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豆瓣在推薦上投入那麼多的技術開發,但在搜索上卻很吝嗇?

個人感覺豆瓣的推薦在稍熱門的電影和圖書上都非常有效 但現在連搜索建議都去掉了 搜索對豆瓣沒有核心價值?


對於豆瓣來說,追求的是「不搜即索」。搜索框不是他追求的形態,通過分析用戶在豆瓣的行為歷史、個人信息等自動推薦用戶想要的,才是豆瓣追求的形態。豆瓣FM,豆瓣首頁,豆瓣猜都是這種思路的產品,這也是豆瓣的核心競爭力。在電影音樂和書籍上,比Google更懂用戶。豆瓣鏈接的是人和物,而這個「物」將來絕對不只是電影音樂和書。
第二個就是音樂、書和電影更適合的是導航類搜索。各位可以想一下你去尋找電影看,找書看或者找音樂聽是通過關鍵字搜索,還是通過豆列、排行榜、分類、標籤等找到。其實這也是豆瓣搜索的一種。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從「搜索框才是搜索」這個框框跳出來。只要是有查詢條件,有查詢結果,這個動作就是搜索。比如我們點擊豆瓣的「恐怖」標籤看到恐怖電影列表,可以評分高低等進行排序。這個事百度做不到的。


曾經聽阿北本人掠到過這個問題,說是認為搜索差不多夠用就好,他們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搜索一直是這個樣子。
作為一個依然算是創業公司的並不大的公司,資源必然是有限的,所以會把資源放在主方向上,旁枝末節會維持在一種:夠用就好的情形,畢竟,世上沒有完美的東西。
然後就是方向的選擇了,這和豆瓣對自身的定位有關。 豆瓣從一開始就走在興趣聚合然後演算法推薦的路線的路上,這麼多年來,雖然有很多擴展品種、擴展形式的嘗試,但是這個大方向一直堅持著,也一直在努力實現(所以把主頁由廣播變為豆瓣猜也是可以理解甚至可以預見的),所以豆瓣想做的其實並不是讓用戶去搜索,而是接受推薦,搜索只是一個補充。


今天上線了一版新搜索。


豆瓣重在讓用戶去發現,在豆瓣上大部分的情況下你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豆瓣並不是一個追求效率的工具,而是讓每個人去發現自己的興趣、構建屬於自己的生活形態的王國。
搜索並不是不重要,豆瓣的搜索做的也有些過於簡陋。特別是在找書找電影的時候,豆瓣匯聚了在影音書方面相當龐大的長尾,但卻沒有一個很好得檢索機制。有時候我們想找某本書,因為沒有準確的書名而煞費勞力,這難道不是給用戶創造了負價值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理解一些搜索引擎和推薦系統的區別在哪,我的看法是:

搜索引擎:用戶知道自己大概要找什麼,是一個主動發掘有價值的內容,本質上是對用戶輸入的關鍵詞負責,也就是匹配關鍵詞的真正含義。

推薦系統:用戶並沒有意圖要去尋找,而是被動的發現有價值的內容,本質上對用戶的附加意圖負責,也就是匹配你的興趣所在。

清楚了這一點,我們再來看看豆瓣是一個什麼樣的網站:

豆瓣首先是一個高質量信息聚合的網站,比如書評、影評等等都很有價值,而豆瓣並不想做成一個簡單的資料庫索引,好像百科、Wiki一樣的東西,而是能夠幫助你發現你之前可能不知道的內容,這一點是關鍵,你之前不知道的內容,通過搜索你如何搜到呢?因為搜索的本質是對搜索詞的關聯性來匹配(當然現在很多搜索引擎都在嘗試推測用戶的真正意圖(purpose),其實算是把推薦系統部分集成到搜索引擎上來了)。

所以,從以上幾點來看,豆瓣更注重推薦而不是搜索,也是很可以理解的。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搜索引擎與推薦引擎本身就是互相融合的,豆瓣應該是把他們分成兩個模塊,前面是普通的搜索引擎,後端是推薦引擎,用來給搜索推薦結果數據,這些結果數據可能是普通的關鍵詞匹配在附加上推薦系統的加權,得出了最終結果。一定要分開說投入多少,其實不是很科學,因為本身就是一個東西,只是用的演算法權重不同罷了。

胡言亂語而已,有誤請指正。


從用戶行為的角度來說:
搜索行為是因為站內的導航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導致用戶需要通過搜索來找到內容。
通常而言,用戶訪問一個網站,首先會通過導航或是頁面的鏈接來尋找內容,只有在其無法快速找到內容的情況下,用戶才會使用搜索。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搜索即意味著站內導航的失敗。

那麼我們明白了這個原理就能理解豆瓣為什麼在搜索上的投入相對較少。因為豆瓣在做第一步的事情,即幫助用戶找到內容,直接告訴用戶他們想要的內容;而不是在做第二步,等用戶無法找到內容,通過搜索去找內容。

這麼看來,不是搜索不重要,只是他們現在在做更重要的事情。

關於搜索的用戶行為的原理呢,並不適用於所有的網站,比如搜索引擎,但是對於大部分網站還是適用的。 還有,我說的導航不只是簡單指導航欄,而是包括了頁面的內容和鏈接。

對於有人說,搜索是個不重要的feature。實在是不敢苟同。搜索非常重要,如果網站的內容很多,導航無法全面的覆蓋到,一個好的站內搜索,絕對是對用戶需求的重要的補充。


沒有大的價值。

搜索行為往往意味著明確的需求,豆瓣上卻沒太多明確需求。

比如說找《阿凡達》影評,這是個模糊的需求,任意有價值的影評都可以滿足用戶,湊合的全文檢索就可以實現。

明確需求諸如阿凡達的主演是誰,但用戶會上百度搜索,基本不關豆瓣事。

豆瓣用的不多,但個人感覺用"興趣"能更好的描述它,而不是"信息"。信息類網站上,搜索引擎才是能讓用戶儘快找到想要的東西的主要途徑。


推薦難道就不是另一種緯度的搜索嗎?搜索需要用戶更主動的輸入信息,給出結果。推薦是根據用戶產生的信息去找尋用戶可能喜歡的結果。前者偏向短平快,後者偏向探索與發現。所以,你覺得為什麼豆瓣更側重推薦?


搜索就像連接各話題/小組/用戶的道路。如果技術不是門檻,那這樣做應該是刻意的,目的是通過孤立來維持各小組的小眾化和獨特性,也即品味。
類似:因被大洋隔離而獨立進化的加拉巴哥群島。


首先問一個問題:你能說清楚豆瓣是什麼嗎?這恐怕連豆瓣自己都講不清楚。

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是因為它和我下面要說的內容有關。

一般而言,我們在做一件事情之前總會明確目標是什麼和考慮為什麼要選擇這個目標,接著考慮怎麼做,同時制定計劃,再接著就是執行和檢查了。當然了,有的時候、有的人不喜歡先考慮那麼多,或者條件所限,考慮不了那麼多,只是根據心中所想,瞄準了一個方向先上手做。有點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意味。也像是在一個陌生的環境里看到一條路,雖然不知道通向哪裡,但感覺應該不錯,就選擇了摸索下去。

這就是我想說的是第一點,豆瓣不知道自己要成為什麼,但知道自己先從哪裡做起,這從豆瓣的《關於豆瓣》頁面上可以看到答案。沒有說過自己的定位,只說了自己的理想。

看到了嗎,推薦,來自人力的眾包的推薦,是豆瓣一開始就採用的產品策略,也是一直堅持的策略。

第二點,豆瓣改進自身搜索的成本高,不值得長期和持續投入。

從我的角度來看,豆瓣不是不想改進,而是成本過高,不值得做,所以不做,為什麼呢?

豆瓣從最初的讀書起家,逐漸延伸到音樂、電台、電影、博客等諸多領域,子站也開了多個,經過這麼多年的積累,數據量比較大而且沒有統一的標準,這就給搜索帶來了難度。在原始數據處理上就存在問題,更不要說其它環節了,這些工作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且怎麼做也趕不上Google、百度、Bing這些專門的搜索引擎。與其在這個方面浪費精力、時間和資金,不如專攻推薦。


搜索可以借用百度 site:http://douban.com 本站的搜索幾乎沒什麼用。


我不是豆瓣員工,僅就自己的觀察發言,如有不對,請賜教。

一、駁「匿名用戶」的觀點。

首先問一個問題:你能說清楚豆瓣是什麼嗎?這恐怕連豆瓣自己都講不清楚。

請看以下內容(來自:豆瓣Blog)http://blog.douban.com/douban/2008/03/06/112/

「豆瓣幫助每一個人發現生活中最適合自己的未知事物。」
發現,是豆瓣的價值。發現好書,好電影,好音樂,好文章,好活動;發現有趣的人,也發現自己。而最好的個性化發現手段是推薦。在豆瓣前兩年里,我們相信演算法,
「豆瓣猜」積累了豆瓣的各種推薦演算法。而在過去一年裡,我們發現,朋友之間的推薦可以同樣強大和有效。怎樣方便朋友之間推薦,這是最近豆瓣最大的挑戰。我們希望能把它做到極至。豆瓣將是一個終極的推薦網站,也會一直是一個簡潔而不簡單的網站。

豆瓣的目標是做「生活發現」,現在的「書影音」、豆瓣同城、豆瓣九點都是在做同一件事。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方式就是通過推薦


二、豆瓣搜索「吝嗇」的原因在於:豆瓣對搜索的依賴程度較低。

1. 搜索與豆瓣的目標相悖。
搜索是精準定位的行爲,好的搜索直接把用戶需要的內容呈現出來,跳過了「逛」的過程。而「逛」是發現新鮮事物的一個重要途徑,所以說搜索其實是與豆瓣的目標相悖的。

2. 豆瓣的導航足夠好。(目錄和標籤)
@老 K 提到

從用戶行為的角度來說:
搜索行為是因為站內的導航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導致用戶需要通過搜索來找到內容。

3. Google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站內搜索。
很多人都是通過Google等搜索引擎直接到達豆瓣的內容頁面,無需目錄導航和站內搜索。


感覺豆瓣很在乎圖書、電影、社區等子產品的獨立性,多次改版的導航都在加重這種獨立性,讓子產品首頁的入口性變得更重要。

所以豆瓣的搜索結果不能太理想,否則搜索越有效越智能,子產品間的獨立性會被打破,用戶越來越依賴搜索,搜索成為所有產品的入口。


豆瓣強調的就是不期而遇


跟風盲目使用的人越來越多卻發現在裡面無事可做,豆瓣成為引導者帶領他們開闢新大陸。而搜索技術的需求人群基本已經了解豆瓣,有自己的圈子,搜索上也更喜歡自己開發的滿足感吧。


似乎很多回答問題的產品經理並不明白搜索技術和推薦技術的關係。

搜索和推薦都是機器通過演算法猜測他們想要的東西,不是說搜索就沒有演算法了,搜索中也包含了推薦演算法。

從廣義上說,個性化推薦技術只是搜索引擎的一個特例。一個做得好的搜索引擎,個性化推薦就是在搜索中什麼都不輸入檢索出來的結果。而搜索其實也只是推薦結果列表中加入一個過濾器把符合條件的結果篩出來的過程。

至於豆瓣為什麼在搜索上投入吝嗇?這個還真不好說,也許是產品角度考慮。或者我猜也許他們認為做好了一個自然能推廣到另一個呢?
P.S. 豆瓣的搜索效果很差嗎?你們期待有什麼特性?


很簡單,優先順序不夠


搜索只在於目的明確之時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如果目的明確了,那麼現有的搜索技術在很大程度上足以滿足。更難的是「用戶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喬布斯),面對茫茫數據大海,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看什麼嗎?這時,推薦系統可以有效地給定一個範圍,讓你儘可能地花較少的時間和精力去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當用戶對某類產品的搜索達到一定程度,推薦系統幾乎可以替代搜索引擎。
即便用戶某天心血來潮,對另一類產品很感興趣,推薦系統也可以根據你以往的興趣,跟別的用戶匹配,在一定範圍內給予建議(這個域可能會較大)
當給予推薦系統多項限制時,推薦系統就是一個搜索引擎,比搜索引擎更智能

看了幾天書,一點點想法,期待指導


如果問題屬實,可以從兩個角度思考:
1. 對影音書,目標明確的需求和目標模糊的需求;
2. 人類的智慧和機器的演算法;


豆瓣搜索今天改進!


他們對自己的演算法很自信,感覺你不需要去搜索了,他們已經把你喜歡的給你推薦了


因為「我」來豆瓣並沒有明確的目標,「我」不是為了搜索某個明確的東西而來豆瓣的;「我」來豆瓣是為了探索有趣的東西,找尋志趣相投的人,總而言之,就是為了消磨時間。


關於「為什麼」這個問題,只有豆瓣的產品制定者才有理由為他們自己辯護。我們談論的都是豆瓣「應不應該」的問題。不知提問者說的搜索是某些部分的搜索還是全站的,我小試了下讀書/電影/音樂子站下的搜索,感覺還可以,而社區下的搜索確實有些不盡人意。比如說小組帖子的搜索,只能組內搜索,這在很多情況下顯得很不方便。

但是,這並不是說豆瓣應該優化這方面的搜索了,我認為,豆瓣小組的本意,應該是起到像論壇一樣的功能,用來發布某一領域/範圍內的最新信息,他注重的應該是實時性吧,至於對稍舊一些的信息的處理,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就跟論壇的就帖子一樣,越老的越沒人理會的越沒意義的,最好就別再出現。

也許有人會說,對有些領域來說,優化搜索確實是硬需求,若優化了,某一些人就高興了,但是理論上這不應該是豆瓣做的。比如說假設豆瓣有個很多類似果殼網的,談論科學專業知識的小組,如果豆瓣去專註於怎麼更好的呈現、搜索專業的科學知識,那是不是有點劍走偏鋒的感覺。況且豆瓣上的小組所處的領域五花八門,要是豆瓣每一個領域都去整,那豈不得累死。。。這些東西應該由更專業的垂直網站來實現。

以上是個人愚見,如有相同意見,純屬巧合。


推薦閱讀:

豆瓣的重度用戶,你們的每天使用豆瓣的軌跡是怎樣的?
請問,豆瓣現在究竟是想做什麼呢?從阿爾法城到部落,我們都沒有明白這究竟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豆瓣不需要打廣告還那麼牛?
怎樣申請建立一個豆瓣小站?
如果豆瓣推出豆瓣網的周邊產品,你持何種態度?

TAG:搜索 | 搜索引擎優化SEO | 推薦系統 | 豆瓣 | 豆瓣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