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五百眾最後應該定都哪裡?
以目前的更新速度來看,亞洲還要打持久戰,個人覺得上海是個好選擇,天然良港運兵運糧都方便,背靠蘇杭走河道進軍內陸也方便。
北京除了心理優勢以外怎麼看都不是個好選擇,明朝當年遷都主要是為了防範游牧民族,所謂「天子守國門」是也。而清朝延續以北京為都城的考量,一是為了繼續屯兵威懾蒙古;二是方便出關跑路。事實上滿清開始並沒有做好長期統治的打算,運了大量財寶出關,隨時預備跑路的說。只是康熙太過雄才大略,清王朝在他的手中才真正穩定下來。而今對500眾來說游牧民族不再成為國防重心,那麼北京就地域條件來說實在談不上優秀。即便現在集全國之力傾力建設,依然解決不了風沙、缺水的根本問題。(霧霾當時還不存在,這個問題另說。)周邊地域更是民生貧困,跟富庶的南方沒法相比。
評論中有人說定都台南,走光榮孤立路線,個人覺得也不太合適,先不說海島的發展空間太小,500眾面臨的局面與當年的英國也大不相同。歐洲當時一團散沙、各自為政,英國在其中國力略強,但並沒有對抗聯合的實力,所以選擇光榮孤立,然後在其中大玩縱橫術,今天調戲法國、明天暗陰奧匈,這其實是一種脆弱的小心翼翼的平衡。
而500眾面對的:一邊是雖然衰弱、老病纏身但依然有統一政權的明朝;一邊是小國林立的東南亞。縱橫術在這裡,對前者用之乏力,對後者用之浪費。以其去玩脆弱無比的光榮孤立,不如直接佔領明朝腹地,依託富饒的大陸資源開發美洲、澳洲才是王道。
長期攻略來看:得美洲者得天下。推完了明朝大陸和東南亞這塊基本盤,穿越眾的重心必然轉向攻略美洲,這場和歐洲的時間競跑我們不能再輸一次。美洲實在太富饒太廣袤了,歐洲吸著它的血打完了兩次世界大戰,用戰爭這個最殘酷的磨盤打磨出了科技飛躍、產業升級。
也許穿越眾必然會走向分裂、內戰,也許活到最後的甚至不是元老及其子孫,但就算如此,我相信最後的勝利者一定是——最好地繼承了穿越者的文化遺產的那一支勢力。
以吹牛的手速,五百廢的有生之年應該是撐不到討論定都那天的。就算開了蟲洞延壽這根金手指,以五百廢的尿性估計最終也是內訌最終春秋諸侯般分家再互相吞併,那麼全天下都可以是各諸侯國的都城
看更新,元老院已經欽定廣州了。
首先要猜測一下元老院的統治範圍,元老院不傻,不會做著日不落的美夢干出查理曼大帝的業績,可以想像,華夏文明圈(sino)是元老院統治的極限,安、暹、朝、日等地方更有可能扶持親澳政權。我猜大致範圍為北至海參崴,南至中南半島。(肯定還有類似馬島的領土)
澳宋政權在很長的一段時期都會是海洋型政權。而且從以往的表現來看,元老院根本就沒把滿清蒙古之類的蠻夷放在眼裡,北京被排除。
日本攻略已開始,尋找到在日代理人,黑船事件加劇日本內戰,濟州島完全被控制;可以想像在不久的將來日朝都會建立共榮的傀儡政權,上海作為港口的區位優勢不明顯。
廣州是元老院的上海灘,經濟基礎好,社會風氣更容易改變,而且是優秀的貿易港口。實際上,澳宋政權已經以舉國之力支援廣州就可看出其重要性。
北京
距離海邊夠近,通過鐵路也能控制西伯利亞。當然是海南臨高呀。。。小說名字都叫臨高啟明呀。。。
聖船就跟天安門城樓一個等級的。當然首都要在百仞灘了。又全是自己的移民,安全是有保證的。要不然就狒狒的尿性,到了江南花花世界,指不定怎麼作,然後被各種人士盯上。。。
看到有知友說要挖西伯利亞,忽然就想說兩句。
世界上有這麼多位置好埋藏淺氣候好品位好的礦,為什麼要去挖西伯利亞的凍土層?有咩有成本觀念,不冷不累么,就這麼喜歡無人區么,搞建設的常識是盡量就地徵發現地調達不知道么!掀桌!(‵□′)╯ ┻━┻別說還需要大量的鐵路建設。
澳宋作為海洋帝國,是沒有定都內陸的道理的(物流成本)。以海為路來說,上海肯定是最好的,一方面輻射北方和日朝,另一方面對南洋的貿易也比廣州有優勢,長江黃金水道將大半個南方中國物產連到了一起,爆炸一樣的物流優勢,物資從湖南去上海,和從湖南去廣州,大家猜猜明清的商家會怎麼選?
並且還有一點史實大家可能平時了解的較少,其實在明末到鴉片戰爭之前的200年,上海的貿易規模已經遠超廣州,基本上是東亞第一大港口。
根據粵海關統計,從乾隆二十三年至道光十八年(1758—1838年)的80年間,來廣州貿易的外國商船共5107艘,平均每年有63.8艘。從乾隆二十年至道光二十年(1755—1840年),廣東開往南洋各國的商船大約也有3000餘艘,其發展是逐年增長的。
年平均60艘海船而已,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遠洋海船平均每船有500噸載貨量就了不得了,大概一年3-5萬噸的外貿吞吐量。海外貿易規模其實是很小的,只不過因為財富集中在十三行手中,大家才留下了鴉片戰爭前廣州外貿很多誇張的印象。
所以造成的結果就是,廣州成為資本金融中心和貿易轉運節點而非生產外貿集散地,錢不少,但是都鎖在十三行手裡,加工產業規模約等於沒有, 對於本地一般小商人和小手工業沒幫助 。
而道光年間每年進出上海港的南北海船合計在4000艘左右,船隻總噸位約為50—70萬噸,東北大豆等農產品年吞吐量約計為200餘萬噸,是當年的大豆航線營口——上海的終點。而同時期的上海不光農產品,還是棉紡織業,絲綢產業的中心,蘇州湖州的絲也要走上海出貨。
上海既是外貿中心,也是產業中心,而且也是個相當巨大的消費市場。
那麼對於南洋和歐洲來到中國的商人來看,只要多航行3-5天(18世紀商船平均航速8節左右),就可以用更低的價格拿到商品。
從生產到物流都有著巨大優勢的上海類似二戰後的美國的五大湖工業區,而廣州類似東海岸金融中心。
這還是鴉片戰爭之前,鴉片戰爭之後,洋人更是會用腳投票,見下圖。
大家要明白的一點就是,在17世紀,這個地球上,有能力大量消費元老院工業產品的地區並不多,歐洲之外基本只有東亞和中東了,而日本在17世紀絕對算得上很大的消費市場。
上海到大阪是一條流淌著黃金的航線,並且日本貿易和河南英國商人的貿易最大的區別就是日本航線,大宗的民用製成品占很大的比例,比如棉紡織產品農具器械之類,運回來各種礦石,這是元老院的優勢。大家也知道元老院更喜歡的是大宗民用初級加工商品貿易(紙張,酒類、白糖、棉布、工具等等)而非奢侈品。
而歐洲貿易更多的是奢侈品,所以大家明白上海定都的優勢在哪裡了吧。
就算政治首都不在上海,也應該在上海的輻射圈——長三角城市群里決定,我個人比較傾向杭州,南京不是很吉利。
上海、北京,兩個都城
既然叫澳宋政權,那定都堪培拉吧
中途島。左觀亞洲,右管美洲
當然是揚州了,還用解釋嗎?
短期的話,廣州上海都是比較好的選擇。長期來說不利於新貴階層的培養,容易被原有權貴階層復辟。
以東亞攻略為主的話,台南其實不錯,純粹一手建立的基本盤,沒有本土人口有利於歸化民圈子的穩定。離大陸不遠可以利用大陸的人口,孤懸海外也利於本土的保衛。
攻略全世界的話,北美才是是最好的選擇,前提是大量移民過去改變人口結構並挖開巴拿馬運河。欽定紐約好了,覺得冷就邁阿密吧。
以元老院掌握並能切實施行的科技樹,不可能自上而下統治全世界。
即便是最樂觀的結局,也是元老院內若干個集團各自組建國家,形成一個邦聯式的全球帝國。元老院到時候形同虛設,連如今聯合國都畢不了。
說定都美洲的純粹搞笑。美國橫絕一時也不過一個世紀的事情,世界的中心永遠(沒錯,永遠)都不會在美洲,人類世界的舞台註定在世界島。美國這些年攪亂中東目的就在於破壞世界島的十字路口,讓自己不被邊緣化。
所以,不考慮民族情感的話,定都印度最好,握住世界島的睾丸。
當然,並非美洲不重要,美洲在當時是必爭的處女地,有太多的資源可以掠取。如果走種田流的話,就定都上海,陪都廣州,一面從美洲攫取資源,一面賺西方人的錢。如果走爭霸流的話,就定都緬甸,往西就是印度洋,一路打到歐洲,東亞就是基本盤,後方。
定都在哪裡,首先要看疆域。那些說上海的同志們,你們知道狒狒的疆域嗎?
看看狒狒的疆域,你就知道定上海還不如定包頭呢,至少包頭還能修鐵路去西伯利亞挖礦!!!
我看狒狒政權的勢力範圍就是個以中原和江南為核心的大東亞共榮圈+一大票海外殖民地+海外橋頭堡。
狒狒的管理極限也就這張圖上的所有區域外加印度這麼大了。如果真的把印度統一了,划進了版圖裡,你還覺得上海方便嗎?你還覺得武漢是帝國中心嗎?
鑒於狒狒們內不會有軍事壓力,首都也就不用太考慮軍事方面,單考慮經濟文化交通好了。廣州挺適合做首都的。臨高之後,首都應在廣州,等拿下江淮流域並穩定後,大約南京更合適。五百眾目前要建立的是一個長治久安的近代工業貿易帝國,基本盤的勢力範圍大約是大明加上後金的疆土。無論從統治的輻射效應和行政效率來看,還是從國土防禦的縱深來看,首都都應選在交通便利的國土中央位置。南京地處華夏腹心又依臨長江,水路交通方便,離海也不算很遠。南京還是六朝古都,也是大明的輔都,人口眾多,人文和經貿都很發達,城市建設也在當時算得上規模宏大。因此,定都南京是較為合適的。
有人提到上海做首都。明末時,上海並不發達,比南京差太遠,人口少基建差,若選做首都,基本是一切從頭開始,人口需要大量補充,城市需要從頭建設,這對極其重視效率的五百眾來說是很不划算的。而且上海面對強敵海上來犯有沒有防禦縱深,幾乎是裸身迎敵。
也有人提到廣州。單以城市論廣州和南京差不多,而且廣州髡化已久,民心歸附,似乎比南京更好。但廣州地域太偏南,對江淮流域影響較小,對華北等地的影響則更小,等元老院拿下北京,時間久了容易在北方形成第二權力中心,從而造成帝國分裂,甚至元老院分裂。
當然,如果版圖擴散到整個亞洲甚至澳洲時,首都也許還會再換,就不知道以現在的更新進度得等多久了。
青島 hhhh 我真沒有開玩笑,就是這個建城歷史百餘年,自古便未被定都過的青島。
最近研究發現 青島在古代的地理位置,簡直如同君士坦丁堡一般,攻守皆備。
這是青島周圍地形,作為首都,其最重要的兩條,一是交通,二便是安全。其安全性便是重要的一個環節,首都若是不容易守衛,簡直如同定時炸彈一般,在封建社會中,其中,交通決定的首都最為典型的便是開封,東西南北全是平原不說,北面黃河又是一個定時炸彈,當初金人南下,便要挾決堤水淹開封,北宋再金人面前,開封幾度失手,而之後金人在此也是被蒙古打爆,甚至南宋在南方也是幾次用兵,看似中原腹地,其實四戰之地,死地。
但是青島就不一樣了呀,海岸的山脈和北部的嶗山山區,僅留下北部那一點開口,嶗山更是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山,若在山路中多設幾個關卡,便可以如同斯巴達一般,抵抗來自北方或者海上的登陸部隊,若沿著山脊建立城牆,山路上建立幾個菱堡,更是固若金湯,
北部的那個地方也挺適合建立建設幾個堡壘,這可比山海關好守多了。
更關鍵的是,這樣的組合 還不只一個,南邊還有一個一模一樣的 黃島,作為青島最大的一個區,
黃島和青島地理上簡直就是對稱。除了南北對調一下,甚至地理優勢更勝於青島,圖為現代青島地圖,古代略有不同,黃島北部膠州灣口古代多為島嶼,現代被填平了。
下圖為越南某著名深水港。
膠州灣簡直是一個天然的要塞,葫蘆形海灣。窄處僅寬4公里,一戰時期,德國便通過在膠州灣口布下水雷,使得日英聯軍一度受阻,當然近代青島的幾次攻防戰,青島都是以淪陷而告終,但是這並不能代表什麼,畢竟幾次的攻防戰都是以絕對優勢而勝。一戰時為德國海外一座孤城,解放戰爭時為北方地區最後解放的城市。
這個位置比起來讓羅馬續命無數年的君士坦丁堡又如何、
下圖為君士坦丁堡
而青島的交通優勢更是一個海上版本的開封城。無論是東北,還是華北以及南方的糧食和物產可以通過河海聯運大海源源不斷的運往青島。雖然此地並沒有河流腹地,但以此地為基地,經略東北,朝鮮,日本更是妙哉。中國古代多次對遼東朝鮮的用兵也是多經由膠東半島。進可攻,退可守。而更是有著上海,天津和廣州無法比擬的防守優勢。
雖然歷代割據山東著多身敗名裂,但是齊地還是有著不錯的外部條件的,魯北平原物產本身就很豐富,更是在東周到漢代一直是中國的經濟中心,此後雖然地位不斷下降,但是其經濟情況至今也還是不錯。漢代形容齊地甚似關中,南有魯中山區,險關而守,西有無數南北流向的河流,雖無函谷關堅固,但也還是可以一守。
hhh總之,和其他城市比起來,交通位置比青島好的,不如青島險要。地勢比青島險要的又沒有青島那般的交通位置,若是我,就定都與此了。
當然青島最大的一個雞肋就是沒有大河,不僅是缺乏腹地,更是略微缺水。。。。
難道不是臨高嗎
別想了,大美利堅天定之地,穿越眾最終必須要考慮這個地方的
推薦閱讀:
※臨高的蟲洞再出現一次會如何?
※如何看待《臨高啟明》實體書讓熊元老留守大明這一決定?
※臨高啟明未來會怎樣?
※《臨高啟明》有聖地巡禮嗎?
TAG:臨高啟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