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2014 年「最富有公司排行榜」中,有哪些是名震日本但在外國無人知曉的?

45位的島村是不是飾夢樂服裝店?


[看到有知友問,我覺得有必要解釋下這個排名,其標準是net cash,也就是現金+存款+短期投資證券-有息負債,那麼相當一部分優秀企業會被排除在外,日本製造業企業多數會將利潤用於分紅、設備投資(建新工廠等)、併購、回購股票、戰略投資等,剩餘的錢才會用來清償債務和充實資本(也就是本榜單的基準),那麼顯然半導體等投資極大的行業企業很難上榜,它們的利潤主要用於新工廠的建設;此外擁有龐大子公司體系的大型集團也很難上榜,因為它們持有極多的長期投資證券,例如豐田就持有10兆日元的長期證券和關聯公司投資資產,這些資產難以變現所以被排除在凈現金的標準外;另外有大額併購支出的企業也不會上這個榜,因為它們把大量現金+貸款換來的只是少量凈現金和大量的商譽,這樣公司立刻會變得「不富有」,但只要收購價格合理,公司前景並不受到負面影響;當然金融企業是更不可能上這個榜的,因為它們為了獲取穩定利潤多數選擇長期投資資產而不是短期可隨時變現資產]

我一個個解釋吧,圖是東洋經濟新報社的,下面按照圖上的順序:
1、Fanuc(發那科):早年從富士通分離,現全球最大CNC廠商,第二大工業機器人廠家(次於安川電機),最大智能手機金屬外殼製造用小型加工中心提供商,核心工廠在富士山下,產品以黃色塗裝著稱,部件內製使得利潤率極高。創業者稻葉清右衛門堪稱日本高速成長期的強力經營者典範,目前公司由其兒孫共管。
2、任天堂:遊戲機大廠,旗下經典遊戲眾多,岩田聰任內發布了「印鈔機」Wii,但現在受智能手機影響,不願放棄硬體使得轉型緩慢,不過品牌號召力仍在。
3、佳能:全球最大激光印表機引擎廠商(面向HP),最大DSLR廠家,MFP、IJP大廠,當下成長性業務缺失,90年代御手洗改造過佳能,不過現在年事已高,在尋覓繼任者。
4、信越化學:日本獨樹一幟的綜合化學企業。聚氯乙烯樹脂大廠,半導體硅最大廠,化妝品用硅粉大廠(該市場陶氏化學領先),稀土材料最大廠。金川千尋擔任社長多年,深得各方信賴,經營風格歐美化。
5、電裝:豐田系汽車零部件廠(豐田為大股東),世界三大汽車零部件廠家之一(另兩個是大陸、博世),主要面向日系車商,車載空調世界第一,HV部件世界第一,引擎、驅動系部件大廠。
6、索尼:沒落的消費電子大廠,電視業務常年虧損,PC業務剝離,手機部門規模過小深陷泥潭,利潤依賴保險業務(索尼FG),遊戲業務(遊戲軟體貢獻利潤),電影業務(哥倫比亞三星),音樂業務,電子元器件業務(CMOS感測器等),專業攝像設備(面向電視台,世界第一),相機業務(雖然規模在縮小,但成本控制成功),耳機業務(世界第四大耳機廠家)。
7、京瓷:稻盛和夫創立的陶瓷封裝壟斷廠商(CMOS、晶振和SAW封裝),半導體製造裝置部件提供商,綜合電子元器件廠(電容器[鉭電容最大廠]、太陽能電池等),OA大廠,唯一堅守北美手機業務的日系企業(主要面向工業三防需求)。
8、鈴木:小型車大廠,深耕印度,在印度市場具壓倒優勢,利潤多來自印度合資公司Maruti Suzuki,總裁鈴木修對華一向友好。不過小型車策略阻礙了鈴木向高端發展,歐洲市場需求低迷影響了業績。
9、大冢控股:研發了精神病重磅藥物Abilify的中大型藥廠(同禮來分成),膳食補充劑綜合廠,注射液大廠,運動飲料寶礦力水特的生產商。
10、Keyence(基恩士):瀧崎武光創立的Fabless感測器大廠,超高利潤率的歐美化風格企業,工資水平日本第一,股價一直漲,非常喜歡將利潤用來回購股票。
11、日本雅虎:軟銀旗下,在日本有壓倒性優勢的門戶網站,現使用谷歌搜索引擎,廣告和EC為收益源。
12、安斯泰來:山之內和藤澤藥品早年合併的產物,泌尿藥品世界最大廠,前列腺癌藥物Xtandi將是重磅葯。
13、富士重工:斯巴魯母公司,水平對置小眾性能市場發家,在美國特別是中西部深受歡迎,嚴重依賴美國市場,也是波音飛機中心翼盒的供應商。
14、Inpex(國際石開帝石):日本國策的海外原油開發商,澳洲巨型LNG項目Ichthys的主投資商,利潤的一大半用於繳納當地各種稅。
15、日航(JAL):破過產的原國有企業,稻盛和夫改革後取得驚人利潤,大量虧損航線被捨棄,國際航線份額領先於ANA(全日空)。
16、SMC:氣動元件(FA用)全球最大廠,中國市場份額約37%,全球市場份額34%。
17、富士膠片HD:柯達同時代的影像大廠,後成功轉型,現為FPD材料最大廠,醫療設備業務發展中,藥品分部規模不大但Pipeline豐富,研發了埃博拉藥物Avigan。富士施樂分部為OA大廠(施樂持股25%),除自身業務(富士施樂負責整個亞太地區)外也給施樂代工。發家的影像業務(相機等)目前零利潤,主打小眾市場的拍立得的熱銷抵消了卡片機的低迷。
18、迅銷:優衣庫母公司,中國業務增長迅速,柳井正的野心非常大,雖然目前仍落後於Inditex和HM。
19、羅姆:原日系家電分立半導體器件(二極體、電阻等)提供商,家電廠衰落後陷入低迷,現比較依賴車載業務。
20、東電電子:全球第三大半導體製造設備商,塗布顯像、熱處理成膜、干法刻蝕、CVD、Probe等設備市場份額較高,因在塗布顯像設備的壟斷而賺取大量利潤。將與AMAT合併。
21、村田製作所:村田昭創立的陶瓷電容器最大廠,小型化、配方、燒制技術領先,通信模組大廠,現業務主要面向智能手機,近年收購頻繁。
22、三共:柏青哥大廠,業務僅限於日本國內,同三洋物產和京樂產業競爭。家族企業,創業者為毒島邦雄。
23、豪雅:掩膜板大廠,現經營重心移至醫療相關部門,眼鏡鏡片大廠(次於依視路),隱形眼鏡大廠,軟式內窺鏡大廠(次於奧林巴斯)。
24、三菱汽車:幾經沉浮的老牌車廠,最早從三菱重工分離,上世界末轎車業務慘敗給日本對手,東南亞金融危機和世紀初召回事件後陷入困境,商用車部門(三菱扶桑)剝離給Daimler,現重心移至SUV和PHEV,依賴東南亞和歐洲。困難期間受三菱重工救助,其為大股東。韓國現代汽車靠仿製三菱起家,三菱在華戰略受東南汽車股權問題拖延,合資發動機廠東安三菱(持股15%)和瀋陽航天三菱(持股25%)大量供應自主品牌汽車。
25、日揮(JGC):日本三大EPC企業之一(另兩家是Chiyoda和東洋工程),主力業務是面向中東的石油化學、LNG工程的承包商。
26、Secom(西科姆):世界第二大安保服務提供商(次於英國G4S),主要面向企業客戶(日本個人住宅安防的滲透率還很低),旗下眾多周邊業務,比如防災、醫療服務、數據中心、地理情報等。
27、全家:三大便利店企業之一(另兩家是7-11,Lawson),伊藤忠商事旗下,積極擴展海外業務,在華業務與福滿家合資,韓國業務已經剝離。
28、中外製葯:世紀初被羅氏招入麾下的中型藥廠,近日傳聞羅氏將全資收購但似乎與公司經營風格不符,自有抗癌藥Pipeline豐富,未來10年是發展期。
29、大正製藥:OTC大廠,醫用藥品業務規模不大,現社長上原明是日本富豪之一。
30、廣瀨電機:連接器大廠,三星智能手機是主要客戶,車載業務發展中。
31、日東電工:ITO薄膜壟斷廠商,液晶偏光片第二大廠(LG化學第一),工業用膠帶大廠,許多小產品居市場份額第一。
33、三菱電機:綜合電機廠,FA、電梯、HVAC、IGBT等業務均有很強競爭力,汽車零部件(EPS領先廠家,車載影音娛樂設備大廠,相當一部分面向德美企業)、宇航、鐵路信號、輸電、汽車半導體等部門也有一定存在感,在華合資電梯廠上海三菱電梯發展良好。
33、Alfresa:藥品批發商。
34、田邊三菱:三菱化學旗下藥廠,與諾華合作研發的多發硬化症用藥Gilenya前景不錯。
35、Recruit HD:世界第五大人力資源綜合企業(Adecco、Randstad,Manpower等企業領先),旗下業務眾多,收購了美國求職引擎Indeed,是前程無憂的大股東。除招聘情報和人才派遣外,Recruit在以下領域也是日本第一:房地產情報網站(SUUMO),婚慶(ZEXY),美食(Hot Pepper),旅遊(Jalan),美容(Hot Pepper Beauty)。
36、大東建托:多田勝美創立的大型房屋建設+開發商,提供中介、管理等服務。
37、Medipal:藥品批發商。
38、牧田:電動工具(主要是木工、園藝用)世界第二大廠(次於博世),歐美市場份額高,最大工廠在崑山。
39、Shimano:自行車(競技用而非通勤用)部件世界最大廠,變速套件和配件均為世界第一,面向Giant和Merida的配套產品在份額上有壓倒優勢,受益於發展中國家的體育市場膨脹。此外還生產釣具。
40、星崎電機:製冰機全球最大廠,大型冷藏櫃等商用廚房設備大廠。
41、萬代南夢宮:玩具大廠,著名遊戲開發商。
42、博報堂DY:日本第二大廣告公司(次於電通)。
43、日本電視台(NTV):日本主要電視台之一。
44、趨勢科技:台灣人張明正創立的世界第三大終端安全軟體廠家(終端市場Symantec、McAfee領先,趨勢的代表產品是PC-cillin),財務總部在日本,主要市場也在日本。
45、島村:廉價衣物/傢具店鋪,在台灣叫飾夢樂。
46、佳能銷售:佳能旗下的商社,販賣自家產品。
47、倍樂生:福武總一郎創立的教育集團,主要面向中小學生的升學考試講座,另有出版、養老院、英語培訓等多項業務。
48、Gungho:軟銀旗下遊戲APP開發商,單一遊戲收入第一的智龍迷城的開發商,在國內與騰訊合作。
49、鈴建:藥品批發商。
50、小野藥品:中型藥廠,與施貴寶合作研發的抗PD-1抗體(pembrolizumab)在將來可能是抗癌重磅葯。

這些公司只包括了一部分日本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排名第一的Fanuc(發那科)。
是全世界最大的,手機金屬外殼製造用小型加工機械的供應商。
它出售的機器人,一台售價高達500萬日元(約25萬RMB)。利潤率超高。

而富士康則以萬台為單位大量引進(有錢任性)。

另,據消息稱富士康怒砸50億美金在印度建廠。

根據在下的尿性,回答完問題,各位可以來看下發那科與富士康的故事(擴展閱讀)。

——————————————————————————————————

說起蘋果產品的特點,比如有著精妙的工業設計,優雅的外形等。


如果從製造業的角度來看,那就是蘋果的產品,都擁有著極高的完成度:你很難在它們身上找到可供拆卸的螺絲,後蓋和明顯的縫隙。


1熟知蘋果製造技術秘密的男人

(Fine Tech中川雄威)


他就是日本Fine Tech公司(精加工機械製造商)的中川雄威社長。

他不光擁有著非常霸氣的名字,而且也有著各種霸道頭銜。

  • 他被稱為是日本製造業基礎的,塑形加工技術的第一人。

  • 他也是東京大學的名譽教授。

  • 他還是前[型]技術協會會長。

就是這樣一個男人,才通曉蘋果是通過怎樣的生產工程,將一塊塊的金屬塊,變成優雅的iPad外形的秘密。


來自這位願意透露姓名的中川社長的說法,iPad的外殼加工過程也堪稱是藝術。


比如說第一代的iPad的鋁製外殼,是在一塊立方形的鋁塊上,用無數鑽頭(銑削刀)切割而成,而非組裝起來的。這個過程可以類比為,一名記憶精湛的工匠,在一塊原木上雕刻出美觀的佛像。


而代替雕刻刀的,是日本的大手加工機械廠商funac的加工機器以及FineTech開發的無數鑽頭。它們將一大塊鋁塊,一絲一絲地精確切割,直到將鋁塊的重量切割至當初的十分之一以下——大約在180g左右為止。

(iPad的一體成型機身)


這樣的過程,就是中川口裡所謂的藝術。


「因為需要很高的強度,所以和製造飛機的機體非常相似。」

這就是被蘋果稱為unibody機身的一體成型工藝。


但是這樣的加工方法,和用模具組裝造出的塑料外殼不同,想要量產,是極為困難的一件事。


唯一的解決方法,是通過巨額投資,在同一個工場內導入數千台單價高達500萬日元的生產機器。沒法子的。


但是僅僅只為了一件商品,就要花費天文數字的設備投資?這對傳統的日本加工企業來說,根本是無法想像的,超乎常識外的做法。


不過,有一家企業做出了這樣有魄力的決斷。


那就是,中川從99年開始擔任技術顧問的,台灣電子外包加工製造最大手——鴻海集團(富士康的母公司)。就是這家企業,成為了蘋果的小夥伴,為蘋果成功地實現了unibody的大量生產。

The man who makes your iPhone

(2014年台灣財富排行榜第四,身價約60億美元)


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鴻海集團創始人郭台銘。


如果說蘋果是光芒萬丈的太陽,那麼鴻海精工就是汲取蘋果養分,在夜裡靜謐數尺的月亮。


鴻海集團在過去十年緊隨著蘋果帝國的擴張急劇成長。惠普,諾基亞,索尼,任天堂等等世界級企業的電子產品組裝,由鴻海集團一手包辦。如今鴻海的營業額早已超過10兆日元,在中國擁有將近100萬名的組裝員工。


鴻海集團早已不是普通的外包加工公司了。它所擁有的存在感,已經超越了它自身的性質。可謂是世界各大電子產品公司的最強幫手。


接下來,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郭台銘的成長史。


1974年,靠著從母親那籌措的7500美元為本金,郭台銘在台北設立了一家小公司。


最初的加工訂單,是製造黑白電視機的旋鈕。即使公司只有不到10人,郭台銘卻緊密地關注著世界的動向。


在這之後,雖然接到了來自歐洲的電視機製造商的訂單,但是他沒有滿足於做單純的供應商。他將自己公司開發的技術申請了專利,準備開拓新的事業。

時間來到了80年代。郭台銘抱著對飛躍成長的電腦產業的期待,孤身一人飛到了美國。


他在美國租著高級轎車林肯,白天開著車到各大公司進行登門銷售(無預約),夜晚有時就睡在車裡。在北卡羅來納,他花了三天終於取得了當時電腦產業的巨頭IBM的預約,並成功拿到了生產電腦連接部品的訂單。


在當時,他的朋友們都這麼評價他:即使放眼世界,郭也是最優秀的王牌銷售。


終於,在歷經11個月,橫跨美國32個州之後,郭台銘結束了他那波瀾壯闊,猶如史詩一般的異國銷售之旅。


郭台銘的慧眼還體現在對中國的工廠建設上。早在1988年,郭台銘就在深圳投資建立了工廠。


當時許多企業因為政治方面的風險,不管有多麼廉價的勞動力存在,也不願意進入中國。


但是,郭台銘當時相信,只有中國,才會在將來成為世界的工廠。


這最初的第一步,就成為了接下來布局生產iPhone,iPad等商品的巨大工廠群的開端。


鴻海的可怕之處

鴻海的製造加工工程的效率化程度,在很早就確定了業界領先的地位。當時,戴爾和惠普等公司製造電腦的時候,零部件的採購均來自不同的公司。


但是在郭台銘的管理下,鴻海率先完成了從金屬薄板的加工到機箱的製造等一整環工序的加工整合。

(位於中國各地的巨大的廠房之一)


和其他競爭對手不同,鴻海的優勢是電腦和手機的組裝加工技術。鴻海有著超過3萬名的加工專家,還有24小時能接訂單的系統。


在擁有世界最強的頂級加工技術的同時,鴻海的速度優勢也是壓倒性的。


就是這樣的系統,彷彿毒品一般,只要碰過一次就再也無法收手。


「只要和鴻海合作一次就再也無法離開——」


來自合作夥伴的美譽,也為鴻海帶來了大量的世界級優質客戶,包括微軟。


鴻海採用了以日本製造業的常識來說不可想像的做法——以萬台為單位,導入最先進的用於製造iPhone,iPad的生產線。


這樣壓倒性的力量,使得鴻海徹底俘獲了對製造加工的要求成倍苛刻的蘋果的芳心。

(看似平平無奇的生產機器,實則價格不菲)


在iPhone5的機身生產上,鴻海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iPhone5的機身的兩端,有著幅度僅僅為數毫米的斜面。這是經由工業用鑽石鑽頭,細緻切割加工而成的精確形狀。如果此處受到光照,那麼就會反射出宛如寶石一樣的光芒。


這樣的加工技術實在是太精密了,即使蘋果想要外包給鴻海之外的企業,能夠接手的也寥寥無幾。


「他擁有卓越的激情,是個極為強力的領導者。」

蘋果現任CEO蒂姆庫克這樣評價郭台銘。


至於理由?對於蘋果近乎刁難地品質要求,一般企業根本無法實現量產。憑藉郭台銘極具魄力的投資,使得蘋果得以順利實現大量出貨。


郭台銘擁有這樣出類拔萃的商業嗅覺,的確無愧於庫克這樣的評價。


鴻海的名字在日本被廣為認知的起因,是想要對日本大手家電製造商夏普,進行經營支援的事件。鴻海的目的,是意在取得夏普擁有的面向蘋果的中小液晶屏技術。


在蘋果的嚴苛經濟生態圈中勝出的鴻海集團看來,對正在逐漸衰弱的夏普的經營支援,是自然地優勝劣汰行為。


就好像野生動物之間存在食物鏈一般,鴻海這麼做是極其符合資本運作規律的商業決策。


但是,許多日本人對此表示強烈反對。他們對鴻海是怎樣成長為滔天巨獸的過程一無所知。

他們的反應,也就只能停留在「日本的技術要流出,台灣企業要收購日本企業啦」這種淺顯地程度。


這場騷亂也捲入了日本的經濟產業省和不少政治家。關於經營支援的討論在日本變得空前激烈。


但是,對於在水面下支撐蘋果的鴻海集團的強大實力,是誰也無法否認的。


不過,日本的製造業的未來並不悲觀。實際上,如果冷靜地去分析就會發現,在加工生產機械這塊領域上,日本企業還是保持著世界頂級的技術和利潤率。


就如上文所提到的,鴻海用於加工iPhone等商品的生產線,都是進口於日本的機械製造商。

(日本Fanuc公司生產,精加工機器人/小型加工中心等等)

比如前文提到的Fanuc公司,作為鴻海集團的合作企業,一直專註於最先進的加工用鑽頭(銑削刀)的研發及製造。它精密加工這個領域上擁有不可動搖的領先技術,商業價值極其巨大。


對於日本製造業來說,想要在殘酷的商業世界中生存,就不能滿足將航道,停留在過去成功的經驗的延長線上。


它們應該將船舵轉向,駛向能創造出新的價值的地方。


——————————————————————————————————————

感謝認真閱讀到最後的你。

我想你應該和我一樣,認真且熱愛分享。

近期剛開通了微信公眾帳號:日企研究

微信號:j_research

不定期更新有關日本領先企業的有趣文章(皆原創)。

希望可以讓你在享受閱讀的樂趣的同時,收穫一些有價值的信息。


不是說好了「在外國無人知曉」的嗎?你們都是怎麼知道的?!


スズキ(鈴木)
雖然在國外還算小有名氣,卻遠在豐田、日產、本田三大車企之後,甚至還不如Sabaru和Mazda響亮,實際上在輕型車市場的佔有率相當高。
個人的直接感受是,最近打開電視看到スズキ的CM的頻率遠高於三大車企,看來近期是賺了不少。


羅姆
說一點:清華如今新EE的樓就是他們捐的…


當然是村田製作所了
先粘貼一段村田製作所的介紹。

該公司於1944年10月創業,1950年12月正式改名為村田製作所。創業者是村田昭主力商品是陶瓷電容器,高居世界首位。其他具領導地位的零件產品計有陶瓷濾波器,高頻零件,感應器等。
村田製作所是全球領先的電子元器件製造商。
村田製作所的客戶分布在PC、手機、汽車電子等領域。隨著消費電子領域競爭的不斷加劇,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不斷加快,而作為上游電子元器件供應商,能夠隨時了解客戶需求,甚至走在客戶之前開發出更新產品,成為村田製作所業務持續增長的關鍵。不斷推出新產品是村田製作所的競爭力源泉,而不斷推出市場需要的產品則是其業績保持增長的保障。

估計目前很少有人關注手機裡面的小部件。這家公司不止名鎮日本國內,甚至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相當知名的電阻製造企業了。
PS:其實如果把這個榜單拉到200的話,會看到一個更有趣的名字——積水化學工業===》積水住宅(積水ハウス株式會社)


YKK 全球使用最廣泛的尿尿管理者
BIG 大昭和精機株式會社 精密工具用具
NSK 日本精工株式會社 精密軸承
OKUMA 大隈精機 數控設備
OKK 大阪機工株式會社 數控設備

暫時就想起這些了


曾供職的大冢製藥,在中國跟誰說都不知道,跟日本人隨便誰講都知道。


為什麼沒有人吐槽這個只是凈現金流排名,並不是最富有的排名啊。還有排名第一的很漲姿勢,但明顯跑題了好嗎

名單里選排名45的SHIMAMURA吧,在日本僅次於優衣庫,全世界排名前十,單就店鋪數來說,全日本第一。而且同樣銷售廉價衣物,他們家遠比優衣庫有趣的是,這家每一家店鋪里的每樣衣服/褲子/鞋子etc的每一個尺寸只有一件,賣完就沒了。本人在他們家買過一件BRA非常喜歡,結果想囤都沒法囤 ̄へ ̄

至於為神馬要這樣做,我是後來看村上隆的經濟類節目カンブリア宮殿才知道的。他們家都是從各種小的製造業那裡採購來的,同時對待上游公司非常好,絕不追加壓價,賣不掉也絕對不會退貨,藉由雙方建立長期的信賴關係來得到低價進貨。那麼問題來了,賣不掉不退貨不是會導致庫存周轉過慢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家採取的策略就是一次購入一定數目分到全國店鋪,每個店鋪各個SIZE各分1樣,而因為他們本身店鋪非常多,所以總量還是大的,可以保證低價進貨

那個節目有跟蹤過一件大衣的銷售,在同一個地區的A店鋪賣的很快,在B店鋪賣不掉,過一段時間他們就把那件大衣運到A店鋪去銷售,以達到0庫存

PS,為嘛少量銷售的另一個原因,據他們那個賣萌的CEO說,為了節約運輸成本,他們家店鋪在同一個地區會開得比較集中,這樣做能避免大家撞衫的尷尬(貼心小棉襖

所以逛SHIMAMURA挺有趣的,一來上新速度極快,花樣也多,不像優衣庫那麼死氣沉沉;二來去晚了就沒了很多人都會隔三差五去看看;三來價廉物美,我那件BRA合人民幣70塊錢還送配套的內褲,質量比我在上海大商場里400買的好多了(摔


shimano,我頭像的手變(剎車把手狀)(更新:頭像變了- -)就是shimano的頂級型號,dura ace ,其山地變速套件和美國sram並列,公路套件和sram,義大利campy(寫不出全名了)三分天下。
配件包括:牙盤,飛輪,前後撥,手變(機械或電子),指撥,剎車系統(線拉或油壓)等,頂級機械版全套約10000rmb,電子版全套約20000rmb。
套件外配件包括自行車輪組,頂級碳纖版10000+,把組,自鎖腳踏,自鎖車鞋等。


另外,shimano是做漁具起家的,其漁具也是發燒友最愛之一。


45就是飾夢樂,我喜歡桃色幸運草所以比較關注這個牌子。這個牌子其實工廠在中國,桃草好多周邊都是中國製造


沒有我大網屏。。。在半導體界清洗設備中市佔率第一。最輝煌的九十年代中基本是一家獨大。近年被tel,也就是第一答案中的東電,和lam逐漸蠶食市場,但在清洗設備中也依然是第一的市佔率。
不過日本公司確實是有點不管世界怎樣,我始終如一的勢頭。除了有名的黑科技索尼大法,其他各種國內黑科技都擺出一副世界怎樣與我無關的架勢。也導致了日企的世界影響力下降嚴重。
要知道在八十年代的半導體設備界,日企的全球市佔率是可以高達近百分之九十的。。。現在。。。
哎,沒落了。。。


由於從事機器人領域,對發那科也做了一些研究,簡單說幾句。

從2015年度(2015年4月到2016年3月這一年)的排行榜來看,發那科仍然穩居第一,是日本最有錢的上市公司。

這家公司不僅公司有錢,公司員工也很有錢。 2016年3月決算的平均年薪為1571.1萬日元(約合95萬RMB)。平均年齡42.9歲,平均在職時間為16.4年。如果在這家公司干到退休,那麼可以拿到3.5億日元到4.6億日元的收入。

而年薪超過1億日元的員工人數達11人。日本上市2016年3月決算的數字表明,共有211家公司的414名役員的年薪超過1億日元,而發那科一家就出現了11位,人數位居第二位(第一位為三菱電機)。
根據2016年3月的年度決算信息,發那科社長稻葉善治目前的年收是6.9億日元,其中工資收入1.8億日元,獎金5.1億日元。其他主要役員的收入為4億多日元。

更多關於發那科公司的隱秘信息,請參考我的專欄文章《 【揭秘】歸隱山林,悶聲發財。但不妨礙牛氣衝天,霸氣側漏》,或者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佳能好叼啊 真的是叼


這項名單被世人叫的朗朗上口的不是很多,但日本製造的優勢在於「始終把手高端技術」,而且在零部件,原材料與機器設備領域佔據優勢,佔據著產業鏈上游。也就成了在外表上看,都是本國民族品牌,從內部看,不難發現大多是日本零部件。
此發言為最近讀的一篇文章中的觀點,覺得有理,遂發布出來,並無抄襲之心,只為一同分享。見《特別關注》2015年1月刊,27頁《日本製造真正實力》,作者周倩


中國太需要日本的技術了,怎麼取得?


好多液晶行業相關的企業啊。排名第十的Keyence還蠻意外的,以前就以為是家小公司。沒想到這麼厲害。Anyway,已經不是我的客戶了。攤手~


比馬雲還富的孫正義的軟銀在哪裡?


本人藥行業的,表示藥方面,我天朝沒一個葯企擠進前50,日本已經有好幾家擠進去好多年了,武田,安斯泰來,第一三共,衛材,三菱田邊,中外製葯,參天,協和麒麟等等。


我來一個:TAKADA!高田!
汽車的安全帶,氣囊是它家的主力產品!曾經去它家工廠參觀過,印象比較深的是它家安全帶承重狠驚人,一般寬度的安全帶能承重一台小型車的重量。


推薦閱讀:

請問買不買韓貨日貨和愛不愛國有什麼關係嗎?
東京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為什麼東京地區的JR有的線路用「線」結尾,有的線路以「ライン」結尾?
日本城市間的交通除了新幹線,還有什麼其它方式?
日本東京、名古屋、京都地區有哪些值得參觀的立體停車場?

TAG:日本 | 品牌 | 日本企業 | 2014年盤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