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文獻閱讀彙報?

今年研一,教育類,導師讓閱讀一些英文文獻並彙報,二十分鐘左右(1-3篇)。我總感覺沒什麼說的。。。求各位大神指導。實證類。主要是學習國外的研究過程。


謝邀。20分鐘講一篇就差不多了,講上三篇那隻能泛泛談一談了,每一篇都不會很深入。

我先介紹我們課上都是怎麼討論文獻的。

我們每個session一般有4-5篇必讀文獻,3篇左右選讀文獻。一般課上5-6人,一個人當leader,其他人都是discussant。leader是每周輪流換的。leader需要讀全部的論文,discussant讀必讀的就可以。我們一般是三小時的課,每篇文獻大概能討論半小時到五十分鐘。

Leader通常會做PPT。內容不多,七八頁左右就可以了。每頁內容也很簡單,大致包含以下標題:

  1. Research Question(s). 本文研究了什麼?解答了什麼樣的問題?
  2. Theoretical argument. 本文的主要argument是什麼?具體說來,可以包括以下幾個小的方面:a. 使用了什麼理論作為依託。也就是說本文的論點是建立在什麼理論上的。b. 對哪個理論/領域做出了貢獻(因為使用的理論不一定要和做出貢獻的理論一致。)c. 理論的推導是如何完成的。對於實證論文來說,就是自變數到因變數的邏輯是什麼樣的。d. argument的邊界條件是什麼。本文所提出的觀點(即hypothesis)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是立得住腳的。
  3. Empirics. 本文使用了什麼數據?數據是從哪裡來的?取得數據的行業大致是什麼樣的情況?為什麼這個數據有用?在方法上,為什麼採用這種回歸模型?為什麼用零膨脹負二項回歸(ZINB)而不是泊松回歸(Poisson)?
  4. Comments. 即你作為評論人對於這篇文章是怎麼看的。好在哪裡?差在哪裡?

我們老師在領域裡有一定地位,提問題特別辛辣。他一般不喜歡學生在1和3方面集中太多精力。而是喜歡在2和4里挑戰(challenge)學生。在討論問題2時,他不喜歡學生把PPT里的東西念出來,而是希望你回答「為什麼這篇文章要用A理論不用B理論?」「這篇文章跟我們以前讀過X文章有什麼聯繫?」「這篇文章是如何和討論C理論的Y、Z文章聯繫起來的?」之類的問題。在回答問題4時,他希望你有建設性的批評(constructive critique)而不是光批評不提解決辦法(criticizing)。總之,上文獻討論課會很辛苦。尤其對於沒有參與過西方式課堂討論的中國學生來說,第一年是一個大挑戰。


接下來說說為啥你覺得沒什麼好說的。這種事情非常正常。剛開始接觸文獻的時候會自然而然地把接收到的信息當做真理,大牛都已經做過了,好像都挺對,沒啥意見……

其實看多了文章之後就會知道,其實每篇文章都有或多或少的毛病。區別只在於毛病是否有損文章在領域內的貢獻罷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多看、多寫。看完文章一定要寫summary,research question寫一段就夠了,重點是constructive critique(s)。文章看多了,每篇文章在整個領域內的位置就清晰了。

有一些速成問題可以思考的:

理論方面:

  1. 理論的假設(assumption)是什麼?適用範圍如何?對於本文的行業背景到底合適嗎?為何本文討論的事情不用A理論非要用B理論?
  2. 理論的邊界條件(boundary condition)是啥?假設是不是所有情況下一定成立的?

實證方面:

  1. 有沒有遺漏變數、互為因果、測量誤差等內生性問題?
  2. 模型設定對嗎?估計方法合適嗎?
  3. 假設有沒有其他解釋(alternative explanation)?排除了其他邏輯的干擾了嗎?
  4. 結果穩健嗎?有沒有P-hacking?

最後說說彙報時的小技巧。我自己認為,寫在slides上的東西其實並不重要,關鍵是觀眾聽進去了多少。我一般會避免在slides上堆太多文字,一頁五行字,一些關鍵詞就差不多了。千萬不要念PPT。聽眾期待的是腦力上的激蕩,而不是一台復讀機。為了激起觀眾的興趣,在講述過程中可以適當拋幾個問題。(並不一定要點人回答,只要看到聽眾在想問題就可以了。)盡量跟聽眾有眼神接觸,同時輔之以少量手勢。不獨中國人,東亞學生在做presentation上都不如北美學生熟練自信。掌握了這些講述技巧,聽眾也容易弄懂你的內容。


科研的老手和大牛可能不會認為文獻彙報很難,但是應該不會否認文獻彙報對於一個課題組的重要性。但是由於老手和大牛的文獻彙報可能會上升為另一種更高級的形式——文獻綜述,所以可能他們沒有時間來總結這個小話題。小弟不才,回答一下。
——————————————————————————————————————————
1 我感覺文獻彙報的難點不在於彙報,在於對文獻的認識。文獻的認識包括兩個層面。
第一,文獻到底是幹什麼?
第二,這篇文獻到底是幹什麼的?
——————————————————————————————————————————
2 從題主的這個問題描述中可以看出,題主是一個已經具備一定科研素養的研究生了。首先分類了大類,比如題主所講的實證類,教育類。以及說明了重點:國外,研究過程。所以對於第一個問題應該不需要多說。只是補充一點,不管是教育醫學類、生物化學材料類、數學物理類、電子電氣計算機類等。文獻都可以分為:案例類(個案與大量統計)分析;方法、材料、元件、演算法、模型設計類;機理、現象、規律、理論解析類。在這個分類基礎上,我們常說的文獻作用——共享知識,貢獻知識的宏觀願景可以細分為:

側重於數據的分析,挖掘內在的機理與規律;
側重於方法的創新,提供更高效的工具和材料;
側重於機理的探索,發現新的現象與理論。

那麼題主的問題可以歸納到第一點。而這也就解決了我們的第一個問題。
——————————————————————————————————————————
3對於第二個問題,手上的這三五篇文獻到底講什麼?其實也就幾個問題,小學寫作常常問道的問題。

(1)什麼時候——文獻的時代範圍,什麼時候發表。
(2)誰——文獻的作者是誰?有哪些背景?文獻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3)幹了什麼——做了什麼樣的研究,怎麼做的,結果是什麼?
可能題主是想問這個吧,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Introduction部分,以及看看分段。對於不同類型的期刊,有不同類型的文獻。IEEE系列的Introduction 部分最後,往往都有一個自然段講。而採用結構性摘要的文獻中,摘要就一目了然。
(4)結果怎麼樣?——就是有什麼結論。比如:發現了一個新特點、規律;有一個新的方法等。

當然,文獻肯定還是不同於一般寫作。需要思辨。那就是兩點:
(5)為什麼要這麼干——關係到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的動力。(關鍵問題,因為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值得研究)
(6)文獻是否有不足,又有什麼優點。(這些案例是否能夠證明結論)
(7)我能利用該文獻做些什麼?(這種方法是否能夠推廣到其他對象)
——————————————————————————————————————————
4 最後,關於彙報
實際上彙報的框架已經給出了。就是上面的7點。只不過換個順序:(5)(1)—(7)然後就截圖引言就行了。當然,如果側重於某一方面,比如研究過程。那麼可以弱化這幾個點的一些,突出重點。另外,PPT彙報的製作、表達等問題所涉及的太多技術細節,沒必要展開。個人也認為沒必要系統學習那些技術,就一頁一頁地做,一個圖一句話地調整,就行了。只是多過幾次。

——————————————————————————————————————————
Ps: 彙報與寫作有密不可分的聯繫。從內容上講,寫作應該是彙報的高級形式。用一篇論文來做一個PPT應該很快,但是用一個PPT去形成一個論文則很難。同樣,當把論文換成產品也有同樣規律。


推薦閱讀:

你所見過的高質量學術海報是怎樣的?
為什麼任何專業的碩士生都要寫論文?碩士生水的論文有什麼現實意義?
是否應當鼓勵計算機專業的本科生積极參与科研?
如何回答師弟的問題:「發這些論文有什麼用?」 ?
如何閱讀國外醫學文獻?

TAG:閱讀 | 文獻 | 科研 | 學術 | 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