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歷史教材近代史中沒有中東阿拉伯國家的歷史?

為什麼中國歷史教材近代史中沒有中東阿拉伯國家的歷史?
根據歷史教材的說法,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是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1640-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掀開了近代史的帷幕,隨後美國獨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兩次工業革命,共產國際運動,兩次世界大戰等等……
但是在歷史教材中似乎中東諸國都沒有被提到。這些中東阿拉伯國家在近代史的時代內真的沒有作為嗎?


世界歷史很多,但歷史教科書篇幅有限,所以只能有所取捨。中國的歷史教科書在選取近代世界史教材中,主要遵循兩點:

1.偉大的、優秀的、引領世界潮流、比同時期中國先進的歷史事件。比如文藝復興、新大陸發現、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德意日的崛起、兩次工業革命、俄國十月革命等……

2.在世界上造成了有局部或全面的意義,影響了歷史進程,尤其是對中國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的事件。比如共產主義理論誕生及國際共運、十九世紀中後期和二十世紀初的亞非拉反抗鬥爭、兩次世界大戰等。

以上兩部分,第一部分中,中東阿拉伯國家沒有涉及;第二部分中東阿拉伯國家幾乎沒有涉及,僅有涉及是戰後埃及作為不結盟運動主要發起人,以及在提到二戰後經濟滯脹時候說到中東石油問題。如果擴大點範圍,包括所有伊斯蘭國家的話,二十世界初的奧斯曼土耳其改革和一戰後凱末爾打造現代土耳其有較詳細提起。

至於為什麼教材要這麼編?我覺得因為學歷史是為了以史為鏡,學習外國史是為了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更好發展自己。至於既提供不了經驗,又沒有足夠吸取的教訓的地方的歷史事件,就沒必要細說了。


除了專門的研究者,學習歷史就是為了以史為鑒,別犯過去犯過的錯誤。

中東阿拉伯國家那個年代,基本上就是掛靠奧斯曼帝國的招牌之下,各種王室內訌,部落割據,教派衝突,宮廷陰謀。儘是些今天穆罕默德宰了馬哈穆德,明天穆罕默德又被艾哈邁德做掉……這種毫無意義的部落軍閥混戰學了有何卵用?

中東阿拉伯那些國家和我大清如出一轍的保守落後,被洋人一頓接著一頓胖揍,我大清還能表面上金甌保全,而它們一個個多半都淪為了殖民地,我們又不是專門的研究者,那旮旯被洋人何種姿勢虐待的,比大清還要辣雞的貨色,有什麼值得我們記住的呢?記住大清是如何被洋人各種姿勢蹂躪的,就可以了。唯一例外的也就是土耳其革命,把哈里發廢了,然後全面西化,土耳其共和國從此蒸蒸日上,可以了,沒有別的值得學習的了。不過再怎麼說土耳其革命的意義,也比不上明治維新的半個零頭吧。

另外么,當時的教材編寫組不會料到今天瓦哈比會如此肆虐。而瓦哈比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值得借鑒學習的,最多也就在閱讀部分,加一段穆罕默德·阿里剿匪不力的話。


這類問題可以統歸於一個問題:

為什麼歷史教科書沒有XX

原因很簡單,因為篇幅有限,只能選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來介紹。什麼叫是世界史上的代表性?無非三種:1具有開創意義的(光榮革命 法國大革命) 2極大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德國統一 一戰 二戰) 3與中國有密切關係的(開羅宣言 共產黨國家改革),當然還有文化史經濟史科技史的一些內容。

你認為某些歷史十分重要,很可能只是你碰巧從某本書或者某個紀錄片里比別人知道了一點而已。

課時就那麼多,怎麼講那麼多的歷史?即使加上課外閱讀材料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這是迫於現實的選擇,但容易造成一些難以避免的問題:比如對一位高中生來說,看到的拜占庭帝國是羅馬分裂後的產生的國家,頒布過《查士丁尼法典》,1000年後被奧斯曼帝國滅了。中間發生了什麼?不知道。又容易產生一些錯覺,比如如果只看教科書的話,會認為查理曼帝國分裂後就出現了一個疆域基本固定的統一的法國,然後一下跳到了法國大革命。顯然這是不符合實際的。所以我認為教科書修改方向還是豐富課外推薦閱讀條目,還有「研究性學習」。

至於近代中東,事情其實還是挺多的,但滿足這三個條件的,很少很少。考慮到教科書的近現代分界是在1917年,凱末爾改革都是一戰以後的事,所以很難入選歷史書。還有要糾正一個錯誤,中東不是只有阿拉伯人,土耳其、波斯和阿拉伯是三個不同的民族,還有其他更多的小一些的民族;每個民族內部因為宗教分歧也有無數的不同派別。

感覺你是對中東史很有興趣的,可以買一本國關史,東西還是蠻多的,或者簡單給你介紹一些事件,看WIKI了解:

奧斯曼帝國兵敗維也納

薩菲帝國

塞利姆三世改革

十次俄土戰爭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兩次巴爾幹戰爭

阿拉伯大起義

貝爾福宣言


因為教科書講太多就塞不下了


從本質上來說,中學歷史課的目的不就是教學生去學歷史,而是通過歷史的學習來達成教育的目的。中學歷史課程標準已經寫的很明顯了: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和規律,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基礎課程。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通過重大歷史事件、人物、現象展現人類發展進程中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能使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脈絡,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繼承優秀的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精神;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歷史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習從歷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進而關注中華民族以及全人類的歷史命運。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

簡單來說高中課程目的是達成以上的這些目標。至於學了多少歷史知識或者歷史學的知識,這實在是一個比較次要的問題。

當然在實際操作里課本里沒有的東西≠不學,如果一個中學歷史教師如果在上課的時候只會照本宣科那隻能說這人是水平不夠,教學中實際講授的知識必然要高於課本。但是我希望題主能摸著良心想一想:課堂內容究竟要擴充到何等龐大的程度才能有這些在近代國際舞台上連二三流都角色都算不上的阿拉伯國家的一席之地?究竟要怎樣講授才能讓這些阿拉伯國家的歷史能契合教材的敘事方式?

別說是中學了,就算是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學者在申請項目的時候選一個缺乏現實意義的東西也不是很穩妥。


假教材?


因為不好寫,你咋寫?就那個某某某教的地區,全世界通緝撒旦詩篇的作者!你實事求是的寫,還不引發外交糾紛,你不實事求是的寫,你對的起馬克思歷史唯物觀嗎?所以能不寫就不寫,少碰為妙 ,省的白盔軍圍堵出版社。。。。
我友善的關閉評論


這個很容易理解的。

現在的世界史教學,與其說是介紹過去幾千年的世界歷史,倒不如說是介紹過去幾百年的世界史。單純來看教學方面的問題的話,如果想要介紹過去幾千年的世界歷史,歷史課本必然會有一定分量:如果講授了奧斯曼帝國的歷史,拜占庭應該也講吧?神羅要不要講一下?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也要不要提一提?同時這必然要求採取多線敘事的方式,因為在大多數時候世界乃至歐洲的主要幾個政治實體是沒有什麼交集的。顯而易見,這對教學非常不利,所以古代世界史,中世紀世界史只是針對希臘和羅馬兩個對後世影響巨大的政治實體,在部分方面做了簡單地介紹。其他方面都是一筆帶過,阿拉伯國家的歷史自然也不例外。至於近現代世界史,如果稍微對教材有一點認識的話,就會意識到教材是按兩條線索走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產生髮展與矛盾鬥爭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產生髮展與低潮。基本所有的歷史事件都是圍繞這兩條線索來轉,並且被賦予一定的意義。舉個例子,為什麼同樣是對歐洲影響巨大的全面戰爭,拿破崙戰爭有一定的篇幅而三十年戰爭則是完完全全成了宗教改革的布景板呢?因為在官方的歷史敘事中,拿破崙戰爭是對資本主義發展具有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的,而三十年戰爭並沒有這方面的時代意義。阿拉伯國家在這兩條敘事鏈條里都沒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所以阿拉伯國家的歷史只能隱而不論了。

(以上只針對初高中人教版必修歷史教材)

PS:佩服你乎群眾的政治聯想能力。。。


這題主提的問題就沒說清楚,你得說「為何中學教材的近代史部分沒有中東阿拉伯歷史」。
我記得我讀中學那會兒是沒有的,我們前幾屆的教材還有奧斯曼的內容,我們那時就沒了。

因為各位中學生為了應付中高考都日理萬機,學那麼多科,歷史肯定沒辦法教你太多,不然就會佔用其他科目的學習時間。只能挑最重要的給你講。

大學歷史教材必須有,無論北師大版還是高教版,如圖。

結果我發現,現在連高中也教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了。。。
建議調查一下現在初中的內容,再改問題吧。


有作為,但是不大,之前一直作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存在。

比較重要的就是拿破崙入侵埃及和開羅起義後。

穆罕默德?阿里帕夏控制的埃及,從事實上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獨立了。

他在幾十年的時間建立了一系列的現代化項目如國家教育機構、教學醫院、道路和運河、生產軍裝和彈藥的工廠、一所位於亞歷山大港的造船廠。

當然,還有一隻西化的軍隊,在他入侵蘇丹和敘利亞的戰鬥中,新軍的戰鬥力已經非常接近拿破崙戰爭前的法軍了(依然落後西方列強)

再就是奧斯曼蘇丹的改革和近衛軍與新軍的對立。

直到巴爾幹諸國脫離奧斯曼獨立和一戰之間的歷史都比不上世界上其他地方發生的大事。

而一戰後獨立的各阿拉伯國家「大家為了奧斯曼帝國遺產打來打去,英國人把所有人都征服了。」


提了怕破壞那啥團結


中學的古非洲史,以古埃及始,以古埃及終。然後到掠奪黑奴的時候才再次出現。中間的那幾千年哪兒去了?
中古歐洲史教材從古希臘開始,到羅馬就結束了。中間偶爾提到個查理曼就over了。再次出現是文藝復興。消失的一千多年哪兒了?
美洲出現在教材中是殖民地的開拓,繼而民族解放。完了。沒了。
澳洲?我記得教材中講述人類幾萬年前遷徙的時候,才被老師偶爾提及。然後莫名其妙的成了發達國家。
歷史教材的重點在哪兒呢?在西方是如何殖民全世界的啊。
媽媽從小就教育我,要當人上人。西方歷史就是世界史,西方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知道現在也是啊,西方的小事兒如同性戀結婚,也是大事兒。非洲的大事兒如饑荒瘟疫,也是小事兒。

所以,你一個大人,是讓孩子們學人生經驗,還是要學糟粕和教訓?


寫中東歷史的話教什麼?教原教旨反革命復辟的「光輝歷史」?還是教恐怖主義屠戮非信徒的「豐功偉績」?


近代史的內容就是兩字:打人

中東內容不是沒有,我上學時有個埃及阿里改革,放在19世紀改革的大篇章里(明治維新、沙俄改革),直接可以和前面學的中國史的洋務運動對比互動

近代世界史內容,概括起來就是帝國主義怎樣取得打人的能力,其他國家挨打姿勢,以及挨打之後如何修鍊防止挨打甚至反過來打人的能力


廣州白雲山的一塊碑,上面已經寫了這樣的黃河故事,要是按這個思路寫阿拉伯的歷史……可能宇宙是他們的吧


你一定是學有餘力的孩子,嫌考點太少,拉不開差距。


它們被現代化工業化的潮流所遺忘,只能被動的接受外來的刺激。
因為他們既不代表先進的生產關係,又沒有先進的生產力。同時作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或者是未開化的逆現代化潮流的神權王權國家,又有什麼被值得提起的呢!


一寫就有人要炸毛,然後教材審核部門打回來重寫刪了才行,那還不如直接不寫不費這個事。


高中的所有學科,包括歷史、地理、數學、語文、物理化學等等教材,只是奉行一個宗旨:


常識性教育


什麼意思?就是這個世界的知識,達到高中這個學歷需要掌握的程度。


在整個人類知識體系下,可以稱之為常識。也就是知識基座。


有了這些知識,你才能夠在大學裡選專業,往某個方向深造。

連這些都不知道,你以後出門沒法跟人談話。這叫缺乏常識或者學歷高中以下。

歷史這門課,常識性知識的背後,很重要的主旨脈絡有兩個:

1.契合現階段政治教育

2.要你知道我們現在的社會是怎麼來的

幾乎所有的歷史類書籍和資料,都是出於這兩個目的。


那麼,沒有阿拉伯國家歷史就很容易理解了。

1.篇幅有限的情況下,已經不屬於常識性知識。為什麼?看下兩條。

2.對現階段政治沒有任何契合度。

3.對現代社會影響最為深遠的是西方歷史。羅馬的法律、希臘的民主都是現代文明的基石。但阿拉伯社會對現代我國社會的影響幾乎為零。

所以,高中歷史幾乎可以分為三大段:

1.中國古代史

2.中國近現代史

3.世界歷史(其實就是西方古典史+近代史)

這三篇都是高度符合:
1.契合現階段政治教育

2.要你知道我們現在的社會是怎麼來的

這兩點的。

也就是所謂的常識性知識。


中東有什麼歷史可以學習?學習偷盜,攔路搶劫?這個可以有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中東多國與卡達斷交?
伊斯蘭世界哪個國家最有可能完成工業化,成為發達國家?
古埃及文明是被羅馬帝國終結的還是被阿拉伯人終結的?
是阿拉伯語學起來更難還是漢語學起來更難?
你們為什麼要學阿拉伯語?

TAG:伊斯蘭教 | 阿拉伯國家 | 世界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