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頂級的政治鬥爭叫「拜占庭式的宮廷陰謀」?

感覺上層政治還是統一羅馬時代比較亂吧。
這說法是當年就有還是後來文藝復興時期被文學家創造的?


拜占庭的宮廷本身就充滿著爾虞我詐,挖眼,閹割等東方「禮儀」在拜占庭宮廷內部屢見不鮮。

拜占庭帝國自東西分裂至滅亡,被挖眼被虐殺的皇帝數不勝數,而宮廷中女皇和外戚之間的鬥爭很容易讓那個時候蒙昧的西歐人不得其解。

最著名的有句俗語「Byzantine power game」還有「The 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前者是形容拜占庭相比西歐極其複雜的體制,後者是計算機術語,來源也是拜占庭軍區制度下的複雜的指揮問題。

閱讀拜占庭歷史,你就會發現這個千年帝國就如紫鳳一般,在宮廷陰謀中不斷的從瀕臨滅絕的邊緣到中興,再到瀕臨滅絕,甚至最後被奧斯曼滅亡,也並非奧斯曼之強,而是源於宮廷鬥爭。

查士丁尼時期就有迪奧多拉皇后通過陰謀上位,並聯合貝利撒留的妻子給貝利撒留將軍下套的例子,普羅科比在寫查士丁尼的時候,寫了兩本書,一本《戰爭史》,一本《秘史》,前者是給皇帝查士丁尼歌功頌德的作品,而後者直到普羅科比死後才發表,寫的是查士丁尼和迪奧多拉的宮廷秘聞,在這本書里,普羅科比極盡咒罵之能事。

當然,查士丁尼時期的拜占庭是全盛時期,各種陰謀也只局限在宮廷內部。

查士丁尼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莫里斯,就是宮廷鬥爭的犧牲者,這是一位能征善戰的好皇帝,但是卻被手下叛軍滅門。

希拉克略時期的宮廷爭鬥不太多,但也出現過希拉克略和自己的外甥女亂倫的宮廷風流往事。

拜占庭丟失了敘利亞和埃及之後,領土龜縮小亞細亞和希臘本土,這時候隨著軍區制的改革,各個省的總督換皮成為了軍區的一把手,權利越做越大,有了挑戰皇帝的實力,這個時候,拜占庭的宮廷鬥爭就不僅僅局限於君士坦丁堡內的紫宮了,各個軍區的將軍每個人都心懷鬼胎,都想坐在皇帝的寶座上。

無論是挑起聖像破壞派的利奧三世,還是恢復偶像崇拜的女皇伊琳娜,無論是廢除伊琳娜的尼基弗魯斯一世,都在拜占庭特有的東方式的宮廷鬥爭中歷經腥風血雨。

起於行伍之間的馬其頓王朝,對宮廷鬥爭更是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開創者瓦西里一世就是通過謀殺米海爾三世而上位,而馬其頓王朝的三為戰神,都是通過與前皇帝羅曼努斯二世的遺孀結婚來合法的取得皇位,尼基弗魯斯二世被自己的外甥約翰一世謀殺,約翰一世中道崩殂,瓦西里二世繼位,瓦西里二世在位期間,拜占庭史無前例的爆發了三場內亂,瓦西里二世的前半生幾乎是在平叛中度過,宮廷中的各種陰謀讓這位皇帝終生不娶。

馬其頓王朝結束之後,拜占庭開始走下滑路,而決定拜占庭生死的曼茲克爾特戰役(就是帝國時代2那場你們最熟悉的戰役),皇帝羅曼努斯四世在被俘之後就被阿爾斯蘭放走,放回去立刻被挖眼。

這就是拜占庭帝國前期的大大小小的宮廷鬥爭的縮影。

後期不斷衰敗的拜占庭帝國伴隨著科穆寧王朝的中興,也隨之換髮一番新的氣象,但是權力鬥爭停止了么?遠遠沒有,在拜占庭最偉大的皇帝曼努埃爾大帝死後,宮廷爭奪皇位的鬥爭愈演愈烈,終於在1204年,爭奪皇位不成功的阿萊克修斯惱羞成怒的引狼入室,十字軍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的小朝廷在小亞細亞的尼西亞重建了法統。

1261年拜占庭復國之後,拜占庭的宮廷權力鬥爭的傳統依舊,兩安德洛尼卡戰爭和兩約戰爭將巴列奧略小朝廷的實力消耗殆盡,而奧斯曼人隨之佔據了原先拜占庭的土地,開始了滅亡拜占庭的征途。

拜占庭,拜占庭,中世紀的歐洲明燈,卻也伴隨著血雨腥風的宮斗,這麼一個有趣的國家也隨著滅亡而喪失了話語權,英國和法國王室的權力鬥爭和拜占庭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兒科,美劇如果拍拜占庭,大概得拍幾十年吧。


這是一個很明顯的翻譯錯誤。Byzantine一詞在英語里有「極為錯綜複雜」的意思(這個意思挺生僻的,直到我背了gre)。這是從拜占庭建築風格直接演繹來的,跟歷史上的民族刻板形象真的沒什麼關係。你看到的就是這個詞的錯譯,原文說的是極為複雜的宮廷陰謀,而不是拜占庭式的。


首先,「拜占庭式的」這個詞放到政治方面不是「頂級」的意思,而是「繁雜」,「無下限」,還帶有一些」小聰明「的意味。如果要稱讚一個人的陰謀的話,應該用「馬基雅維利式的」(雖然這二者的區別極為微妙)。

在古典時期,相對於較為實誠,對哲學和數學這些純抽象事物興趣相對較低的羅馬人來說,歷史悠久善於思辨精打細算決不團結內訌不斷的希臘人本身就是狡猾和(小)聰明的象徵,更何況希羅多德和荷馬這些人記述的希臘的歷史中也是各種無下限的陰謀不斷(希臘人的兩大史書,第一本講的就是希臘人如何在外敵入侵時先賣掉南方的大酋長,再放任敵人搶劫中部第一大都市,然後好不容易稍微團結了一點打跑了外敵,第二本中希臘人又開始內鬥以至於不惜把波斯這個老冤家請來協助手足相殘的偉大故事),所以偉大的詩人維吉爾寫過一句能代表大多數羅馬文化圈內的人對希臘人的看法:

「我得提防著希臘人,哪怕他們帶著禮物上門。」

考慮到這句詩是描繪希臘人給特洛伊給人帶來的心理陰影,它實在是再恰當不過了。

而到中世,西歐保留了對於希臘文化圈的這種敵意(早在正式分裂前帝國兩半的教會早就在文化背景和經濟環境的差異下貌離神離了):認為帝國的東半部的殘留是一群背信棄義的商販,背棄了羅馬原本的簡樸整潔誠實陽剛好戰的風氣(騙誰呢),變成了一個浮華的東方式(波斯式)的「專制國家」,用華而不實的儀式和典禮代替虔誠(因為有錢唄),用陰謀和賄賂而不是用戰爭獲取榮譽。在拉丁教會自詡的道德潔癖之下,教會分裂後拜占庭發生的一切有的沒的宮廷鬥爭都被掌握著西歐輿論大權的天主教會在西歐廣泛傳播以宣揚正教會的不正和公教會的至公(拜占庭確實迫害過天主教徒,但。。。),而一個被自己弟弟挖了眼睛的皇帝向十字軍求救兵去打自己老家成功後沒過多久繼承人又被處死新皇帝讓十字軍滾蛋以致君堡遭屠這種波瀾壯闊的劇情實在是很難讓人忘懷。所以這麼一來二去 在軍人和教士的影響下,「無下限的拜占庭」也就成了從中世紀開始的西歐主流偏見之一了。其實拜占庭雖然亂,但和羅馬帝國西半部或天主教會下的」Christendom"也就是一百步和九十九步的關係,所以這種黑鍋只能怪拜占庭最後被滅話語權盡失,而一乾巴爾乾和東歐的疑似繼承者們又沒能出息到打破天主教文化圈殘餘的話語霸權。


儘管贊數最高的答主已然把大概的意旨表達得十分清楚,但是由於我最近對拜占庭的歷史也有了些十分粗略的了解,也就來補充一下關於「拜占庭式的宮廷陰謀」的具體實例。

在這裡只舉大家可能更為熟知的馬其頓王朝統治時期和科穆寧-杜卡斯王朝發生的宮廷鬥爭。先說馬其頓王朝,熟悉拜占庭帝國歷史的人大抵都知道,馬其頓王朝已然是黃金時代、拜占庭的頂點,但其宮廷鬥爭之慘烈還是令人嘖嘖稱奇。

當然,好的故事自然要有好的開端,馬其頓王朝的奠基人巴西爾,即是通過陰謀和暗殺登上的皇位。

馬其頓的巴西爾為農民之子,後因戰功卓著,進入宮廷,成為米海爾三世最為喜愛的朝臣和管家。在米海爾三世的授意下,巴西爾娶了米海爾三世的情婦歐多基婭·英格里娜(Eudokia Ingerina), 巴西爾詭計多端,野心勃勃。為了攫取更大的權力,他開始設計陷害皇舅、凱撒(攝政親王)巴爾達斯(此人在856年的宮廷政變後是拜占廷國家的實際領導者)。米海爾三世對巴西爾極為寵信,絲毫沒有懷疑他的意圖。在獲得皇帝的默許後,巴西爾在進攻克里特島前的閱兵儀式上刺殺了巴爾達斯(866年4月21日)。巴西爾於是取代巴爾達斯成了帝國宮廷中最有權勢的人物,並於當年5月26日被宣布為共治皇帝。後來,兩人的關係迅速惡化。

The assassination of Bardas the Caesar at the feet of Michael III

於是在867年的九月,陰謀悄然降臨在米海爾三世頭上。

米海爾三世在一次酩酊大醉後,不省人事。巴西爾帶領他的一位男親戚以及同黨,毫無忌憚地進入了米海爾三世的住宅。

他們已然做好了一切:房門的鎖早已被悄無聲息的換掉,守衛也被安置到他處。

米海爾三世的死真是可悲至極:東羅馬帝國至高榮耀的皇帝,先是被砍斷了雙手以使他無力反抗,後面又是一把利刃插入了他的心臟。米海爾三世的生命走向了盡頭,馬其頓王朝便在一片血泊之中拉開了序幕,巴西爾繼承了皇位,便成為了巴西爾一世( Basil I )。


這種宮廷陰謀聽上去可謂是極其駭人。但事實上,在早期和中期拜占庭歷史上,包括馬其頓王朝在內的八個王朝都是由軍人建立的,其中通過政變建立的王朝有四個。一個帝國改朝換代的主要途徑竟然是宮廷政變,這在中國恐怕是很難以想像的。

再說杜卡斯王朝,此時拜占庭帝國已然無可挽回地走向衰敗,社會矛盾極為深刻,專制皇權與地方貴族分裂,中央政府與地方軍區分裂,統治民族與被統治民族分裂,大地主經濟與小農經濟排斥,這些矛盾都暴露和表現為難以克服的社會弊病。而即使在此時,拜占庭的宮廷鬥爭依然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拜占庭帝國善終的皇帝依然寥寥。

科穆寧王朝所代表的是大軍事貴族勢力,其創建者為伊薩克一世( Isaac I Komnenos )。他本身即是通過反叛登上的皇位:小亞細亞擁有地產的君士坦丁堡權貴於1057年反叛並推翻了皇帝米海爾六世,使伊薩克·科穆寧登上皇位。他致力於削弱君士坦丁堡世俗與宗教權貴的勢力,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對官僚貴族與教會貴族無情地課以重稅,招致了貴族廣泛的反對。

君士坦丁十世·杜卡斯(Kōnstantinos X Doukas)出身於小亞細亞著名貴族杜卡斯家族,憑藉家族勢力供職於阿納多利亞軍區,後又暗中結黨營私,發展軍事力量。通過與君士坦丁堡牧首侄女的婚姻得到教會支持,並且與反對伊薩克一世的官僚貴族暗中結成聯盟,形成一道反對伊薩克一世改革的強大聯合陣線。

1059年,在教會和官僚貴族的幫助成功逼迫伊薩克一世退位,登上帝位。伊薩克一世和他的妻子、女兒也就一齊被關入了修道院。君士坦丁十世在位期間,取消了前任伊薩克一世限制官僚貴族的措施,並對教會慷慨饋贈,產生了災難性的後果:大貴族勢力極度發展,教會勢力也得到了增強,而中央政府經濟實力卻迅速下降。1067年,君士坦丁十世在一片憂患中患感冒病逝,而其繼任者米海爾七世卻尚未成年。

米海爾七世的母后尤多西亞千方百計控制皇權,但又立即導致軍事貴族反對,一場軍事政變又即將打響,多瑙河前線司令羅曼努斯將軍活躍在此次政變中,使尤多西亞感到無力回天。尤多西亞於是承認羅曼努斯的皇帝地位,宣布與其結婚。

羅曼努斯四世 (Rōmanos IV Diogenēs)加冕稱帝,他在內政上毫無建樹,但在對外戰爭中可謂戰果累累。而杜卡斯家族不甘皇權旁落,他們暗中勾結起來,對羅曼努斯的軍事行動處處加以掣肘。1071年,羅曼努斯四世被其軍事助手,杜卡斯家族的安德洛尼卡出賣,羅曼努斯四世被俘。導致曼齊刻爾特戰役(Battle of Manzikert)的決定性戰敗,拜占庭也就是在此次戰役中失去了安納托利亞和亞美尼亞的統治權。

Alp Arslan humiliating Emperor Romanos IV. From a 15th-century illustrated French translation of Boccaccio"s De Casibus Virorum Illustrium.

當羅曼努斯四世被帶到阿爾普·阿爾斯蘭 (Alp Arslan)面前時,他拒絕相信這個身上滿是泥土與塵埃的人竟是羅馬人的皇帝。等到阿爾斯蘭最終確認他的身份之後,阿爾斯蘭用腳踩著羅曼努斯的脖子,強迫他親吻皇宮的地板。羅馬帝國榮耀的皇帝竟落於如此羞恥的下場,令人唏噓不已。

後來,阿爾斯蘭在收取了一筆巨額贖金後釋放了羅曼努斯四世, 而等到他回到君士坦丁堡,迎接他的不是欣慰的大臣,而是反對他的派系。

一場內戰又隨之打響,羅曼努斯被杜卡斯家族擊敗,羅曼努斯躲入了一座城堡,他已然厭倦了一切。

而杜卡斯家族在此時提供了一項條款:如果他離開紫宮,在修道院中度過餘生,杜卡斯家族將保證他的安全。

羅曼努斯欣然應允。

羅曼努斯離開了城堡,前往修道院。

約翰·杜卡斯攔住了他的去路。

約翰·杜卡斯背叛了協議,將羅曼努斯殘忍地刺瞎, 流放到馬爾馬拉海的普羅蒂島,不給他提供任何的醫療援助。

羅曼努斯的傷口迅速地開始感染,到最後開始潰爛,羅曼努斯痛苦地逐漸走向死亡。

羅曼努斯在他最後的歲月里也沒有人陪伴,而在那痛苦歲月的盡頭,君士坦丁堡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米海爾七世的老師,米海爾·普塞羅斯(Michael Psellos)給他寄來了一封信,他的信里以十分喜悅的口吻慶祝羅曼努斯失去了他的雙目。

這是羅曼努斯一生中最後一次受到侮辱。

幾天後,羅曼努斯猝然長逝。

為什麼頂級的政治鬥爭叫「拜占庭式的宮廷陰謀」?

在這裡不再多提,諸君大可自行加以體會。

拜占庭帝國最終屈辱地滅亡,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沙場,聖索菲亞大教堂被土耳其人大加褻瀆,也就是東羅馬人為拜占庭帝國殘忍而又無情的宮廷鬥爭吞下的苦果。

大抵如此,目前就寫到這裡。

References:

陳志強. 《拜占庭帝國史》 (M) 1.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3年 ISBN 7-100-03744-1.

Finlay, George (1853).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Empire from DCCXVI to MLVII. Edinburgh and London: William Blackwood and Sons.

Norwich, John Julius (1997). A Short History of Byzantiu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鉤心鬥角。
本來是形容阿房宮的建築的。


這個詞是從拜占庭時代精密紛繁複雜的建築結構引申出「複雜」、「精密」、「詭秘」、「幕後」,以及更進一步的「鬼鬼祟祟」、「欺詐」、「迂迴」這類含義。
但如果完全否認它與拜占庭帝國政治方面的聯繫倒也未必。一個與之近似的辭彙 Byzantinism(拜占庭主義)除指代拜占庭帝國的政治文化制度外,也有複雜(貶義上的)這一層含義。
這個問題莫名讓我想起90年代體壇周報用以讚揚球員表現並發揚光大的"現象級"一詞,Phenomenal 的原意本來就有「驚人」、「非凡」、「了不起」這些含義啊......敢情報社編輯們當時沒好好查詞典?


我們就來單獨說一說拜占庭利奧王朝的政治鬥爭吧:
首先,狄奧多西王朝末期軍權掌握在蠻族軍事貴族阿斯巴手裡,當王朝末代皇帝馬爾西安死後,他推薦禁衛軍隊長利奧作為皇帝,他自己控制朝政。
不甘被控制的利奧一世聯合反對蠻族的軍事力量,重用伊蘇利亞軍事將領弗拉維·芝諾,還把女兒阿利雅得尼嫁給了他,雙方一拍即合,很快設計誘殺了阿斯巴。
然而弗拉維·芝諾又對拜占庭的皇權產生了威脅,不知是不是賭氣,利奧一世臨終前指定了他的外孫子(也是芝諾的兒子)當了皇帝(就不讓你當)。
數月後,可憐的利奧二世"神秘"死亡,弗拉維·芝諾合法地繼承了皇位。(父親殺死親生兒子奪取皇位也是拼了)。
結果利奧一世的遺孀不滿了,聯合她的兄弟起兵打擊芝諾並且趕走了他。
不甘失敗的芝諾聯合蠻族軍事力量反攻君士坦丁堡,擊敗了太后黨人,殺死了兄妹二人,再度掌握了朝政,由於長期的內鬥,拜占庭帝國已經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抵禦蠻族,只能交蠻族的保護費讓他們去義大利搶劫,結果東哥特一行人直接滅掉了西羅馬帝國。
14年後,不甘失敗的阿利雅得尼皇后(利奧一世的女兒,芝諾的妻子)設計殺死了自己的丈夫芝諾,為兒子、母親、舅舅報了仇,然後又嫁給了能力超群的阿斯塔納修斯,同時,利奧王朝統治結束。
僅利奧王朝一朝,就伴隨著皇黨與哥特軍事貴族,後黨與伊蘇利亞黨之間的血腥內訌,父親殺兒子,女婿殺丈母娘,妻子殺丈夫這種事情高密度發生,過程曲折而複雜,拜占庭其他王朝的鬥爭複雜程度也不次於這一朝,感覺中國腦殘後宮劇里的情節都弱爆了。


拜占庭的官僚體系,相對於西歐的蠻族統治制度來說相當複雜。自然,這種環境下衍生出來的奪權者不能只是武夫支流,更多的是陰謀家。

拜占庭官僚系統從維基:https://en.m.wikipedia.org/wiki/Byzantine_bureaucracy_and_aristocracy
裡面就可以比較容易的看出來。我對這方面也知道的不多,希望有dalao給我推本書QAQ。感激不盡。

相對來講,西歐那套「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使得國王只用管住自己的直屬封臣就行了。這些西歐國家直到近代才撿起絕對君主制那一套。因而,古典帝國的那種統治制度自然看起來比較複雜了。

有錯誤歡迎指出,謝謝XD


形容阿房宮的辭彙當中也就一個 勾心鬥角,描述建築結構複雜,我想,差不多可以類比吧


一看就沒背過GRE紅寶書 ,各位發揮腦洞討論前請先查查字典,這個詞形容複雜時自帶貶義。Webster"a Collegiate Dict 解釋如下

  1. 1: of, relating to, or characteristic of the ancient city of Byzantium

  2. 2: of, relating to,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style of architecture developed in the Byzantine Empire especially in the fifth and sixth centuries featuring the dome carried on pendentives over a square and incrustation with marble veneering and with colored mosaics on grounds of gold

  3. 3: of or relating to the churches using a traditional Greek rite and subject to Eastern canon law

  4. 4often not capitalizeda : of, relating to, or characterized by a devious and usually surreptitious manner of operation &Byzantine power struggle&>b : intricately involved : labyrinthine&Byzantine complexity&>


擁有集權體制、發達的中央官僚系統的政治構建的組織,幾乎無異例外的會帶有這樣的特性:就是體制內部勾心鬥角、充斥宮廷陰謀和爾虞我詐。
中國就不用說了。草原游牧國家最鄙視和畏懼的特性之一就是中原王朝的陰謀詭計。
拜占庭是歐洲社會裡鮮有的採取這樣的組織形式的國家。強大的中央集權,龐大的中央官僚系統,為了實現權力,沒有人頭可砍也沒有別的功績,只能鬥爭上位。


西羅馬時代亂歸亂,多少還要講基本法的,有法統道統,東羅馬基本法都不講了,基本上就沒有個正常的繼承人,全都依靠純粹的權爭。

拜占庭式的宮廷陰謀說的嚴格來說並不是頂級的政治鬥爭,而是完全不講原則的存粹的權力密謀。


推薦閱讀:

為什麼羅馬帝國分裂是公元 395 年,而西羅馬建立時間是公元 286 年?
為什麼俄羅斯會自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
古羅馬軍團對抗大秦帝國的結果怎樣?
為何羅馬帝國後期治權被迫一分為二?
古羅馬滅亡的根本原因有哪些?

TAG:歷史 | 羅馬帝國 | 拜占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