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林憶蓮?


很愛很愛她。但是真的寫出來時,不知道為什麼寫出來乾巴巴的。文筆差得自己不想看:)
隨便寫寫,當是愛了這麼多年的一個總結吧。

嗓子:

林憶蓮其實並不算上一個天生好嗓的歌者。她和同班同學陳慧嫻同期發唱片,早期的唱片中她的聲音明顯還是很稚嫩未琢的。
她很努力,不斷的打磨的自己的聲音。她的嗓子剛出道是走的日系的甜歌路線,後來嗓子越唱越亮,到了成熟的階段,又收斂內斂了下來。現在年紀雖然大了,但是嗓子更加收放自如。近幾年的演唱會現場都是錄CD的水平,尤其是live07水準很高。大家覺得驚嘆的海豚音,怒音等,她很早就在九十年代初熟練運用到歌曲中(她並不賣弄技巧)。個人感覺得從2003年後,她的鼻音漸重(這個我稍微有些不喜歡)她利用了一些鼻息的技巧處理,融入歌曲的感情在其中,反而唱出更深情的感覺。

歌路:

她可能與現在的流行歌手並不同,她很難用一個定論來評價她。不斷與同期的優秀詞人曲人製作人磨合,打造出了不同變化的林憶蓮,大家熟悉的與李宗盛的一段合作,只是她百變風格中的一面。她是獨立又溫柔的都市女子的形象(個人覺得李宗盛時代怨女多一些),她有時深情纏綿憂鬱,時而活潑清新,時而性感妖嬈
早期日系甜美:少女的心、太陽傘下(如果不是資深歌迷,這些歌估計都沒有聽過吧)
許願合作期間(許願女朋友)蛻變都市性感女郎:都市1,2,3全部是經典歌曲
野花時代的探索(1994年"野花"超前了些的唱片,當時並不為大家接受。然後再在回頭去看,多經典呀)
李宗盛時間的深情情歌路線:傷痕、夜太黑(這個大家很熟了吧)
維京時代:至少還有你(這個大家更熟了吧)
後面出唱片越來越慢。05年「本色」06年「呼吸」13年「蓋亞」風格日益百變,她也很享受這個追求變化的結果。在live07的現場字幕寫著「Playing Safe Is Boring」,可想而之,她求變之心。

演唱會/頒獎禮現場:


她開演唱會近幾年挺頻繁的,是可以近距離接近她的機會,也是能聽到一些舊曲新編。重新編曲之後的老歌,又是一番風味。這個要多謝倫永亮一直在幫她做演唱會的音樂總監,編曲又是一個好手(能把口水歌「至少還有你」編出十幾種味道,不容易了)。
她也會翻唱一些原本不是自己的歌曲,融入自己的風格,很有味道。例如金馬獎頒獎禮上的電影歌曲串燒
我最喜歡的一場"Live07",有出CD/DVD

其它:
她除了國語粵語唱片,還出過兩張日文和兩張英文專輯。「I Swear」的傳唱度很高


PS:
不聽林憶蓮粵語歌,不算真愛

2016年3月25日 我在現場


在今年林憶蓮北京演唱會過去的一個來月後,我還在每天循環她的專輯。感謝機智勇敢的女朋友賜予門票 @孫夢璠

如果非要找一個詞來評價她,我願意說是體面。總覺得林憶蓮特別像師太小說里走出的女主角,短髮、白衣、三個骨的褲子,永遠鞠著90度的躬,含著得體真誠的笑,說著滴水不漏的話。說真的,如果有姑娘用她那把嗓子說話,我願意原諒她可能犯的所有錯。

她也不是永遠不老,能看得出胖了,但是有用心的保養。她會讓我覺得,如果到了她那個年紀,我願意成為她的樣子。更何況蹦蹦跳跳彈吉他的時候,竟然還有一丟丟少女感。

仔細捋一捋,林憶蓮演唱會開得並不勤,但是質量絕對上乘,現場聽來和灌錄沒差,零走音,零忘詞,物超所值。說具體點兒,我用微信語音錄了59秒《詞不達意》,已經足夠讓遠在千里之外的麻友 @張文珮 哭暈在台北街頭。

前兩年也是在首體,李宗盛「隔空對唱」了《當愛已成往事》,多年後的合體,多年前的舊情,隨隨便便就能碼出一大頁通稿。我願意相信李宗盛的哽咽是情之所至,聽歌的人尚且唏噓,更何況是唱歌的人呢。

可是林憶蓮從來不提李宗盛,儘管大家喊encore的每一首歌都來自李宗盛。十幾年前他們離婚,有愛,有錯誤,有領悟,但是不會把傷口撕裂開來呈給所有人看,屬於兩個成年人的分手。演唱會裡唯一一次因提及私事而情感波動是說自己的女兒,女兒要上大學了,想送她一首《鏗鏘玫瑰》。

而且林憶蓮從沒打算走下神壇,她不參加需要動口唱歌的節目,在我們的記憶里,她永遠是連升9key不費勁讓曾志偉巴掌拍爛的林憶蓮,永遠是1992年那個眼角眉梢全是情意唱當愛的林憶蓮。出來做活動,只談論公事;間歇開演唱會,親密又疏離。這次演唱會開場唱了幾首12年出的《蓋亞》里的歌,並不為大家熟知,但是沒關係,她有這個底氣,她財務自由,她有可以信賴的一套團隊,她唱歌依舊好聽,所以她怎麼都對。

演唱會最後,全場擺出了一副不唱《至少還有你》和《傷痕》就不讓走的架勢,你看這麼多年過去,唱歌的那個人還在;而這些從小到大聽過幾百遍的歌,似乎真的可以聽懂了誒。

最後安利幾首林憶蓮不那麼有名的歌。

《滴汗》,正如前面答案提到的,林憶蓮的粵語歌長久以來被低估和忽視,這首歌還有張國榮的版本。性感和情色只差一步,這兩位都拿捏得非常好。

《明明》,電影《遊園驚夢》的主題曲。本片和白先勇的遊園驚夢沒有任何關係,主要講述了王祖賢先被宮澤理惠掰彎,又被吳彥祖掰直的故事,旁白是林青霞。冥冥中嘆明明,一首每個字都堆著情懷的歌。

《野風》,有一年啊,在蘇格蘭高地的某個山頭吹風,單曲循環這首歌,驚為天人,「悟此長太息,我生如飛蓬」啊:野地里風吹得凶/無視於人的苦痛/彷彿把一切要全掏空。

又是李宗盛,哼唧。


大家說了那麼多她的歌和成就,我想說我更愛她的人。
看早期樂評文寫過,那個年代的天后里就屬林憶蓮難弄,好多人怕跟Sandy姐合作。
因為她好挑剔,要求高,對編曲歌詞都有許多自己的見地,不似一般女歌手好擺布。
商業包裝的流行天后背後有著不羈的個性,獨立的靈魂,強大的磁場。
你去看的履歷和過往,就會明白她天生就是個先鋒人士,骨子裡的叛逆者。
幾十年愛自己所愛,堅守自我品味。
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才子都愛她。
這就是她和大多天後所走的路徑不同,顯得尤為孤傲冷清。
她面對人生的態度。
和大哥的那段婚姻紛擾最能說明。
這麼多年,無論大哥你懷念你追憶你消費,她都當作未見,隻字不提。
不念過去,不畏將來。
一段感情,一段輝煌算的了什麼?
人生最好玩的永遠是不可預見的,無儘可能的將來。
所以才會有常石磊,有蓋亞,有枯榮。
還有,那個恭碩良。
這都是在人過中年後,尤為珍貴的好奇和熱情造就的。
她是真正的時代女性。
她是自己的命運之手。


她是為數不多唱歌收放自如的歌手。很多人唱歌只懂「放」,偏向於自爽型演唱。有的人就算會「收」也收得很公式化,簡單來說就是把低音量「喃喃自語」當做是「收」,例如鄧紫棋。林憶蓮的演唱是經過大腦推算的,收跟放精確到每個詞每個字。推薦去聽一下林憶蓮的明明,仔細感受一下她對歌曲句子的細節處理。


從八十年代紅到現在,去年還獲得金曲歌后,近三十年一直處於頂尖女歌手的集群,放眼華語歌壇,也就林憶蓮能夠做到。更難得是,在各個時期,從都市觸覺時期到野花時期,從野花時期到滾石,再到維京,一直到近年的《蓋亞》等唱片,總有自己不同的精彩和特點,後人如了解、研究林憶蓮,居然要象對畢加索劃分為玫瑰時期、藍色時期、古典時期一樣,去定義她不同時期的風格,這樣的歌手你說偉大不偉大?

相比王菲、葉倩文等,林憶蓮是不折扣不扣的長跑冠軍,王菲、葉倩文紅的時候發紫,但一旦嫁人,就處於或全退或半休的狀態;其餘天后也隨著年齡增長,日漸遠離歌壇一線。事實已經證明:林憶蓮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批港台、內地天后們最愛唱歌、最能堅持唱歌的歌者。向她致敬!


如何評價,用恭碩良的一句話來說就是: She is artist while we are musicians.

她是藝術家,而我們只是音樂人。


上周六(11.05)剛在南京奧體中心體育館看完《Sandy Lam Pranava 造樂者》演唱會,不得不說她是九十年代那麼多走過路過的香港天后中唯一對音樂還有追求,把音樂作為生命中不可缺的僅存碩果。Anita Mui走了,陳慧嫻身在情感漩渦內,王菲到處拜佛,葉倩文回歸家庭主打羽毛球,她們甚至連精選集都沒有出,更別說新專輯。

林憶蓮,說自己最喜歡的運動是爬山,她的音樂之路也在不斷攀登。整個演唱會,從裝置、布景、樂隊、舞蹈、演唱都無一不代表現在華語音樂的高峰。

整場演唱會以宇宙的聲音,自然的聲音為主題,歌單如下:

蓋亞

無言歌

灰色的逃脫

非愛不可

枯榮

誘惑的街

為你我受冷風吹

失蹤

Better Man

鏗鏘玫瑰

默讀傷悲

詞不達意

寂寞擁擠

不還你

瘋了

你給我的愛不是愛

相愛時候到了

也許

不會結束的故事

不必在乎我是誰

Encore

聽說愛情回來過

我坐在這裡

這些那些

影子情人

傷痕

至少還有你

Sandy全場都在水準之上,現場不輸錄音室的天后級表現。

有人可能會說,既然錄音室專輯跟現場差不多,為什麼要去現場?

舉一個例子,用《誘惑的街》這首歌,這是都會女人類型的代表作,跟《失蹤》、《傾斜》等排在很多老歌迷的心頭愛,超過《至少還有你》。現在網上可以搜到若干個歌手翻唱的版本,比如梁靜茹在「理性與感性」音樂會上演唱、郁可唯在自己的生日音樂會上演唱、張敬軒在903拉闊音樂會上演唱。這幾個版本都沒有能夠超過林憶蓮唱片的版本,更別說她的現場,雖然私以為張敬軒的版本算是獨出心裁,細膩獨到。而這次Sandy的現場版本,由於舞美很獨到,歌手站在高台上,兩邊是孤單的路燈還有掉下的雨滴,讓人身臨其境,忍不住一起哼唱,輕重合宜。

然後說到快歌環節。林憶蓮是能夠在快歌慢歌之間切換自如的女歌手,沒有幾十年嚴格的訓練是拿不下來的,一連串的快歌,從《不還你》到《相愛時候到了》,帶動了全場一起舞動。然後直接跳到《也許》這一首細膩無比,靠唱功取勝的慢歌,雖然她臉上很多汗,但是聲音沒有跑,特別穩准狠。

互動環節,一開場連唱了五六首歌,才開始跟南京的觀眾打招呼,聽到小孩的聲音就開始跟歌迷閑聊,說自己的女兒已經十八歲上大學了,事實場內有很多帶孩子來看,也有一家三代,外婆女兒孫女兒一起來看。最後結束的時候,說唱歌是讓她覺得能快樂一輩子的事情,所以很感謝歌迷的支持,一站又一站,一年又一年,90度鞠躬好幾次。

Sandy笑起來真的好好看,每個部分拆開來都不是那麼完美,但是小眼睛加微笑還有富有感染力的聲音,她就是舞台上最閃耀的那顆星,對音樂執著追求的611,音樂之外的其他事情,她不關心,也不想被消費。


值得一提的時候,台上有合作多年的音樂總監倫永亮,鼓手兼男朋友恭碩良,製作人是自己林憶蓮,完美的組合。台下不停有觀眾在起鬨說李宗盛,我覺得就很過分了,林憶蓮離婚之後就是專心做音樂,任由別人非議或者李宗盛不斷消費,不斷在各種音樂會上又是隔空對唱又是追思回憶。


林憶蓮,作為一個音樂人,純粹的人,永遠都是朝前看的,音樂還是人生我覺得都是一樣。


妖怪一樣的存在,在這裡不拿任何國內歌手進行舉例比較以免出現亂七八糟的回復。

林憶蓮的唱功首先就稱之為一絕,先不說她的硬技術(Belting能力、弱聲、氣聲,一切都難以挑出瑕疵)和她本身就無與倫比的音色,就華語樂壇來說,自從鄧麗君之後我還沒聽過哪個歌手能把這種能力保持到現在還依然令人驚艷的。

在硬技術之外,她的表達能力和樂感也堪稱一絕,樂感基本上是由歐美70s的Funk、disco、dance和Hiphop的節奏中所訓練出來的,她早期也唱過相當多的舞曲。
而表達能力又是從當代RB裡頭脫胎然後升華而成的能力(咬字、弱聲使用、漸強漸弱,你可以在wild flower裡頭聽到Mariah Carey的式弱聲vocal表現【the wind】,以及那個G5強音,質量非同凡響)。

有人說林憶蓮作品的藝術性不怎麼樣,把她形容成芭樂,這純粹是搞笑。
你如果聽過Aretha Franklin的A rose is still a rose就知道這種80、90s的都市RB的風格是什麼樣的了。

林憶蓮在走常石磊調教之前的作品完美地呈現了Womanhood這個主題,是,你可以各種實驗,超脫人性,但把人性,尤其是將一種性別的特色唱到極致是件相當了不起的事情。

林憶蓮聲音中的人慾和她的womanhood完美交織在一起,連她的嗓子都是為這種風格量身定製的。

林憶蓮的音樂一直相當黑人,直到《蓋亞》突然玩了一把比約克式的實驗音樂,我覺得這有點超出她自己預期了(我個人並不太喜歡)。

她一直非常清楚自己武器是什麼,並能夠在自己的領域中唱到大師級別,這點異常難得。

聽她的東西,我大概是能理解
什麼叫做「You make me feel like a natural woman」了。


我也真的是。。。林憶蓮怎麼評價。

廣東唱片被低估,國語唱片被高估的唱功超強的女神級人物唄。

最好的專輯一定是廣東專輯,這個沒得說。如果你說不怎麼聽廣東歌,就說她國語歌怎麼怎麼好,那她真的好處你還沒見到呢。


仔細了解林憶蓮之後,會發現她其實是一個很偉大的藝人。
不過我們更熱衷於她的一些八卦,比如和李宗盛的戀情及婚姻。
至少還有你,當愛已成往事,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首首都是在講述一個故事,一個自己的故事。


只說自己看法。
林憶蓮首先有一把好嗓子這是肯定的。就像當年在星光上陶子說的,她有一次坐在計程車上,第一次通過廣播聽到《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她就呆了,怎麼會有這麼好聽的聲音,陶子還說,感覺90年代的女聲,實力硬是要有那個高度才可以發唱片。林憶蓮的嗓子是都會情歌最佳的代表,這一點,可以從《夜太黑》《誘惑的街》當中得出。兩首歌的前奏都是薩克斯風,透露著濃濃的酒吧和迷離的燈光的感覺,特別是《夜太黑》的獨特感覺。我曾經覺得郁可唯在超女演唱《夜太黑》的時候真是有那麼一點點林憶蓮的感覺,可是後來真正到郁可唯發專輯時,你才能明白,林憶蓮就是林憶蓮,她是獨一無二的,高高在上的,這些後生晚輩還差了很多。
於是這就要扯到第二個關鍵點了,林憶蓮的歌真正都是好歌。她的粵語歌沒太聽,就拿國語歌來說,林憶蓮的歌曲確實把她的好嗓子發揮到了極致。她唱了雖是都會情歌,可是不落窠臼,不會唱一唱就覺得是三線歌手在唱都會情歌。比如《失蹤》,強烈推薦這一首,曲子好,詞更是能代表一大批都會女子的狀態,而像《夜太黑》這樣的歌曲,更是把林憶蓮這把嗓子發揮到了極致。而當林憶蓮與李宗盛一結合,確實李宗盛也帶到了林憶蓮更多的好歌。上面提到了《夜太黑》就是,《為你我受冷風吹》《問》《不必在乎我是誰》等等等等太多太多的好歌,而《當愛已成往事》更是一代合唱歌曲中的經典。之所以說是經典,就在於這首歌不僅僅有的是傳唱度,而真正是一首好歌,不管是詞還是曲等各個方面。
再來看,林憶蓮在台上,一舉手一投足,感覺確實是有她的獨特魅力和個人風範的,有那麼一點兒遺世獨立的態度。
所以我覺得,林憶蓮是一個整體,就是一切都結合得很好,嗓音好歌曲好表演好,她真心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絕對是S級,無論搖滾,RB,舞曲,另類音樂等任何風格都能輕鬆駕馭,唱歌語感頂尖,弱唱技術強悍,音域廣,氣息超好,音準準確度99.99%。
放縱.心碎.愛的廢墟
林憶蓮 夜色無邊2005演唱會 沒結果
【MV】林憶蓮 -為你我受冷風吹 2011MMXI演唱會 現場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Jl6xUT9CSA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bhKue1GuTE


林憶蓮於八十年代中期在香港出道,90年代初轉戰台灣,成為少有的在兩岸三地都收穫巨大成功的歌手。她開創了「都市女性情歌」這一概念的先河,隨後的整整一代歌手如梁靜茹、孫燕姿等都多多少少都受了她的影響。特別是早期的梁靜茹,當時的李宗盛簡直給人一種「拿著梁靜茹當林憶蓮用」的感覺。孫燕姿我感覺在唱快歌的時候是有點借鑒了林憶蓮的唱法的。

  這裡先說說林憶蓮的嗓音條件。其實林憶蓮有著華語歌壇數一數二的優美聲線,清澈,透亮,音域寬廣。有一個古老的視頻是林憶蓮現場連升九個八度唱《依然》(原版為《i still believe》),直接把LZ震住了。。。有心的筒子可以去找找,感受下那怪物級別的高音。

  除此之外,林憶蓮讓人驚嘆的還有她的氣息。用「氣息綿長」這四個字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至少還有你》,算是林憶蓮比較波瀾不驚的一首歌,也被很多其他歌手翻唱過,LZ聽這首歌,最著重聽的是「不夠將你看仔細」的這個細「字」。大凡需要拖長的音節,拖到最後難免會力不從心,而林憶蓮的這個「細」字,你能聽出她的氣息是緩緩送出,逐漸增強,到最後還讓人回味無窮,就像武林高手給人傳功時源源不斷的內力。而其他歌手處理起這個音來,則要粗糙得多。


知名的歌手都會有一兩首經典的歌 而我覺得她每首歌都是經典


林夕說過:唱歌首先要感覺對,其次是技術,技術可以練嘛,就是sandy,本來感覺對,在錄音室里練幾年唱功就好


看了樓上各位答主的答案,對Sandy的評價基本上都是正面的,但是很弔詭的一點是大家對她的到底是國語歌還是粵語歌更好聽一直爭執不休。簡單點來看,這兩幫人基本可以由母語是粵語還是國語來區分。為了證實這一點,可以參看百度百科和維基百科對Sandy不太相同的簡介。尤其可以看出在代表作品一項,百度還是很偏向國語的。

百度百科

維基百科

其實僅僅憑母語來說還不能完全解釋這種差異。個人來講,我更喜歡Sandy的國語一點。但是對同樣發行國語和粵語專輯的Faye來說,我卻更喜歡她的粵語歌曲。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Faye的歌用粵語唱來與歌曲的味道更合,並且國語的歌詞並不能說非常好,從而我對她的歌的關注點主要放到了曲子和嗓音的契合上來,不得不說,Faye的大部分歌曲(給自己的情書,季候風),曲子大於詞作 (個人愚見)。而反觀Sandy,她的國語歌的詞作確屬上乘,從而我在聽的時候不自覺會更注意詞義與嗓音的契合,最典型的要數《夜太黑》和《誘惑的街》,簡直在聽的時候就被帶入了燈紅酒綠的都市深處,被孤單,躁動,寂寞,喧囂所包圍,這種感覺還沒有被第二個人唱出來過。雖然不想黑,但是不得不說梁靜茹在大哥演唱會上的翻唱還沒有唱出《誘惑的街》的精髓。其實Sandy也有很多粵語歌曲子與聲音完美結合,比如《依然》,還有和王傑合唱的一些粵語歌堪稱經典中的經典。


在聽歌如沿路看熱鬧的人眼裡,林憶蓮,是一個台灣人,曲庫里有愛情國歌《至少還有你》。或者多一首《聽說愛情回來過》——通過蔡依林的翻唱知悉。

或者再多一首上世紀九十年代標誌性賣慘歌,《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因為王菲在《悶》里反諷道「誰說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唯一結局就是無止境地等」。剩下的,就是《為你我受冷風吹》、《傷痕》這種給辛曉琪、林曉培,給誰唱都行的華語芭樂。

朋友曾經跟我吐槽過,在更廣泛人群那裡,林憶蓮三個字簡直如同隔代祖奶奶,動輒散發著一種氣息——「我們全家都是聽林憶蓮的歌長大的」。(弓老師是我的好基友,也是一個美人,開有公眾號lovely200queers, 歡迎你們前去調戲啊。)

總之,Core user之外的人們對林憶蓮的刻板印象就是,一個很會唱都市凄慘苦情歌的女子罷了。

我心中不平,好,今天就來好好說說林憶蓮。

實際上,林憶蓮是土生土長香港人。早在1991年便玩過以RB鋪就的女性概念碟《野花》,是她早期最重要的作品。90年代初與新加坡音樂人Dick Lee合作《紅顏未老》,五聲調式細膩纏綿,詞曲編監皆為一流。與當時另一位音樂夥伴許願炮製的《願》,更是林憶蓮整個音樂生涯里顏色最不一樣的煙火。

歌詞自信地說「我想相聚,誰便再聚」,旋律和編曲卻是一副鎮靜劑。兩句唱詞響起,聽者便知道,不是我想相聚誰便再聚,而是,我想相聚但永不能聚。

聽過《寂寞擁擠》和《明明》的人,若知道這兩首歌的作者分別是吳青峰和陳珊妮,會驚訝於林憶蓮強大的吸收能力。對作品進行再創造,抹去原作者強烈的個人風格,使之貼上自己的標籤,並非一般歌手可以做到。

2012年與常石磊、恭碩良合作而封神的《蓋亞》,突破指數簡直爆表。林憶蓮不僅貢獻完美聲線,也挑起大梁擔當製作人,負責全碟走向。

甚至造就她刻板印象的「元兇」李宗盛,也以邪魅狂狷的《夜太黑》或《野風》力證過他不是只會給林憶蓮寫《傷痕》,交出了結婚禮物《鏗鏘玫瑰》(不是田震那首!)里那般英氣逼人的歌,還有《傾慕》這樣的情慾歌(笑)。

林憶蓮自然不必有賈樟柯口中葉倩文的俠義范兒,也不應當是在她之前被青睞的大氣女聲如甄妮,但她的嗓音有別樣的東方女人的性感。

《傾慕》和《激情》令我發現,原來小黃歌是可以全憑歌者的技巧唱出高潮來的。即便是普遍被誤會為「苦」或「都市矯情女性感情觀」的《夜太黑》全碟,她也以特有的清爽靈動埋下暗號——中西合璧的世界風。而當中的世界風,乃是她東方式性感的一個試驗場。

不知道是不是年歲漸長,越來越喜歡她那於細微處透出心事的唱法。

若想自嗨,聽封神的《蓋亞》,《無言歌》,《柿子》,宏大的環保主題和細膩的情緒,是林憶蓮的理性與感性。若是迷茫看不清楚前路,聽《破曉》,古典中國風巔峰作品,絕佳的存在主義女性勵志歌。若難過,聽粵語歌還奼紫嫣紅的年代出產的《沒有你還是愛你》,《赤裸的秘密》,痛苦於是來得蜿蜒,是不易察覺但縈繞在每一絲空氣里的綿密愁雲。

每及至此,便明白林憶蓮為何會成為gay icon:唱浮沉滌盪的感情,再沒有比她更適合的一把好嗓。

早期的林憶蓮,論音色本身,真的沒有太特別:天分自然有,但還稱不上老天爺賞飯吃。可就是這樣一個天分不夠拔尖的金牛座,勤奮地跟著杜麗莎學習聲樂,並逐漸脫離大開大合的唱將型演繹。

不斷豐富的聲音表情,也使得她的歌路不露聲色地經歷了舞曲,節奏藍調,都市情歌,民謠,輕微的電子等不同時期,到《蓋亞》時,她已經用上怒音。在其他天后都停止爭奇鬥豔,專心吃老本或者專心談戀愛的今天,她還在越挫越勇地拓寬自己的音樂邊界。

公號 nj_musicnote

http://weixin.qq.com/r/oTuLk2TEIzlcrSDw926z (二維碼自動識別)


聽不膩 低調 華語女歌手之最 百變 音樂人 常青樹 時代女性


對嗓子珍惜,對聲音敬重,對未知好奇,對人生無盡體驗。


林憶蓮要怎麼評價?能怎麼評價?頂尖女歌手?華人流行女歌手top3?超級常青樹?華語樂壇唱歌最強的女歌手?天后中的天后?

她很低調。她很多很多很多歌都比《至少還有你》好聽100000000倍。

不多說她在華語樂壇的價值,你看看天王天后,現在還有誰在認認真真地做音樂?她是其中一個。

很遺憾的一點是,因為年代的關係,她的好音樂沒有更多人聽到。因為地域語言的關係,她的粵語歌沒有更多人有機會聽到。

她的粵語歌非常非常好。


此前是從父母一輩的歌裡面聽說過她,而在《歌手》後才開始對她有比較全面的了解。

Vocal能力

在《歌手》上,她展現出了自己鮮有在現場呈現過的寬廣音域,例如《柿子》的F5怒音,《藍蓮花》和《也許明天》里的G5高音(後者還是現場直播,尤為不容易)。

而我自己在9月9日去了她在佛山的演唱會,才真正體會到她的實力。

首先我得說明一點,我目前所看到任何飯拍和官方錄音,它的聲音比例和質感都和現場有非常大的差別,所以,不到現場去親身感受,是絕對無法感受到演唱的震撼的。

第一句「為了你」就已經讓我起雞皮疙瘩——一是因為音色的飽滿並沒有因為在現場而打半點折扣,二是因為真假聲的切換自如,三是因為聲壓,雖然伴奏的聲音也開得很大,但是Sandy的人聲完全沒有顯得單薄。

當然,她當晚的聲音狀態其實並不好,尤其是第一次talking的時候聲音比較啞,但是演唱上卻沒有聽出什麼瑕疵,而且在後面迅速調整了過來,所以可見她聲音的控制能力之強。而且全場的一些慢歌(例如氣聲運用比較多的《也許》),她在保持了聲音音色的質感的同時還能維持音準,相當不容易。

她在出道前期被認為是「雞仔嗓」,聽她前期的專輯也確實如此。所以,當我在演唱會上聽到這麼穩定,強悍而音色又具有一定美感的聲音的時候,實在是難以想像她個人是經過了多大的付出和追求,才能鍛造出今天她的聲音。

音樂風格

此前只聽過林憶蓮的一些國語情歌,但其實,林憶蓮的音樂是非常多面的。

記得我在看演唱會的時候,首先開場的兩首《蓋亞》的歌,奠定整場演唱會「造樂者」——傾聽宇宙的聲音這一基調,觀眾在下面聽得一臉懵逼——畢竟這兩首歌確實是走在華語樂壇前沿、帶有一點實驗性意味的曲目,尤其是演唱《無言歌》的時候,伴隨著大膽的舞美設計,Sandy的演唱顯得非常有氣勢。

當然,也許是考慮到票房壓力,Sandy在內地的演唱會的歌單並不是十分的大膽,符合大眾認知的國語情歌佔了一半左右。但其實她能駕馭的曲風十分多樣。

《沒結果》是她早期一首高難度的RB歌曲,近年她在演唱會對這首歌仍然有非常出色的演繹。

林憶蓮- 沒結果 - Pranava演唱會廣州站

她早在1988年就發行過一張爵士曲風的專輯《Ready》,《滴汗》就是其中比較有名的作品。

林憶蓮 - 滴汗

《歌手》上演唱的《柿子》把中國的傳統民樂和西樂融合在一起,這其實她早在90年代的《野花》專輯就已經嘗試過了。

林憶蓮 - 再生戀

(其實可以去聽聽她的Live 07演唱會,會有很大的收穫)

當然,她在快歌上也有很不錯的表現,《歌手》上的《Leslie forever》展現了她唱跳俱佳的一面,新潮的編曲和霸氣的颱風在現今華語樂壇都算少有。這首組曲裡面的第二首,《無心睡眠》是香港1987年最為熱門的快歌,而第二則是林憶蓮的《灰色》。她在今年的Pranava安可場上把這首歌做了電音新編曲,幾乎讓人認不出它是一首80年代的舞曲了。

林憶蓮 - 灰色 - Pranava安可場香港站

《歌手》上演唱的《盛夏光年》給人展現了她演唱搖滾的釋放,其實她2011年在香港MMXI的演唱會上的搖滾更加重口味一些。

林憶蓮 = 放縱+心碎巷+愛的廢墟 - MMXI演唱會香港站

對音樂的執著

對於音樂,她有著相當高的要求。實際上,到了她這個地位的歌手,完全可以繼續抱著八九十年代的代表作過日子,自己的聲音也不需要保護,就算倒嗓了也可以賣「情懷」,但她卻在2012年推出了一張自我突破之作《蓋亞》——如果她僅僅是愛惜自己的名聲的話,根本沒有必要去做這麼一件事情,推出這麼一張口碑兩極分化的專輯,事實上,她一貫的受眾當中,大多數人都無法接受這樣的曲風——她在《歌手》上演唱《柿子》的時候,家裡的中年人都認為這首歌「怪怪的」。

她每次開一輪新的演唱會,都會把大部分歌曲做一輪新的編曲——事實上,相當一部分入場的觀眾都不太關注這些,也聽不出來,就算聽出來了,也只會覺得「和原來不一樣了,還是原來好」。

但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能看到她在音樂上所創造出的一片片壯美之景觀。

《為你我受冷風吹》,這首歌起初是一首純抒情曲,但是她在後期演唱這首歌的時候,把這首歌改編成了搖滾版,而情緒的投入方式也完全不同。

林憶蓮 - 為你我受冷風吹(原版)

林憶蓮 - 為你我受冷風吹 - MMXI演唱會香港站(搖滾版)

《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又一首為大眾所熟知的怨婦情歌,但是,今年她在演唱會上的新編曲和編舞,你還能認出它的原貌嗎?

林憶蓮 - 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 - Pranava安可場香港站

天鼓,一種百度上都很難找到的傳統樂器,林憶蓮在她的演唱會現場特地拿出來給觀眾介紹,並且演唱了天鼓伴奏版的《再生戀》。

林憶蓮 - 再生戀

在《夢想的聲音》上,她說過這麼一句話:「在音樂面前,我們都是卑微的,是音樂引領著我們前進。」我想,她並不是完全為了大多數人的認可而去做這些音樂,而是出於她對音樂的敬意。

社會責任

Sandy不僅是個音樂人,她自身也是一個非常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1.強烈的批判

之前曾經聽到過她的《逃離鋼筋森林》,裡面有這麼一句歌詞:「人亡命去競爭,如全為了競爭而生,嬴輸都失去靈魂。」不禁被驚了一下,她對都市生活的勞碌、漫無目的有著相當銳利的批判。還有一首《埃及玫瑰1000打》里也有這樣一句歌詞:「金戒指在他的手上似假,多得變低價。」說的便是對紙醉金迷與虛榮心的批判。

2.呼籲和號召

在1991年,她曾經在她的第一場個唱上演唱《破曉前塵夢》,以鼓勵香港人在這個茫然與憂慮交錯的時代繼續前行,至於個中緣由,就不便細說了。

林憶蓮 - 破曉前塵夢 - 意亂情迷演唱會

2014年,她聯合那英。張惠妹和蔡健雅演唱《We are one》,為同志發聲。

在2016年,她出了一張專輯《陪著我走》,翻唱了她小時候唱遍大街小巷的歌曲。她說:「現在的很多香港人每天既忙碌又不快樂,我想唱這些歌,讓他們回想起那個每天奮鬥、又很快樂的70年代。」

一時興起,寫下了這些東西。


推薦閱讀:

客觀來講,陳奕迅現在的演唱水平下降了嗎?
如何評價華晨宇在《天籟之戰》第三期 重新作曲的《我的滑板鞋》?
如何評價薛之謙粉絲這條關於魯迅的評論?
如何評價陳冠希的新專輯《一隻猴子 第三部曲》?

TAG:音樂 | 音樂人 | 流行音樂 | 粵語流行音樂 | 粵語歌曲 | 林憶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