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商的本質是什麼?

題主一直很苦惱一個問題:所謂的智商高究竟是指「什麼」高?題主身邊有人解數理化題目飛速,平常上課不聽作業不做考試照樣飛起,可一到語文和英語就跪了。有人學習能力非常強,可是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卻很弱,如果智商高指的是觀察力強,分析能力強,為什麼他們無法把對方的心理也像分析數學題那樣分析的十分透徹呢?為什麼他們會想不到對方的反應已經是在表現自己的不快了呢?
會不會我們生活中一直把「思維方式的差異」當成了智商的高低之分呢?
到底是思維方式更重要,還是智商更加重要一些呢?


所謂的「高智商」,不同的人使用這個說法,所指的東西可能完全不同。下面分幾點展開討論:

1.智商測驗測的到底是什麼

從技術角度來說,智商就是智力測驗得到的分數,這個分數在早期的演算法里是一個商數(心理年齡/生理年齡),所以才叫智「商」,不過現在已經不這麼算了。

那麼,這個分數反映的到底是什麼東西?

目前主流的智力測驗都是基於一個相同的理論:g因素理論。g因素理論的提出者是20世紀早期的著名心理學家Charles Spearman,他觀察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個人接受各種不同的認知測驗,那麼測驗分數彼此之間一般會存在正相關。比如,一個人的邏輯推理測驗得分比較高,那麼ta的記憶測驗得分通常也會比較高,雖然這些測驗測量的是不同領域的能力。

基於這個觀察,他提出,具體某項測驗的得分高低,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與這種具體任務相關的各種能力、技巧,這類因素稱為s(specific)因素;另一個則是與具體任務無關的、一般性的心理能力,稱為g(general)因素。測驗得分之間的正相關,正是來自於這個g因素。

g因素理論的示意圖,紅色大圈的是g因素,藍色的小圈是具體測驗的表現,一部分與紅色大圈重疊。來源:g factor (psychometrics)

所以,根據g因素模型,智商就是一種一般性的心理能力,如果你的這種能力比較強,那麼幹啥事都會更加得心應手。智力測驗的目標就是測量這個g因素。目前主流的測驗一般包括許多不同的測驗項目,通過這些項目上的得分,計算出一個智商總分,作為對g因素的估計。

2.智商的大腦基礎是什麼?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這個g因素,所謂的「一般性的心理能力」,本質上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我們能否把它還原為大腦層面的某些特性?這是目前智力研究領域的前沿問題,沒有定論,但有些初步的結果。

首先,「腦袋大的人更聰明」,這條民間智慧似乎有一些道理。研究表明智商和腦袋大小的相關係數大概是0.2左右。如果用腦成像技術把腦殼打開,計算一下實際大腦的體積,那麼與智商的相關係數會上升到0.3-0.4。這個相關係數不算高,但作為群體水平的統計還是有意義的。

其次,在具體腦區的層面上,目前比較有影響力的理論是頂葉-額葉整合理論(parieto-frontal integration theory),這個理論認為智力的神經基礎是一個橫跨大腦多個區域的神經網路:

與智力相關的主要腦區,數字為Brodmann分區編號,來源:http://www.nature.com/nrn/journal/v11/n3/full/nrn2793.html

根據該理論,當一個人需要解決某個問題時,會經歷如下步驟:

(1)大腦顳葉、枕葉的腦區(圖中18、19、21、37)完成早期的感知覺加工;

(2)信息傳遞至頂葉區域(圖中7、39、40),進行符號化、抽象化加工;

(3)頂葉與額葉區域(圖中6、9、10、45、46、47)協同工作,尋找最優的方案;

(4)扣帶回(圖中 32)根據這個最優方案,篩選出正確的行為反應,並抑制不正確的反應。

所謂智商,本質上就是這個神經網路的工作效率。這個網路越發達,效率越高,那麼一個人的智商就越高。

這個理論確實得到了不少實證研究的支持。比如,一個人的智商得分越高,那麼這些區域的灰質體積通常也越大。此外,腦網路方面的研究也發現,智商得分確實可以預測這個神經網路內部的信息傳遞效率。不過,現有的研究還存在很多局限,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日常生活里大家所說的「智商」到底是什麼?

上面討論的是學術領域的「智商」。在學術之外,智商的概念也已經深入人心,很多人都喜歡拿它來說事兒。不過,老百姓所說的「智商」,許多時候和學術上的定義並不是一回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沒法直接測量出一個人的g因素,我們能觀察到的,是ta在具體任務中的表現。一般來講,大家都會有一些樸素的刻板印象,認為某種行為表現代表了高智商,比如數學物理學得好,思維有條理,乃至說話語速快,等等。實際上,這些行為表現的背後,既有可能是g因素的影響,也有可能是熟練度、思維方式,乃至動機的影響。

這件事的個體差異很大,日常觀察也不可能做到很客觀,所以從行為表現直接推測智商,是一件很不靠譜的事情。如果推測的對象是自己,試圖通過自己的某些表現來自證高智商,那麼大概還是吹nb的成分居多,比如這個問題下的各種尷尬回答:智商高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知乎

(關於智商和智力測驗的更多信息,可以參考我去年的live《關於智商的那些事兒》: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以前回答過類似問題了,複製過來吧.....
智力測試這套體系,主要工作歸屬於 發育心理學和兒童保健科 。而普通人對智力測試和智商存在著嚴重誤解。
我自己神經外科專業,工作中會涉及到這一方面,有一些了解,所以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自己不從事這一塊,可能不很嚴謹,專業人士請諒解)

1. 智商的意義

智力測驗常用的有幾個:
Gesell
韋氏
比奈-西蒙

我見得多的是前兩個。
其中Gesell用於0-4歲,更多是精神發育情況,如什麼時候抬頭、什麼時候翻身、什麼時候說話之類的,這與我們一般理解的智商區別比較大。
我們平時說的IQ,一般是指韋氏量表。
韋氏量表分三個段,小韋氏(3-6歲),大韋氏(6-16歲)和成人韋氏

韋氏使用離差智商,所以測試得到原始分之後,要進行標準化處理。
得分處於均數的為100,一個標準差為15分,130智商就是高於均值2個標準差,即前2.5%,145就是高於3個標準差,即前1%。

也就是說,韋氏智商不是一個絕對值,而是一個相對值....

2. 高智商的表現和意義

韋氏智商數值體現的是一個排名體系
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那就是拿自己和普通人群比較(譬如和小學同學相比。小學還沒有入學篩查,可以認為是自然狀態,中學以後都受入學考試篩查影響了)
如果能處於前1%狀態,基本有145的智商
能處於前2.5%(1/40),基本有130智商
所以,一般來說,130以上智力的人,就已經具有很明顯的優勢了,周圍的人一般都會誇他們聰明。
一個具體體現是,中小學考試的水平不會太差。
因為一般中小學考試測試的理解、記憶、邏輯、語言,與韋氏量表有很大重合。
如果測出來智商140,考試卻班上倒數,那多半是用了假的測試題了

熟悉醫學統計學原理的朋友都知道,醫學上小於5%的,都認為是非正常情況。
130以上的智力,已經是前2.5%的水平。這時候,智力測驗題目對這群人的區分度是很差的。
更準確的說,智力量表的測試題目,根本不是為前2.5%的人設計的。130和145,其實沒什麼區別。


另外需要注意到一個事實是,語言、常識、計算之類,都可以通過教育習得。
換言之,智商是一個人認知能力的綜合評定,而不是一個人的天賦水平,這與多數人對智商的理解完全不同。
尤其在兒童階段,家庭教育良好,兒童早慧,常識、計算等習得比較早,那麼相對於同年齡段的標準值,其優勢就很大、體現的智商水平就高。
這有可能是家庭教育好的結果,而非天賦高。
(絕大部分研究都表明,猶太人、東亞人的智商高,黑人的智商低,這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於不同族群的家庭對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不一樣。中國曾經做過全國智力普查,結果是江浙一帶最高,這裡也是中國自古以來最重視教育的地方)

3. 智商測試的意義

事實上,智商測試不是用來評估高智力的,
恰恰與之相反,這類測試是用來篩查智力低的人,尤其應用在兒童中.....

因為智商題目涵蓋了正常人應該具備的語言、邏輯、計算、類比、記憶等能力,如果這個題目下比較差的那部分人,日常生活就存在問題。
一般來說,95%的人為正常人(70-130),日常生活沒問題。
而低於2個標準差的人(70以下)就存在比較大的生存障礙了。當然85以下(即一個標準差一下,人群後15%左右)日常生活也是比較吃力的

由於教育本身可以改善智商,那麼低智商的兒童被篩選出來,就能使用特殊的措施促進其智力發展。由於兒童可塑性較強,合理教育之下,低智商兒童,有機會回復到正常。

4. 智商與成才的關係
智力越高,成才的機會一定越大,兩者必然是存在明顯正相關的。
但是,如前所述,這兩者未必構成直接因果,因為教育是一個嚴重的混雜因素。
教育好的人,智商也就高。
反過來,智商高的人,在選拔性的教育體系中,容易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
到底是智商是主要因素,還是教育是主要因素,很難說。

5.天才與智商的關係
智商與人才直接相關,而對於天才,我一向認為是無關的。
韋氏涵蓋範圍很廣,包括類比、計算、記憶、邏輯、常識等理論性的,以及圖形、迷宮這些操作性的。
也就是說,韋氏比較的是整體水平,而非專項能力。
然而,高智力的人,往往會呈現出一項或幾項能力出眾,而非全面出眾。
譬如,一個人邏輯、計算能力非常強,在邏輯計算題目中是滿分,但記憶的項目中只是中上水平,這時候其最終分數不會非常高。
所以,韋氏智力量表對篩查天才是乏力的。到目前為止,使用測試的方法篩查天才一般行不通。

另外,天才在一兩個方面有突出能力,這個突出能力,往往要與對應的事業相匹配。沒有對應的事業,天才就不能體現出天才。
譬如,莫扎特、梵高明顯是天才,用韋氏量表去測,他們邏輯、計算之類的表現未必高。
而如果莫扎特不從事音樂、梵高不畫畫,他們都可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而已。

這其實類似於身體的天賦。如果沒有籃球這項熱門運動,姚明的身高、喬丹的天賦,根本不足以施展。沒有拳擊這項運動,泰森可能一輩子就是一個混混。

6. 智力量表對普通人的意義
我的觀點:高於70的人,就說明是正常人,沒有太大意義。
腦子沒病的成年人,沒必要去測,也不必在意。

7.幸福的人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智力不足的人必然不幸
類似的,人際關係差的也會不幸,身體差的也不幸,長得丑的也不幸,脾氣壞的也不幸。
試圖以一個長處去彌補所有,那需要到達一個領域的頂尖才行。
思維能力達到牛頓霍金這個水平,或者拳擊水平達到泰森那樣,就算其他方面在差勁,也混得比大多數人好。
可惜絕大多數人實現不了。
大多數人都只能揚長避短,且重在避短。
所以智力處於中上水平的人,應當努力改進自己的弱項,而不是糾結自己聰明卻混不好。
反之,智力處於劣勢的人,應該努力發現自己是優勢,並盡量從事能發揮優勢的工作,而不是把自己的失敗歸結於自己笨。


狹義上的智商,也就是智力商數,簡稱IQ,其實是20世紀初提出的一個」一般能力」量化模型,它的核心包括以下七方面:歸納力、想像力、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判斷力、應變力。如果題主問的是狹義上的智商,那麼就是以上七方面。

而廣義上的智商,也就是我們眼中的」聰明」,是不是能用上文的「聰明」來作為衡量標準,學界一直沒有共識。如果說狹義的智商是一種學術意義上的能力,缺乏能動性,那麼我們說的聰明其實更著重的是一種應用層面的東西。所以像七能力理論這樣的新智商模型挑戰IQ模型就很正常了。所謂的七能力理論認為,聰明應當包括語言、邏輯、空間、音樂、運動、社交、洞察七方面的能力。可以發現,這個理論的實際操作性很強,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有些人音樂天賦很高但是運動能力就不怎麼樣的情況,但是該理論卻並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不像智商——所謂的智力商數——本質是一個很好的定量標準,低笨高聰明。

臨床上的智商說到底是一種測試標準化工具,用來評價人相對於同年齡人群的「一般能力」,它的適用性廣,但是限制也很多,往往會受客觀條件影響,比如年齡、教育和環境等等。智商測試的第一部分就是常識,有諸如英國皇室的駐地是哪裡之類的問題,對於一個山區的小孩來說他就可能答不上來,你能說是笨嗎?

完整的智商測試可能需要做4到5個小時,涵蓋了最上說的七種「力」的方方面面,但是幾乎都脫離了現實場景,所以其評價並不客觀,只是一種可用的模型,不一定是正確的。強答智商高是什麼體驗的同學就不要自以為是了吧,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兒。


從題目內容描述看,你這個問題該改成低情商到底是怎麼回事?

如果一個人智商真的高,他不可能看不穿普通人,他反常的表現無非是不願意跟普通人打交道,因為精力有限,分配在高智商的人與事上的時間帶給他的快樂,遠大於處理低智商人與事帶來的快樂。

周恩來這樣的高智商高情商,只是證明了一件事,他的精力旺盛程度遠超普通高智商者,對普通人他也顧得過來。


中學那點東西,根本不存在什麼偏科,一門好一門不好不是因為你智力有選擇性,是因為你打心裡厭惡一些科。以及,你覺得別人處理人際關係弱不一定是人家沒觀察出來你的反應,更有可能是人家壓根不在乎你的反應。


可能不是很專業,之前了解一些(生物信息工程相關)
高智商應該是基因表達性狀的體現,還有神經突觸之間聯繫的建立。反應快,做題快,應該是某些神經突觸之間建立了複雜的聯繫。而且有的時候一些題目你做完之後,多總結思考,我認為其實也是在強化突觸之間的聯繫,然後下次再遇到類似的問題的時候,就能快速找到相應的信息,得到解決方案。


高智商很模糊啊。150肯定是高智商,但120,130也算高智商吧。我就來說一下「普通層次」的高智商吧。(更高的我也沒見過)

會主動分析一件事的來龍去脈。他這麼做究竟是因為什麼。是因為幼年的經歷導致性格上的缺陷。是周圍有他心動的妹子?還是他心情不好?
會推測人的下一步動作。他以前曾在哪裡哪裡做過什麼什麼(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偷拿過別人東西)。是基於什麼什麼他才這麼這麼做的(不注意自身形象/收了他人的慫恿)。所以他下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情,有可能會怎麼怎麼做。(所以他這次說自己有對象了很可能是在吹牛逼/所以他這次主動幫xx做什麼事也是被忽悠了。)
很多人看到上面那段話會認為:說的什麼jb玩應兒。但有同感的人看到後會很有共鳴。
因為本質上,你在模擬這個世界。(雖然只是其一小部分)

我不想說「我有個朋友,平時不上課,期末隨便看看就七八十分」(雖然我身邊確實有這樣的人)。這種事情說出來也沒意思。我只想把這個思維過程闡述出來,如果能對各位有用最好了。

最後一個事情,我bb了這麼多,我的智商到底多少?有沒有到120,130?
我要是說沒到吧,「那你bb什麼」。我要是上來就說,「我測過自己的智商,大概為xxx」,又有裝逼的嫌疑……自己都感覺臉酸的那種……

只希望你看完文章能有所收穫。事情真相原本什麼不重要。


智商體現的是一種社會關係,或者說是一種權利關係。

是權利階層統治被統治者的工具。


上面的高贊同回答都是裝逼答案,簡單的說就是都不是人話。

平常所說的智商高低無非表現為記憶力和邏輯分析推理能力。觀察力屬於記憶力,記憶力不行,大腦就會簡化信息,外在表現就是看不到細節,觀察力不足。邏輯分析能力在不同方面有不同表現,有人數理化好,但是語文英語就不行。為什麼有人學習不行?因為他聽不懂,這方面邏輯分析能力不行,聽得懂但記不住,記憶力不行,記住了但不會綜合運用,還是分析能力不行。情商也屬於智商的一部分,情商低的人對人際關係方面的邏輯分析能力是短板,他不清楚一句實話說出去會帶來什麼後果。

真正的智商還應當包含創造力,也可以說是想像力和悟性。你記憶力和分析能力再強,也不能推理出原本沒有的東西,比如文字,這是人和計算機本質的區別。計算機只有記憶力,它的分析能力是人賦予的,沒有程序,它什麼也不是。


如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創造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推理能力等,其包括文商(CQ)。目前認為智力由三種能力組成:短期記憶力、推理能力和語言能力。


腦子好用。

重點是用。

有用。

即便你再絕頂擅長數豌豆,扣腳皮,目測咪咪的大小,也不能算智商高,因為沒有什麼鳥用。


現在 隨便一個人 回到500年前 都是絕對天才 你告訴我高智商本質是智商高?


智商這個詞,在我看來,表述的是一種模糊的綜合的智力水平。

有的人覺得數理化好就是智商高,有的人覺得思路新奇智商高,還有的人覺得智商測試分高的人智商高。其實我覺得這個是很不嚴謹的。「智商高」在我看來和「身體好」是類似的概念。你可以說NBA球星身體好,也可以說長跑運動員身體好。但是你讓球星去跑馬拉松,讓長跑運動員去打籃球,都不一定有理想的效果。所以我覺得啊,智商也是一個綜合性複雜性極高的人的一個特徵,沒有絕對的高低,只有不同方面的強弱。

所謂的智商測試,也只不過就某些現有研究的方面(比如邏輯思維,演繹推理)能力的一個綜合的衡量,我認為是不嚴謹的,你不能因為把一個人方方面面的能力最終歸結為一個數字,可能你這個權重下這個人「智商」比另一個人高,我調整下權重可能結果就變了。拿來作為一個大致的參考還可以。

總的來說,題主更應該注意綜合能力和所需能力的培養。比如以後想當一個物理學家,就把能力提升的重心放在相應所需的能力上。


新手回答好緊張 ,有說的不妥的歡迎大佬指出。


理解自己的無能與無知,卻難以忍受,不斷改變自己。


應該是一眼看透事情本質的能力。


懂事

無論是科學還是人情


前面有人說到了智商是什麼,我就不贅述了。那我就補充一點:請不要用智商判斷人。或者更直接地說,請拋棄智商這個觀念,等到你要測自己智商或者別人的智商時才撿起來。

他會解數學,那他就是個擅長解數學的人;他不會英語語文,那他就是個不會英語語文的人;他人際關係處理的得不好,那他就是個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的人。這樣來判斷一個人就行了。誰都有擅長的和不擅長的,誰都有聰明的時候和不聰明的時候,一刀切地把人分成聰明不聰明是很不聰明的。


高智商的本質,我覺得說得簡單一點就是你的大腦生來就比較發達。但是智商≠智慧,你只是擁有了高智商,卻遠遠比不上你擁有著 智慧。但是,正是因為你擁有了高智商所以你可以更輕易的比別人擁有更無窮的智慧。

一部叫做《心靈捕手》的電影,就於智商與智慧的關係有很好的體現。
謝謝!


這個世界套路多,很多時候你覺得別人智商高其實是別人掌握了某種套路,而你喜歡憑空抽象,其實就這麼一點區別。


智商就是你獲得的直覺的多少…

其他只是記憶力分析能力總結能力而已


推薦閱讀:

怎樣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
「哈爾濱」的地名是怎麼來的?
清王朝兩百多年歷史里最讓你難忘的事件或細節是什麼?
姓名只有兩個字給你帶來哪些影響(好處、麻煩)?

TAG:學習 | 心理學 | 文化 | 智商 | 認知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