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說廢電池已實現低汞化,可隨意丟棄,真的是這樣嗎?

今天翻看的新聞
環保部:廢電池已實現低汞 無需集中統一回收_cnBeta 硬體新聞_cnBeta.COM

收集了很多的電池,就是沒地方丟,無論是小區還是學校或者是在企業里,都沒有找到可以丟棄的地方,自己存了一大包了已經。
疑惑的地方是,官方說法可信嗎?真的實現了低汞化?低汞不是還有汞?怎樣的含量濃度才不會造成環境污染?

知乎的另一個問題
家庭用完的廢棄乾電池,應該如何處理比較環保?


這條新聞非常不嚴謹,直接誤導公眾。電池低汞化是沒問題的,但不意味著可以隨意丟棄。

我們先來看電池的分類:一次電池、二次電池(可重複使用)。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電池,我就不列了。
新聞里說廢電池可隨意丟棄,那這麼多種電池我們就隨便丟吧,當然,有些我們一輩子也見不著用不上。事實上,這則新聞主要是針對鹼性鋅錳電池,與其他類型的電池沒有關係。
-------------------------------
2003年,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原建設部、科學技術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了《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其中明確規定: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禁止生產和銷售汞含量大於電池質量0.025%的鋅錳及鹼性鋅錳電池;2005年1月1日起停止生產含汞量大於0.0001%的鹼性鋅錳電池。逐步提高含汞量小於0.0001%的鹼性鋅錳電池在一次電池中的比例;逐步減少糊式電池的生產和銷售量,最終實現淘汰糊式電池。

《技術政策》同時指出:

目前,在缺乏有效回收的技術經濟條件下,不鼓勵集中收集已達到國家低汞或無汞要求的廢一次電池。
廢一次電池的回收,應由回收責任單位審慎地開展。廢電池的收集重點是鎘鎳電池、氫鎳電池、鋰離子電池、鉛酸電池等廢棄的可充電電池和氧化銀等廢棄的扣式一次電池。
批量廢電池的貯存設施應參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的有關要求進行建設和管理。

從這個政策來看,國家從來沒打算回收電池,尤其是生活中常用的鹼性鋅錳電池,而是通過限制其汞含量降低其環境影響。現在銷售的鹼性鋅錳電池中汞的含量確實基本降低到了國家規定的水平,不會構成嚴重汞污染,但隨意亂扔之後,鋅、錳這些元素大量積累造成的污染也不見得就能輕多少,電解液也會使土壤鹼化。
-------------------------------
所以,我個人不建議隨意丟棄鹼性鋅錳電池,推薦扔到可回收垃圾箱,按照固體廢物來處理。更好的處理辦法我也沒有,因為這方面的管理實在是太糟糕。這類低污染電池最好能夠歸到「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這一類中,按照《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來處置。鎳鎘電池、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鉛酸電池等高污染電池,則作為危險廢物,按照《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技術政策》來處理。同時,將所有存在污染的電池列入《循環經濟促進法》所規定的「強制回收名錄」。

雖然鹼性乾電池回收狀況非常糟糕,但是鉛酸蓄電池是可以做到回收的,家裡如果有鉛酸蓄電池需要處理,可以參見拙作:汽車上換下來的電池如何處理?

Reference:
Rechargeable battery
Primary cell
Fuel cell
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


費電池之前說的是汞會產生污染,現在電池已經無汞了,但是鋰電子對環境依然會產生污染!

其實,污染要看怎麼看,這裡可能強調的是其他電池的對比,然後主要是指鋰離子電池,因為鋰原電池現在生產的企業也比較少。鋰電池產線生產過程,以及過程中會不會引起(氣體、水和土壤)污染?就現階段鋰電池生產過程,鋰電池(Li-ion)是不會有(有毒重金屬)污染的。

一、從電池本身先說起

當然,這個概念是相對的,和鉛酸,鎳鉻電池,它的污染是很小的,沒有重金屬污染。但是對於環境,還是肯定有害的(化學啥東西不毒?)。

電極材料和電解質及溶劑可能污染:

需要再次說明的是,這些和傳統的電池相比,污染都是極低的。

二、再說的生產電池的工序中可能產生的污染:

極片製成過程:在這幾個環節過程中,以國內主流磷酸鐵鋰的體系,甚至是三元體系,不存在比較大的污染,當然三元體系可能和鈷酸鋰還是有一定的污染的,比如說鈷、錳、鎳都算是重金屬,但是相對來說還算是比較環保。其中,磷酸鐵鋰最為環保。

剩餘部分,除了按上面所說材料的污染,注液中溶劑主要是環狀/鏈狀碳酸酯或者羧酸酯。溶質主要是鋰鹽六氟磷酸鋰,添加劑主要是成膜添加劑、阻燃添加劑、導電添加劑、改善低溫放電添加劑。整個過程污染也都還好,當然化學藥劑,不注意其控制,對環境肯定是有污染的。至於最後封裝和化成,那污染就更小了。

三、再談談回收部分

對於鈷酸鋰和三元體系,當然還是有回收必要的,畢竟裡面含有重金屬。但是,磷酸鐵鋰,除了內部電解液等等基本無害,對比其他電池也不產生任何鉛、汞、鎘等有毒有害中金屬元素和物質,所以污染相對較小。

不過,廢舊鋰離子電池中的物質進入環境中還是可造成重金屬鎳、鈷污染(包括砷),氟污染,有機物污染,粉塵和酸鹼污染。廢舊鋰離子電池的電解質及其轉化產物,如LiPF6,LiAsF6,LiCF3S03,HF,P201等,溶劑及其分解和水解產物,如 DME,甲醇、甲酸等,都是有毒有害物質,還是需要將廢舊鋰電池送到有資質的地方進行統一處理,不要隨意丟棄。

四、看看某生產鋰電池車間員工所說的:

1、最開始的打漿車間,將正極材料放入打漿機攪拌,研發出的工藝,高速低速、什麼階段打多長時間。打漿車間能是什麼樣?今年開廠搞了衛生,半個月之後地板就黑的不成樣了,到了車間裡邊味道就是從來沒有聞到的異味。但不是最難聞的,高票答案里的磷酸鐵鋰我們用的很少很少,除非接到訂單時客戶要求,畢竟貴嘛。大多數用錳,但很多時候是錳和鈷混著用,三元(包裝上都寫著鎳鈷錳)在年前投了好多,看訂單的電池尺寸,約摸著像是充電寶用。

來說說這些粉料?文科生,我也說出來為什麼會有以下出現的那些感覺以及為什麼會有各種味道。

PVDF,聞起來酸酸的,看起來跟麵粉一樣,但是到手上之後就沒有麵粉一樣那麼滑溜溜的,一會兒就感覺手變得乾澀。

正極粉料,在沒進打漿機之前我是沒聞出來啥味兒,放在烤箱里烤過之後也沒有太重的味道。

負極材料,就是各種石墨,那是沒味道的,不過太臟而已。鉛筆那筆芯,玩兒多了手上烏黑髮亮的,就是那樣,用黑手粉洗一下挺乾淨。我們負極材料供應商送貨的車,車廂滑溜溜的。。箱子一推就滑到車屁股那裡。

NMP,應該是作為電池漿料的主要溶劑,我們廠廢液罐那裡,好難聞,有一次回收廢液的管子破了,所以臨時換了個薄的那種橡膠管,沒幾天就又破了。現在用的是硬又厚的那種,PVC管嗎?這種東西的污染應該是最大的。

導電粉,供應商叫碳黑,包裝袋都用的是牛皮紙,顆粒極細,這種黑是純黑純黑的,特別特別黑。只有黑的黑。袋子上有寫Corban?(估計拼錯了。。)

沒了。。

2、塗布車間就乾淨很多了,因為打漿完了之後直接封裝入罐,只用一根管子給塗布機添料,這時候的漿料從粉塵變成了奶昔一樣的黑色,看起來要更純一些,顆粒幾乎沒有了。

3、塗布到滾壓之前的乾燥車間,是一條線,從漿料一路順著傳送帶過去到了機位就幹了,直接收卷。在這個地方。。大概10米?我艹,真是要了命了。氣味刺鼻,可又不是那種尖尖的刺鼻感,眼睛也會有些不太舒服。中間不停的走,出車間之後,舔一下嘴唇,嗯,是苦的(會不會變異成電池俠啊?)哦,對了,這裡塗布的工人師傅,難免工作中會接觸漿料,然後。。下班打卡的時候,機器指紋識別就會很困難,摁了半天都沒反應,我之前在倉庫,因為要搬運一些粉料,卸貨什麼的,也有打卡不靈的時候。後來這師傅上班就把那根指頭包起來了。。

3、接著走,然後是對輥、分條車間,這裡就好多了,無論機器、還是地板,空調的送風口,當然是黑乎乎的。好在味道少了好多。

4、製片卷繞車間,不幹凈,機器聲音大,異味大,可不知道為什麼是一種略微香一些的味道(我不敢說這裡好聞,但是對比前邊車間,這兒的確好聞)工作台上都很臟,雖然已經是對輥壓過得極片,可還是輕輕一摸就會粘手上一些。

5、頂封車間,這裡用的鋁塑膜,味道的話。。。就是一些高溫燃燒鋁塑膜產生的類似加溫塑料又不見明火時的味道。乾淨,真的,比前幾道工序乾淨多了。

6、接下來是抽真空什麼的,需要時間來完成的,也都沒有員工值守,只是到點兒了檢查然後轉交下個工序。

7、這個車間?太刺激了!!我說的就是味道,還有這車間用的東西接觸到皮膚之後的感覺,都是刺激!!!注液車間。氣味是刺鼻的那種味道,但不至於流鼻涕,有些。。。聞了讓人更清醒的感覺~員工操作都是隔開的,就電視上、電影里:一個箱子,人在外邊,胳膊進去的時候戴手套,手套是跟箱子連著的。我有次幫忙廠里回收報廢電池,傻逼逼的用手去扒拉,然後那隻手手掌的指甲根部分,疼了好幾天,微微的破皮,腐蝕了唄。這個應該是很污染的。哦對了,此時車間已經很乾凈,地板能看到本來顏色。

我說到哪兒了、接下來的工序就是在外形上做修整了,還有一些保持一個姿勢花費時間的工序,老化什麼的。

9、關於廢液的處理,NMP廢液供應商會回收,以採購價的一半進行回收。塗布機上關鍵部位的清洗和打漿之後周轉罐的清洗。。。。下水道的老鼠會不會也教烏龜做電池?

以上這些,都是我在倉庫時候了解的,這也只是我們廠,並不代表所有生產電池的地方不是?二三百人的規模而已。你要是去比亞迪,那肯定就不一樣了。所以還望沒見過電池生產的朋友不要以我的回答概全。

討論鋰電池含有有毒物質較少,討論他的污染問題並不是很有意義。主要看生產企業的管控,生產化學農藥的管控的好,同樣很好,相反,生產鋰電池的企業不加管控,那也不能忽視。

從各個成分對人體毒性上看鋰電池的污染問題。其組成有以下幾種:

1. 正負極集流體,一般,正極用鋁箔,負極用銅箔,還可能焊一些鎳帶做連接導電用。這些基本沒有毒性。現在出現的一些廢舊鋰電池回收單位就是靠回收這些和鋼殼鋁殼掙錢。標籤:可回收利用,無污染。

2. 負極一般是石墨,少數可能是鈦酸鋰或是硅基材料,當然錫基負極也有,但是太他媽的高端了,現在沒人用。石墨分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來源於石墨礦,然後再進行一些加工,這個天然石墨的開採,污染還是比較嚴重的,主要是對呼吸道的損壞,大家可以搜一下;人造石墨,是用石油焦或是瀝青等高分子物高溫石墨化製成,基本無污染。有一些鋰電池中石墨浮選的回收方法,但是不知道現在應用的怎麼樣了,肯定可以回收。鈦酸鋰的生產流程不清楚。硅基負極基本無污染。按照用量最大的石墨進行評估。標籤:中度污染,回收情況不明。

3.正極:目前的正極有磷酸鐵鋰、錳酸鋰、三元材料、鈷酸鋰、鎳鈷鋁酸鋰。磷酸鐵鋰,一般用作汽車電池或是儲能電池,無毒性。錳酸鋰,電動自行車電池,無毒性。三元材料:鎳鈷錳酸鋰,用途廣泛,電動自行車、電子產品、航模等,鈷元素有毒。鈷酸鋰,數碼類的產品,手機、pad等,中等毒性。鎳鈷鋁酸鋰:不明,猜測和鎳鈷錳酸鋰一樣。

4、電解液為有機溶劑和鋰鹽組成,有機溶劑一般有PC、EC、DEC、DMC、DME等,其中DMC為微度,其他是無毒。鋰鹽是六氟磷酸鋰(用的最多,也有其他鋰鹽),遇水則水解生成HF,有毒。

5、外殼有幾大類:鋁殼、鋼殼、塑料殼、鋁塑膜。其中鋁殼、鋼殼無毒。塑料殼和鋁塑膜則是白色污染。

6、隔膜,一般是聚烯烴類的微孔薄膜,PP、PE,白色污染。

7、粘結劑,目前一般有丁苯橡膠SBR、聚偏氟乙烯PVdF、還有一些丙烯酸類的粘結劑。這些就當做是白色污染吧。

另外鋰電加工過程中使用到的物質主要是NMP(微毒),用作是正負極的溶劑,在製造過程中蒸發掉,企業需要控制其排放量,並且回收。

我認為,目前鋰電存在的污染問題主要有三大類:

第一、生產過程中清洗正負極製漿的設備和塗布設備造成的污染,這兩個是包括正極負極材料、NMP、膠等物質,一些企業控制不好(惡意揣測不想控制)導致含毒廢水泄露。

第一點一、生產過程中清洗注電解液時的用品,可能導致含電解液的水流入下水道。

一般情況下,技術研發人員很可能將水直接排入下水道。

第二、NMP回收不徹底。

第三、市場上流通的鋰電池確實很少有回收的,一是鋰電本身污染小,大家重視程度不夠;二是、鋰電回收收益低。導致現在鋰電池不想鉛酸電池一樣有大規模的回收應用,而更像鎳氫等電池一樣,只有寥寥的一些「不要隨意丟棄電池」這樣的標語。

鋰電池的生產和回收環節會對環境造成哪些污染?

廢舊電池回收窘境 後續處理無人問津

現在廢電池回收,廠家不管,環保部門不管!


普通鹼性電池幾乎沒有多少毒性、、、現在的教育太滯後了、、、教科書上還在教著過時的技術讓人形成了思維定勢,


這句話的實際意義是:鋅錳電池的傳統製造方法里有用汞活化的工藝,於是電池便含有少量的汞,新一代的鋅錳電池已經改良了,而我國已經普及這一技術,汞含量非常少。
電池處理還真是個麻煩事,不僅僅是汞的問題,關鍵是這東西小,太零散,回收價值大打折扣。
所以還是推薦大家都在日常盡量改用充電電池。馬雲發家以後還是能買到很多廉價電池的,家裡儲備20節鎳氫,再配個好點的充電器,5年不用買電池了。


之前果殼上有過詳細解釋,普通電池直接扔垃圾箱就行,不過原因不僅僅是這個,還包括集中處理的難度以及不專業的回收和堆積會造成的集中污染等。
我是環境類專業的,上學時學院有定期在校園內收集廢電池的活動,可惜除了某段時間有金霸王贊助的一個環保項目可以進行專業回收以外,大部分還是作為分類垃圾送到了垃圾處理廠,和其他生活垃圾一起進了焚燒爐
廢舊電池的污染不是沒有,但的確已經非常低,當然如果能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再生產業鏈的話會更好的保護環境,不過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沒有可靠的回收途徑的情況下,直接扔垃圾箱就好


是的,現在能銷售的鹼性鋅錳電池汞含量低於電池重量0.0001%,已經不用再回收處理了。

相反的,如果收集了大量的廢舊電池,沒有妥當處置可能會造成局部的汞超標。


環保部門表示,按照目前的規定,家用電池已達到國家低汞或無汞技術要求,可隨日常生活垃圾分散投放,無需集中統一回收。

引用鏈接:環保部:廢電池已實現低汞 無需集中統一回收

環保部說廢電池已實現低汞化,可隨意丟棄?

真是人言可畏啊!


尼瑪被騙好多年啊,現在看見電池在地上都會條件反射:好幾畝地被污染了。。。。。。。


環保部:廢電池已實現低汞 無需集中統一回收
注意:環保部門工作人員稱,紐扣電池、電瓶車電瓶等鉛蓄電池或其他含重金屬電池就屬於危險廢物,應集中回收。


不是可以隨意丟棄,只是可以和普通垃圾一樣處理


我覺得是教育的問題,各個階段的教材都跟不上時代的進步,而且老師也是照著課本來。現在都2015年了,還有的課本是用著八九十年代的課本。既然知道電池有些不用回收為什麼還要繼續宣傳回收電池呢?


其實我覺得環保部門的專家大概會比知乎上的用戶更專業更全面吧。
為什麼官方不可信……?又不是什麼敏感詞話題。

不過謝謝題主科普了。


點了一下題主的鏈接,發現,環保部果然沒有說過這話。


推薦閱讀:

TAG:新聞 | 環境保護 | 環境污染 | 回收 | 電子垃圾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