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不適合在知乎上提出與自身疾病相關的醫學問題?

在知乎上常常能看到,大家對自己時不時的頭疼腦熱的各種問題提出自己的疑問,底下的回答也有各種各樣的,我關注了不少,發現頂到上頭的往往不是符合醫學常理的答案,而是帶著些許調侃、風趣的回答,知友們也熱熱鬧鬧的去頂,我時常思考,這樣會不會誤導其他真正想知道答案的人呢?大家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呢?


感謝@滇狐 兄的邀請。

疾病問題,還有法律問題,都是互聯網上比較難的領域。它們難,共同之處在於:case 非常場景化,scenario 的細節和變化非常多,很難三言兩語說清楚,因此也很難讓專業人士進行準確的判斷,並提供合適的建議。

舉個例子,如果我頭疼,醫生肯定會需要知道,我之前是否有過頭疼史?多長了?家裡人是否有同樣情形?我這次頭疼多嚴重?怎麼個疼法?以前這樣疼過嗎?也是這麼個疼法嗎?有什麼不同?這次頭疼之前,最近做了什麼?碰撞了,還是勞累了?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因此,如果單純上知乎來問,我頭疼,怎麼辦?得到的答案,我覺得,最靠譜的莫過於:「去醫院看大夫吧。」

法律問題也是如此,並且法律方面的疑難,需要釐清的細節和頭緒就更是繁多了,與疾病問題相比,只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我想索回一個合作夥伴欠下的資金,那麼,律師會問:金額是多大?我和他什麼合作關係?這個應收款是怎麼產生的?當時有沒有簽訂合約?合約里是怎麼寫的?合約里有沒有保護我的條款?合約里有沒有放鬆對合作夥伴的索償要求?日期是怎麼定的?逾期未付是什麼要求?我和他的合作關係如何?如果是我的供應商,我的供應安全如何?等等等等,同樣不一而足。

因此,在比較具體的病例或者法律案例上,即使作為知乎人,我也會建議:請去看醫生,或者請去找律師。

但——是,呵呵,對的,有一個但是。解決信息不對稱,是互聯網的天然使命之一。關於疾病、醫學和法律,還有大量基本常識——Repeat:基本常識——沒有得到很好地傳遞給普通人。比如,說謊違反言論自由嗎?員工期權合約撰寫應該注意哪些方面?檢察院是否有抓人的權力?某個權利受到了哪些法律法規的保護?又比如,打鼾是不是生理疾病?阿司匹林是不是包治百病?打嗝了,是不是拿飯碗放在頭頂上敲一敲就好?什麼情況下不建議服用維生素 C?上火了真的不能吃火鍋嗎?

從常識普及的角度,我這個知乎人,當然會說,知乎是一個非常適合普及常識、破除迷思、粉碎謠言的地方。因為它的社會化評價機制,讓好內容上浮、壞內容下沉;因為它的個人信用機制,讓每個回答者因其回答而得到相應的認可。等等。

但是,再轉折一次,這樣的常識普及,一樣需要專業人士的積极參与。比如剛才說到的一個例子,說謊違反言論自由嗎?這個問題,剛開始出現時,有很多不靠譜的回答,直到幾個律師上來了,用非常精練準確的語言,闡述清楚了言論自由的範疇,才讓很多人(包括我)明白這裡面的道理。而這兩個律師的回答,後來就排到了該問題下的最高兩名。另一個例子,是中國婦女生產後要坐月子,為什麼西方婦女卻不用?一開始,也是很多不靠譜回答,甚至有一個簽名為從醫人士的回答,認為中國婦女不能學西方,該坐月子就要坐月子,這個回答一度排名最高,後來,另外幾個醫學朋友回答了,說這說法不對,然後又做了非常好的說明,後來,這幾個靠譜回答,也被成功地頂了上去,而不靠譜的回答則被踩到了底下。

我舉這幾個例子,是想說明,知乎上需要每個專業的人士能積極地參與其中,和我們一起把每個領域裡的回答質量提高。要實現這個期望,不容易,但,作為創業者,我們的想法很簡單:這事要容易做,就輪不到我們了。此外,不斷激勵我們去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說,我們如果找到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是不是就能給中文互聯網創建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地方?並且——流著口水、玫瑰般地夢想——給整個中文互聯網提升價值。

總而言之,每個人都有自己專業的地方,它既包括頭銜和簡歷里的內容,也包括生活和頭腦里的知識,我是個互聯網人,但我翻譯過不少作品;經雷是個翻譯者,但他家裡有著整套的木工設備;一個做營銷的朋友,德州撲克那叫一個厲害;某位 16 歲的高中生,可以告訴你在美國上高中會遇到哪些挑戰。這些,也都是專業,如何讓潛藏在每個人頭腦里、各種顯性和隱性的寶貴知識,都能超文本化、結構化,從而分享出來,造福其他人,並也因此受益,這是我們知乎的目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還有很多要解決的挑戰——比如我正在試圖回答的這個問題——不會輕言放棄、反而更使勁兒地想辦法去克服和超越。

我們還有很多機制需要完善,這也是我們遲遲不急於開放的原因。這些機制,接下來都還需要提問者、本題下幾位回答者,以及知乎上貢獻了和將要貢獻高質內容的朋友們,一起來幫助我們,和我們努力去建立一個更好的中文知識庫。

最後,言歸正傳,希望我說明白了,哪些醫學問題適合在知乎上問,哪些不適合。

也希望我說明白了,如果大家覺得知乎上的內容不靠譜,還希望大家和我們一起將它們變得靠譜起來。

如果看見不靠譜的回答還高高掛著,請猛力踩之,這樣才不會讓錯誤蔓延。
如果知道靠譜的回答但沒有人說,請大膽寫出,這樣才能讓正識得以彰顯。


在網路上提出具體的醫療建議,不僅不能相信,還涉及到可能違法的問題。如果有網友願意給出針對具體病情的治療方案,應該註明「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僅供參考」。

對於醫學知識的科普,知乎或者果殼網上的一些問答還是有一定質量的,尤其是原理解釋和謠言澄清,相比媒體上普遍低質量的醫學報導,我個人獲益良多,也減少了一些對醫生或醫院的誤解。不過正如Luxenius所說,嚴肅的提問或答案被「稀釋」的問題在知乎上確實存在,有時還很嚴重。


謝邀

1,患者的主述只作為臨床診斷的依據之一,再NB的醫生也不可能連病人都沒看見就下定論。
2,知乎上有多少專業的在職的在某領域有發言權的權威醫生,如果沒有,那提問者得到的回答同樣沒有參考意義。
3,參見 趙世奇 兄長的回答

舉個栗子:「請問各位網友,我最近虛弱乏力、發熱、頭暈、噁心伴嘔吐,怎麼回事?」
好吧,這有可能是普通的風寒感冒,當然,這也有可能是白血病的早期癥狀。

所以建議知乎在生命科學領域,只討論學術專業問題,關於疾病診斷的事,還是留給醫生來干吧


從法律上來說,根據《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管理辦法》(http://www.sfda.gov.cn/WS01/CL0053/24486.html)和《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管理辦法》(http://www.gov.cn/flfg/2009-06/23/content_1347818.htm)相關法律規定,知乎上並不合適提出相關問題,因為不具有相關資質。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規定提供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的網站應持有《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未取得該證便從事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的,將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給予處罰。
《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規定提供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應持有《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審核同意書》未取得該證便從事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的,將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給予處罰。

從情理上來說,知乎上的醫生也是來自醫院的醫生,不能根據隻言片語的描述,不看片子,不看病人就能診斷疾病,即使給出可能的病症,也僅僅是猜測,這是對提問者的一種不負責任。知乎不是醫院,大夫也不是神醫,有病真的應該儘快的去醫院治療,這樣才能有效的治療病症。如果醫院的醫生說沒有問題,有可能是確實不是什麼大病,如果不放心,可以再換一家相對更好一些的醫院。

因此,我覺得知乎上不適合提出與自己疾病本身相關的問題,但是可以提一些醫學常識的問題,比如春季有哪些多發病,比如坐月子是否科學等等。

祝大家身體健康,也祝患者早日康復:)


推而廣之,網路上就不該問嚴肅問題,如果你很care別人對回答的負責程度,就不該到網上來問陌生人,因為大多數人在網上說話就不負責任,就算實名制,你們也是陌生人,隨口說一句也沒人會找他麻煩,當然,大部分時候他還覺得自己在真心幫你。

知乎上很多人回答問題就像論壇上發帖、網易新聞後面發評論一樣,圖個一時口快,一看就知道對問題壓根就沒有細想,更不用說做調查。有點專業背景的就更不得了了,洋洋洒洒幾百字,也不管這專業對不對口。

知乎的投票這點也有固有缺陷:最靠譜最負責的答案不一定能被頂起來,而是看起來牛叉閃閃,分條論述得工工整整的,最迎合大眾取向的得票有壓倒性優勢。甚至很多問題裡面被頂起來的不是最理性的那個,而是最嘩眾的一條。這種事我自己都干過,慚愧,不過好歹問題本身就不是個嚴肅話題。

一句話,網路上,靠譜的人被稀釋得很難發現,就算真是靠譜的人,由於他不對你負責,說話的話未必很上心,就算上心,相隔十萬八千里,怎麼了解你如此具體的實際情況?

有些人真的是很奇怪,就坐在跟前,能親口交談、視觸叩聽,對他的安危負有法律責任的醫生他不信,反到去相信匿名、魚龍混雜、沒有責任、只有文字的網頁。只能說,後果自擔。


從知乎的現狀上看,強烈贊同 @Luxenius 的論述,討論問題不專業,不嚴肅,只圖熱鬧,這是知乎現階段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但是,知乎既然標榜了自己是一個「專業的問答社區」,那是不是應該努力在這一點上做出一點改變呢?

嚴重的毛病當然是不應該在任何網站上提問的,哪怕是最專業的網站,診斷是必須要見到病人的。但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毛病,在知乎上提問,期望能得到一個正確靠譜的專業的回答,而不是熱熱鬧鬧地調侃和不合醫學常識的工工整整貌似專業的錯誤答案,這點要求對於知乎來說應該不算過分吧?


這個問題我之前我就提出過。特別是在看到很多疑似的精神疾病的提問下面,很多人回答諸如」好好勸勸他「」好好陪陪他「」多跟他溝通「這種。這很不好,一是容易讓人把正規的心理治療誤認為是知心姐姐循循善誘,另外是容易延誤病情。
兩個建議,
1,讓提問者明白他所收到的回答以及評論,僅供參考。無論是被贊成的、被反對的還是被摺疊的答案,只能作為最基本的參考,回答者與評論者不會因為提供了答案而被追究任何形式的法律責任。
——讓問的人能問,讓答的人敢答。
2,讓回答者認識到人命關天,他的回答可能會對問題相關的人產生影響。所以回答要謹慎。要承擔道義上的責任,有可能受到知乎眾的譴責以及站內的相關處罰。
——讓問的人可以取信部分回答,讓答的人不可以隨意亂答。
其實醫學類問題特別是關於疾病的詢問的標籤上都可以增加一個」本問題禁止插科打諢「


我覺得這方面的回答可以有, 但應該只根據癥狀描述,提供有可能的疾病種類、疾病的鑒別方法、 到醫院需要哪些檢查等信息 。目的是為了給提問者相關知識,讓他做到心裡有底。畢竟網路問個問題的成本比有什麼事就直接去醫院低很多。


大概說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還是可以的。例如說向有某類疾病的患者提供治療選擇或者可能要注意的問題。當然,網路上難做嚴格的診斷。


醫療診治本就是一個嚴肅和複雜的過程。任何信口雌黃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一來網上求醫者對病史的描述常簡單而不清晰,二來沒有相應查體和輔助檢查的佐助也給網路醫生帶來了麻煩。我想依靠網路對疾病做出診斷大概是不現實的,回答者本身也怕答案延誤了診治從而給自身帶來麻煩。不過我想,可以通絡網路普及醫學知識和給求診者一點點建議。當然,都是有限的。


不適合(小感冒、小擦傷什麼的可以試試)。在網路上諮詢病症時,得到的結果往往與真實情況差異太大,一般來說都是抱著在網路上找解決辦法,同時希望這個疾病是小病的心理,但是很多說的很嚴重,很嚇人,而只要你去找,又可以找到說沒什麼大不了的說法。求醫這種事,切忌諱疾忌醫,得了病不行就應早點去看,不要說大病也治不了,小病不用治。曾在網上求醫,基本上是浪費時間,網上醫療機構的諮詢大多是讓你去檢查(我遇到的都是這樣),想想專業醫生有空在那回答問題嗎?就算是,也不會正面全部回答,他們不是慈善機構啊。但網路找資料查詢你所用藥的情況等倒是很方便。


我覺得只要知乎在設計的時候,針對疾病類問題和其他可以導致類似誤導的問題在適當的位置做一個提示就可以了。


1】我認為想在網上治病是天方夜譚,只能交流,交友。2】熱鬧之餘,希望有一顆善良的心。與人為善。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善聽者也能在非專家那裡得到啟發。專家權威的意見有時也局限。4】這裡一無廣告,二可隨意說,三保和氣,我喜歡。五】我是學而無厭,喜喜哈哈,信口胡說。不合適的話,一望原諒,二管理員可直接去掉,不會有意見。陸】這裡高手如雲,也自然會五里雲霧,各自要自己長心眼。別人說錯,自己別聽錯。信鬼神而有之,信假不信真者多唉。詩云:
都向泥胎許還願,誰識真佛是濟公?火眼真睛世少有,成全畫皮白骨精。/善惡真假各有運,迷魂陣中走眾生,星移斗換時光過,陰陽妙處無盡窮。
錯誤的認識和欺騙是不會絕跡的,假權威,假證件見多了,假銀行也上過報……


不適合初診患者。

初診患者可以通過溝通,找個適合自己的大夫。


病人可能會對自己的病狀或得的病做出錯誤的判斷,只有當面診斷才能對病情做出最準確的診斷,所以在網路諮詢並不十分靠譜。


嗯。應該實名制。人肉搜索胡說八道的傢伙。找到之後胖揍一頓,造成嚴重後果的直接綁塊大石頭沉湖。
呵呵,拿出點兒娛樂精神嘛~!真的危急,怎麼可能還會上知乎找答案?你都說了是頭疼腦熱的小問題了。
答案是正兒八經的回答還是調侃是比較容易看出來的。
如果有人是因為學藝不精而說錯,也不存在主觀上的誤導。畢竟即使去醫院,也不必然會得到正確的診斷。之前看到門診誤診率高得難以想像。
換句話說,即使有人因為誤聽誤信而延誤了病情,回答者也並不承擔法律責任。
一是因為這是好意施惠行為,並不是回答者就要給自己設定一個保證答案正確否則要承擔法律或者道義責任的義務。
二是因為提問者選擇了求助於網路而不是醫院,就應當對這種「網路求醫」的行為帶來的風險有相當的承受力。


越實際的問題越很難被說出來和分享。網路活動其實就是個吃飽了撐著沒事幹的玩意事兒。


1.醫療問答類市場很大。2.回答需要很專業的知識(所以病人都把自己交給醫生),醫生護士等專業人士是否能來回答,這個需要調研。3.社交模式。


有些地方去醫院看病挺難的,而且由於診斷時間過短,讓人失去對醫生/醫院的信心。


推薦閱讀:

問了問題 不能刪除?
如何備份/下載知乎中的回答?
知乎有沒有辦法把問過的問題匿名掉?
在知乎,誰能看到我的提問?
在哪裡能找到我關注的收藏夾?

TAG:知乎指南 | 健康 | 疾病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