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怎樣評價施琅這個人?

是維護祖國領土統一、民族大團結、中國海軍天才的大英雄(有人曾建議中國第一艘航母以施琅命名)?還是背信棄義的大漢奸?評判歷史人物應該採取怎樣的歷史觀?請教各位了。


維護祖國領土統一、民族大團結?估計施琅自己聽到這個評價都要嚇尿了。
從這幾個方面來說吧。

第一,降敵的問題。施琅是全家被鄭成功殺掉之後投降滿清的,個人認為,雖屬不義,但情有可原。意思就是要黑他也別拿投降這事兒黑
第二,個人品行問題。陰險毒辣是沒跑的,比如被殺全家這事兒,還正是因為施琅心胸狹小,曾德得罪了他,他便痛下殺手。
第三,軍事能力問題。打鄭氏一仗,雖然施琅倚靠的是強大的國力支持,但他的軍事能力肯定不會差,戰爭中的表現也沒有缺陷可言,應該是一名良將。
第四,「維護國家統一」問題。這位仁兄可不是這麼想的。《台灣文獻》第六十一卷第三期,鄭維中,《施琅「台灣歸還荷蘭」密議》:施琅在攻台成功後,與英、荷兩國滯台人員接觸,計劃以「台灣歸還荷蘭」等方式,誘引英、荷兩國人前往福建或台灣貿易,並以「外國貪涎」為由,力促清廷維持海禁,以達成讓福建外貿商壟斷中國外貿的目標。然施琅此一企圖,並未獲得荷蘭當局支持以告失敗。維護國家統一?我就呵呵了。
退一萬步講,當時也沒有民族國家的觀念,有的只是化內化外之說,就算施琅攻台之後,台灣也被朝廷算作化外之地。
第五,在統治台灣方面。這方面黑材料可就更多了。比如以「施侯大租」的名義榨取台灣田產,連康熙皇帝自己都說:「昔年提臣施琅倚勢霸佔,立為獨行,每年得規禮一千二百兩;及許良彬到任後,遂將此項奏請歸公,以為提督衙門公事之用,每年交納,率以為常。行家任意苛求,魚人多受剝削,頗為沿海窮民之苦累。」而且,在施琅的治下,規定「赴台者不許攜眷。琅以惠、潮之民多通海,特禁往來。」在一個政權治下,還要嚴禁海峽兩岸往來,我真想不通這個人是怎樣就成為大陸的宣傳統一的標杆的……

所以,依在下所見,要想捧他,說他軍事才能突出就行了,維護祖國統一?似乎反面材料要多得多。要想黑他,漢奸之名是最省事,也是最沒說服力的一種。總之,施琅這個將軍,十六個字:
才能突出,惡行累累;投降無罪,治台有罪。


施琅基本一直處於不受賞識且跳槽的狀態。開始跟鄭芝龍干,後來也跟鄭降了清,後來跟降清明將李成棟干覺得沒啥奔頭,這時候李成棟也反了,他立馬投了鄭成功,就是鄭芝龍大兒子,後來對鄭成功作戰有異議讓免職,但有次面對清軍突襲立功雖然鄭成功嘉獎他但沒恢復職位(多麼像毛澤東當年的情形),後來施琅那有個犯人跑到鄭那裡當了他的小弟,施琅不滿給殺了,鄭抓了施琅爹和弟弟,施琅又降清,鄭殺他爹弟,就死心塌地給清賣命了。第一次算是跟著老大走降清,第二次基本可以拿殺父之仇來為施琅解釋降清。

這時候施琅幾乎只是一個普通降清明將,但後來他收了,應該叫打下台灣,就可以叫名將了。這時要明白一點,當時哪一方才是正統中國?滿清。大陸和台灣其實是很好玩的關係,南明佔了台灣覺得自己是正統,這一點有點像老蔣佔了台灣叫自己是中國正統,大陸不過是共匪佔領區。但是一般來講,佔領大陸才算是中國正統,台灣畢竟太小了。另外明代可是朱元璋打下的,姓朱不姓鄭,台灣已經沒有那個時代的合法性。如果施琅當時沒有打下台灣,很可能從那時起台灣就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中國就難以實現國家統一。


站在漢族的民族立場上,施琅就是一個大漢奸,完全可以與吳三桂並論,為韃虜賣命,征服華夏衣冠最後的土地。


漢奸


施琅和鄭芝龍鄭成功是一類人,都是明中後期以來的中國沿海的海上武裝集團。

他們都依靠海上貿易,擁有豐富的海上知識,整個家族都或多或少參與到他們的事業中去。他的軍事才能的形成,除了天賦以外,這些經歷也是重要的原因。

他當然不如鄭成功忠誠,因為沒有資料表明他有接受過傳統的儒家教育,他也似乎不會像鄭成功那樣可能擔心自己母親的國籍。但他跟鄭芝龍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都以利益驅動。

施琅進攻前的台灣地位非常複雜,既可以說是明政權最後的根據地,也可以說是一個謀求成為清廷藩屬國的獨立政權。因此攻打台灣對清廷來說是消滅反對力量和昭示繼承天命的必不可少的事,但將台灣納入版圖卻是開疆拓土,風險高而且並不必要。所以清在取得台灣以後採取消極政策,這給了施琅很大的活動空間,原來鄭氏控制的東南沿海,直到南澳,被施氏接管。前面說過,施琅以利益驅動,因此橫徵暴斂不足為奇。


「統一台灣是施琅一貫的主張,因為他看到了統一台台灣灣對祖國安危的重要性。「
百度百科上的評價,不知道是不是從歷史書上抄下來的。
雖然《鹿鼎記》是小說,又是戲說,但上面施琅的形象都比這評價真實可信的多。
歷史書,啥時候能說點人話啊。


雖然當時鄭氏也不怎麼打朱明的旗號了,但是投降清朝,在道義上無認如何是說不過去的。


題主發燒了嗎?


推薦閱讀:

中國人謙虛的習慣是什麼時候養成的?
為什麼宋粉經常黑明朝?
黃仁宇是誰?歷史系老師和學生怎麼看待他?
為什麼國產抗日戰爭劇裡邊當中國人沒子彈而日本人還有子彈,日本人為什麼不選擇開槍而是跟中國人拼刺刀?
歷史上有沒有死的人多又沒意義的戰爭?

TAG:歷史 | 台灣 | 歷史觀 | 歷史人物 | 施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