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一個幼兒自己上廁所?有什麼好建議或方法?
有經驗的爸爸媽媽們來說說吧~
我是幼兒教師。我家寶寶兩歲就分床了,她 自己的卧室。當然布置的很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徵:小床四周裝飾有關動物的卡通圖案,枕頭旁也有隻呆萌的小鴨......
第一天孩子也有困難問「媽媽夜間上衛生間怎麼辦?」「你喊媽媽啊!就說媽媽快來幫忙。」
晚上,我睡得不是很沉,也是擔心孩子會掉床?蹬掉蓋被?會做夢嚇醒 ?偷偷 了孩子幾次。 果然,半夜穿來叫聲「媽媽快來幫我,我要小便!」起身去看,孩子已經自己開燈坐在床上,睡眼惺忪。我陪她讓孩子自己動手又打開衛生間的照明,看著孩子做好一切重新睡下......
第二天我大大表揚了她「你可以當 了,可以保護媽媽了,也能幫助好多小動物了。大灰狼不敢吃你了。因為你不怕黑夜,是個勇敢的寶寶!」先生抱著她向上舉10次做為獎勵。(寶寶最喜歡這個運動,驟然變高讓她有成就感啊)
此前我們也做了很多鋪墊如自己的事自己做穿衣襪洗臉刷牙;幫助大人遞些什麼小物件,傳個話等等。所以孩子一周十個月上幼兒園開學第一天沒哭鬧還安撫其他寶貝替他們擦淚水。
後來孩子參加淮北市6.1講故事大賽做為年齡最小的選手(三周半)獲第六名三等獎。園長說我在現場會影響孩子發揮。當時我在礦上幼兒園正常上課,她們帶兩個娃娃坐兩小時的 到市裡比賽,另一個年齡五周,也是三等獎。那時我真的為女兒驕傲。
歲月悠悠我家的小女孩已長成大姑娘。上的不是名牌大學,但很獨立,做事有條理,而且開朗陽光......
不過成長是一個過程,很慢也很快。有時候與孩子一起成長也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回憶。
作為父母,尤其是80後、90後的父母都認識到:孩子大小便訓練,不能著急。
但事實上呢?處在老一輩傳統教育以及社會大環境的壓力下,我們往往得妥協。
小寶麻麻曾經採訪過一個爸爸,他說為了不給孩子帶尿不濕,全家人輪流洗尿片,從幾個月開始就給孩子把屎把尿。他說得益於沒有帶尿不濕、得益於從小開始訓練,孩子不到2歲就開始會上廁所,基本沒有尿濕褲子了。
同樣,小寶100天以後基本上形成了每天早上起床拉粑粑的習慣,我們做的只是抱著他讓他拉在便盆里。摸透了他的規律,他就不用再忍受粑粑在屁股上摩擦的噁心感覺了。
看起來家長們很辛苦的「訓練」有了卓越的成效。並且這樣的案例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因為有了典型,就有了很多模仿的家長,並奉為「育兒成功學」。我們常常聽到「那誰誰家的孩子不也是把屎把尿啊,那孩子還不知道長的多好!」但是小寶麻麻想說:在嬰兒期,父母的作用是引導和幫助孩子,而不是按照別人的規律強迫孩子。這一點一定要分清楚。
嬰兒的排泄行為是一種反射活動。在襁褓時期,家長可以做適當的引導。具體的做法是,比如在每天早上,飯後5~10分鐘,嘗試著給孩子把屎把尿,孩子會逐漸形成條件反射,對以後正式的如廁訓練會有一定的幫助。但孩子有反抗行為時,就應停止。
如廁學習是一個歷時數年,不斷成熟的過程。我們應該客觀的認識孩子的發展規律,也要耐心積極的幫助孩子建立規律。應該說,孩子能正確的、及時的、積極地掌握如廁,與孩子自身身體機能發展和心理發展和父母正確的引導都有著密切關係。既不能說:「長大了自然會自己拉屎拉尿的。」也不能說「不幫孩子把屎把尿,那當媽的也太懶了吧。」
首先,寶寶在前六個月的時間裡會迅速的完成自我訓練,從一天n次大小便,到一天1~2次大便,4~6次小便。這時候,父母應該做的就是在這一過程中學會對兒童如廁的線索進行回應。
比如,孩子早起要拉粑粑,會撇嘴,用力的表情。這時候就應該抓緊時間,給孩子「寬衣解帶」,幫他拉粑粑了。有些孩子會用哭鬧來告訴父母,他肚子不舒服,想拉粑粑。積極的回應,能夠在親子關係中建立良好的響應模式。父母知道孩子怎麼了,孩子也知道父母會積極的幫助自己。
真正的如廁訓練應該在18~24月左右開始。因為到這個時候,孩子才能真正自主掌握對排泄行為的控制。這其中包括嬰兒必須意識到尿不濕濕了,嘗試脫下尿布,並會用語言表達。這是真正開始訓練的信號。這背後包括嬰兒複雜的神經發育,對膀胱的控制,對直腸的控制,以及語言能力和粗大運動技能,只有這些都具備的時候,孩子才能真正學會如廁這件事。
成人對孩子發展認知不夠,會造成過高的期望。比如小寶奶奶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對訓練孩子大小便有著執著的堅持,乃至到了強迫的程度,所以孩子的如廁訓練相當失敗。在我印象中,無數次的勸奶奶停止強迫式的把屎把尿,但奶奶和小區里的奶奶們形成了團結不可化解的力量,堅信孩子就是應該從小把屎把尿。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小寶對把尿都有著強烈的抗拒——他總是自己偷偷找個角落拉尿,或者拉粑粑。
很明顯,他在躲避不合適的訓練。惡性循環開始形成,奶奶強迫他——他躲著奶奶——奶奶責罵他——他更害怕了,更拒絕了。
行為和心理一定是相輔相成的。避免過分堅持、高壓訓練,避免斥責、羞辱或懲罰。成人不當的訓練行為只會導致孩子心裡焦慮、壓力過大、延長如廁學習的周期,甚至長時間把尿的姿勢會引起成年後便秘、痔瘡等疾病。
幸運的是,我們一直堅持和奶奶溝通,並給予孩子安慰和鼓勵,情況逐漸好轉。我們給孩子買了小馬桶,激發他對如廁的興趣(甚至剛買來的前兩天,他把馬桶當玩具玩,我們也不介意)。在他夜間尿床或者玩得太開心了忍不住尿濕一大片的時候,首先是給他安慰,讓他不要害羞或害怕,鼓勵他下次有尿意了盡量提前一點告訴我們,讓我們幫忙。
另外,同樣是把尿,爺爺半夜給小寶把尿不但沒有引起小寶強烈的抵觸,甚至孩子還特別喜歡和享受把尿。爺爺會偷偷和小寶說:哎呀,小肚子鼓鼓的,裡面裝滿啦,趕緊從你的水龍頭裡面放出去。孩子一聽,很有趣,就跟著爺爺去尿尿了。
沒有了頻繁和強迫的把尿,孩子慢慢感受到能自己尿尿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因為他可以像哥哥一樣自己站著尿尿,特別自豪!
奶奶看到我們的努力,看到孩子的轉變也逐漸發現,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加上有趣的引導,才能激發孩子獨立的能力,而過高的期望和壓迫式訓練只會事則其反。
心理學家埃里克講如廁學習與兒童的自主性、羞恥感與懷疑的發展聯繫起來,認為健康的如廁技能對心理社會發展有著長遠的積極意義。
如廁這件事情,可能還沒有想喂飯,和哄睡一樣,一起爸爸媽媽的足夠重視。但事實上,只有激發孩子們學習如廁的興趣,墊定一個良好的心態,對以後的其他生活習慣規律和幼兒園的生活才能更好的適應。
我們還要認識到的是,一般孩子在2歲時已經可以很好的控制大小便,不代表他3歲進入幼兒園以後也會有很好的表現。當孩子遇到環境的改變、生活習慣的突然變化,以及一些重大的事件遭遇打擊時,都可能會引發大小便失禁,甚至是很長一段時間的不規律,這更需要家長的耐心鼓勵和引導。
記住,我們能給孩子的就是耐心和支持!
關注公眾號:森巴育兒(ID:senbayuer),了解更多育兒資訊!
文章來自:小寶麻麻(森巴育兒)
添加微信號:senbayuer1 為好友,森巴將邀請你進群一起聊聊育兒經和婚姻八卦
給孩子在appstore下載一個應用像Potty Time with Elmo,芝麻街出品的,教小孩這麼上廁所。科技時代的爸媽可以試試!
硬體準備:合適高度小馬桶,或者幼兒馬桶墊+安全的腳凳。至少要讓小朋友能自己坐上去。
容易穿脫的褲子,天暖和的時候開始訓練(一層一層的褲子脫起來多難)
軟體準備:繪本、動畫。我給小朋友買過一本The potty book, 內容就是一個小朋友學習上廁所,脫掉尿布的故事。youtube上也有各種視頻
慢慢教、大量實踐、允許出錯、大量鼓勵。這是一個個體差異很大的事情,其實養孩子的時候很多都是這樣,並不是說別人的孩子會什麼了,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會什麼。我兒子一直帶紙尿褲,後來摘了之後,很短的時間就可以自己蹲蹲排便,不尿褲子了,後來告訴他去蹲盆,也是短時間就記住要去蹲盆了,挺省心的。有的孩子這個過程就相對麻煩一些,但是這種事情到了一定的年齡段,都是很自然就會解決的。
同齡的小朋友的示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順其自然,有興趣時自己就學會了,特別的強制沒什麼作用。另外,群體示範作用也很重要。
按我自己的經驗,其實不用著急教,到了時候自己就會了。
順其自然
我要想想我當時是怎麼學會的。哈哈哈!!!
推薦閱讀:
※兒童節要到了,想給3歲+的小孩買些不俗氣、而且有教育意義的玩具,有哪些好的推薦?
※一家專註於兒童平板應用的公司是不是有機會?
※為什麼小孩子喜歡玩「你來追我呀」的遊戲?
※對三歲半的幼兒來說好的體態應該是什麼樣的?怎樣訓練幼兒保持好的身體姿態?
※如何確認小兒接種的疫苗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