,參演電影已包攬了華語影史前三甲票房。寧浩的其他片有遊走在商業範圍的平平之作,也有堅持自我表達的禁閹之作,足夠聰明,也足夠誠意,最重要的,他給我們驚喜。
期待他的下一部《鄉村教師》。


1、曾經有一個屌絲,愛上了一個女神,立誓要為這個女神付出一切,可是這個女神實在太高不可攀了,她的身邊永遠擠滿了各種高富帥,但是這個屌絲沒有放棄。他很努力,很努力,終於在一個茅房裡找到一塊價值連城的石頭,讓這個女神注意到了自己。
2、屌絲接著用一輛自行車帶著女神去看了大海!屌絲以為他終於逆襲了,逆襲啊!!吊炸天!
3、他用盡所有的能力準備在一個沒有人的地方向女神求婚,現實總是殘酷的,女神的父親直接把這片無人之地毀滅了!
4、屌絲終於明白,不聽從女神父親的話,自己YY的逆襲就是一片浮雲,他依然沒有放棄。他很努力,很努力,終於把他用來求婚的那片無人之地按照女神父親的意願重建了。同時,在女神父親的讚許下,屌絲終於成功逆襲,女神也成了他任意玩弄的洩慾工具,屌絲終於心花怒放!
5、END


看過他在鏘鏘三人行里的一些談話,總體感覺,他是一個外表淡定克制,內心狂野豐富的一個人。他在表達自己看法的時候,總是用最凝練的、思考的最深的語句。很有自己的看法,觀點很實際,真誠,基本功紮實。這樣的人格,拍出的電影,也具有某種相似性吧。


第十期更新。 完結

全文僅獻給我的女票,懷念和她一起看無人區的時光。

----------------------------
剛看完心花怒放。
看之前,一直很好奇以寧浩獨特的世界觀如何拍一部愛情文藝片。
出乎意料,又在預計之中。
耿浩 祝福 康小雨
於是一切便結束了。
去大理一路,遇到各色各樣的女人,可惜都不是那一個。
耿浩從看見,
耿浩 對不起 康小雨
開始發瘋的時候,開始又哭又笑的時候,
他明白了。
從剛開始,我們就不適合在一起。
康小雨想要的,是理想化,小文青,有物質做鋪墊的生活。
耿浩能給的只是,一張張人命幣攢起來的普通日子。
從開始,註定不合適。
既然無果,那便無怨。
也許耿浩接下來會找一個踏踏實實生活的女孩子,
也許他就一個人繼續這樣生活下去。
挺好。
萬花從中過,片葉不沾身。
郝易,還是讓花沾了身。
我要的,就是阿凡達。
初見的邂逅,結局的婚禮。
匪夷所思,合乎情理的方式進行。
這就是,寧浩。

正文:
----------------------其實一提起寧浩,我腦海里瞬間就蹦躂出一位深邃眼神的英國人---------------

沒錯,就是這廝---諾蘭,全名 克里斯托弗·諾蘭

有位知友問我:提諾蘭作甚?
答:這兩個奇葩實質屬於同一類。同一在他們的電影都堅持以自己固有的善惡觀運行。

瘋狂的石頭講了什麼故事呢?
講了一個玉被偷被還再被偷再被換的故事,但寧浩在此運用了多線敘事。房地產商---代理人---大盜偷玉,賺取地產。搬家偷竊公司三人組正好碰上,廠長兒子偷玉送給女人。

善惡有報。
偷盜三人組被撞死,被打殘了,被抓了。
地產商殺死代理人,大盜殺死地產商,大盜被抓。相愛相殺。
廠長兒子胖揍一頓打自己的三人組中的瘦子,服首。

瘋狂的賽車講了個什麼故事呢?

講一個賽車手比賽後誤喝壯陽葯,被判違規,失去銀獎。
陷入一起殺妻案和走私案中,再脫險的故事。
泰國人妖高文化高素質毒品販賣者--台灣脾氣不好,肥佬大加眾小弟的進口毒品集團
李法拉懼妻,賣壯陽藥販賣謀生。
兩個想賺錢和對方姐姐或者妹妹結婚的非專業殺手,綁架者,販毒人。
耿浩(編劇,你起名字能再懶一點嗎?)王牌自行車手。

選擇將事情限制發生在同一個體育館。

加上善惡有定。

片子結束前,導演安排。
王牌車手一定要拿一個第一。幾年前沒拿到,現在補給你。

耿浩被打了一槍,銀牌救命。販毒集團,小弟們已經犧牲,肥佬斷掉一根手指,被抓。兩個非專業犯罪人士,被抓。殺妻案元兇,被抓。

無人區講了啥?

講了律師幫助販鷹逃脫法律,最後雙雙斃命,順帶拉上一個在公路上開黑店的一家子。唯一倖存的就是被迫賣身的妓女。

善惡有定。

黃金大劫案下面細說,在此不表。

寧浩,無論怎麼拍電影。這一條,在所有故事中都有貫徹。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他對電影得獨特追求,對人生的一種詮釋。

滾回來,說諾蘭。
無論從致命魔術,還是蝙蝠俠三部曲,還是超人。他也毫不猶豫得貫徹了一條善惡觀: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一切都有背後的淵源。

兩相比較,諾蘭對電影得掌控更勝一籌。
以致命魔術為例,前段兩條主線的難民般學徒生活,到後來的哥特情愛仇殺風,諾蘭在此中展現了及其高深的電影細節掌控能力。
即能接地氣,又能高冷有比格。

寧浩從黃金大劫案開始,基本不再使用多線並行的手段表現情節。不把它作為特點討論。

說一部我認為的寧浩代表作——黃金大劫案。
你說為啥選這篇爛作?

廢話,女主死了唄。死了女主的都是神作,沒聽說過嗎?

特點一:方言

口音是很有特色的地方代表。
各部作品均由體現。有興趣的觀眾可以自行比較。

風格二:愛情永遠是配角

女主胸口連中三槍。

女主頹然倒地。

女主死之前什麼也沒說。

看看這優美的畫面,嘖嘖嘖,你問我為什麼選這些畫面?
不是告訴你定律了嘛,死了女主的作品,一般拍得很牛逼。
這部電影也適用這定律。
還有,每年11月11日,你怎麼過得?什麼,兩個人一起吃飯看電影逛街!
額...我們說下一個特點。

特點三:力求人物複雜化

回首兩位小朋友,若有嘆息。

驚恐

諂媚

志得意滿

緊張 和女主初次見面

辛酸

得瑟

此去經年,再見佳人,淚流滿面。

缺點是人物又多,表現點又多,片子塞得太滿了,一部電影最多就一百二十分鐘。
出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個人物,能怎麼分吧。
難道要像建國大業一樣,平均出來兩分鐘?

特點四:上帝視角,諷刺意味濃厚
瘋狂的石頭
郭濤拿到了玉石。但郭濤堅信他拿到的是假的。
邏輯很奇怪,正是因為是假的,所以才拿。
觀眾知道,他拿到的是真的。
瘋狂的賽車
黃渤到最後問師父,你把錢藏哪兒了?
師傅的骨灰盒默默地沖他笑。
無人區
余男,是唯一的倖存者。
或許我還有救吧?她自問著。
黃金大劫案
雷佳音明白了,命有時候可以不要。
穿上了西裝,開始打領帶。
眼神堅毅。
只是再見到電影里的女主,
你愛我嗎?
想起大話西遊里的一句台詞,
他看上去...好像一條狗啊。
心花路放
黃渤在大理相見的地方,刻下了
耿浩 祝福 康小雨

迷失的季節 (寧浩電影《黃金大劫案》主題曲)_崔健_MV高清視頻在線觀看_MTV歌曲
輕輕的放下 [電影《心花路放》主題曲]-高清觀看

最後了, @藥師
讀書有疑專欄 《俺這些年寫書評的不傳秘籍 如今只要八塊八毛八》中提到,
書評就是一面鏡子,你描繪的是你在鏡中看到的形象,也就是你自己。

電影就是一面鏡子。
不同電影中,我們感受最深的,是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情感。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看寧浩電影,會希望又俗又倔強的主人公最後能獲得好運。
就像被生活改變,又不肯低頭的自己。

感謝寧浩。


如圖,我還是很驚艷的。

能導能編能演,這樣的好同志已經不多了……


好多人覺得《心花路放》是一種墮落,我卻相反,看「石頭」時更多的是覺得熱鬧,而覺「心花」這個約炮故事,講得張弛有度,蠻成功的。


至少比國內絕大多數電影導演都強,由於國內好片很少,所以沒認真研究過這些人。從題材和風格上,我更喜歡他,不喜歡馮小剛。馮小剛喜劇就太俗太貧,講正經故事的技巧就不行,張藝謀已經很久都沒拍出好片了,說到講故事——他一直都不會,陳凱歌除了《霸王別姬》以外全都是垃圾,陸川已經是個腦殘了。寧浩拍片儘管也有毛病,但是看得出很有獨特的想法,敘事上也很流暢,節奏看著不彆扭,就這麼點基本要求,國內導演們沒幾個做得到。完畢。


我不是專業的相關人員,只是從觀影的角度上來說一說自身的看法
我還沒看過《綠草地》
前兩部作品《瘋狂的石頭》和《瘋狂的賽車》簡直就是中國版的蓋里奇;
多人物,多鏡頭剪接,多線劇情推進,彙集一處.多處爆點。
到了《無人區》多鏡頭剪接變少了。我在看電影的時候,其實會常常覺得冷場,因為鏡頭時間變長了,但鏡頭之下的內容沒有太多的填充,更多的是人物之間的故作深沉。但《無人區》還是保留了寧浩的特長,卡通臉譜的小人物依舊保留,多路人馬也賓士在無人區里,最後也匯聚一起,展開決戰
《無》我認為是寧浩的轉型作品。其實用前兩部的方式來拍《無人區》並不是不可以,只是他想換個方式來說一說故事。
《無》的拖延上映,對寧浩估計是個打擊。處於商業上的考慮,他才會拍了《黃金》這麼一部作品。在劇本上是挺粗造的。給人一種流水賬的感覺。
再怎麼說,我認為這位導演還是頗具創造力的,每個人都需要成長,也需要不斷的學習。國內的電影市場是好了,但這幾年確實佳作越來越少....以前覺得馮小剛,張藝謀,陳凱歌有點欺世盜名.《小時代》後,我又無比懷念這些「大師們」。電影市場好,並沒有給國產電影帶來更多的佳作.希望這些70後導演,能保持創作的精神,不要被市場做主導了吧!


寧浩粉來答,個人最不喜歡無人區,無人區講的東西不是寧浩熟悉的,明顯表達不暢順,角色挖掘也不深,徐崢和余男的表演也值得商榷,除了美學贊之外,真的只能拿來裝逼。
(當然要是劉德華來演的話效果會好一百倍,不是說劉德華演技好,而是把劉德華放在無人區就已經很有戲了,衝撞太大)
另外也不能理解心花路放被批,特別難理解有真愛電影的人(特指不拿電影裝逼的人)不喜歡心花路放,光那場致敬小馬哥的戲就能讓人樂好久了好么?
其次腦殘粉表示心花才是寧浩從石頭以來個人表達和商業的最佳平衡,既反應了寧浩對時代的觀察也很商業化,缺點是有點雞湯,寧浩的悲觀主義和他對商業片必須積極向上的認知仍然很矛盾。另外覺得諷刺小人物政治不正確的,難道你不討厭廣場舞?我很討厭啊!
順便說一下我最喜歡的是綠草地,寧浩拍得最好的還是香火,最成熟是石頭。


06年,小學畢業,世界盃,兩三杯啤酒下肚,火鍋熱辣,正昏昏欲睡去看了《石頭》居然是《手機》過後我看過最搞笑的華語片,特別是最後天價翡翠陰差陽錯地流落到了包世宏老婆的手中,編劇一流。後來才看了《兩桿大煙槍》,唔,那已經是八年前的事了啊。我至今還記得。


排名第一的主編,劇透要預警啊!


很多人都說《心花怒放》是爛片,是寧浩電影中的敗筆,我卻不這麼認為,相信這位導演所創造的作品,對其才氣我們都毋庸置疑的,而《心花怒放》,個人覺得正是寧式喜劇的一種升華,從題材角度來講,耿浩婚姻受挫無法自拔,好友郝義見狀想助其逃離苦海,於是才開始了後面瘋狂、刺激的獵艷之旅。雖然機會很多,但耿浩始終還是忘不掉前妻,從這一點上我覺得這就是編劇的成功,如果一開始耿浩就拋棄了自己的原則,「獵艷成功玩兒上車震」,故事可能就真的淪為低俗性喜劇了,但直到最後在客棧耿浩依然把前妻視作生命中那揮之不去的一部分,特別精彩的要屬耿浩為店老闆無故盜用其前妻視頻並且辱罵,把整個客棧都砸了的場景,相信很多人會看了覺得泄憤,這樣也會引起觀眾的共鳴。
另外敘述方式方面,從影片開始到最後我們才明白,原來兩個故事是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交替進行,故事的開始出現在大理,最後結束也在大理,由原來的「對不起」逐漸演變為後面的「祝福」,也暗示生命中很多錯過的事情不能回頭,要麼珍惜,要麼祝福。
再者整部影片找不到穿著暴露,甚至低俗的床戲場景,這也是寧浩所堅持的原則,他自己定義為公路題材電影,所反映的也是由社會熱點而引發的深思與人生感悟。
最後,要講影片的配樂也同樣精彩,給影片加分很多,由黃渤親自操刀演唱,加上故事情節和唯美的畫面,相信看過的人中會有不少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總之在目前電影商業化橫行的時代,寧浩的作品是這些電影中很少能做到既有票房又有口碑的,電影雖然是一種藝術,但脫離商業時代的盈利模式,每拍一作品都虧錢,誰還敢拍,誰又拍得起,那又談何藝術。
相比而言其他的電影「倒演」諸如小四韓寒之流,我只是想說,跨界別玩兒過火了,踏踏實實寫你的書就得了,電影這行水太深,誤入其中小心被淹死!


之前沒有看到過這種類型的華語片——當你敘述劇情時找不到一個好的角度可以一句話概括所有劇情,因為一旦去想電影究竟講了什麼,那些不同角度的敘述就會一齊跳出腦海,很難理出一個頭緒,這些線條組成了一張網,互相之間既有因果關係又自成體系,只提其中的一條線索根本無法表達整個故事,因為這條線索的起因經過結果都有別的線索參與,並且可能並沒有一條線索貫穿電影始終,好比接力賽中沒有人跑完全程,經歷全程的只有接力棒,對於電影這接力棒就只有電影的時間推進和作為旁觀者的觀眾。

故事就是故事本身,無法簡化,渾然一體,所有的人物都恰當的處在自己的位置,所有的起因都得到解釋,所有的線索都有了結果並最終歸於一個結局,成為一個完整的閉環。故事的龐大壓縮在2小時的電影表達中,使得信息量巨大,結構緊湊,幾乎沒有可以刪去的鏡頭,又不需要了某條線索或某個人物添加另外的鏡頭。
多元化的敘事使得觀眾無法預測劇情,甚至無法知道劇情的哪怕最基本的走向,因為觀眾不知道在眾多的起因中,哪個才是貫穿始終的重點,也可能根本沒有貫穿始終的重點。在電影石頭中甚至找不到一個傳統意義的主角。
寧浩的作品是將美劇那種快節奏,大信息量的作品進行中國化的嘗試,但故事發生在中國自然應該是中國式的表達,這使得故事脫離了美劇的味道,成了處處彰顯中國特色的中國味。(有人說電影模仿蓋里奇他們,大概是指結構上,敘事方式上,可電影的敘事方式極其有限,非此即彼,我認為這一點只能說不算創新,但絕不算指控性質的模仿。)
影片中時時刻刻洋溢著中國,中國的方言,中國的詐騙,中國的擁擠,中國的街道,中國人的小聰明,中國人的勤勞,中國人的善良,以及中國人的世俗和陰暗,中國社會底層的一切。他們以一種略荒誕的形式表達出來,使我們有勇氣看著電影自嘲和審視我們自己:身為小人物的我們同樣說髒話不講衛生愛佔小便宜,甚至可能違背道義和良心做壞事,但我們同樣善良而悲憫,我們希望自己有一個道德底線,
決心要做壞事時也要猶豫和回頭,
有一天面對大是大非會來一次捨己為人的壯舉。

片中的小人物甚至不比我們更勤勞,更聰明,這使我們感覺同樣能有這樣的奇遇,甚至電影就是在講述我們的奇遇——每一個小人物都有有英雄主義的夢,
為了利益罔顧道德的律師捨己為人,
連小孩的長命鎖都要拿的小混混奮起抗日,
選擇綁架來挽回損失的人最終放棄,
還有本身兢兢業業的保安隊長面對打擊還能堅持自己,
本身可能無關緊要的選擇在電影錯綜複雜的關係網中變得舉足輕重,在我們旁觀者的見證下,他們成了英雄。

只是,與電影不同,生活沒有那麼多的旁觀者,今天你的一點善心或是作惡沒人知道,更沒人知道會有怎樣的後果,你很難認為自己的行為將決定很大程度的未來,你不知道也許你就正處在歷史的節點,你哀嘆生活的瑣屑,並將每一次小的選擇都不同於你心中英雄般選擇正義最終成為英雄的那次……

寫跑題了,總結一下,寧浩電影的特點 中國特色的環境,小人物,善惡選擇,奇遇,荒誕,搞笑,緊湊和多線條的敘事,超大的信息量,不一樣的故事,這一切的個體就是他的貢獻吧。


寧浩電影里的嬉笑怒罵

姜文和寧浩一直是我最喜歡的兩位導演,他們一個匪氣十足一個痞氣十足。有人說寧浩是鬼才,線性敘事,黑色幽默,其實這些都來自於借鑒,但這絕對不是抄襲。

06年的瘋狂的石頭,09年的瘋狂的賽車,基本上都是借鑒的蓋里奇,不管是線性敘事的劇本,巧合的劇情安排,黑色幽默的內核,邊緣人的性格設定,幾乎一模一樣。一部中國特色的兩桿大煙槍。

在寧浩之前,可以說中國電影在小成本和描寫邊緣人灰色地帶的電影是一片空白的。06年大陸電影正式開啟大片年代,馮小剛放棄了賀歲喜劇,埋下頭搞大場面,張藝謀,最具有鄉土氣息的文藝片導演,非得整個滿城盡帶菊花甲,這個時候唯有寧浩一個人可以說拉高了06年大陸電影的質量。

一直以來大陸電影類型片可以籠統地分成兩個類別:文藝片或者爛片。後來出了一個馮小剛,撐起了整個大陸電影的喜劇類型電影,以賀歲的形式抓住市場。現在可以說,寧浩彌補了大陸類型片的另一個空白。

在寧浩電影里,小成本不是重點,重點在於黑色幽默的核心和市井小民的千姿百態。一個真正知道觀眾想看什麼的導演必定是好導演。在中國現有的電影工業下,大片肯定是不現實的,傳統的文藝片一向走的是嚴肅的方向,曲高和寡,一向不受市場待見。拍的好,比如霸王別姬,拍不好,比如觀音山,就是無病呻吟。觀眾們買票進電影院是為了放鬆,很少有人和朋友去看電影會選擇看的心累的文藝片。

所以包裹在喜劇外衣下的具有批判意義的瘋狂的石頭和瘋狂的賽車應運而生。幾個蠢賊,一個生活不如意的保衛科長,一個貪心又心狠手辣的房地產商。幾個人為了一塊石頭撞在一起,中間又加入香港的飛天大盜,廠長的弱智兒子。一堆小人物們為了各自的目的各施手段,卻又因為各種各樣的巧合撞在一起。最後鬧劇結束,壞人得到了因有的懲罰,好人不求錢財只求公道,結果工藝品廠解散,不得不下崗待業,生活沒有變好,世界也沒有因為幾個壞人死了變得公平。但是老天最後還是給了他一個希望,畢竟真的翡翠,就帶在他的脖子上。

黑壓壓的山城,城裡一堆庸庸碌碌無事做的人,市井間沒有大城市的絢麗多彩,只有望不到邊的生活壓力。為了緩解這些壓力,小人物們不得不活的隨意一點,洒脫一點,工資拿不到,至少我還有工作,單位快倒閉了,咬咬牙都能撐下去,嬉笑怒罵間其實是對生活的妥協。寧浩電影里描寫的生活,沒有光鮮亮麗的都市白領,一切都是灰濛濛的,就像包世宏怎麼都尿不出來的前列腺,希望,用點力憋一憋總會有的。無論如何都是很糟糕的生活了,但總要撐下去。

寧浩從蓋里奇那裡借了一個線性敘事的外殼,把狂拽酷炫吊的街頭幫派換成了中國三四線城市的市井小民,自此描寫底層人嬉笑怒罵同時帶有現實主義批判的電影類型就出現了。

可以說,大陸的喜劇電影完全可以分為寧浩前和寧浩後,不同於馮小剛電影里的捧哏逗哏式的相聲喜劇,也不同於香港無厘頭類型的喜劇。寧浩的黑色幽默總有一種看了以後讓人心酸的感覺。

瘋狂的賽車裡,耿浩是一個賽車手,本來應該得冠軍的他,莫名其妙地被第二名取巧地拿走了第一名的位置,被人矇騙又沾染上假藥風波,師傅被氣的中風癱瘓,走投無路下只能帶著沒有自理能力的師傅幹上水產外賣的工作。曾經榮耀的運動員,如今會因為貪了老闆一隻大閘蟹而感到高興。藝術來源於生活,這樣的事情在現實生活里只會更加操蛋。雖然是喜劇,是幽默,但是卻有一種濃濃的諷刺在裡面。難能可貴的是,這些事情我們不是沒見過,觀眾會有親切感,寧浩用誇張幽默的方式展現這樣的生活,批判現實永遠是黑色幽默的主旋律。

在寧浩的電影里,有尸位素餐的警察,有殺妻賣假藥的李法拉,有為了結婚接殺手任務的農民,有台灣黑幫老大,有勢力好色的提供送葬服務的小老闆,偷、蒙、拐、騙、搶、黃、賭、毒、辦證、貸款、回收葯、殺人放火、綁架勒索、走私軍火。一幕幕的光怪陸離,怪誕的人物劇情,其實就是對這個現實的一種批判,這些人物,難道現實生活里少了嗎?

電影的最後,兩個一心想要立功的傻逼警察收穫了一袋毒品,黑心商人被扎死在鐵絲網上,黑幫全部被抓,賽車手站在師傅的墓前絮絮叨叨,殊不知他好不容易得到的美元被他當成冥幣給燒了。生活還是沒有變好,世界也依然那麼操蛋,但至少也沒有變得更壞,壞人還是得到了懲罰,好人至少有了一點希望。沒有主旋律,沒有正能量,但你看完至少會對這個奇葩荒誕的故事一陣唏噓,然後會從這部喜劇里感受到一點營養。

寧浩,一個牛逼的導演,富有衝進,不斷創新。從瘋狂的石頭到瘋狂的賽車,不浮躁,不功利,一部比一部充滿想像力,雖然是小成本,但是絕對不粗糙,精細的劇本,精心挑選的演員。就如同你看到一個摳腳大漢,第一眼看過去你以為他粗俗不堪下九流,結果剖開一看,這人是滿腹經綸。他的電影充滿一種乖張叛逆的價值觀,不因循守舊,但是絕不矯情,玩的就是不按常理出牌。

中國電影,一向都是帶著鐐銬在跳舞,要麼山寨無新意,要麼嚴肅無市場,口碑票房雙豐收的電影少之又少,除了每年期待一下賀歲喜劇的段子集合,喜劇電影在大陸電影市場還剩下什麼?這個時候唯有寧浩出來打了這第一槍,小人物的辛酸,帶淚的瘋狂大笑,這些東西累積起來是對現實荒誕的一種控訴,也是這個紙醉金迷,浮躁不堪的電影市場的一劑強心劑。

當這個市場充斥著大垃圾片的時候,一群導演端上來一堆模仿西方大餐的中式牛排,然後告訴你,這他媽是大片啊,大明星,大場面,大製作。你去電影院一看,除了罵句狗屎還有啥。 越來越多的導演在這個市場做的越來越大的時候選擇拍個大製作撈一筆,而以後只會更多。這個時候,寧浩端上來一碗麻辣燙,你卻從這碗麻辣燙里吃出法國大餐的味道,怎麼能不驚喜?

別管他長得像蓋里奇,昆丁還是科恩兄弟,一個框架而已,模仿歸模仿,當潤土的我是重慶崽兒在瘋狂的石頭片尾響起的時候就已經證明,這些中國特色的市井嬉笑怒罵,你換成蓋里奇,他也拍不出來。

蓋里奇有兩桿大煙槍和偷拐搶騙,昆丁有無恥混蛋和低俗小說,中國也有一個寧浩,他有他的瘋狂系列。


1.我喜歡看他的電影,因為這個時代,好看的喜劇不多,而我笑點又那麼高。
2.喜劇不比悲劇好拍,尤其創意難想出來。
3.但也別把他抬那麼高,跟王家衛比他還是差點。另外挺寧浩也不要貶張藝謀吧,一個導演一輩子拍一部好電影就足夠了,我覺得張藝謀,陳凱歌水平也不差。


以前看了《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無人區》還覺得寧浩這導演挺不錯,有想法。最近看了《心花路放》才發現,他原來也沒什麼不同,為了票房與觀影量拋棄之前的獨立想法與思想,刻意去迎合觀眾,而且變本加厲的向粗俗與惡俗方向發展。導致《心花路放》成為一部高票房的爛片,還讓大量觀眾跟著他低俗了一把,拉低了真正趣味。
現在對他不關注也不關心了。


推薦閱讀:

《西遊記後傳》中,為什麼每個鏡頭都要反覆播三次?
為什麼《讓子彈飛》就是《太陽照常升起》?
為什麼你最喜歡的導演(之一)是諾蘭?
一個以《易經》為背景的懸疑推理,犯罪偵破故事。劇本已經完成。怎麼找人拍成電影呢?
王家衛的電影風格是什麼呢?

TAG:電影 | 導演 | 寧浩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