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東多國與卡達斷交?
沙特、阿聯酋、巴林、埃及宣布與卡達斷交,其中沙特同時中斷兩國交通聯繫。
沙特、埃及、巴林指責卡達支持恐怖主義、干涉內政,阿聯酋指責卡達破壞地區安定。
————————————
最新消息: 葉門、利比亞、馬爾地夫、模里西斯宣布和卡達斷交。
————————————
最新消息2(6.7):茅利塔尼亞宣布與卡達斷交,模里西斯否認與卡達斷交。
-----------------------------------
最新消息3(6.7):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安卡拉6月7日電 據NTV報道,土耳其議會通過相關法律,批准在卡達駐軍並就在卡達國內培訓該國憲兵開展合作。
最新消息4 (6.9):特朗普承認參與策劃「圍堵」卡達
這下好了,卡達男人不能坐飛機去迪拜找小姐了,也不能開豪車去巴林找樂子,又不能去沙特 淘古董了。要不去歐洲度假?否則在家裡幹嘛呢?打靶射擊?飆車?理財?召開閉門會議?讀書學習?。。。都有可能,反正他們不會去cosplay。細心的人在中東穿梭個半年,就會發現海合會( 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 )的這幾個封建君主國家看似屬性相似,意識形態站在同一陣線,甚至各國王室貴族之間還有血緣、姻親關係。
但是,這幾個國家互相之間差別還是很大的,私下裡利益衝突很多,有些還是王族層面的矛盾,比《白鹿原》里的劇情還魔幻。為了維持伊斯蘭遜尼派保守主義陣營的團結(海合會國家的上等階層大多為極端保守的瓦哈比派和 薩拉菲派),這幾個君主國之間的大多數矛盾都不會曝光到檯面上。就說 巴林的外匯結算中心那事,幾個海灣國家在裡面攪來攪去,搞得好多不明水有多深的企業客戶都不敢再去了。
但我仍沒想到矛盾會激化到如今這種地步,表面上的和睦都已難以維繫了。
很多人說卡達與兄弟們鬧僵的矛盾之一,就是卡達的半島電視台經常宣傳民粹、伊斯蘭民主、伊斯蘭君主立憲等思潮,弄得海灣其他君主國的政局不穩。確實,卡達半島電視台在阿拉伯之春運動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一度弄得巴林 政局失控,要不是沙特出兵鎮壓,巴林的遜尼派派朝廷可能就被占人口70%的什葉派推翻了。這也是沙特、巴林等其他阿拉伯國家與卡達斷絕的積怨之一。
但卡達為什麼這麼做呢?卡達自己也是君主國家,卡達難道不害怕自己的人民也受到鼓動而導致王室統治不穩定嗎?
其實卡達並不害怕,因為卡達公民的生活收入水平高出阿聯酋一大截,更是遠遠高出沙特、巴林、阿曼這些國家。卡達王室在卡達民眾心中有著非常崇高的威望。
重要的事說三遍:
卡達公民的人均收入遠遠高於卡達的人均GDP。
卡達公民的人均收入遠遠高於卡達的人均GDP。
卡達公民的人均收入遠遠高於卡達的人均GDP。
煽動沙特等其他君主國的民粹運動反而能給卡達增加與沙特等國分配利益的籌碼。
下面是IMF統計的2016年海灣阿拉伯產油國家的人均GDP,如果僅看人均GDP數據,6個產油國之間的人均GDP差距已經比較大了,但6國之間的人均收入差距比人均GDP差距還要大(後面會專門談到):
卡達: 60787美元
阿聯酋:37678美元
科威特:26005美元
巴林:24183美元
沙烏地阿拉伯:20003美元
阿曼:15964美元
2016年由於油氣出口型經濟的持續萎靡,海灣6國的人均GDP相比2013年下滑了不少,下面是2013年海灣6國的人均GDP:
卡達: 99370美元
科威特:45189美元
阿聯酋: 44552美元
巴林:27917美元
沙烏地阿拉伯:24816美元
阿曼:21417美元
人均GDP上,海灣產油6國這幾年都下滑了不少,但從實際經濟總量上卡達的人民生活並沒有受太大影響,因為卡達的經濟總量GDP並沒有明顯下滑。並且,卡達公民的人均實際收入是遠遠高於60787美元人均GDP或者99370美元人均GDP的,實際上卡達和沙特之間老百姓人均收入差距更是大得離譜,為什麼呢?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冷知識: 多數國家統計人均GDP時,都是以本國所有居民(包括外籍勞工、留學生、難民等等)為分母的,阿拉伯海灣6國境內都有大量的外籍人員,多為各個行業的勞工,比如歐美的工程師、印度的建築工人、巴基斯坦的石油工人、印尼的保姆 等等。而且通常外籍勞工的人口數量超過本國公民。富裕程度越高的阿拉伯國家,本國公民在境內居住人口的比例越低。
而這個本國公民/境內居住人口 比例最低的就是卡達,2016年底卡達境內居民總數(本國公民+外籍務工人口)已經增長到接近260萬人,但是卡達公民的人口數量僅僅剛超過30萬人(1892年奧斯曼帝國對卡達半島進行第一次人口普查時,卡達僅有9830人,卡達就是這幾個漁業部落發展而來的)。也就是說卡達境內的外籍人口數量是本國公民數量的7倍多。而卡達這個高達60787美元的人均GDP是基於境內居民總數(本國公民+外籍務工人口)做分母 除出來的。就像某個大地主家,把長工、短工、奴婢全都算上人頭數,除出來的人均收入依然非常高,至於這個大地主家的主人的收入,高得可想而知啊!!!
卡達2016年的GDP總量超過緬甸。但這些產值的主要利益分享者僅僅是那30多萬卡達公民,頂多外加一些歐美工程師拿到一些客觀的合同薪資收入。
至於卡達公民的收入達到多少,沒有詳細的統計,即便有統計,統計口徑也有待商榷,畢竟卡達是個幾乎沒有稅收,但福利非常高的國家(不像歐美國家,高福利對應的是高稅收)。
相比卡達這種外籍人口比例占本國常住居民人數比例超過85%的國家,海灣其他產油國的外籍人口比例就沒有卡達這麼多了。阿聯酋(UAE)常住居民中本國公民人口比例只比卡達略低,但是對比沙特,2016年沙特2900萬人口中,外籍人口約900萬,過半人口還是本國公民。阿曼則更低了,2014年阿曼400多萬人口中外籍人口僅為176萬。2010年巴林居民總數120萬, 568,399人為巴林公民,666,172 人為外籍人口。(別想多了,這些國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移民國家)
2016年,卡達的GDP總量達到沙特的4分之一,沙特的人均GDP原本就不到卡達的3分之1,如果只比較本國公民的收入,沙特的人均收入可能不到卡達人的6分之一。
總之,卡達的生活水平是相當高的,遠高於沙特,油價大幅下跌,沙特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變得艱難,但對於卡達老百姓來說影響不大,窮人更容易受到油氣經濟的下滑影響。
有人會自作聰明,覺得沙特的窮人再怎麼也比中國人過得好,這種人就是典型的網路評論和標題黨水文看多了。沙特由於宗教矛盾、部族壓迫等多方面原因,很多底層部落民、尤其是什葉派民眾的生活水平一直就是很低的,如今隨著沙特人口大幅增長,油氣經濟的大幅萎靡,王室人口的指數級增長且窮奢極欲不收斂,普通老闆姓的生活更加艱難。
這麼說來,如果拋開王室,卡達和沙特普通平民老百姓之間的收入差距就更大了,比人均收入的差距還要大。
如果你去卡達首都多哈,很難看到本國公民開豐田、本田之類的日本車作為私家車,偶爾看到一輛陸地巡洋,如果發現了豐田皮卡、日產皮卡之類的車,多半是外籍勞工開的,或者工地上孟加拉仔使用的,抑或是運輸用車,因為卡達本國公民的私家車大多是德國、義大利、英國等地的歐洲豪車,很多人甚至按個人意願定製防彈越野車。但是到了阿聯酋的迪拜或者阿布扎比,偶爾會看到少數英菲尼迪、雷克薩斯這種日本車,再就是工地上外籍務工人員開的日本車,比如不少菲律賓打工仔開的是本田SUV, 有穩定公職的本國公民一般都能開上賓士寶馬、奧迪、路虎之類的高檔車。如果到了沙特,你會看到當地開日本車明顯多了起來,甚至有些日本車還是二手車,越是經濟落後的省份,日本車的比例越高,在靠近葉門的什葉派小聚居區和相對落後的延布地區,我估摸有40%的私家車是日系車,能開 邁巴赫、蘭博基尼這種車的一般也都是部族頭人的公子,街頭時常會出現本地乞討者,很多居民樓年久失修,頓時感到沙特還是窮人占多數。
下面是卡達街頭:
下圖是沙特的窮人家庭:
雖然私家車的品牌不能說明一切,但是這個現象至少說明沙特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遠遠不如卡達老百姓。
同理,類似的現象還會發生在手錶選購上,卡達本國公民(不是外籍打工仔)如果戴手錶,基本都是瑞士高檔名表(比如一些獨立製表人作品),但是沙特普通民眾的手錶款式以瑞士中檔表居多,甚至有些老百姓還戴著卡西歐、西鐵城、精工之類的日本手錶(別提精工GS這種沒落的情懷貨),與沙特王子們的百達翡麗絕版三問表形成天壤之別。
穆兄會如果大規模煽動其抑富濟貧的伊斯蘭民主思想,真正該害怕的是沙特。穆兄會的思想運動正逐漸成為卡達要挾沙特的籌碼。
沙特王室獨特的「兄終弟及」繼承製度,導致開國君主 伊本.沙特的所有後代都是王子、公主,而且按照阿拉伯語,沙特公主嫁給的駙馬爺也叫做王子,每個王子平均生幾十個子女(有錢人多生小孩,這才符合遜尼派的風格),幾代繁衍下來,伊本.沙特王朝的王室成員已經上萬人,王子5000多人。而這些王室成員的窮奢極欲和攀比之風並沒有收斂。
大家在網上隨時可以看到下面這類沙特王室成員花錢如流水的新聞:
此類新聞經常充斥版面,容易給很多中國人造成沙特老百姓也很土豪的錯覺。
在油價長期低迷的情況下,沙特的石油依賴性經濟不斷萎靡,但是王室的開銷越來越大,為了維持越來越龐大的王室家族的奢侈生活,越來越多的王子將自己的公司 擴張到各大民生經濟領域,並在經濟、行政特權的照顧下,不斷擴張自己的生意,以前不允許王室成員涉足的行業現在也破了慣例。長此下去,民間資本的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而沙特境內的什葉派(占沙特約20%人口)這個處於沙特歧視鏈底層的群體的境遇當然是最慘的,2015年沙特的什葉派暴亂之所以燃燒範圍那麼大,不僅僅是伊朗的暗中支持,還有沙特底層民眾生活變得日益艱苦。
卡達也是什葉派佔20%人口的保守遜尼派國家(多數為接近瓦哈比派的薩拉菲派),但是由於卡達人均富裕程度遠超沙特,王室家族結構簡單且生活花銷相對收斂,階級矛盾、宗教派系矛盾遠遠小於沙特。
這還要說道卡達的另一個區別於沙特、巴林等國的特點,卡達是薩拉菲式准君主立憲制,各種開支預算都是有嚴格監督的。即便王室開銷不受到貴族集團的約束,卡達的老埃米爾(埃米爾相當於伊斯蘭世界的大公,卡達的埃米爾就是卡達的國王) 謝赫.哈馬德 本人就是一個自我要求極其嚴格的人,一生經歷非凡人能想像,他於1995年發動軍事政變,推翻父王的政權,奪得王位,2013年退居二線。
下圖是卡達的老埃米爾謝赫.哈馬德 會見美國總統布希:
各國歷史證明,奪取父親王位的王子一般都會成為進取心極強的君主。他必須向貴族集團證明自己有能力振興社稷,埃米爾 謝赫.哈馬德 絕對不同於一般的沙特紈絝王子,他精簡了王室直系家族範圍,確認了下一任國王的直系繼承製度,從攝政到執政,再到訓政,每天都要親自問政,朝廷的開銷,項目的投資都要經過他的審核。對國家發展無意義的鋪張浪費是不可能被他容忍的。國家龐大的收入盈餘要麼用于海外主權基金投資,要麼用於改善民生,絕對不可能像沙特那樣被幾千個王子揮霍。
30萬卡達公民共同擁有的主權基金在海外布局了龐大的海外資產(根據投行2016年的估計,當時卡達主權基金的海外有價資產就已經高達2560億美元,某種程度上卡達人買德國豪車、英國豪車也是支持國產,因為很多歐美高檔汽車品牌背後的股東都有卡達主權基金)。
卡達的一些對外證券投資是非常成功的:
比如,台灣人引以為傲的台灣經濟支柱——世界半導體三巨頭之一的台積電,背後就有卡達主權基金的持股,關於世界半導體三巨頭(三星、Intel、台積電),以及晶元光刻機霸主ASML,大家可以參考下面這篇文章:
為何大陸打擊疑似親綠台企海霸王而不是台積電? - 知乎
------
卡達很多大型工程項目就是源自老埃米爾 哈馬德的主意——比如卡達的超大型LNG terminal 項目。他是個出色的經濟規劃師。
而且他對教育的嚴格規範也不是沙特能比的,卡達幾乎每個男性公民都可以在政府資助下去世界名校深造,卡達民眾的認知水平相當高,可能路邊一個不起眼的老頭就是青花瓷的鑒寶專家。
哈馬德是個野心勃勃的君主,一直以來追求小國大業,他剛剛奪取政權時,就親自挂帥,推動第一輪全球貿易南北談判——多哈回合談判。
再到後來的天然氣離岸價格機制建設,卡達多哈申辦世界盃,都是他極力推動的。
他於2013年退位,把王位交由自己年輕的兒子,雖然人老了,但還是會訓政,輔導年輕的新國王。
這是埃米爾父子的照片:
目前來看, 新埃米爾 塔米姆 的政策仍然是繼承自父親哈馬德,政策延續性良好。政權平穩過度。除了主權基金執行長的替換,其他政權班底成員也基本還是哈馬德交接的班底。預計年輕內閣成員會在這兩年逐漸進入兒子塔米姆的內閣。平穩順利的政權過度所需的過度期還真是長啊!
鑒於新埃米爾 塔米姆是80後,筆者相信目前的卡達國家大政方略仍然是由老埃爾米 哈馬德制定。(對比之下,金三胖的能力永遠是個神奇的存在。)
至於老埃爾米 哈馬德為什麼要退居二線或者退居幕後,外界的猜測很多,有人說他是想組建影子政府,有人說是吸取沙特老阿卜杜拉國王突然去世後引發王室派系混亂的教訓,還有人說就是為了躲避海合會的那些君主,等等等,感覺都有一定道理。
卡達與沙特一樣,積极參与對外事務,包括戰爭,從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內戰、敘利亞內戰,都可以看到卡達和沙特的身影。
兩者大多數時候是兄弟盟友,但在細節上難免有分歧。比如在與土耳其關係的建設、對ISIS的繼續支持等等問題上,雙方都有分歧,但不足以最後撕破臉。
真正讓他們撕破臉的還是穆兄會(穆斯林兄弟會)問題 和伊朗問題,其實穆兄會問題現在已經和伊朗問題聯繫到一起了。
穆兄會本身就是一個歷史悠久、組織嚴密的伊斯蘭遜尼派民間組織,他們在宗教意識形態上與海外阿拉伯產油國差別不大,但是在政治意識形態上,穆兄會追求的是伊斯蘭民主,這是沙特等君主專制國不允許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沙特一貫打壓阿拉伯軍官團統治的世俗派阿拉伯政權(比如利比亞的卡扎菲、敘利亞的阿薩德、伊拉克的薩達姆、葉門的薩利赫等等),但是卻支持塞西領導的埃及軍政府。因為沙特 無論如何也不能容忍穆兄會確立在埃及的統治地位,沙特必須聯合埃及世俗化軍政府鎮壓穆兄會。沙特在塞西政府鎮壓穆兄會之後就每年給予埃及50億美元以上的經濟援助(不然埃及政府早就破產了)
這也導致了穆兄會不可避免地向「異端」的什葉派民主國家——伊朗靠攏。
早先在是否支持埃及的塞西軍政府武力鎮壓穆兄會問題上,卡達就已經與沙特產生了嚴重分歧,這次卡達被沙特發現暗中支持穆兄會,看來兄弟倆矛盾已經激化。(這也是埃及同卡達斷交的原因之一)
至於卡達背離海灣阿拉伯國家一貫的圍堵伊朗政策,筆者認為最大的誘因還是油氣資源利益,不然卡達決策者沒有理由背叛自己的宗教意識形態。
這個油氣資源利益就是中東最大的天然氣田——伊朗的南帕爾斯氣田 (卡達稱之為 北方氣田):
下圖為該超大型氣田分布圖,位於波斯灣伊朗和卡達交界處,北部位於伊朗專屬經濟區,南部位於卡達專屬經濟區,面積9700平方千米,其中3700平方千米歸伊朗所有。單單伊朗部分估算儲量就達14萬億立方米天然氣和180億桶天然氣凝析油儲藏,佔世界天然氣儲量的8%和伊朗天然氣儲藏的50%。
由於伊朗以前長期受到國際石油禁運的制裁,這個氣田以前很少被人提起,現在制裁逐步解除,伊朗重回全球能源市場,南帕爾斯氣田也就不可避免地引起各方注意。
這片氣田已經被納入伊朗雄心勃勃的「和平管道」計劃,該計劃將建設天然氣管道網連接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並與中國的中巴經濟走廊天然氣管道網連接到一起,繞過馬六甲海峽,一旦印度-巴基斯坦關係改善,這些天然氣還可能通過巴基斯坦的管道連通印度市場。
下圖是伊朗連接南帕爾斯氣田和中印兩國的"和平管道"天然氣管道計劃,將衝擊整個亞洲的地緣政治、能源、貿易、地緣經濟格局:
只要伊朗同意,卡達也可以將自己北方氣田(和伊朗南帕爾斯氣田同屬一個氣田)出產的天然氣通過管道輸送到中國和印度,節省運輸成本。
沒必要像目前這樣在炎熱的中東進行 冷卻高壓液化裝載到 LNG carrier 上,在中國等買家面前還要面臨沙特、科威特、阿聯酋的天然氣競爭。
那麼卡達作為宗教意識形態和伊朗對立的陣營,伊朗憑什麼答應卡達的請求呢?除非卡達能夠和伊朗做出充分的利益籌碼交易,否則伊朗不可能同意。卡達能做的、也是伊朗最迫切希望的。。。。。。當然就是出賣沙特,筆者相信卡達所做的絕對不僅僅是出賣給伊朗一些情報或者暗中支持穆兄會。目前事情暴露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
早在上次海合會多國與伊朗斷交時,卡達就是各種推脫,仍與伊朗維持外交關係。加上這麼些年來,卡達移民局對藏匿於本國的穆兄會要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小九九算盤昭然若揭。
此外,卡達在天然氣、原油以外的生意上與其他海灣阿拉伯國家也構成競爭關係,比如多哈這些年在航空樞紐領域迅速崛起,已經對迪拜造成了擠壓,多哈在金融服務領域上的擴張也對巴林、迪拜造成衝擊。卡達在航空、物流、金融、免稅店等領域的發展也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其他巴林、阿聯酋等海外小國對自己的仇視。
下圖為正在擴建中的多哈國際中轉樞紐機場:
卡達的老埃米爾追求小國大業的願望太強烈,雄心已經超過自己體量能夠承受的範圍,一旦哪一步失算,後果會非常嚴重。畢竟這是與整個遜尼派世界為敵,尤其是沙特作為遜尼派世界盟主,還主導了諸如 阿盟、OPEC等不少國際線組織,牌還沒有出盡呢?
現在 馬爾地夫、葉門等國也與卡達斷交了(一些國家的站隊背後自然有沙特的利誘威逼,比如馬爾地夫本身與中東事務無關,卻也摻和了近來。)
關於馬爾地夫與 卡達斷交的背景,可以參考下面這篇文章:
如何看待馬爾地夫介入中東事務,與卡達斷交? - 知乎
--------------------------
沙特前些日子剛和來訪的特朗普團隊達成了1000億美元的軍售合同,特朗普一反偏見常態,對美沙關係給予高度評價,美沙軍售合同的背後也是大筆大筆的政治交易,沙特在對美外交上吃下了定心丸,才等著機會和卡達翻臉。
關係破裂後,卡達在日常消費品物流上會碰到一些麻煩,畢竟卡達居民的很多生活物資都是從沙特口岸中轉入境的,沙特的封鎖估計會造成卡達人短期內日常生活上的不便。不過卡達政府會迅速調整日常生活消費品的進口渠道,改用海運進口,這個問題的解決並不難。
卡達的埃米爾點像當年的隋煬帝,急於建功立業,為了消滅對華夏文明構成威脅的扶余文明,擴大國家基礎建設,短時間內消耗了太多的民力、國力和外交資源、政治資源,最後眾叛親離。
不過筆者相信,卡達的老埃米爾 哈馬德絕不是等閑之輩,必留了後手,卡達有中東最大的美軍基地,他料定了沒有哪個國家敢對卡達動武。
而且卡達還有個實力強於沙特的盟友——土耳其,卡達剛被海合會孤立,土耳其議會便批准在卡達駐軍,力挺卡達。關於卡達和土耳其的關係,以及土耳其的戰略考量,可以參考下面這篇文章:
知乎 - 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
另外,卡達在財政、外匯、內政、海外投資等等領域的狀況都比沙特等其他海灣國家要好。而且卡達的天然氣出口比重遠高於石油出口比重,而沙特是反過來的,現在歐洲市場和東亞市場的情況都是天然氣價格跌幅比石油價格跌幅小很多,如果沙特堅持要和卡達用冷暴力耗下去,最後誰下不了台未可知。
中東局勢極其複雜,各種尖銳矛盾交叉重疊,利益盤根錯節。千乘之國,牽一髮而動全身,後面大戲連台啊!
謝邀。
中東局勢不是一分為二的,特別是對於卡達。
作為一個人均GDP六萬多美元(沙特才2萬多)的國家,卡達石油資源豐富、國內失業率低,王室政權穩固,既沒有民選的代議機關干擾(如科威特)也沒有強大的宗教勢力(如沙特)以及突出的遜尼派、什葉派矛盾(如巴林)。穩定的政局下,卡達國內的伊斯蘭教義相對沙特來講相對開放(僅僅是相對而言)。
這麼一個人口200萬左右的國家,富有卻弱小,在矛盾叢生、動亂四起的阿拉伯世界自然有其獨特的生存之道。
為了強化卡達國際上的政治存在,遏制謀求地區霸權的沙烏地阿拉伯對於這個富有鄰國的干涉,長期以來卡達藉助與美國的關係,在伊拉克戰爭、黎以衝突、胡塞武裝與葉門政府矛盾、達爾富爾等地區問題上多次充當調停人與中間人角色,積極主動斡旋。
為了同樣的目的,卡達與什葉派大國伊朗頻頻交好,以平衡沙特的影響。(卡達居住有很多伊朗人,大型國企中常常有伊朗控股人,可見兩國關係。)
另一方面,在阿拉伯世界遜尼派地區有巨大號召力的穆斯林兄弟會也深刻影響了卡達的政策走向。比如:宗教勢力經常通過著名的半島電視台對外公開發布消息,這也是卡達長期經營與穆兄會關係的結果。
一方是王權專制的海灣君主國,一方是走極端路線的穆兄會,還有美國與伊朗,卡達就是這麼一個在十字路口跳舞的國家。
這種平衡對外政策換來的是國內外穩定的經濟政治環境。
然而2011年利比亞內亂,卡達的政策就漸漸偏離了平衡準則。
在阿拉伯世界經濟動蕩、失業攀升、底層民怨沸騰、革命連鎖反應情況下,強人政治垮台已成大勢所趨。當時阿盟主席國卡達一反中間人形象,主動出擊,戰端未開就提前把卡扎菲踢出了阿盟,並與阿聯酋等國一起倡立禁飛區為美國、法國空襲提供支持。在卡扎菲倒台後更是在各派系中選擇性支持極端宗教勢力,長期影響著利比亞亂局。
這背後除了對自身國際地位的渴望,也少不了換取影響力日漸強大的穆兄會在本國的支持。
但隨著利比亞、埃及的原教旨主義勢力崛起,走宗教極端路線、平民路線穆兄會與沙特等專制王權政府間矛盾越來越大。2012年穆巴拉克下台後,穆兄會依靠宗教影響獲得選舉勝利,但之後埃及軍方在沙特、阿聯酋的支持下推翻穆爾西政權,並對穆兄會進行鎮壓。
這時卡達的平衡外交政策自然也漸漸難以維持。
利比亞危機伊始,積極干涉的卡達就逐漸偏離了中間路線,與穆兄會關係越發緊密。這引起沙特等國警惕同時,也使讓深受極端穆斯林問題困擾的歐美感到不快。2013年阿聯酋逮捕大批穆兄會領導層、2014年阿聯酋與埃及聯合打擊利比亞穆兄會支持的勢力、同年卡達迫於壓力要求部分穆兄會領導人離境。
這就是為什麼沙特在聲明中說,由於「卡達當局多年來屢犯不止」,沙特認為有必要「保護本國國家安全免受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威脅」。
海灣國家逐漸分裂為支持穆兄會的卡達與反對穆兄會的沙特、阿聯酋等國。最終十字路口的卡達不得不尋求更大層面上的平衡——拉上伊朗(什葉派),平衡沙特(遜尼派)的勢力又能在美伊之間獲取存在價值。
最近的動向來看的話,特朗普首訪選擇沙特,並簽了1000多億將來更大3000億的軍售巨單,表明了美國對於沙特的政治與軍事支持以及對伊朗的強硬立場。有了底氣的沙特自然敢於動手震懾漸漸背離阿拉伯國家聯盟的卡達,這就是一個新聞通稿引發能引發數個國家對卡達斷交的原因。
這也是一個小國熱衷干涉地區政治而迷失自我定位的結果。敢和伊朗眉來眼去的海合會成員國不止卡達一家,今年2月,魯哈尼親自出訪了阿曼和科威特。但這兩個國家比較低調,懂得悶聲發大財,不致於過分觸怒沙特。卡達則是總喜歡在半島電視台上搞個大新聞。而且現任埃米爾塔米姆手伸得太長,在埃及支持穆兄會,在敘利亞支持征服軍(Jaish al-Fatah ),在巴勒斯坦支持哈馬斯,在利比亞支持的黎波里的」利比亞黎明「,在黎巴嫩支持真主黨,在突尼西亞支持復興運動( The Ennahda Movement ),在阿富汗支援塔利班:這次也算是被沙特教做人了。
另外,有的答案提到卡達已被阿盟除名,恐怕是誤報。除名與否,沙特的決定權固然重要,但是也要按照阿盟的基本法。阿盟條約第23條規定,將某一成員國驅逐需要除該國外所有成員一致同意方可。歷史上埃及,利比亞和敘利亞也只是經多數成員國贊同後被暫停資格而已。
來卡達工作快一個月,最大的感觸是,外面說的紛紛揚揚,好像卡達要完蛋了,吃的喝的用的都是沙地進口,眼看著超市裡連奶都沒的喝。其實普通人的生活一點影響都沒有。
6月5號剛剛斷交的時候,超市裡確實被清倉了,家家戶戶都去囤積口糧。卡達60%的食物以前確實都是沙特運進來的。現在沙特的牛奶沒了,改喝土耳其的唄。政府還在WhatsApp里給市民發簡訊,指導大家買什麼新牌子的食品。
我朋友兼室友,一29歲的房地產商,最近一直在跟土耳其方面的廠商談合作,引進他們的商業模式要在卡達開食品廠。我問他說你要搞啥,他說卡達政府給補貼。卡達最近趁著這個危機,想要促進國內經濟獨立,食品行業最近給的補貼超大,可以趁機賺一筆。
還有,上周五下班後,和幾個朋友開車去了卡達首府多哈郊區的這個農場 (上圖)。
本來這就是個農家樂,養了很多馬啊羊啊,可以現殺現吃,用大鐵盆裝羊腦羊心羊排,大鐵杯喝羊奶。自從中東各國斷交的消息一出來,次日,6月7號,卡達政府就立刻馬上從澳大利亞用飛機運了4000頭牛,還用船運了更多還在路上,就是為了保障超市裡有足夠的牛奶喝...
據說到八月份,40%卡達的牛奶都可以是當地產,不用進口了。我去那裡吃飯的時候,一整個農場都在改裝擴建,造牛棚,為了放新來的牛。
食品業說完了,接下來說說其他行業。
我是在多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做一個短期工作,幾個小項目,夏天結束了就回美國接著上大學。多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是貝聿銘貝老08年設計的,和開羅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一起可以說是一整個中東規模最大的兩個博物館。
波斯灣各國跟卡達一斷交,對生意人是肯定有影響。我個人感覺比較明顯的是建築行業。就連我們博物館這種非常純良無害的工作,8月份有一個新藝術展,從迪拜來的設計公司都辭職了,因為說要和阿聯酋政府的決策保持一致。
我室友(就那個房地產商),他們全家都是搞房地產的,他的哥哥和妹妹都在迪拜開發房地產。他跟我說,阿聯酋政府對全國住民說,對卡達保持同情者,一律坐牢3個月,罰款3萬美金,所以現在跟他哥哥妹妹打電話都隻字不提卡達,本來每個月都可以去迪拜看家人,現在也得等風頭過去了關係和緩了才可以。
此次事件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增加了卡達作為一個發展非常非常迅猛的小國家的士氣,它一共只有26萬國民,220萬的外國人,第一次同仇敵愾。我在路邊、高樓大廈上、五星酒店大廳、哪怕夜店門口,到處都看得到下圖這個漫畫,用噴漆噴在牆上,用LED燈打在高樓大廈上,用投影燈打在天空,阿拉伯小孩子穿著他的T恤。就是卡達的國王塔米姆的臉,下面用阿拉伯語寫著 (Tamin the Great),偉大的塔米姆。很多很多外國人當地人都會去這些壁畫上簽字,說什麼巴基斯坦人民,法國支持你,尼泊爾和你在一起,支持卡達。下面這個照片是我今天早上8點半去上班的時候在一個隨便的路口拍的,那麼早,都有人在簽名。
正是因為卡達是一個擁有驚人財富的小國家,不像其他國家有龐大的窮苦普通老百姓群眾,所以此次斷交對它並未造成直接的重擊。但是,此次事件再拖延下去,肯定會帶來一些問題,比如說卡達的醫院、學校里僱傭的很多醫生老師都是埃及人,如果他們的簽證批不下來,一些保證社會福利的機構運作不了,政府要作出怎樣的反應。
你說此次斷交事件,有沒有對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造成莫名其妙的困擾?肯定有的。比如說,我來卡達的航班在迪拜中轉,就被取消了三次而且還不給任何賠償。比如說,我有一個阿拉伯語的老師,是埃及人,每周三次跟我視頻聊天。昨天我去銀行給老師匯款,銀行工作人員這邊把我護照拿進辦公室,那邊出來一個警察請我喝茶,笑眯眯地問我為啥給埃及匯款(因為埃及跟卡達斷交了。)我在那坐了仨小時,匯款也沒匯成,最後還是拜託我媽幫我才可以。
老百姓,在卡達過日子跟在哪兒過日子都一樣,最主要的還是見招拆招唄。我這個非常短暫的二十年的人生里,只有坐在家裡瞎擔心解決不了的問題,目前還沒遇見天塌了真解決不了的問題。水生火熱的日子,還是要一天一天地過。
最後,騎個駱駝 ^ - ^
美國老了,真的老了……
特朗普到沙特轉了一圈,笑納人類史上最大軍火訂單。保護費交了,洋槍洋炮定了,沙老大和他的一票小弟終於可以放心的收拾下個別刺頭了。
全世界最反動的地主、軍頭、買辦聯盟,看不慣一個反動性稍微少那麼一點點、有那麼一點點理想的小國。「恐怖主義」這帽子真是誰都能用,就像官員們都特別喜歡說政治對手腐敗。
看看美國的盟友都是什麼貨色吧?現在的美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倡導門戶開放反對瓜分世界的美國了,也不是發表威爾遜十四點綱領支持去殖民化的的美國了,也不是實行馬歇爾計劃滿世界發錢的美國了……
既得利益越是穩定,越討厭世界的變化。什麼樣的人交什麼樣的朋友。當美國的盟友都誓言將反動進行到底的時候,你說這美國還是那個意氣風發的青年美國嗎?
當別人到處發貸款、修鐵路的時候,美國在到處收保護費;在別人走出去,遷徙產能的時候,美國想要閉關鎖國;當別人的盟友發展產業蒸蒸日上的時候,美國的盟友只能靠吃老本混日子……
恐怕,這地球球長的位子也坐不了多久了吧?瀉藥。
其他十個問題就不一一回答了。
2017年6月5日,沙特率先宣布與卡達斷交。接著,巴林、埃及、阿聯酋、馬爾地夫、模里西斯五國以及葉門流亡政府(哈迪領導的亞丁方勢力)和利比亞東部政府(新議會領導的托卜魯加政府)紛紛宣布同卡達斷交。這六國兩府里,沙特是老大,阿聯酋是副盟主,巴林、埃及是因為卡達有支持其國內反對派的嫌疑,葉門流亡政府和利比亞東部政府更是直接同卡達支持(或疑似支持)的對立政府爭奪國家政權,至於馬爾地夫和模里西斯則多半是為了沙特和阿聯酋的金援而來湊數的。
緊接著,沙特、阿聯酋、巴林三鄰國更是宣布驅逐卡達公民,禁止同卡達貿易,甚至對卡達實施了封鎖式的禁運;這些舉措導致卡達的消費品出現了三分之一以上的缺口。沙特領導的反葉門胡塞武裝聯軍將卡達開除。可以說,沙特和它的一眾小弟已經對卡達採取了除戰爭以外最大限度的敵對措施;估計要不是美國在卡達也有駐軍,沙特早已武裝入侵了。至此,某些教權派嘴裡的世界級強權之一海合會算是解體了,在他的世界裡恐怕堪比蘇聯解體吧。
事件發生後,伊朗公開表示支持卡達,對卡達航班開放了領空,還向卡達提供農產品。土耳其、蘇丹這兩個穆兄會系統的國家以及穆兄會仍在國會內保有第二大黨實力的突尼西亞態度曖昧,建議雙方對話解決。科威特、約旦兩個北方國家舉棋不定,正會商對策。美國則表示,不會因此撤出卡達。
卡達和沙特鬧翻的直接原因,許多答主已經指出來了,也就是所謂的假新聞事件。
2017年5月24日,卡達通訊社的網站和社交媒體推特賬號發布了一則新聞,報道埃米爾(國家元首)謝赫塔米姆·本·哈馬德·阿勒薩尼23日在一個軍事院校畢業典禮上的「講話」。在所謂講話中,塔米姆提到巴以衝突,對哈馬斯作出評論,說卡達與以色列關係「良好」,並對與伊朗關係的緊張加劇表示不滿,宣稱伊朗是「不容忽視的力量」。這則新聞還說,因與美國唐納德·特朗普政府關係緊張,卡達將召回駐巴林、埃及、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的大使。
事後,卡達政府和「半島」電視台都說,卡達通訊社的網站和推特賬號遭到了黑客入侵,所發布的新聞全都是假的。然而,沙特等國卻表示拒絕相信。最終在6月5日採取了斷交的舉措。
為何一條假新聞(姑且認為是假的,其實我倒覺得是說了卡達政府想說卻不能公開說的話)會引發如此嚴重的後果?
2017年5月20日至21日,特朗普剛剛訪問沙特,大會海合會諸公,表達了對沙特組織聯軍討伐伊朗的支持。隨即伊朗神權共和國的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也跳出來詛咒沙特不得好死,云云。雙方正在劍拔弩張之際,卡達突然發表類似看法,自然會被認為是內奸而遭到肅清。
然而,沙特等國為什麼就認定新聞里表達的是卡達的真實意思,為什麼就認定卡達會跳反呢?顯然,他們之間早已沒有了互信,看似偶然的所謂假新聞事件只不過是壓垮雙方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走向徹底決裂不過是長期矛盾的必然結果而已。
卡達(Qatar)歷史上是包括巴林、阿聯酋甚至沙特東部在內整個海灣地區的稱呼。阿拉伯帝國崛起前,波斯帝國曾統治這一地區。阿拉伯帝國分裂時期,哈瓦利吉派曾在此地崛起,並進入波斯。中世紀時,什葉派七伊瑪目支派的卡爾馬特派又曾統治這一地區。1783年,來自卡達的拜尼.哈立德家族(也就是今日巴林的王室)入侵併佔領了巴林,從而統一了巴林和卡達。但到了1788年,他們就受到了瓦哈比派的第一沙特王國入侵(現今沙特的東方省就是在此時第一次被沙特從巴林手中佔領),被迫跟阿曼、埃及、奧斯曼聯手圍剿如同今日伊斯蘭國一般的第一沙特。至1811年,巴林和卡達人終於驅逐了沙特勢力。
1821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殖民者來到多哈(現為卡達首都),一度佔領此地。撤走後,他們在1825年扶植起了如今卡達的王室塔尼家族。1867年,巴林統治者試圖再度統一巴林和卡達,但在英國的介入下失敗。1868年卡達脫離巴林,但在1871年又被迫向奧斯曼帝國的巴格達省長稱臣,並在1888年獲得了奧斯曼帝國縣長的頭銜。1893年,奧斯曼帝國試圖將卡達納入直接統治,但失敗了。
1915年,卡達參加了所謂阿拉伯大起義,倒戈到英國一方參加一戰。1916年,卡達成為英國的保護國,得以避免在1920年代被沙特吞併。而英國之所以看重此地,當然是因為豐富的油氣資源了。如今經過多年開採,卡達仍然是全球前二十大石油生產國之一,還新發現了非常龐大的天然氣資源(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
1968年,在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此時已經蔓延到了英國在海灣地區的另外兩個殖民地也就是亞丁和巴林)的壓力下,英國宣布要讓卡達獨立。最初,英國計劃將卡達湊進阿聯酋;但該計劃由於一系列糾紛最終破產,卡達最後選擇了在1971年獨自實現獨立。至此卡達同所有鄰國可以說都存在歷史問題,只不過對現實的影響都較小。
獨立後的卡達,作為一個四五十萬人口的富裕小國,採取了對內堅持君主專制、對外追隨沙烏地阿拉伯並引入美軍護身的保守政策,在國際上寂寂無名。
然而隨著國力的日益增長甚至最終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方面成為世界第一,卡達的野心也在膨脹。這一野心最終隨著卡達王室內的另一個傳統——「太子造反」——而開花結果。1995年,前任卡達埃米爾哈馬德(時任卡達首相,當時43歲)趁其父埃米爾哈利法(本身也是1972年政變上台)出國訪問之際仿效乃父昔日做法,發動不流血政變搶班奪權,廢黜自居埃米爾,建立了少壯派政府。
新政府成立後,埃米爾哈馬德頒布了一系列內外變法措施。在國內,哈馬德進行了自由化改革,在許多方面放寬了對外國人、少數教派(基督徒和占國民15%的什葉派)和婦女的限制,最終在2003年通過全民公決立憲,賦予了國會(之前純粹是一個諮詢機構)以更多的權力。實現立憲變成明治式君主(其實並沒有,國會選舉從2007年一直跳票到2019年,還在無限期跳票中,因此還不如開了帝國議會的明治帝)後,哈馬德彷彿也感覺自己成了明治大帝,對沙特擁有某種道義上的優勢了,開始加速擴大自己的海外影響力。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卡達半島電視台通過揭露英美聯軍的眾多醜行,在中東迅速贏得龐大人氣。藉助人氣和金錢,卡達開始頻繁干涉中東地區其他國家內部或彼此之間的諸多事務:2008年衣索比亞就因卡達支持厄利垂亞和索馬利亞教權派為由,宣布同卡達斷交;然而,卡達到2012年已成為厄利垂亞最大的金主之一。
2011年阿拉伯之春後,卡達視其為擴大影響力的絕佳機會,積極支持穆斯林兄弟會(以下簡稱穆兄會)在各地組織奪權。這一時期,土耳其成了穆兄會的政治導師和軍事護法,而卡達就是穆兄會的廣告公司和幕後金主。在卡達和土耳其的支持下,穆兄會先後在突尼西亞、利比亞、埃及等國上台成功,在葉門也參加了權力分享計劃。2013年6月25日,埃米爾哈馬德得意地宣布退位,傳位於其子塔米姆,隱居幕後過起了大御所的生活。
然而阿拉伯之春同時也蔓延到了卡達的鄰國巴林,導致伊朗支持的什葉派勢力崛起,沙特和阿聯酋等國悍然出兵鎮壓才避免了巴林驟然變天。因此,沙特已經開始對到處煽風點火的卡達不滿。
不過,此時雙方還是合作多於敵對,在支持敘利亞、伊拉克的遜尼派勢力造反方面也有共同語言。直到2013年7月4日,就在哈馬德隱居後幾天,形勢突然發生了重大變化: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一直反對埃及穆兄會)和埃及的薩拉菲主義者(光明黨)竟然支持代表革命前勢力的軍部發動政變,廢黜穆兄會出身的穆爾西總統,重建軍部獨裁政府。這表明沙特對於曠日持久的革命已經厭倦,不惜重建舊秩序也要將其結束。而卡達自然不能善罷甘休,繼續庇護穆兄會高層人士,鼓吹要把革命進行到底。結果,2014年就爆發了第二次利比亞內戰:沙特、埃及、阿聯酋支持的東部新議會,與土耳其、卡達等支持的西部舊議會各自建立政府,大打出手。2014年3月,沙烏地阿拉伯率阿聯酋等國召回了其駐卡達大使。
好在此時出現了伊斯蘭國崛起、胡塞武裝奪權事件,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矛盾暫時成為主流,雙方於是在科威特調解下實現和解(這次卡達當局也寄希望於科威特)。卡達支持的伊拉克複興黨餘孽一度同伊斯蘭國合作攻打巴格達,同時卡達自己也參加了沙特領導的反胡塞聯軍。
2015年8月,阿拉伯聯盟譴責土耳其干涉北伊拉克,卡達未參加。2016年1月,沙特在殺害其國內唯一的阿亞圖拉之後,同伊朗矛盾激化。伊朗群眾燒毀了沙特駐伊朗的一些機構,導致沙特帶領許多國家同伊朗斷交,然而卡達也沒有跟風。這些都反映出卡達同沙特之間的矛盾只不過是暫時擱置,實際上並沒有改善。果然卡達支持的利比亞西部政府對聯合國所謂「國民團結政府」的讓步也沒有換來東部政府的響應,卡達同沙特兩國依然在利比亞對峙。
隨著伊斯蘭國的失控並走向滅亡、土耳其在政變後同俄羅斯和伊朗日趨接近,卡達同沙特的矛盾再度浮出水面。2017年5月4日,哈馬斯突然宣布願在1967年邊界內建國、變相承認以色列存在(也就是「假新聞」里談論的巴勒斯坦問題)。這就是卡達為了準備同沙特攤牌而與其他中東地區強國進行的利益交換。二十天後,假新聞事件就爆發了。5月25日,埃及等國立刻宣布屏蔽卡達的所有新聞媒體。6月5日,沙特率眾與卡達斷交。
目前來看,中東諸國業已形成了三大陣營。
第一大陣營是以沙特為首,包括阿聯酋、埃及等國的薩拉菲主義絕對君主國—軍部「世俗」強人陣營。這一組合頗為詭異:某些穆黑口中的人類希望軍部強人怎麼跟他們眼中最大的惡魔瓦哈比教權派搞到一起去了呢?然而事實就是如此。這一派勢力的共同願望就是恢復阿拉伯之春以前的中東舊秩序,其共同特點是告別革命(包括反動性質的「革命」)。
第二大陣營是土耳其和卡達,以及他們支持的穆兄會。土、卡兩國政府嚴格意義上都不是穆兄會掌權(埃爾多安思想接近穆兄會,而卡達埃米爾則是尊奉馬利克學派的薩拉菲主義——同瓦哈比派的區別在於後者尊奉的是罕百里學派),但他們支持穆兄會,也支持阿拉伯之春和「革命」中新建立起來的教權共和政體。他們的共同之處在於希望藉助革命打破過去的舊格局,擴張自己的影響力;因此,他們一邊在別國鼓吹所謂民主,一邊卻在自己國內壓制民主。
第三大陣營就是伊朗為首的什葉派勢力。伊朗在巴林、葉門等地支持革命,在敘利亞卻反對革命支持「世俗」的軍事獨裁強人,在伊拉克甚至跟美國合作扶植什葉派中央政府。其目的無非也是為了擴張什葉派的教權和本國的政治影響力。
這三大勢力彼此勾心鬥角、互相拆台。再加上中立的約旦、科威特、阿曼、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等,外加以色列,也不時出來刷存在。中東的三十年戰爭,只會更加如火如荼地進行下去,直到海灣君主國把外匯儲備耗盡為止。那時,中東將迎來更加壯麗的風景,真正的主人將登上中東的歷史舞台。
至於卡達,目前它的處境是困難的。
好在沙特等國的所作所為,尚未得到美國的全面支持,因此卡達還有美軍護身,暫時沒有遭到軍事入侵的危險。
然而,經濟封鎖對卡達來說仍是致命的。雖然伊朗已經伸出援手,但卡達少不了要多花許多冤枉錢。卡達世界盃也不知還能不能繼續辦下去。
卡達要如何克服上述經濟困難,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後續:
6月6日,科威特埃米爾開始調解。
6月6日,約旦宣布降低與卡達的外交關係至代辦級,同時封殺半島電視台。
6月6日,特朗普發推特批判卡達是支恐國家,但美軍卻仍留駐卡達。
6月6日,模里西斯否認同卡達斷交。
6月7日,茅利塔尼亞追隨五國(模里西斯已否認)兩府與卡達斷交。位於西非的阿拉伯國家茅利塔尼亞是如今全球少有的奴隸制大國(全國人口20%奴隸),長期依賴沙特等國的金援。
6月7日,土耳其表示願意派兵2000人支援卡達防衛外來侵略。至此中東國家除阿曼保持光榮孤立、科威特堅持中立外(另有阿爾及利亞等國更為偏僻因此未有表態),基本站隊完畢了。
6月7日,沙特提出十點最後通碟,要求卡達方全盤接受:
1、馬上同伊朗斷交(現為代辦級);
2、馬上驅逐所有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穆兄會加沙分支)的成員;
3、凍結哈馬斯在卡達全部資金,同時停止援助哈馬斯;
4、驅逐穆兄會所有成員;
5、驅逐其他反海合會(讀作sha te,下同)組織的成員;
6、停止援助一切「恐怖組織」;
7、停止干涉埃及內政;
8、關閉半島電視台;
9、向一切被半島電視台「侮辱」過的海灣國家政府道歉;
10、服從海合會章程且今後一切內政外交均遵循海合會決議。
基本上就是要把卡達變成附庸國,卡達是接受沙特的控制,還是尋求土耳其和伊朗的援助而成為阿拉伯國家裡的第五縱隊呢?拭目以待啊。
6月7日,美國白宮表示特朗普願意斡旋。
6月7日,西非國家(伊斯蘭國家,但非阿拉伯國家)塞內加爾宣布召回該國駐卡達大使,以支持沙特。
6月8日,卡達表示願意談判解決問題,但不會放棄外交獨立性。
至6月10日,共有八國三府宣布與卡達斷絕一切交往(不止外交關係,因為有的政權本來跟卡達就沒有建交):
1、巴林
2、葛摩(6月8日)
3、埃及
4、馬爾地夫
5、茅利塔尼亞
6、沙特
7、塞內加爾(6月7日?)
8、阿聯酋
9、葉門哈迪(亞丁)政府
10、利比亞東部(托卜魯克)政府
11、索馬利亞蘭政府(自稱獨立,但國際社會認為它是索馬利亞聯邦下的一個邦)
6月11日,巴林和阿聯酋開始凍結卡達部分個人和組織的賬戶。
6月11日,卡達開闢了從土耳其等國輸入物資的通道,已不存在日用品危機。
至6月12日,有4國降低了與卡達的外交關係,但未斷交:
1、約旦(6月6日)
2、吉布地(6月7日)
3、查德(6月10日)
4、尼日(6月10日)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土耳其和伊朗之外,阿曼和摩洛哥也向卡達提供了食品。可見,沙特雖然用金元收買了一些小弟,但阿拉伯世界稍有實力的國家(除了埃及、巴林、阿聯酋等三個同謀)都反感它的作為而傾向卡達。
6月13日,土耳其明確表示支持卡達。
6月14日,美國宣布向卡達出售價值120億美元的72架F15戰鬥機。
6月15日,埃及總統塞西在會見巴林國王伊薩.哈利法時說,阿拉伯國家也應該制裁土耳其,因為土耳其同樣支持穆兄會。
6月16日,土耳其宣布召見美駐土大使。
6月17日,沙特拒絕土耳其在沙建立軍事基地(土耳其這什麼腦洞?)。
6月18日,土耳其軍隊抵達卡達首都多哈。
6月21日,沙特國王廢黜王儲(系其親侄),以其子為王儲。同時,還修改了繼承法。
6月22日,沙特、阿聯酋等國通過科威特正式向卡達遞交復交的十三款條件,包括:關閉半島電視台、關閉土耳其駐卡達軍事基地、同伊朗斷交、切斷與穆兄會(以及真主黨、基地組織、伊斯蘭國)聯繫、提交在卡達的恐怖分子名單、為支持恐怖分子繳納罰款等,限期卡達10日內答覆。
全部十三條款:
1、卡達同伊朗斷交,關閉伊朗駐卡達大使館。此外,驅逐伊斯蘭革命衛隊成員,切斷與伊朗的一切情報、軍事聯繫,降低與伊朗的經濟聯繫降低到海合會允許的水平。
2、卡達立刻關閉土耳其駐卡達的軍事基地。此外,暫停同土耳其的一切軍事合作。
3、卡達斷絕與「一切恐怖組織、宗派組織和意識形態組織」的聯繫,尤其是該國與穆斯林兄弟會、伊斯蘭國、基地組織、沙姆解放組織(前努斯拉)和黎巴嫩真主黨的關係。同時,立刻將沙特、阿聯酋、巴林、埃及官方恐怖組織名單上的組織宣布為恐怖組織,今後也要與這些國家同步更新名單。
4、卡達停止以任何方式資助被沙特、阿聯酋、巴林、埃及和「其他國家」列為恐怖分子的個人、團體和組織。
5、卡達逮捕來自沙特、阿聯酋、巴林、埃及的「恐怖分子」、流亡者和其他被上述國家通緝的人,並將這些人引渡給上述國家。如果無法逮捕,也要馬上凍結他們的資產,同時將他們的住處、去向和收支明細彙報給上述國家。
6、卡達關閉半島電視台及其附屬組織。
7、卡達停止干涉其他國家內政。此外,今後也不得向被沙特、阿聯酋、巴林和埃及通緝的人給予卡達公民權;已經給予的,應該剝奪之。
8、卡達為近年來因其政策而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提供賠償或補償。其數目將與卡達協商後確定。
9、卡達今後的政治、軍事、社會、經濟政策必須同其他海灣和阿拉伯國家保持一致。同時,卡達在經濟領域也應遵循2014年同沙特達成的協定,與沙特保持完全一致。
10、卡達停止與埃及、阿聯酋、埃及和巴林的政治反對派接觸。此外,還早將此前與他們接觸乃至向他們提供資助的具體資料全部提交給上述國家。
11、卡達應該關閉一切由其直接或間接資助的新聞機構,包括Arabi21等。
12、卡達應該在10天內接受上述的全部條款,否則後果自負。
13、卡達今年每個月都要接受一次核查,以確保其遵守了上述條款;明年,每個季度接受一次核查;今後十年內,每年接受一次核查。
(以上根據半島電視台公布的內容譯出,有調整)
這十三條款顯然就是半個月前十條款(未公開提交)的升級版。主要內容未變,就是要把卡達變成沙特的附庸國。
6月22日,美國國務院對沙特等國的最後通碟表示「可以理解」。
6月24日,阿聯酋外長指責卡達公開《十三條》是破壞調停(你們也知道不好意思?)。
6月24日,卡達當局宣布《十三條》是「對卡達主權的限制」,但又稱卡達正在考慮如何答覆。
6月24日,卡達回絕《十三條》。
6月25日,土耳其表示不會停止在卡達建設軍事基地。
6月25日,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表示沙特和卡達雙方應該坐下來談判,以便共同反恐。
7月1日,卡達外交大臣表示不會接受《十三條》但會繼續謀求談判。
7月2日,卡達國防大臣表示已經準備好抵抗軍事干預。
7月3日,答覆《十三條》的最後期限已到,但三國表示由於科威特埃米爾的斡旋該期限已經延後了48小時。
7月3日,卡達表示將正式答覆《十三條》。
7月3日,阿聯酋等國表示,若卡達拒絕《十三條》,將考慮將其開除出海合會。
7月3日,卡達外交大臣將包括對《十三條》答覆的埃米爾親筆信交付給了科威特埃米爾,但沙特等四國表示尚未收到。
7月4日,埃及媒體說,沙特等四國正在策動卡達境內對埃米爾父子和土耳其不滿的反對派部落發動政變。四國的其他宣傳手段包括挑撥說卡達軍隊將受土耳其軍隊的指揮。
7月5日,沙特等四國在開會舉行會議,討論卡達的答覆。
7月6日,沙特等國宣布:由於卡達拒絕了《十三條》,因此他們將繼續制裁卡達。
謝邀,我大致梳理一下這個事情的來龍去脈。
這個事情其實很簡單,就是卡達新聞社在半島電視台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在這篇文章裡面,卡達埃米爾說伊朗是伊斯蘭大國,而且對伊朗有敵意是不明智的。然後更重要的是,卡達新聞社報道了卡達外交部的話,表示要從沙特,阿聯酋,巴林,埃及和科威特召回大使。這種大新聞當然是被海灣媒體發了瘋地轉發傳播。
然而僅過了一天,卡達新聞社就表示,之前是被黑客攻擊了,根本沒有召回大使,而且塔米姆(卡達埃米爾)也沒誇過伊朗,都是無中生有的事情。
但是這種聲明並沒有被採信,目前沙特等國不僅與卡達斷交了,而且將其從阿盟之中除名了(鳳凰新聞,真實性待定),卡達之後的日子並不好過。這也算是14年的總結了,畢竟當年因為埃及穆兄會的事情,沙特等國已經召回大使了。穆兄會的流亡分子現在還有不少在卡達,而對於這幫人,卡達選擇支持與保護,這與沙特,埃及等國是完全對立的立場。
卡達其實本身就與海合會其他成員不對付,尤其是不甘心當沙特的小弟,上次海灣諸國與伊朗斷交,卡達也沒有斷,可以說現在這種局面是積年累月的成果。
畢竟沙特一直是將海灣國家當成一個整體來對付伊朗的,而卡達屬於那種不太合群的類型,這有點殺雞儆猴的意思了,凡是敢跟伊朗眉來眼去的阿拉伯國家,敢和沙特做對的國家,就是卡達這個下場。據新華社消息,今天沙特、巴林、埃及、阿聯酋四個國家先後宣布與卡達斷交,指責卡達支持恐怖主義活動,破壞地區安全局勢。
據沙特媒體Al Arabiya,四個國家宣布斷交的原因分別是:
巴林宣稱,卡達支持恐怖主義並致力於在麥納麥建立合法機制
沙特宣稱,卡達是進入沙特的切口,斷交是為了保護國內安全
埃及給出的理由是卡達支持穆兄會
阿聯酋則表示要封鎖極端主義和卡達的媒體宣傳,維護海合會的利益
卡達通訊社旗下網站在23日深夜播發了一則講話,據稱是卡達埃米爾(國家元首)塔米姆在出席卡達軍校第8批畢業生典禮時的講話。塔米姆在講話中表示支持伊朗和哈馬斯,譴責美國和沙特對卡達關於支持恐怖組織的指控。塔米姆稱伊朗是本地區和伊斯蘭教的中心所在,與伊朗緊張關係升級是不明智的。
△ 卡達埃米爾(國家元首)塔米姆
但卡達國家通訊辦公室主任賽義夫於2017年5月24日發表聲明說,卡達通訊社網站及其推特賬號遭到黑客攻擊,所播發的塔米姆的講話等報道是不正確的。
6月3日,"Global Leaks"這一組織發布了第一批阿聯酋駐美大使奧太馬的泄露郵件,根據土耳其媒體Daily Sabah的消息,在泄露的郵件中,卡達支持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這些泄露的郵件指出是卡達政府以及半島電視台加劇了海灣國家目前的危機。郵件中還提到,阿聯酋政府將於本月11日到14日與親以色列的新保守主義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 )會面,日程包括對卡達、半島電視台以及其與穆斯林兄弟會關係的深入探討。
△ 被泄密的郵件指出卡達支持哈馬斯
5日,巴林、沙特、埃及、阿聯酋等這幾個海灣國家宣布切斷與卡達之間的交通,要求卡達遊客和居民兩周內離境。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CC)實力最強大的成員國這樣斷交是前所未有的情況,針對海合會大佬們問什麼要與卡達斷交,我們採訪了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的殷罡老師。
世界說:這次巴林、沙特、埃及與阿聯酋先後宣布與卡達斷交,這四個國家對卡達的擔憂主要是什麼?
殷罡:首先總體來說,這些國家在過去一直瞧不起卡達,因為在同阿拉伯世界和波斯伊朗對抗的過程中,卡達獨樹一幟,保持了一種中庸的立場,並不是同其他阿拉伯國家一樣同仇敵愾同伊朗作對。
在倫理道德方面,海合會的君主國認為卡達政權的合法性應該受到質疑,因為卡達連續兩次或者說純粹有兩次是非程序更迭。卡達埃米爾(國家君主)的位置,並不像其他的海灣君主國家一樣進行程序性的更迭,而是曾經出現過兩次政變,甚至還出現了兒子奪父親王位這種事情,這是在倫理道德規矩方面。
還有在阿拉伯世界內部事務上,卡達以小國標新立異,獨樹一幟。卡達在半島電視台上表面很公正,但是到處扇動革命示威反政府。在利比亞的悲劇當中,卡達扮演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半島電視台發布假新聞,煽動革命,支持利比亞的政治極端激進的伊斯蘭勢力,反對卡扎菲,發的一些假視頻促使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的錯誤的決議,而且在利比亞戰爭打起來以後,卡達還積極的出兵派空軍參與作戰。埃及陷入動亂之後,卡達一直支持造反派,反對穆巴拉克獨裁;塞西支持穆兄會贏得選舉之後,卡達又積極支持穆兄會的政權,這一切都讓阿拉伯國家非常反感,而且絕對不能接受。在巴林以及葉門的政治當中,也有卡達干預的角色,而且巴林和葉門的反對派幕後都是伊朗。
正因為如此,阿拉伯國家把卡達看做一個另類、內奸、叛徒,說一定要把它趕出去,剝下它的外衣把它趕出去,這個是他們矛盾的根本。
斷交事件是逐漸積累發展起來的,爆發點就是郵件泄露,沒有這個事兒他們之間的關係也遲早會走到這一步。
世界說: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在沙特講話,指責伊朗贊助極端伊斯蘭恐怖組織,是否對這次斷交事件有影響?
殷罡:美國在其中沒扮演什麼作用,這只是一種特朗普訪問沙特之後出現這種情況,大家認為是好像是特朗普的原因,實際上跟特朗普一點兒關係都沒有,它的爆發點是因為郵件泄露,黑客事件,大概出現這個情況美國應該是高興的,畢竟這些阿拉伯國家不僅同伊朗堅決作對,而且還把叛徒內奸給拉出來數落一番,同它(卡達)關係決裂,而且還試圖把它趕出阿盟。但是美國不會借這個事兒進一步打壓卡達,因為卡達跟美國關係不錯,卡達試圖跟伊朗緩和關係,它在外交上獨樹一幟,姿態比較靈活,這樣的國家它怎麼能跟美國搞壞關係呢?
世界說:接下來海合會會有什麼樣的發展呢?
殷罡:海合會清除異己還會變的很堅強,因為不知道今後伊朗和阿拉伯國家的對抗發展到什麼程度。如果是把卡達踢出去的話,海合會可以說是比以前更堅強了。
世界說 李曉萌
發自 北京
更多國際資訊,歡迎關注知乎機構號@世界說
講述全球故事,見證改變發生的第一線。我們和你一起,積極生活在別處。
有沒有一種希特勒聯合墨索里尼、東條英機一同指責弗朗哥政府為法西斯勢力支持者,宣布從即日起斷絕同西班牙的外交關係、並將其從軸心國除名的畫面感?
====================================
一時手快寫成了協約國,謝謝評論提醒(?ω?)卡達跟沙特斷交……沙特運動員也許會因此抵制在卡達舉行的體育賽事……卡達將舉辦2022世界盃……那麼中國隊世界盃出線少了一個勁敵!!!
然後泰國隊出線了!(精彩評論……)
阿拉伯世界圍堵卡達的真正原因
幾天前,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利比亞和葉門宣布與卡達斷絕外交關係,指責後者破壞地區穩定局勢,隨後又有多個國家宣布與卡達斷交。這些中東國家明面上是宣稱,卡達支持包括所謂的「伊斯蘭國」(IS)武裝在內的恐怖主義團伙,私底下認為卡達和伊朗走得過於親密。
卡達王室的確曾在幾年前也一度支持過IS,後來IS越搞越過火,卡達就停止對IS的支持了。知道這一實情沙特怎麼又沒有在那時候跳出來指責卡達呢?還有,前陣子26名卡達王室成員連保鏢隨從一干人等,在去往參加一場獵鷹派對的時候被恐怖分子一鍋端了。卡達方面救人心切,交了10億美金(你沒看錯,是10億美金 囧)讓綁匪放人。卡達為了救人而交贖金也無可厚非吧?難道交贖金也算支持恐怖分子?所以上面那幫中東國家檯面上所宣稱的理由是不成立的。更幽默的是:通過維基解密中情局的文件顯示,IS幕後的金主之一正是沙烏地阿拉伯王室,甚至當年製造911恐怖襲擊事件的幕後策劃者本拉登也是沙烏地阿拉伯人。沙特王室也一度是IS幕後最大的金主之一。各位,看到這裡估計內心也會會心一笑吧。
卡達的石油儲量並不如其自身天然氣儲量豐富,其對於石油輸出的依賴遠好於沙特,並且自身為全球第二大天然氣輸出國。石油價錢好的時候就多賣石油,天然氣市場景氣的時候便多輸出天然氣,卡達成為阿拉伯世界的牆頭草,反正哪裡賺錢去哪裡。再加上卡達相較於其他阿拉伯國家更自由更世俗,沙特、巴林等國早就對卡達心存芥蒂,礙於美國的面子遲遲沒有整卡達。卡達的天然氣輸出主要是通過海運為主。卡達會先將天然氣液化,然後裝船並運送至世界各地。奈何運輸天然氣的加工步驟複雜,液化天然氣若想在海上實現運輸,必須要將天然氣降溫到-161°,這過程會消耗巨大的能量,一艘的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其維持天然氣液化保溫的能量就相當於此次運輸量的1/3到1/2。1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只能交付5萬噸,液化天然氣的海上運輸是很沒效率的。
天然氣最有效率的運送方式便是通過管道輸送直接運送到目的地。世界天然氣最大的輸出國為俄羅斯,其天然氣主要運輸方式就是通過管道將天然氣從本土直接輸送至西歐和中國。液化天然氣可被用作其它汽車燃料的清潔替代物,並且在發電中,燃燒天然氣比起石油和煤之類化石燃料要更加清潔,產生更少的溫室氣體。所以一直以來,提倡環保的歐洲一直都熱衷使用天然氣。
同時歐洲是全球天然氣需求量最大的地方,卡達也想參考俄羅斯的模式,利用管道輸送天然氣去歐洲來分一杯羹。奈何卡達跟歐洲直接隔著個敘利亞,所以卡達之前便投入大量的金錢去支持敘利亞的反抗軍,期望通過推翻阿薩德來搶歐洲天然氣的這塊蛋糕。可惜反抗軍自己不爭氣,自己內部矛盾叢叢。阿薩德借著俄羅斯的幫助節節勝利,美國政府又為了避免和俄羅斯硬碰和重蹈伊拉克的覆轍,一直不願意直接派兵干預敘利亞內戰。卡達也是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歐洲這塊天然氣大蛋糕,看得到吃不著還干著急瞎操心。
就在卡達眼看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時候,俄羅斯向其拋出了聯手的橄欖枝。俄羅斯這幾年來受美國制裁的影響,國內經濟死氣沉沉。現在國際油價又一直一蹶不振,俄羅斯的外匯收入入不敷出,很希望通過天然氣殺出一條路來。俄羅斯表示:「你不是一直以來都搶歐洲這塊大蛋糕?所以才去懟阿薩德嘛。現在你就不用懟阿薩德了,咱們這個全球第一和全球第二聯手就天下無敵了。我們可以在伊朗建一條天然氣管道。我西歐乃至東亞的市場分給你,你讓我在中東世界站穩了腳跟,幫我保住阿薩德和伊朗這兩個小弟,我們聯手壟斷了全球天然氣價格的話語權。如何?」卡達這個中東牆頭草一聽,覺得符合自己的天然氣利益,兩國一拍即合。所以大家才會看到後來的卡達跟伊朗走近的事實。
沙特等石油輸出國也不是省油的燈,一打聽到以上兩國要聯手壟斷全球天然氣價格,並且打算成立類似OPEC 的天然氣組織,當然是拍案而起大罵卡達這個反骨仔,吃著碗里看著鍋里;其他阿拉伯國家國家主要也是OPEC成員,他們跟俄羅斯和美國在國際原油市場上斗得難分難解,自然不允許卡達這個反骨仔暗中砸壞自己的飯碗;而美國想到那個好不容易被按到地上,且快斷氣的俄羅斯有鹹魚翻身的機會,當然也按耐不住。美國的頁岩油好不容易才到跟OPEC平分秋色的地步,怎麼可能願意看到俄羅斯天然氣的獨家坐大?要知道世界上要是多用了天然氣,那少用的肯定是石油。美方便默許沙特等國的行動,我們才會在21世紀的今天,看到類似十九世紀鴉片戰爭期間封鎖一國海岸的鬧劇。
................................................................................................................................................................................................................................................................................................................
想了解更多有趣又不同於主流的傳媒的獨到時事分析,可以關注本人新開的公眾號:肥狗識途
或者掃一掃以下的二維碼
http://weixin.qq.com/r/2yk2LsbES5s0rYJN93zJ (二維碼自動識別)
阿拉伯世界,就是誰露出點世俗化的苗子,誰就是無恥之徒唄。敘利亞是民選國家,那就是戰爭不停歇。卡達半島電視台,這個基本上就是現實的照妖鏡,再不封殺老百姓連豬肉都敢吃了。
看錶情(更新一下圖)
「恐怖主義!干涉內政」巴林、沙特、埃及、阿聯酋、葉門同時與卡達斷交
目前斷交8國
巴林
沙特
埃及
阿聯酋
葉門
利比亞
馬爾地夫
模里西斯 問號中
另一方面;
科威特土耳其願調停卡達「斷交風波」,阿曼外長臨時訪卡
多國與卡達的「斷交風波」爆發已經超過24小時,各方調停勢力已經開始介入。目前,科威特與土耳其均已表示願意參與調停涉事各國之間的爭端。阿曼外長也於5日晚與卡達外交大臣舉行了會談。
據科威特通訊社(KUNA)報道,科威特國王謝赫·薩巴赫已經致電卡達外交大臣穆罕默德,敦促後者保持克制,不要採取使局勢激化的行動。薩巴赫表示,希望卡達能夠為「旨在降低兄弟國家之間的緊張局勢」的努力留下機會。此外,科威特副首相兼第一副外長薩巴赫·哈立德·哈馬德也在一次會議間隙對媒體表示,科威特將一如既往地在地區問題上採取「溫和並平衡」的態度,並希望能夠以這種態度將涉事各方帶到談判桌旁,通過對話方式解決爭端。
當天,科威特國王薩巴赫還在首都會見了由沙特親王哈立德·本·法賽爾率領的一個使團,後者向薩巴赫傳達了來自沙特國王本·阿卜杜勒阿齊茲的口信,主要內容是關於雙邊關係以及地區局勢。
此外,卡達半島電視台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表態稱,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已經分別與卡達、俄羅斯、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國的領導人通電話,討論緩解地區緊張局勢的問題。該名消息人士表示,「這些通話強調了地區和平穩定,以及使用外交與對話手段降低緊張程度的重要性。」
此前,土耳其外交部長卡夫索格魯(MevlutCavusoglu)已經就近期地區局勢表態。他表示,事情的發展讓大家十分難過,土耳其政府準備竭盡所能,協助解決此次爭端。土耳其方面將提供任何支援,以促使情況走向正常化。
卡達與中東遜尼派國家交惡並不是因為恐怖主義。沙特說卡達支持恐怖,好像它不支持似的!卡達支持恐怖主義與否不知道,關鍵是它支持穆兄會。穆兄會雖然是一個伊斯蘭政治組織,但它卻是民主的,穆兄會攫取國家政權靠的是選舉,至少表面是這樣。沙特是一個君主制國家,它不害怕極端伊斯蘭,它害怕的是民主選舉。儘管恐怖分子也襲擊過沙特,但針對的是什葉派清真寺。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埃及革命時,沙特不支持宗教化的穆兄會,反而支持世俗的埃及軍隊。相比於宗教,沙特更在乎皇權。這也是沙特對卡達忍無可忍的原因。
至於伊朗,其實伊朗對沙特的威脅沒有遜尼派中的民主開明派那麼大。伊朗和遜尼派阿拉伯國家共同存在了上千年了,沙特才存在幾年?
集體斷交是結果,表面上說卡達支持恐怖主義,影響地區安全局勢,實際上內涵了沙特和卡達對中東地區事務主導權的爭奪。
沙特一直以來都是GCC主導國家,卡達奉行小國大外交,憑藉自身的軟硬實力,在中東地區和沙特對著干。這次斷交事件的起因是卡達媒體引用埃米爾「支持伊朗」的言論,美國前腳在阿拉伯峰會上和大家說,要阿拉伯國家自律,主動孤立伊朗,後腳卡達就挑釁,於是一直被兩頭安撫的沙特聯合心裡不太爽的巴林,埃及,還有萌萌噠的阿聯酋,幹了一票大的。
伊朗問題上,沙特一直以伊朗為靶子,調節內外政策,而卡達認為海灣安全的實現,需要伊朗,伊朗是一個不容小覷的中東國家,要把伊朗納入地區安全的框架內,迫使沙特在伊朗問題上讓步和解。這個觀點明顯和沙特和美國的態度完全相反。伊朗問題中,巴林是一個什葉派占多數人口,但遜尼派王室掌權的國家,沙特和巴林接壤地方有15%的人口是什葉派聚集地,所以為了防止巴林什葉派革命波及沙特國內,沙特一直幫助巴林王室鎮壓巴林什葉派平民的暴動和抗議。卡達長久以來對伊朗的支持,讓巴林這次直接指責卡達干涉其內政,支持恐怖分子,矛盾可見一斑。
巴以問題,卡達支持哈馬斯,稱其為巴勒斯坦人民合法代表。和穆兄會一樣,哈馬斯被阿盟定義為恐怖組織,而卡達恰恰支持穆兄會,得罪了埃及。
卡達和美國的關係一直也不錯,不過,這次首訪中東就是沙特,確實是給了沙特撕逼的底氣。不過,話說回來,卡達一直也是美國在中東平衡沙特的力量之一。攪屎棍的意見,就和他們親戚背信棄義的英國人一樣,沒什麼原則。
卡達雖然馬上說中毒了自己,但沙特四國才不管。造成了事件的前所未有的持續發酵。GCC國家矛盾一直存在,沙特儘管處處被添堵,但總體上說,沒有讓出GCC老大的位置。卡達誠然如其他帖子上說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快到60萬人民幣,資源天然氣石油儲備豐富,近年來一直主辦一些世界或者區域性的比賽(譬如06年的亞運會),通過半島電台等影響力不斷擴大,但畢竟是一個國土面積較小,大約12000平方公里,和沙特不在一個體量上。所以GCC國家還是在沙特主導的可控範圍內。
事件估計會在一陣激烈的衝動外交後,沙特可能排除卡達重新完成GCC國家的安排後,平息。至於其他國家,科威特大概會更跟風斷交,伊朗雖然人人都要貼他這塊狗皮膏藥,但伊朗思路清楚,嘴巴厲害,外交克制,應該做不出支持卡達過激的行為。
我個人意見,斷交事件應該會狗尾續貂。
2022年世界盃還辦不?
什麼?難道不是沙特才是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么?
呵呵,這些回答都不在點上,中東國家最頭疼卡達的地方是卡達半島電視台。
半島電視台對民眾的煽動現在可比阿訇都厲害。這麼說吧,卡達掌握了阿拉伯世界的輿論工具。
但是問題來了,既然做到阿拉伯世界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台,那麼他的立場就是站在民粹那邊的,比如阿拉伯之春,毀滅以色列,打敗美國鬼子,對什葉派伊朗的民主制度充滿同情,對葉門的平民傷亡不滿。這些或多或少的影響了一些阿拉伯國家的利益。
這次阿拉伯國家聯合起來斷交,無非就是逼迫半島電視台關門罷了。
畢竟是抱了美國大腿的國家,海合會還不至於太衝動,只能在外交層面懟。
貌似老榕跟半島電視台的關係還不錯。
油價連五日線都過不了,還得下行啊
非要舉例子的話卡達比較像當年華約里的捷克波蘭,政治上比較不買老大哥的帳,經濟甚至比老大哥還好,奈何老大哥有坦克。
問題早就有苗頭了。
難道真的如沙特,阿聯酋等國公報所說卡達支持恐怖主義?當然卡達也不幹凈,但是沙特這些國家來說這話就搞笑了,就好比坐台小姐說樓鳳不要臉一樣……
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表面上看從2016年年初沙特處死什葉派教士奈米爾後,導火索就點燃了……隨後沙特,巴林,這些國家紛紛與伊朗斷交。您可能要問了,管伊朗屁事?這個奈米爾從八九十年代就在伊朗居住,後來回到沙特,他由於在伊朗的經歷加上自己頻頻要求沙特政府給予什葉派平等待遇,被沙特視為伊朗的走狗,他在沙特基本上就隔三差五被關到牢房,最終被處死。
而他的死就如同當年斐迪南大公遇刺一樣,成為中東地區教派矛盾激化的導火索。伊朗公開抨擊沙特,並引發伊朗民眾圍攻沙特大使館,最後印發阿拉伯國家和伊朗斷交(但是,當時卡達沒有任何站隊表示,阿聯酋當時降低到最低外交關係)。加之,伊朗長期暗中扶持葉門境內的胡塞武裝(沙特的反對勢力)。所以,沙特狠伊朗入骨。
但是,今年5月28日,卡達埃米爾公然說卡達和伊朗是好基友,表示沙特你們說伊朗是引起地區紛爭的問題源頭這種說法是愚昧無知……這下子可把本來潛在的矛盾激化了。卡達隨後就聲稱黑客入侵導致通訊社發表了錯誤聲明……沙特說我不聽!你受死吧!
所以,親伊朗表面上是原因,實際上是長期地區紛爭中卡達與沙特明裡暗裡背道而馳的做法結下的梁子導致的。
手打字太麻煩,睡覺後再說。
接著說兩句,我們千萬不要覺得卡達親美就怎麼怎麼地,沙特也不差哦,尤其是早在奧巴馬時期就有不合跡象,我這麼說不是亂講。說個段子,2015年卡達埃米爾(就是現在這個聲稱和伊朗好基友的元首)訪美,他和觀海一起會談,觀海會後對媒體說卡達是打擊Isis的有力夥伴,誓言擊敗Isis,然後塔米姆對媒體說不打算重複觀海的話,提都沒提Isis,最搞笑的是當時白宮發言人好誠實,說美國和卡達在一些問題上存在不同看法,但是更多方面利益重合……話里話外的,自己品吧。再說特朗普上來了,就立刻在沙特賣了一大批武器,所以嘛……你說美國沒暗地表態?我是不信。
空了接著說。
酒後,接著說。沙特為啥懟卡達,說白了就是中東地區紛爭,沙特影響力下降了,昔日中東老大(他自己覺得是老大)不再風光,而實話實說,卡達現在統治者阿勒薩尼家族實際就是沙特人後裔。這麼多年,卡達一個彈丸國家卻在阿拉伯世界擁有絕對影響力,一個半島電視台成了阿拉伯世界宣傳部,這讓沙特十分不爽。推薦閱讀:
※伊斯蘭世界哪個國家最有可能完成工業化,成為發達國家?
※古埃及文明是被羅馬帝國終結的還是被阿拉伯人終結的?
※是阿拉伯語學起來更難還是漢語學起來更難?
※你們為什麼要學阿拉伯語?
※中國人學習阿拉伯語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