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做好「用戶洞察」?

很多廣告公司、營銷公司都把「用戶洞察」列作了主要產品。什麼是「用戶洞察」?和市場調研有什麼區別?


1.蹲門店做售貨員,蹲電商後台做店小二,一對一的親身體會之後你才真正知道你的消費者是啥樣子,絕對和廣告公司市調公司告訴你的有所不同。這叫個體洞察。

2.看大數據,流量和銷量,什麼人看你的廣告,什麼人買你的產品,有個群體洞察。

3.看整個行業的消費群在哪,競品的消費者畫像,這樣有個行業洞察。

4.接下來看3-5年的全行業的產品升級變化,發現規律。這叫歷史洞察。

5.研究大學生群體的喜好,預判未來五年的下一代消費趨勢。這叫未來洞察。

6.直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略微的洞察到消費者的內心潛在需求了。


不同市場環境下,「用戶洞察」的重要性和內涵都是不一樣的。
在賣方市場里,「用戶洞察」其實是不怎麼重要的。有的話,也只是流於形式。
在買方市場里,「用戶洞察」才有真正的必要。因為商品供應大於購買量。消費者有足夠的選擇慢慢挑。
讓消費者選擇你的產品而不是競爭對手的,你就需要對其做「用戶洞察。」
知道了消費者是怎樣的喜好,才能夠「投其所好」。

從渠道這個維度上講,當下營銷正進入「內容營銷」時代,信息獲取渠道的「去中心化」、「碎片化」是其基本特點。
沒有一個媒體再能像當年的央視、春晚一樣對十幾億人形成絕對的壟斷。用戶的喜好變得越來越難以被琢磨和歸納。

一個年收入50萬元的白領,可能在梅賽德斯賓士看著1萬元一場的新年音樂會,轉身卻在網上下載著打著馬賽克的動作片;
一個月薪不到4000的95後,教科書里對他的描述是「叛逆,有個性,對時尚有這自己獨特的簡介」這樣的標籤,而真實的他,很有可能比他父母更保守。

傳統的「用戶洞察」的語法體系,在「內容營銷」時代已經顯得力不從心,很不匹配。
需要做的不是去掉「用戶洞察」這個動作,而是結合當下營銷時代的特點,重新建構「用戶洞察」的語法體系。


用戶洞察是了解用戶需求的一種方法,其中可以包括多種收集用戶反饋的方式(電話、郵件、在線聊天、訪談、調查問卷等)。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用戶洞察的手段增加,與用戶產生連接越來越容易,因此在洞察過程中調研人的分析能力就成為用戶洞察是否有價值的關鍵。根據多年的互聯網及傳統行業工作經歷,我總結出了用戶洞察方法論——「TII六步用戶洞察法」,可以幫助各位更加清晰地進行用戶洞察,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下用戶洞察的步驟和每個步驟的注意點:

1. 建立用戶直連

在選擇洞察對象時,一定要區分消費者和用戶這兩個概念:消費者是為產品或服務買單的人,而用戶是真正使用產品或體驗服務的人。二者不一定是同一個人,例如兒童早教機的消費者是父母,用戶是孩子。

選擇正確的用戶群體進行洞察,才能夠明確產品的設計方向,便於整理待開發功能列表的優先順序,確認反饋收集的來源等。

2. 進行用戶調查

在進行用戶洞察時,不一定通過詢問的方式獲得答案,用這種方式獲得的答案通常是失真的。要明白用戶的行為會因調查者是否在場而產生變化,並且用戶聲稱的和其實際行為也會不一樣。

3. 繪製用戶畫像

在繪製用戶畫像時,參照以下過程。最終需要將得到的數據進行具象化從而產生虛擬用戶,可以使用Alan Cooper的Persona(人物角色),來創建用戶畫像。

4. 持續細化畫像

初步繪製的用戶畫像往往粗糙,因此洞察結果不一定準確。我們需要對初步用戶畫像的結論進行驗證。也即重複第2個步驟,來洞察用戶是否真正如我們所想。在這個過程中通常會發現初步的用戶畫像需要調整和細化。

5. 確定產品定位

6. 制定產品規劃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轉載前須獲得作者同意

或聯繫 黃先生:137-2343-0323


謝邀!
舉例說明吧:
如我是OV老大,華為老總,APPLE產品總監之類的職位,發展什麼樣的產品不是拍拍腦門出來的,要調查,要數據,要分析,這正規過程得出的靠譜的結論就是洞察,否則就是瞎掰。
目的不同,數據不同,結論也各有偏向,但一般會有以下幾種洞察:
1. 市場需求洞察,比如拍照手機,美顏功能,需要全面極大的數據支撐,
2. 需求量洞察,需求多大,價位多少合適,
3. 人群洞察,什麼人群呼聲最高,哪些區域又有什麼特殊需求等等
4. 產品反饋洞察,用戶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與先前定位的人群,價位和需求是否相符等等
5. 市場競爭洞察,以上所有關於競爭品牌的情況,以及對比
6. 更高端的,行業趨勢洞察,發現用戶和市場的新動向和空缺並率先推出產品和相應服務

我的理解,市場調查一般囊括和重疊一部分用戶洞察,更多是總體趨勢面的,用戶洞察更多落地和精準預測面的

現行的洞察來源於各種數據,如電商,媒體,社交等,電商數據最為豐富和精準,
然後是社交媒體,這是趨勢面的,比較複雜
傳統媒體的也不錯,但很難有統一的全面的來源

順便打個宣傳,我們現在就提供通過大數據監聽獲取市場和用戶洞察的服務,你們懂得

周末愉快mates!


很感謝題主的邀請,可是作為一個只和公式代碼打交道的理論物理渣,對用戶調查真心不在行,我就不獻醜了。

作為補償,幫題主邀請了幾個比較專業的回答者,希望有所幫助。


什麼是會變化的?
和時間有關的一切都是會變化的。
什麼是不會變化的?
人的性格是不會變化都是。常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的性格是不會隨著時間變化的,起碼被改變的尺度很小。

而性格決定了在同一個環境下,呼吸著同樣的空氣,面對同一組信息的刺激,不一樣的人,做出不一樣的反應。
所以,「用戶洞察」,本質就是在對你的消費者作性格分析。與其說是「問卷調查」,不如說是「性格測試」。

舉個例子,來解釋一下兩者之間的區別。

假設我們現在的命題是,90後年輕人以後會孝敬父母嗎?
問卷調查是問「你父母年級大了以後,你會照顧他們嗎?」
相信,得到的答案大部分是:那當然,父母辛辛苦苦把我養大,我當然要對他們好。

但是,事實狀況呢,可能並不會那麼樂觀。

傳統的問卷調查,在設置問題的那個語境,一開始就將對方置於「很難回答,不得不說謊」的境地中。

我們應該怎麼做?
最後,我想說的是,觀察他人生活的各個側面。人可能在特定狀況下有演技,但不可能每一個細節都在表演。大部分寫實的生活細節是不可能騙人的。

是的,我們只要默默的觀察他就好,甚至不需要專門問他:嗨,你有空嗎?能抽空填一下我們的問卷嗎?有小禮品哦!


市場調研是對市場作分析,是對物的分析。市場調研依賴於數學、物理等理性模型。用戶洞察是對人的分析,是在理性工具的輔助下,對人性的洞察。


推薦閱讀:

TAG:內容營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