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的本質是什麼?內容和交互兩者到底怎麼樣取捨呢?新浪微博未來會更偏向於社交嗎?


姑且認為大家說SNS這個詞內涵相同,其本質是人在各種維度上的信用管理。

社會學有一個「專家對抗專家」的說法,典型的例子就是在醫療事故鑒定中,普通用戶是沒有知識背景來判定是否是醫療事故。但是專業人員可以。這種制度安排的隱含假定其實是說某個人的可信度是可以有某些特定人來判定的。SNS也是這樣,就是你的可信度是可以由你的朋友來判定。這個機制比什麼實名制更有效。

商品經濟的基石是信用,網路上人際關係開展的首要前提一樣是信用,沒有信用,所有的內容都沒有意義。

清楚了人際關係的實質,內容和人際關係,內容和互動就容易處理。內容和人際關係的融合需求來自於個性化。當用戶面臨海量信息的時候,信息篩選就成為一個強需求。篩選的邏輯可以是內容分類管理(譬如門戶網站、譬如搜索引擎),也可以是人來篩選,比如SNS網站的分享和微博的關注,再比如做個性化閱讀供應商基於相似用戶閱讀內容推薦。

回過頭來看微博和SNS,為什麼Facebook的估值那麼高,而推特的估值差很遠。原因就在於Facebook在人的描述方面擁有更多的數據更多的手段,而微博連最起碼的水粉都很難搞定。

互動其實包含了兩種不同意義,比如在SNS對某用戶的贊是一種互動,而微博對某個內容的評論轉發也是互動。中國老話叫對事不對人,互動的核心區別在於對人多一點還是對事(內容)多一點。微博上的互動很顯然對事(內容)多一些,而SNS上的互動顯然對人多一點。對人多的互動不斷豐富強化人的信用評級,而對事的判定僅僅限制於某個特定的事(內容)。從交易成本來說,跟蹤一個有信用記錄的交易主體的價值遠比跟蹤某個特定交易更有價值。

新浪微博可以基於雙向關係而衍生出一定的社交,但是代替不了社交,那是另一攤事。

未來的互聯網應用,離不開人這個主體的評估問題。不管是自己做還是借用SNS平台的基礎。


SNS的本質是關係,內容是關係的一種表現形式,除了內容,還需要靠遊戲、交互等維護關係。沒有關係,SNS就沒有靈魂。

內容與交互是相互促進的。但交互有針對內容的交互,有其他交互。針對內容的交互是維持關係的重點,因為內容(日誌、照片、心情)可以直觀的促進和加深關係的維持;其他輔助交互比如踩、頂、問候,甚至遊戲類的交互,也可以很好的促進關係的加深。

新浪微博不是SNS,但它目前越來越融合SNS,這是sina的大平台戰略的一部分。微博沒有twitter那麼純粹,它適應了國人的需求,想整合各種資源,把「媒體、內容」為核心的twitter模式與SNS結合,迎合了市場的需求。但它的本質依然是內容,「明星」用戶只是聚集關係的一張牌。


SNS是社交網路,重關係。
微博是社會化媒體,重信息。
根本不是一回事,也不是想轉型就能隨便轉型成功的,尤其是還要將兩者融合。


SNS沒有本質。SNS解決信息在人群間定向流動的問題。

以人際關聯作為信息組織的依據是有效的,但並不夠,類twitter產品(weibo)還會因為口水化導致進一步的信息泡沫。

內容取捨的目標應該是面向觀看者和發布者的,如果讓無關信息避開,即重建信息秩序,是互聯網當前產品和未來產品的主要考慮。


sns的本質我理解是基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互動,至於這個人究竟是什麼人,關係是深交淺交還是沒怎麼交,關係的方向是雙向還是單向,不同的sns網站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就會有不同的風格。
至於交互么,就是基於以上的排列組合,來進行更好的引導服務的。打個比方,你的排列組合整出來是一個弱關係的攝影師分享交流圈子,那交互就可能會側重在突出圖片的展示了。
新浪微博最先應該是V非V,單向,不怎麼有交的這樣一個圈子,這樣圈子的特點就是看的多於說的,轉的多於評論的,大家對於內容的關注會多於對人的關注。我腳著吧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個人關注的信息不斷膨脹到了一個量之後,個人會因為面對的信息過多且關係鏈薄弱而導致一條信息都不想看,用戶粘性比較低。
新浪微博如果能夠將其他形式排列組合的關係做大,一方面可以增強用戶粘性,另一方面可以基於這種用戶關係更好的開展一些業務,比如說什麼好友比較攀比啊、微群啊、sns遊戲啊。


SNS是基於好友關係的重應用,微博是基於關注關係的輕應用。

因此,SNS更注重社交關係和隱私,添加好友時需要雙方同意,你發表的內容主要是為了與好友分享,有些內容並不希望陌生人看到。所以SNS更趨向於封閉的群體。

而微博基於興趣,你可以關注任何人,不需要得到對方的認可。同樣,任何人都可以關注你,你發表的言論是完全公開的,發微博的目的也是希望更多的人看到。所以微博更趨向於媒體。

雖然有如上差異,但SNS和微博仍有大量相似之處。如SNS也有公開主頁,並開始嘗試引入「關注」機制。微博嘗試SNS化,通過「互相關注」來確立好友關係等。SNS與微博的實際功能差異開始縮小,但是社區氛圍、用戶使用習慣卻很難轉變,用戶已經習慣了在不同的平台發布不同的內容。

不過目前SNS與微博最大的問題是:每個人都擁有多個社交圈,但是在SNS和微博中被迫合併為了一個非常大的圈子。google+引入了「圈子」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效果並不理想,用戶需要耗費更多的精力去設置圈子,並在發信息時費心琢磨該發在哪個圈子更合適。而且對於好友眾多的用戶來說,管理圈子是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我正在開發一款更符合人類社會關係的新型社交網路,可以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


什麼叫內容?什麼叫互動?

我寫了一篇文章,文章本身叫「內容」,我的好友A推薦了一下,這個動作叫互動,問題是,當好友A的這條推薦信息出現在他的好友B的時間線中時,這是「內容」還是「互動」?

相比之下,我更願意用信息和行為/事件來做這樣的區分,雖然我還是不相信我現在對於這些的理解是足夠正確的。也正由此,我不敢再說下去了,再說下去就是明知自己半桶水還晃蕩了……


SNS的本質就是把妹。這是常識。

內容更重要,交互只是手段。

新浪微博生下來就是強媒體,但是總想往SNS上靠,方便鍍金。


SNS的本質是關係,這就意味著產品的戰略是服務於關係,其互動元素是通過什麼內容還是遊戲還是其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互動元素是否可以適合的服務於適合的關係對象(建立、維繫等等)。如果有一天,人類關係強度的提升要依靠互抽耳光,那互動元素就會變成互抽耳光。
而微博的本質是信息的快速流動,而當前來說發現建立在社會化基礎上的、通過關係來進行流轉的短小信息是信息速度最快的;而從中,因為利用到了社會化關係,也是在關係層面上產生了以內容為主體的互動,因此也為關係本身的強度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微博不是服務於關係的,而是服務於內容的,這是最本質的區別。如果假設一旦關係妨礙到了內容及其流轉速度,微博就會毫不猶豫拋棄關係。


我給問題添加了一堆標籤,哈哈

個人理解,在社區中內容和交互是無法分開來看的,比如發布一篇內容的交互需求是希望別人看到,更希望別人通過內容關注到自己。而評論/頂/戳他一下這些"互動",本身也是構成社區內容的一部分。我們經常上的微博/論壇/sns,不是因為它有內容,而是因為我做點什麼的時候,有別人給我反饋,否則它們就失去了社區屬性,和資訊網站沒有區別了。

所以兩者比起來,交互應該是更重一點的。舉個極端的例子,落伍者論壇,基本上都是個人站長和賣空間的在灌水,而且大部分灌水只是為了ad和讓簽名位多賣幾十塊錢。足夠強的灌水氛圍,能讓你在發布一個正經問題的時候,也迅速的得到反饋,這個論壇就變得真正有用了,這個玩法目前看來仍然運行良好。

所以經常看到大牛們會說,做一個產品,交互想清楚了沒有。在術的方面,也許可以更多的考慮生態圈的概念,考慮極客/資深用戶/潛水黨/新手的之間有什麼互相的需求,他們的所有交互行為都是網站的"內容"。


馬克說過:是聯繫。


個人認為新浪微博不會走向社交方向,微博本身的媒介性質很難讓它朝向sns網站發展。

sns網站是以偏封閉的空間生長,顯然不適合微博本身的開放性。

sns的本質是分享和延時性的傳播,而微博更強調的是信息的傳遞和及時性傳播。

新浪微博本身以名人效應來發展壯大自己,可以說這是它的立足根本。

而sns網站更多是以圈內人為核心發展,並不適合新浪微博的目標。

從近年來的各種網路公共事件來看,微博的傳播速度明顯快於其他媒介,所以微博以社交為導向的發展,或許還有待商榷吧。


但我覺得現在的微博已經快要走到頭了,肯定會有新的形式趕超上來。
微博的垃圾信息泛濫,重複信息泛濫,不敢關注人了,但是又想獲取有用的信息。這是個糾結,不知道誰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SNS本質就是關係啊,是用來將人和人聯繫在一起的服務,內容和交互都是為此而服務的;如果你發現在SNS上沒人搭理你,就會覺得這玩意沒啥意思了

新浪微博目前跟SNS差的很遠,新浪作為媒體的強項就是做內容,這點優勢在微博上表現的很明顯,你關注李開復是想聽聽他對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的看法;我個人目前把新浪微博主要當成一個社會化的RSS

至於新浪微博的社交屬性,目前感覺還比較弱:不推崇實名,隨意的好友關係,缺乏相冊日誌等SNS必備功能,等等


sns是社交,微博是社會化,兩者有很大不同


SNS從根本來說,是為了更快的讓人們之間建立關係,去傳播內容等。

建立關係只是過程,從人的根本來說,建立關係最終是為了解決需求。比如獲取內容。


SNS的本質是人際關係網路,微博、博客只是模擬了人社交的模式通過去傳播信息,比起傳統的網路信息發布來講SNS信息傳播會更有效,強調更多的人與人間的互動。
新浪微博已經是個社交平台,只不過微博作為一個信息的傳播重要渠道,故而大家把它當作信息平台了。


SNS本質是關係,內容和互動是關係的維持。互動是手段,若沒有內容,如何互動,內容和互動是相互促進的,在內容領域遨遊的同時,增加 互動,互動的對象是關係網中的,彼此間互相促進,共同造就關係網。


個人覺得SNS還是偏重於互動,內容是其次。君不見現在微博上的大部分發的都是隻言片語,或者是一些無聊的廢話,但還是互動得不亦樂乎。


「SNS的本質是什麼?」從社交這個層面探究一下^_^是使人類成為人類的社會性在人類生活實踐中的延伸……是人類社會運用數字技術進行虛擬現實的一個階段性產物……這麼說算本質嗎?「內容和交互兩者怎麼取捨?新浪微博未來更偏重於社交嗎?」首先,我個人沒有發現「內容」和「交互」有什麼取捨關係……貌似是兩個平行宇宙中的魚和熊掌。新浪微博更偏重於什麼?這要看新浪微博產品是開始的還是最終的。如果是開始的,那之後他會承擔起產品的心臟功能,為各個產品模塊供血。如果是最終的,應該有兩個偏重方向:信息梳理及整合(解決信息冗餘瓶頸);用戶關係梳理及整合(為平台再加點社交料)。但就目前來看,看不透啊……各種產品和體驗堆了過來……


推薦閱讀:

經濟學專業畢業的,要怎麼才能成為產品經理呢?
假設一個產品內容和流程完全一樣,不同的是推廣渠道不同,由此產生的用戶價值卻截然相反,原因會有多種,是什麼?(舉例說明更佳)
如何評價新版微博 V6?
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為什麼?

TAG:社交網路 | 產品經理 | 互聯網產品 | 產品設計 | 網站運營 | 互聯網社區 | 泛SNS | 社交問答 | 社區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