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名中有各種庄,比如岳各庄,龐各庄,請問,這裡的「各」是什麼單位,有什麼歷史來歷呢?


Google 一下就出來下面這個答案:(不知道哪個鏈接是第一個轉載的,就不附鏈接了。)

北京、河北一帶,有許多村莊的名稱里都帶有一個「各」字,如北京的張各庄、楊各庄、龐各庄、岳各庄,河北的梁各庄、留各庄、柏各庄、胡各庄,等等。這些村莊名字的頭一個字都是姓氏,表明這個村莊在歷史上曾跟某個姓氏有過緊密的聯繫;有的庄名前所冠的姓氏直到如今還是村裡的「大姓」。然而,令人費解的是:這些村名中的「各」字的含義

究竟是什麼呢?

其實,村名中的「各」字,本來是「家」字。張各庄就是張家莊,楊各庄就是楊家莊。那麼,「家」又是怎樣變成「各」的呢?這個問題,就要從漢語語音發展演變的歷史上去尋求答案了。

語言和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一樣,是處在經常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的。漢語的語音,從古到今,發生了明顯的有規律的變化。現代漢語j、q、x這套聲母,是由z、c、s和g、k、h這兩套聲母演變來的,變化的條件是這兩組聲母跟i或ü相拼。z、c、s和g、k、h在與i或ü相拼時,其發音部位受i、u的影響而產生「同化」作用,變成了j、q、x。例如,「將」和「江」現代普通話都讀jiāng,聲母都是j;而在古漢語中,它們的聲母卻分別為z和g。拿「家」字來說,它在現代普通話中讀作jiā,聲母是j;而在中古時期(以《廣韻》音係為代表),它讀作ga,聲母是g;在現代方言中,「家」字還有讀作g-的,如江浙話讀作gu,廣東話讀作ga( 為了方便讀者,本文用漢語拼音方案標註古音和方言字音,音值是近似的。),屬於北方方言的膠東話讀作引a。g變成j是比較晚近的事。成書於公元1324年的《中原音韻》(元周德清撰)還沒有反映這個變化。也就是說,g變成j不會早於14世紀。直到今天,這個變化的痕迹還可以見到,如「角落」 (jiǎoluò)北京方言中說「旮旯」(gālá);「韁繩」(jiāng·sheng)北京方言中說成gāng·sheng,等等。

從中古(公元4世紀至公元12世紀以前)到現代,「家」字的讀音經歷了ga-gia—jia的演變。在「X家莊」這類村名中,「家」字保存了古音的讀法,聲母是g而不是j。又由於「家」字在村名中讀成輕聲,它的讀音與現代普通話的「家」相去甚遠,而與「各」倒很接近。久而久之,書寫形式也跟著改變了,於是「家」便成了「各」。

原載《百科知識》1986年第2期


用實例補充一下:

現居煙台,路上跑的時候也能看見各種路牌「X格庄」,秒懂,雖然有點不習慣。
因為祖籍淄博臨淄,在臨淄有各種「X家村」、「X家莊」,在村碑或者行政地圖上也是寫做「家」的。但是我們平時說的臨淄土話,都是讀作X各(輕聲)庄:如張家莊,本地人無論說土話還是普通話,通通讀作張各庄。
當然從上大學開始已經出來好久,不清楚現在城鎮的小朋友都怎麼讀,村裡的肯定沒改。
個人還是喜歡用「X家莊」做正式的行政地名,不覺得略文一點嗎。讀什麼隨意了。


對對碰:

奶子房、騷子營,這名字有點污

望京北邊崔各庄鄉有一個村叫奶子房,奶子房得名於這裡原來是片養馬場。在元代遼金時期,蒙古人愛喝馬奶酒,因此這裡是專門養馬產奶供給蒙古貴族飲用的地方,久之這裡也就稱為馬奶子房。久而久之成了奶子村。

騷子營位於現在圓明園西側,元朝時漢人稱呼蒙古族人為韃靼(dádá)。漢人後來發現這幫人有狐臭,於是就改叫他們「騷韃靼」。可這麼說也不順嘴,還容易挨揍,漸漸就演化成了「騷韃子」。改朝換代之後,老百姓就叫這裡為騷韃子營,久而久之,變成了現在的騷子營。

東單、西單,是不是還有北單、南單啊?

老北京城裡有很多牌樓。在古代西單處,有一個牌樓,稱為單牌樓,又因為這地兒在北京西城,則稱西單牌樓,後簡稱西單。東單的得名與此相同。

兩兩成對的還有東四和西四,得名是因為從地方上有四個牌樓,還分立北京城東西兩側。東四十條其實不是東~四十條,而是東四、十條,這是因為東四的第十條衚衕比較寬,後來通了公交,就直接簡稱東四十條了。

東北旺、西北旺也是一對出名的好基友,這是從楊六郎那兒得名的。

東北旺和西北旺,最初叫東北望和西北望。當年宋遼開戰,楊六郎在居庸關金沙灘大戰遼兵。佘太君在百望山看兒子打仗。於是佘太君往東望的地方叫東北望,往西望的地方叫西北望。後來漸漸變成了東北旺和西北旺。

數字地名:

三里屯、五道口

北京的許多地名和站名由數字打頭,如一畝園、二龍路、三里屯、四道口、五棵松、六鋪炕等等,大約有200來個。這些地名由來已久,其中以元、明、清時期出現的居多。

三里屯因距內城三里而得名。

四槐居曾有四棵古槐樹,有人在此定居後便以四棵槐樹而得村名。

五道口如今是宇宙中心,由於是從北京北站出發的京包鐵路的第五個道口,故名五道口,而其前後各有四道口、雙清路道口

軍事與地名:

北京地區的許多村名、地名都帶有「營、屯、堡、盤、寨、衛、關、旗」等字。

是軍隊屯田的地方,是軍營,軍隊駐紮的地方,也是營盤,駐軍的地方,而堡、寨、衛、關都是與軍隊的防禦工事有關的名稱。

北京的村名用「屯」的很多,如大屯、景文屯、西沙屯,用「堡」的如雙泉堡、十里堡 [pù]

北京的地名用「旗」的字很多,如:話山旗、藍旗營、東三旗、正藍旗等。「旗」在最初是兼有軍事、行政和生產的單位,有八旗軍的組織形式,所以北京還留有八旗的地名。

西二旗

西二旗,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是一個歷史十分悠久的老地名。

小旗是明代軍隊中最基層的編製,很像現在軍隊中的「班」。為了給周邊駐軍提供戰馬,明朝在北京周邊地區設有多處牧馬草場和馬房,其中在今天的西二旗、西三旗(往東還有東二旗、東三旗)一帶就曾設置過。二旗為小旗兩個,即20人。

那時候,這一帶到處是青草茂盛的空曠之地,被分派到此牧馬養馬的官軍,按照所編的小旗散布其間,於是便有了東二旗、東三旗、西二旗、西三旗等旗營,旗營與旗營之間相距不遠。以後逐漸形成村落,多以當時小旗的編號和所處方位命名。西二旗之稱,就是當年西邊的兩個旗營駐軍之地。

王公墳:

北京還有大量以墳命名的地名。顧名思義,都是因為曾經某個人的下葬於此而得名。如八王墳、公主墳、六公主墳、鄭王墳、張家墳、鐵家墳……有時候看鑒君在北京乘坐公交車,就感覺自己漫遊於滿清王公貴族墓穴之間,細思極恐。

公主墳

公主墳因曾葬有清仁宗嘉慶皇帝的兩位公主而得名。兩位公主分別葬東西兩邊。

東邊葬的是莊敬和碩公主,她為嘉慶第三女,為和裕皇貴妃所生,生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她下嫁蒙古親王索特納木多布濟。嘉慶十六年(1811年)三月卒,年三十一歲。

西邊葬的是庄靜固倫公主,為嘉慶四女,為孝淑睿皇后所生,生於乾隆四十九年。她於嘉慶七年(1802年)下嫁蒙古族土默特部的瑪尼巴達喇郡王。嘉慶十六年五月卒,年二十八歲。

八王墳

八王墳位於今日北京東四環四惠橋西南側的通惠河北岸(大望路南)。這裡,曾經埋葬著清朝的「八王」阿濟格。

阿濟格,生於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是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子,為太妃阿巴亥所生。阿濟格從征察哈爾、喀爾喀、朝鮮,到與明軍交手的寧遠之戰、錦州之戰、廣渠門之戰,一直是後金驍將。

1651年,多爾袞病死,阿濟格密謀承襲攝政王位,事泄遭幽禁,後被賜死——其骨灰埋葬於通惠河畔一處荒涼之地,即後世所謂之「八王墳」。

定福庄、中關村

清明時期,京城一些有錢的太監就在中關村購買義地,很多沒錢的宮女和太監們就埋在北京東部的郊野,後取名定福庄即棺材上的福頭,的意思就是使之安定,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地處定福庄的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院內種有一片核桃林,因為核桃有辟邪之功效。

因明清時期稱太監為「中官」,所以中關村開始被叫做中官墳。中關村正式得名是在解放後。解放後選擇這裡建中國科學院,覺得「中官」二字不好,才在北師大校長陳垣先生的提議下改名為「中關村」。

最美地名:

百花深處

其實,北京還有許多看上去很美的地名,曾有句詩這樣說:百花深處夕照寺,光明樓東酒仙橋

百花深處,還記得陳升在《北京一夜》唱的那句人說百花的深處,住著老情人,縫著繡花鞋么?著名導演陳凱歌也曾在這專門拍過短片《百花深處》,意境之美,引人遐思。

百花深處是北京街巷名稱極雅者。《北京瑣聞錄》中記載:「明萬曆年間,有張姓夫婦在新街口南小巷內購買空地二三十畝,種青菜為生。漸漸地有了錢,在園中種植樹木,疊石為山,挖掘水池,修建草閣茅亭,使這塊菜地成為一個十分幽雅的所在。當時城中士大夫等多前往游賞。因此北京人稱它為百花深處。

同樣名字美得不像樣的,還有芳草地、杏花天、垂楊柳、四季青、酒仙橋、金魚池、禮士路。禮士路就是現在地鐵南禮士路那站,這名字挺文雅吧,原來叫驢市路!專供行人租驢做交通工具的!至於為啥要取諧音改名,往下看。

被改地名:

1964年起,北京市曾對全市範圍的街道名稱進行整改。對四個城區的3590條街巷逐一考評,整合後四城區街道名稱留有2994條,對帶有封建迷信、庸俗及重名的街道更改了約40%。主要更改的方式就是通過諧音雅化。

「雅化」的一種方式,是在新地名中儘可能地引入吉祥如意的辭彙,例如悶葫蘆罐兒先改蒙福祿館最後定福祿巷豆腐巷改稱多福巷雞爪衚衕改稱吉兆衚衕雞市口改稱吉市口苦水井改稱福綏境,,打劫巷改稱大吉巷臭皮衚衕改為壽比衚衕總之,「福祿壽」三星全齊了。

王寡婦斜街

舊時北京前門外八大胡同之一,以衚衕內王姓寡婦開設的妓院最為顯赫而得名。民國時期根據諧音更名王廣福斜街。1965年將廣福巷、口袋衚衕併入,同時更現名棕樹斜街。但是老人們平常不叫棕樹斜街,還是叫王廣福斜街。

棺材衚衕

在北京宣武門內,象來街之北,光彩衚衕從前稱棺材衚衕,因其名不雅而改為今名。

王八蓋衚衕

位於朝陽門南小街東側,呈南北走向。北起盛芳衚衕,南止趙堂子衚衕,東與向春衚衕相通,西鄰朝陽門南小街。因其名不雅而改為寶蓋衚衕。

晾馬河

亮馬河,是因古代商旅經常在此集散,其時要將馬在河中洗刷乾淨,然後在附近晾乾,於是這裡便得名「晾馬河」,後來逐漸改成亮馬河

綜述:

北京地名文化源遠流長,是前人越過時間的長河向我們發出的一套完整的信息。文物與文獻都有可能被毀滅,可地區名稱與北京人同在,以口碑形式留傳下來的地名能為我們把這份真實而完整的史料長遠地保存下去。所以我們在會心一笑之餘,請善待這些奇葩的地名們,不要總想把他們從地圖上永遠抹去。

由於篇幅有限,還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名字來不及向大家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在文章下方留言,小編會一一解答每個北京地名的歷史由來!

如果覺得我們的內容還不錯,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給予我們一些鼓勵吧!


http://weixin.qq.com/r/y0R8ZKnENvRJre0H9xHZ (二維碼自動識別)


哈哈哈,我們京南的河北人稱別家大戶都是「李個」「王個」「孫個」,所以相應把他們村兒叫成「李各庄」「王各庄」曹各庄「
~~嗯,我們現在說石家莊都是「石各庄」。。。


各不是個單位了…只是家字的變音,高贊答案說得很全面了。
煙台萊陽人,本地鄉鎮級行政單位譚格庄、呂格庄,目測格為各字的變體;另有鄉鎮級行政單位龍旺庄、照旺庄,旺未經考證,目測為屋字變體;村級行政單位大量×家莊,三種混雜,也是匪常有趣了


推薦閱讀:

河西走廊的人把山羊叫做「駏律」(音 ju lü,本字疑為「羖?」),是不是古語遺留?
說「油放時間長了hao了」里的「hao」字怎麼寫?

TAG:北京 | 地名 | 北方方言 | 方言本字 | 地名由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