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營銷能走多遠?

大家都在談內容營銷,但能生產合格內容的企業卻不多,所以內容的數量在大幅增加,但質量卻在下降。眾多的媒體平台越來越像垃圾廣告集散地...


內容營銷能有效增強用戶對品牌的情感共鳴,有追求的企業都需要用這種方式,為品牌增加情感附加值。所以,並不存在「能走多遠」的問題,只存在「如何走」的問題。

19世紀,企業就開始使用內容營銷,一直到現在,從未間斷。只是隨著媒體的更替,形式發生了改變而已。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個問題,很有必要先回顧一下內容營銷的發展史。

內容營銷簡史

營銷的發展和媒體的更替息息相關,內容營銷也不例外。結合媒體發展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內容營銷的發展經歷了 4 個階段:

第 1 階段:報紙/雜誌

得益於中國4大發明中的造紙術和印刷術,使文字消息不再依靠口口相傳而通過報紙這種媒介廣為流傳。

1040年,中國發明印刷術。

1895 年,約翰·迪爾(John Deere)發行了客戶雜誌《耕(The Furrow)》,這是最早的品牌內容營銷案例。1921 年,發行量達到了歷史巔峰(400 萬冊),迄今為止,已經被翻譯成 12 種語言,在 40 個國家發行。

最開始的時候,雜誌直接發布品牌相關廣告,然後慢慢轉型成農民年鑒,刊載農業相關信息,現在,它主要講述個體農民的故事。

1900 年,為了推動汽車業的發展,同時也為了促進米其林(Michelin)集團的成長,米其林集團的創始人安德烈?米其林(André Michelin)與愛德華?米其林(édouard Michelin)在法國出版了世界上第一版《米其林指南(The Michelin Guides)》。

那是一本共 400 頁的紅色小冊子,免費提供給駕駛者,指南中收錄了大量實用信息,包含更換及維修輪胎的小知識、城市/地圖、加油站位置、酒店地址和汽車製造商列表等。

至今,米其林指南發行超過一個世紀,總發行量超過 150 萬本,是全球發行歷史最久的觀光旅遊與美食餐飲評鑒指南,也是全世界最具權威性的飲食評分系統。

《米其林指南》推介酒店及餐廳(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美食標杆「米其林餐廳」),綠色指南(Le Guide Vert)則提供旅遊信息。

1904 年,傑納西純正食品公司(Genesee Pure Food)為了更好地推廣果凍,發行了果凍食譜(Jell-O Recipe Book),告訴家庭主婦如何做好果凍。截至 1906 年,發布的免費食譜為公司創收 100 多萬美元。

1982 年,美國孩之寶(Hasbro)攜手漫威公司(Marvel)推出了漫畫雜誌《GI Joe》,引領了玩具營銷革命。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英國的客戶雜誌市場一片欣欣向榮。

1987 年,樂高公司(Lego)推出了《Brick Kicks》雜誌,現更名為《樂高俱樂部(LEGO Club)》。

2005 年,紅牛(Red Bull)發行雜誌《紅色公報(The Red Bulletin)》,迄今,發行量已經超過 200 萬份。

從 19 世紀至今,發行雜誌一直是企業內容營銷的重要方式。過去,由於成本原因,一般規模較大的企業,如宜家、米其林、紅牛等,才有能力發行紙質雜誌。不過,到了互聯網時代,出現了電子雜誌,使得眾多小微企業也有能力製作並發行精美的品牌雜誌。

第 2 階段:廣播

得益於世界發明大王愛迪生的留聲機和無線電技術的應用,使信息不再以單一的文字形式存在,而是通過廣播用聲音觸動人們的聽覺。

20 世紀 20 年代,廣播誕生。

1922 年,世界最大零售連鎖超市斯爾斯(Sears)播出廣播節目,在經濟緊縮期間,幫助農民了解西爾斯羅巴克農業基金會提供的有用內容。

選擇廣播進行內容營銷的案例較少,琛姐在中外內容營銷史中,僅僅找到了以上 1 個案例。或許是因廣播和電視同時代誕生,而電視在營銷應用方面的優越性過於明顯,所以企業大多選擇了電視渠道。不過,到了互聯網時代,數字音頻迅速崛起,成為了內容營銷的新戰場。

第 3 階段:電視

得益於成像技術的突破和傳輸技術的不斷發展,使信息傳遞的內容更加豐富,給人們帶來更多的視聽感受。

1924年,電視誕生。

1954年,彩色電視出現。

1995年,海爾集團投資的,以企業形象為主角的動畫片《海爾兄弟》,登陸中央電視台。

這一階段,出現了許多品牌企業投資拍攝的影片,大部分是以宣傳企業形象為目的,除了前面提到的《海爾兄弟》,還有卡西歐公司(Casio)贊助拍攝的《鐵臂阿童木》;

孩之寶(Hasbro)推出的《The M.A.S.S Device》、《眼鏡蛇復仇記(The Revenge of Cobra)》等一系列動畫;

淘米網為了推廣遊戲,拍攝了同名動畫片《摩爾莊園》和《賽爾號》;

一些玩具廠通過動畫片的放映,帶動玩具銷量,例如《鐵膽火車俠》、《四驅兄弟》等。

第 4 階段:互聯網

得益於人類歷史的第 3 次科技革命信息革命。將報紙、雜誌、電視、電台等傳統媒體,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持,在各個智能終端上進行高效的傳播。

1971 年,電子郵件誕生。

1991 年,萬維網(world wide web)誕生。

1997 年,第 1 個流行的即時通訊軟體 AIM 出現。

1999 年,博客工具 Blogger 和 LiveJournal 出現。

2001 年,美國企業在定製內容上的花費接近 200 億美元。

2004 年,Facebook 創立;微軟推出了企業博客網站第九頻道(Channel 9)。

2005 年,YouTube 創立。

2006 年,Twitter 創立。

2007 年,英國排名前 10 的報刊出版物中有 7 家由企業主導。

銷售攪拌機的 Blendtec 公司開始在 YouTube 上傳系列視頻《攪得爛嗎(Will It Blend)?》,獲得 600 多萬次播放,385000 個訂閱,拉動收入增長 70 倍。

紅牛(RedBull)成立紅牛媒體工作室(Red Bull Media House),這個工作室擁有雜誌、網站、電台、電視台、唱片公司、電影製作公司。為紅牛提供包括平面與電視廣告、線上和線下等各種形式的宣傳。

2008 年,保潔公司(PG)創建網站 http://BeingGirl.com,幫助年輕女孩在青春期解決對身體變化的疑問,有效性是其它傳統廣告的 4 倍。

2009 年,新浪微博上線。

2011 年,內容營銷協會成立。

2012 年,微信公眾平台上線。

可口可樂發布「內容 2020」營銷計劃,以品牌故事為核心打造可口可樂所有的營銷。

2015 年,歐萊雅創立內容工廠,就乾貨視頻與美妝教程,以及社交媒體上的照片進行視覺和文本內容的創造。

截止到 2015 年年底,海爾集團以「海爾」為中心,創建了 179 個微博賬號和 286 個微信公眾號(新榜數據),構建了一個龐大的新媒體矩陣。

2017 年,微信公眾號數量突破 2000 萬。一大批新興品牌藉助微信公眾 平台,依靠一系列優質內容,迅速崛起,比如,邏輯思維,年糕媽媽,李叫獸等等。

愛彼迎(Airbnb)上線了故事功能,除了官方拍攝的視頻,還鼓勵用戶記錄自己的故事。

這一階段,大批企業開始創建自己的媒體工作室和新媒體部門,嘗試著在自己的渠道上訴說自己的故事,企業媒體化已是大勢所趨。

海爾是國內企業中營銷思維最開放的,2016 年,海爾公眾號甚至推送了 1 篇文章,《這裡是海爾新廣告位,只招大老闆》,面向全球出租廣告位,引發熱議。

現在有什麼不一樣?

1.從大公司的遊戲,變成了小公司的利器

參與門檻降低。紙媒時代的雜誌出版是有嚴格限制的,只有依法設立的期刊單位才有資格出版雜誌,並且,還必須經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持有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即刊號),領取《期刊出版許可證》。而參與廣播、電視的製作更是難上加難。

而新媒體時代,「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不需要刊號,不需要審批,小微企業也可以在自媒體平台註冊賬號,以圖文、音頻、視頻等各種方式發布自己的內容。

發行成本降低。紙媒時代,就算好不容易申請到了刊號,雜誌、報紙的印刷費用也是大部分企業很難承受的,所以,大部分企業都只發行內刊。而新媒體時代,只需要內容製作成本,相對而言,成本大大降低。

推廣成本降低。過去,因為信息流通不暢,企業製作的內容很難獲得廣泛的受眾。而現在,免費推廣渠道很多,而且,得益於社交網路的飛速發展,好的內容更容易自己發酵。

2.內容形式不斷更新,與時俱進

媒體發展的不同階段,有特殊的內容形式,第 1 階段以文字、圖文形式為主,第 2 階段出現了廣播音頻的形式,第 3 階段出現了視頻形式,現在則以數字化內容為主,形式非常豐富,包括數字化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

3.故事是永恆的主題

不管技術如何發展,內容的形式如何變化,「講故事」是企業內容營銷永遠的主題。

最古老的內容營銷《耕(The Furrow)》現在也開始講述農民的生活方式。

宜家的《家居指南》除了提供家居裝飾指南外,更多地講述了在家中的各個場景中發生的故事,和理想的生活方式。2017年的《家居指南》首次以專題故事的方式,代領讀者展開一場全球之旅,展現宜家如何與身處不同文化下人們建立聯繫。

紅牛簽約了大量體育明星,策劃並贊助了跑酷、跳傘、滑板、漂移、衝浪、自由式山地車等一系列極限運動項目,更妙的是,他用照片或視頻的形式將這些項目記錄了下來,造就了令人讚歎的故事。

其中最有名的是「紅牛平流層計劃」(Red Bull Stratos)項目中,奧地利跳傘運動員Felix Baumgartner為了挑戰超音速,帶著印有紅牛Logo的降落傘包,從天邊驚魂一跳。

愛彼迎、滴滴等一大批後起之秀則非常擅長講述用戶自己的故事。

······


PS:琛姐是大學新媒體教師。每周三,在個人公眾號草莓學堂(caomeixt),分享一個「寫完了可以直接放進書里」的新媒體思考。

PPS: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如需轉載,請聯繫琛姐進行授權,抄襲必糾。


答案可以告訴是很遠很遠,當我們想到「內容」,我們通常認為的文章,圖片,視頻。這是在內容營銷失敗的最大原因之一,其實你的內容遠遠不止這些。

  · 你企業里的員工是內容。

  · 你的店鋪/辦公室的設計是內容。

  · 你的產品和服務是內容。

  · 你的衣服,車,帽子,電話是內容。

  · 你公司的價值觀是內容。

  · 你的客戶是內容。

  · 你的衛生間是內容。

  · 內容就是一切。

讓你的員工創造內容

  大多數企業致力於為客戶提供高水平的服務,員工在服務中也得到很多積極的反饋。這裡存在一個驚人的產生優質內容的過程,這將提高你的品牌的知名度和服務的質量。

  比如一個飯店,在服務生提供優質服務的過程中,一個小的細節讓顧客十分感動,服務生就可以在閑暇之餘把這個細節和顧客的反饋分享到社會化媒體,這不僅起到了品牌的宣傳,而且為更好的服務提供了依據。同樣如果我們的服務真正感動了顧客,顧客也會不吝惜的把自己的感受分享到社會化媒體。

鼓勵有創意的員工

  鼓勵有創意的員工,不是讓他們穿個大褲衩或者全裸在馬路牙子上溜達而去博得眼球,而是,發揮每一個員工獨特的優勢,使他們一塊創意內容。例如,一家咖啡廳,一些工作人員的裙子上有一個大的二維碼,上面說:「掃我可以得到更多呦!」 當你掃描二維碼,你就登陸了他們的主頁,你可以和每一個工作人員微信聊天並且你獲得一個不錯的折扣,然後... 真棒

重新設計你的辦公室

  與你的員工一樣,你的營業場所也是一個不錯的內容。以一個咖啡館為例,它很容易用一個小的預算創造出獨特的風格並且獲得關注。辦公室最好的風格是讓人們為你辦公室創意尖叫,讓每一個客戶都不由的來討論你的設計。

  設計你獨一無二的辦公室,它可能會成為一個最好的綠色內容資產,讓它成為世界上出鏡率最高的辦公室,這樣可以省掉你無法想像的廣告費。

你的產品是內容

  您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都可以被賦予創意內容。您不需要有世界上最獨特的產品,有時候你的產品可能和別人一模一樣。但只需加入一點點創意,它將變的與眾不同。

  比方說,我們的咖啡店賣了一系列不同的咖啡,你會想到的第一件事情,用質量和口味使它們脫穎而出。這裡的問題是,它很難顯示出這些產品的質量和口味,關鍵你的競爭對手也聲稱有「最優質的產品」,你怎麼能脫穎而出呢。考慮到這一點,為什麼不嘗試的點別的東東...

  很棒吧,拿鐵藝術品,如果是我,我第一件事就是拍攝一張照片,並分享在微博。

  其實給你的產品加一些創意的目的就是讓它們成為社交媒體討論的話題,如果你做到了,說明你的創意真的打動了消費者的心。

公司的價值觀內容

  貴公司的價值觀,文化和願景,口號都是最重要的內容資產之一。如果我說今年不收禮你肯定會想起腦白金,如果我說洗洗更健康,你肯定會想起婦炎潔,如果我說不作惡,你肯定能想起谷歌,如果拿大鎚砸冰箱,你肯定會想起海爾。諸如此類,一句話,一個段子,一個故事,已經緊緊的和公司聯繫在一起,它已經成為語言的一部分,生活的一部分,此乃最優秀的價值觀內容。

你的客戶是內容

  這個應該好理解,客戶產生口碑,口碑就是內容,但怎麼讓用戶產生優質內容,這就是一個大問題。

  第一種:感動客戶,這個似乎有點難,你想感動他除非你真的了解他,這就需要大數據的支持,只有你了解他的癖好,他的生日,他的種種種種,並依此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他不被你感動才怪。感動後再產生口碑內容就容易了,不過這個成本有點高。

  另一種戰術,這個簡單,找一群吃貨,讓他們免費吃,以換取他們寫一個吃飯經驗的博客。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公正,不是因為免費吃了,就一定全寫好的,如果寫出來變成軟文那就沒有意義了。

內容就是一切

  正如你現在可能已經意識到,內容並不僅僅意味著博客文章或網站圖文。內容可以來自各種事情,包括最最細小的公司細節。關鍵是要了解你的內容營銷策略的最終目標,內容營銷,搜索引擎優化和社會化媒體營銷並不燒錢,當你把他們整合在一起,並發揮內容的最大作用,將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益。


本文涉及市場營銷中許多灰色營銷技巧,僅供參考

分以下三個部分論述

1.大時代下的內容營銷

2.內容營銷的重要性

3.四招搞定內容營銷(乾貨點)

1. 大時代下的內容營銷

什麼是內容營銷?姐認為可以對比著看,暫且把過去經典的營銷模式稱為「目的性營銷」,即能夠促進用戶已有需求轉化為實際購買行為的營銷活動,如你出於學習營銷的目的,需要買一些營銷的書,那書店推出相關書籍的減價活動,噹噹推出的優惠劵就屬於這種「目的性」營銷。而內容營銷正好相反,你很可能一開始沒有這種購買衝動,但通過接觸內容,從而形成購買衝動,再形成實際購買行為,如網紅賣貨等。

讓我們來對比一下目的性營銷和內容營銷:

目的性營銷,由於我們帶著目的進行購物,決定了我們的心態更偏向於理性,更多的考量性價比,各方面參數對比

內容營銷,由於我們的購買衝動是由內容刺激的,決定了我們的心態更偏向感性,對價格和參數的敏感度更低

打個比方,一樣是買書,你買一本詩集可能會在淘寶一家家對比信用價格,而羅振宇忽悠一番可能你不覺得一本詩集賣200是在坑你。

這個大時代下的內容營銷的趨勢如何,我們先看看廣告業的發展趨勢:

硬廣沒落

軟廣崛起

曾經,腦白金,美特斯邦威等靠廣告輸出做得風生水起,但現在我們仔細想想,這幾年我們究竟有多少次因為硬廣買了他們的產品?硬廣的效力早已大不如前,當然它還是有自己的價值,更多是體現在品牌強化和高端市場推廣上。反觀軟廣,各大綜藝節目的軟廣植入越來越多,讓觀眾猝不及防,且規模體量越來越大。內容營銷的崛起趨勢由此可見一斑。

2. 內容營銷的重要性

內容營銷的重要性分析其實可以寫一篇論文了,但姐覺得沒必要寫那麼多,大家看你的文章更多是要看乾貨來的,所以姐一言以蔽之:

信息超載,人的平均注意力非常稀缺,對信息信任感下降,硬廣逐漸失效

3. 四招搞定內容營銷(乾貨點)

攻擊熱點

四兩撥千斤

為缺陷作辯護

屌絲逆襲

這是姐總結的四種經典的內容營銷的故事模式,仔細回憶後你會發現很多大公司的內容營銷其實都是往這四個模式上面套。。。

【1】攻擊熱點:

羅永浩在推出鎚子手機之際在微博上罵蘋果,神州攻擊Uber,這些都是打攻擊熱點的牌罷了。說白了,就是撕一些出名的東西來宣傳自己。

姐總結的這招有三點要注意的:

(1)熱點可以是巨頭企業,著名人物或者熱點現象

(2)咱做人要有底線,至少別違法

(3) 你攻擊熱點要迎合大眾情緒,攻擊那些大眾討厭的對象更容易引發傳播

(4觀點不要太偏激,容易引起大眾反感

【2】四兩撥千斤

看看我乎最熱門的問題,往往就是:

如何快速合法地掙到一百

如何快速涉獵一個領域的知識?

哪些技能,經較短時間的學習,就可以給人的生活帶來巨大幫助?

這些問題的普遍特徵:低成本高回報

只需要很少的時間就可以受用一生,它符合了人渴望用較低的付出收穫到較高回報的心態。

案例姐就說以下幾個就夠了:

《17天搞定GRE單詞》(新東方)

《30天自製操作系統》(人民郵電)

以上兩本書還是不錯的其實

【3】為缺陷辯護

每個人都有很多缺點,其實這些缺點在很多人心中是一個解不開的心結,一看到有人為他的缺陷提供一個合理化的辯護會非常願意分享給其他人看,為自己正名。

看看把這招練到化境的迷濛同學的文章標題:

不是我太高調,而是你玻璃心

一句話就把「高調」的行為合理化了,很容易促發這類「高調」的人分享給別人,看看,錯的不是我,是你哦!

案例:

小米手機一推出的時候,主打技術發燒友的人群,把經濟不允許的缺陷合理化,不是我沒錢,而是我懂手機

【4】屌絲逆襲

大多數人還處於一個奮鬥階段,多少有被各方壓迫排擠的情況,他們渴望逆襲,渴望成功,但他們看到和自己一樣遭遇的屌絲衝破阻礙,成功逆襲會非常有共鳴,也樂意分享這樣的故事,你看看,馬雲之前不也很苦逼嗎?

可以考慮把創業團隊或者創始人包裝成一個受盡白眼冷遇壓迫的屌絲,把行業巨頭描述成一個惡霸。

案例: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

雖然姐覺得這種傢伙挺low的,但他的營銷確實是成功的


其實內容營銷可以說才剛起步,大家對內容營銷並沒有很全面的了解。內容質量下降只是一個發展過程,相信隨著之後 發展越來越多人了解到什麼是內容營銷之後,會對內容營銷有很大的改觀。對待內容也會仔細深琢。給大家分享魏武揮老師爭對內容營銷做的一個」無內容 不營銷「的主題演講,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覺得有收穫。
視頻封面【內容營銷】魏武揮:無內容 不營銷視頻


可以肯定的是,內容營銷永遠都不會消失!這個無需置疑!
內容永遠是社會中存在的主體!

如果社會中不存了內容,那社會中就失去了交流,
互聯網沒有了內容,互聯網就失去了存在意義,
試想,一個沒有內容的平台,還有任何存在的意義么?

之所以網路上現在越來越少原創經典內容,是社會發展導致的:
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現在的人們已經越來越少的能夠靜心閱讀長篇的內容,尤其是抱著一本書完整的看完;
由於人們都無法閱讀完一本書,更不用說擁有能夠系統的撰寫一篇長篇大論文章能力;
這些都是一種社會狀態的變化。

所以現在的內容形式逐步從文字發展到圖片,又從圖片發展為音頻、視頻!

但是無論是發展為圖片,還是發展為音頻、視頻,其基礎都是文字內容,
一個好的內容營銷的圖片或者組圖,需要一個好的主題和構思;
一個好的音頻、視頻的營銷,同樣前提是好的文案,沒有文案,何來視頻;

歸根基地只不過是形態的一個變化,內容從來都在的!

……………………………………………………………………………………………………

ps:事實上,根本上的原因在於:
人類是一種群體性的動物,群體性的動物就必然存在交流,存在崇拜,存在爭議,存在競爭……
那麼想要如何進行,需要的就是各種溝通、表達、演講、爭論……
這個過程就是內容存在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合理植入營銷點,就是內容營銷。

ps1:外部的環境是你所不能改變的,
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
越是缺乏好的內容的時候,
微弱的我們,更有機會,遵循著內心去實現自我!

ps2:送一句:
我本微末凡塵,可也心向天空!
堅持做好本來的自己,無論外部怎樣,有那麼一天,你就不一樣的!


首先,反對兩件事:
1、反對一切鼓吹「創意」「創新」內容營銷!
2、反對一切認為「內容營銷」是一種「營銷手段」的說法!

順便再反對上面說的,內容營銷就是「創造病毒性內容」。

其次:內容營銷必定是這個「垃圾資訊泛濫」年代唯一的解答,必將逐漸成為主流。只有將內容營銷作為「品牌的延伸」才能真正發揮內容的作用。

用戶相信你的品牌,才有價值!

羅輯思維說:創新是樹也是網。其核心就在於「持續改進、微小改進」,最終通過每一個小步驟、小細節的改進長成大樹、結成大網。

我認為這說法很正確,哪兒有什麼創新是一夜之間改變世界的?你看到的只不過是別人多少年累積下來的爆髮結果而已。。

拿之前的「羅爾」事件來說,你看到的是一夜之間刷爆朋友圈,可是你知道作為背後的「小銅人」經歷多少年的累積么?

同樣「羅爾」,夠病毒了吧?但是這樣的內容有用么?這充其量只是一次「事件」而已。

內容營銷,應當基於「品牌的延伸」這一角度來解答。用內容將受眾與企業/商品/服務/xxx聯繫在一起,是品牌價值的延伸。

內容營銷一般出現在兩種情況下:

  • 企業希望內容營銷為商業目標服務

  • 自媒體

無論哪一種情況,有一個好的自品牌,都能讓我們的內容在大量的品牌下,脫穎而出。另外,準確把握自己的自品牌調性。也能能更好的為我們產出內容提供指導。


內容營銷走俏並推高也就這一年發生的事情。如何評判一種營銷手段的生命周期,維度有很多大家最常見的角度是以大眾接受程度做為評判維度,但稍顯偏頗。某種情況下,大眾也是需要被引導的。
某種程度我們可以借鑒下IP營銷這個手段。業內的呼聲是2015年被稱為IP的元年,個人認為只有完成了對自身的定義、產業鏈的整合才能稱之為元年。2015年只是大家開始重視IP的影響力而已。
反觀內容營銷正如提問者所言,媒體平台劣質內容叢生但這不影響到內容營銷的前景。首先媒體平台的內容優劣不齊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那是媒體平台內容管控和商家有腦無腦的問題。
影響內容營銷發展關鍵點有三點
一、具有營銷價值的內容
二、具有付費價值的內容
三、購買路徑的搭建

具有營銷價值的內容
考驗的是營銷者對公眾情緒的理解和細分。簡而言之,你生產的內容是否具備傳播性。

具有付費價值的內容
考驗的是商家對產品與內容的結合,流行的內容與梗很多,什麼是合適的,什麼是為產品賦能的,什麼人群合適,什麼營銷階段合適。否則就是流於表面流於熱點的長尾中。大家會為熱點消耗流量但是否為熱點購買產品是兩回事。

購買路徑的搭建
任何營銷都是以銷量為目的的,否則就是耍流氓。一句話點到了廣告行業下滑的痤瘡。
內容營銷也會有這樣的風險。

以病毒視頻舉例可見一斑

為什麼病毒視頻不在衛視上播放?
因為衛視不具備再傳播性

為什麼病毒視頻叫好不叫座?
因為視頻平台不是購物平台,微博微信平台不是購物主陣地。有人問了可以鏈接到天貓京東呀但比起這兩個購物平台的鑽展直通車而言,不見得最有效不見得最簡單。到購買這一步,大部分消費者腦子裡想的性價比。而購物平台可以橫向對比。

那病毒視頻還做不做?
可以做,因為可以帶來興趣屬性的流量。

按照上述邏輯的推斷,似乎電商平台才是更容易實現ROI的內容營銷平台。
我們看下阿里系的淘寶、天貓、聚划算、阿里星球~~~其實大家都沒有想得很好。
拿淘寶舉例,2016年年初的時候核心入口叫【圈子】,點進去有論壇屬性的版塊,有導購內容(有人驚訝論壇是什麼鬼)現在已經改成了【問大家】,從寬泛的內容搜索到圍繞商品問答分享的【問大家】說明阿里也沒想好內容該怎麼做。
但阿里的內容營銷路子走的依然很堅定,目前我看到比較有效的是「有好貨」、「淘寶頭條」、「微淘」、「潮流志」等等都在發自各自內容的營銷作用(注意不一定指向購買)
我也看到了「虎撲籃球」這樣的新媒體在於電商結合的產物——【虎撲—識貨】
他們利用在籃球內容沉澱,一可以輸出幫助消費者去解讀球鞋歷史與潮流的內容 。二在商品鑒定上有著類似「官方鑒定」的公信力。凡是虎撲識貨鑒定的店鋪和籃球鞋多數賣的不錯。
這些好的案例讓我們看到了一些路徑

撥開現象看本質,內容營銷的產生我覺得是有原因的,不是現象而是商業誘使。
線下生意一片慘淡按下不表,看下線上吧,另外本身「內容」就在線上。

流量是線上生意的生命之水,將流量屬性劃分可以分為
站外流量、內容流量、活動流量、付費流量、自然流量

轉化率依次遞減如下圖

天貓淘寶流量本身就已經不夠了,分到商家這裡自然水漲船高。付費流量已然不能承載店鋪流量結構的質變的使命。站外流量Digital campaign的活動流量,變數很大。百萬量級的投入不見得能砸出一個泡沫。有時有些小而美的活動反而一石千浪。市場營銷的魅力也就在這裡,如大海行船風險與收穫都不太能量化不能預估。
而內容營銷的突起,很大程度是因為內容流量會帶來邊際笑容,一內容流量會自增長,二內容流量會反哺自然流量。最差也會將產品訴求品牌訴求內容化後會增加點擊率。
從營銷投資角度,投資內容流量相比純粹的活動流量,收益會更持續,影響波及面會更廣。
內容營銷放眼看去一定會被市場所尊重,但不必神器化。事件營銷、病毒視頻、快閃營銷、搜索引擎營銷等等,曾幾何時這些詞如果方案中、口頭上沒有提及都不好意思說你是干營銷的。
任何時候都別過分誇大某種營銷手段的效果,請尊重你的服務的產品和品牌,請別太自信或自欺。

如果你是內容製造者就潛心製造有趣的內容
如果你是營銷策劃者就用全盤的思維去用好內容
如果你是媒介策劃者就不要去刷KPI去好好研究媒介組合受眾偏好
如果你是甲方就不要用ROI去剝奪廣告創意營銷領域的創造性

內容營銷的當今盛行,從某方面折射的是品牌/產品營銷的懶惰,是對情感訴求的探索的淺薄。時代變了、消費者變了、媒體屬性變了。如果還停留在賣點包裝功能訴求上,如同你給了億萬人一個標準答案,而這是一個需要很多答案的時代。


是如何整合優質內容的事兒。


說起來,關於營銷內容和渠道之間的關係,此前我和不少業界的朋友都有過探討。探討的結果是不樂觀:不是說內容營銷不好,而是目前看來,要達到同樣的營銷效果,把精力花在內容營銷上,遠比把精力花在渠道鋪設上要來得更難些。
但是,作為一個內容生產者,我對內容營銷仍然充滿信心。前陣子喝多了寫過一篇名叫「願講故事的人都有酒喝」的小文章,也是我簽名的來源。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小時候,我最大的愛好之一是聽吳君玉老先生的蘇州評話。如果你不是江浙人士,大概不太會認識他——吳君玉沒上過春晚,外省人也聽不懂他的評話。


老先生擅長說《水滸》。他扇子一展就是大刀,一刺便是長槍,豎在身前便是花榮的硬弓。一把扇子配合著他乾瘦的身體與神光灼灼的雙目,彷彿在他的骨架上填進看不見的肌肉,令聽者神為之奪,魂為之懾。


那時候我高不過三尺,每天背著小書包放了學,便沖回家裡打開電視。別的孩子都在看《灌籃高手》、《美少女戰士》之類的,我卻對一個糟老頭子如痴如狂。


講故事,大概是人類最古老的職業之一,僅次於農夫、殺手和妓女。故事有口就能講,但講好故事卻是世界上最難的幾件事情——無論是能背誦37萬行《格薩爾王》的傳人,還是400年表演未變分毫的女流義太夫,或是一張口便有兵甲百萬的評書藝人,講好故事,需要細細雕琢每一個細節:眼神、語氣、節奏、內容……一個人,要歷經多少次練習、多少場實戰,才能把每個動作、每個表情精確地變成撩撥人心的羽毛?


「這種藝術不是靠舞台錘鍊得來的,比起演出本身的錘鍊,它更受你自己人生的影響——你沒有經歷結婚生子,病痛衰老,自然無法體會義太夫節的台本中那些角色的處境和心境。沒有人生閱歷,怎麼能成為『一人前』呢?首先要成為人生的『一人前』,才能成為藝術的『一人前』。」一位義太夫(一種日本的評話藝術)表演者竹本女士這樣說。


這本應是一個講故事人的黃金時代,因為「內容營銷」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內容營銷不是個新鮮事物:各地知名小吃大凡都有個牽強附會的歷史傳說,比如諸葛亮,就發明過牛肉乾、烤魚、燒餅、饅頭(這個是真的)等美食。這種給產品套上名人光環的做法,大概算是內容營銷的初級版本。至於現在,借著社交網路,內容營銷已經成了最炙手可熱的營銷方式。


以「攪拌機攪iPhone」為例,通過鍥而不捨地、發神經病般地把iPhone3到6plus的系列手機攪成了渣,攪拌機廠商blendtec的銷量增長了7倍,成本只是幾台iPhone而已。


至於老羅賣的鎚子,雕爺賣的牛腩,那都是把情懷和故事當牌打的成功案例。在「做廣告」已經被用戶避而不及的今天,講故事才是營銷的王道:淚點、燃點、搞笑點,還有「情懷」——只要用一個好故事引爆,就是黃金萬兩的生意。


但認認真真地講故事,多難,又多慢啊。吳君玉講水滸,打磨了30年才有千般威風萬種煞氣,現在又有誰有興趣聽漫長的《水滸傳》?吳老講武松殺西門慶,要連講三四場,那一刀從開場就劈起來,講到散場也不過往下砍了三寸。而現在,唾手可得的信息已經擠爆了你身邊的每一塊屏幕,哪裡還來得及「慢閱讀」?


對吳君玉、竹本女士,以及其他練習了一輩子說故事的人來說,現在不是個好時代。信息爆炸使受眾的關注熱點分秒轉移著,你得把故事說得一樣快才行——網路作家一天三更都會被人嫌太慢,段子手今天還說「一百塊錢也不給我」就算是老梗。精工慢燉的佛跳牆要三天三夜的小火慢燉,可一塊濃湯寶就能糊弄快餐食客的心。


大數據也讓內容營銷變得更加容易了——點擊量與傳播率的背後,營銷案例完全可以抽象成關鍵詞與概念的組合。製造適合傳播的故事,而不是「好」的故事,遠比焚膏繼晷地創造、推敲更容易,更有效率。


當我們都知道,怎麼挑逗觀者的情緒,怎麼創造荒唐的對立時,內容營銷呈現出越來越強的同質化、格式化,就好像是把佛跳牆裡的化學物質一一分析,提取出「鮮味」的結晶,然後塞進食客的嘴裡。


千萬別覺得我是個反技術論者,雖然我看起來在懷念沒有web3.0時代的過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新技術的發展的確消解了內容提供者的權威性,每個人都可以是主播、攝影師和創作者。對營銷者來說,注意力的獲取變得更加容易了——以往,只有智慧的結晶才能吸引讚賞的眼光;現在,任何愚行都能因為特別的愚蠢而滿足人的獵奇之心。而愚蠢,總比智慧來得容易。這幾天的「酒桶挑戰」就是一例:一群全國各地的男人,在視頻前拍下自己一口氣喝下兩斤、三斤甚至六斤白酒的場面。因為攝像頭和網路,這種愚行可以被輕易地拍攝、廣泛地傳播,而且產生熱議。


我們註定無法回到沒有這些技術的過去,我們也必須與這怪異的世界共存。無視嘈雜與低俗,單純談情懷,只能是書生造反,三年不成。但有一件事讓我對優秀的內容仍然充滿信心:人類的注意力總量是有限的。我們大踏步地跑入了信息溢出的年代,但每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人類的大腦仍與數萬年前沒有差別,閱讀與觀看的速度總有極限。


當同一層次的嘈雜開始讓人厭煩時,我們對內容的需求總會螺旋上升。從微博到微信,從微信到知乎,我們已經目睹了一次優質內容的復興。我不相信,嚴肅的寫作和分享,走心的雕琢與推敲,已經是明日黃花。


通過嚴肅認真的寫作與分享,互相學習、彼此造就。這麼做挺難的,也不怎麼能賺到快錢,但這是我們的一點小小雄心——如果我們已經是最後一批願意做好內容的人(上帝保佑千萬別這樣),那我們更有責任承載這種榮光與重擔;如果未來好內容將越來越受歡迎,我們沒有理由不趕在前面,先試一點,先跑幾步。


2008年,吳君玉先生逝世。


前幾天,我侄子在朋友圈裡分享了一個吳老先生的評話視頻。我納悶:這孩子是標準的00後,怎麼會知道吳君玉?


我問他,他說:「本來想搜吳俊余,結果視頻軟體自動打出了吳君玉。點進去一聽,覺得還挺好玩的。」


想知道能走多遠,一定要知道內容營銷的模式。

傳統的營銷模式是打獵模式,需要鎖定目標。內容營銷是狩獵模式,更像蜘蛛結網,不是鎖定特定目標,而是鎖定特定人群。

所以能走多遠,就看你的目標人群有多少。

如果你做內容營銷,天天介紹如何給衛星做清理,天天介紹給核潛艇如何做維修,那麼你就走不遠。

如果你介紹怎麼吃東西不漲逗,這個可以走很遠。


歐賽斯是中國獨具一格的技術驅動的創意公司,是品牌背後的新戰略家及新營銷人。歐賽斯的核心優勢在於數字化的品牌全案服務,開創了新戰略、新創意、新營銷、新品牌一體的獨特策略、創意及數字營銷服務,致力於成為新冠軍背後的新冠軍,隱形冠軍背後的隱形冠軍。歐賽斯目前擁有超過300家以上客戶,其中知名客戶包括無印良品、Ferragamo、三得利、AMD、腦白金、三棵樹、孩子王、七匹狼、格林豪泰、陸金所、克莉絲汀等。


高維度的「內容創業」,是把內容作為編程語言編成有商業價值的功能
推薦大家看下這篇文章
最近人人都在說內容營銷,我第一次聽說還是看到咪蒙自己講述她做公眾號的營銷模式

他最近的公眾號越來越明顯的廣告植入,甚至把廣告作為文章的一個part,讓人不進嗤之以鼻。。。 可是這樣我仍然每天打開微信,吸引眼球的總是咪蒙那話題十足又不失風趣的標題

覺得看有些人的文章真的愛不釋手 文章就像鴉片一樣,讓人看得舒服,又吸收營養
隨著自媒體時代的爆發,平台上的推廣,每日的更新,內容營銷會像遊戲一樣經久不衰


內容營銷是社會化媒體營銷的大趨勢,是2016年新出現的系統營銷策略!

具體內容營銷是什麼?我個人總結:有價值的內容結合媒介形式多樣化變現!

舉個例子:有價值的內容,大家都懂,就是讓消費者願意看喜歡看你的信息,願意為您的內容買單;

內容怎麼創造?其實每個企業都擁有很多內容,只是沒有很好的去優化、簡化,比如企業文化、數據包括產品等等,只要很好的去優化提煉,完全可以做出客戶願意買單的優質內容!

營銷,營銷的核心本質就是內容,內容是主導,再結合消費者閱讀習慣喜好對各種進行媒介多樣化變現!

在媒介多樣化體現上,堅持「簡短輕」原則;即為傳達的內容信息簡單易理解、消費者在接受信息時所需花費的時間短、整體給消費者輕鬆愉悅化信息體驗!

直白說就是:1分鐘能理解的事情不要讓消費者花10分鐘去理解!

就拿「內容營銷」這個概念來說,1分鐘一個短視頻能講明白的事情,就不要去長篇大論的去寫文字引理論句了!


視頻封面Creavidia 卡睿微內容營銷youku.com視頻


做內容營銷重在內容,而不是銷售。要有耐心做好內容,銷售自然就來了。

而且在考核內容營銷時,也不能用銷售的指標,否則會扭曲了內容營銷的方向。

建議大家關注一下內容營銷的鼻祖 - content marketing institute。 美國內容營銷學院。有最新的行業信息和內容營銷案例/工具


優質的內容,永遠是傳播的核心;而營銷渠道和推廣方式,只是手段。所以內容營銷這四個字,是內容核心+營銷手段的組合。信息爆炸時代,決定內容營銷面廣不廣的可能是營銷,遠不遠和久不久的,卻是內容。廣義來講,內容營銷會一直存在,內容是一切營銷的前提。


並不是內容營銷這個方式多新鮮
早在商品經濟萌芽的封建社會,這招就屢見不鮮了。
老北京吆喝為什麼要唱出來?本質上是要把需要廣而告之的信息包裝成人耳易接收且聽起來不反感的內容。
老上海的舊海報為什麼非得找個漂亮娘們兒在那搔首弄姿?本質上也是要把需要廣而告之的信息包裝成人眼容易察覺且看了有興趣的內容。
所謂的新媒體內容營銷就更沒有什麼可新鮮,這通用於任何媒體,早在傳統媒體鼎盛的時代,傳統4A創意人的創意水平和專業能力秒殺今天social創意人好幾條街。只不過social有social的玩兒法,social的出現讓創意變得更隨性了,互聯網技術的加入也讓social創意更勢不可擋了,想像空間極其巨大。這是social獨具的魅力,它的出現直接導致了受眾觸媒習慣和閱讀模式的變化,必然導致傳播模式的變革。所以如今出現了很多帶有明顯social風格的內容營銷。
但請明白一點:
目前的social內容營銷,只是掌握了social傳播規律而已,遠沒有登峰造極,照比前時代的傳統媒體創意執行水平還差很遠,好作品鳳毛菱角。
而且,受到social媒體本身流媒體快節奏無門檻的影響,很多內容顯得很浮躁很無聊,行業里存在著大批的social造糞機。
所以:
有關內容營銷,只要還存在營銷,就不會消失,內容永遠是營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有關social內容營銷,新技術的加入會產生越來越多奇妙化學反應,但目前的內容發展水平,才剛剛開始而已。


  內容營銷就是創造病毒性內容

  一篇爆紅網路的帖子、一段讓人淚流滿面的視頻、一組被上億人瘋轉的圖片……這些讓人銷魂的內容,當然是好內容,傳播效果好,值得收藏,有些還經久不衰。有人認為,做內容營銷就是使勁輸出這種病毒性內容,越多越好,越頻繁越棒。「創意+體力」的雙劍合璧讓內容營銷的引擎持續發熱,根本停不下來。


讓我不禁想起了這個例子:第一次和女同事去開房,真心不好意思羞死人...


在國內就別想那些有的沒的了,國內還沒涉及到這個問題呢!真想涉及這個問題,建議先移民,然後再來探討。

因為所謂的內容營銷,就是要有內容。然而什麼是內容?不是你寫一篇文章,把你的產品特點寫一下,就叫內容了!內容是讓你的用戶形成一種自發的討論氛圍,圍繞你的產品進行自發的討論,然後從討論中人為的發掘出很多的賣點,並且很多賣點是通過討論的形式發現,然後在給出論證資料的!這個過程叫做互動。

有了互動才有內容營銷,否則再好的內容都到不了營銷的層面!而網民是很少會對一個問題進行互動的,因此這個需要強大的網路水軍出馬。而網路水軍在國內是非法的,我說的不是法律意義上的非法,而是人們心目中認為這個是非法的。

這就形成一個問題,單子很難談,沒錢誰給你頂貼?誰給你創作內容?誰又會給你把控輿論的方向?這些都是需要一個團隊在背後預謀和操作的!像王老吉這種運營案例,不是每個做生意的人都樂意接受的,雖說接受的一般都能賺的盤滿缽滿!

PS:商人是為了錢才做生意,只要不是殺人放火,哪來什麼非法合法之說?商人只為賺錢而生,惟利是圖才是商人的本質,善待員工才是真!


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沒有什麼好內容,只要能讓更多的人看到就是好內容。再說了內容好了還得靠搜索引擎收錄。太慢了,太難了。


內容營銷不會衰落,因為內容營銷已經是用戶營銷,只要是針對用戶的興趣的東西只會延伸,不會消失


推薦閱讀:

怎樣評價彭博新聞社的網站大膽改版?
知乎回答都有哪些流派?
加入上海海事大學領航學生記者團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電視媒體在未來會有怎樣的發展?
新媒體運營像杜蕾斯這樣一直追熱點真的對企業有幫助嗎?

TAG:市場營銷 | 新媒體 | 品牌營銷 | 內容運營 | 內容營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