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有哪些不理性的情感邏輯是傷害父母的,對父母存在哪些常年的習慣性誤解?

最後更新描述。加一個鏈接因為字數有限制。望體諒。

子女有哪些不理性的情感邏輯是傷害父母的,對父母存在哪些常年的習慣性誤解? - 知乎

——————————————————————————————————

問題描述可以從下往上看。因為多次修改的原因,很容易讓大家弄混。


如果看完問題描述包括其他的優秀回答之後。還能接著來抨擊題目本身,抨擊「父母恩情比天大」這句話的朋友。也請不必開口了。這句話首先,是題主個人觀點,不要求大家一致認同,但若是反駁就要有個基本的態度,有觀點就講出來,無意義的嘲諷與作妖真的很low。

感謝題目下,眾多答主們的耐心回答,大家都是可愛的人,相信咱們都能在未來的日子裡,成為更好的自己。
——————————————————————————

「父母恩情大於天」,這句話搞笑的點在哪裡?為什麼那麼多人表示可笑?這不是一個共識?感恩不是理所應當的么。小學生都懂的道理,好傢夥你們是來搞笑的么。


另外,這裡討論的是偏常態化的親子關係,不是極端案例,我承認窮凶極惡的父母與子女都存在!這不在討論範圍內好么!

有些人啊,看到別人某些字眼就像觸碰到G點似的,歪曲本身的字面意思。這裡不是「父母討伐孩子的大反攻」,抱有這種想法看待的,您出門左拐,好走不送。


「適當的思考與反思,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句話希望理解了再評論。不要想當然好么。


題目不預設任何方向,不強迫任何人表達觀點,但是合情合理是最基本要求。

——————————————————————————
請大家先審題再答題,注意關鍵詞「不理性情感邏輯」和「習慣性常年誤解」。

首先,得是你自己意識到了或者從其他認知途徑,體會到了某些不理性的做法與態度,是有損與親子關係的。請大家不要再定義「對錯」和「是不是傷害」了好么?這樣真的好無聊,你說無所謂對錯,這他媽就是廢話,正確的廢話。

其次,習慣性常年誤解,如果你覺得有,那請您回答,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或是還不確定,那您可以適當的說出觀點。 「習慣性」也可稱之為「下意識」,這是長年累月與父母生活中不經意形成的,比如說對待父母往往情緒不經控制,誤以為父母完全包容自己,行為上也比較肆意等等。
「誤解」一詞也不用大家科普了,心累。

提問的初衷就是希望看到的朋友們,適當的反思與檢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就一句話,父母恩情比天大。

您非要扯什麼極端案例,請另開一題吧。


——————————————————————


如題。

知乎上所有的提問,似乎都針對於父母而言,卻沒有一個站在父母的角度考慮和回答。

都說做父母需要考證,父母總有千般不是,眼光不夠格局不大,不理解子女,不懂得正確教育,不會心理疏導,又是嘲諷又是打擊自己孩子了,說來說去,挑父母問題的時候花樣百出,似乎父母二字就是「原罪」。

我承認,父母,可能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問題,這可能與自身的特殊局限性有關,但是真的很少有父母是主觀上就願意傷害孩子的。

反過來考慮呢,做子女的,是否也存在一些通病,對父母有習慣性的誤解,年少輕狂的時候想衝破一切,自比天高,兜兜轉轉折騰個不休,殊不知當年就傷害過父母親人,以後想必也不能避免。

做父母需要學習,做一個稱職的兒女,同樣也需要。


孩子會用父母傷害自己的方式傷害父母。

我隔壁的一家,只要三口人湊齊,就會幹架,那家的媽媽嘴很毒,國罵不離口。

她女兒上高中時還是小綿羊,現在上大學了,每到周末,我都能聽到她用國罵罵她媽。

她爸爸拿「別人家的孩子鞭策她」,她也用「別人家的爸爸」堵她爸爸的嘴。

——
我從小跟著我姥姥過,我媽罵我的思路和我姥姥的如出一轍,就是「笨」「什麼都做不好」之類。
我倒沒有出言攻擊,但每次教人做什麼,我都像變了一個人,突然暴躁起來,沒耐心不說,還吼人。
學校里,老師讓我輔導同學,我把同學弄哭了。
上班後,帶同事做某件事,不由自主吼起來,還被人拉開。
在家教我媽用電腦,極其沒耐心,動不動就呵斥。我媽都嘀咕「唉,學不好還要挨罵。」

我對我媽態度最不好的時候,就是教她做什麼的時候。但我教我爸時,卻沒發過脾氣,相比我媽,我爸的個性還更好欺負一些。

還有出去玩,小時候每次和我媽出去玩,我都會因各種奇怪的事挨罵,比如,不敢玩過山車,在一些遊戲上表現沒其他小孩好。現在我媽很想和我一起出去玩,我通常都拒絕了,因為下意識覺得會鬧不愉快,即使沒有拒絕,也不曾像和朋友在一起時那麼開心,想想也很傷她的心。

我並不是故意傷害她,但心裡有幾個隱藏的導火索,碰一下就炸了,都來不及用理智控制。


我覺得過於理性的邏輯才會比較傷人吧


《隨筆·文化》
「你們愛的不是我,是你們的兒子」,這是我最想對我父母說的一句話。
然而,我和我的父母並沒有發生什麼衝突,我的家庭似乎很和睦,很和諧,我幾乎沒有和爸媽發生過爭吵——雖然我發自內心地不贊同他們,不贊同他們身上那種流傳了幾千年之久沒有隨封建王朝覆滅而消逝的文化。
和大多數父母一樣,我的父母也常常要求我要專心於學習,我知道這是有利於我的,所以我並不反對。但每當他們說,「這都是為了你好」「我們都是愛你才會這樣」時,我只感到一種無法言喻的不快感。
這幾年學習了歷史與哲學後,我逐漸明白,我父母真正愛的,並不是我——而是他們的孩子,他們所給予我的「愛」,僅僅因為我是他們的兒子。換句話說,他們對我的「愛」,並非是像我的朋友與戀人那樣,來源於「我是誰,我做了什麼,我的人品如何」,而是來源於我和他們的「血緣」,來源於中國幾千年來的人倫結構,文化傳統。倘若我和他們沒有什麼親屬關係,那麼恐怕我在街上被人拿刀追著捅,他們也只會遠遠地避開。
中國文化一個很矛盾的地方就在於,它重視人倫,同時卻輕視人情。中國有一個非常複雜非常高級的傳承了幾千年的人倫關係系統,在這個系統里,孝順,愛幼,敬老,從根本上來講,很大程度上並非是源自於「人情」,而是源自於「制度」。在這個系統里,兒子是老子生命的延續,老子花費了幾十年的時間把兒子像打鐵一般「打造」成自己理想的模樣,如若兒子不從,那麼全宗族,甚至全社會都將群起而攻之,然而他又毫無反抗之力,因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個人自由是幾乎不存在的,等兒子最終屈服了,「認錯」了,他又進而反過來「打造」孫子,孫子又打造曾孫子。。。。。。一代一代傳下去,如果沒有什麼大的外力去影響的話,這個所謂的傳承將永遠進行下去。
然而,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當孩子剛剛出生幾天內,如果家長發現他們帶回家的孩子是在醫院抱錯的,他們當然會立馬回去尋找自己真正的孩子。但倘若是一起生活了幾年甚至十幾年後,則不盡然如此,家長們開始發現,他們想的的不再是「這個孩子與我的血緣關係」,而是「這個孩子已經真正成了我的孩子,我和他已經產生出了情感,不管他是不是親生的,我都要他。」人性的力量,莫過於此。最初家長愛的是子女的身份,在後期這種身份的認同也一直存在著,但在隨著時間的推移,家長愛的又不僅僅是子女的「身份」與他與自己的「關係」,更多的是他們作為獨立的個體本身,是二者之間的「日久生情」。
但,上面講的這兩點又是不矛盾的。後期在心理與情感上,雖然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成分佔了較大比例,但由於人作為社會歷史性的人,他的實踐活動無法脫離他的時代與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在遇到諸如婚嫁,搬遷,生子等事的時候,家長又不自覺地把孩子當做他們的附屬品,將自己(或說傳統賦予他們)的意志強加於子女身上。
歷史書上常說,中國古代是「封建君主專制」,我認為這是不大正確的,因為中國歷史上從來就沒有一個帝王可以真正的隨心所欲,即使有少數幾個那麼「叛逆」一點,荒淫無度一點的,最後也不是被臣子開除,就是連人帶國被推翻。幾千年來(包過現在),統治中國的從來就不是什麼皇帝,什麼主席,而是政治制度與結構本身。「皇帝」這一位置的確是整個統治結構的核心,但皇帝本人並不是,皇帝誰當都可以,關鍵是有人當就行了,至於是誰,其實並沒有多麼重要,因為皇帝底下還有百官,百官也就是人事背後還有更為深層的「祖宗傳下來的」制度。在這一整套的制度與文化當中,個人的存在性是很小的,絕大多數人都是作為一個「零件」,消極地存在,他們所做的一切,他們所稱之為「生活」的,從根本上講,都是為了這個制度系統的繼續存在——哪怕他們自己並沒有意識到。
幾千年過去了,封建帝國已經被推翻,小農經濟也極大地衰弱了,我想,我希望,這種文化結構也該是個頭了吧?
我希望有一天,中國某些父母們都能明白,他們一直在以一種自私的,名不副實的「愛」的名義去殺死自己的孩子,並且殺人手法極其殘忍——他們從不一刀斃命,而是慢性投毒;他們把自己的孩子活生生地從五彩繽紛極富生命力的「人」,改造為他們或說他們背後的「制度機器人」所想要的「零件」,而這些零件被鍛造成功後,又進而成為這殺死自己的殺戮機器的一部分,然而繼續去殺害他們自己的孩子。。。
該是個盡頭了吧。中國,文化制度結構的統治時代即將過去,中國人,第一次作為人,要站起來了。

—————————————————————————
這篇文章最初寫於去年,最近又做了些補充和修改。

我相信,如果我的父母看到它,一定會很傷心的——但我永遠也不會讓他們看到。

子女與父母之間的衝突和隔閡,本質上來源於新舊時代的矛盾。尤其是在現代,時代更替的速度太快,父輩與子輩活在大不相同的環境中,接受不大相同的教育和價值觀念。子女覺得他們的觀念是新潮的正確的,父母的觀念是陳舊的錯誤的,於是就站在制高點上去指責父母,父母由於種種原因難以辯駁,只能感受到子女對自己的冷漠與傷害,以及自己篤信了多年的倫理道德遭到質疑與衝擊——而這等於是質疑他們的人格與自身的存在。這恐怕是最令他們傷心的吧。

我們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時代當中,我們如今質疑父母,將來我們的子女也將質疑我們。有些事情,對錯並沒有那麼重要,你明白誰是正確誰是錯誤又有什麼用呢?你又能改變什麼呢?你能像個懦夫一樣傷害自己的父母,卻改變不了整個世界的制度與意識體系。存在即合理,新的,舊的,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意義,你可以看破表象認識本質,可以思想超前,但倘若你拿這種脫離了時代的原則去要求別人,那蠢的就是你。

我想,有時候理論和實際,就是需要脫離的。


電路圖是你畫的,BootLoader是你燒的,交叉編譯工具連是你裝的,結果程序一跑就掛怪我嘍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就很喜歡作妖。要爸爸媽媽買一些又貴又沒用的東西,裝病不去讀書,跟朋友吵架了再跟爸媽發脾氣,要我媽媽用鵪鶉蛋給我煎荷包蛋吃。當你提出的要求,他們做得到的時候,哪怕很難,他們也會咬著牙去做。但有一些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去完成的要求,比如買房子、支付留學費用、托關係給你找工作,這樣的要求會讓他們傷心,讓他們覺得自己無能,辜負了你。如果你還理所當然地覺得他們就是無能、沒有實力,毫無疑問是雪上加霜,對他們造成了二次傷害。

跟媽媽吵架,媽媽一邊哭一邊跟我說,好多傷人的話,她不是不會說,而是怕說了之後我會難過。她傷心不是因為我跟她吵架,而是心痛我,因為我總是心情不好,總是鑽牛角尖。而我卻習慣性得認為他們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控制欲。當他們為你著想的時候,你卻只考慮自己,他們是會心寒的,不過父母總是忘性很大,他們很快就會忘記或者假裝忘記這些不愉快的感受。

說爸爸媽媽的穿著有些老氣了,其實他們跟年輕人一樣,被人說土,說丑,說沒品味,一樣會尷尬,一樣會覺得傷自尊心。

在爸爸媽媽面前說其他人的父母如何了不起,抱怨爸媽沒有能力,其實就像爸媽說「別人家孩子一樣」,沒有人會對這些感到開心。

爸爸媽媽也年輕過,也有夢想仗劍走天涯的時候,後來不知道是因為現實,還是有了別的追求,他們沒有成為俠客,也沒有成為英雄,而是成為了一個去菜市場買菜需要講價的老頭老太太。不是只有我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覺得自己是失意的,爸爸媽媽跟我們一樣,對人生也是有遺憾的啊。想到他們的遺憾也許最終也只是遺憾,就會很想把年少的時光還給他們。

那個………明知道我跟你們的想法不一致,為什麼非要留言嘲一下?不反駁我又很氣,反駁了我又怕傷了你們,所以有的評論我刪掉了,請諒解,因為我也很為難啊╮( ??ω?? )╭

那個………我也沒有道德綁架呀,我給你分析啊
1.不要跟人提一個他/她無法完成的要求
2.不要惡意誤解別人
3.不要笑別人的穿著打扮
4.不要當著一個人的面,拿他缺點跟另一個人的優點比較

這幾條不只是是爹媽,放任何一個身上都適用啊,所以……我真不是有道德綁架的意思


大概就是只把他們當做父母,而沒有客觀的意識到他們也是成年人,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的經歷,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人際交往,從不真正互相了解過彼此。年輕氣盛,總覺得自己是對的,連自己爸媽發條有些雞湯的朋友圈都有點不屑一顧的樣子,不同年齡感悟不同,到了他們這個年紀,想的問題也不一樣,就像二十歲的你看十五六歲的孩子,也覺得他們的動態有些非主流吧。
真的就不要一副誰都不懂自己,嫌他們目光短淺,覺得生你就是為了讓你將來養他,感覺自己受了多大委屈一樣,大多數父母(不包括有些真的不配為人父母的人),你真的不知道他們為了你,受了多少苦,哪怕自己不買衣服,也要讓你穿的整整齊齊,大大方方的。
還有就是,我不太喜歡有些子女不管不顧父母的感受,也從不考慮自己爸媽有多少能力,沒有被滿足,就心生不滿,你不能給我想要的,為什麼還要生我?是啊,那拜託你現在就原地爆炸吧,辛辛苦苦拉扯大,還弄得自己一身腥。
其實我知道自己言論有些偏激了,但是我就是看不慣知乎上有的人感覺自己受了天大委屈一樣,只看得到利益,看不到親情,有事沒事陰謀論。你覺得父母不夠愛你,就是為了讓他養你的,試問,現在,父母給你花的錢多還是你給父母花的錢多,有沒有體諒過他們也很不容易,在外面可能也會遭人白眼,但是為了一份工錢不得不忍氣吞聲。
幹嘛把自己最親的人想的那麼糟糕,幹嘛那麼利益陰謀化,真心對待自己的人不多,感情越來越廉價,珍惜身邊人。
以上僅針對某些自私又不懂事的人,我覺得知乎上有些論點真的是把很多東西都利益化了,極端化了,陰謀化了,我覺得現在的人都太缺乏安全感,又不太換位思考,都特著急,自命不凡,其實就一普通人,想上進沒毅力,好不容易有點衝勁又不知道往哪發展。
最後還是,平常心吧,心態擺正,簡單就好。


「你看人家的爸媽……「

無論這句話發生在什麼時候,在父母沒錢為你付首付的時候,在你覺得父母思想落伍的時候,在父母居然相信了保健品神話被騙錢的時候,你總能找到其他的例證,來表達自己的失望。

這句話有多傷害父母?

想想看,當父母說」你看人家的孩子「時,你受過多大傷害就知道了。


還有很多類似的表達:」你其實不愛我,你最愛的是你自己。「

」你們希望我考公務員無非為了面子。「

」你自己婚姻不幸福,就也不希望我幸福嗎?」(當父母反對你的愛情選擇時)

「你們能不能少管我?」

「你們又不懂就別BB了。」

各位,我樓上有許多人在說「子女很難傷害到父母」的,然後,引經據典來證明:都是父母的錯或者都是社會的錯。你們是不是太高估父母了,你們的父母和你們一樣,人生父母養,血肉之軀。當你們被至愛的人傷害時有多痛,他們就有多痛。

「女子本弱,為母則強」是扯淡的話,他們並不因為是父母就成為了鐵金剛。


長輩們在俗人堆里摸爬滾打幾十年,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已經成了習慣,有很多話你聽了都不能太當真。當真了你就會認為他們不是蠢就是壞。
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不是壞。兒女與父母的各種衝突,大概只有三分之一是父母老糊塗,三分之一是兒女圖樣,剩下的三分之一是遺傳性愚蠢。
以為父母也當過孩子就會理解自己,此種想法不要太天真。
怪就怪這個變革的大時代罷,現在幾乎五歲就能形成代差,無數的人生經驗還未結晶成俗語就已過時,長幼衝突不可避免。
想擺脫父母的控制,就爭點氣早早養活自己。一邊埋怨父母沒本事,一面催著父母湊首付,你咋不上西天拆遷大雷音寺呢?


時至今日,我依舊清晰的記得初一那年,為了想買一雙361度的運動鞋,哭著喊著跟爸媽要,還揚言「很多同學都穿牌子貨,我也想要,你們要是不給我買,我就絕食」,後來,母親在一個周末帶著我,買了那雙鞋。

高一那年除夕,下午的時候,爸媽在家吵了一架,我特別厭煩他們吵架,特別厭煩,為了懲罰他們,我賭氣破門而出,跑到大街上,後來又到同學家待了好久,最後在同學家長的勸說下我才回家,到了家已經很晚,看見父母連餃子都沒包,就坐在門口等著我回來,那一刻我有些後悔自己的衝動。

這已經都是過去的事了,現在長大了,每當回想起這些年輕時候不成熟的舉動,我都會有一種對父母深深的懺悔,以及對自己無知的懊惱。

在我們小的時候,經常會有一種不成熟的思想,就是父母在乎我們,愛我們,因此我們可以仗著父母對我們的愛,用傷害自己的方式去嚇唬他們,我們自認為這樣可以「懲罰」他們來達到我們的目的,但事實上,這樣只會更加傷害他們,讓他們為我們擔心。

前不久,我的女朋友跟我在電話里吵架,深夜十一點半,她在微信上給我留了最後一句話「我心情不好,要下樓出去走走」,然後我就再也聯繫不上她,給她打了不下於20個電話,微信上也大量留言,可就是沒有迴音,我很清楚她在賭氣不理我,但我想到一個年輕女子在深夜獨自出走,我就充滿了恐懼和擔心,直到12點半她才回來告訴我剛才手機沒帶,我沒有指責她,只是對她說了句「下次別這樣了,太讓我擔心了」

鬼知道那一個小時我心裡有多麼忐忑和焦慮,我生怕她遇到壞人,遇到危險,這種強烈的恐懼感充斥著我的身體,我想起了高一的那個除夕夜,我一個人賭氣離開家,也是很晚才回來,我的父母當時是怎樣的心情,他們的擔心、害怕、焦急絕對是我當時無法想像的。我那時候是多麼的幼稚,多麼的衝動,想到這裡,我的心裡充滿了對父母的愧疚。

這個世界上有一樣東西,是永遠都不能去考驗的,那就是父母對我們的愛,如果父母不愛你,你考驗了過後自己會傷心,如果父母愛你,你考驗了過後,父母會傷心。

所以,永遠別因為跟父母賭氣而去傷害自己,這樣,父母的內心會受到強烈的創傷,這種創傷是你根本想像不到的疼痛,因為在父母的心裡,你就是他們的全世界。


小孩子講對錯,大人講利益。

不同的時代需要不同的遊戲規則,說「錯誤」不如「不理性」來得更加客觀。

.

1 認為「父母理應無私」

  自私是推動世界進步的重要動力。基於「我管你十八年,你管我八十年」的交換原則而誕生的倫理關係,或是為了「延續我的生命」而誕生的捆綁了催產素的無私,本質上都是自私的變形。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再看許多父母要求孩子在年少時為自己掙面子,年長後為自己掙錢,本質上是比較合理的事情。(當然,這種不理性觀念也多是父母經常說「我為你付出了一切」的結果~)

  但掌握信息不同的父母在具體操作時可能會有天壤之別。

  比如被「棍棒底下出孝子」觀念洗腦的人們會不太適應這個年代,因為孩子有許多逃離的方法;而有智慧的父母則努力學習各種知識,與時俱進,努力與孩子一起成長,不牽絆孩子遠行的步伐,結果孩子功成名就生活完滿之後對父母的感情與日俱增,雖然父母不要求盡孝,孩子也不談倫理之事,只是因為相互喜愛相互需要,結果親子感情一直很好,父母不傷害孩子,孩子也很難真的想要傷害子女。

.

2 將能力問題誤讀成「人品」問題

  承上文,沒有父母真的只是為了證明「我是一個偉大的無私的人」而生育子女。要麼是年少時不懂避孕,要麼是一直沒學明白「運用心理學知識認真教育孩子、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父母最可能獲得最大回報」的道理,總想著「反正有道德及法律武器,孩子必須孝順」,結果即使孩子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晚年的精神生活也是一片荒漠。

  從這角度,曾經傷害過孩子的父母,只是掌握的信息不夠多而已。( 你在哪一刻體驗到了真正的貧富差距?)能理解「原來教育孩子還有更好方式」的我們,其實是互聯網時代的重大受益者,間接來說,也是父母「無論如何要讓孩子出人頭地」的觀念的受益者。畢竟還有更多的孩子,少年時未得到良好的教育,長大後日日為生存而奔忙,連刷知乎的時間都沒有。

  這樣認真想來,能意識到「我曾被虐」的孩子們,其實慢慢也就可以有了理解的能力及原諒的理由。(當然,原諒完全不等於認同他們的觀念,更不等於從此事事順從。理解的真正意義,在於反思後在未來避免曾經別人走過的坑,讓自己成為更好的父母。)

.

3 認為「被傷害的孩子理應不孝」

  一些人讀了幾本看起來像心理學的書之後便開始將一切歸罪到父母身上,之後事事與父母對著干,素不知這樣損害的最大的是自己的利益:

  自己沒有掙錢能力時如果表現得孝順,父母有更大心力去掙錢,也有更大意願為孩子投資,結果自己會擁有更大的學習、提升自己的機會,才能更好地實現對自己曾經的不夠好的家庭模式的超越;如果不孝,結果很可能父母沒心力掙錢,自己學習時心神不寧,結果過早踏入社會,自我成長空間被壓縮,結果「超越」的可能性會很小。

  自己成家立業晉級爹媽後如果不孝,會影響孩子對父母的認知,因為孩子許多事情都會受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當父母習慣性指責自己的上一代,孩子也會將指責自己的父母看成理所應當的事情,結果自己的晚年,很可能會如老父母一樣孤獨寂寞;如果一直用「孝而不愚順」的態度對待老人,理解上一代的局限性,但不被長輩們不合時宜的價值觀操控,孩子慢慢也會學明白「我理應追求自己的幸福」以及「每個人都不完美,我愛爸媽,一些小矛盾不影響我與他們的健康互動」的道理,最終帶來多贏的結局。

.

  綜上,做父母不需要考證,但是如果認真學習,未來自己將獲得更大的收益。

  父母不是原罪,「無明」才是。

  光是批評父母沒有用;但過分講「責任」也只會傷害感情,不如從長遠(及眼前)利益出發,時時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努力尋求利益最大化的方法。

「反過來考慮呢,做子女的,是否也存在一些通病,對父母有習慣性的誤解,年少輕狂的時候想衝破一切,自比天高,兜兜轉轉折騰個不休,殊不知當年就傷害過父母親人,以後想必也不能避免。」

  但從父母的角度, 過分相信「孩子理應為自己負責」,所以認為自己就沒必要用心關注孩子心理健康,認為「一些人天生不孝,如果我的孩子未來不好,不是我的問題」,這樣的想法也很可能為自己埋下親子矛盾的種子,最後各人在秋天收穫各人的果實。

  另外,「殊不知當年就傷害過父母親人,以後想必也不能避免」這樣的觀點有點兒進入了本質主義的誤區,誤以為「三歲看老」對所有人都適用,但事實上,每個人都有成長的本能,即使曾經犯錯的孩子,未來仍可能有極大的變化空間。毀滅一個「壞孩子」的不是「天性」,而是社會的不寬容。

  Pi見過許多被世界認為是「很壞」的孩子,他們的內心,需要的只是一點愛與認同。一點點的理解,就可能使他們內心的美好發芽開花,直至成長為參天大樹。

  從種子到大樹,基因很重要,土壤水分陽光也都很重要。父母不可能控制好一切變數,所以

  對於既成現實的,理解是對大家最好的方式;

  但如果屏幕前的您正在準備晉級父母,多學些發展心理學及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將利人利己;

  如果您正準備一場與生育無關的性愛,請認真做好避孕。

.

這大概就是反思親子關係能給人帶來的最大收穫了。

以上。

.

高中生應該破除哪些認知局限?

一個剛出生就被醫院認定存活概率極低的嬰兒值不值得傾家蕩產去救?

為什麼發現身邊「努力卻得不到回報」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女孩子過 26 歲就不好找對象了嗎?有哪些相關數據或研究?

哪些道理是你踏入社會才明白的?


最大的誤解就是我以為父母應該「成熟」
實際他們可能並沒有成長,可能童年有創傷。

我們這代有了孩子,迅速進入父母的角色。
自我的價值感降低,自由受限制。
要背負另一個生命。
但是我們比較幸運————
可以從網路和心理諮詢師那裡了解足夠的親子知識,知道怎樣平穩度過慌亂的時期。
我們這代人會成長為比較合格的父母,
因為我們有方法。

但是他們不是。
————
爺爺奶奶那輩大多經歷了戰爭和饑荒,
父母輩在文革的餘溫心有餘悸,本身就有創傷。他們帶著傷口和迷茫生下我們。
他們的內心很可能根本沒有成熟、帶著叛逆。
一面要應對迅速變化的外界環境,一面要應對迅速變化的家庭身份。
小女孩突然要處理婆媳關係、做著糟心的月子、陪著弱小的孩子,又不知道怎麼科學育兒。
小男孩突然要養活全家老小。
他們有的人做的不錯,有的人做的很糟糕,
有的人現在都不能正視自己。


我們可能是從「一」到「多」
他們可能是從「無」到「有」。
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優秀的孩子
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優秀的父母


一邊接受父母嘔心瀝血的撫養,一邊強硬拒絕父母合理的管束。只因為父母的教導有時不合自己的心意,就覺得他們愚昧且無知。


都是相互的。


原本看到這題立意眼前一亮,關注後待後續。
然後猛然發現題主立場相當分明,這也沒什麼。
但細聊之下無非是以公正客觀之名,行立場偏頗之實。頓感無趣。
這題目本身就是個偏頗之題。如此行徑實作無用功。
最後,突見「希望看到的朋友檢討反思「。。。。頓時覺得更加沒法公正客觀,也無法偏頗父母地去回答些什麼了。

討論過程,其實也沒有什麼錯。無非是我們一群人以為題主想要討論根源問題,於是在和題主客觀地討論理論,結果題主雖然說的是公正客觀,但對於回答非常具有預設性。
綠框框純屬意見的立場分歧
粉框框倒是能夠認同的,看起來也是題主的真意。
僅做意見,如此以公正之名行溫情之實,招噴啊,不如直接說,是否有對父母的誤解讓父母受到了傷害,倒能廣納群言。

講情的話,我們為表,題主為里。
講里的話,我們為里,題主為表。
驢頭不對馬嘴。

莫要完全否認人的主觀性,所謂的父母帶來的心理創傷本質上就是:父母做的,我所感受到的,刺痛了我自己。題主這話就咔嚓把「父母做的」後面的句子給看輕了,如此怎能讓真的受創的人接受呢。
因此這題與隔壁那題下的人,講的根本不是同一批父母,也不是同一批孩子罷了。


總以為父母和自己有代溝,沒法理解自己,所以拒絕和他們溝通,連給他們一個理解自己的機會都不願意。

這可能是我身上最大的問題吧。如果以後我為人母了,而我的子女這樣對我,我一定會傷心的。

這個問題問得真好,感謝題主。


沒有意識到 父母也只是普通人
有不能解決的事情 有說錯了的話


我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看媽媽哭
驚呆了 真的是驚呆了
我從沒想過媽媽也有軟弱的時候

而如今
當我真正明白父母也只是普通人的時候
我變得更加體諒他們了
好像 我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長大的

誒是不是跑題啦(つд?)


「你們愛的不是我,是你們的兒子」看到第一的答案這麼說我覺得父母一定會很傷心。

親情和其他感情最大的區別就是先天性質了,也正是因為親生,所以大多數的家庭才能維持哪怕是內部矛盾很大,也能夠靠這個親情作為紐帶繼續下去,然後等待時間去癒合裂縫。

父母愛自己的孩子時人之常情,正是因為親生的,他們才能包容我們的種種缺點,軟硬兼施去讓我們成為他們所希望的樣子,有問題么,如果不學習怎麼會知道善惡,不學習又怎麼知道人生之路要由自己走下去。

父母愛孩子是天生的本能,也正是因為這天生的本能讓他們願意深入了解你,想你所想,看你所看,為你的成長之路披荊斬棘,望子成龍。看著你一點一點長大,這其中的感情,僅僅是因為你是他們的兒子?

說難聽的,哪怕是條狗,正常人養幾年也會有感情,更何況是自己的親生骨肉!

哎憂傷,希望將來我兒子不要說類似的話。


我們總是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卻從不給父母機會做解釋。

1、別總用自己的自私去揣測別人也自私。我不否認社會上有父母真的很自私,對孩子也一樣自私。

但是不可否認更多的父母是無私的,說生孩子就是為了防老的,捫心自問他們真的確定你們會給他們養老嗎?他們真的等得到你們給他們養老嗎?大多數父母也許有想到過養兒防老,但更多的時候就是希望孩子好。

說句不好聽的,真的為了防老,他們只要把養孩子的錢全部攢下來也夠他們老的時候用了,如果說怕老了沒人陪,拜託現在有多少做子女的真的有經常陪父母的,更何況有錢找個聊天的還會沒有嗎?

2、父母的做法有時候是不對的,是做的不好,但不可否認他們的初心是好的,是為孩子考慮,就因為好心辦壞事就一棍子打死,就狠批父母,這個做法實在讓人不能接受。

我是做萌牙家電動牙刷的,今天剛跟倉庫主管溝通了下,他目前也是在犯好心辦壞事的錯誤,他本身人比較直,所以對下面的同事培訓傳授經驗時講話也不注意,讓下面壓力很大,做事反而做不好,但是他是真的希望同事能夠提高的,如果真心不願意對方好的話,直接不管不顧不就好了嗎?

真正的傷害是明知道父母知道錯了,也不給父母解釋的機會,更不給父母改正的機會,一味地拒絕交流只會加深兩者之間心靈的鴻溝。直到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從父母那裡學來的感恩,禮貌,寬容全都用在和別人的交往中。


現在21歲,從20歲起就不再敢回憶以前和父母是如何相處的。


通過懲罰自己來懲罰父母,或者犯下一些無法彌補的錯誤

我不要讀書了,看你們怎麼辦!
我不吃飯了,


推薦閱讀:

一個人有實力沒野心是怎樣的體驗?
有一個不求上進的弟弟怎麼辦?
無神論的各位一般從哪裡獲得精神力量?
現在選擇獨居生活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這是個人選擇還是社會造成的?
為什麼我反感GL小說,但很喜歡BL小說?

TAG:心理學 | 蒙特梭利 | 家庭教育 | 父母 | 認知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