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的紀年法,比如周紀開頭「起著雍攝提格,盡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是什麼意思?
百度了一下,答案說爾雅上面有記載:太歲在甲曰閼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強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維,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陽.——歲陽。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辰曰執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協洽,在申曰涒灘,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閹茂,在亥曰大淵獻,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奮若。
也就是起於戊寅年,盡於壬子年,總共三十五年。
還是不理解,讀起來很不通順,是不是外語翻譯過來的?
記得@三種不同的紅色 答過這個問題:
《資治通鑒》採用的木星紀年法在古代應用很廣泛嗎?和干支法相比各有什麼特點? - 歷史 - 知乎
不是。
首先贊一下題主的敏銳。我覺得歲名這一部分是從外語音譯的。
曾經聽過馬親王講座,講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外來元素(Sina Visitor System),就提到了太歲紀和資治通鑒里的這句話。大意是根據一些考據,太歲紀可能脫胎至古巴比倫天文學,由阿卡倫阿卡德語音譯而來,在周或更早時期傳至中國,所以太歲紀的辭彙都相當詰屈聱牙,跟古文組詞習慣非常不協調。
這種說法最早由郭沫若在《釋支幹》中提出。郭老考據到古巴比倫星名與太歲紀12歲名中有許多相符,含義上也有許多相似處,因此認為歲名來源於古巴比倫星名的音譯。此外他還認為古巴比倫黃道十二宮傳入中華變成十二辰體系。
例如:處女座(Virgo),在阿卡德神話中意為月神Sin之女Ishtar,對應太歲紀中的攝提格。攝提為Ishtar,格為星(kakkabu)的省略kak,攝提格意即Ishtar之星。
也有人覺得中國古代天文學為獨立產生(《巴比倫天文學的黃道十二宮和中華天文學的十二辰之各自起源》),甚至覺得是十二地支傳入西方變成黃道十二宮(《十二地支十二宮源流考》)。但是我覺得這種說法首先要考據中國古代可能存在那種奇怪的組詞方式,以及要證明郭老考據的BC2100左右的巴比倫星表及其讀音不可靠。
ps:司馬光幹嘛非要用當時已經被拋棄了上千年而且並不準確的太歲紀!他是有多愛炫技加逼格啊!作為讀者看得超痛苦噠!
得注意的是,本書使用了一套「古怪」的計時術語作為全書的時間框架體系,如「閼逄攝提格之歲」之類。「閼逄」相當於漢語「甲」,「攝提格」相當於漢語「寅」。為什麼不用漢語的天干地支,而偏偏要用一套多音節語言的干支體系呢?司馬光沒有交代。
《史記》的《曆書》裡面也用到了這套多音節干支術語,司馬遷也沒有交代其來源。這為後人胡思亂想提供了口實,如竺可楨就建議梵語學者用梵語破譯這套術語。更有人藉此宣稱中國人祖先來源於西亞兩河流域或古埃及。
其實,我國古文獻明文記載這是天皇語言,即三皇時代的官方語言。明代著名學者萬民英所著《三命通會》云:「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繼盤古氏以治,是曰『天靈』,淡泊無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其十干曰:於逢(又名「閼逄」——編者注)、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十二支曰:困敦、赤奮若、攝提格、單于、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蔡邕《獨斷》曰:『干,干也。其名有十,亦曰十母,即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其名十有二,亦曰十二子,即今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謂之天皇氏者,取其天開於子之義也;謂之地皇氏者,取其地辟於醜之義也;謂之人皇氏者,取其人生於寅之義也。故干支之名在天皇時始制,而地皇氏則定三辰,道分晝夜,以三十日為一月,而干支始各有所配。人皇氏者,主不虛王,臣不虛貴,政教君臣所自起,飲食男女所自始,始得天地之氣而有子母之分,於是干支始有所屬焉。」所以,司馬遷和司馬光所使用的這套多音節干支術語是中國最早的官方時間術語,屬於「皇綱」性質,故而被採用為歷史的紀年詞語,以表示歷史的正統。《爾雅?釋天》中:
「大歲在甲曰閼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強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維.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陽.歲陽.
大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辰曰執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協洽.在申曰涒灘.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閹茂.在亥曰大淵獻.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奮若.」
所以應當理解為起戊寅,盡壬子。凡三十五年。
大歲是一個虛擬的星宮運行概念,古代人對天的劃分就有了天干地支。作為實際觀察的需要,根據木星運行的軌跡虛擬了一個「大歲」也就是「太歲」的概念。
關於攝提格之語有說來源於亞細亞文明的,有說來源於梵語的。
我看就是古楚語「攝提貞於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
太歲紀年的命名確實讓我很疑惑,先秦很多命名完全看不到符合古漢語文法的地方到底是音譯還是自造,值得深入探討。可能是語言學和古代天文學交流的重要遺存。
古代沒有1234,但是有天干地支,子丑寅卯就相當於某月一號二號三號
推薦閱讀:
※如何確定被打死的不是孫悟空而是六耳獼猴呢?
※為什麼會出現古代文學研究的看不起現代文學研究的,現代文學研究的看不起當代文學研究的現象?
※瀟湘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是一個什麼樣的意象?
※如何用詩經體改編潘長江的《過河》?
※孫子兵法有沒有文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