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的社交障礙與兒時的什麼經歷有關?


根據我的經驗,來諮詢中很多表明自己有社交障礙,比如說不敢跟異性交流、生活圈子比較小、不敢當眾發言之類的。這樣的原因很多是因為缺乏自信心,總是看到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這跟從小讀書時候受到的他人評價有很大的關係,比如說不受他人的讚賞。也有可能是小時候父母教育的態度,總是以懲罰和貶低為主,導致孩子對自己的自我印象比較負面。


感謝初洋邀請回答。
首先,題目中的社交障礙該怎樣界定?如果只是比較內向,或者在人群中不自在,不擅長與人溝通交流,但並沒有明顯影響工作和學習,那麼,應該還算不上社交障礙。但如果是不正常地躲避社交,或者明顯具有攻擊性,這樣才可能被稱為社交障礙。
對於非障礙性的前者,童年的經歷可能會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如果在童年期缺乏關愛,或者經常被嘲笑,羞辱,那麼成年後就有可能性格內向,孤僻,冷漠,不願與人交往。
對於障礙性的後者,就如@劉偉所言的,有可能是器質性疾病引起的,也有可能其本身具有人格障礙,原因可能很多,這個就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不能專業地從心理學方面解釋,謹貢獻一個親身例子供研究論證吧。

因為家教比較嚴,從小到大從未被允許參加家庭討論,理由是「大人說話小孩不許插嘴」。工作以後在各種討論中也常常處於被動的狀態,不過自從意識到這點就一直在努力地改變進步中。某天無聊時偶然回想了一下這個問題,「不能積極主動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除了與知識儲備量不足和性格內向兩方面有關外,兒時的這個經歷多少有些影響吧


與兒童時期的不愉快經歷導致,比如巨大的羞辱,和某方面的挫折,家庭構造環境等,愛和關懷的缺失,自卑等等都會有相關,要具體案例具體分析了

對於解決,個人覺得可以認知行為療法,天助自助者,他自己有願意改變的意向是很重要的,想改變,可以嘗試去心理諮詢,建立一個系統一些的治療計劃會比較好。


成年的社交障礙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因為沒有得到相應的認可,(這種認可一般是來自父母、老師,包括同學、長輩等)而產生自卑心理,導致在以後成年的交往中,害怕得不到他人的贊同,而乾脆選擇拒絕社交。


長大後不敢和妹子溝通,主要是小學的時候經常被妹子欺負。。。
那時候可凄慘了,她們一天到晚討論的事情就是怎樣換個法子來欺負我。比如下課後一起踹我,找老師告狀,在我的課本上畫畫,搶我倖幸苦苦收集來的會發光的二極體,說我喜歡語文課代表之類。。。各種慘絕人寰的施虐方式,現在想想都好怕怕。。
後來上初中後,我長的比她們高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小學的凄慘經歷讓我有了妹子恐懼症,每次跟妹子聊天就有種很怕怕的感覺。。。
覺得妹子捶我幾下比讓我跟她們溝通要自然的多。。。


對兒童來說,社交障礙是自閉症表現之一,其它癥狀有語言障礙,學習障礙等。自閉症不是心理疾病,而是遺傳疾病。健康的父母可能生出自閉症孩子。對成人,社交障礙可能是器質性疾病如帕金森綜合症的表現之一,也可能是易激惹Irritability的核心癥狀。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現在已經早不是主流了,不傾向把社交障礙和兒童期的經歷聯繫在一起。


推薦閱讀:

情婦反腐中,女人們為什麼出賣自己的情人?
虐待動物的人會虐待人嗎?
小孩子哪些看似無理取鬧的行為蘊含了深層的原因?怎麼應對?
……………!!……?
人們為什麼要在微博、Facebook 等上發布自己的狀態信息或者人生感悟?

TAG:心理學 | 家庭教育 | 社交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