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習慣性羞辱自己,在別人面前貶低自己該怎麼辦?
在朋友甚至是只見過幾面的陌生人里,與他們交談我會不自覺的羞辱自己,用各種語言貶低自己,這樣會讓我有安全感,但是等到我獨處的時候我又會因為羞辱自己的行為陷入到巨大的後悔和恐懼里,我該怎麼辦?
對於一種過度的態度,我們都可以從相反的角度去推測是否存在著與之對立的態度。因此,題主過分的自我貶低甚至自我羞辱,是不是潛藏著相反的自戀的或攻擊他人的願望?只是由於擔心這些願望的呈現會帶來不良的後果,才進行刻意打壓。
當一個人超過或打敗了對手,這既是對他人的一種攻擊,也是自戀的滿足,但對於一些人來說,打敗別人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而是要承受被報復的恐懼,以及折磨人的內疚感。有些人害怕超過別人,不是說他們不想,而是不敢。
比如下面兩個例子:
一個人考上了名校,親戚朋友都來祝賀,他一方面很高興,但卻表現得非常謙虛,一個勁地抹去這個成就的價值。比如,只是運氣好,專業很普通,將來只能做些普通的工作。他以過分謙虛來自保,他害怕自己太成功了會喚起周圍人的嫉妒或排斥。
一個高中生這次月考考得不錯,之後的一個月里,她就會不怎麼愛學習了,然後下次月考肯定考得差很多。幾年的學習中,她的成績總是起起伏伏,每次成績好起來之後,她就會不自覺讓成績差下去。她很難讓自己很好、一直好或更加好,因為她擔心自己很好的話,周圍同學會對她排斥和疏遠,後者是她更害怕的情景。
這兩個人的特點是對於自戀的、攻擊的願望的壓抑,表現在外的,就是對於成功的壓抑,以及過分謙虛的表現。這種壓抑的背後是逃避更可怕的懲罰,比如想像中的嫉妒、疏遠、報復,或者害怕承受由此帶來的內疚。
弔詭的是,他們之所以會有那些想像中的報復、嫉妒或疏遠,恰恰是因為他們對於攻擊或自戀願望的壓抑。這背後的心理原理是:被壓抑的攻擊或自戀的願望,更容易被投射出去以緩解內心的緊張,由於這種投射的作用,對手變成了具有傷害性和/或自戀性的「他」,一個嫉妒的、報復性的「他」。因此,他們需要更加小心翼翼的行事,以免對手生氣。但由此會進入願望壓抑的惡性循環:由於壓抑,對手變得更可怕;對手更可怕了,那更要壓抑自己以討好對手。
這種對於願望壓抑的態度與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教育有很大關係。孩子攻擊的、自戀的願望都是合理的願望,這些願望具有生存的價值。當這些願望被共情的接納並適當節制之後,這些看起來「野蠻」的願望更容易升華後進入建設性的表達,在心理發展上,這是最成功的教育。這些孩子能去打敗別人,並享受成功,而沒有太多的內疚,沒有那些想像中的被報復的恐懼。他們既不會像一些人那樣野心勃勃地想打敗對手來證明自己,也不會像另一些人那樣總是壓抑成功的願望。
但有些父母對於孩子自戀及攻擊的願望卻會採取打壓的態度,他們視孩子正常的攻擊,或者正常的自戀為洪水猛獸,以強制或道德說教的方式壓制它們。為了迎合父母,有些孩子內化了父母的要求,發展出壓抑或反向形成的心理防禦機制,對內心的真實願望進行打壓,或者以相反的方式進行表現(比如過度謙虛或唯唯諾諾),由此就進入了前述的惡性循環。
對於自戀及攻擊願望的壓抑,會阻礙一個人取得成就:每次取得成就,就會受到內疚及害怕報復的恐懼所左右;而如果迴避成功,卻會變得沮喪和失落,畢竟,願望受挫了。
再回到題主的問題。每次自我貶低後題主特別的自責與後悔,這是真實自我的感受,之前的自我貶低是違背內心真實願望的。當你不再自我貶低,試著去追求能夠達到的成功或表現自我時,意味著你更能讓真實自我展現在他人面前了(那個自戀的,帶有攻擊性的自己),這需要勇氣,但卻有利於你走出願望壓抑的惡性循環。當那些自戀的或攻擊的願望更得到了充分的滿足之後,投射的能量就減弱了,內心的那個報復性的或自戀的「他」也變得柔和許多,這便進入了心理改變的正性循環。
唉,講的有點複雜,不知道有沒有說清楚。
這個問題要分成兩個空間來回答。1、首先,是你很小的時候的空間,那時你的生活里幾乎只有父母或者監護人的存在,他們對你的教育是打壓的,是時常貶低你的,至於他們為什麼要貶低你,我沒有很多信息,不能確定。但是,你確實在這樣貶低的環境中失去了安全感,你開始學習應對父母的貶低帶來的負面感受,你在你強勢的家長面前,必須學會自我貶低,來令他們感到滿意,在他們開口貶低你之前,你先自我貶低,他們就會滿意,甚至把這種行為說成是謙虛的良好性格,於是,你找到了在強勢的家長打壓的環境里的安全生存模式:自我貶低。
———————————————————————————————————————————
2、你依賴於這樣的安全生存模式,久而久之,你開始相信這是一種萬能的安全模式。強勢的家長通常喜歡擺布自己的孩子,不喜歡孩子有太多的社交活動,所以,你可能沒什麼朋友,或者交友受到限制,你周圍的人可能對於你的自我貶低很不習慣,於是開始疏遠你。這種結果就會令你害怕,你突然覺得,自己在家長面前無往不利的安全模式不起作用了,可是你又不會其他的方法,於是你開始恐懼。
——————————————————————————————————————————
3、以上兩點可以解釋為什麼你總是習慣性自我貶低。然後我們看看現在這個時空,你可能脫離了父母的全權控制的環境,來到了自己的世界,獨自去面對社會,但你依然使用曾經的模式去與人互動,然而,社會的規則並非如此,人們不僅不會因為你自我貶低而認可你是一個謙虛的人,反而會因此而忽略你,認為你就是如你所說的沒什麼用處的人。這種反應和你在父母那裡得到的反應反差巨大,你開始恐懼和後悔,因為你除了這種方式,並沒有學會其他與人互動的方式,你後悔自己有又一次自我貶低,恐懼自己無力改變這個早已固著的習慣。曾經安全的模式,現在已經不再安全。
——————————————————————————————————————————
4、要改變這種習慣,是需要環境和支持的。你的早起教育的經歷可能已經成為模糊的碎片,進入了潛意識深處,你甚至不會覺得這個問題是來源於這麼久以前。記憶會淡化,但是感情不會,所以許多人年紀越大心中越多悲傷,可是記憶中卻越少悲傷的證據,人們就會歸為年紀大了離死亡近了導致的悲傷,然而其實不是,是記憶不見了,然而情感卻不會丟失,於是人們越來越多的情感留了下來,而證明這些情感來源的記憶已經被遺忘。在心理諮詢里,最難解決的就是這種沒有證據的情緒來源,所以年紀越大,越難解決。你想要改變這種現狀,必然是要從這種習慣的改變開始,明白了我所說的一切原由不能帶來專機,甚至會帶了悲傷和絕望,行為上一定強制的改變才會有用,但是這需要要給環境,你需要一個朋友來支持你。然而,我只能從你這些表述里給你分析,卻不能實際幫助你去交朋友,識別朋友,希望你能自己找到這樣一個支持你改變的人。
這也是在知乎上回答心理方面問題時我的無奈,因為心理問題從來不能一概而論。因為你自卑,潛意識裡你害怕被攻擊,所以你通過貶低自己在別人面前展示一個弱小、卑微的自己來請求別人"我是一個人畜無害的人,請不要攻擊我",但事實上你不這樣做別人也不會攻擊你,你形成這種習慣是因為曾經自卑導致的,潛移默化地成了一種下意識的行為習慣。要改變這種行為,只能有意識的去改變,只要你經常有意識去改變,之前的行為就會被新的行為取代。
低自尊。
在家庭教育中應該就缺少被家人喜愛的經歷,童年或至今都經常被別人貶低、辱罵、不顧及個人感受。
只有親密關係對自我評價的決定性最大,一般都是來自家人的親密關係。
所以會覺得,自己可能就是那麼差,就像別人說的那麼無能。接受了早期別人給予自己的刻毒評價。以至於你的人生黑暗了,看不到光明,無法天真無邪地哈哈大笑,簡簡單單地與人嬉鬧。
孩子,我告訴你,不是的。任何人都沒有義務成為別人發泄怒氣與謾罵侮辱的工具,那些所謂的「你的錯」「你不行」,都是不該被你承受的。真正貶低了你的人沒有理解你的無助,沒有幫你解決問題,把你孤零零丟在了愛的沙漠。他們太無能了,他們不知曉如此一行,會在孩子年幼的心靈留下多大創傷。
所以呢,孩子渴望溫暖,為了得到一些善意與關懷,不惜放下架子、犧牲自己,靠自己的忍讓與妥協讓別人不嫌棄我。但其實並不會得到,只是形成了成年後的愛無能與無邊際的恐懼。一絲關懷就忍不住放棄自我,一厘溫馨就會感激得淚眼凝噎。不敢接受,膽怯,怕被傷害。
孩子,你可知道,任何人都是值得被愛的。別人給你的片刻微笑、點滴尊重,真的不算什麼。你值得被人付出感情,值得被當成珍寶捧著,這些是不需要「配不配」三個字的,因為你本來就有閃光點,本來就很優秀很堅強。
如果那個愛你的人出現了,他在你看來很完美,請不要自卑膽怯,讓「一無是處」的自己一直退縮躲閃,大踏步的往前走吧。
真正的愛,是雙方都獨立的。不需要其中一個人你死我活,像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般傾盡全部。學會獨立,一定要獨立,努力把安全感建立在自己身上。
加油。
說下這種行為模式的好處:
一切的錯誤,都因為預先自我貶低而獲得原諒,或多或少的原諒。自我羞辱和貶低是用對個體尊嚴的讓度,來換取「傻叉免責條款」。
eg:lz小白,請輕噴。
又,可達到【No one can blame me but myself】的自我滿足,這更像是明卑暗亢,否則你會認為你對自己的評價只是在陳述事實而非在自我羞辱。
提供兩個刀口的切法而已。
加上題主所說的這樣的做法讓你有安全感云云。
權衡一下,如果利大於弊,沒必要改。
王莽未篡,理應謙恭,畢竟潛龍勿用。
今天早上我還在考慮這個問題。
我就是這樣的典型。
以目前的心理學基礎,做家務時候隨便想了想。
從小時候大約幾歲開始,第一次出現這種類似事件的有記憶的是2年級左右8歲,背景是我有個暴發戶爹不缺錢,各種小玩具小零食隨意買買買,然後小夥伴都圍著我轉這樣。
有個從外地來看她姥姥和親妹妹的小夥伴,見第一面就想要我脖子上掛的18k金項鏈。
我竟然難以拒絕,憋的臉紅脖子粗。我跟這姐根本不熟好嗎。然後她親妹竟然說,人家好不容易來一趟,你就送她個小禮物怎麼了能??
這姐妹倆的出身是這樣的,爸媽都是小商販,她們爹生了仨娃,她倆是老大老二,老三終於是兒子。老二就是妹妹一出生就被送到姥姥家養活,幾乎是我的發小雖然我真不想承認,三觀從小不一樣。這二妹初中畢業就打工去了,現在事實婚姻9年了得,領證與否沒聽說過,大概19歲就懷孕了,五年前已經倆娃。。。。
她們姥姥家住的離我家近。二妹平時跟著我玩得多。我家應酬多會有一些商家贈送的小禮物,我爸就會給各小朋友這些小禮物,有好吃的遇到他們路過也會喊過來一起吃。那時候住的是平房小二層,當時的民風還算可以,只要家裡有人大門基本是不鎖,他們隨時來我家打開大門拿小玩意,大人們都當小孩拿就拿吧不在意。
二妹初中畢業後來還去我爸工廠車間工作過。在車間里跟車間主任打架。
就是這樣的一家人。
可我卻一直沒勇氣反駁和拒絕他們。
因為從小二妹就特別會用【嫉妒,謠言】來控制別人。我親耳聽過她背後如何編排我們共同熟悉的小夥伴,轉眼見到對方卻像見到親人一樣。
真正做到【殺人不用刀】的就是這批人。
如何真正解決題主的問題,也是我一直在追求的答案。我大概是天性軟弱博愛那種人,總在追求和諧共存。成年之前路比較順,沒吃過苦,即使遇到不同於自己的人,也沒想太多,只是以為大概是由於出身不同眼界不同。
成年以後,把從前沒吃過的苦幾乎都嘗了一遍。才真正明白阮玲玉的死是多麼委屈和理由充沛。
嫉妒心是惡魔事件的發源地。每個人在其常駐地必須保持低調大方大度的原因,除了修養以外,最大的理由就是避免不可知的、他人的嫉妒心。而每個人的素質修養都不同,引發他人嫉妒的點也不同。民眾現在的普遍認知,仍是遇到公眾事件馬雲最好捐款。這種認知水平直接導致畸形表達,走極端,要不然就是【我最橫!我就這樣!看你能把我咋滴!】,要不然就是題主跟我這種。
人生真是一場修行。沒有完美。不管用如何妥協的心態周旋溝通,總有一群不滿意的人跳出來指指點點,太在意他們就失去自己。
我想問題的核心,是自我的不夠強大,甚至迷失自我、從未發現自我。在這件事情里最重要的是你的看法。你怎麼看待這件事情的?因為有自責、愧疚這些情緒在裡面,所以才需要來處理這個問題。如果自己不認為這是問題,自己也不會因為這種行為產生負面情緒,那這種行為完全不是問題的。
那現在題主已經有相關的情緒產生了,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介紹一個對我個人來說非常有效的方法。
畫冰山。
這是薩提亞的冰山,簡單介紹一下各個板塊的運用。
1.行為
行為除了具體的行為外還包括情緒、語言、聲音等外在的表現。也就是我們遇到的具體的情景,以及在那個情景中的我們。
2.應對方式
應對方式是薩提亞體系中的一個理論,其中包括指責、討好、超理智、打岔四種求生存的應對姿態,以及一致性這五種應對姿態。
沒有上過相關專業課的小夥伴們應對姿態這一塊可以直接略過進入下個部分。
3.感受
指你對這件事情的感受。是憤怒、悲傷、內疚、恐懼、羞恥、挫敗、絕望亦或是其他。
(感受的感受)
感受的感受指的是你對自己感受的感受是什麼。理解起來比較難,這個也就可以忽略呢!
4.觀點
觀點指你的想法、信念、規條等。
在運用的過程中發現很多痛苦其實來源於很多非理性的想法。
工作中發現很多家長非常糾結於孩子握筆姿勢這件事,反覆的不斷的打斷孩子的作業過程去糾正孩子的握筆姿勢或坐姿,但我們都知道孩子不是靠你反覆的提醒就可以把姿勢糾正過來的,很多孩子甚至因為這個衍生出了一系列的學習問題。
那為什麼爸爸媽媽們那麼糾結於這件事情呢?這個背後一定有一個他們自己都沒有覺察到的非理性想法在,比如說「如果我的孩子握筆姿勢不標準,那他的成績就會不好,成績不好就上不了好的學校,上不了好的學校他的人生就完蛋了」之類的,帶有一定強迫性、絕對化,並且有毀滅性後果的想法在裡面的。那我們又回過頭去看看我們身邊的人,甚至是握筆姿勢、坐姿都不太標準的自己,有多少人真的因為握筆姿勢、坐姿不標準而人生毀滅的呢?
當然了,非理性的想法之所以會產生也是有很多原因的。在這裡我們暫不論述。
比如說題主的痛苦有沒有可能是來自於自己的想法呢,比如說有「我在別人面前詆毀自己,別人會認為我不值得相交、不配被尊重」之類的想法呢?可以試著把這些可能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想法梳理一下。
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檢查自己的思考系統的。
那理性的想法是什麼樣的呢?理性的想法應該是有希望的、有彈性的。
(在觀點這個部分個人的感受比較深刻,贅述了些。)
5.期待
期待是個性化的,是「我想要的,我希望的」。包括三個部分,對自己的期待、對別人的期待、認為別人對自己的期待。
當然啦,人也有很多痛苦是來源於不合理的期待。比如說,我期待每個人都喜歡我,我期待別人關注我,別人期待我很優秀之類的。這些期待都是自己的。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我的期待是屬於我的(我唯我的期待負責)。別人沒有義務要滿足我的期待。所以,我感謝滿足我期待的人。
那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有一些不合理的期待或者說我們的期待別人不滿足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什麼呢?分享幾個吧,都到這了。
- 放下——自己去做或者教別人做的方法(比如說沒有安全感的人,可以學著自己給自己安全感,或者告訴身邊的人你的哪些行為會讓我有安全感)
- 降低期待
- 替代——找一個可以替代自己原先期待,同時別人也可以做到的
- 維持期待——做好維持痛苦的準備就好了
- 去看自己的渴望
6.渴望
渴望是全人類共同的。這個部分已經有很多的總結了,個人比較喜歡用林文采老師提出的「心理營養」的來解釋。指的是:
- 無條件的接納
- 重視(有人認為我是重要的)
- 安全感——我是可信的、世界是可信的、人是可信的(其中信任自己是最大的安全感)
- 肯定/認同/讚美
- 模範(有人可以做自己的模範)
可以看到在這些人類共同的渴望中我們自己渴求的是什麼。
7.自我
簡單一點用「生命力」來解釋,也就是經常會講的「五朵金花」
- 安全感(在渴望的部分講過了,不在贅述了)
- 價值感——自己有有價值的、重要的
- 愛——被愛、愛他人
- 獨立自主——自由的,可選擇的,可以要,也可以不要
- 聯結——與他人的聯結
以上是關於冰山的部分,之所以介紹這個工具是因為它是可以操作的,經過簡單的學習後很容易上手。每次畫冰山總是會有很多收穫呢,不管是關於自己非理性想法的部分,還是不合理期待不部分。雖然我們很難單純的通過畫冰山來補足自己缺的部分,很多時候我們還是會習慣性的用自己最習慣的方法來應對,但冰山可以讓我們看見這樣應對下的自己和他人。慢慢的對自己也就多了一份接納、包容,慢慢的也就不會那麼輕易的去苛責自己,指責別人了。
雖然改變很難,但始終相信,看見是第一步。很多情緒會因為你看見它了,而變得舒緩、自在。
歸根到底還是不夠自信。其實貶低自己並沒有什麼好處,對你,對他人,都沒什麼好的。
貶低與謙虛還是不同的。
一個人保持謙虛是良好的品行。但是如果一個人總是貶低自己,則容易讓他人也看低自己。
別人不會因為這樣就覺得你這個人比較好,你的過於不自信可能還會起到反作用,讓他人(特別是和你不熟的人)覺得你有點奇怪。人都喜歡和陽光積極向上的人走得近些,而本能的排斥一些負能量。而貶低自己,正好是負能量里非常常見的一種。
以後和他人交往時,記得保持正常的狀態就好了。無須用貶低自己來獲得所謂的『舒適感』。
那種你自以為的『謙虛』也並不會真的讓你們的交往有多舒適。反之,不卑不亢卻是與人交際的黃金法則。
想的更久遠一些,如果要擺脫這種根深蒂固的自卑及自我貶低的惡習,鹵煮需要花一些時間來提升自己的價值(無論是學習,工作,生活,還是任何方面),一步一步慢慢來,讓自己起碼在一個領域裡有點成就,相信那也會改善你的自我貶低的壞習慣。
自尊是自己給自己的。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別人怎麼會看得起你呢?難道不是因為自我貶低之後,別人因為你的自我貶低而趾高氣揚志得意滿的樣子很滑稽很有趣嗎?
當你擺出一個足夠低的姿勢你會發現絕大多數人看起來都特別逗。
你是否常常自我貶低--指責自己、將自己與其他你認為更完美的人相比較?
當你犯了錯時,你是否覺得這簡直不可饒恕,隨便哪個人都能做的比你好?
如果你常常這樣,說明你習慣於貶低你自己,誇大你犯的錯誤。
抑鬱和焦慮常常源於你還未開始就已經將你打倒的那個自我批評的聲音,讓你害怕嘗試任何新的東西,因為你擔憂自己之後會後悔。
下面,我想教你7招來應對自己內心那個批評的聲音,讓你對自己的感覺更好。
1
分辨出你的負面想法
或許你對自己潛意識中自動彈出的負面想法如此習以為常,以致於你都沒注意到它們的存在。
但從現在起,試著捕捉這些想法,將它們寫下來,然後看看是否這已經成了一個固定套路。
比如,你可能對自己這樣說:我真的很失敗,又無趣。我做的事沒有一件能做好的。我真的是完蛋了。
你需要學會從現在起開始抓住射向你自己的箭。
2
定義你的詞語
好了,你現在已經開始看到了你自我貶低的這些評論,讓我們來看看你是怎麼定義你說的這些詞。
比如,你是如何定義「失敗」的?你的意思是指某人做某事時失敗了嗎?那相反的,成功是什麼呢?
或許你會發現,不同的時刻,你做不同的事情時,有成功也有失敗。如果你把自己放在這種「全或無」的詞語里(成功失敗),你給自己貼的標籤就是既不現實也不準確的(而且,你很有可能也容易給別人貼上這些不現實、不準確的標籤)。
3
有什麼證據可以支持反對你的自我批評?
有什麼證據可以支持「失敗」這個標籤?
或許你某次考試考砸了,你某次約會失敗了,或者你說了某些你不該說的話。
好,那我們再來看看有什麼證據證明你並沒有「失敗」。
或許你有朋友,或許你某個工作做得不錯,或許你某次扶老奶奶過馬路了。比較一下支持和反對的證據,你得到了什麼結論呢?
4
批評自己的好處在哪?
有些人覺得只有批評才能鞭策自己。
但如果自我批評、貶低真的有用的話,那些做出了什麼成就的人就是最痛恨自己的人?你的自我批評真的在幫助你達到目標嗎?還是你實際上已經被它打敗?
5
將自我批評替換成自我獎勵
試試下面的方法一個星期:與其將注意力放在那邊你做的不好的事上,試著每天誇獎自己五次。這可以包括一些很小的事,比如上班、對別人和和氣氣、吃的很健康、跑步三公里等等。如果你在工作上努力了或者努力去運動健身了,試著去誇獎一下自己。你越自我獎勵、鼓勵,你越可能向前進。
6
你真的需要評估自己嗎?
你難道從未想過其實你不用評估自己嗎?為什麼不試試在一天內,既不要自我批評也不要評估自己呢?與其評估自己,你可以將注意力轉移到一些具體的目標上--比如運動啦、做好手頭的工作、幫助他人包括你自己。試試看,你即使不批評自己也可以達到目標的。
7
將評估替換成觀察和接受
別總是評估自己,將自己與其他人比較,而是試著觀察自己再去接受自己。就拿運動來說,不要拿你天天癱在床上玩手機而別人在跑馬拉松做比較,而是試著開始專註於自己的小目標,比如一天走路40分鐘。
你可以觀察一下自己,今天走了多久,天氣如何,走路的路上發現了什麼。
不要總想著給自己打分。
當你慢慢的開始行動時,試著接受你自己現在的樣子。接受你自己意味著,客觀的看待當下的自己,不要任何評價。
你可以試著對自己說:
我知道我並不是個完美的人,就像所有人一樣,但是我可以接受這一點。
我可以接受我犯的錯;
我可以接受我不時的沮喪;
我可以接受我還有很多事想做卻還沒去做。
我有我的目標。我接受這一切。
將自己從自己畫的牢籠中解放出來,不要作繭自縛,不要當你自己的敵人。
學會與自己相處
我們許多人都會有一套「我們應該怎麼想、怎麼做」的規定手冊。這裡可能包括:我應該需要很完美,我應該一直很有趣,我應該每次嘗試都成功,我應該最有魅力。你或許每天都對自己有許多的「應該」,但你有沒有問過自己這些「應該」合理嗎?你會將這些「應該」用在你的好朋友身上嗎?試著將這些「應該」替換成「犯了個錯偶爾失敗有時無趣,也沒關係」。
我們的許多負面想法都是極端、不合理、扭曲、與現實脫節的。我們需要注意到將「事實」和由該事實引發的「想法」以及因這想法而產生的「感受」分辨開來。
我們的許多負面感受正是來源於負面想法,而不是事實,這就是為什麼同一件事發生了,不同的人可能感受和反應千差萬別的原因。
從現在開始,就學習好好與自己相處,好好愛自己吧。為什麼好好愛自己這件事很重要呢?因為我覺得如果連自己都不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他人的。對自己如果已經有很多扭曲、極端的認知,那麼在和他人相處中只會遇到更多難度更大的問題無法解決。
單身的時光里好好與自己相處、對話,給自己講笑話,和自己討論各種問題,試著不對自己挑剔刻薄,從內心裡開始接受自己,也就是開始學會自己給自己安全感的時刻。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文|Robert L. Leahy
編譯|七日狐狸
從小父母、老師似乎都覺得批評我們是理所應當
有些批評簡直都是人身攻擊
或許因為他們也是那樣成長的
因為經常被批評
又被教導要自我批評
所以其實成年後慢慢接受自己
學會不輕易評價自己和他人
還是花了很長的時間和精力才改正過來
現在我們的生活被朋友圈、微博佔據
到處都是別人更有錢、更美、更成功的影子
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更加不容
野馬青年 ∣ 探索自己 探索世界
http://weixin.qq.com/r/CESwqOnE9bSKra3L9xEa (二維碼自動識別)
自己貶低自己,是因為不想別人來貶低自己。
所以啊,年輕人,可以調侃自己,但不能成為習慣啊,因為會讓那些zz群眾認為你是,神經大條,不會不開心,所以對你進行再大力度的暴擊,你都都不會在乎的大傻瓜。
從現在起,開始在意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喜好,希望你越來越好可能你之前由於自信自誇被言語傷害過,
可能你之前由於出色拔尖被壓制過,
可能由於你太過於向陌生人傳達過於熱情的善意而沒有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反饋。
面臨同樣的情形。 不斷對外界示弱,無非是降低自己被別人攻擊和犯錯的可能性。事先聲明自己的不足,為以後自己的表現不好做開脫。 是我們本身的自我保護本能,但是這又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當你不斷的聲明自己的弱小的時候,別人反而會厭惡你的。
如同樓上所說的,變強吧,少年。
我覺得這種行為骨子裡比較難改,我從小就這樣,後來感覺活的很沒有自我,我就開始對親密的人反轉態度,對一般人就盡量剋制自己這種行為,我還想出來一個辦法,就是少吃飯,就不會對別人表現的積極又主動了,再說對任何人討好的來的關係本身我自己也感覺是沒有多少意義的,不過還是有這種難以克服的不安,我覺得無法徹底糾正的時候就盡量少做,裝死,隨便笑兩聲都比話多好,很多人都這樣,你可能太用力了
我我現在也愛這樣,覺得自己要不爭不搶,平淡如水。
所以就刻意屏蔽了周圍朋友的冷嘲熱諷,而對付這種交流的最好方法就是,先貶低自己……
其實貶低自己久了,你就會不自信,覺得自己好像真的是這樣了!所以,及時剎車!
其實,反過來想,你也可以裝作很厲害的樣子,慢慢你就會厲害了~
找人干幾架就好了
我羞辱得心安理得。^_^
有時候自嘲是一種幽默,調節氣氛的手段,也會拉低人與人之間的疏遠感。但是總是這樣的確不好。
我認為總是自我貶低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措施,但是你為什麼要自我保護呢?其原因就是因為你潛意識裡感覺到會受到傷害,存在安全的隱患。那麼你換個環境,換個人,把自己放於「安全」的狀態下,這種情況下你還會這樣嗎?
多跟優秀的人在一起你會發現這種情況會少一點,因為你不需貶低自己,你在某方面的不足是你們雙方都知道的。無需你總是刻意去貶低自己。在此情況下你可能更會看到他們的優點,積極上進的一面,反而會被他們帶動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因為我偶爾也會出現這種情況。不喜勿噴)
難道就我一個人看成性羞辱嘛,好尷尬~
應該是不夠自信吧。只要你是幽默的自嘲而不是時刻一副漢奸嘴臉除了是是是好好好就不說別的那就沒事。我們之前商法老師也是這樣,剛開始不是很看得起。但是他教的耐心人不錯水平也過得去,所以大家對他的負面印象很少。我給他的評價就是「慘萌慘萌」的。現在我還挺懷念他講的課。所以只要你對人真誠又有一技之長的話,不必恐懼自責,人們確實不會攻擊你,甚至還有扮豬吃老虎的優勢。這就是你的處世之道,雖然不完備,但也是一種處事方法。
當然,如果真的在道義和原則問題上被觸及底線,你該強硬也要強硬。有手段的話笑著在背後捅一刀也不是不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