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候機樓餐飲店盈利情況怎麼樣?

店租成本一般會是怎樣的水平?有沒有虧損的風險?哪一類的餐飲利潤最高?
希望有人來分享自己知道的狀況。


謝 @王燁 邀。

機場餐飲店的盈利情況恐怕只有餐飲店的經營者們自己才清楚,不過我可以通過機場角度,側面回答下這個問題。

先說結論:盈利,但盈利能力不如候機樓內某些其他商業資源。

解釋:

  • 機場作為業主方,通常向經營商收取租賃費或特許經營費(以下簡稱場地費),形式可以為包干XX錢/年或該經營商年收入提成的形式(也有保底/提成二者取高等變化形式),當然也有機場自主經營的形式,但不是十分常見,而且現在全球機場都有商業外包化的趨勢,這裡就不贅述了。
  • 好了,那麼餐廳若要盈利,需要滿足的前提條件是:合同期收入>合同期場地費+水電費+人工、採購等各項成本。否則就是賠本硬撐,我相信很少有老闆願意這麼干。
  • 盈利指的是總體來看,各行各業都有賠錢的,也有賺的盆滿缽滿的。國內來看,首先國內旅客吞吐量排名前10,甚至前20的機場,人流基數擺在那裡,肯定是可以盈利的,中小機場的候機樓餐廳肯定在功能上偏向剛需,採用合適的經營管理的手段,例如僅在航班時間開放、提供應急餐食等,應該不會虧本。從我所在機場集團(暫時不想透露是哪家機場集團,不過應該有圈內人可以看出來)旗下十幾家機場的情況,據我了解,從未出現餐廳因入不敷出而退出的情況。
  • 但在與其他候機樓商業資源做單位面積收益的橫向比較時,餐飲收入的競爭力顯得有些不足,遠落後於候機樓商業、免稅、甚至部分場地租賃業務。因此,我們的成員機場在組織商業招商時,我們也會要求適當控制餐飲所佔比例,以免影響候機樓的整體坪效。同時,餐飲類經營商為了可以進駐寸土寸金的候機樓,也是絞盡腦汁,例如在標書中對特許經營費進行虛高報價,然後中標後轉租給別人自己賺取差價,下家只能通過提高食物價格來維持利潤,這也是為什麼機場餐飲給人留下價格高的印象的原因。現在這類現象通過行業內的控制,已經有效的遏制,但不排除還有些殘餘,所以近年來我們在招商時在感情上更傾向於星巴克、漢堡王等外企,因為他們在財務測算環節更加的專業和有誠意,通過近年的觀察,每年向機場貢獻的特許經營費與當初標書里的財務測算偏差不大。

後面扯了一些閑話,以上。


如果是說國內機場的話……

一線機場基本上微利經營,一個不小心就要虧本。原因是房租畢竟擺在這裡,而物價因為影響的原因並不高。

個人猜想飲料糕點的盈利機會比餐食高。

二三線機場是關係戶的天下。


一碗不能再難吃的麵條68,原料成本不超過1元吧(人工房租除外)。烏魯木齊機場。它們靠壟斷暴利盈利。


這個問題太過籠統,不同的機場因為地理位置,經濟腹地發達情況,區域內其他競爭對手等因素而有不同的規模大小和客貨運吞吐量。因此餐飲店盈利和成本會有很大差別。比如吉隆坡的KLIA和LCCT,客源不同,相應的利潤和成本也不相同。


每個城市不同,總體來說看客流量。


推薦閱讀:

請問紅眼航班危險性更高嗎?
什麼樣的人可以走機場 VIP 通道?
如何評價部分上海居民反對機場聯絡線過境的「保衛春申塘」運動?機場聯絡線選擇走春申塘的依據是什麼?
為什麼首都機場那麼長的跑道,飛機每次降落還都使用反推?開反推降落比不開反推成本高多少?

TAG:機場 | 餐飲業 | 餐飲加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