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差距拉大的最惡劣的後果,你認為會有哪些,是否會一直存在?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最後達到共同富裕,是一代偉人鄧小平提出的長遠願景,可是為什麼現在覺得這個目標似乎越來越遙遠呢?


馬太效應
很明顯,在大學中,現在農村孩子越來越少,少數一部分也需要很長時間來適應大學,以後發展也會相對較差,這將陷入一種循環。


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按常理來說,確實是可以帶動所有人變富的。

  但是這個變富,並不代表所有人都變得跟先富起來的人一樣富的流油。今天一個省有一部分人富起來,不管他是合法非法正當不正當道德不道德,他們會拿著擁有的財富做不外乎兩、三件事,一消費,二是投資,三是儲蓄除了第三樣單純的儲蓄以外,消費和投資都能夠帶動其他沒富起來的人增加收入。

  富人要消費,那得有人提供勞務和生產產品讓他們消費,富起來的人願意花費更多的錢去享受或者換個說詞,就說是浪費也行,願意花更多的錢讓子女受教育,願意花更多的錢,去消費品質更好的服務。既然如此,沒有富起來的人如果能夠滿足他們的各種消費物質、和心理上的需求,那往往是能夠給自己的收入和機會帶來劇變,只要你身處在這條富人花消的產業鏈中。

  富人的子女要找好的教育,那你就去念書念得讓他們覺得有譜,他們要產品的質量,你就想辦法生產出他們要的質量,他們要心理上的虛榮,那你就讓他們有飄飄似神仙的尊榮。

  當然,這種富人產業又不是沒資本的想投入就能投入的,往往也是資本密集型產業,所以這就是第二件事,投資的問題了。富人如果為了更富,拿他們的資本去投資,並且為了在市場上競爭過其他的富人,勝過其他公司,那麼他就需要有各種硬體、各種軟體,各種人才,為了賺更多更大筆的錢變得更富,他們會願意開更高的薪水,給能替他們賺錢的人,賺錢往往就是他們投資的最高目的,所以能替他們賺錢,賺到更多的錢,他們自然會分給你,因為其他的打工仔做不到這件事。

  自己具備賺錢的能力,幹嘛還去打工?當然就是因為有人不富,或者暫時沒有承擔風險的準備,所以便還是得在打工累積屬於自己的資本。那普通人呢?

  人有環肥燕瘦,聰明愚蠢,高智低能,強壯瘦弱,那那種最普通的人是否也會因為一部人先富起來而變富呢?當然是也會的,只是就同開頭所講的一樣,仍然不可能會變得富的流油,但在一個不斷有人成為暴發戶,不斷有人富起來的國家、時代裡,往往最底層的人的可支配所得還有新資也會往上提升,這種底部的提升不會同富人的資產提升成等比,但在暴發戶不再出現、不再有新的富人出現之前,底部的收入還是會呈現緩慢穩定的增長。

  實現收入共同增長,但增長的比例不一樣是有可能的,而如果是要每個人都富的流油,那誰還願意去生產柴米油鹽,誰還願意去服務別人的食衣住行呢,征服鄰國把他們打成奴隸可能才有辦法彌補勞動力空缺,每個人都是企業主,不事生產,負責當老闆,美國都做不到這種程度,所以他們也就是普遍日子過得有起碼水準,但離均富也還是幾個光年遠的事。

  貧富差距一直都會存在,沒有特殊的歷史機遇往往也會繼續擴大差距,但只要不到餓死人的程度,一般是不會發生動搖上層建築的動亂的,了不起就抗抗議,再不然暴動一下,然後被鎮壓。

 但如果到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程度,那什麼事都會發生,該來的還是會來。


貧富差距拉大的最惡劣的後果或許是形成一個啞鈴式的社會階層結構:少數富人掌握著絕大部分財富,多數窮人只有少數的財富,而中間的工薪階層很少。

啞鈴式的社會結構極不穩定,不可持續。

在當前的政治體制下,富人沒有安全感,所以不斷地移民到國外,他們把在國內賺取的財富都轉移到了國外;而窮人也沒有安全感,他們掌握的資源太少,無力改變自己的、家庭的現狀。

先富起來的模式必須孕育出並依賴屬於中國自己的有社會責任感、正義感的企業家,讓他們掌握中國的財富,而不是暴發戶,也不是獨裁政府。若這樣的企業家佔據了富人的主流,或形成紡錘形的社會結構,富者回饋社會,扶助弱勢群體,弱者奮發圖強,努力改變現狀。


2016年4月9日 17:56:10 刪掉了不允許討論的整治內容

貧富差距過大的國家必然是階層固化的國家,必然是金字塔型的社會結構,

金字塔結構最適合的是農業社會(封建社會),

只要沒有洪澇旱災,農田的產量是基本穩定的,那麼,農民的收入基本穩定,權貴的收入也是穩定的,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是收走底層所有的剩餘(以吃飽為限),這樣可以把你限制在需求層次的最低端(老百姓就沒有其他想頭了);當大多數人都處在馬斯洛生理需求層次時,政府的控制力是最強的,超穩態政治體。穩定和諧不好嗎?!(你不滿,只不過你不在少數人的千秋萬代行列),

讓大多數人活的像一潭死水但又不至於乾涸,這最好了;死水能掀起多大波瀾?

歷史上的吾國吾民,」金子塔「形的超穩定結構,塔尖的精英和塔底的平民之間的距離超過五千年!

麻煩的是,這種超穩定結構也決定了中國周期性地改朝換代;秦始皇的千秋萬代皇帝夢由於受到當時技術的限制破滅了(如今的技術實名制可以精準到個人);淪為弱勢是極為危險的。小則受辱失財,大則失身喪命;今天弱勢者無能,只能拿更弱勢者或自己出氣,一旦弱勢者集體得勢,當初的強勢者或成為黃巢的肉餅、或成為李自成的大餐原料(福祿壽,大家搜索)也不是不可能的。

與農業社會的性質不同的是,商業社會是競爭社會,如果人與人之間實力相差懸殊,競爭將非常慘烈,所以,在經濟社會,貧富差距最大的惡果是包括富人在內的每個人都是受害者,整個社會變成信奉叢林法則的人吃人的互害社會,商業社會的金字塔結構的構成人群,人人都是受害者;

一 ,【富人】沒有安全感;《夾縫中生存的中國富人們》說道,探究內地富人海外移民的主因,排在第一、二位的分別是子女教育和尋找安全感。子女教育的原因屬於正常原因,而「尋找安全感」則不能不令人反思國內的社會環境。

  • 一是國內的投資環境,離法治化和規範化還有不小距離,許多投資渠道限制民營資本進入。
  • 二是貧富差距拉大,導致中國社會對財富「原罪」的追問以及不時引發的「仇富」心態也讓富人們如坐針氈。如何保護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成為富人們不得不擔心的一個問題。

二,【窮人】

  1. 窮人沒有尊嚴;尊嚴不能當飯吃,為了生計,窮人不得不拋棄
  2. 窮人被壓在金字塔的最底層,上升通道都被堵死
  3. 一旦經濟動蕩,窮人首先受害,一旦整個窮人群體受害,就會出現社會動蕩

---------------------------------------------------------------------------------------------

【中國的現狀】「先富帶後福,最後達到共同富裕「,這本身就是對分配製度最好的詮釋。但任何話語都有時間上的邏輯關係和必要前提!

先富的人其實早就富了,他們掌握了話語權、決策權,控制了公共資源,這個時候,他們想的是「贏者通吃」,而非是帶落後的;他們要做的唯一事情是給落後的人設置門檻(階層固化),就如乞丐朱元璋當皇帝之後,必然不允許其他的乞丐當皇帝一樣;此時,社會共識已不復存在,實現承諾的社會成本在加劇,

中國的實際情況是:中國是生產要素集中的增長模式而非是生產力提高的模式,這樣的惡果有兩條

  1. 生產要素集中的增長模式的害處:比起百姓的需求,不如高鐵、城市化、高樓大廈對國家貢獻大。這種模式本身是腐敗的溫床,所以,深受官僚集團的歡迎
  2. 不重視生產力提高的經濟增長模式的結果就是:貧富兩極分化,社會資源分配不公,老百姓窮,生活質量差,普遍不滿意。人們的憤懣情緒無處宣洩,言論環境收緊……各種暴戾之氣就不可避免了。

往往他們的收入

  • 只夠吃穿養孩子。
  • 只夠租房子和生活,
  • 只夠貸款房子和生活。

多數人都是這3種境界。逃出來這個圈子的太少了:第一個月錢第二月花光,第3月花光第2月。。。甚至過勞死,死循環。


一個正常而且健康的商業社會,允許群體之間的財富有差距,個體之間的財富也可能差距過大,但是群體之間的財富差距過大,是不可能出現的;

有朋友質疑說:橄欖型社會,在任何時間,任何國家,都沒有出現過。其實橄欖型社會在很多的健康社會都有,只是表現形式不同,都是係數在一定範圍內的帕累托分布函數,或者說高度與寬度不一樣的正態分布(將正態分布豎起來,就是半邊橄欖型)

比較農業社會的金字塔的超穩定結構,商業社會的橄欖型結構才是最穩定的,

經濟社會要穩定,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具有龐大消費能力的中層群體(中產是社會的穩定器),只有百分之90的百姓都有錢,人們才能安居樂業,社會才能飛速發展

沒有具有龐大消費能力的中層群體,這個社會是不穩定的,最終的結果就是社會動蕩乃至朝代更替(遺憾的是中國沒有也不可能產生龐大的中層)

衡量一個經濟是否健康,是否有活力,是否持久,是看弱者活的好不好,而不是看那佔比例不到5%的富豪和既得利益集團有多富!!!

有興趣的不妨戳一下兩個答案

為什麼產能過剩一直在中國出現? - 沈雅涵的回答
都說現在產能過剩,為什麼物價還在穩步提升? - 沈雅涵的回答


個人認為,貧富差距必須要存在。因為人與人在智力、努力程度、學識方面的差距是永遠會存在的。如果極端聰明的人和一個智力一般的人收入一樣,或者一個十分努力付出的人和不勞而獲的人待遇等同,也是社會不公平的體現。
共同富裕不是均富,而是最「貧困」的人也處於比較「富裕」的狀態。均富是一定會醞釀悲劇的。
馬太效應的出現也屬正常,關鍵是在貧富不均的情況下需要一個第三者來維持公平的原則。能力強著多吃多佔可以,但是不可以破壞公平和公正,不可以凌駕法律之上。現在中國在這個方面做的很不好。
先富帶動後富需要一定手段。因為任何一個社會形態,也一定是精英階層占人口的少數,能力平平者為人口大多數。這就需要ZF來做調節者。社會福利是一種手段,保險是一種手段,徵稅也是。國外的遺產稅很高,一定程度上出於這個目的。除了這個,就是民間自發的行為,比方說慈善基金等等。
維護公平,完善法制是「共同富裕」實現的前提,過去三十年**只顧賺錢,忽視這兩件事,所以就現在這個樣子了。


很多答案混淆了以下兩個問題:1. 貧富差距, 2. 低收入的人的貧窮程度。

《黑客與畫家》中有相關論述,隨著技術發展必然出現能更高效率地創造財富的手段,那麼掌握了新手段的人就賺得比以前更多,而有一些人從來都不進步,所以貧富差距變大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而本問題的答案關鍵是看低收入的人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美國窮人都是有車的,誰願意革命?

另外,財富多少不是關鍵,得到財富的手段才是關鍵。


最大的惡果是社會各階層之間自然流動互轉的通道被堵死,
尤其是上升通道,
奮鬥50年換來不一套房子的大背景下,
人人自危焦躁,
這個社會的臨界點一觸即發。


貧富差距的拉大所導致的是富裕階層越來越少並且越來越有錢。並且貧富差距拉大會導致富人階級通過壟斷主要稀有生產要素,比如土地,生產資料,來獲得收入,從而不勞而獲,而稀有要素的集中往往導致壓迫的增加從而使處於其他位置的人越來越窮,並導致買不起生產要素的人處於被社會淘汰的邊緣,比如封建社會末期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土地兼并嚴重,無地農民越來越多。貧富差距拉大還會吞噬很大的社會需求,因為有錢消費的人越來越少,導致以服務業為生的人們大量失業,進一步造成貧富差距拉大。最終,大量被壓榨的人會在稀有生產要素越來越集中的情況下越來越窮。比如封建社會末期大量失地不得不賣身給地主的農民,資本主義壟斷時期大量工資低微的工人,因為處於被淘汰邊緣,極度貧困時時有可能被餓死,這些人構成社會的不穩定因素,一旦有些不可抗力因素,比如封建社會末期的旱災,僅僅是局部地區的旱災,就可能導致整個中國境內農民起義並導致政權洗牌,土地瓜分,社會財富重新分配,比如資本主義的革命,也是在壟斷資本主義時期最為活躍,倒逼政府進行改革。所以總體來說,貧富差距過大影響社會穩定,人民生活水平,科技發展,吞噬社會需求,導致經濟萎靡不振


中國5000年的歷史已經告訴過你很多次了--革命


土豪本身沒有錯,但是有原罪,不殺幾個大多數的窮人就吃不起飯,吃不起飯就要鬧事,就要造反。


本來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也沒什麼不對的,但關鍵就錯在先讓「哪部分人」富的問題上,這部分人是綁架政府、肆意炒作的房地產大鱷,黑心煤礦的老闆,非法傳銷的頭子,坑蒙拐騙、投機倒把的奸商,貪婪無恥、騎在人民頭上的貪腐「公僕」,一手遮天、罪行累累的公檢法敗類和黑惡勢力。再回到正題,貧富差距拉大所引發的最惡劣的後果是社會動蕩,騷亂四起,民不聊生。


先富帶動後富,實現共同富裕,這個理論是很超前的,包括美國這樣的富裕國家,教育水平之高勝於中華數百倍,其子民素質之高勝於我國子民數倍,仍未能在數百年內在其國家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我中華根基之薄弱,民眾素質之參差不齊,要在百年實現,可想起難度!!!只要有僱傭關係存在,就會有剪刀差之類的東西來平衡,所以差距始終存在,而且不可消滅。人民對政府的要求之低,政府之懶惰,是這種情況持續惡化的根本。


我覺得最惡劣的後果就是馬太效應的加劇。貧者越貧,富者越富。本身如果貧富差距不大的話,還處在一個「相對公平,可以接受」的地步,這樣各階層地位即使有差距,但是落後者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彌補趕上。而貧富差距拉大的一個嚴重後果就是,有錢人通過他們的資源讓他們的後代繼續富裕,而窮人連受教育的機會都受到限制,一代代循環下去,差距越拉越大。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對於窮人來說,奮鬥也無法改變命運會讓他們絕望。對一個社會而言,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公平的喪失。民怨、動蕩、暴亂,一切都會隨之而來。


在法治不健全、民主不實行的情況下,先富起來的人幾乎都有原罪,這導致了他們沒有財富無法得到保護,甚至有了政治問題經濟解決的模式,於是乎,先富的人先帶著財富出國了。


貧富就是競爭的自然結果.
然後在時間裡被馬太效應放大.

最惡劣的後果在很久前已經出現過了,而歷史告訴了我們想徹底解決的後果.

是否會一直存在?

這是必定的,學校里,不可能每一個人都考同樣的分數
只要中國一天高速快展,貧富差距就會一天一天地被拉大.


大到一定程度,就會進行一次洗牌
歷史都是這樣輪迴
天朝也不會例外


第一,造成社會斷層,貧富差距的拉大,是富裕階層有更多的資源去維護住自己富裕階層的地位;而貧窮階層的可利用資源就越發減少,越來越難以利用正當手段來增加自己的可利用資源,隨之而來,兩個階層的人交流越來越少。
第二,階層間敵視,正是因為利用正當手段來獲取資源的手段越來越少,所以為了增加自己的可利用資源,會產生敵視,甚至暴力來奪取資源,仇富的產生來源。
第三,帶來的結果就是生產力和文明退步,貧窮階級因為絕望失去了進步的慾望,而富裕階級也因為充沛的資源而失去了進步的動力
根據歷史的進化的必然規律是滾車輪
滾到一定程度不能在滾了就重新洗牌重新來過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按照正常的市場經濟原理:富人有錢,想更富,讓窮人來替其工作,富人少窮人多(假設人數比為2:8),結果,賺到錢後,富人拿的錢多窮人拿的錢少(假設為8:2),生活水平等都在上漲,實際上,窮人獲得的只夠支付上漲的GDP,而富人,則更加有錢了。

除非是ZF實施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否則,貧富兩級分化將一直存在,甚至不斷加劇。


社會治安的不確定性,犯罪率的上升,道德底線缺失,社會矛盾激化和衝突激烈加劇


人奮鬥的動力在於希望,如果階級固化太嚴重,讓太多人看不見希望,洗牌就在所難免了。鄧小平提出的方案並沒有想到人性的貪婪,先富的下一步並不是幫助窮人,而是不斷鞏固自己的地位,想要富拉貧只能依靠政策調整,像四化一樣,規定城鎮帶動鄉村,利益捆綁為一條線,否則靠人的自覺,階級固化貧富分化根本就是歷史規律。


推薦閱讀:

如果每個中國人的賬戶瞬間都多了十萬元,中國經濟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香港貧困人口問題有多嚴重?
GDP增速目標是實際增速還是名義增速?
2016 年,中國是否會出現劉易斯拐點?
怎麼看待「中國2015年將陷入20年來最嚴重的失業潮和減薪潮」這一說法?

TAG:經濟 | 國家 | 生產力 | 中國經濟 | 矛盾 | 貧富差距 | 貧富懸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