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發表第一篇英文 SCI 論文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大家第一篇SCI論文是怎樣憋出來的...


2017.10.6 更新

知乎小透明的我首答就收到那麼多贊和感謝,甚至還有那麼多收藏,真的驚嚇過度hhhh

首先謝謝大家的鼓勵與肯定!覺得這次科研那麼順利,運氣真的是很重要的因素。不過還是我還是相信越努力越幸運吧hhhh~

然後我這個項目本身算是癌症系統生物學(數據挖掘)吧。主要工作是提出了這種方法去尋找癌症預後基因:利用某種數據去構建生物網路,然後來用該網路去尋找癌症中的關鍵基因吧,我們以後可以把這些關鍵致癌基因用於指導癌症病人治療並且當作藥物的潛在靶標。

那我今後可能不會選擇走生信的方向(畢竟生物背景幾乎為0,而且對這個領域也不是特別特別感興趣)。以後讀研的方向大概是data science,data mining,machine learning 這類的方向。現在在跟我們院統計的老師開始第二個科研項目,關於machine learning,大概是要提出一種新模型與新演算法,現在還處在文獻閱讀狀態。

-----------------------------------------------我是分割線(以下是原文)---------------------------------------

嗯知乎首答就獻給這個問題了

本人背景是華中地區某211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大三就讀(2015級)。2016年10月份開始科研,2017年7月份把論文通過亞太地區的生信國際會議InCOB 2017(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bioinformatics)投到了BMC genomics(IF 3.29),一次大修一次小修後被接收。2017年9月份受邀赴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參加InCOB並作了20min的口頭報告。

嗯大概方向是生物信息,對生物一竅不通的我在項目起步的時候還在懷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好,老師就用他自己的經歷(本科計科,博士轉到生信)安慰我說,說不需要任何生物基礎,只要有一定數學和編程基礎、會matlab就可以,後來發現真的是這樣…

事情的大二剛開始,教我們數據結構課的老師說需要我們專業的同學幫忙做項目。因為福利太好(科研訓練、工作補貼、發表論文、參加學術會議),並且老師是剛剛來學校工作一年多的講師,正奮鬥於科研一線,所以能給我們許多細節上的指導,比較容易上手。而且當時耍了個小心眼,因為我們學校生信專業很強,想到如果抱上了生物的大腿,自己以後申請立項便更從容些hhhh。就這樣我便開始了所謂的「科研生涯」。

剛開始就是讀讀老師的博士論文啊和幾篇相關的論文,後來就照著老師發的代碼去修改補充然後運行。最開始運行的程序一次就要跑40+個小時,因為電腦跑起程序來耗電特別快,我還記得那個周抱著電腦四處充電,教室、圖書館、食堂、甚至晚上合唱團訓練的時候也在「偷電」。然後也遭遇過跑了30+個小時了以後,因為晚上宿舍斷電,然後大半夜耗盡了電自動關機……當時是真的有想砸電腦的衝動……不過後來終於跑完了出來了圖像真的感動哭hhhh

後來就一點點推進項目,並組建了團隊,然後用這個申請到了學校的本科科研經費(2000 塊)後來有幸通過了國家級大創科研項目立項(20000 塊)。

感覺這次科研經歷其實學到了很多啊,我下面大概整理下有哪些。

1.基本的科學方法與研究思路。

像我們項目是提出一種解決的問題科學方法吧。所以大概思路是通過之前的balabala的前人研究,我們認為我們提出的這種方法也許是可行的;然後闡述這種方法具體是什麼;然後就用實際的生物數據去從許多維度驗證該方法的正確性。這其中包括了很多小的思想,比如說我這方法多麼多麼好必須要設立control group來比對啊;還有科研成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可重複性」,即別人用同樣的數據同樣的方法可以產生跟你一模一樣的結果,所以基於此如果使用了隨機產生的數據就必須如實記錄保存下來以供後人驗證。

2.學術倫理與學術道德。

這次近距離接觸才知道原來搞科研真的太容易造假了!尤其是我們這種只需要寫寫程序跑跑程序而且作用是提出新方法的科研項目,隨便把數據和結果改成自己想要的就可以天衣無縫的矇混過關啊!雖然科研強調「可重複性」,不過像我們這種小文章而且只有短短一個月審稿,是不可能完全重複我們的實驗的。

但是我們並沒有作假。老師在項目最開始就聲色俱厲得跟我說,即使我們提出的方法有問題,結果沒達到預期,也絕不可以造假。的確,在驗證我們提出方法的正確性的時候,有幾項測試我們的方法表現的不理想,這意味著我連續做了很久的東西將會沒有任何意義,當時內心當時有種小陰暗說不妨偽造些數據騙過老師騙過審稿人巴拉巴拉的,不過後來我內心的光明面戰勝了邪惡面,毅然決然的放棄掉快一個月的努力的成果!(hhhhh突然感覺自己的形象好偉岸啊!)

嗯這次科研經歷後,真的對純粹的科研工作者(造假的都不純粹)肅然起敬!做科研真的需要很強的抗拒誘惑的自制力和那種對科學和真相保持虔誠的信仰啊!膜!

3.論文寫作方法與英文寫作能力

我的論文洋洋洒洒從2月寫到了4月,大致經歷了如下幾個階段。

(1)最開始就是找老師聊該怎麼寫啊然後擬好論文框架。這part還好,只是把思路捋清楚就好。

(2)然後花了兩個禮拜時間寫好了中文的框架。

(3)然後又花了兩個禮拜翻譯成了英文。

我剛才敘述的時候盡量保持冷靜,可是我真的壓抑不住啊喂!寫論文真的超級折磨人啊!真的會面臨到憋了一天不知道從哪寫起的狀態(我在哪?我是誰?我在做什麼?)!寫background真的是不知道該引用什麼樣的文獻並且怎樣引用然後去讀了幾十篇paper的abstract啊!英文寫作垃圾的我得一句一句把寫好的中文丟到Google翻譯里翻譯然後拿出來修改啊!(英語渣掩面逃走)跟老師的幾次交涉都拿錄音機全程錄下來然後回去花好幾倍時間一句一句慢慢整理出來!製作整理論文圖像的時候一點審美都沒有的我真的連想死的心都有了啊!等等等等

寫論文真的要比做項目更折磨人!

那段時間真的是除了正常的生活起居和上課都在寫論文,心無旁騖六根清凈,現在想想那時候的狀態覺得也挺懷念的,才知道原來自己可以被激發出那麼大的潛能hhh!

這次論文寫作經歷不僅讓我掌握了學術論文寫作的原則和技巧從而以後讓我從心理上不再懼怕任何的課程論文畢業論文balabala,還增強了我的抗挫能力,培養了我專註的品質。重要的是還極大了提升了我一個英語渣的英文寫作能力hhh(還有兩個月就考雅思了但願寫作能上6,請大家祝福我么么)

4.多線程學習工作的能力。

大概是4月底投的稿,六月底就期末考試周之前幾天發來major revision大修的審稿意見,大修大概是審稿人大體認可你的工作和成果,不過你的實驗上存在某些缺陷(被審稿人懟哭),需要在原有的實驗基礎上多用幾種方法去驗證、多拿幾組數據去實驗。然後大修好的稿子必須在兩個周之內發回審稿方,逾期視作放棄。

於是,還記得考試周前一個禮拜完全沒有課,白天去圖書館複習功課準備考試,晚上10點圖書館閉館後就去老師辦公室旁邊的討論室按要求加實驗改論文,每天都要到凌晨一二點,有幾天我嫌太晚懶得回寢室就在沙發上睡上幾個小時(被蚊子咬成篩子)第二天臉都不洗就去圖書館繼續。。。

那段時間真的是昏暗啊,晝夜顛倒,學到嘔吐,不過好在有信念撐著我——我一定要堅持把實驗做完把論文改完,我!要!發!S!C!I!啊啊啊啊

這是論文最後終稿,下面是期末考試結束後發來的審稿通過的通知。

當時也沒有很興奮吧,就是在圖書館閱覽室里大叫了出來,旁邊所有人同時轉頭盯著我看。

慶幸的是期末考試成績也沒有因此受影響,只有兩門課80+,其他科目都是滿績。(老天還算是開眼!)

--------------------------------------------------w-w我是分割線-------------------------------------------------------

總結:大二一年有幸跟老師完整的走完一個完整的科研周期(讀論文-實驗-寫論文-投稿-改稿-審稿通過-參加學術會議-作口頭報告),體驗了一把科研工作者的日常,真是無比的充(pi)實(bei)與幸(zhe)福(mo)。

也真的很慶幸自己遇到了一個特別特別特別特別好的老師,沒有他我不相信自己可以發出這篇文章。還記得深夜12點老師不睡覺在跟我討論問題聽我彙報結果,也記得明明到了晚飯時間老師不回家在線解答我的疑問。他的認真專註和勤奮也深深感染了我,每當想偷懶的時候就質問自己老師都在工作我有什麼理由可以停下。甚至有一段時間因為他我也想作一名老師,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響自己的學生像他對我影響的那樣。一年裡跟老師的相處真的收穫了太多感動與力量,師恩似海,這段記憶我會一直珍藏於心底,並會帶著他在我頭腦中點亮的智慧、他身上的優秀的品質、與深厚的恩情繼續上路!老師,這一年帶我也是辛苦您了,也希望您以後工作順利,桃李滿天下!

最後希望我的這篇隨筆可以激勵到一些的學弟學妹們去嘗試科研項目甚至去發paper,不論今後要不要走學術道路,我覺得這種經曆本身就是一種財富吧,這些從科研中培養出的精神品質也會深刻的影響你今後的工作和生活吧。

William Who

2017.10.5

---------------------------------------------------------------------------------------------------------------------------------

最後放兩張去深圳開會的時候拍的照片hhh,比較丑希望大家忍耐下不要噴hh


我第一篇SCI論文就在Science上,當然,那只是掛名

我猜提主的意思是,第一作者的SCI...

我比較曲折,導師是畫餅派,偶爾小push,但是主旋律是畫餅

其實他畫的餅,我都是信的,只是操作上,有點困難...

那還是遙遠的6年前,我自己主打做實驗了,心裡是很慌的;

我要求很低,搞夠3篇SCI畢業;

然後老師說,這個XXX有意思、非常有意義、很有趣;

看他這興緻,那不是Science也應該是Nature Chemistry了吧;

我滴個神,那還不趕緊走起;

連續三個月,我每個周一進實驗室,周五離開實驗室,連續通宵,周末準備下一次實驗;

雖然是很累,但是我完全感覺不到;

之後又花了兩個月,好好處理數據,一手的好分析;

然後...然後...我們等等理論計算吧,理論分析的好的話,應該不錯~

6年過去了...理論還在嗝屁...

第一個半年過去了,不灰心,我們再戰;

這一次戰線更長,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是做出來,絕對是Science

幸運的是,我花了兩年做出來了!

但是我當時的心態,不需要別人給我畫餅了,我還能給別人畫餅,

我問我寢室的小夥伴:

「你,你知道有啥比Science更好的雜誌么;我這個發Science虧了啊,Science上那麼多那麼水的文章;我這個至少是愛因斯坦級別的啊...」

這次我不要理論了,要個鎚子的理論,我純實驗已經遠超Science了好么...

文章弄好了給老師,投,趕緊的...

老師猶豫了一秒鐘:

"這個工作挺好的,投Science還是太單薄了點,我們投J. Phys. Chem. Lett.吧,JPCL也是很好的雜誌喲「

嗯,對的,我的第一篇SCI就是J. Phys. Chem. Lett.

其實畫餅挺好的,

那動力,杠杠滴!


目錄&>&> 賤賤『分類』合集

專欄&>&>『研』『組』『文』


我這個挺曲折……基本把能踩的坑全踩了一遍。一篇文章搞了一年多。

一開始數據搞得差不多了以後,開始寫初稿。第一次寫嘛,文字,排版,數據描述和分析,作圖,全都是問題。不過還好實驗室里的博後夠耐心,我這一點一點磨著,也算是勉強把框架弄出來了。搞完以後開始改語言,來來回回修了十遍左右,初稿基本完成。大概從開始寫到初稿,接近一個月吧。然後開始投稿。

然而坑爹的事在後頭。

最先投的是ACS旗下某非常不錯的刊物A。投出去以後說創新性不夠,建議轉投ACS旗下刊物B。

B期刊其實挺不錯的,我一開始的期望值也根本沒有去投A的打算,能建議轉投B,我覺得已經心滿意足了,果斷轉投。

然而過了沒兩天,老闆跑來找我,說準備投下一個期刊,那篇文章已經分配好編輯了,那個編輯對他有意見的,不會讓我們的文章過,準備投下個期刊吧……忘記了當天還是第二天,文章被拒。順便說一下我們組投了三篇去期刊B,不知道為啥總能到那個編輯手裡,然後三篇都脆拒……

[踩坑1:文章到了對老闆有敵意的編輯手裡。]

實話說被A和B拒我覺得沒什麼的,畢竟都屬於業內很不錯的期刊了,只不過覺得遺憾,拖了這麼長時間卻沒有得到任何有價值的參考意見。在被兩個期刊拒了以後,老闆讓我去投Wiley旗下某不錯的期刊C。

投C的時候送審了。然後審稿人回復意見,其中一個對我們計算材料性能的方式提出了質疑(問我們用什麼方法算),並且認為我們有的細節沒有給出,要求補充內容,並且認為我們這個文章創新性不夠,直接拒掉並建議轉投一個影響因子比較低的期刊。

然而審稿人有兩位,另一位審稿人意見表示建議轉投另一個也挺不錯的期刊D,於是我們改了下文章,就自行投了D。

期刊D的編輯表示看到了其他兩位審稿人的意見,讓我直接回答投期刊C的時候審稿人問的問題。然而之前那個質疑我們的審稿人在問的時候對我們的回答不滿意,並且堅持認為創新性不夠,然後堅持讓我轉投那個低影響因子的期刊。

[踩坑2:回答審稿人意見的時候不夠仔細。後來感覺是,當他問你你用的A法還是B法的時候,不要只回答A法還是B法,最好可以找到充分的選擇A法或者B法的理由去回答,不要只給他一個答案。]

一路被拒其實我也沒啥信心了,然後說要不投ACS旗下的期刊E吧。其實我覺得E應該差不多中了吧,畢竟前面有送審經歷,然而期刊E其實比ABCD都差。感覺這次該可以了吧?

後來審稿意見回來,還是拒……而且審稿人把我們的文章噴了一通,說哪裡哪裡有問題。

一開始其實我是失望加生氣的,不僅僅因為我文章被拒了,而且因為審稿人回復意見的用詞實在是非常無理。然而後來我覺得審稿人給提的意見真是漂亮,這是我學習到最多東西的審稿意見。其實這次拒稿拒得我特別高興,我印象特別深的是,我洗澡的時候想到審稿人給我的意見里列出了一堆文獻,讓我學習到了很多東西,我一個人就對著個噴頭傻笑,笑出來了……這個經歷以前有提到過:

知乎用戶:第一篇論文多次被拒稿是什麼體驗?

那個招人討厭的審稿人其中給的一篇文章,是一篇發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上的文章,講解了我這個領域應該做的完整的表徵流程。這個很重要,我拿著這篇文章默默比對,確實發現我這個文章有不少數據上的欠缺。

[踩坑3:沒有在期刊上尋找完整的數據要求。從這次經歷來看,有些相對成熟的領域,可能會有文章講述過對數據的要求,如果能夠找到這篇文章,對著這個文章一個一個採集數據,那麼可以節約很多的時間,畢竟說不定就因此少拒一次稿了。]

後來補了一部分數據,想不到投啥了,投RSC旗下的F吧。投過去沒幾天建議轉投G,G的話其實比ABCDEF都差……我感覺應該差不多中了吧,然而還沒有。第一波的審稿意見表明,兩個審稿人,一個接,一個拒,意見矛盾,後來送給第三個審稿人,第三個人給的意見是接收。有了第三個人的贊同票,才進入review的階段。

然而事情還沒完。那個拒的審稿意見里其實給了非常多要我補充的內容,然後我玩命去補數據……這段時間我的情緒跌到了谷底,甚至懷疑我是不是真的不適合做學術,越做實驗越覺得自己蠢。補完數據以後,再回復了意見,然後再收到review的意見,我再回復。終於到了第四次,編輯來郵件說文章可以接收了。

大概就經歷了這麼個慘痛的過程。怎麼說呢,被不斷拒稿這個事情確實很痛苦,而且會被拒得懷疑人生,可能會連讀博的信心都沒了。然而在看reviewer的comment和不斷回復reviewer意見的過程中,其實我對我所從事的領域的理解有了很明顯的提升,而且補上了很多我原來沒有深入思考然而非常重要的點。除了專業本身以外,對於讀碩讀博這事的想法,包括知乎用戶:有哪些東西是你讀研究生以後才懂的?和知乎用戶:很多人發了很多質量低的文章,這些人搞學術的意義有多大?這兩個回答裡面的觀點,尤其是對於碩博先趕緊發篇小文章再去搞大新聞這類觀點,基本都是在這段跟審稿人拉鋸戰的過程當中形成的。總的來說,這段多次被拒稿的經歷讓我覺得很痛苦,但我自我感覺,我的提升也是非常明顯的。

所以,雖然這麼說有點矯情吧,我發自內心感激這段審稿拉鋸戰的經歷。


第一作者是你自己,編輯也以為是你自己寫的,讀者也以為是你自己寫的。

只有你自己才明白,到底有多少是你自己寫的,有多少是你導師改的。

永遠感謝老師。
————————
補充說明一下吧:
第一篇SCI文章

因為我本科階段非常缺乏論文寫作訓練,因此研究生階段寫第一篇英文論文時,從文章結構、數據排列、結果討論的尺度、邏輯準確性、行文規範、言辭造句、用詞習慣、標點符號、排版都拿捏得很不到位。老師從第一版開始,逐字逐句和我一起討論、修改,並逐個告訴我修改的原因。
前後修改了大約7、8次。
看到自己的第一稿,充滿著滿篇的chinglish,不地道的,甚至是錯誤的表達方式。
再看看最後提交的論文。
看看每一稿中老師用word標註的修改。我心裡清楚這稿子中包含著老師多大的心血。
我以有這樣的老師而幸運,的確讓我學到很多東西。
將來對自己的學生,我也當如此。


2008年,一個看起來不算遙遠又不算近的年份。
我,一個從未發表過一篇英文sci的實驗室的博士生。
同年級的博士有好幾個人已經歡快的在國外的sci期刊上灌水了,而我還一篇沒有。
這時的我,花了三個月時間把過去四年的成果寫了一篇長文,投到一個美國的二流sci雜誌上。論文里有一些離經叛道的結果,主流雜誌已經據過我一次了。
投稿,然後等待,半年後小修(老大們,你們真得那麼忙么?),整整一年後被接收。這時候我已經博士畢業了。該論文對我博士畢業已經沒有任何幫助了,只是滿足了我一個發一篇sci的夢想。
昨天,六年過去了,researchgate郵件通知我,我的論文經過他們網站的統計,在該網站上的學者共有30次引用我的論文。

有意義么?我不知道,我已經不再從事這個行業,這篇論文就像一個遙遠的殘夢一樣,飄散在風中。如今,看著當年一個個字母碼下的論文,我甚至有些錯覺,當年那個人寫一篇20多頁英文論文的人真的是我么?
我只能靜靜的等待它引用次數的上漲,告訴我的孩子,我未來的孫子輩。看,這是你爸爸(你爺爺)寫的論文,被引用了多少多少次?這是這個專業一個曾經很nb很nb的存在,這就夠了。如果有後來人從中受到啟發,做出更nb的東西,我會更加的開心,這就是科研的意義,分享的快樂。
我成功的告訴這個世界,這個領域我曾經來過,做得很深,知道大家以前不知道的一點點東西。這就是sci的意義


審稿審著審著我出國了,人走茶涼,一天,老闆發來郵件說她的博士畢業需要論文,把我的一作給她,我做共一作.......於是

對了,變更作者是要所有作者一致簽名同意的,在我願意或不願意之前,他們好像早就自作主張地替我"代簽"了


怒占坑!預計一年後再來回答,,,2016年3月

今天是2017年10月14日,才第一次投稿,過來尋找一年半前立下的flag,,,

2017年12月5日,審稿意見返回,出乎意料地都是正面意見,我本來以為最多一個正面意見都不錯了呢。大錯倒是沒有,腦殘低級錯誤一堆,要被自己蠢哭,腦子都不知道去哪了,坐等明天被小老闆罵穿耳膜,不知道改的話會不會被審稿人鄙視然後給我拒了,惶恐。最高興的當然是主要的實驗部分不需要補數據,要是說要補的話這坑爹實驗我半年也不一定補得出,,,

2017年12月18日,回複審稿意見提交,又要開始等待了,算了繼續做實驗吧不想了。

@鍾無艷借大佬吉言,求大佬護法~多謝大佬捧場~


2013年秋季入學,先幫師兄們打雜幹了半個學期蹭了一篇三作。年底師兄給了個挺不錯的idea,可惜當時水平有限沒搞出什麼大文章。2014年年初基本上幹完主要工作,然後寫文章寫到了六月份,跟老闆來來回回改了幾十個版本終於讓投稿。

先投AMI被秒拒,之後投power sources被兩次major一次minor,第一個major revision之後花了半個月磨片子補了一個TEM的數據,然後在最後一次minor revision的時候被以相關性不大為由刪掉了……簡直想哭。後來師兄都看不下去了安慰我說這個工作投JPS檔次肯定是夠的不用擔心被拒,審稿人估計是跟老闆有私仇故意刁難。

最後一個minor改完提交回去已經是十二月份,師兄表示應該沒什麼大問題了坐等接受吧。於是每天晚上都在刷新頁面。某一個晚上十點多終於刷出來accept的時候,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蹦蹦跳跳跑出了實驗室。剛好在路上碰到往實驗室走的師兄,他看到我的樣子直接就說了一句恭喜啊。然後我一路跑到了食堂旁邊的草坪上,爬上了一顆香樟樹開始思考人生。


收到很多醫學生和科研學生的鼓勵和諮詢,受到很大的鼓勵,科研還要繼續做,可能還要出去做,但是臨床也不能丟,每天都要堅持學臨床學病理。畢竟以後上臨床才是最重要的。
最近實驗室有個師姐,一篇12分多的免疫類文章被接受,很受觸動。師姐剛來的時候,本科讀的不是很好的學校,對科研也是一無所知。但是師姐很堅持,也很鑽研,給我講過自己和審稿人鬥智斗勇的小事情們,可能也影響了我對待成文投稿修回的一些態度。我想,在科研和愛情的一些雞湯是一樣的,不將就,要認真。
^_^ ^_^ 所謂分割線吧 ^_^ ^_^

進入課題組一年左右,開始撰寫自己第一篇第一作者的SCI,從寫到投稿大約一個月左右,幸運的是投稿到本專業一區雜誌沒有被拒,大修加resubmit,兩個月修回後小修一天,之後順利接收。接收的那個早晨,和往常一樣六點半起床,準備洗漱早飯去實驗室,打開手機第一件事看到了新郵件,accept這個單詞讓我從床上跳了起來,平靜一分鐘,發給男友父母這個好消息,然後給老闆安靜的發了一個微信說接收了,我能從老闆的回復中感受到他的totally 欣喜。那一刻,滿滿的幸福感和對老闆對自己的感謝。
大約在實驗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我好好梳理了一些自己的思路,並且確定了整篇文章的構架。之後就是按照構架一步步往下做。可能是本科時候英文基礎比較好,參加過一些英語競賽,培訓過幾次,所以寫文章的過程比較順利。組裡強大的師兄師姐幫我把握了邏輯問題。講真,我還送到公司修改,但是我覺得沒有什麼用,公司修改的就是一點點的語法和錯誤的單詞什麼的,英語水平還不錯的童鞋可以相信自己一些。投稿前我大約看了文章30多遍,還請我的共一作者幫我看了兩天,確認沒有任何錯誤,終於投稿。我覺得,保證沒有任何錯誤是最起碼的誠意。一篇文章的成文,不能是勉強的拼湊,還是需要完整的邏輯和認真的態度。
我們一區雜誌審稿很快,三周之後,某個晚上我就收到了revise and resubmit的通知,這算是大修中的大修了。老闆叮囑我說,這個還是有修回拒稿的可能性,叫我一定認真對待。我用一周的時間仔細分析每一個問題(為什麼分析這麼久?因為三個審稿人洋洋洒洒寫了4-6頁的問題,大約需要十幾個實驗回答和上百篇文獻閱讀)。接下來就是瘋狂的補實驗,還聯繫了上海的實驗室幫忙做了敲除鼠的實驗,其中的艱辛,哈哈我都要忘掉啦,只是教會我,全力以赴這四個字。我還記得,有一個夜晚,做實驗到十一點半,我男友送我回宿舍,我倆在學校僅有夜宵的食堂吞了一碗餛鈍,竟然也吃得開心的很。最後,每一個問題我都回答了,而且做了很多結果圖,正文也做了非常全面細緻的改動,下劃線佔全文80-90%之多。這一次修回的時候,大約PDF版本100多頁,response寫了60多頁,附加文獻100多篇。
再次收到修回通知就知道差不多能中了。但是還是很仔細的進行了一些回復,問題都不那麼棘手了。我覺得可能editor看到了我的誠意,所以特別為難我的一個審稿人就沒再出現了。
從寫文章到投稿1個月左右,從投稿到接收接近4個月。這期間還跨了年,第一次大修上傳都是過年的前兩天了,過完年回來就收到小修的通知。當時的喜悅是浸潤在每一天的生活里,拚命的修回,努力的健身,很充實的時光。最後一次上傳修回的時候,忙到凌晨4點,人生中第一次熬夜,但是很清醒很不想睡覺。
昨天老闆把當期雜誌拿給我,要我好好收藏,人生的第一篇paper。
我不是學霸,但是還是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了付出和收穫的喜悅。科研和臨床生活仍在進行,學醫的道路沒有過懶覺和假期,但是不覺得累,只覺得每天都有小收穫,偶爾追劇偶爾看小說,再不能更平凡的生活。
所以,會繼續做下去,做感興趣的方向,學最愛的臨床↖(^ω^)↗


其實也是非常有趣的經歷呢。

剛進組的時候完全不懂大渦模擬(LES),只是本科的時候用RANS算過翼型/機翼,以及能在OpenFOAM裡面寫些模型什麼的。來了之後和一個印度師兄合作搞一個RANS/LES混合模型,剛開始真的不太懂,老師也很耐心,師兄也總是教我,基本上上湍流的課之前,湍流模型的基礎知識都是師兄告訴我的,所以印度人對待中國人其實還是挺不錯的。好像扯遠了,反正我來得時候模型已經開發到一半了,也就是LES那部分用smagorinsky model,然後第二步是把LES那部分換成dynamic smagorinsky。期間遇到了一些問題,事情比想像的複雜很多,主要是模型裡面的變數互相影響所以實現起來有些困難。當時幾個月時間好像都沒什麼進展,因為DDES目前也只有spalart提出的那一種比較成熟,我們相當於改變路線了,沒什麼直接可以用的參考文獻。所以那時候就是不斷看文章,不斷嘗試改進模型,基本上組會上就是提出一個失敗一個。每次都覺得XX方法應該可以用,試了一下不行。暑假回家那段時間光玩了,回來之後重新開始看文章,試其他方法。其實我們一直都知道是有些網格不適合dynamic smagorinsky但是一直沒想到比較好的解決辦法。後來我看了一篇VLES的文章,用了ad hoc函數去判斷網格解析度,然後試了一下感覺可行,就那麼搞定了。

雖然ad hoc函數用上去之後整個模型不太那麼elegent,但是對於模型性能的提升反而比我們預料的好。本來我們預測是動態常數能夠適應流場結構,後來發現引入那麼一個ad hoc函數能夠動態調整RANS/LES 切換的位置,這算是一個驚喜吧。

因為模型的初步成果是由印度師兄發在Int. J. Heat and Fluid Flow上面,本來我覺得這一篇也應該發在那上面,後來導師決定去投Phys. Fluids。我的工作基本上就是調模型,算benchmark算例等等,然後師兄就負責碼字。不得不說印度人的英語真是好啊。我們倆就一個一作一個通訊作者,反正導師也只要掛個名。因為模型最初的idea是導師的,相當於站在巨人肩膀上了,兩個審稿人都是whole positive然後小修啥的然後就過了。昨天收到john kim的郵件說接收了。暫定在下個月的phys. fluids上可以看到。印度師兄還兩個月就畢業了,不知道以後組裡會不會新來同學一起做這個項目。


謝@Friedrich Georg邀 ,前段時間太忙,來晚了~

我想大家所指的第一篇SCI論文,應該指的是第一篇自己寫的,自己為第一作者的SCI論文。

我的第一篇SCI收錄的論文是一篇掛名的二作,發在JPCC上,但自己除了檢查了下語法拼寫以外對這篇論文沒有任何貢獻。。所以就不講了。。

我自己寫的第一篇SCI論文(發在J. Energy Chem.上)有一段不堪回首的故事。。而且當時什麼都不懂,內容做的也巨差無比,簡直是自己學術生涯上的污點。。可是文章已經發了出來,想去掉自己的名字也晚了,要撤稿神馬的更是痴人說夢。。好在這篇論文我是並列第一作者,而且排在後面。你可能要問了,為什麼我自己獨自做的實驗,自己獨立寫的論文卻要並列一作?我後面再詳細解釋。

這篇論文是自己大三時候做大學生創新實驗時候做的,內容是計算化學(凝聚態物理,密度泛函理論計算),就不說是跟哪個老師了。。反正就是自以為是的亂作一氣。老闆呢,nice的有些過分。。從不指出你的錯誤和不足,只是一味的誇獎,搞得我自己自信心膨脹了起來。就在老闆的一味鼓勵下寫成了英文論文,想要發表出去。

結果是很顯然的,投了高一點的期刊(Appl. Phys. Lett.)都沒有送審,以我當時的水平,論文內容討論之淺薄讓我現在不忍卒讀。老闆對我的論文也幾乎沒有改動,還覺得很好。後來在我大三升大四的時候改投了日本的一個綜合性的化學期刊(Chem. Lett.),給了大修。但我當時因為保研的事情,不太來實驗室了。那個老闆想我留在他們實驗室讀研,我卻保研來了我現在所在的學校。所以到最後拖的過了大修的時間,也就放棄了。

然而事情還沒完,在我來上海讀研究生的時候,有一天突然接到了原來實驗室一個師兄的電話。原來這個師兄是做另一個方向的,整天起早貪黑做實驗卻一直沒有論文,現在眼看著要畢業了。這個師兄和老闆商量,這不小倍師弟(我)有一個現成的體系不要了嗎?就給他畢業用吧。

於是這篇文章就這樣成了我的並列一作論文,剛好老闆收到了J. Energy Chem.這個期刊的邀稿(我老闆的博士階段的老闆是這個期刊的副主編),所以投稿時也沒受太大的為難就接受了。最後再吐槽一下JEC這個期刊,這個期刊雖然是SCI收錄的,但卻是大連化物所編的地道中國期刊,也是國內SCI期刊裡面影響因子最高的了。我要吐槽的是,這個期刊的版面簡直丑。。到。。。爆。。。!!!不忍卒讀。。。

中間插點題外話。雖然本科時候的「科研經歷」讓我不堪回首。。但我還是收穫非常多的,說實話,雖然沒有什麼成果出來,但確實也為自己後來的學術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為本科時候做的是理論/計算化學,自己在後面保研成功後也花大力氣好好學習了這方面的基礎,所以練就了一身量子化學的內功,也有了不錯的編程和數據分析的外功。這是同齡人中大多不具備的。也給我後面分析化學方向的研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我的第一篇獨立完成且是第一作者的SCI論文發表在Chem. Commun.上,做的是石墨烯量子點的一個熒光感測器。這篇是研一暑假時候投稿發表的,當時初審意見出來時候我剛回家了一周,就犧牲了假期提前回到了學校修改論文。整篇文章從投稿到接受不到兩個月,也是比較順利的。這篇文章發表之前,我壓力大到不行,每天只睡眠四五個小時,十二點鐘上床,老是凌晨四五點天不亮自己就醒來了。精神狀態每天差的一塌糊塗,嚴重精神衰弱狀態。文章順利發表之後,壓力陡然減輕,又恢復到了八小時睡眠~~哈哈~~

好了,其實還有好多故事可講,先就講這麼多吧~~


知乎處女答!

先上結論:不想再有第二次這樣的體驗!

首先來說說我當時寫第一篇英文SCI的motivation吧。


當時的目的其實挺功利的。一直想要申請個國外好一點的學校(有名校情結),因此很早就做了準備,我知道要申請好學校拿到全獎最好要出SCI paper。於是在大一的時候利用我們學校提供的本科生科研機會,我去找了我感興趣的一個導師,第一年幹了一些簡單的事情,熟悉了一下相關的專業知識。一方面自己對這個專業比較感興趣,所以大一的時候自己自學了一些。到了大二,可能是導師覺得我這個人還比較靠譜吧,就把我拉到導師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組裡面去旁聽組會,那個時候是四年前(時間過得好快)我讀大二第二學期的事情。當時我覺得挺開心的,能夠和研究生和博士生們混在一起這樣出SCI論文的概率也高了一些。

然後重點來講講過程吧。

導師的要求非常嚴格,他明確跟我講,雖然我是本科生,但是他會像要求一個研究生一樣來要求我。具體來講,就是每個星期要做研究,然後在組會上彙報進展。這對我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為當時自己還要上很多課,有的任課老師還很奇葩,比如江電工(上交童鞋都知道)這種自稱能上一百門課、上課不講電工卻講如何中國經濟八講而且掛掉三分之一學生的老師。對於出國的學生,GPA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所以每門課都必須要認真對待。這樣就把大量課餘時間花在做作業上。最犯賤的就是當時還報了GRE,因為那是最後一次老G,我想趕最後的末班車,因此每天又要花時間在背單詞寫作文做習題上面。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


根本沒有時間做研究啊!!!


組會的時候彙報什麼東西啊!!!


要被導師罵死了啊!!!


等到第一次例會的時候我把粗略算的一些結果彙報了一下,當時其他人的結果都不是很理想。於是導師就火了,把當時在場的十來個學生(包括我)統統罵了一遍。我心裡想這TMD不公平啊,我一個弱弱的本科生怎麼能和他們研究生比呢!況且還有那麼多課要上,根本沒有時間做研究!


但是,理智告訴我,不做研究就沒有結果,沒有結果就沒有paper,沒有paper就申不到好學校,像我們這種窮人家的孩子就要成為失學騷年了!!!不過俗話說得好,時間就像事業線,擠一擠總是有的。晚上十點鐘新圖關門了,別人回寢室把妹搞基,我只能一個人默默地去自習教室做研究啊!(對了,當時在做計算模型,所以一台筆記本足矣)而且往往是得先花一個小時背GRE單詞,然後才能正式開始幹活。(真的很忙)不光要算,還要把算完的結果處理好,在例會的時候彙報,要是結果處理的不清楚又要被導師罵啊!&>_&<淚目。。。這樣每天基本上要搞到凌晨兩三點,早上7點多還要爬起來上課啊!!!真是半條命沒有了。。。現在回來看,還是要感慨一句年紀輕就是好!


做了三個月,差不多有些成果了,就和老闆提出寫一篇英文的SCI,檔次不算高,是我們這個行當裡面B類的期刊,不及 @印子斐 剛發的A類期刊,因為我也有自知之明,水平很爛(現在也好不到哪裡去)。導師也鼓勵我發文章。自己覺得英文水平還可以,沒用太多時間,就寫完了草稿給導師看了。導師修改完了準備投出去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

我們用的代碼是別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給的,而這位老教授看了文章之後覺得水平太差因此不讓發。導師和這位老教授溝通了很長時間,但是這位八十多歲的老教授就是不答應。後來導師沒辦法了,講不過他,就和我說:「要不咱們就發交大學報吧。」

我覺得不行,我們中國學生雖然讀書比西方學生都用功,但做來做去的東西啊都圖森破,上台拿衣服,怎麼能發這麼高檔次的期刊呢,這樣肯定不行!我嚮導師提議,您看,我這麼日夜操勞,也挺不容易的,要不您就別告訴那位老教授了,咱們把這文章偷偷發出去吧!導師沉思良久,說,這樣吧,你在最後致謝一下這位老教授,咱們就把文章發掉吧!他記性也不太好,一會兒就忘記了!

於是我們一拍即合,在11年底把文章投出去了。這距離改完文章已經有半年了。三個月後我們收到了審稿人的意見,通知推薦錄用,需要做一些小的修改。人生中的第一篇英文SCI就這樣發表了。

後來到了劍橋,碰到當時負責評審獎學金的教授,他說給我獎學金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本科生能發SCI的人很少,所以就給了。

從現在的眼光看四年前,不知道自己當時是有什麼樣的信念和能量能在三個月的時間裡這麼堅持著。如果現在讓我在劍橋再向當年這麼來一遍,估計我是不願意的。如果題主想要從這個回答裡帶走一些有用的東西,那麼就請帶走下面兩條吧(多了也記不住):


(1)
利用好你的導師(人品、科研、英文。。。)

(2)
堅持信念


稍微解釋一下,信念是指你要相信自己能做出來。因為題主問的是寫第一篇英文SCI,不是問拿諾貝爾獎。我想,理智的導師都不會定個太難的題目,一種方法不行了,就按照導師的意見換一種方法,導師給你這個題目,就一定能夠通過某種方法做出點什麼新的東西出來。具體經歷可以看看 @印子斐 的答案。做科研不需要自己很聰明,要勤奮,習慣暫時的失敗,再加上大家的討論,就出來了。

等到我本科畢業的時候,導師和我說,當時同意我發表就是因為看到我這麼堅持,作為一個本科生,要上課,要背單詞,要申請出國,要做作業,要做科研,真的不容易,換了別人根本是不答應的(導師對發文章的要求一向很高)


最後再用馬雲的一句雞湯結束: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


祝願題主發文順利!


文章本身修改多少遍已經沒法數了。

提交後,同行評議全是accept as it as/ minor revision的情況下,修改稿又改了二十遍,90%是reviewer根本沒要求改的內容:

被接受後:

要刊出前校對:

然而,這還不是我的第一篇SCI。呵呵,第一篇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你的老闆是一個健忘症?拖延症?強迫症?選擇困難症?重度患者,發一篇paper的過程簡直欲仙欲死。

我愛我老闆~


大四畢設做的東西,一作,工作做了八個月,寫文章一個月,從2015年9月開始投稿,投稿持續兩年,被十二個雜誌拒稿,你能想到的材料領域影響因子10以上的雜誌基本全投了個遍,從Nature Materials投起(老闆要搞大新聞,我也沒辦法,我也不是謙虛,你說一個學術垃圾,怎麼就投了Nature了呢?),投一個拒一個,最後終於在2017年4月被Small慈悲的接收了(而且上了封面)...好不容易搞一篇一作,從神刊淪落到二區,唉


發現有不少求潤色機構名稱的。。。在這就不發出來了,有興趣的私信或留言吧。。。只是推薦給大家我自己用的不錯而已。我又不拿他們一分錢。。。。那些之前舉報我發廣告的也是醉了!!
------------------------------------------------------------------------
我日。。。之前發的文章不知怎麼的就被舉報了,真是日了狗了。說我發廣告???!!好吧 我再發一遍!這是我的知乎首答。。。就被舉報。。。。日了狗了


第一次發sci簡直了……要是願意寫,曲折的過程可以寫一本書!
不過我還是長話短說吧,回答完這個一看到就想回答的問題之後,還要苦逼的去做實驗……
第一篇文章憋了1個月才寫出來,本來想寫中文後翻譯成英文,不過師兄介意還是直接用英文表達比較好。英文畢竟不是母語,雖然過了六級,寫起來還是磕磕絆絆的,翻了好多文獻,抄了好多句子才算完。好不容易搞完了,給導師看,導師當時正在申請國自然項目,忙得沒空理我,我也是膽子大,就自己投出去了(師弟師妹們千萬別學我啊)

等了2個月,天天打開郵件看。結果等來一封拒稿信:At present, the manuscript is not suited for publication.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English is poor and should substantially improve.我當時看到English is poor瞬間恨不得鑽地洞里去……
導師問我結果,我支支吾吾說了,結果導師沒有怪我,說找個師兄師姐改改改吧。我請教了在國外留學的大師姐,從頭到尾幫我改了遍,忐忑的重投了。又開始漫長的等待。

這次等了1個月,編輯說It must be possible to have the language checked by an English native speaking scientist or by a professional English editor. 奔潰……
這回我導師也沒轍了,說聽說有的實驗室有合作的語言公司,我就去問了下,有的價格好高,我們老師負擔不起,有的好像質量也一般,不得已,我就在網上搜索,找了大概10來家,一家一家的看評論,一家家對比,每家都諮詢客服,看客服的回復的專業性和熱情程度。最後選了家認為是性價比最高的(不說名字了,不打廣告)小心的下單,等待,5個工作日之後文章發回給我了,半片紅!我仔細核對每一個修改的地方,確認好了之後,再一次投出去了……
這次等了好久啊,3個月過去了,終於審稿意見回來了,提了一些實驗方法和統計方法的上面的問題和意見,再要補充一個圖片,沒有再說語言有問題。導師說挺好的,這算是小修,修好了保險起見,還是找人改下語言。我學乖了,改完就讓對方去幫我改語言,幸好有二輪修改的服務。小修花了前前後後花了半個月,又發給雜誌社了。

1個多月之後,終於收到了接收函,開心的簡直要蹦起來!人生第一篇sci!


投了十幾個雜誌,被拒絕十幾次
他喵的各種改格式
你們懂得,各種字體,間距,參考文獻格式。
然後就是回答各種奇葩的問題,補實驗。

今天年初四,讓我還要修改編輯問題,醉了。拖了整整半年了。

我第二篇影響因子五的都已經見刊三個月了,第一篇還在修改,影響因子還不到二。

醉了,哭了


第一篇錄用的SCI,不是第一篇寫的(我才不會說第一篇寫的論文被reject了呢),IEEE/ASME的TMECH,大類2區,小類算1區。

過程很艱辛,從投稿到錄用歷時8個半月,經歷了reject resubmit,major revision,minor revision,accept。磨礪了自己應付審稿人的耐心,每次回複信寫的超長。
大四寫的,本科畢業設計的內容,從建模分析,控制器設計,到模擬驗證,實驗測試,過程很漫長,寫得也很仔細,雖然是第二次寫英文paper,但是表達還是很費勁。
完成初稿,自己改了好多遍,然後讓英語系的老師幫忙潤色語言(可能是文章初稿太差,就算潤色了現在看來,語言表達不忍直視)。

投稿到領悟內最好的期刊,很忐忑。
3個月後審稿結果,rejectresubmit,看到之後,一首涼涼送給自己。導師卻覺得沒問題,於是在導師指導下修改,改了3個多星期才改好,提交後繼續忐忑。
2個多月後,審稿結果,major revision,感覺看到了希望,又改了兩周,有點信心了。
一個多月後,審稿結果,minor revision,很興奮,幾天改好就提交了。

然後就是,記得收到錄用通知是個中午,一覺醒來,迷迷糊糊看看郵件,看到accept一下子清醒了,一個鯉魚打挺坐起來,反覆看了好幾遍,心裡卧槽了好幾遍,老子也是有SCI的人了!而且說實話,這個期刊雖然if不算高,確實很難,領域權威期刊,專家都很認可的。所以,確實激動了好久。不過,慢慢的發論文多了,那種優越感漸漸也沒了,想著的是未來我要發多少paper,而不是想著過去我發了多少paper。


時效性比較高,更新快。過多幾年引用就更少了


更新下,現在可以正式回答這個問題了。

這半年多來受的壓力太大了,總算可以緩口氣了。
去年上半年作報告時老闆問我論文發表情況,我說還沒有,他說那趕緊寫呀。於是開始寫論文了。論文寫好後讓小老闆修改,老闆很忙,每次都是拖半個月才修改返回。錯過了原計劃會議deadline。然後老闆讓投一個頂會。等了將近兩月,果然悲劇了,四個評審沒有一個accept。當時心情極差,沒想到第一篇paper被拒的這麼慘。評審意見基本是說背景沒描述清楚,從他們評論判斷基本沒看懂文章。

於是修改論文,將introduction寫詳實,背景知識說清楚。投了稍次點的會議。投完後發現這個會議往屆錄用率很低,一下子又惴惴不安,心想這次應該又凶多吉少。為了儘快能有論文接受,同時又寫了第二篇paper。由於有時差,第二個會議在當日沒有發通知,害我一整天都在刷郵件。第二天早上很早就醒了,果然又被劇。當時心都涼了,對科研的信心跌入谷底。同事問我論文結果,我只能很尷尬的說又被rejected。那幾天都有點躲避老闆。我在質疑自己的研究,難道真的做的有這麼差么?難道自己做的東西真的沒啥學術價值么?我個人感覺比之前別人的論文確實要好些呀,這難道是自我錯覺?也向大家做過幾次報告了,老闆,同事也都給予肯定,難道他們只是礙於面子沒有直接批評?
根據評審意見,對文章再次修改,對系統演算法進行簡單,明了的描述,希望reviewer能看懂。將兩篇論文都投出去了。當時心情很差,要是再次悲劇,那該咋辦?讀博已經超過兩年了,到現在發現做的東西沒啥價值,換方向都換不了了。這還能畢業么?畢不了業怎麼辦?當時在網上搜各種讀博消極信息,如 如何緩解讀博中反覆抑鬱的癥狀? - 抑鬱症
做研究長年沒有進展是怎樣一種體驗? - X 是種怎樣的體驗
雖然自己覺得自己做的東西還行,每周都能有點收穫進展,但害怕這些積極評價只是自己的自我陶醉,害怕自己的研究其實是失敗的。當時關注這個問題,只是想看看別人的艱辛來給自己安慰。回國過年了,開始第一篇論文通知時間是大年初一,當時心裡擔心大年初一就來個不好的消息,這年都沒法過了。後來通知時間推後一周,心裡舒坦點,不管結果如何,至少這個年可以照過。
兩年沒回國過年了,整個過年期間都還不錯,沒有想論文的事。到了發通知那天,心情緊張打開郵箱。看到了通知郵件,點開它。看到了congratulation! 心情一下舒坦多了,這麼長時間的糾結,在這一刻放下了。這說明自己做的東西得到肯定了,並沒有浪費時間。發現被收為 full length paper,算是意外之喜,開始想short paper就行,poster可能都能接受。三個評審都是accept。
過了兩天,實驗室設計的晶元被頂會錄用,我也是署名作者。
又過了兩天,另一篇論文也被錄用。四個評審都是accept。
一周內,博士期間論文數從0成為3.
這下安心多了,不用再質疑自己的研究。已經做好的東西應該還能發一兩篇paper。另外其中一個會議與某IEEE transaction期刊合作有joint session,被這個會議錄用的paper擴充後會被這個IEEE trans優先錄取。打算把自己的paper擴充下,再投這個trans,要是能中就好了,那樣博士就差不多能畢業了。
接下來又有點麻煩,這兩個會議一個在美國,一個在加拿大,一個的結束與另一個的開始是同一天,從一個地方飛到另一個地方也要將近十小時。希望到時我的兩個presentation時間能被錯開,否則又很麻煩了。
與大家共勉。

---------------------------------原答案保留,見證下當時內心的焦急------------------------------------
電子方向,博士在讀。
自己一開始覺得自己做的東西還不錯,覺得比別人做的性能好。然後寫了論文,讓老闆幫改。老闆很忙,拖了半個月才改。然後返給我又修改,等半個月才得到他的評論。看了他的修改,感覺自己寫的確實太搓了。
剛好實驗室舉辦一個頂會,就投了。結果悲劇,評審基本沒真看懂文章。有兩個評審都說背景知識沒說清,他們對所應用系統沒看懂,讓introduction增加背景知識。
然後想著只是背景知識沒說清,就增添了背景知識,迅速投了個稍次點的不錯的會議。結果仍是悲劇。兩個評審說做的系統very interesting,但還有一些問題。然後再次修改,投了再次一點的會議。希望能有好結果吧,否則真是太受打擊了。同時又寫了第二篇文章,投了個還不錯的會議。至少要中一個呀,希望自己的東西受到肯定。
現在有點受打擊,以前想的太美好了。有一個安心的是同事告訴我畢業應該沒啥問題。只要能畢業,也就不想那麼多了,反正也不想進高校,畢業了就拍屁股回國工作。
心情有點沮喪,吐槽發泄下。


第一篇一作的SCI,也是我的第一篇期刊論文,發表到了JFM,流體力學的一個頂刊。現在回憶起來多少還有一些感觸。

應該說對於每個研究生,不論碩士還是博士,第一篇像樣的SCI期刊論文的發表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不管做什麼事,從0到1的過程總是最難的。剛開始寫的時候,對很多問題的處理都沒有什麼經驗。比如abstract都要包含什麼信息,詳略的處理如何把控;文章整體結構如何做到邏輯清晰;如何展開要討論的問題,如何才能做到用讀者能理解的話解釋清楚物理機理,又不能顯得啰嗦累贅,等等。即使是模仿著好的論文的結構來寫,往往也要經過和導師的幾個來回的修改才能最終投出去。這還只是開始寫draft時候的問題。等拿到了審稿人的意見以後,如果是很positive的評價還好,一旦遇到negative的評價,如何才能有理有據的說服持負面評價的審稿人也是個需要仔細斟酌的問題。好的期刊的期刊的審稿人都是業內的資深研究人員,要說服這些人改變其固有看法,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這些問題是我發第一篇SCI時候遇到的,其實也是我覺得發表論文要關注的問題。即使到現在,大大小小的論文也發了不少,但是我也不敢說自己能夠很輕鬆的處理這些問題。我覺得每次寫論文和回複審稿意見,都是對自己的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的一次提高。

最高興的時候應該是收到editor發郵件通知論文被 accept 的時候,等到最後論文見刊發表的時候,反而倒是心情很平靜,並沒有之前想像的那麼高興。現在偶爾無聊的時候我就會想啊,如果我以後那天不想作研究了,別人問我為啥不幹了,我就就甩出我第一篇JFM來,告訴他們不是我能力不夠,而是我不感興趣了~


推薦閱讀:

邏輯四大基本規律在刑事偵查活動中有哪些運用?
論文的格式要求是怎樣的?
2017 年,哪些金融學論文讓你印象深刻?
如何看待天津大學研究生趙永貴一年發表17篇SCI論文?
什麼樣的碩士論文算優秀論文?

TAG:科研 | 博士 | 論文 | 學術論文 | 科學引文索引SC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