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地區的面是什麼面?

巴蜀地區的面,雜醬面、擔擔麵、燃面、小面、肥腸面、牛肉麵等等,有一個算一個,用的什麼麵條?和其他地區的麵條有什麼不一樣?請從做法、口感、營養等方面說一說,盡量全面!

作為一個在外漂流的川渝遊子,回家第一口就是吃個面。

大概川渝遊子在外吃川菜館的感覺和中國遊子在國外吃中餐的感覺一樣?除了名字像,其他的都不像!


不是很懂題主想表達什麼意思…
如果只是說面(或者說做面的麵粉、小麥)的區別,我感覺比不上北方的麵食。
如果是說味道或者做法,明顯川渝地區的麵食味道更重、更辣(廢話)。
我個人比較喜歡家鄉的雜醬面,臊子是肉末炒制的;在北方來了之後也點雜醬面,不過應該是我沒分清雜醬和炸醬…老北京炸醬麵那一款我是真吃不來。
每每回家第一碗面,都會點一碗雜醬,刀削麵最佳,拉麵其次,不過現在外面賣的都以水面居多了。


四川的面沒怎麼吃過,重慶的倒是吃過不少,誰叫我是個重慶人呢......
小面就不介紹了。我這裡要說的是豌雜麵!
豌雜麵,其實是豌豆加雜醬做澆頭的面。吃這個面一般要干熘(就是不加湯),要不然雜醬和豌豆就會掉在湯里找不到......太痛苦了!
豌豆要煮軟的豌豆,我個人比較喜歡特別軟的那種,有點類似豆沙的狀態。配上超香的雜醬和辣椒.......啊啊啊啊啊啊反正超級喜歡。
管它是四川的,是重慶的,我都喜歡啊啊啊啊我愛豌雜啊啊啊
更何況川渝一家嘛!


簡單大,兩點:
1. 面的原料,鹼面。這是不同於北方大比分城市的點。
2. 對面的理解。北方對面的理解會集中再嚼勁,口感。但重慶人吃面主要吃佐料,講究的是調料放得好不好。


有個紀錄片專門講重慶小面的,名字應該是《重慶小面》,題主想了解的都有哦。
好吃的面,裡面都有豬油,必須有豬油

重慶牛氣點的小面,都有個性,要麼從味道,要麼從面的做法火候。而且,人家不愁沒生意,傲嬌得很。


最近邀請我的問題都百花齊放。

老家川南。所以既不喜歡成都的胖乎乎硬梆梆的面(討厭有嚼頭的東西),也不喜歡重慶沒澆頭的小面(我完全不能get小面的點,我是實話實說覺得它就是個沒澆頭的普通面)。

我喜歡軟乎乎的面,細細的面,可以吸收所有的湯汁,然後一口就吸進去了。

川南的澆頭多種多樣,也更符合我的喜好。每天早上衝去學校之前,在學校外面來一碗辣乎乎的面,是一天除了放學可以吃的零食以外最大的期望

裡面的菜葉子,我不喜歡成都的白菜,某麵館每次給我加一堆白菜梗,讓我生氣。我喜歡空心菜,既有脆脆的菜梗也有軟乎乎的菜葉。

比如資中兔子面,炸好紅燒的兔子焦香焦香的,有點硬,很有嚼頭,還帶點骨頭,增加吃面的趣味,配著軟軟的面和菜葉,紅色的湯頭讓人食指大動

早上吃一碗,我就立馬精神了。

我有的時候也討厭老是吃辣的,所以偶爾要吃自貢金絲面。說實話,我沒吃過老家的,主要是親戚每次上成都帶一小箱子過來,我們拿來合著雞湯煮著吃。

人真是奇怪,我小時候超級愛粗面,粗到鋪蓋面那麼粗我才爽,但是越大越愛吃細的。

吃過內江的香菇燉雞面,雖然沒有這麼細,也是早上不想吃辣的最佳選擇

紅燒牛肉麵其實也來自自貢,牛是主要勞動力之一,所以老去之後鹽商會把牛肉給鹽工,鹽工逐漸發展成了紅燒牛肉麵。就不展示圖片了,我吃過最好吃的牛肉麵澆頭在內江和重慶。(重慶那家是我出差南開中學的時候在中學旁邊KFC對面找到的,坎坎兒下面一對實誠的小夫妻,超級捨得放大坨坨的牛肉,7塊還是多少,我每次備課就在那兒吃,吃了上KFC二樓備一天的課晚上再背著電腦回家)

實話實說,就美食而言,川南就是一個大寶藏。真正好吃的,都不在成都。宜賓燃面就不說了,成都到處都是。

所以我基本不會主動在成都找好吃的,我媽原來會,小時候補償我,我每年寒暑假會過來成都跟我媽住,每晚都在外面吃,小學有一次來成都已經很晚,她居然半夜三點帶我去成華區吃大排檔的火鍋。於是那次成了我吃火鍋最晚的記錄,吃完天都快亮了。成都第一家大型火鍋自助餐也是她帶我去的,前幾年和學生聊,學生居然還記得那個餐廳名字。

會吃的人,自駕一路向南,邊吃邊玩,去享受真正的四川文化,不要在太昂貴的地方停留。

畢竟,租金是扼殺美食的利器。


【地域傾向警告】

四川麵條分為「粗面」、「細面」、「寬面」、「韭菜葉子面」

先上結論:個人意見,韭菜葉子面最優


粗面:典型的成都麵條重慶小面,截面呈圓形(就是全國各地麵條的最常見形狀)。我們習慣稱這種麵條為「棍子面」,沒錯,這是一個充滿了鄙夷的稱呼,用來挖苦其不入味、圓圓厚厚的奇怪口感。(完全是我的偏見謝謝!)

代表作:成都,騾馬市擔擔麵、龍舟路勾魂面、張師鱔魚面。重慶,大眾豌雜。


細面:與粗面相對的,截面也呈圓形,但非常之細,細面散布全川渝,主要用在鮮湯的各類麵條中,細軟的口感不會破壞湯汁的濃郁。

代表作:瀘州,敘永豆湯麵。成都,華興街煎蛋面。

寬面:應該是北方人吃的那種。手指寬,略有厚度,有嚼勁,沒有褲帶面寬。而比寬面還寬,一大張的那種叫「鋪蓋面」,鋪蓋面、刀削麵這些我都不介紹了。

代表作:柳江,大肉噠噠面。成都,寬湯麵。


韭菜葉子面:沒錯,這是墜好的!當然,很多超市賣的挂面不是細面就是韭葉面,那個完全不行!我們必須用的是活面(有的地方稱水面),活面的口感有一絲筋道,但也不費嚼勁,兼具細面的柔軟和寬面的表面積,使得韭葉面很容易掛湯汁,我將其推崇至麵條的頂峰,確實是北方的小夥伴所完全不能理解的麵食美學。這種麵條遍布全川,尤以川東北川南為盛,而成都除外!!!

代表作:自貢,林家牛肉麵。宜賓:燃面。達州:達州小面。廣安,武勝豬肝面。


謝謝各位看官,等我回了四川,我會陸續更新並加上圖片,賭上我對麵條的全部信仰,我會把這條回答完善成自己的食麵寶典!


身為重慶人來憑著20年的吃面經驗回答一下? (ˊωˋ*) ?有不對的地方請輕噴

對我來說面是分為細面,韭菜葉和刀削,哦對還有榮昌鋪蓋面。做法的話一般是分為湯麵和干溜,我一般都是吃豌雜的時候喜歡點干溜。

一般麵館都是賣的水面吧,就是一大團團在哪裡的那種,那種一把一把的乾麵一般都是家裡買的。刀削和鋪蓋面現在少有手工的了,機器弄的沒有手工的好吃啊(`皿′)刀削和鋪蓋面我都喜歡那種薄薄的,機器弄的要麼太厚要麼厚薄不一啊!

當然要單論面的口感肯定是不如北方啦,我對「重慶的面不如北方勁道」這句話都免疫了,畢竟對我這種吃面還專門讓老闆煮融點的人來說勁道什麼的才不要呢,味道才是最重要的好嘛!你讓我吃陽春麵我真的吃不下啊拜託!

當然四川的擔擔麵和燃面也很好吃!

還有涼麵一定要放糖!不放糖不是涼麵!

對了幼兒園的時候經常吃面塊不過一般麵館里沒有,現在有些火鍋店裡倒是有,不知道能不能算重慶的面。


作為宜賓人,不請自來。
說實話我沒吃過正宗的燃面。
四川的面我一般分為兩種:湯麵和乾麵。
湯麵:排骨,肥腸,牛肉熬制的肉湯為代表,輔以香料和芹菜或者是能下鍋就燙熟的蔬菜(如豌豆尖,菠菜等)。特點是辣(這不廢話么),麵湯很油,但是有菜可以調節~
乾麵:燃面,尖椒牛肉麵~吃這種面需要單獨配一碗湯,宜賓燃面配的是大骨和海帶熬制的湯,很好喝,也解油膩,去過好幾個市,吃過很多打著「宜賓燃面」的招牌的店,如果進去沒有配海帶湯(我喝過煮麵的麵湯,加很多雞精的白開水湯……),那麼就可以直接走了。
重慶的小面偏麻~其他的跟四川差不多。
麵條一般有兩種形狀:圓柱體和長方體。一般雞蛋面是圓柱體,還有麵館裡面的面絕大多數是圓柱體,個人更喜歡長方體的。湯麵適合煮長方體的面,更好吃(??ω?)?嘿,乾麵適合圓的,因為圓的。

沒找到燃面的圖……


首先說一下,川渝這個說法一直覺得很LOW,也不知道是哪個砍腦殼的想出來的。一般本省人都說巴蜀。個人認為四川的簡稱統一為蜀,重慶的簡稱統一為巴比較好。前面有川南的小朋友說重慶的面是沒有澆頭,其實不然,重慶小面沒有澆頭的一般是最便宜的,而銷量最大的應該是紅燒牛肉的小面。下面我們系統的簡述一下的在巴蜀認知中的面。

面也是講究三位一體的,聖面,聖澆頭,聖湯頭共同構成一碗神聖而美味的面233。全國吃了一圈下來,感覺只有巴蜀和江南才將三位一體做到了平衡。巴國的面分南北兩派,北派是傳統的湯麵,湯是筒子骨的湯頭,澆頭有紅燒牛肉、榨菜肉絲、雞雜、燉雞、排骨、肥腸、酸菜肉絲等等,甚至還有萬州風格的現炒澆頭。面則是由善於制面雲陽人提供,面要筋道,加鹼水,還不能太粗,以免難於與澆頭、湯頭合體。點的澆頭只要不是太奇怪,一碗面總能感受骨湯的鮮、骨油的香、澆頭的濃厚、水面的筋道。一碗面就這樣開啟了一天的幸福。

南派就是陪都城的小面,作為誕生了江湖菜的聖城陪都,陪都人的嘴就像陪都的路一樣難以馴服,一個車手去陪都的山路轉轉就會覺得藤原拓海只是個LOW逼。而吃過陪都的江湖菜,也會覺得『尼瑪,這嘴上的時尚變化可比扭腰時裝周快多了。』鐵打的陪都,流水的陪都料理,作為陪都人的筆者現在想尋覓一鍋兒時記憶的紫陽雞也是極難的。在這種條件下,陪都小面其實一直在變化。以前陪都的小面主流尚是湯麵,而近來有些已經有些往干拌的方向發展,過分客人賞味的需求,逐漸從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大婦變成了只負責貌美如花的妖艷賤貨。變得不太像一份早餐了。

蜀國的面,大致也得分三派,川東,川西,川南,川東自達州到內江,基本上與巴國的北派面差不多,也是三位一體的平衡派系,其中內江牛肉麵最為有名。作為出過張大千這種近代食神的地方,面做得自然也是不錯的。內江的面在成都也有不少。川南的面則自成體系,著重點在三位一體之外,比如宜賓燃面就是很好的例子,這是一種干拌面,行家之間的PK,主要體現在香油的煉製和冬菜等食材的選擇上,一般川南之外的人很難GET到川南面的點。最後我們說說川西的面,作為川西面代表的成都,基本上在麵食上處於被動挨打的位置。擔擔麵總店都被外省人拿去了,面的總體水準相對於十年前不僅沒有長進,反而有所退步。筆者作為一個媒體人,在成都四年,也找了四年,發現成都目前已經找到的擔擔麵,水準不如東京池袋的川菜館子。而且張哥鱔魚面,雖然價高,但三位一體上,湯頭明顯是個短板。倒是抄手還保有一定水準,還有新都新繁的紅油豆瓣抄手可以救亡圖存。成都的面喲,快覺醒吧!


在重慶呆了三年了,大愛小面,怎麼吃都不會膩,哪家都不會難吃,各有千秋,各有風味,那些名氣大的店我反而覺得不一定真的那麼好吃,路邊攤那種味道倒是往往令人驚喜…


作為一個陝西,四川的結合型人來說,這個問題還是可以回答一下。

我愛吃面,兩地的面吃了20多年了。總結了一句話:
陝西(或者北方)的面才叫吃面,四川(可以代表川渝)的面那叫吃湯里的味道。

佔個位置,閑了祥答。


其實川渝地區的面就是鹼面。鹼面並不是川渝地區獨有的,武漢、蘇州甚至是台灣都食用鹼面。哦,台灣人管鹼面叫白面,我怎麼覺得怪怪的。


鹼水面卅!


我是來頂tina答主的,有些人地方保護主義很嚴重啊,重慶四川各地都去吃過,農家也吃過,這些年重慶小面被孟非抄的很火,其實我個人也不喜歡吃,一碗加辣子的素麵條子真的談不上有多好吃,湯麵一吃湯頭二吃澆頭三吃面頭,川南的面確實內容更加豐富,祖籍江浙當然是蹄花面更符合口味啦~小面只能叫有重慶特色吧


川渝的面,我就簡單說說我吃過的。說之前先說下,成都的棒棒面是真心有點吃不習慣(不黑,就是個人不是太喜歡,勿噴)!之前在川內各個地方轉轉悠悠有過那麼兩三年,每到一個地兒,吃面是必不可少的!
先說下自己老家的面:資中兔子面,細濕面(本地叫法應該是:水葉子面)+專門配製的兔丁+焦糊香的油潑辣子+新鮮的韭黃節子,再配上各種小蒸籠,味道真的不擺了!
然後就是內江的紅燒牛肉麵,誰吃誰知道!
宜賓的燃面+嫩嫩的蒸蛋,絕對是吃貨的口福!
在瀘州吃過辣雞面和姜爆鴨面,這個必須要吃干拌面,味道很霸道的!瀘州的白糕葉兒粑也不錯的,雖說不是麵食,有點偏了,簡單推下!
另外呢廣安的豬肝面也不錯,豬肝很是嫩滑!
綿陽是米粉,就不說了!
樂山的燒麥應該算是麵食哈,也不錯的,另外就是豆腐腦特色很明顯!
還有就是德陽的中江挂面,在成都家裡基本都是買這挂面!
最後就說下重慶的小面,小面在重慶吃過幾次,細面畢竟是個人所愛,再加上這兩三年工作需要基本待江浙滬一帶,能吃上的具有一定川渝面特色的,也就只有重慶小面了,吃過多少次就記不得了,前段時間在杭州西溪吃過一家小面,黑不錯。另外就是老麻抄手,這個也應該算麵食吧!但是個人不敢確定它是不是重慶出來的,就個人來說感覺重慶的口味還是沒有那麼重麻的!
對於各種面來說也就看到重慶小面在江浙滬有不少,其他的基本就沒有了。也希望哪天其他說的面,能夠出川,遍布各地!


無圖。我喜歡的面,是豌豆尖大量下市時早上煮了一碗豌豆尖順手下的一把面。不是為了吃面,而是為了那口鮮嫩的豌豆尖。


來成都快四年了,由於個人特別愛吃面,所以經常到處吃麵館。吃到的比較好吃的基本都是西北人開的。。。應該是個人口味決定的。去過蘇杭 蘇面也是很好吃的


來四川吃過的最好吃的面是在 宜賓市南門橋下面的城牆麵館吃的蹄花面 。 想想就流口水。


鹼水面 做法的話有干溜和湯麵


還沒去過巴蜀,不過我們公司的川菜師傅,手藝絕對是一流的。半年長了20斤。


謝邀,作為一個生活在河北的東北人,沒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啊……不過,我要尊重題主。所以也要回答。


我在成都還沒有吃到過正宗的土面。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大家都說春茶好,如何選擇呢?
Instagram 和新浪微博上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美食博主?
同樣是寶雞的小吃,為什麼豆花泡饃不像擀麵皮、臊子面和油酥鍋盔那樣,在全陝西(甚至更大範圍)發揚光大?
怎麼做出好吃的滷肉飯?有什麼技巧?
正宗川菜有哪些知名菜品呢?

TAG:美食 | 成都 | 重慶 | 四川 | 川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