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知名建築的入口不在一樓?
比如理查德·邁耶的道格拉斯住宅。純粹好奇想收集一些。
先上圖,腦子不好,大概能想到分這麼四類。每類舉四個例子吧。
坡地不知幾層型
巴瓦鋼鐵公司大樓
陳其寬女白宮
菊竹清訓skyhouse
巴埃薩Turegano house
入口地下藏著型
保羅安德魯國家大劇院
安藤忠雄水御堂
卒姆托瓦爾斯溫泉浴場(坡地地下藏著且不知道算幾層。。。)
貝聿銘盧浮宮改建
樓梯坡道愣上型
柯布西耶哈佛大學卡朋特視覺中心
柯布西耶斯特拉斯堡國會中心方案
劉家琨鹿野苑石刻博物館
Pezo Von Ellrichshaunsen Solo House
下層裝成台基型
伍重悉尼歌劇院
巴瓦沙灘酒店
王大閎學生活動中心方案
巴埃薩The Olnick Spanu House
--------------------------------------------------------------------------------------------------------------------------------------------
到底啥是一層
值得討論的是最後一類將底層偽裝成台基而使主要使用空間顯得重要或輕盈的設計方式,自文藝復興美第奇府邸以來便一直存在,到古典主義時代底層偽裝成基座更是被固定成為「三段式」立面設計的金科玉律。這也或許是我們中學時經常聽說的英美語言中first floor 和ground floor表述對象差異的來源。而從學習的角度,底層與地面找關係,也是常用設計策略。
下文部分節選自P大cjq同學的考據論文,十分有趣。
雨果在《巴黎聖母院》里寫到:現在這個正面缺少了三樣重要的東西。首先是原來把那十一級台階從地面上加高了;其次是三座拱門神龕里下方的一系列雕像;還有裝飾著二樓長廊、神龕上方從前歷代二十八位法蘭西國王的一系列雕像,從希勒德貝爾起,到手執「皇柄」的菲利浦———奧古·斯都。
英文原文為:Three important things are to-day lacking in that fa?ade: in the ?rst place, the staircase of eleven steps which formerly raised it above the soil; next, the lower series of statues which occupied the niches of the three portals; and lastly the upper series, of the twenty-eight most ancient kings of France, which garnished the gallery of the ?rst story, be-ginning with Childebert, and ending with Phillip Augustus, holding in his hand 「the imperial apple.」
川芳男在他的《實用英語詞源辭典》中,作了如下解釋: 「stor(e)y 層,樓層。與story(故事)出自同一詞根。來自為了區分不同的樓層而鑲嵌在各層外側的storied windows(繪有描述歷史著名事件場景故事的窗戶)。」 也就是說,storey一詞,最早並非指現代意義上的樓層,而是gallery周邊一層層的彩窗和雕塑。二層名為first storey,則地面名為ground floor 也就十分自然了。或許可以這樣理解,storey 更像建築本身的一部分,而建築則是建立在ground floor之上的。
重心放在神權色彩濃重的建築上未免有失偏頗,不過考慮到早期民用建築的規模與重要性,應該還不需要層的概念,所以此詞從宗教建築而來從邏輯上是合理的,而此後人們沿用這個習慣不變,也說得通。
而北美方案的形成,大概是發現新大陸的產物。當不同地區、不同人種聚在一起,準備開闢新天地的時候,制定統一的新標準非常必要。而此時的房屋,由於底層與其他樓層無異,又無需凸顯神權,那麼將底層和其他樓層統一編號就水到渠成了。同時,也可能有類似美式英語產生的原因的影響。而此後,兩種方案由於殖民、貿易等等原因,在世界各地傳播,則與它本身的產生原因無關了。
在地勢比較複雜的地區很多建築要說幾樓是入口都很難,例如重慶和香港就隨處可見這樣的例子。
想到很多建築會運用一個長坡道把人引到二樓的這種做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更多例子,暫時想到三個,
1.鹿野苑石刻藝術博物館2.馬里奧.博塔聖-維塔爾私人住宅
3.象山校區的某棟樓
安藤忠雄的水御堂
風之教堂
貝老的巴黎盧浮宮改建
不在一樓就是跟外面道路有高差啊
來推一個可愛的房子
這就是從屋頂標高下台階去二層,進門再繞一圈下一層
Luigi Snozzi—Casa Bernasconi 1990
來推一個可愛的瑞士老頭
謝邀
鹿野苑石刻博物館
謝邀
想到兩個
1.國家大劇院,唯一的出入口,北側地下一層。
主入口
入口通往建築主體在地下一層2.僑福芳草地(我的理解出入口在四層。。)
重慶這樣的房子太多了!知名的沒太關注呢
航拍中國第一季,第二集——陝西地坑院,長見識
湖南大學研究生院院樓
設計師,魏春雨 湖南大學建築學院院長。
其實一樓也有許多入口。而且因為地形高差的原因,臨街的一面,二樓是入口。另一面一樓是入口
但是物業為了方便管理,只保留了二樓的入口。
所以我見過建築學院許多老師甚至是副院長在這所教學樓里問路。
所以在這裡想說中國的設計師在做方案的時候要考慮中國的國情。既然沒有辦法干預後期的管理就不要強行在方案上玩兒花。這樣不但非常不方便,而且在疏散上也得不到保障。
http://mp.weixin.qq.com/s/nK7Uy-fb0W3eamxypnmCCw
可以從圖片看到立面細節非常豐富。建築內部也很有細節,總的來說還是非常棒的。可是我不相信,建築師沒有辦法預料到後期的管理問題。所以這就變成了一個視而不見的問題了。魔都某小區
瀋陽建築大學女生寢室七號寢室樓
所有法院大樓。
都是大台階直上二樓。設計原因是為了讓你氣喘吁吁自亂方寸(而法官正襟危坐心平氣和)。
馬上就想到了geisel圖書館
好像不少學校里逸夫樓是二樓進門
中國有名的話就國家大劇院
抖個機靈。。香港幾乎所有的樓入口都不在一樓。。因為有一層叫ground floor。上面才是一樓~~
吉林大學好像一堆都不在一樓,不過也不是啥知名建築就是了
我成電圖書館
青島很多,例如萬象城,一樓出口在路上,二樓也是可以直接走到馬路上,三樓也能走出來就是馬路。
1
最常見的就是剖地建築了
當道路在較高的地方時,總不能再繞到一樓進去吧。。。。
你說這個建築難道不應該從三樓進嗎?
難道要設計一個樓梯下到一樓?
隨手一畫 不喜勿噴
2
部分政府機關大樓 以及一些有紀念意義的建築
通過設計入口處通往二樓的大台階來體現其莊嚴的氛圍……
我覺得重慶隨便拖一個出來都符合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尤文圖斯2017年的新總部大樓。?
※上海同濟院到底工作強度有多大?華東院呢?
※土木人有沒有有正能量的故事?
※一級建造師考試怎麼複習最有效?
※建築師如果改行,有哪些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