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模美賽O,F獎 ,美一美二的含金量怎麼樣?
就是想知道他們含金量而已,,因為我感覺一個國際性比賽一個學校能30多個隊伍獲獎,,是不是含金量太低了。。。。我校到處貼條幅祝賀再次獲得O獎。。。ps:想知道 清北復交學校是如何對待數模的。。
利益相關:2013年M獎,2014年O獎,也算在數學建模競賽這個圈子裡有點小名氣吧。對這個問題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承認一個事實,整體而言,這個比賽獲獎的含金量不高,甚至有不少同學都吐槽「太水了」,對這個比賽表示很反感。這些我都表示是可以理解的,分析一下原因。
(1) S獎和H獎幾乎沒有含金量。原因: 獲獎比例太高,獲獎難度與對應的獎項等級不匹配。
首先美賽獲獎的翻譯就比較不妥。Successful Participant的直譯是「成功參賽獎」,但在中國的翻譯是三等獎。S獎及以上的比例幾乎是100%,只要成功提交不跑題的論文就肯定可以拿到S獎。每年連S獎都沒拿到的隊伍很少很少,有的時候甚至沒有。而美賽有些學校認為是國際級的,所以那些學校把針對「國際競賽三等獎」的獎勵用在了美賽S獎的同學身上,這是非常不公平的,會讓知情的人覺得「太水了」 。實際上,美賽的定位應該和國賽一樣,是國家級的;即使這樣,美賽S獎這個「國家級三等獎」對比其他大部分比賽的國家級三等獎,也要容易太多。
Honourable Mention在中國的翻譯是二等獎,這就更讓人想吐槽了。直譯應該是榮譽提名獎,在大家的常識里,Honourable Mention應該是在比賽中未獲得正式名次的隊伍。比如在ACM區域比賽里,分為金牌,銀牌,銅牌,銅牌以下那就是Honourable Mention了。可在中國,美國大學生建模競賽的Honourable Mention被當做了二等獎,所以在大部分學校得到了國家二等獎的獎勵待遇。這也是非常不公平的,因為獲H獎也照樣太容易了。在正式評審中,只要過了摘要那一關就至少H獎。舉個極端的例子:你只要認真寫好摘要,正文的內容哪怕是隨便寫,但只要整體上看起來有點樣子(文章結構、公式整齊美觀、有看起來還行的圖表)就肯定可以拿到H。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於知道了這個規律的參賽隊來說,H和S並沒有什麼區別。
ps:我獲得O獎之後,去過一些學校做分享。在這個過程中,我和很多同學聊到了他們學校對美賽的獎勵政策。不得不說,有的學校對美賽H獎勵得過高了,保研可以加好多分…… 要在GPA上提高這麼多分,需要整個學年付出很多努力;但要獲得美賽H,即使是零基礎,稍微準備個幾天也就夠了。所以我覺得這是很不科學的。
(2)M獎的含金量見仁見智,但整體上依然配不上「國家一等獎」應有的含金量。
與數學建模國賽對比,國家一等獎+國家二等獎的比例才8%,而M的比例就已經超過10%了。所以從比例上來講,設置的也不夠科學。
而且M獎有好幾百支隊,這幾百篇論文的水平其實也是很大的差距的。有的M獎論文其實已經到達了F和O的水準,但由於F和O的名額實在太有限,就只好給一個M獎;而更多的M獎論文也就比H獎好一點,只不過底下墊底的論文更多。但是這些東西參賽選手並不知道,他們只知道拿到的是M獎。
總體上來說,拿M獎並不難,見過很多從來沒有數學建模競賽基礎的人臨時湊湊、連matlab都不會也拿到了M獎;但拿M獎也並不容易,同樣我也見過很多比較強的隊伍(國賽一等獎,數學和編程很好)只拿到了H甚至S
(3)F獎和O獎的比例非常低,難度非常高,在數學建模這個圈子內是非常有含金量的,但也僅限於數學建模競賽圈內。
Finliast的翻譯是特等獎入圍獎,O獎的翻譯是特等獎;對應到每個題目,F獎和O獎都只有個位數。拿到這兩個中的一個,數學建模競賽生涯基本上無憾了。
但是競賽畢竟只是競賽,千萬不要以為拿到了O獎就有了一張通行證,找工作、出國無往不利。
實際上,就我的經驗,大多數情況是沒有什麼幫助的。找工作的時候,面試官基本沒聽說過這個比賽,他們更關心你的項目經歷;出國申請的時候,教授也基本沒聽說過,他們更關心你的科研經歷。當然,如果對方正好也有過數學建模的參賽經驗,或許O獎可以幫你加不少分,但實際中這種情況還是很少的。
這種現象不僅僅適用於數學建模競賽,同樣也適用於其他任何競賽。對於不了解這個競賽的面試官,他看到的僅僅是一個獎項名稱,並不會因為這個名頭對你有很高的印象分,關鍵還是看你的面試表現。
(4)名校是如何對待數學建模競賽的?
一般而言,越是頂尖的大學,就對本科生競賽看得越不重要。因為他們在本科低年級就能夠接受到非常好的資源和平台,想在工業界混的可以去BAT,Google,Facebook,MSRA實習,想去學術界混的可以進實驗室搞research. 他們的評價標準與業界更加接近,本科生競賽可能更加類似於社團活動,不大可能得到「貼條幅祝賀」的待遇。在頂尖大學裡,能得到「貼條幅祝賀」的恐怕只有真正有分量的業界成果,比如頂級會議的best paper之類的。
舉一個具體的例子,清華基本沒人參加數學建模國賽,題主如果比較細心就會發現每年的數學建模國家一等獎基本都找不到清華。因為數學建模國賽是名額分配製度,不是在一個平台下公平競爭;很可能一個弱校里的國家一等獎,放在強校里連入圍的資格都沒有。清華比較反感和抵制這種競賽制度,國賽基本都不參加。在數學建模方面,清華更傾向於參加美賽,因為好歹是一起公平競爭嘛;在這幾年的美賽里,清華基本也是拿到O獎最多的學校。但對於他們來說,這真的只是一種社團活動,不會很重視的。
總結:
1. 從獲獎難度上來看,S、H太過容易,M不難但也不容易,F和O很難而且需要運氣。
2. 從對保研的幫助來看,這個要看自己學校的具體政策,不同學校之間差別很大。但一般而言,越頂尖的大學對競賽的獎勵就越小。
3. 從對找工作(計算機類)和出國申請的幫助來看,大部分情況下,S、H、M基本沒有任何幫助,F和O可能有一點幫助,但也是非常次要的因素。
最後的話:
或許你們覺得我說的這些話很打消競賽黨的積極性,但實際上,競賽對人的幫助主要還是能力、視野與經歷這些方面的。只要你在這個競賽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東西,那麼不管這個競賽本身的含金量是高還是低,它對於你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況且,對於我們這種學校一般般的同學,資源和平台有限,無法在學校就接觸到業界前沿的東西。很多時候參加競賽是一個非常好的實踐機會,同時也能開拓你的視野,豐富你的經歷。所以題主在話題中添加的那幾個競賽,你如果有興趣都可以嘗試一下。
這個比賽相當於校園中的傳銷,已經進套並且獲得實質利益的人會不遺餘力地推銷,發展下線,某校某些僱員甚至別的啥都不幹,專業組織學生參加數模.
未入套的,比如其他程序稍微正規一點的比賽組織者都會對其嗤之以鼻.
迷茫的學生像是韭菜,一茬接一茬.
比賽流程是:
1. 比賽開始某委員會給你發個題
2. 三天後你交份論文上去
3. 幾個月後發張紙給你
哦,別忘了交100美金參賽費用.
比賽沒有什麼有效的身份驗證機制,樓主可以看看比賽那幾天數學建模貼吧里都是什麼帖子…
雖然聽起來像個靠運氣的垃圾遊戲,為什麼得大獎(OF)的好像真的是綜合素質較為優秀的人呢?
1. 參加"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的絕大部分都是中國人
2. 大部分參賽者這輩子第一次寫超過500字的英文文章就是在這個比賽
3. 大部分參賽者這輩子第一次寫論文是在這個比賽
4. 在一個會把數模獎項掛橫幅到處掛的學校里,能正常寫出英文論文的人已經是同級里的明星人物了…
99%中國人
可以參加個,忽悠保研老師,我當時就是鄙視這個獎就沒參加,後來吃大虧了。
(?_?)
利益相關?
13國家二等 14美賽M
國賽基本單挑的 美賽自己單挑的
感覺數模只有O獎能看
SP H就是安慰獎
M高不成低不就
F獎還可以 應該介於國二和國一之間的難度吧
感覺ACM比這個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O yue= F, M=H=S yue= 0(zero, not "Oh").
這次含金量可以定量了:一萬美元
這個比賽好歹可以用來吹牛逼用,好歹是國際級嘛
比賽時間在寒假,成本不高,可以組隊搞搞玩玩,不用太在意結果,也不用準備太多
毫無意義,被有些人利用了
推薦閱讀:
TAG:數學建模 | 程序設計競賽 | ACM競賽 | 電子設計 |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