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歌曲《Shall we talk》?
感覺很深奧
作為一個從不單曲循環的人,我反對任何試圖把一首歌定為自己的主旋律的行為。這種愚蠢的行為除了說明具有儀式感性質的強迫症和沒法說的矯情之外,沒有任何用處。
但我具網易雲統計,get a life ,拉闊和錄音棚版本的shall we talk,我一共聽了200多遍。這對於一向隨機播放的我來說已經是很了不得的數據了,那我是怎麼做到的呢?當然是打開播放器的時候把它選做第一首啦。
友情,親情和愛情,是人們最為重視的三種關係。我們之所以為我們離不開這三種關係的作用,而人際關係中呢,最重要的就是溝通。在商業上戰略上經常把它稱作信息對等,而在林夕的筆下,它是一聲哽咽且堅定的shall we talk。
「明月光照地堂」是粵語區的一首兒歌「月光光照地堂」,而音樂也是由某首音樂盒中的兒歌變奏而來(電影版使徒行者後面那個炸彈),而矛盾和沉默,同樣是在這個稚嫩的時刻埋下了種子。
「寧願在公園躲藏,不想喝湯」是為什麼呢?
原來回了家喝了湯,就只能「任由目光留在漫畫一角」,不敢往母親的臉上望上一望,「就如罰留堂」。不知孩子為何如此懼惱大人,往後讀兩句,就全清楚了:「孩童只盼望歡樂,大人只知道期望」。原來母親大人的臉上,全是殷切和對不上進的責怪。但天生處於弱勢方的孩子,即使在去公園的慾望驅使下,也只能默默的罰留堂。以至於「大門外」的「蟋蟀」,「迴響聲也如同幻覺」,但即使是現實又如何?存在在現實之外的現實,倒不如幻覺。
怎麼解決?無法解決。
白駒過隙,光陰一晃而過。「發光」的「熒幕」前,「無論什麼都看」,百無聊賴。原來這「發聲機器」也是一碗湯「情人在分手邊緣」相敬如賓,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那麼這段感情,究竟又有哪裡出現了矛盾?
「成人只寄望收穫,情人只聽見承諾」人,就像一台永遠不能滿足的機器,在慾望和愧疚之間又來又去,又去又來。收穫和付出,承諾和回饋之間不僅是因果,而且還具有同一性。如果兩者中只出現一者,那這段感情就只能是失敗的。人需要利己,但感情只能互惠。如果鴛鴦變成「螳螂」和「蟋蟀」,那麼再多的美好又能有多大的迴響?全都不過是一閉眼的幻覺。
小時候不能解決的陰影又重新籠罩在了身上,真的無法解決嗎?我們就不能放下一切,尊嚴,地位,所扮演的角色,那些都重要嗎?失去了血肉靈魂,你仍然堅強矗立著的,不就只剩一具無謂的空殼了嗎?
讓我們撕去一切偽裝,大笑著談心吧。我們為何都不能努力互相體恤對方?如果談話來的再早一點,是不是一切還可以挽回?我可以和你躺在公園的草地上數星星,聽你說牛郎織女北斗七星;也可以手拖手的走向學堂里檯燈下,聽你皺著眉頭講函數語法虛擬語氣呢?
讓我們撕去一切偽裝,牙關打著戰流淚吧。我們都是各自最愛的人啊,為什麼我們都不懂得珍惜對方?是不是覺醒來的更早,我們還可以一起在寒冷的大街上分吃一個熱騰騰的的烤紅薯?是不是覺醒來的更早,我們還可以在聖潔的禮堂中互換戒指,讓我看到那白色婚紗反射在你眼睛中的光芒?
陪我大聲的講吧,儘管明天整座城市將要傾倒。
陪我講啊,大聲的講出我們最後何以生疏。誰怕講?這世界就是一個大舞台,誰又會可悲的在這中間孤獨的踩著探戈?
難得感情在崩潰的前一秒迴光返照,我們又如何要忌諱最後的赤裸以對?
如果吐露心聲真的可以治療心傷,誰又怕暴露更多?
陪我大聲放肆吧,能陪我親眼正視這一生錯墮所造成的血淚嗎?無法講,是不是彼此早已錯過一個眼波,失去了能力觸摸?鈴聲如閃電劃破夢境,過往的一切如碎片版墮入了黑色的深淵。你睜開眼按停了鬧鐘,但難過卻怎麼也無法抑制。不知不覺靠在兒時大門前睡去,但沉重的沉默卻無法祛除,也不想祛除。shall we talk ,原來只是一個夢想。錯誤是人成長的階梯,在意識到心聲的重要性時,我們已經永遠的失去了talk的機會。shall we talk,就算have a talk又如何?張了張口,卻只有無盡的沉默。
直到看到最後一段,一切才瞭然。昔日的孩子已經長大,而這上面的一切,也不過是反思,不過是對過往的懺悔。而過往,是永遠也沒法觸及的。shall we talk,shall we talk,原來回答竟然是一句「no,we can『t」。
「明月光,為何未照地堂?」這夜「孩子」還是沒有來,「公司很忙,不需喝湯」,即使知道又如何?這個錯誤,我還是主動被動的無法不繼續犯下去。原來我一個人的想法並不重要,我只是廣大世界中的一顆粟子,我沒法自由。「and shall we talk?」自然不行,「斜陽」也只是「白趕一趟」。「沉默」中,「葉兒聲聲響」著,這又是真實存在的,或是和蛐蛐叫一樣虛幻?
這又有多重要呢。
最初聽到的這一首是初中時期一直單曲循環的國語版,那時候對陳奕迅的認識還停留在那幾首旋律柔和的國語歌里,直到偶然聽到這一首粵語版的《Shall we talk》,深深沈迷於陳輝陽頭尾溫柔輕敲你心、副歌用力質問和祈求的曲調以及林夕詞中蟋蟀螳螂所賦予的人生哲學。
「這首歌的配樂是遠赴奧地利的古堡,由當地的交響樂團現場演奏錄制的,平靜的旋律中只有雄偉的背景配樂,為的是讓聽眾專心聽Eason發揮他的歌唱功力。」陳奕迅當然不負眾望地與林夕陳輝陽完美配合,用絲絲沙啞平和的聲音完成了對自己對親人對愛人的一場質問與渴望。
明月光
為何又照地堂
寧願在公園躲藏
不想喝湯
屏幕發光
無論什麼都看
情人在分手邊緣
只敢喝湯
明月光
為何未照地堂
孩兒在公司很忙
不需喝湯
歌曲開篇由高調而輕柔的鋼琴聲「笨拙」地一下一下敲擊,這樣的曲調讓你的心一下子變得敏感而柔軟。
明月光,為何又照地堂。出自粵語傳統兒歌《月光光》,「月光光,照地堂,蝦仔你乖乖訓落床」,是父母親哄小孩睡覺時所唱的兒歌,如同內地的搖籃曲,都是被父母深深寵愛的童年。開篇的「為何又」中的「又」是對這種關懷的厭煩和沒耐心,就像父母們偶爾會用我們小時候依賴的方式來愛我們,而我們卻會皺著眉頭宣告著「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而在這首歌的結尾,那一個「又」字變為了「未」,舊時的明月,為何還沒有照在地堂上呢。這便是林夕的神奇之處,頭尾呼應,當你想重回父母懷抱時卻再沒機會。
整首歌詞中出現了三次「喝湯」。
在南方尤其是廣東地區,湯幾乎是餐桌必備。這湯並不是十分鐘就能做好的番茄蛋花湯,而是用具有保健功能的食材藥材經嚴格控制火候長時間熬制而成,傳統的廣東婦女都會煲湯,每次看TVB劇里家裡人給男女主角打電話也都常常說上一句「今日煲咗靚湯,幾時返屋企啊?」那一碗花上心思富含感情的湯,不僅僅是一道菜,還是一種交流感情的方式。
小的時候喜歡跑到公園玩耍,不願回家,不想喝湯。情侶一起不懂互相坦誠,沒有交流,只敢喝湯。長大後忙著發奮,在公司不回家吃飯,不需喝湯。
我個人特別喜歡煲湯,用砂鍋放上幾片姜幾顆花椒,再放入主食材,煲上一個下午,晚上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時候每人先喝上幾碗湯,說說笑笑,話話家常,喝湯的意義大致如此。
孩童只盼望歡樂
大人只知道期望
為何都不大懂得努力體恤對方
成人只寄望收穫
情人只聽見承諾
為何都不大懂得努力珍惜對方
這兩段歌詞已經十分直白,不再需要任何解釋,只需要我們閉上眼睛反思一下。很多時候我們懂得埋怨和記恨,卻不記得要去體諒和退步。我明白也知道得理便不想饒人的快感,因為把對方說得啞口無言甚至覺得抱歉在心理上是一件極為滿足的事情。然而,贏了一時口角之後呢。還有什麼。漸漸疏忽不肯相互理解珍惜的親人愛人?
有一天你終會明白,有時候忍氣吞聲不是懦弱和畏縮,而是一種為了愛而願意作出的讓步。
大門外有蟋蟀
回響卻如同幻覺
蟋蟀面對螳螂
回想也如同幻覺
大門外有蟋蟀在叫,隔著這一扇大門即使回響也如同幻覺。其實蟋蟀一直在叫,如同他們一直在傾訴,只是我們假裝聽不到便真的聽不到了。蟋蟀和螳螂面對面,這一幕想起來也如同幻覺。林夕用了蟋蟀和螳螂這樣如此平凡細小的小動物作為意象,炎炎夏日裡我們也會厭煩蟋蟀的聒噪,但關上門後,那聲音若隱若現我們便不會再意。螳螂亦如此。
因為你的心拒絕了傾聽,便再也不會被煩擾。
陪我講
陪我講出我們最後何以生疏
誰怕講
誰會可悲得過孤獨探戈
難得可以同座
何以要忌諱赤裸
如果心聲真有療效
誰怕暴露更多
你別怕我
陪我講
陪我親身正視眼淚誰跌得多
無法講
除非彼此已失去了能力觸摸
鈴聲可以寧靜
難過卻避不過
如果沈默太沈重
別要輕輕帶過
經過柔和地敘事般吟唱,歌曲終於來到激昂的副歌部分。這部分就像是電視劇里質問別人的場景,抓住一人的衣領,青筋乍現、歇斯底里地問他:陪我講,我們最後何以生疏?為何剩下我一人來跳這原本需要兩人跳的探戈?
這樣的質問讓人透不過氣。
初中學英語語法,老師說Shall引導的疑問句是祈使疑問句,帶有祈求的語氣。
陪我說說話吧,那些我們都疑惑的問題都袒露地說出來吧,除非我們已經真的沒有能力去觸摸去感受去愛,不然怎麼會說不出呢。一定可以說出來的。手機鈴聲可以靜音,難過卻是避無可避的,所以,甩開沈重的沈默吧,別輕輕一筆帶過。
面紅耳赤的質問和低聲下氣的祈求都讓人心酸不已。就算覺得開口困難,牙關都開始打震,也勇敢開口吧。不過只是想要和家人愛人聊聊日常的繁瑣,並不需要驚心動魄蕩氣回腸的故事。
這首歌是2001年發行的,時隔十五年,如今看來,人與人之間只有更加生疏。
屏幕發光,無論什麼都看。
若沈默似金,還談什麼戀愛,寧願在發聲機器面前笑著忙。
幾年未見的朋友相聚一人一部手機,未曾抬起頭看看老友。同處一間屋父母家人也是坐在沙發上一頁一頁滑動著屏幕。安躺於一床的情侶也是對著各自手機笑著哭著不再相擁。
這樣的故事每一天重復發生在你我身上。
沈默令我聽得見葉兒聲聲降。
好好坐下來與你所愛的人好好說說話吧,就如孩童一樣,忘卻從前一切隔閡,就當重新手拖手去上學堂。
林夕一早已看到這種疏離與隔閡,於是極力想如老者和顏悅色語重心長地教導世人。「子欲養而親不待,樹欲靜而風不止」、「失去才會珍惜」的那種深深的無力感和痛苦最好不要體驗。
So , Shall we talk ?
Shall we talk
Eason
歌詞十分簡單,但相比「shall we talk(國語版)還是要更美一些,我這裡不吐槽大部分不換曲子而強行改歌詞變國語以迎合內地市場的行為。
這首歌以一句廣東童歌「月光光,照地堂」開頭,就是引出了兒童這一角色,而兒童是貪玩的,大人又加在兒童身上太多期望,兒童自然是不理解的,這樣的矛盾是需要在交流內心之後或許會消除,可兒童卻是在望見母親一眼之後便害怕的像是老師罰他留堂,漸漸的,兒童與大人會疏遠,會有隔膜。三個問句,情緒如洪流傾瀉,單看歌詞是嚴厲的質問,Eason在發問時,加快了語速,減弱了語調,便自然讓人感覺是在與你商量我們該如何化解隔膜。
他又闡釋說:情侶之間,螳螂與蟋蟀之間尚是如此。
尾聲說到:隔閡總是需要消除的,不管孰是孰非,總有一個人要落淚,可即便這樣,也不能停止交流,只要還有一點點想要觸摸彼此心底,哪怕是沉默,也要嘗試交流,因為,誰也避不過。
身旁太過沉默,我甚至聽到葉兒飄落下來窸窸窣窣的聲音,不禁一震,「我是否是白趕來這趟人生的列車?」
歌詞解析至此
這首歌幾乎是林夕耗時最長的一首,耗時一周有餘,要知道對於林夕來說寫一首詞常常是在一頓火鍋的間隙,由此可見的這首歌的信息量還是挺大的。
感悟各自不同,各時也不相同。
這首詞其中一個過人之處,是它成功將悲痛的感情以含蓄的手法表達。這首詞如果將相同的感情直宣於口,滿紙「後悔」「傷痛」的話,其藝術價值便要大打折扣了。再加之使用倒敘,把整首詞的感情及感染力放大數倍。並且雖然在不同的段落,可是句子中的辭彙卻大體不變,雖只換掉個別詞語,感情卻得以層層遞進,如最後「明月光,為何未照地堂」雖只把「又」改為「未」,摒棄傳統的前後呆板的照應,而只保留了句式一致,而讓這句話更加符合結尾的懺悔之情。
總而言之,《Shall we talk》的藝術價值極高,不僅在於它涵蓋的能引人深思許久的故事,更在於它選用的最古老的題材,表現出的確實是我從未在其他作品中感受到的。
少年無知貪玩辜負大人期望 we shall not talk
情人物化愛情強求對方承諾 we shall not talk
中年瑣事纏身無暇彼此寒暄 we shall not talk
既然我們最後的結局是互相生疏,又有誰來陪我講出最後我們何以生疏呢?
搬運自本人網易雲評論
聽到好聽的歌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的心臟都在顫抖
Shall we talk就是這樣一首全程都顫抖的歌
我怎麼覺得是在倡導遠離手機呢……什麼「屏幕發光」「發聲機器面前笑著忙」
將缺乏溝通的三種關係親情愛情友情表現出來鼓勵大家多溝通多為對方著想
給我的感悟就是我女兒今年一歲,我不希望到十幾年以後我會出「陪我講,陪我講出我們何以生疏」
我今天聽了一遍,感覺很應景。
現在我回家了,但還是像以前一樣畏畏縮縮的,我不知道為什麼,感覺長輩們都不懂我,我今年二十歲,為什麼一切都沒改變呢?
有時候真想和父母交談溝通,但是怕他們還用老眼光看我。
「月光光,照地堂,蝦仔你乖乖訓落床」,明月光為何又照地堂,明月光,為何未照地堂,人人都懂得,人人都不懂得,總算要在最後看到,迴響如要不如同幻覺,必須面對父母以及所有感情,shall we talk?
希望互相溝通才能更加了解彼此,從而拉進人與人的距離。可是又有幾個人能完全的敞開心扉去交流呢。我們一方面想要傾述一方面又無法真心真意的去與人交談。
作為一個在小學階段看著eason twins等人出道的廣東人,上周下班後,在公司躲了一個小時才出發回家。半路想起這首歌,打開app播放,小時候普普通通的一首歌,長大後認真聽就聽到差點要靠路邊停車,簡直聽到抑鬱症上身。
歌詞寫得喪病。
我是林夕粉
第一次聽到《Shall We Talk》真是在政總門口集會示威時,大家要求 689 出來對談,所以就唱起了標題莫名契合的《Shall We Talk》……
大約這也是我喜歡這首歌的原因之一吧。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中國新歌聲第二季》第五期?
※陳奕迅最帥的一張照片?
※應該怎樣理解歌曲《阿貓阿狗》?
※客觀評價陳奕迅在香港樂壇的歷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