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戴高樂將軍沒有進入先賢祠?

戴高樂將軍作為自由法國的領導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第一任總統,在位長達11年,帶領法國復興。為什麼最後沒有進入先賢祠


因為戴高樂明確告訴大家,他死後要葬在科龍貝(Colombey-les-Deux-églises),而不是別的地方。他本人的決定權也是很重要的。

科龍貝的地標是巨大的洛林十字紀念碑

二戰之後,戴高樂好幾次跑去科龍貝隱居,直到法國政府收拾不了事態,請他出山。因為他總是出演這種謝安式的戲碼,以至於「科龍貝」變成了一個梗。戴高樂在這裡完成了三卷回憶錄,和家人享受了難得的天倫之樂,一邊還保持著和巴黎的聯繫,關注著國家與世界的動向。戴高樂對科龍貝是有獨特的情感的。

科龍貝的戴高樂故居還保持著原來的樣子

除了他個人對科龍貝的喜愛以外,戴高樂選擇葬在科龍貝的另一個原因是他不希望自己的葬禮變成某(peng)些(pi)人(du)撈取政治資本的機會。這一點從戴高樂對自己後事的一系列要求中可以看出來。戴高樂一定要在科龍貝舉行葬禮;只有他的家人、曾在他的麾下作戰的將士們和科龍貝當地的官員才准出席,法國政府的高官都不行;一般民眾如果自願送他的靈柩的話可以參加,但是要安靜,不準奏樂;不準在國會發表悼念他的演講;不接受任何追授的稱號和榮譽頭銜;墓碑上只寫名字和生卒年。這些遺願都被一一滿足了。

就連抬戴高樂靈柩的小伙兒都是科龍貝村裡找來的

把戴高樂送進先賢祠的話,就少不了一場國葬或是同等規格的葬禮。戴高樂不準奏樂、不準發表演講之類的要求也就沒有意義了。換句話說,「進先賢祠」和「喪事從簡」根本就是矛盾的。

戴高樂墓在科龍貝公墓里並不起眼

能跟伏爾泰、盧梭、雨果他們並列而葬當然是光榮。但是在巴黎200公里外的寂靜的村莊里,擁有自己專屬的高大氣派的紀念碑、乾淨漂亮的紀念博物館,精心修葺的故居,讓法國乃至歐洲的領導人像信徒朝聖一樣,不辭辛苦前來參謁,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光榮呢?和儘是人中龍鳳的先賢祠不同,科龍貝公墓里的人中龍鳳就只有戴高樂一個而已,沒有人能匹敵,或是分享他的光輝。科龍貝的紀念碑也好,紀念博物館也好,都只是為了戴高樂一個人存在;科龍貝的訪問者,下至平民,上至總統,也只是向戴高樂一個人表達敬意。就像《亨利五世》里說的,the fewer men, the greater share of honor。這是戴高樂獨佔的,不會被任何人分享的,至高無上的尊榮。

戴高樂墓前的法國抵抗運動老兵

==========================

話說我引用《亨利五世》的名言是不是辱法了?


有一種說法是,是為了和他女兒葬在一起。

「安娜是他的第三個孩子。出生前,戴高樂夫人遭遇了車禍,孩子的腦子受了傷,成為痴呆兒童。夫婦倆竭力保護她,不準其他孩子欺侮她,不讓她感到自己與別的孩子不一樣。每到周末,戴高樂到科隆貝雙教堂的鄉下別墅,總要牽著安娜的手到森林裡散步,用她能聽懂的方式給她講故事,教她唱歌,跟她跳舞。只有安娜一個人有權玩弄戴高樂的軍帽,這是她最高興的時刻?鴉也只有戴高樂能把安娜逗得哈哈大笑。安娜不到20歲就去世了,戴高樂夫婦倆十分難過,把她葬在科隆貝雙教堂的墓地上。下葬那天,戴高樂夫婦含著淚水在女兒的墓前站了好久,最後戴高樂說:「現在她跟別的孩子一樣了。」退休後,戴高樂住在科隆貝雙教堂的小村子裡,他每天早上都要在安娜的墓前放一束鮮花。

  戴高樂晚年並不諱言「死」。他的一生中,多次成為暗殺的目標。有一次,子彈穿過汽車,打到了他脖子後的一隻小箱子,這是他夫人隨身帶的小箱子,除了她的一些個人用品外,還有一張女兒安娜的照片。戴高樂說:「安娜有靈,在保護我們。」

  戴高樂生前寫了遺囑,遺囑中明確說,他死後,不希望進先賢祠或榮軍院(拿破崙葬在那裡),而要葬在科隆貝雙教堂,與他女兒在一起。」


自法國大GM結束後,迄今為止沒有法國前國家領導人被葬在先賢祠。幾位曾擔任過部長的(如安德烈.馬爾羅)是以文化名人或烈士身份被移葬。


戴高樂將軍可以說是法國一位偉大的政治家,2005年,法國國家二台舉行了「法國十大偉人榜」的評選,戴高樂以極高的票數當選為法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可戴高樂本人很早就對後事做了安排,表示身後要與他那位因患病而不幸早亡的愛女安娜葬在一起。所以在他去世之後,出於對其本人意願的尊重,至今也未有人提議把他的遺骨遷入先賢祠。


推薦閱讀:

中國歷史上,父親是皇帝、兒子是皇帝、自己卻不是皇帝的有哪些?
如何評價《曉松奇談》20161007期《永別了武器》中關於絲綢之路不是真實存在的貿易路線的評論?
絲綢之路外國人叫什麼,是張騫開闢的么?它在後來的朝代怎麼運行的?
羅馬是如何從共和制變成帝制的?
古代絲綢之路的貨幣以什麼為主呢?金銀銅?

TAG:歷史 | 政治 | 名人 | 法國 | 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