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賽義德魯霍拉·穆斯塔法維·穆薩維·霍梅尼?
巴列維的倒台在結構上說,伊朗70年代的二元政治,世俗政權系統對於底層社會的約束力不強,在摩薩台時代底層農村社區都是原教旨宗教系統在維持。所謂的宗教階級(什葉派的「歐萊瑪」)依然成了類似於鄉紳集團一樣,成為農村地區組織力的源泉。土地改革並不徹底,而且農業產業部分的產出能力低下。
其次,就是城市化得過於粗陋,1956年伊朗城市化率僅31.4%,1966年為37.3%,1976年再提高10個百分點,達到47.3%。數據非常好看,但是和拉美一樣,工業體系並不徹底,城市系統吸引大量農村地區人口入城,但是城市經濟被滿足市民基本需求的低端服務業所充斥,以至於城市系統的經濟產出完全跟不上其擴張的速度。城市貧民階層的出現,實質上是原有保守秩序的城市階級沒有從經濟分工上接納起新納入成員,於是沒有任何階級歸屬的貧民階層就成了公共政治的主要動力,並且相對激進。
而中間派知識分子期待一個英式的憲政代議體系的現代社會。他們並沒有實質意義的話語權。這群自由派對於傳統宗教共同體的態度總體好於吐槽者,以至於他們認為站在宗教階級這一邊是可以達到憲政改革的目的。
工人運動雖然出現,但是在一個工業化從摩薩台開始才剛剛起步的伊朗,事實上,沒有太多鬥爭能力,相反活動只是把巴列維時代的不平衡暴露得更加徹底。
於是包括以上三個階級,還有巴扎,都實質上站到了巴列維的另一面,加上社會結構本身的不平衡。於是霍梅尼作為領袖,進行著泛伊斯蘭主義的伊斯蘭革命,也就順理成章了。當然,以布熱津斯基等人的觀點來看,吉米卡特反應極度遲鈍也是這次革命成功的重要因素。
那麼霍梅尼所有後期執政,值得爭議的行為,實際上就是這段歷史的延續。
1,「法基赫的監護」制度,實際上就是在伊朗原有傳統化的組織體系下嫁接了現代政治的制度體系,但是其本源依然來自於宗教階級統籌鄉村系統模式的放大版,政教合一以及政治制度的統籌實質上也是一個政治結構的穩定保守舉措,而並非創新。而整個整合過程中,包括打擊遜尼派,重新尊」沙里亞法「,包括在著裝等方面去重新宗教原教旨化,也是這個政策的一部分。這也直接導致自由派知識分子的徹底流失。
2,社會運動一直成了伊朗革命後到內賈德一直以來的政治核心驅動力。而霍梅尼本人也樂於去當一個社會運動和意識形態的領袖而不是一個職業政客,這基礎上誕生的泛伊斯蘭主義和新伊斯蘭主義都是如此,在處理歐洲,美國,以及東方陣營的關係上,其一直保持這種思維方式,」輸出革命「更是這種思維的集中體現,對美態度實際上也是在順應國內新城市階級普遍的反美情緒,外交上尤為明顯。當然,這一定程度讓伊朗陷入長期孤立的狀態。
3,教法學家權威統治的政治綱領載入憲法,這種制度性關係實質上就是我剛才所說的,公共場域導致現代性思想在全球範圍內獲得聯動,但是往往所有人都忽視了一個問題,大量國家依然是通過傳統威權約束和傳統意識認同,甚至傳統結構組織形成的現有共同體,而只不過在這個共同體之上嫁接了所謂的現代政治理念,來形成共和體制。這使得,事實上,伊斯蘭革命並不是一類階級時代變換的革命活動,而是一次內部權力重新分配體系,而這個革命的結果實際上更加確立了傳統組織體中的神權意識框架。霍梅尼實質上就是這種權力重新配分的節點,他本人也是按照這種方式在行駛執政。
4,從建構主義的角度,伊朗的自我認同和身份定位是波斯意識作為歷史觀前設,但是遵照了現世的伊斯蘭體系和社會運動帶來的意識形態,以至於其對阿拉伯世界實際上有天然性的隔閡,並且自認為其在中東世界理應是一個獨立議價團體,如果說對於遜尼派作梗只是政治整合的一部分,那麼霍梅尼後期對於阿拉伯世界的態度就體現這種詭異的自我孤立態度,除了阿拉伯世界與伊朗在美國和蘇聯關係上的分歧,這種意識也是重要的因素。
七十年代的大背景是冷戰趨於緩和(Détente),美蘇展開了一系列限制軍備競賽的談判。
但在七十年代中後期,勃列日涅夫認為美國在越南戰爭中聲望大損,又受到73年石油危機的影響,實力大不如前,在國際事務中開始全面出擊,包括干預歐加登戰爭和安哥拉內戰,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等,79年末更是直接入侵阿富汗。美國雖然總體處於守勢,也採取一系列措施遏制蘇聯勢力的擴張,包括支援拉美右翼軍人的政變,拉攏薩達特等。伊朗伊斯蘭革命正是在這種國際背景下爆發。霍梅尼當權後,不僅沒有投靠美蘇任何一方,反而同時與兩大陣營交惡。霍梅尼痛恨美國支持巴列維和以色列,以至於高調支持扣留美國使館人質的舉動。對蘇聯,霍梅尼在攻擊無神論的同時,還鎮壓了親蘇的伊朗人民黨。與僅僅希望不捲入兩大陣營衝突,保持獨立自主的不結盟運動不同,霍梅尼的野心是向全世界輸出伊斯蘭革命。他有一句名言:「我們要向全世界輸出革命。聖戰不會停止,直到「安拉胡阿克巴」的喊聲迴響在全世界!」(We shall export our revolution to the whole world. Until the cry, 『Allahu akbar』 resounds over the whole world, there will be struggle. There will be jihad!」 ---《The Blood of the Moon》page 72)
以太祖之能,這樣玩尚且要吃虧,何況霍梅尼?於是在兩伊戰爭中,明明伊朗是被侵略的一方,卻得不到國際社會的支持,戰到最後,霍梅尼只好接受屈辱的停火協議。用他自己的話說,和薩達姆媾和簡直是喝毒藥。
皓首匹夫,蒼髯老賊
一個對伊朗用了無限月讀的男人
被建議修改了,我都不知道為什麼……知乎也是逗
小故事兩則1. 在伊朗時某中二同事摺疊了一張百元大鈔塞在工卡里,用人民幣上的頭像擋住自己工卡里的照片,某當地同事看到了就問我們人民幣上的人是誰,我們想了想,為便于波斯人理解,答曰這就是中國的霍梅尼(反正都是第一代領導人,而且伊朗里亞爾上面也是有霍梅尼頭像的,修改聲明,這裡不代表我認為兩人是差不多的人,只是為了當地人理解做個比喻)當地同事對曰,那你們一定很恨他吧……修改聲明,我上面只是轉述當地同事的話,不代表我贊成或者支持其觀點!
2. 某次從德黑蘭市區去IKA機場,司機師傅在日本待過數年很健談,一路相談甚歡,途徑霍梅尼陵墓的時候話頭轉到霍梅尼身上,車內畫風陡然一變,司機拍著自己的大腿連呼fxck Khomeini!
20世紀最蠢領導人(至少能直接進半決賽)。
一個活在自己想像世界中的男人,領導一個活在自己想像世界中的國家,錯失了20世紀後半最好的崛起機會,還間接害了周圍一圈國家,包括中國。
霍梅尼的泛伊斯蘭主義以世界大同為目標,呼應了穆斯林世界的理想主義,但採用的策略只能以愚蠢來形容,完全偏離現實。都說領導人應該有靈活的外交手腕,霍梅尼的手似乎和胳膊焊接在一起了,不帶彎的。
霍梅尼號召伊斯蘭各派別聯合起來,然而卻是用輸出革命讓各國人民推翻自己國家(遜尼派)政府的方式來實現,這必然導致伊朗陷入鄰國的圍攻。兩伊戰爭伊拉克背後的出資人就是沙特和科威特。原本巴列維時期伊朗與以色列還是盟友,現在伊朗是以色列最大的敵人。
沙特原本和伊朗就是敵人,伊朗輸出革命搞出麥加慘案,導致沙特王室做出了一個影響深遠的決定——凡是打著原教旨主義和伊斯蘭革命旗號搞事的,我給您錢,請您去國外的信徒中傳播極端思想,別禍害鄙國。為什麼會有911,為什麼中國西部的局勢在21世紀後突然嚴峻起來,根子就在這裡。
國際上,霍梅尼公開反對冷戰國際秩序,號召穆斯林國家通過第三世界革命的方式反抗強國。霍梅尼反美在先,又在蘇聯拋來橄欖枝的情況下大力支持蘇聯的穆斯林起義反對GCD,與東方陣營徹底鬧翻,其他大國本來處於中立,然而霍梅尼又通過追殺拉什迪和歐洲媒體的方式把整個歐共體推到伊朗的敵對面。結果伊朗的外交夥伴就只剩下巴基斯坦和敘利亞,現在伊朗很多工業設備還是巴基斯坦援助的,朝鮮靠中國活著還情有可原,中國要是混到靠朝鮮活著,那我就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現在回頭看,伊朗革命時面對的國際形勢一點都不比改開時的中國差,如果策略得當,冷戰結束後伊朗八成能夠坐穩中東第一把交椅,完全可以達到原本壓制遜尼派的目的。現在一把同花順打成散牌,居魯士和大流士都為之哭泣。
比起霍公來,常公的水平簡直高到銀河系之外去了,毛公差不多能到仙女座大星雲。(評論有人提醒被廢掉的接班人蒙塔澤里比哈梅內伊理性,那就連接班人都沒選好……)
另外,伊朗的民主化和霍梅尼一里亞爾關係都沒有,之前早就有民選總統摩薩台了,伊朗的現代化改革是摩薩台開始推行的,巴列維是推翻摩薩台上台的。而且政教合一跟民主完全不搭界。如果伊朗民主打100分,梵蒂岡的民主能打10000分,美國的民主程度因為有字數限制這裡打不下。
順手一黑打個比方說就是義和團奪權成功了
以下出自《列國志·伊朗》著名政治人物篇 社科院張鐵偉所著
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 (Ruhllah Musavi Khomeini,1902~1989)
他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創始人、生前為伊斯蘭共和國最高領袖和伊朗伊斯蘭教什葉派的領袖,正式稱呼叫「伊斯蘭革命領袖和伊斯蘭共和國締造者」。1902年9月24日(一說為1901年5月17日)生在距離伊朗宗教聖地庫姆不遠的阿克拉市霍梅恩鎮的一個宗教世家。祖父是伊斯蘭神職人員,原籍克什米爾,19世紀中葉遷居伊朗。父親賽義德·印地是一位正直的阿亞圖拉(伊斯蘭什葉派高級神職職稱),因反對封建權貴慘遭殺害。霍梅尼原姓印加,1930年改稱霍梅尼,意為「霍梅恩人」,魯霍拉為其名,意為「真主的靈魂」。霍梅尼由其嬸母養育成人,嬸母是一位極虔誠的穆斯林,要求他成人後獻身於伊斯蘭宗教聖業。1918年霍梅尼中學畢業後赴伊拉克,求學於伊斯蘭宗教領袖和神學家哈耶里·雅茲迪,研讀神學。後去伊斯蘭聖城庫姆神學院攻讀伊斯蘭法學。他勤奮好學,並嚴格按照《古蘭經》的要求指導自己的言行。1929年開始在庫姆講授伊斯蘭哲學和神學,50年代末獲阿亞圖拉稱號。霍梅尼從事宗教教育和講學達30多年,培養了大批中高級神職人員和伊斯蘭學者,形成了以他為核心的宗教勢力。60年代初被尊為伊朗什葉派宗教領袖——六大阿亞圖拉之一,聲望大增。
霍梅尼繼承了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先知「神權至上」和「政教合一」的思想,他從進庫姆神學院學習時起就開始從事反對世俗政權的政治活動。1941年他撰寫的《揭露面紗》一書,公開指責國王的世俗權力是非法篡奪的,宣揚「反抗暴君是穆斯林的首要職責」。1953年,在一次巴列維國王看望宗教界人士時,霍梅尼拒絕起立致敬。他說:「國王是篡奪權力的,對他表示敬意是褻瀆真主的行為。」霍梅尼反對「世俗權力之王」的無畏言行,使他在伊斯蘭教什葉派神職人員和信徒中的威望大增,逐漸成為反對巴列維王朝的領導人。60年代初,霍梅尼猛烈抨擊巴列維「白色革命」的社會和經濟改革,特別是觸及寺院利益的土地改革;痛斥因引進美國腐朽的生活方式而破壞了伊斯蘭傳統習俗的罪惡。1963年,霍梅尼在庫姆清真寺的一次宣教中,要求廢除君主專制統治的「暴虐政權」,號召伊朗穆斯林起來推翻巴列維王朝,從而引發了全國規模的反封建王朝的運動。同年6月4日,他被逮捕。伊斯蘭教什葉派發動了聲援霍梅尼的抗議活動,甚至一些世俗的民主派人士和組織也要求釋放霍梅尼。在各方的壓力下,同年8月3日,霍梅尼被釋放,但被軟禁在其寓所。他繼續向巴列維國王挑戰,對人們宣稱:「我準備讓刺刀穿透我的心臟,但決不向暴君屈服。」1964年11月,他強烈譴責當局給予美國軍事顧問代表團的外交豁免權是出賣伊朗主權,並指責美國侵犯伊朗的帝國主義行徑,被伊朗特工人員綁架流放到土耳其,1965年10月被轉送到伊拉克什葉派聖地納傑夫。霍梅尼除了傳經佈道外,還開辦了一所神學院。他不顧伊拉克當局的警告,仍從事政治活動,指導國內什葉派反國王的鬥爭。他在傳經佈道中嚴厲抨擊一切世俗政權,從而觸怒了伊拉克複興社會黨政權。1970年伊朗什葉派最高宗教領袖哈基姆去世後,霍梅尼被推舉為什葉派最高宗教領袖。1978年1月,伊朗爆發了大規模的反國王運動,伊拉克的納傑夫成為伊朗反國王運動的一個指揮中心。由於伊朗政府向伊拉克政府施加壓力,伊拉克薩達姆總統指責霍梅尼煽動伊拉克什葉派反對復興社會黨政權,下令驅逐其出境,倆人由此結下了仇恨。 1978年10月16日,霍梅尼從伊拉克乘飛機前往巴黎,在那裡建立了「伊斯蘭革命指揮中心」,指揮國內的反國王運動,後又成立「伊斯蘭革命委員會」,準備接收伊朗政權。美國政府曾派人與霍梅尼接觸,希望與他建立聯繫,但被拒絕。(答主按:當時的美國政府非常希望能與霍梅尼政權建立友好關係,畢竟美國人自二戰以後在伊朗也經營了二十多年了,有大量的利益在這。誰成想霍梅尼非常的反美,79年的人質事件扣押了美國52名外交官達444天,很多美國人把這件事情看做是自越戰以後美國受到的最大侮辱,他羞辱了美國人。美國媒體把伊朗稱為「邪惡軸心」、「流氓國家」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1979年1月16日巴列維國王逃亡國外,巴赫蒂亞爾首相被迫允許霍梅尼返國。2月1日霍梅尼返回德黑蘭,受到伊朗人民的盛大歡迎。他立即以宗教領袖和伊斯蘭革命領導人的名義任命巴扎爾甘成立臨時政府,4月1日宣布成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11月頒布的新憲法認定,霍梅尼為「伊朗革命領袖和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締造者」,並授予最高軍政權力。
伊斯蘭革命後,霍梅尼即對伊朗武裝力量進行大清洗,並下令建立一支宗教軍隊——伊斯蘭革命衛隊。在各級機關、團體和學校建立「伊斯蘭革命委員會」,對異己分子進行清洗。在霍梅尼的領導下,清除了反對伊斯蘭政權的黨派和集團,同時清洗宗教集團內部的對立派。隨後,大力推行「社會伊斯蘭化運動」,發動「伊斯蘭文化革命」,大中學校被宣布停課,排斥一切非伊斯蘭化的意識形態。在外交上,霍梅尼提出了「不要東方,也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的口號,咒罵美帝國主義是當代世界的「大撒旦」(大魔鬼),並號召全世界穆斯林進行伊斯蘭革命。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乘伊朗政局混亂之機發動入侵伊朗的戰爭。霍梅尼號召伊朗人民進行聖戰,發誓要推翻薩達姆,在伊拉克建立伊斯蘭政權。在兩伊戰爭的困難時期,霍梅尼仍十分重視伊斯蘭政權的鞏固。1987年6月,罷免了主張世俗政體的巴尼薩德爾的總統和武裝部隊總司令職務,任命阿亞圖拉·哈梅內伊(霍梅尼的學生,伊朗新一代務實派領導人)為新總統。至此,伊朗政體已完全神權化,實現了霍梅尼一生追求的「政教合一」的意願。在伊斯蘭政權進一步鞏固後,伊朗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出現新的矛盾和新的問題。霍梅尼的主張也有所變化,如解散各級伊斯蘭革命委員會,約束伊斯蘭法庭「濫用權力」,全國大中學校恢復上課。在去世前,霍梅尼做了一件令世界震驚的事,他下令追捕和處死褻瀆《古蘭經》和穆罕默德先知的《魔鬼的詩篇》的作者、英國人薩門·拉什迪。另一出人意外的事件是,1989年3月,他突然宣布廢黜由他指定的接班人蒙塔澤里。 1989年6月3日,霍梅尼病故。全國舉行40天的哀悼活動。他一生除傳經佈道外,大部分時間用於著書立說,共有大小著作20多部,主要是關於伊斯蘭神學、法學和政治方面的論述。他遵循《古蘭經》的教導,修身戒律。在生活上,簡樸清苦,遠離都市,居住在清靜的聖地庫姆,住房十分簡陋。他每日做禮拜的時間長達6~11個小時,而睡眠時間只有4個小時。他以是否忠於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政權來使用人才,不妄用親朋好友。他一生結過一次婚,共有兩男三女。歸真後安葬在德黑蘭南郊,並建有很大的陵園。
有些人,當毛拉就不錯,非得作沙阿。。。
對內不作妄評,畢竟伊朗人究竟是什葉派認同感強還是波斯人認同感強不是外人能揣測的,這直接關係到伊朗人對本國政治的認知。而伊斯蘭的神職地主體系對工業化的影響也不想評論。。。
關鍵是對內你當個毛拉也就算了,對外你還是個毛拉是鬧哪樣,沙阿的樣子呢?
本來女人都穿超短裙,霍梅尼一來,她們都得裹嚴實了。
解釋一下,大部分伊朗的老輩子,都經歷過革命之前那段時光,那個時候貧富差距很大,但是伊朗是中東最開放最有活力最西化的國家,可以自行谷歌對應的圖片。
革命之後,政教合一的程度非常高,政府對輿論娛樂網路諮詢的鉗制非常高(我朝相比之下簡直就是小兒科),經濟缺少亮點,市場封閉,大部分人民覺得自己的實際生活水平提高很有限,雖然東西說不上多貴,但是買不到稱心如意的產品,就業上也創造不出多樣的機會。
所以年輕一輩的人雖然沒有經歷過那段老時光,但是卻非常的懷念那個時代,而且本質上大部分人對於立國的教義是嗤之以鼻的,只不過不能公開反對而已,私下裡吃喝嫖賭抽什麼都來。而且有錢人是狂熱的追求西方式的生活方式,穿西裝,開好車,用蘋果三星手機,在秘密會所開派對,飛去迪拜或者巴林這樣的開放國家縱情享樂。
———————————————————————————————————————————
有同事說: 我們的父母輩都很後悔,參與了革命,今天他們的子女活在一個封閉保守缺少變化和機會的社會裡!然後他忍不住潸然淚下!
太平天國的成功版。不是說笑,當年和他一起流亡的人,很多幾乎是文盲,這些人回來掌權以後,在治理國家方面可想而知……
1、霍梅尼終結了伊朗延續數千年的封建帝制,實現了伊朗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民主制度。
2、霍梅尼創造性的施行了「法基赫的監護」制度,制定並施行了伊朗憲法,找到了一條比較符合伊朗實際的發展道路。這同時也是一個政治和宗教創新的過程。
3、霍梅尼以鋼鐵般的意志,靈活高超的政治手腕,成功規範了伊朗的政治制度。搭建了一個用會議和選舉,而不是暴力和謀殺來表達政治意見的平台。
4、霍梅尼頂住了伊拉克在美、蘇、阿三方共同支持下的八年兩伊戰爭,起到了抗日戰爭加朝鮮戰爭對中國的作用。
5、霍梅尼的私生活幾乎毫無缺點,與巴列維形成了鮮明對比。
伊朗的伊斯蘭革命為什麼會爆發,曾經倡導白色革命的巴列維又為什麼會失去支持,霍梅尼又是如何獲得成功的,這是本文關注的重點。
想要了解伊朗伊斯蘭革命需要將伊朗近現代史簡單梳理一下,伊朗的巴列維王朝之前是卡扎爾王朝,當英國和沙俄爭鬥的時候他們都將觸角伸向了伊朗,卡扎爾王朝最後一代沙阿(沙阿是波斯人最高執政者意思)叫艾哈邁德·沙阿·卡扎爾(1898年1月21日-1930年2月21日),他在登上了沙阿之位時其實已經很難改變局面了。
在這種情況下另一位關鍵的人物來到了歷史舞台上,這便是禮薩汗。禮薩汗出生於一個貧苦的家庭,他進入軍隊後加入了哥薩克部隊。
哥薩克是自由自在的意思,他們並非一個民族,而是一種逐漸形成的類似於聯合體一般的組織,哥薩克人驍勇善戰就如同中東的馬穆魯克一樣,在沙俄興起以後,哥薩克逐漸成為沙俄的軍隊,在伊朗也存在哥薩克的勢力,這使得禮薩汗早期進入了這隻隊伍,隨著自己能力的上升,他逐漸獲得了很大的控制力。
之後沙俄出現了很大變化,由於蘇俄革命興起,沙俄忙於內亂無暇外顧,這使得禮薩汗所逐漸控制的哥薩克勢力中俄國勢力被驅趕,讓他成為了實際的控制者,在英國的支持下禮薩汗發動了對卡扎爾王朝的革命。
在這種情況下他獲得了成功,但是之後的禮薩汗出現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他並不想總是久居人下,扶持代理人戰略的一個根本隱患就在於當扶持的對象是一個強者的時候,當其還弱小的時候會與強者合作,相反當其強勢以後就會產生擺脫被控制的心。
這讓禮薩汗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方式,他決定和德國納粹聯合,這一錯誤的決定就如同奧斯曼土耳其與德國合作一樣,導致的結果就是蘇聯與英美勢力攻打禮薩汗,雖然他成立了王朝,但很快就戰敗只能選擇流亡。
可是伊朗對於外國的厭惡並沒有完結,之後的穆罕默德·摩薩台(1882年6月16日-1967年3月5日)準備收回伊朗的石油控制權,這一行動使得英美等勢力大為不滿,也為禮薩汗的兒子巴列維重新獲得了機會。
在歐美的支持下摩薩台倒台於政變,使得巴列維重新恢復了自己的統治地位,並且在之後他發動了改革,可以看到的是中東的很多改革都以世俗化打壓宗教作為基礎,之後白色革命展開,白色革命的意思是不流血的改革,可是為什麼一個有利於伊朗人的改革最終卻被反對呢?
這便在於這種改革對於伊朗人看來是更大的壓榨,對巴列維來說他的成功並不是自己的努力而是摩薩台的回收政策讓英美勢力很反感,扶持的巴列維需要將一些利益和好處返還給支持者,這樣一來內部進行改革想要成功就需要大量的社會資源。
雖然大量的中東國家擁有大量的石油,但是他們在石油的深加工如石化工等產業上的能力並不強,這也導致他們的開採成本並不低,再加上需要讓英美勢力獲取內部的社會資源,這導致了一種結果的產生。即巴列維很快醞釀了對於他的不支持情緒上升,這種上升情況為霍梅尼帶來了轉機。
阿亞圖拉·魯霍拉·穆斯塔法·艾哈邁德·穆薩維·霍梅尼 (1902年9月22日-1989年6月3日),霍梅尼的祖父其實是一位生活在印度地區的人,他由於信仰伊斯蘭教中的什葉派所以前往伊拉克的納傑夫地區朝聖。
納傑夫地區是什葉派的聖地,之後便定居在此。霍梅尼出生後進入了什葉派的宗教學校學習,早期他生活與學習都在伊拉克,實際上在霍梅尼的一生中他大量時間都在伊拉克。
他在各種宗教學校中學習後又成為了學者教授伊斯蘭教的什葉派思想,這使得他成為了什葉派中的重要學者,由於其在伊斯蘭教的地位越來越高,當之前的大阿亞圖拉(阿亞圖拉是宗教中最高教職人員的地位)相繼去世之後,他成為了宗教領袖。
再加上伊朗中信仰什葉派的人數佔據多數,霍梅尼逐漸轉而進入伊朗進行工作。那麼對於很多中東勢力來說為什麼要進行各種革命然後形成軍事強人政權,其中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對軍事強人往往以政變手段上台,這就需要他們在之後處理舊王朝中的宗教問題,即通過世俗化對抗原來中東舊封建的宗教政策同時可以將封建勢力取而代之。
在這種思想的作用下,大量中東革命進行世俗化,目的在於打壓封建勢力,伊斯蘭教在中東地區有很強的社會性,由於中東的地緣處於一種沙漠地區,很多地區很難生存,人口大量集中在綠洲附近,又因為中東是世界交匯的地方,這使得中東地區的社會資源比較脆弱的同時社會矛盾又容易爆發,在伊斯蘭教出現後獲得了平衡社會矛盾的能力。
在大航海前,世界的貿易線路被中東控制,這使得宗教形成了包容的狀態,宗教越是包容貿易網路就越是增加利益的過程,到了近現代之後中東的貿易被大洋貿易取代,這導致資本的離去,中東逐漸從增加利益轉向了分配利益,也就是減利的過程。這是宗教變的極端的原因。
在這種過程的作用下,中東各國開始了自己的革命,雖然革命取得了成功,可有一點問題並沒辦法解決,就是在新的政府下他們的社會資源很難快速上升,這導致社會資源的分配出現不均,阿拉伯世界也好,伊朗的波斯勢力亦或是土耳其的凱末爾主義也好,都沒有辦法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來分配,這導致了伊朗的巴列維王朝問題產生。
在反對白色革命的過程中,1963年6月3日的阿舒拉節(什葉派重要宗教節日)上發表了講話,2天後他隨即被逮捕,雖然之後釋放但之後由於反對美國再次被捕半年,釋放後拒絕講和三次被捕,最終導致他被流放出國,他在14年的流亡過程中前往土耳其、伊拉克等地,更多時間是返回了伊拉克的納傑夫。然後他再次被薩達姆要求離開,曾短暫前往法國。
實際上伊朗伊斯蘭革命的爆發是在伊朗巴列維王朝處於動蕩之後發生的,當時的巴列維已經很難控制內部局勢,在這種情況下他決定在1979年1月17日離開伊朗,那麼伊朗需要一種新的體系,為了平衡各方勢力,霍梅尼自然成為最佳的人選。
霍梅尼返回伊朗受到了極大的歡迎,可以這樣說霍梅尼並非利用政變或者革命返回伊朗,相反是被伊朗人歡迎返回,在這種情況下伊朗伊斯蘭革命成功,但之後隨即陷入了兩伊戰爭中,伊拉克入侵伊朗使得雙方爆發了漫長的兩伊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雙方都用盡了手段,可沒有辦法獲得成功,最終形成了停戰,之後薩達姆入侵科威特失敗,伊拉克逐漸進入衰落,伊朗則因為反美導致他們長期受到制裁。
但是可以發現伊朗的發展雖然長期受到限制,卻為何能夠獲得一些成績。
這來源於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在長期的圍困和制裁之下伊朗內部的發展受到了限制,在這種限制下伊斯蘭教發揮了其平衡社會矛盾的作用,可以看到的是不管是埃及、土耳其、伊拉克等地,都大多發生了轉變,這種轉變的根本就在於當阿拉伯世界無法形成擴張獲得大量社會資源的情況下,他們大多只能利用宗教來平衡內部矛盾。
所以伊朗使用宗教讓他們在圍困中仍能長期存在的關鍵就在於宗教其實有很多的社會性,這種社會性使得伊朗堅持了過來。
那麼該如何看待霍梅尼?
霍梅尼所代表的伊斯蘭宗教為什麼能夠長期的在中東獲得地位,其本質並不簡單是因為宗教的作用,更重要的作用在於宗教能夠使得社會矛盾容易發生地區和社會資源基礎薄弱的地區獲得一些平衡社會矛盾的方法,這使得中東地區這種地緣環境下,使用宗教能夠起到這種作用和效果,在這種作用下霍梅尼獲得了成功。也使得伊朗雖然長期被美國所制裁和圍困但內部仍然繼續在發展,使得他們逐漸獲得了對美的優勢,當美國的控制力下降後也就不得不與伊朗進行談判,這是伊朗贏得貿易制裁接觸的根本前提。
(PS:喜歡或者對我的觀點感興趣的話可以加QQ群27704239來一起討論,同時也可以關注下微信公眾號博通聊聊(微信號:botongliaoliao)來關注我的更多文章,每天晚上七點到九點在鬥魚也有直播,也歡迎來提出問題)跟中國傳統士大夫類似,死讀聖賢書堅持道統,甘於清貧,絕不曲折,反對一切奇技淫巧,頗受百姓愛戴,執政謂之酸儒也
伊朗的國賊
一個推翻了巴列維王朝之後,又讓伊朗人民過上之前生活的男人。
霍梅尼是自薩沃納羅拉之後又一位宗教意義上私德幾乎完美且掌握國家統治權的「聖人」。但是,這世界既然不容薩氏,也必不能容忍霍梅尼。
伊朗張國燾~
我覺得霍梅尼是伊朗的英雄。
請環顧所有伊斯蘭世界的國家,是個什麼樣子。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的,全盤西化失敗,改輸出恐怖主義的,不斷政變,國已不國的,還有除了賣油就會炫富的暴發戶。
再環顧一下所有伊斯蘭世界國家的政體,不是腐朽的王國,就是軍政府,嚴若還在部落時代。
不得不說伊朗政體比其它伊斯蘭世界國家高明n個數量級的,能正常運轉,平衡而完美,出於霍梅尼的設計。他著有《伊斯蘭政府》一書(如果誰有英文版拜請賜一本pdf)。
只有伊朗在我看來是相對安寧穩定,並且有一定的工業基礎和軍事實力,仍未放棄靠自己雙手活下去的國家。
——
而伊朗的問題,是伊朗人已經不喜歡的問題,已經討厭宗教政府的問題。這是傳統和現代的劇烈衝突。恐怕無從避免。
傳統與現代該選站哪邊,都說現代好,那是我們站著說話不腰疼,沒意思。但是整個伊斯蘭世界的情況如何?有選現代的,從奧斯曼到土耳其,一直都在致力現代化,去宗教化,但是他們如今怎麼樣呢,比伊朗真的好嗎?
所以,不是個站隊的問題,在我看來。問題是如何讓國家,自己的人民,自己的文明,能長遠地發展下去,能得到相對安寧,幸福的生活。
你做為一個世俗化的現代人,你可以認為伊斯蘭政府不好。但伊朗在中東一個地區,這是所有人千百年來的傳統,人們很多最核心的價值觀、習俗、生活、器物都建立在這個宗教上面。大家說的波斯認同感,這個可以有,但是民族主義畢竟只是一個只有血緣的比較虛的概念,除了能提供一個凝聚力的口號之外,不能提供更多的東西(比如上一句說的)了,伊朗老早已經是一個穆斯林國家,伊斯蘭教才是根本、基底,統領著伊朗人的生活、規則、習俗、物質世界、精神世界。
由於什葉派再隱形疊加波斯意識,也導致伊朗國家意識形態有獨特的對周邊穆斯林國家若即若離的感覺,可以說本來就十分搖擺。意識形態搖擺,不是好事情。生活在歐亞走廊的火藥桶里,安寧安定活下去才是壓倒一切的渴望。在此基礎之上才可以談什麼精神自由亂七八糟的,平凡人都是如此的。霍梅尼在未執政之前,作為一個著名大阿亞圖拉,他的態度也沒有上位之後那麼嚴岢。以至於外界一度誤將其認作有希望能給伊朗重新帶來民主制度、自由思想和進一步世俗化的人 。
但要去宗教化,可以,一是有破就要有立,破而不立,則民無所措手足 力;二是不可搞文革、大躍進。這都是政治經驗豐富的人該知道的。波斯人有古老的文明傳統和政治經驗,遠非阿拉伯、突厥游牧民族可比,霍梅尼是其中的博學之士,他是懂政治的。
霍梅尼這點做得好不好呢,我覺得至少可以打及格。而前代政府巴列維王朝,典型的不及格。
當我看初次到伊朗政體框架的示意圖之後,我十分驚嘆,等閑之輩能決不可能創造出來如此傑作。嗚呼,誰解其中味?
伊斯蘭教在這裡不是多餘的。伊瑪目大於哈里發,也是什葉派的傳統。
——
ps:
這個本來是很多方面勝於基督教文明、甚至曾經有一度將要涵化基督教文明的的伊斯蘭教文明,為何面對現代社會轉型如此艱巨? 我目前想到了我目前想到兩點。
一個是因為近代的一系列的失敗(奧斯曼帝國洋務運動的失敗、阿拉伯聯軍應對以色列的失敗、納賽爾泛阿拉伯民族主義的失敗、卡扎菲泛非洲民族主義的失敗、或許再加上土耳其全盤西化甚至放棄文字仍然不能脫亞入歐的失敗,其野望也慢慢轉向宗教世界領袖和泛突厥民族主義)。這種自尊心(本來文化經濟長期領先歐洲)受打擊的刺激,催生了不少原教旨(比如is)和宗教保守派(霍梅尼)。或者像其他的一些王國一樣,不再願意轉型。
另外一點,就是因為它是成熟的一神教,有很多穆聖本人親自指定的規則,可討論處較少,有伊斯蘭教法,有清晰明確的聖訓,並且得到了長期的執行(至少是部分執行)。
------
在此順便也為伊斯蘭世界正個名。
伊斯蘭世界領先歐洲長達七百年之久。直到十五世紀,歐洲人才會自己閱讀希臘文獻(其實這點我覺得本身就很可疑,要有早該會讀,所謂的希臘文獻很多都是編出來的偽書),以前他們就跟現在中國人學英語一樣,都學阿拉伯語,然後,閱讀阿拉伯翻譯過去的希臘文。直到十八世紀,伊斯蘭世界很多方面仍然不輸歐洲。歐洲的王公貴族都要找阿拉伯醫生看病。猶太哲學家,也用阿拉伯語寫作。並且阿拉伯世界的經濟科技文化長期比歐洲發達,文藝復興早期以及經院哲學時期,影響了很多歐洲人的器物服飾的流行風格等等。並且在經院哲學裡,柏拉圖化伊斯蘭哲學與基督教哲學合流了,伊斯蘭哲學家對有很大影響。亞里士多德學派是由阿拉伯哲學反哺回來的,現在我們熟悉的各種亞里士多德的諸如物理學數學醫學等等學科分類也是由阿拉伯哲學反哺回歐洲的。在這種催化下,才產生了托馬斯阿奎那的神學。這些東西直接對歐洲人造成了啟蒙,柏拉圖代表出世的神秘主義,亞里士多德則研究很多自然問題,亞里士多德學派伊斯蘭教神學,精緻細化了自然靈魂(聖經里有上帝的靈飄在水面上)這一個概念,對歐洲發生了很大影響,這也是文藝復興的都不可少條件。為什麼文藝復興發生在義大利,也是因為在地理上,它與伊斯蘭世界交流更多。可能說阿拉伯哲學的在義大利和巴黎等地的初期引入,與政治鬥爭需要有關,文藝復興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並且曾經伊斯蘭世界的宗教寬容一直都勝於世俗化之前的歐洲。(此寬容只針對基督徒和猶太教徒,所謂有經典的民族)
推薦閱讀:
※一貫道是怎麼樣的宗教?
※聖經有哪些句子適合刺青?
※金剛經和道德經到底哪個更實用?
※請學佛的人回答學佛的人應該是怎樣的
※出家人講究不殺生,那麼如果有蚊子咬自己,能不能打死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