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本土工程機械發展為什麼遠好於本土汽車?
1 本土汽車製造業的發展是走引進,借鑒,發展的道路。由於總有合適的車型出現,使得自主研發能力很弱,導致了本土汽車製造業本身的約束性。
由於世界範圍內,家用轎車的利潤遠低於商務工程機械。國外的工程機械製造商們為了保證自己的利潤,會對中國採取技術封鎖。這樣,中國國內的工程機械製造商們不得不加強自主研發。
2 中國這些年的經濟發展是不爭的事實,高性能高品質的工程機械需求缺口很大。在利潤的驅動下,國內的工程機械製造商們加大了研發的投入,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的加入,推動工程機械向高性能高品質方向發展。
3 工程機械的起點和汽車業是不一樣的,而且發展道路也是不一樣的。工程機械在發展的初始,對於資金的要求不高,而且規模可以不會很大,相關產業鏈也不是很長。汽車則相反。
4 工程機械需要突破的關鍵技術並不是很多,而汽車與之相比則顯的很多了。導致本土汽車企業不知道該怎麼合理的使用有限的研發資金,這也導致了本土工程機械的發展明顯高於本土汽車行業。
17-1-22
1、修改了一些措辭、表述語法問題
2、評論中有朋友寫道「其實就是自己干不好就大發牢騷,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眼高手低一切向錢看。這種人做什麼互聯網金融最合適。」,對此我這樣認為:儘管參與過近好多新車型的研發驗證工作,我從不認為我是優秀的也不認為自己幹得好,
而且辭職出來後到現在的體會來看,自己真的是啥都不會,只會畫畫圖什麼的,需要不斷地補課才能適應外面的環境
我只是一個很普通的職場人,但是絕對不是閑著沒事「大發牢騷」的人。
我只是分享了自己對於這個行業的看法,對於即將進入這個行業的人一點自己的建議而已,純屬一家之言,請勿對號入座;並且,我不認為三百六十行里有什麼行業是低人一等的「互聯網金融」也應該是有技術難度並且需要勤勉敬業的付出才能工作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主的問題讓我瞬間就知道你不是一個做過工程機械行業的人,因為你的問題確實挺無辜的,哈哈。
「中國工程機械發展遠好於汽車」這真的有點被央視的」大國重器「洗腦的感覺
工程機械拿到市場份額比較大的業務其實屬於西方丟掉不要轉移過來的業務,基本上屬於國內企業靠仿製測繪、買來國外低級別的全套圖紙再改進能夠做出來的那部分業務線,比如泵車等建築施工機械、起重機械、築路機械,甚至包括不屬於工程機械板塊的港口機械乃至低端造船業。按照我幾年來的從業經驗來看,基本上跟東莞那些服裝廠鞋廠屬於一個性質 :靠低價的人工成本、極低的知識產權費用獲得對於市場的低價優勢。這一類的產品由於易於仿製,利潤率沒辦法得意維持,因為發達國家會通過讓出這些市場甚至賣掉公司股權,來處理掉不良業務,轉而專註和開發新產品開拓新領域。
這類公司內部工業設計的部門基本上都是最小的,而所謂的市場調研也就是獲取競爭對手的新產品的各種產品樣本、性能數據,基本上沒有任何前瞻性的革命性的產品推出。
為了避免專利問題,這些產品基本上都是面向國內和亞非拉等第三世界,就是所謂的走出世界了。
對於國家戰略來說,裝備製造業對於國家來說確實至關重要,低價、大量、能用的工程裝備,是中國一路一帶、高鐵網、公路網、城市化建設的關鍵一環。 從這個角度來看,工程機械確實做得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受惠於前些年GDP的高增長、高鐵、房地產等基建的高速擴張,工程機械行業經歷一段黃金時期,可惜金融危機之後全球製造業走下坡路,對於工程機械行業來說是跳崖式的寒冬,而且寒冬已經來了,卻永遠開不到春天的到來。屬於工程機械的窗口期很短的,過去了就得在寒冬中煎熬很長時間,因為製造業的周期性(大周期可能10年之久),所以我一直認為前些年三一收購大象、**收購施維英等類似併購是盲目的買入,估計這些國內企業現在都很後悔了。
對於三一、中聯、徐工、山河智能等企業大而不強的企業,可以通過裁員、吃老本、政策扶植、搶奪第三世界不多的市場,熬過這個寒冬而不死,但是小的企業就不行了,破產的破產、破產的破產、破產的破產;
對於身處這個行業內的技術員工,就是一場必然是輸家的遊戲、企業熬十年不算什麼,對於所有的技術人才、特別是對於新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十年八年意味著職業生涯的黃金時期將會是待遇沒有像樣的提高並且時刻面對著被裁掉的風險的狀態。 (並不是說我們想逃避社會責任,某種意義上暫時離開這個行業也是對公司所做的貢獻,因為企業為了生存不得不控制成本,而裁員是想做而不不敢大規模做的事情)
如果一畢業進入的是汽車行業,等跳槽的時候可以不用換行業,在汽車製造圈子內就有很多的跳槽機會,因為這個行業很大,但是主機廠家就有很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就更多了;但是如果很不幸您進入的是工程機械行業,等您跳槽的時候多半是要換行業了,這真的是很痛苦的經歷,如果你是HR你也會更傾向於接受本行業內部流動的人才的。
男怕入錯行!男怕入錯行!男怕入錯行!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汽車行業真的是國家經濟支柱之一,儘管你可以評價說之前我們用市場換技術,最終汽車行業也沒強大起來,但是汽車相關的整個轎車產業從上游零配件到下游銷售保養回收的每一環都養活了很多企業、造就了很多的工作崗位。
汽車行業和工程機械行業,一個屬於消費大眾產品、後者屬於裝備製造業。無論實體經濟發展,人們手裡有點錢了總是要買汽車的、但是工程機械就不一樣了,客戶(無論是租賃企業還是個體買家)買來這些設備是為了賺錢的,如果樓房蓋得少了、鐵路修得少了,當然就不會再買這些設備了。而且工程機械行業的第二個過不去的坎兒是:自己之前盲目搶佔市場之時造出來的那些設備,這些設備在市場上早已經飽,並且工程機械設備並沒有汽車的強制報廢的相關規定,車壞了修修補補接著用,所以你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幾十年前生產的挖掘機、推土機等老設備還在路邊停著攬活。
所以基建的大幅度減小、市場保有設備的過分飽和對於這個行業來說都意味著這一次的寒冬走的更長時間。所以不要說什麼一路一帶,遠水真的不解近渴。
所以現在很多人從這個行業中逃了出來(包括 me)大家轉行碼農、汽車製造、消費電子、餐館小老闆、公務員、考研、事業單位。。。。
我個人的建議是:
如果您身邊有小同學要畢業找工作了,千萬告訴Ta不要進入工程機械、港機等低端重工業。
題外話,如果有人想和分享如何轉行的經驗,歡迎來抱團
1、用戶不同。工程機械的用戶相對來說是專業人士,因此對工程機械來說能否實現功能性是主要的,而汽車的消費者則不同,對汽車除了要會「開」之外,還有用戶體驗的要求:外觀、舒適性、使用性等。因此相較而言,汽車行業對綜合技術的要求更加高。
2、工程機械應指一類設備,各類設備無論是結構還是核心技術很有可能是天差地別的,而且各類設備面對的細分市場大小不同,因此工程機械里能夠做到大規模生產的只是一部分機械設備,這樣就造成了進口設備的成本無法降下來,給國內廠家有了發展空間。國外品牌的汽車大都實現了國產化,國內汽車廠家在成本上並無明顯優勢,而關鍵技術的競爭力又遠遠不如國外汽車廠家,因此汽車行業的發展始終是停留在口頭上。
工業品和消費品的差異所致。
工程機械的市場規模比汽車小一個數量級,競爭飽和度不如汽車業。在一個細分市場,通過引進技術適當改進,降低成本後逐步替代進口產品,擴大市場佔有率,並在此過程中形成技術力量。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投入是推力。
對比國外巨頭,中國消費品公司經營得都不算太成功,汽車業也不例外。
晚上來答
工程機械的產業規模要遠小於汽車產業。前者的成熟度較低,由於屬於投資品、生產資料,所以要求較高的回報率,產業的規律和特點都不一樣,本身將兩者之間進行對比就是有問題的。
1.中國工程機械發展只是近幾年比較好,如三一,中聯,徐工等。抗市場風險性等都比較差,國內自己內部競爭也非常大。近2年工程機械市場很低迷。
2.國家大力扶持,基礎建設,礦產開發。
3.國內非常的工程機械市場依然是國外品牌居多,國內銷量大的還是技術比較低的產品領域,即使形成競爭優勢也在於便宜,更好的融資政策。
4.核心部件依然依靠進口或國外品牌,如發動機,液壓系統部件,電器原件,甚至如某些大型設備直接靠國外品牌提供oem底盤(發動機,行走,液壓動力),國內只生產組裝施工設備。
5.大型煤礦,油田使用整體集成設備解決方案,國內基本沒有廠商可以全部搞定。這個利潤比賣幾十台挖機,裝載機大多了。可以看看澳洲大鐵礦,神華大煤礦都是國際品牌設備。
6.總的來說我覺得國內工程機械行業並沒有比汽車行業好多少,不過發展非常迅速,而且很有魄力,某些領域也是我們的天下了。
7.工程機械還是汽車行業,都是有底蘊需要積累的行業,我們的速度比起整個行業的起步速度要快很多,很多,國外一直對中國非常驚嘆,如工程機械的寶馬展,每隔一年都會在上海舉辦,我們的自主品牌要多於國外!
最根本的原因是近幾年國家對基礎設施的大力投入,使整個工程機械行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而工程機械跟汽車相比,工程機械進入的門欄相對較低,競爭更充分,優勝劣汰,剩下的都是資金,技術,營銷,服務有自己優勢和特點的。
從汽車發展角度來看,要從戰後說起,英德美為例,大量的飛機場被遺留了下來,很多被改造成了賽道,為了拿到優勝,汽車在那裡改進,磨練,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汽車製造業,1913年,英國有140家汽車製造商,46年出口了9.8w台車,只進口了63輛,三成的工作人員受雇於製造業,雖然這幅光景早已消失,不過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我國的汽車製造業是伴隨著急功近利而產生的,到了現在依然問題多多,進口加合資讓人們嘗到歐美車的味道,這讓國內的汽車製造商很難超越,一定程度上讓我們只能在低端市場上打拚,同時也遏制了技術的進步,基本功還不紮實又去搞混動電動,我們一直被牽著鼻子走
上學期有一節課上老師專門講解了一下這個現狀和原因:
1、這是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成長環境不同。眾所周知,進口汽車稅率很高,這其實是一種貿易保護。在這保護之下,國內汽車企業的壓力自然會小很多,沒有壓力自然沒有動力,自然會影響技術的發展和企業的成長;反觀工程機械則不同,沒有什麼保護,自打一開始就赤裸裸的暴露在國際環境中,要麼成長,要麼滅亡。可想而知。
2、技術層面,客觀來說汽車與工程機械的核心與重點還是有所區別的。工程機械四大特點:傻大笨粗。而汽車則靈巧高端。況且在建國初期蘇聯對我國重型機械的扶持是有顯著成效的。當然我雖然如此為汽車開脫,但我認為這幾十年來如果沒有對汽車的貿易保護,我們汽車相關的基礎工業也比現在強的多,並且汽車也並不是自從一開始就高端到我們做不來的,差距是一步一步拉大的。正如現在的工程機械雖然巨大,但也越來越有張飛繡花的那種氣質了:模塊化,集成化,靜音減振,節能減排......而我們在工程機械上已經能趕上這種革新潮流的步伐。
3、綜上所述,開放與閉鎖,壓力與保護對於同屬車輛的兩個分支的巨大差異還是最主要的原因。
4、以上僅從行業和技術角度闡述,對於開放汽車的貿易保護對於當時乃至現在中國經濟之影響,非專業,無法解答,解答了也就跑題了。
主要是受益與近這十年來中國空前規模的基礎設施投入,本國的工程機械行業也實現了收入和規模跨越發展。同時中國人勤奮和才能也得到充分的展現。(分紅China註:國內企業像蘋果那種靠在創意和藝術結合的核心技術類企業還是很少,大多數國人的審美眼光和前瞻性思維還需很長的培養過程。)
中國是製造業出口的大國,但之前主要是以中低端產品出口為主,而中國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過程中,裝備製造業顯得尤其重要。國務院正式印發的《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規劃指出,先進位造業的範疇包括:關鍵基礎零部件及基礎製造裝備、重大智能製造裝備、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軌道交通裝備、民用飛機、民用航天、節能環保和安全生產裝備、能源裝備等。這個規劃中的行業將得到國內國家財稅的優先扶持。
而汽車更多是藝術和科技結合的產品,品牌和文化在消費者中沉澱需要很長的時間。更多資料見分紅China網站中的 http://www.fundhome.info/archives/1547
買工程機械是買的投資工具,最講究性價比,服務配件能否跟上;買汽車是買的耐用消費品,無形價值有時還高於有形價值;從1990年開始,中國就是個大工地,鐵公基,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挽救、並激發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中國工程機械發展初期避開了頂尖巨頭的直接競爭,三一、中聯靠混凝土設備起家,徐工以汽車起重機為本,競爭最激烈的挖機,基本在2010年後,中國品牌才有起色;中資品牌重服務,質量不行,服務配件跟上,擊敗了耐用性好的外資品牌;但整體而言,中資品牌靠量而起,核心技術、部件靠外國品牌的局面沒有改變,在如今市場需求衰退的情況,能否繼續發展,卻是一大難題;外資品牌在國內合資、收購、獨資,漸漸彌補了成本劣勢,克服了水土不服的窘境,未來前景如何,還難見分曉。
買工程機械講究投入回報率,即關注產品特性及投入成本;而買汽車更多的是考慮面子、品牌及文化。所以中國本土生產的價廉物美的工程機械遠好於本土小汽車!同樣汽車行業內的商用車,如客車、貨車同樣比小轎車更受消費者歡迎。
從產品角度來講,工程機械屬於設備而汽車屬於消費品,兩者的消費群體和消費群體關注的產品特性也完全不同,兩者表面看來屬於技術領域有重疊的行業,但是實際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產業,放在一起比較實在是很彆扭。
謝邀,其實我對工程機械和汽車都不是太了解,不敢亂說,就本人一點拙見,我認為造成此現象的其中幾個原因大概有:
1、 兩者對應的消費者不同
工程機械對應的都是工程技術人員,而汽車對應的很多是沒有專業技術背景的普通消費者,兩者看待產品時選擇的出發點、衡量性價比的方式都不同,工程機械的消費者做選擇時更加理性、務實,比如工程技術人員基本不會因為一台挖掘機外形不夠好看就選擇不買的(舉個極端的例子)。
2、 兩者產品的生產規模和數量不同
工程機械每年的產量和銷量無法和家用汽車相比、做工廠的都知道,年產十萬台和百萬台對於管理上和技術上的變化來說不是一點點的。
3、 兩者對於加工製造工藝的要求不同
工程機械的核心部件不算多,和汽車相比少很多,起碼工程機械在很多零件的設計上對於精度要求不高、這對於本身基礎工業水平不算髮達的中國來說,工程機械的製造難度和加工成本將下降許多,再加上核心部件依靠進口後,其實剩下的零件對於國內幾家大型機械製造企業來說製造起來難度不大,而汽車則不一樣了,除了發動機變速箱幾大核心部件外,很多零部件國內都只能依賴進口,這就導致汽車行業成本高,國內技術又跟不上,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國內汽車企業一直很難突破
最後說句題外話,其實我不認為國內的工程機械的處境好於汽車行業多少,國內除了柳工在裝載機方面、三一、中聯在混凝土泵車還算可以外,基本挖掘機被日本壟斷,國內仍需努力啊。
若有錯漏、請指教。
不見得有多好
一個是消費品,一個是生產工具 這是前提
所以生產工具要買靠譜的,價格也就上去了,國內大部分品牌的工程機械關鍵部位如發動機和液壓系統還是進口的多。但汽車鑰匙發動機和變速箱都進口,誰會買?
因為國內工程機械市場在全球市場裡面佔據份額很大
汽車製造難度大,國內製造水平跟不上,所以很難發展起來,而土木機械的精度,安全性耐用性要求較差,容易模仿,
這個問題「中國工程機械發展遠好於汽車」?這個本人表示疑問。
很簡單,因為汽車大多是國營,機械大多是民營。
推薦閱讀:
※如何制訂一個良好的校車安全標準?
※日本車當初是怎麼擊敗美國汽車的 美國後來是怎麼反制的?
※你坐過最好的車是什麼車?
※2015年會取消進口汽車關稅么?
※汽車高速行駛時,腳剎突然失靈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