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鎌倉幕府被元王朝擊敗,蒙古成功在日本建立了統治體系,日本會被稱之為什麼?

賜封四子那木罕,太子真金同母弟。


名字的話,如果定下來,八成是日本等處行中書省或者海東日本等處行中書省(註:或為日本諸路行中書省、海東日本諸路行中書省。11月6日補註。),省城駐地嘛,平安京的京恐怕是保不住了,或許叫……平城?

日本諸路行中書省,轄路二十八、府五、軍二、宣撫司三、安撫司一。
日本諸路道肅政廉訪司(十路一府一軍):平城路總管府、播磨但馬等路總管府、攝津路軍民總管府、出雲路軍民總管府、長門路軍民總管府、加賀路軍民總管府、能登路總管府、尾張等路宣慰司軍民萬戶府、伊賀路總管府、駿河路總管府、伊豆府、隱岐軍。

九州四國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四路二宣撫司):薩摩路軍民總管府、阿波路軍民總管府、豐前路總管府、日向路總管府、四國土佐宣撫司、肥前軍民宣撫司。

信濃甲斐武藏等處宣慰司兼管軍萬戶府(三路二府):信濃路軍民總管府(日本天皇世襲信濃路總管)、甲斐路總管府、武藏路總管府、上總府、下總府。

越後陸奧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三路一府一軍一宣撫司):越後路軍民總管府、陸奧路軍民府、出羽路軍民府、岩代府、左渡軍、上下野等處宣撫司。

北海蝦夷道宣慰司(八路一府一安撫司):北海蝦夷等路軍民總管府、上川路總管府、石狩路軍民府、後志路軍民府、空知路軍民府、膽振路軍民府、日高路軍民府、留萌路軍民府、檜山府、宗谷四十八寨蠻夷等處安撫司。

然後得有個出鎮宗王,題主說了,那木罕,考慮到日本現實,所以出鎮宗王或許得多派兩個,形成二王同鎮或者數王同鎮的場面,弄不巧會封一個鎮東王。不過日本天皇或許會得到一個世襲總管的職務,類似於大理。

然後就是軍隊了,日本等處行樞密院恐怕是跑不了的。

駐軍方面,起碼得有一支蒙古軍,或許會叫本州四國蒙古軍都萬戶府,當然後面也有可能升設本州四國大都督府。下屬諸萬戶府,東邊的武藏或者相模,西邊的出雲、石見,南邊的肥後、豐後,北邊的越後、陸奧或許會設,東西南北各一個,近江、攝津或許會有直屬的千戶翼。蒙古軍形成了元廷對日本行省的控制梁架。

蒙古軍之外,會有為數不少的鎮戍軍萬戶府,當然,第一波肯定是益都淄萊上萬戶府或者真保上萬戶府這種華北史家、張家或者益都李家,東平嚴家這種世侯家族抽調的精銳,鎮戍地肯定是日本行省省城了,八成是京都。其次,會設立很多諸如鎮守薩摩等處上萬戶府、鎮守長門中萬戶府、出羽萬戶府之類的路級軍隊編製,然後再細分幾個翼千戶所。

哦,高麗女直漢兒軍萬戶府/元帥府肯定會有,回回炮手軍匠上萬戶府或元帥府也許會有。

屯田也是一個必選項。

行政方面肯定得是各種路府州縣啦,比如平城路總管府、薩摩路總管府、陸奧府、肥前州之類的,然後各路府州縣設達魯花赤一枚。

按我個人的喜好,我將日本行省分成如下單位:

平城路、奈良路、加賀路、出羽路、四國路、播磨路、出雲路、伊賀路、武藏路、信濃路、長門路、薩摩路、肥後路,肥前總管府、對馬總管府,近江州、但馬州、伊紀州,阿波軍、豐前軍。

如果日本設省,而骨嵬也早就歸附了,那麼蝦夷恐怕跑不了,蝦夷單獨設省估計懸,八成會設北海蝦夷宣慰司,或是北海路、蝦夷路,或者拆分成上川路、後志路、十勝路、宗谷路,隸屬於日本行省,或許可以叫北海蝦夷等處宣慰司兼管軍萬戶府。

不過本州九州四國蝦夷等四路宣慰司都元帥府這種集合軍政行政監察權於一身的單位恐怕不會出現。

監察方面,分設平城本州道肅政廉訪司和九州四國道宣慰司、北海蝦夷道宣慰司,應該是隸屬於御史台直轄的,而不是江南行台。不過也不排除設立日本諸道行御史台的可能,但是前提得是設立了三四個以上的肅政廉訪司和宣慰使司,而且即使設立了,那麼大德或者延祐年間恐怕也得廢掉。

至元間,設日本諸道行御史台,大德三年廢,地屬御史台直轄,分設肅政廉訪司一,宣慰司四:日本諸路道肅政廉訪司,駐平城路;九州四國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駐薩摩路;越後陸奧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駐越後路;信濃甲斐武藏等處宣慰司兼管軍萬戶府,駐信濃路;北海蝦夷道宣慰司,駐北海蝦夷路。

宗教方面,考慮到那邊信的是神道教,所以在前期可能會有一個奈良行宣政院,類比江南的杭州行宣政院,但是後期可能會被廢除。

站赤是肯定會有的,急遞鋪也會有,問題就是設多少、設在哪兒。

另外嘛,場面上的衙門該有的都得有,比如:

海東日本平城等處鷹房諸色人匠怯憐口萬戶府

平城武藏等處都轉運鹽使司

平城路織染提舉司

平城等處金銀鐵冶都提舉司

日本等處財賦都總管府

日本行省儒學提舉司

日本行省官醫提舉司

日本行省平城路寶泉都提舉司

日本行省大兵農司

日本行省分司農司……

更有趣的是,萬一元朝把日本給征了,我估計朱元璋也肯定會讓人跑一趟……


蟹妖。

高麗、日本互相不鳥,就是應該要放在一個行省裡面,以方便統治,互相監督,利於鎮壓,行省衙門就設在難波,官員任命,高麗人為正,日本人為副。

征東行省功德圓滿,就應該改名字了,大唐有安東都護府,大元就可以叫安東行省~

地方上肯定反叛不斷,可以把四子那木罕封建於本州島中東部,日本當時被叫做黃金國,那就叫阿爾泰兀魯斯,斡魯朵可以放在上野或者信濃,地勢高亢,氣候涼爽,適合放牧;在關東平原的原幕府直轄地征派大批漢軍前來屯墾,設關東都元帥府,可以和阿爾泰兀魯斯互相監視牽制。

對馬島、濟州島,以及釜山、下關、福岡等連結兩處的海路要地,另外設置水師總管府達魯花赤,歸中書省直轄。

臣服的日本守護大名也可以繼續存在下去。

整個半島和列島,形成安東行省、高麗國王、阿爾泰兀魯斯、關東都元帥府、水師總管府、守護大名,六重權力結構,統治穩如磐石~


「大汗有令!高於車輪子的人一律斬首!」
第二天監斬官來清點屍體,
日本全省沒有一個人被砍頭。
……
元朝軍隊掃蕩全日本上下,
劫掠到的僅幾條鹹魚和幾個爛果子…
……
「大汗有令,日本省,棄之!」
故元軍大軍催動,乃棄之而去。


可能性一、日本行省
——名字可參考緬中行省、交趾行省,那麼人事上也可能參考緬中、交趾,由日本人出任「日本行省丞相」

可能性二、征東行省/高麗-日本行省
——一說征東行省(即高麗)也叫「日本行省」
——考慮到設置征東行省的目的也是為了打日本,因此戰後有可能把高麗和日本合在一個行省裡面
——那麼名字既可能保留「征東行省」的原名,也可能參考「荊湖-占城行省」,稱之為「高麗-日本行省」

不過考慮到高麗和日本完全是兩個民族兩個政權,強行合併到一個行省里比較蛋疼
因此竊以為叫「日本行省」比較靠譜


按照這個問題里大家的思路,稍微粗製了一張圖,有時間我細改一下。


若干年後:「日本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平城233333


我看行政體制的話前面幾位說的夠清楚了,我來腦補一下這近百年中的歷史。

首先他們會帶一些色目人去日本,如果順利的話,傳到現在,日本就應該有一股強大的神族勢力(滑稽)
駐兵是肯定要有的,可能把高麗、蒙古划到一起,還叫征東行省,並派兵駐紮日本的一些重要城市。
蒙古人一定會在日本興建一些東西(如同羅馬征服英格蘭),更有可能另修築一些重要的城塞。如果元朝統治者不信任日本人,可能會讓這些駐軍分散在這些城塞里監視一些臣服的日本人。
到了延佑復科的時候,可能會允許日本人也參加科舉,可以進入中國,或留在島上當個替蒙古人收稅的地方官。再過十幾年,一些「聽話的」日本人應該可以進入日本的權力中心了。
等到脫脫要募集百萬大軍南下滅了那幫農民的時候,自然是想要精兵的,作為能攻下日本的精銳(的後代),有很大可能駐日兵力會被調走一大半,然後日本的貴族(或者是由於延佑復科產生的士紳階層)某某某某,把剩下的蒙古人趕跑,再建立一個某某幕府。
假設那批調回中原的人沒有對世界線產生影響,大明正常建立。如果島上那批人沒有被推翻的話,參考朱八八派傅友德西征之前的雲南。朱八八也有可能打,但是水師不一定給力,可能要拖一段時間……如果打下來的話,假設大元留下的底子足夠好,那麼可以設省了(瀛台省之類);如果還是老樣子,那就設立一堆土司,再派點兵過去……打不下來或不想打的話,和本位面一樣,沒太大變化。
如果島上那股人被推翻了,那麼日本的歷史還會正常進行,戰國時代也許還會有,不細說了。
這段歷史可能被稱作:「西屬時代」或「華屬時代」,或者以這幫「外來者」待的中心城市命名。(參考:日本歷史上有「奈良時代」)
日本最大可能也就是被稱為倭島了……好聽一點叫瀛台什麼的……


日本是一個由於地理環境而長期處於分裂當中的島嶼群,如果蒙元大部隊上了島並且能打贏幾場大仗的話,日本各部會很快宣誓臣服吧,就像他們一直以來做的那樣。對於日本這幫人,他們其實根本不在於自己名義上的統治者是誰,只要自己的權勢不受損的話每年進貢一點逢年過節去送送禮裝裝孫子什麼的他們會做的很開心的,不如說這正是他們擅長的活法~

而蒙元是否會逐一兼并,建立一個徹底的下級殖民統治政權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就和日本在封建時代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一的原因一樣,島上交通的閉塞而日本人又大量運用城塞組織據點和防務,再加上周邊低下的生產力供給和大陸補給運輸的困難危險也會讓蒙古人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成本直線上升。最重要的是,如上所說讓日本人臣服會是很容易的事,之後再費力不討好的去各種犄角旮旯的地方找人懟,蒙古人可不會笨到這個程度哦。

那麼讓日本臣服之後呢?

日本海路交通的隱患(看看可憐的鑒真)以及陸路的舉步維艱決定了這種島國雖然不遠,控制成本卻一點都不會比遠離權力核心政治軍事環境複雜的塞外之地——比方說西域——來的低多少,最關鍵的是你幾乎找不到這些島對於中原統治者的戰略價值。因此,一旦中原政權出現不穩,這種地方總是會在第一時間被放棄。所以從蒙元自身的壽命上來看,對日本的控制也就能維持個幾十年。到了蒙元無法維持自己在日本的武力的時候,對日本的控制自然也就結束了。之後的中原政權估計也不會管島國這檔子破事,畢竟那鳥不生蛋的地方著實無利可圖~

最後是問題的關鍵——日本會因此有什麼改變嗎,我認為也不會。蒙元的代理人式殖民統治無法給日本帶去任何體制上的改變,因為這實際上和他們一直以來的政治結構差不多——直到近代之前,這種鬆散的部族聯盟都會是日本的主基調。就算是進行移民殖民過不了幾代也會因為當地的環境而同化,事實上,其實漢人和朝鮮人其實一直以來都有階段性的向島國移民,而這些人隨後都慢慢的成為了日本人,變成了所謂的「大和民族」的人,這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我覺得就蒙古人那種屠城報復的尿性,恐怕要把日本變成空地,起名應該是侮辱性質的,海東之地,恐怕是比較文明的講法了


那個時代朝隔著挺寬一片海的統治,很難持續下去,所以到今天日本應該已經獨立幾百年了,和今天比大的歷史方向不會變什麼。唯一的好處是,中國政府的宣傳上可以隱晦的表示下對日本「擱置爭議」,等到將來時機到了可以來一個「自古以來」。當然關鍵還是國力,幾百年前短暫統治過這片領土的歷史,放在那時頂多只能提供一點名義上的道義。


根本不可能建立穩定統治,元朝設置過的行省很多,但能夠直接統治的就是遼金宋故地設置的那些行省而已。以蒙古人的玩法,還是以掠奪為主,然而日本並沒有什麼油水可榨。


自古以來,日本省就是我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是平行宇宙寄過來的問題?
直接迷人了吧。


第五等倭國人,南人可以擺脫最後一等了。


我覺得等明朝建立了也沒大區別,只是日本的統治者和主要民族變成蒙古族。

好像答非所問,僅供參考。


比乃毛東行中書省,簡稱比乃行省或者比東行省


海夷吧,畢竟雖然日本當時管北海道叫蝦夷,將軍自詡征夷,但是在大陸文明面前仍然只被看做蠻夷吧。


推薦閱讀:

元朝在外交或對外戰爭中,有沒有像北魏、遼、金、滿清一樣自稱過「中國」?
可以把元朝理解為殖民時期嗎?
為什麼忽必烈不經過庫頁島南下攻打日本?
摩尼教信奉的彌勒佛是否在教義上推動了其在元末的起義事業?
蒙古為什麼棄用八思巴文?

TAG:元朝 | 蒙古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