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豆瓣和點評,中國哪些互聯網產品出現在美國的類似模式之前?

看到很多知友在討論抄襲的問題,我一直感覺模仿之後改進可能是互聯網一個永恆的話題,在這個領域屬於在正常不過的現象。那些一上來就大罵某某抄襲,所以不用其產品的人,真的就是不用中國的門戶,郵箱,IM,B2C,(知乎^_^)的人嗎?


抄襲實在太難定義了,世界上那麼多編輯器,幾乎沒聽到說他們之間是抄襲的,但QQ什麼的各種IM工具,就是抄ICQ的。 廁紙那麼多個牌子一個模子,沒人說是抄襲,手機沒按鍵就是抄襲蘋果,究竟什麼是抄襲?


豆瓣應該不算抄襲,最多是創意的來源
豆瓣網是05年開始的,那時候中國互聯網情況是怎樣大家也都知道
比起tx等企業赤裸裸的侵權,個人覺得豆瓣已經是中國互聯網最獨立,最優秀的產品了


受邀。
很遺憾,命題不成立。
Yelp可比點評早,不知道Yelp是什麼,以及為什麼點評會誕生,請百度。(此段有誤,Yelp比Dianping早,但是不比Zsurvey早,不過吶,Zsurvey沒有CitySearch早,hiahia)
------------補充---------
其實如果按照建立時間算,點評確實是源自於張濤在美國看查氏,歐洲看米其林,而在上海沒有餐館指南看,自己想辦法建一個站點解決這個需求的結果,但是,如果討論商業模式,點評在發展的過程中,對CitySearch(美國點評網站的始祖)、Yelp(美國本地企業評論與分享的方式)、GrubHub(訂餐+送餐+查找服務+合作餐飲店面+平台資源共享的混合商業模式)甚至Urbanspoon(移動端運營)的模仿都是比較明顯的,至於簽到功能學習Frousquare。其實這些都無所謂啦。關鍵是命題並不成立,在一個網站發展的過程中,不可能從起步開始都是原創,這是無可厚非的。


豆瓣,恩,我是不大清楚它的國外原型是什麼,不過我相信應該有類似的東西。
-----------有人對此有所疑問,認為不負責任-------
那麼我請問,豆瓣本質上是什麼?
拋開UIUE產品設計,它是不是一個基於書籍、影片、音樂進行打分、分享、評論的web2.0站點。
那麼你讓imdb之類情何以堪,08年豆瓣站內就已經發起了類似的討論,傳送門: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290691/


至於,所謂中國哪些不抄襲。
什麼是抄襲?
互聯網本來就是舶來品,用戶需求說來說去就那些,一定有早生的也有晚生的。但是討論抄襲、模仿,就要先制定好界線。

包子長的都一樣,是狗不理抄了別家的,還是別家的都抄了狗不理?是揚州小籠包抄了南翔小籠包,還是南翔小籠包抄了揚州小籠包?

洗洗睡吧。

-------------補充,再仔細看了一下描述------------------
盆友,你說的很對,關鍵不在模仿,關鍵在是否能比之前的產品做的更好。

這個更好或者改進,不僅僅是照搬後的升級換代,還在於本地化時對本地用戶體驗的貼合,及基於此的後續改進。

------------------最後補充------------------
再鄙視一下國內互聯網的風氣,不討論誰做的好,卻喜歡討論誰做的早。
我很深刻的記得我們中心CMO說的一句話:要麼做先驅,要麼做先烈。
其實,很多「早」的產品,在你不了解的時候已經嗝屁了。
而成功的未必是最早的那一個。OVER。


tudou上線比youtube還早一點點哦!


你知道世界有一個yelp麽?


現在最喜歡的兩個社區:豆瓣和數字尾巴。


我認為互聯網本質就是分享和交流,基於這個,豈不是都在相互模仿?


網遊,360。。。。很多免費模式都是中國首創。

其實很簡單,美國互聯網賺錢,中國互聯網賺用戶(百姓很窮)。

先挖坑,然後慢慢坑用戶。 這種惡劣行為以前很多,以後估計更多,原因就是一個不公不義的社會,此種行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其實也不必太悲觀,馬雲就是最好的榜樣(免費模式---用戶,企業,投資人 三者利益都受到保護),同時也成為了賺的最多的一個。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武漢大學錄取通知書疑似抄襲?
有什麼有力的證據證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確實抄襲了《桃花債》?
為什麼同樣是侵權,公眾對江南和唐七的態度相差很大?
大咕咕咕雞複製婉轉哥的微博並加以修改是否構成法律意義上的抄襲?
如何看待唐缺的《九州·天空城》的多處抄襲?可否說這就是一部拼湊之作?

TAG:互聯網 | 創業 | 抄襲 | 互聯網產品 | 大眾點評 | 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