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提議焚書坑儒的目的是什麼?

在 資治通鑒 里有指出李斯是認為天下一統,各種學說已經沒有了存在的必要,反而會蠱惑民心,引起社會不安。但我認為這種說法也許並不是李斯的真正出發點,既然他後來可以做出胡亥上位的事,那麼是否這種焚書坑儒的政策會對他有利呢?


又到了我強行裝逼的時候了,放著我來!
我認為,對於一個歷史人物的行為,應當從他所處環境中進行多方面的考慮。
題主認為資治通鑒的說法也許不是李斯的真正出發點,認為李斯是基於有利可圖才提出這個意見的。對此,我表示贊同。
但歷史不能回放,斯人不可重生,我們只能基於史料進行合理的推斷。
其實在歷史上,焚書坑儒不是同時進行的,先焚書,再坑儒,中間有一定的時間間隔。
為什麼會焚書呢,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在首都咸陽招待眾博士。(博士在先秦是一種官位負責保管文獻檔案,編撰著述,掌通古今,傳授學問,培養人才)
一個官員覺得機會到了,就狂拍馬屁,稱秦始皇做了祖宗都沒做到的事情,牛逼真皇帝。
然後就有個儒生不爽了,站起來稱他是逆臣,說皇帝不遵從古時候的禮制分封兄弟功臣為諸侯,怎麼能夠長久擁有天下呢?
這就是秦王朝初期著名的「分封制」和「郡縣制」的爭論。
分封制就是周代以以前老祖宗留下來的,把自己的兄弟功臣分封到各個領地管理地域,上交錢糧。這種好處是諸侯各自為自己負責,能夠自行開拓疆土,甚至抵禦外寇,具有很強的自治能力。害處就是諸侯一旦強大,皇帝怎麼不能我來做?春秋戰國時的群雄割據就是明證。
而郡縣制就是把整個國家分割成郡縣,委派官員進行管理,好處就是這些官員沒有割據一方造反的能力,容易集中帝國資源。害處就是官僚機構臃腫,天子命令難以達到下方,官員們大都為皇帝打工,不會拚死開拓疆土抵禦外寇,容易滋生腐敗。
但當時秦帝國的情況是,分封制已經執行過幾個大王朝了,郡縣制卻誰也不知道效果怎麼樣。
很多流派認為分封制非常好,其中代表人物有秦國丞相王綰,以及大多數官員。
但當時秦始皇卻有別的想法,說起秦始皇,大家都認為他凶暴易怒,其實在歷史上,他的隱忍和深謀都遠超常人。他認為秦國以前是西周一個養馬的小官,因為受到周天子的寵信做了一個小諸侯,然後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最後統一天下。既然我秦國統一的天下,我就要阻止這種取天下而代之的情況再次發生。所以他沒有同意,也沒有統一,而是讓其他人說說。
聰明如李斯立刻懂了,而且就這事我估計他不止一次和秦始皇商討過,應該是得到他的暗示精心準備過的。於是他當著所有人的面提出了郡縣制。
當時所有官員都反對,丞相為百官之首,當時的李斯還只是廷尉級別的官員,而且口出誑語,反了老祖宗的規矩,這還了得。
但秦始皇力壓眾議,用錢和稅收賞賜了兄弟功臣,採用了郡縣制。但這時候最重視禮制的儒家是不服的,他們認為,反正祖先留下來的禮法,我們都應該遵守學習。
於是就有了開頭一幕一個儒家博士藉機發難,當著眾多官員的面質問秦始皇。
但秦始皇又是好惹的,他大手一揮,這個留到朝廷上討論吧。
朝廷上一討論,李斯作為提出郡縣制並且少數的堅決支持者,勢必要和群儒有一場激烈的論戰。
但李斯不怕,秦始皇站在他的身後,丞相等老官油子都不敢說話,於是他憑藉辯才,批評了那群儒家博士,就把他們推出去斬了。
然後他對秦始皇說,老大你看這麼多人不服,我看把要用的書留下,博士的書留下,其他人的書都燒了吧,省的他們胡說八道。
秦始皇其實打定主意要用郡縣制了的,就答應了。
於是,焚書。
從這裡分析,李斯的出發點有這麼幾點:
1.他得到秦始皇的支持,所以心照不宣地提出這個焚書建議,幫助秦始皇平息輿論,順利推行郡縣制。
2.他當時只是個廷尉,和丞相等人唱反調,這是一個很兇險的事情,一旦他被質疑,立刻會被百官群起而攻之,所以他不能輸,所有膽敢質疑他的,他都要強烈反擊,既是自保,又是陞官之道。
3.他所學流派法家,反對郡縣制最嚴重的是儒家,所以他借這個機會打壓儒家。
4.可能在他的知識觀點裡,郡縣制是遠遠優於分封制的,遺憾地是,這種情況在老謀的政治家身上所產生影響微乎其微,政治家永遠以風向和利益為第一指導要素。
至於坑儒,純粹是儒家自己作死。
有個叫盧生的哥們和兄弟吹牛逼說秦始皇怎麼怎麼不好,然後被人打了小報告,連夜出逃。
這哥們是個儒生,而且以前挺受秦始皇寵愛的,老派他去找仙人。
他這麼一鬧,秦始皇很生氣,要殺他全家和跟他親密的儒生。
那些受到牽連的儒生一受刑,就把無關的儒生牽連了進來,一共四百來人吧,秦始皇一揮手,全坑了。
這事該和李斯沒多大關係吧!難道那個告密者是李斯,哈哈,開個玩笑,誰知道呢?
突然開了一個腦洞,難道是趙高這小子告的密?
他是趙國皇親國戚,從小被閹割,雖然做了胡亥老師,但沒人把他當回事,他看到李斯受到秦始皇寵愛,覺得他前途無量要拉攏。
偏偏現在所有人都反對他的郡縣制,所以趙高派人去偷聽有名儒生的說話,準備為李斯造勢。這麼一說,坑儒過後,分封制再也沒人敢提,丞相也很快落馬,李斯青雲直上。
怪不得沙丘上,趙高能夠私會李斯,說那些大逆不道的話,原來在這裡送過投名狀啊!
我好像看穿了一切!


不得不說一句,在眾多歷史朝代里,大儒們拖了n多次後退。秦朝的純法家思想唯一的缺點就是刑法太過嚴厲。


最大的失敗之處在於焚的不徹底、坑的不幹凈。


秦始皇焚書類似於編纂《四庫全書》,焚的是民間版本,收繳上來書籍還藏在咸陽城裡,直到項羽一把大火。
坑儒其實是坑的是修仙者。


項少龍的影響太大,功高蓋主,三公之一的李斯同學多番思量下建議始皇帝消滅所有能留存在世上的關於項少龍的記載。
以上均為鬼扯,不要認真
比較靠譜的原因已經有人回答了,不再贅述


焚書是李斯提議的,為了統一思想輿論,避免蠱惑愚民,阻礙政令。
(大一統社會,現在看來就是思想發展的阻礙)
坑儒和李斯沒什麼關係,是求仙藥的方士跑了,還留下毀謗言辭,秦始皇大怒追查誹謗罪,抓了四百多人活埋了。始皇本紀和李斯列傳都沒有李斯參與的記錄。


焚書,有,但有備份在咸陽宮
坑儒,無,坑的是術士


坑的不是儒士,而是濫竽充數的術士。李斯焚書,目的是讓百姓不談古論今,保證皇權嚴威,所有的百家的書都在秦庭有備份。而項羽才是讓這些書化為焦耳的元兇。


中國老想著統一思想

這是焚書坑儒的意識背景

歐洲以前也一樣

直到康德

人類才從理性上找到了自由的絕對性

並且形成共識


焚書,公園前221年,秦王統一六國,開始實行封建制度。朝中大臣對此制度意見不一,而李斯提出的實行封建制度正中秦王下懷,所以就實行封建制度。李斯隨後說天下之所以會分離都是因為老百姓有知識有想法。應該消滅他們的思想實行愚民政策。所以便把春秋戰國所著所著的百家名著給焚燒了,只留下醫術和農耕的書籍。
現在很多歷史書的焚書坑儒是被很多後人認可的,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當年秦王所坑殺的並不是儒生,而是江湖術士。秦王統一六國後開始幻想長生不死。為此曾兩次派徐福去尋找蓬萊仙島,另一方面讓江湖術士煉長生不老葯祈求長生。年復一年,長生不老葯並沒有煉出來。秦王一怒之下便下令坑殺所有術士。這是坑儒的原型。
其實這兩件事並沒有什麼關聯,也不是同時發生的。只是在時代的洪流中,後世的觀點佔據了主導地位。以上言論僅代表個人觀點。


歷史沒有假設,李斯在做事情的時候,是局中人,無法知道他將來會有能力幫胡亥上位。而幫胡亥上位也不是他一個人能做到的,其中還有趙高,所以這是兩條支線發展,最終產生了交集,缺一不可。

存在即是合理的「--黑格爾《法哲學原理》序

所有的思想和學說,都是因為當時社會的需求而產生的,有需求才會有供給,而在某一階段,國家開始走向統一,或者已經統一,那麼很多需求就會變弱(不會消失),最大的需求方會成為國家本身,如果供給不能滿足只為國家這個最大的需求方單獨服務,勢必會產生激烈的碰撞。

周制崩壞,裁判員說了不算了(之前默認的是禮制),百家開始爭鳴,由於有市場,沒有裁判員,所以大家可以互相爭辯,說對方的不好(濠梁之辯),藉此來鞏固自己的地位。但是當秦把國家統一,重新有了裁判員以後,爭辯就不利於國家的統一和發展。當時各家的羽翼都很豐滿了,擁有很多組織和信徒,讓他們自己放棄是不可能的,加上裁判又有實權,就開始強制的取消發言權。

為了鞏固統一,秦就採用了一種最直接最快速的方法,焚書坑儒,在短期內使秦國獲得了收益,也為漢代真正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欲速則不達,焚書坑儒也有很多壞處,為了避免這種惡劣影響,之後的不少朝代都選取了更為隱蔽和聰明的方式,比如漢代也實行了「罷戳百家、獨尊儒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們都別說了,聽我儒家一個人說。」各朝各代都有自己的例子,這裡就不多贅述了。

至於焚書坑儒對於李斯一個人的利,我認為是對活著的李斯有利,對逝去的李斯利少。李斯活著的時候,焚書坑儒無疑是一個政績,生殺大權同時也增強了他在朝野中的話語權,加強了始皇帝對他的信任。但是卻為他樹敵無數,死了以後也被人詬病。他發動焚書坑儒,作為秦官,一半是對秦國的忠心,一半是為了自己的仕途。

從古至今,中國人最擅長的事情之一就是不讓人說話。


沒有坑儒!沒有坑儒!沒有坑儒!是秦王晚年信奉永生,因此常常受術士所騙,坑的是術士啊!不是儒生!李斯這人後世對他的誤解實在太多了啊,建議大家去了解下這個人的傳奇一生。幾乎可以斷定沒有他就沒有始皇這位千古一帝。


最近在寫坑與火之歌,第一荀子教了倆徒弟,一個上課走神一個真學。畢業取向很關鍵啊韓非回韓國了,愛走神的李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來上課並上課走神研究出來:去秦國!先拜見呂不韋,那會秦國無大將李斯做先鋒,很快當上丞相。


王問:你雜這麼吊?
斯:像我這麼吊的還有一個……

說完就後悔了。焚書的惡意就是在這裡開始都!


推薦閱讀:

既然衛庄與蓋聶關係這麼好,為什麼先前會答應李斯,去機關城殺他?
趙高、李斯篡改秦始皇遺照是真的嗎?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秦朝 | 李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