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你逛過的博物館,哪一個給你印象最深?

最搞笑?
最文藝?
最具文化歷史沉澱?
最有趣?
最土鱉?
最有情懷?
最奇葩?


陝西漢陽陵博物館。
「人在墓葬上玻璃懸空的弔橋上行走,腳下四周都是玻璃,玻璃下直接就是墓葬甬道,文物和遺址沒有絲毫移動的原本狀態下與之「零距離」的接觸。」
●════════════════════●
起初知道這個博物館是在陝西遊玩時司機和我們無意提到的,當時在糾結應該去大名鼎鼎的茂陵還是這個並不什麼名氣的漢陽陵,網上查了些資料,才知道,陝西這麼多墓葬,大多都是早就被人盜掘後才保護開發起來的,漢陽陵也是直接由國家發掘的,在選址保留了考古博物館等。
「陽陵,又稱漢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位於今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正陽鎮張家灣、後溝村北的咸陽原上,地跨咸陽市渭城區、涇陽縣、西安市高陵區三縣區。」
百度百科上寥寥幾字的介紹完全沒有寫出它的壯觀與給人帶來的震驚。
照著導航走,到的時候已經傍晚了,售票處的人居然下班了,不死心往裡面走,發展考古博物館居然還有人在,好說歹說讓那邊工作人員打電話給領導,讓我們千里迢迢趕過來的人能夠進去看一眼。
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極其喜歡逛博物館看墓葬遺址的人,當我進去漢陽陵考古博物館的那一刻還是被震驚到了。
考古博物館直接建在原墓葬上,博物館裡很冷,門口穿上一次性的塑料鞋套才能進入,順著迂迴曲折的斜坡門道進入地下墓葬,人在墓葬上玻璃懸空的弔橋上行走,腳下四周都是玻璃,玻璃下直接就是墓葬甬道,文物和遺址沒有絲毫移動的原本狀態下與之「零距離」的接觸。恆溫恆濕的環境保護著文物,燈光幽暗,空氣乾燥冰冷,當我彷彿穿越回到了千年前的漢景帝的那場夢境。

腳下的整齊排列的甬道為我們直觀展現了西漢的政府管轄體質,為後人了解真正的西漢提供了極其詳實的資料。在館中行走,我甚至不敢大聲說話,屏息凝視著眼前的景象。

據說館中的講解組都身著漢服,我們去的晚了大概講解組的下班了,用手機上下載的app聽講解,也十分好。

除了這個考古博物館,漢陽陵內還有羅經遺址,陪葬墓園,南闕門遺址等,但是由於天色已晚,我們沒能一一參觀。
從考古博物館出來,看到傍晚的落日餘霞傾撒在這片開闊的土地上,忍不住就拍了一張照片。

望著夕陽下的城闕,我竟一時恍惚,憶起了千年前的那個文景盛世。
(後來看到了央視的紀錄片《帝陵》其中提到了這座帝陵,畫面語言描述遠不及身臨其境帶來的震撼,但是以陵講史的形式還是很好的,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以下兩個博物館(排名分先後):

吐魯番博物館

新疆博物館

這麼些年,各種各樣的博物館都逛過。其實按人文來說故宮和台北故宮都很不錯。可惜,它們沒有在那個最關鍵的時候到來。

吐魯番博物館,最出名的是乾屍,其次是巨犀化石。 我記得我第一次去時,我還僅僅是個小學生。

小時候的我,一度很困惑。因為不知我們西域漢人從何而來。《三國演義》?《水滸傳》?《史記》? 這裡面對西域基本都是一筆帶過甚至根本不提。年幼的我,雖然多少接觸了一點點西域的歷史,可是那種久遠到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的點點滴滴,根本無法打動我。 周圍放眼望去,全是其他民族的文化歷史傳承。 西域歷史上漢人的傳承呢? 西域漢人的歷史在哪裡? 我搞不清,不明白。難道我們真是外來的嗎?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無意識的陷入了這個困惑之中。

中原的歷史雖然久遠,可那並不是西域的歷史。惜字如金的史官,對於吾輩所居邊鄙之地的篇幅,也許還趕不上一章普通的人物列傳。

直到那一年,年幼的我和父母一起去吐魯番玩。我去了吐魯番博物館,我的世界從此改變了。

這個將軍,他是漢人,是大唐的將軍!---這是我當時內心一直在重複的一句話。 那時年幼的我雖然神經大條到對乾屍之類的東西毫無畏懼感,但注意力全部被被這具乾屍吸引了。


當然了,那是的我根本沒意識到這位其實是南北朝時期的漢人將軍,不是大唐的。圖二這張描述那時候似乎也還沒有。 我當時的內心是震撼的。 在當時的我眼裡,這具肌肉發達的男屍(職業軍人的乾屍和其他人真的明顯不一樣,肌肉非常厚實,骨骼粗壯身材高大)不僅不恐怖,反而略微有親切感。

因為我終於親眼證實了,西域漢人在歷史上的存在。從此不再是教科書里那蒼白無力的語言。

後來自治區博物館是學校組織去的。看到了嗎,這墓志銘是漢字!從漢到唐,原來西域漢人的傳承從未斷絕!

跟上面的張將軍不一樣,這位將軍真正是唐代的將軍。(一樣出土於吐魯番,高昌鞠氏王國末期)

「 張雄,在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區出土。 張雄當時是高昌王國最高的軍事將領右衛大將軍。墓誌上說他是「入籌帷幄,出總戎機」的人物。根據記載,貞觀初年,李世民統一全國勢在必行,張雄力主歸順大唐,維護統一。但是,高昌國王麹文泰一意孤行,劫持唐朝的商隊和使者,聯盟西突厥,與唐朝對抗,走上了分裂割據的錯誤道路。張雄屢勸無用,憂憤成疾而死,年僅50歲。這位唐初名將,身材魁梧,肌肉發達,他的大腿明顯向外分開,而小腿內收,當是將軍戎馬一生的寫照。後來唐朝平定了高昌叛亂,改高昌為西州,置於中央直接管轄之下。張雄的兩個兒子,都受到朝廷的重用。」

這是真正的,我漢家之苗裔!

鞠文泰,就是被李世民派侯君集消滅的高昌鞠氏王國末代國王,他年老昏聵時大放厥詞「鷹飛於天,雉竄於篙,貓游於堂,鼠安於穴,各得其所,豈不活耶!」---他以為七千里外的唐朝奈何不了他。豈料侯君集的大軍還沒攻城,鞠文泰就被活活嚇死了。

傳承三百年,歷時四姓(闞氏高昌、張氏高昌、馬氏高昌及麴氏高昌)的高昌王國就此滅亡。但這個漢人王國的消亡,是為了更偉大的目的----國家的大一統。李世民不顧文臣們多番勸阻,下令將改高昌國為西州,置安西都護府,高昌由此成為西域最大的國際商會。

安西四軍鎮,這個偉大的開始,始自高昌。但安西的基業,自漢代就開始打下了,一代代戍邊的漢人軍民、外逃的囚犯(楊增新有云:西出陽關無好人)、發亡命財的野心家,構成了西域漢人的主要來源。 魏晉時期西域大量的漢墓與文物遺迹,南北朝時期安西與河西的溝通交流等等,這是活生生的歷史啊。

和大唐一起,安西的歷史到達了最輝煌的一刻;又與大唐一起,逐漸衰亡。

歷史湮沒了太多往事,徒留一聲嘆息。 兩位張將軍,是漢唐時期西域漢人的一個縮影。那個讓人神往的,鐵與血的時代啊;它屬於杯酒賦詩笑傲王侯的李太白,屬於剽悍勇武銳身赴難的李嗣業,屬於所有忠於大唐的子民,無論胡漢!

大唐建中錢,最後一任安西大都護郭晰鑄。它鑄造的時候,安西四軍鎮面臨吐蕃、回鶻的戰爭,已經到了最後的歲月。


後來啊......

「丁壯者淪為奴婢,種田放牧;羸老者咸殺之,或斷手鑿目,棄之而去」。---《新唐書》卷二一六《吐蕃傳下》。

開成年間(公元836年—840年),唐使者赴西域,途中「見甘、涼、瓜、沙等州城邑如故,陷蕃之人見唐使者旌節,夾道迎呼涕泣曰:『皇帝猶念陷蕃生靈否?』其人皆天寶中陷吐蕃者子孫,其語言小訛,而衣服未改」。------《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八 外國列傳二

血與淚,鐵與火。即使淪落到了這個地步,這些邊地的居民依然沒有怨恨大唐放棄了他們。(上面兩段是對河西的描述,這個時候的西域應該比河西更慘。)

河西與安西,一對苦命的雙生子。河西隔斷,則安西覆亡;安西覆亡,則河西危矣;河西危矣,則中原不寧。

這個時代是河西與安西黑暗歲月的開啟。但黑暗中亦有英雄以身為薪,點燃了一個時代的志氣與烽火。郭晰,郭子儀侄,堅守安西幾十年,作為最後一任安西大都護戰死任上;李聖天,于闐國王,雖然是胡人但比大多數漢人更像漢人,奉已經滅亡的大唐正朔,與東侵的喀喇汗王朝綠教聖戰軍殊死搏殺,將綠教勢力牢牢地牽制在西域;張議潮,振臂一呼光復河西,歸義軍的創建者,敦煌漢文化的捍衛者。


只是這些沒有後續支援的星星之火,最終都一個接一個的熄滅了。


弱宋根本無力光復西域,甚至,連河西這種基本盤也沒奪回來。元朝這個雷人的朝代,不僅遏制綠化,反而還主動綠化我也是醉了。 不過的確,在綠教及其衍生文化面前,蒙古人的那套長生天的確一點抵抗力都沒有。 (禿忽魯帖木兒比薩圖克.博拉格還讓人無語,強迫天山南北十六萬蒙古人入綠教,不入的一律殺死。這十六萬人後來融入葉爾羌汗國,成為某族祖源之一)

以至於,到了明代,西域基本是沒辦法搞定了。西域漢人基本全沒有了......自漢至唐,八百餘年的傳承,斷了。

不是我帶著有色眼鏡看綠教,而事實是綠教對西域本土已經成熟的佛教、道教及胡漢文化,來了一波徹底的格式化。 漢唐傳承的西域漢人從此幾乎全部消失,曾經被屠刀壓著脖子強迫改信的佛教徒後代變成了狂熱的綠教徒...... 唐代的西域,是西域歷史上的最高峰,沒有之一。那是一個無論胡漢,都能有尊嚴的活下去的時代;那是一個血與鐵的古老長歌被唱響的時代。

阿史那社爾、執失思力、黑齒常之、契苾何力、高仙芝、李光弼......無論突厥人、鐵勒人、百濟人、高句麗人、契丹人等等,他們都牢牢地站在大唐這面旗幟下,為它的榮譽拋灑熱血。

「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東漢時期一個割據的諸侯一己之力就可以壓服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盛唐之時,安西都護府兩萬胡漢精銳,就可以橫行塞外威懾諸國。 大唐這面旗幟,一直到它滅亡百年,還有李聖天這樣自願改名漢化的胡人為之搖旗吶喊。

真是一個夢幻般的時代。

「四鎮富精銳,摧鋒皆絕倫。」---杜甫《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

所有的這些後來的推想,都源於當年炎熱夏天,吐魯番博物館裡的那位張將軍。


下面是無獎小競猜:為什麼西域出土的諸多文物、壁畫等,大多臉部被挖、頭部被毀?

小提示(提示圖為巴米揚大佛)


去過的博物館不是很多,但是我對其中一個印象非常深刻——洛陽的古墓博物館。
去之前也做啥功課,只是空閑時間無聊,在高德上隨便找了個地方,坐公交車就去了。
那天是快入冬的一天,因為是工作日,而且我去的很早,整個院子里沒幾個人。核心參觀區在地下,通往入口很小,也不是很醒目。
裡面陳列的是洛陽周邊發現各朝代古墓,基本是一比一仿製的,一個洞挨著一個洞,裡面有好多。而且每個墓的入口都不大,參觀的時候要從狹小的洞口鑽進墓室里參觀。加上裡面光線很暗,當天參觀的人很少,基本就我一個,連工作人員也很少能看到,真的有種頭皮發麻的感覺。特別是有的墓室的燈是自動感應的,可想而知……
不過,墓室里還原了各朝各代的墓葬原貌,真的很直觀,推薦大家去看看。要是想刺激一點,那就挑人少的時候去:)


非常感謝 @一顆洋氣的芋頭 的邀請!終於有人邀我答個值得認真回答的問題了~

就我目前的人生而言,

這是在我心中最佔分量的一個博物館——

位於騰衝市的 滇西抗戰紀念館

這是在準備答案時發現的網頁:

歡迎來到滇西抗戰紀念館!

說它最佔分量,並不是因為

我特別喜歡的這場館大廳:

也不是因為這裡

以騰衝民間收藏家段生馗先生30多年來付出畢生精力收集的抗戰文物為主的陳展實物囊括中、美、倭三方,超級翔實(比國博要多很多)

滇西抗戰紀念館

(人生中第一次看見活的中正劍:)

(人生頭一次知道還有梅花劍)

(其中倭物的展品也不僅僅是繳獲的戰利品)

(還有我頭次見的日軍偷偷測繪我國地理時使用的各種詳細器物,

及其處心積慮用於侵略準備的非常詳細的我國地圖。

這讓我聯想起局座在科普里曾說過早就滲透進中國的日本間諜的偷偷測繪極其詳細,

對一個村莊里幾口井、所在方位都記錄得仔仔細細。

《張召忠說》27:日式愛國企業家 來自民間的間諜頭子岸田吟香

對比我方曾經粗糙甚至錯漏擺出的地圖,實在讓人扼腕)

(盟軍方面)

(其各種家當難得在這個博物館裡展示出莫名的可愛感)

(騰衝人的武器,看過團長很熟悉的「黑殺刀」,而它背後真正的歷史更傳奇:)

這裡之所以成為我心中最佔分量的博物館,

也不僅僅因為 揭示日軍暴行、特別是對婦女暴行的展廳里那些記錄片,

讓我這個自以為已經探底戰爭催化下人可以多扭曲、異化的暗黑陰謀論者無法承受,

乃至淚崩失控掩面逃出展廳;

最最重要的原因是,

這個博物館讓我才開始真正體會——

所謂「日軍的暴行」,

絕不僅僅只是 南京 那肯定遠遠不止30萬的同胞冤魂!

我也才開始真正體會,我原以為已很理解的那個「招魂的」死啦死啦到底在說什麼:

(出自《我的團長我的團》第十二集

【歷史/戰爭】我的團長我的團 43集全【2009】(12))


我覺得一個博物館能夠生動翔實地展示一段歷史知識,讓遊人們獲得新知識,已經是成功了。

而我感謝滇西抗戰紀念館,因為它不僅僅做到了成功,

更重要的是讓我受到了更加深遠的啟發,開始學會拓展與探究:

從滇西回來,我在自己家鄉——一個北方十八線小城市的圖書館裡,找出了史料。

這時候我才知道,原來我的家鄉,這個在抗戰歷史階段從未出現於教科書中的小小城市——

我本以為是乖乖順順被招安因而毫無歷史可宣傳的小小城市——

它周圍的村莊(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村莊)曾經歷過怎樣的掃蕩與屠殺,

那些縣誌里又記錄了怎樣艱苦的敵後抗戰與傷亡。


「三兩字一個的地名」,

比如我家鄉這樣從來默默無聞的地名,

都無法逃脫戰爭的潰敗天文數字的人命,以及淪陷後無可想像地被凌虐與蹂躪。


感謝滇西抗戰紀念館,讓我真正深刻理解了什麼叫

「舉國淪喪」

什麼叫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體會了

太平盛世里做個不用出屋的鍵盤狗有多麼簡單和安逸,

而亂世淪陷地做無論哪個地方的中國人是多麼悲慘與傷心


—————分割線——————

一不小心攜帶了大量私貨。但是我是不會刪改掉的(我和我驕傲的倔強)。

該館隔壁就是著名的「國殤墓園」,

來到騰衝,這兩個地方請務必去看看。

關於國殤墓園,以及騰衝的攻略遊記我也寫在了知乎上——當然也是帶了私貨的,

不介意的親可以點擊這裡:

2017-6:跟著《我的團長我的團》朝聖騰衝 - 知乎專欄


謝邀,當然是國博,可以說是3D版的考古學圖冊,高中到大學歷史課本上出現的插圖很多都能在這裡找到實物,全國各地的珍品文物散落在「古代中國」這個基本陳列的旮旯拐角。

  • 我大陝博利簋擺了個複製品講解員還要費勁往那蹭,國博真品放的位置不注意都看不到!
  • 台北故宮博物院毛公鼎作為鎮館之寶每次參觀得排一小時隊,國博後母戊鼎、子龍鼎、大盂鼎無論是體積還是工藝都能和毛公鼎掰掰腕子。
  • 號稱全國只有兩枚的「國寶金匱直萬」在國博錢幣展廳擺著一枚,宋元明各個著名窯址的珍稀瓷器琳琅滿目,更不用說不定期的國內外展覽更是難得一見(包括最近展出的大英100,也就國博有這個資格和場地承辦)。
  • 自從上大學後,每次去北京都要去國博,每次看完都意猶未盡,每次都會有新的收穫,給我的印象是最深的。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昨天剛從成都回來。這次去了一些很好的博物館川博,金沙… 其中印象最深的還是三星堆。
不同於川博這樣一館進,一館出的博物館。三星堆更像一個景區,綠化植被都很好,分為綜合館,青銅館和祭祀台。
綜合館最開始是一些陶器和玉器。走到最後看到青銅樹,它們巨大而又美麗,巧奪天工的細節,矗立了千年,我的感受只剩下震撼。
青銅館內容也很豐富,巨大的青銅面具,青銅器具還介紹了三星堆挖掘的歷史細節。
總之是很好的博物館。但地方不太好找,當地的司機小哥開車也找了很久。
Ps:去的時候tzzlm的節目在錄節目,把青銅館和祭祀台都封了不讓進。我們等了15分鐘才得以進入青銅館。節目組工作人員態度極差。博物館本身是安靜地感受歷史的地方,結果那天粉絲在外面瘋狂大叫,這種感覺真是不好。
為什麼沒說祭祀台?因為我們從青銅館出來的時候,祭祀台還在封著,上面站滿了穿著浮誇服飾的群演,我們沒有等。
濃妝艷抹的明星,哪裡有館裡的東西好看呢。


蘇州博物館

博物館室內室外的水池都十分之清澈透明

萌萌噠的小馬和駱駝最大的驚喜

有幸遇到湖北博物館的越王勾踐劍

映在玻璃上的窗外的石榴樹枝

/正經答題系列/
去過國博、杭州博物館、四川博物院、重慶三峽博物館、徐州龜山漢墓(其實也算是博物館)、洛陽博物館、西安博物館

主要是歷史博物館居多


重慶三峽博物館文物的確不多,但在博物館門口看對面的重慶人民大禮堂真美

龜山漢墓的小哥 是一個樂隊的,4個人的那種

杭州博物館收藏的戰國時期的水晶杯,我當時是「卧槽」為敬了

國博的門口…

特別喜歡這瓶兒,感覺端上它自己就變成觀音娘娘了

洛陽博物館缺了尾巴的馬兒

杭州博物館門口及萌字

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最憶是杭州啊

大佬,點贊???(是否微笑太過詭異?


我想說南京博物院。把歷史館仔細逛完了,展牌/介紹上的每一個字都看了,也對著文物理解了介紹的內容。看完後感覺比讀完一本書跟充實更細緻。從此以後我學會了通過逛博物館提高歷史姿勢水平的正確方法。

本以為南博設展沒有並很突出的地方,逛完感覺充實只是因為我之前逛博物館不認真罷了。但是之後我用同樣的方法逛了川博、蘇博、深博和香港文化博物館,都沒有感到逛完南博時那種強烈的充實感(不過這幾次的感覺也都比去南博之前好了不少)。

所以南博對我的意義挺大,我也相信南博歷史館的設展確實比同級博物館更細緻更用心。

具體例子來源於但不僅限於下圖:


陝西省博物館
碑林(這需要我慢慢看)


國博啊


這個小可愛實在是太萌了ovo


國博

偶然看到了我堆


山東情婦坡
又名心系情婦坡
(據說是郭沫若的題字)

感覺逼格很高
裡面有魯荒王朱檀的展館
以及鎮館之寶九旒冕


我印象最深的是蘇州博物館,太漂亮了,美的讓人著迷。藏品也有不少經典讓人著迷的。
借網圖兩張,比我自己拍的好多了。圖不需多,誰去誰知道。


西安皇家藝術博物館。

當年去長安城的時候,順路看到了這個,門面很小,似乎民房一間,但是這個名字霸氣,就打算去看看,這是一個小院,院中黃犬直吠,渾似農家小院,一層平房,中有幾中年婦女閑談,問之能進否?告曰持鑰匙者不在,乃罷。其為野雞博物館乎!


武漢的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
拍了很多圖,以後來補。

藏品豐富,盡情體驗楚文化
還有還原昔日禮樂文化的音樂會
非常好的體驗


五一時節答主一不小心沒動就上天了,順勢就拍了下來。
還有很多,好奇的人多的話就來個多圖|ω?)


當然是願意和你一起逛博物館的那個人。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它給我帶來的,除了震撼,還是震撼。一個由7000多件兵馬俑組成的氣勢磅礴的地下軍陣,讓我印象深刻。

就放一些08年我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拍的照片吧

下方多圖預警


哈哈,湊巧前幾天在城牆裡面溜達,無意間發現了這個博物館

在裡面發現了一件泥塑,很是有趣,這展現的是大家逛集會時的眾生百態。

這是在買賣豬仔

這個是童年遊戲

看過白鹿原的應該都熟悉,這個是拴馬樁

前面的都還不太驚訝,哈哈哈,不過當我看到這個泥塑之後…………

還有這個


大英博物館,中國區,滿滿的都是諷刺。不過木乃伊挺帥的……


推薦閱讀:

清朝的重要貢獻有哪些?
怎樣看待為歷史人物「平反」的行為?
在古代有腐女嗎?如果沒有,為什麼腐女直到現代才出現?
長城不是為了禦敵,而是為了困住農民從而方便統治者統治這個說法有道理么?
如果拋棄階級鬥爭的歷史觀,我們該怎樣解讀法國大革命?

TAG:歷史 | 生活 | 博物館 | 大學生活 | 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