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特宏峰 (Matterhorn) 的攀登難度到底如何?
有在歐洲喜歡登山的小夥伴嗎?目前已經登上楚格峰,勃朗峰等等,難度一級一級加大,今年夏天打算挑戰杜富爾峰(Dufourspitzel),但是最終的目標是在歐洲這段時間能有幸登上馬特宏
本題已加入圓桌 ? 挑戰山野,更多「登山」相關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我在16年夏天登頂了馬特洪峰,算是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以下文字和圖片均為本人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我,有興趣來歐洲一起登山的朋友,認識一下吧!
我攀登馬特洪峰的視頻 ^_^
優酷視頻鏈接: Matterhorn 馬特洪峰-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youtube視頻鏈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1HVCmfYnlUt=182s
# 馬特洪峰到底有多難
通常來說,每座山都有多條不同的線路,不同線路有不同的難度。對於一座山來說, 常規線路(normal route)通常是危險和難度最小的那條線路,也是最多人爬的線路。
一條登山線路的難度取決於很多方面,包括但是不限於:長度,坡度,岩石or冰雪or冰岩混合
阿爾卑斯登山線路的難度評級如下:F(簡單),PD(有點難),AD(挺難的),D(難),TD(非常難), ED(變態難)
勃朗峰(阿爾卑斯最高峰)常規路線的難度是PD。我這次登頂馬特洪峰的線路是常規線路,hornli ridge,難度是AD左右。
根據我的經驗來看,普通人經過合理的訓練,爬PD的線路沒有問題。AD的路線是業餘愛好者能爬的很難的路線了。D級別的線路需要相當的攀岩和攀冰技巧,體力經驗要求也非常之高,自主爬至少10條TD級別的線路是成為IFMGA登山嚮導的要求之一。
目前登頂過馬特洪峰的國人很少,希望以後有越來越多的國人來歐洲登山
# 攀登馬特洪峰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攀登前的一周,適應海拔
雖然阿爾卑斯的山峰絕對高度不高(馬特洪峰4478m, 勃朗峰4809m),但相對海拔還是很高,因為山谷里的小鎮的海拔通常不到1000m。如果不適應海拔直接攀登4000m以上的山峰必然會受到高反的影響。適應海拔這對於馬特洪峰這種『技術性』較強的山峰是很關鍵的。
我本人在爬馬特洪峰之前進行了6天登山訓練,順便爬了勃朗峰,下面是這6天訓練攀登的照片:
1. half traverse Breithorn,馬特洪峰附近的一座山峰
2. Petite Aiguille Verte, 8月份下大雪,冰岩混合路線
3. 從Aiguille du Midi下來
4. cosmiques ridge
5. cosmiques ridge
6. cosmiques ridge的『新』路線...傳統路線人太多,guide帶我找了一個更難的...
7. gouter hut的日落
8. 站在勃朗峰頂(阿爾卑斯之巔)看日出
9. Breithorn
攀登的前一天
從zermatt坐纜車到黑湖,然後徒步1-2小時到達hornli hut吃晚餐+過夜。在這個高山木屋過夜的人基本都是來爬馬特洪峰的,大家身材都很好,一看都非常fit,哈哈
徒步去hornli hut的路上遙望馬特洪峰
hornli hut最近剛剛重新裝修過,非常新,樓下的餐廳風景一級贊
這是房間里的樣子,在阿爾卑斯的高山木屋都是多人間,但是很乾凈
這天下午,我先自己探探路,走了最開始的一段試試。實際上,最開始就是一段這樣的垂直岩壁,雖然不是很難,但穿著高山靴背著背包爬這樣的路線,還是不簡單的... 這個路繩是為了讓大家快速通過,要不然一開始就會出現排長隊的情況
歐洲的高山木屋(mountain hut)的晚餐都是三道菜,下面這個是主菜,味道不錯
晚餐的時候會和guide一起吃,我爬馬特洪峰的嚮導叫michal,我之前就認識他,他曾經是斯洛伐克滑雪國家隊的,後來成為了IFMGA認證的高山嚮導,神奇的是他爸爸也是馬特洪峰的guide....
攀登當天
凌晨4:20,外面還漆黑一片,但高山木屋的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隊。hornli hut的原則是所有人不得早於4:20出發,當地的嚮導會排在隊伍的前面。這些規定聽起來很不合理,但其實非常非常有必要,因為當地嚮導對於路線最熟悉,而且攀登的最快,走在最前面攀登不會帶錯路。
前一天晚上我並沒有睡的很好(通常在高山木屋都很難睡的很好,尤其是海拔比較高的木屋),我早上起來的時候吃了點麵包,喝了些紅牛,竟然感覺肚子不舒服,當時感覺肚子里有一股氣讓我很難受。當時真的是非常絕望,為了這一天準備了這麼久,最關鍵的日子竟然不舒服。
我和michal說,我肚子很不舒服,michal只是說我們走走看,可能走著走著就好了,當時的情況也只能這樣了。
4:20am所有人都準時出發,我和michal排在了隊伍中的第10組的左右,出發之後所有人都健步如飛,這就是攀登馬特洪峰的節奏,所有人必須fast fast fast
我們到達Solvay Hut的時候大概是5:40am, 天空微微變亮。Solvay Hut是這條線路的中間點,是一個緊急避難的高山木屋,在非意外情況下不允許住人。
從hornli hut到Solvay Hut這一路都是在黑夜下攀登的,雖然不是特別陡,但很多地方還是必須要手腳並用。我緊跟著michal一路超車,到了Solvay Hut的時候我們前面只有三組人了。
從solvay hut開始,因為天已經開始微微亮了,我把gopro放到胸前開始拍視頻。向上攀登的一路上都沒有用手機拍照,因為根本沒有時間,我們必須快速的爬爬爬
下面這大部分都是gopro視頻的截圖,solvay hut之後的第一段岩壁,蠻陡的,從攀岩上來說難度大概4+吧
從solvay hut又爬了大概半小時,路線上開始出現冰雪,我們需要穿上冰爪,這時候太陽剛好冒出來一點點
太陽出來後michal也特別開心,哈哈
我在穿crampon的時候順便拍到了後面的人攀登的畫面。從這兩張圖片就能看出,馬特洪峰並不是一個靠走就能登頂的山,一路都需要『爬』
整個攀登線路都非常陡,暴露感非常強
這一段是完全垂直的岩壁,好在有很多好抓的手點和腳點,但必須要適應穿著冰爪攀岩的感覺
最陡的一部分是有路繩的,主要是為了安全考慮,因為在暴露感這麼強的地方真的不能犯一點錯
這張圖能看到遠處的救援直升機在巡邏
頂峰之前最後一段冰岩混合路線比較陡,感覺沒有盡頭
無盡的攀登之後,突然發現前方是萬丈懸崖,總算爬到了山頂的山脊,快要登頂了
7:20am, 站在馬特洪峰山頂的那一刻成就感非常強烈,因為一路爬上來真是很不容易,3個半月的準備沒有白費。
我和michal用了3小時登頂,是那天第三組登頂的隊伍。雖然成功登頂,但對於整個攀登來說只成功了一半,還要安全的下撤,大部分意外都是發生在下撤途中。
在山頂停留了不到一分鐘,我們就開始下撤。一切都是為了安全考慮,在山上停留的時間越久,遇到危險的可能就越大。michal問我要不要拍張照片,我說不必了,因為我覺得我還會再回來。
左邊是瑞士,右邊是義大利,這個山脊就是兩國的邊界
下山的路更加難走,直接面對著這麼陡的坡,不能犯半點錯誤
絕大部分來爬馬特洪峰的都是要請高山嚮導(mountain guide),除非你真的非常非常牛,而且對於路線熟悉
有些路段實在是太陡峭,下攀很危險,這種路段michal幫助我abseil(中文叫"繩降"?)。
需要說明的是,我當時abseil的經驗非常有限,不應該雙手抓著繩子的,應該鬆開繩子身體放鬆,看後面的路線
在下攀的過程中,michal要求我盡量面朝山下。在比較陡的地形下,下攀的時候面朝山上會『感覺』更安全更容易,但致命缺點是太慢。馬特洪峰的攀登對於時間要求特別嚴格(具體原因後面會說),所以下攀的時候一路面朝山下,不能恐高,必須時刻專註。
下面都是gopro視頻截圖,gopro的廣角會讓坡度看起來沒那麼陡,實際情況比圖片看到的還要陡很多
10:20am 我和michal回到了hornli hut,總算鬆了一口氣。登頂用了3個小時,下撤用了3個小時。我們是當天第3組登頂的隊伍,第二組下撤回hornli hut,超水平發揮了
回到hornli hut後請michal一起喝一杯啤酒慶祝一下,正在曬著太陽的時候,發現直升機從馬特洪峰上面分三次救援下N個人....我對此非常驚訝,因為那天天氣非常好,沒想到山上還會發生事故。michal對此見怪不怪,因為直升機救援在馬特洪峰是很常見的,這也是為什麼他讓我一直快快快的原因。儘快下山儘早安全,在山上停留時間越久遇到危險的可能越大,這個危險可能是其他登山者造成的。
再次感謝過michal之後,我就自己下山了,michal明天還有其他客人,他會繼續住在hornli hut
下山的路上總是忍不住回頭多看幾眼馬特洪峰,雖然剛剛從山頂下來,但一丁點『征服』的感覺都沒有,和山比起來,人實在是太渺小了.
回到zermatt後再次遙望一下馬特洪峰!
下山的時候我就覺得特別餓,回到小鎮上想要立刻吃吃吃,在瑞士這麼貴的地方,可以放開吃又不用等半個小時的就是麥當勞啦!一個人吃一份雙人套餐,5分鐘之後番茄醬都沒剩下一點
攀登的部分到此結束
#馬特洪峰的難點在什麼地方
我覺得最主要的難點在於: 攀登者必須能夠非常快速的攀登,體力要求很高。
如果9點鐘還沒能登頂,下撤的時候就會有危險,因為10點鐘左右氣溫就蠻高了,山上的冰雪會融化變軟,在那麼陡的坡上很容易滑墜,後果是致命的,這也是為什麼登山通常要半夜出發。另一方面阿爾卑斯山區下午通常會變天,尤其是高海拔,下雪下雨烏雲密布都很有可能。通常來說早上天氣最好。
很多人請了高山嚮導,但是剛爬到一半被嚮導命令必須下撤。因為從前一半來看,如果攀登者的速度不夠快,嚮導是不願意繼續攀登的,嚮導們經驗豐富,安全意識非常強。
馬特洪峰的另一個難點在於全程需要手腳並用,不同於很多入門級山峰,只靠『走』就能登頂。這就需要攀登者有基本的攀岩訓練,上肢以及核心肌肉的訓練。
# 為了攀登馬特洪峰,我是如何準備的
2016年2月份 我在off piste滑雪的時候膝蓋受傷,之後兩個月沒有進行任何運動,身體狀態跌倒了谷底。從4月末開始,恢復運動,為夏天的登山計劃做準備。
在訓練前期,我做了很多研究,研究如何高效的準備登山,看了幾本書,研究了很多網站,看了很多youtube上的視頻。我覺得幫助最大的是網上的一片文章how to train for mountaineering。另外經常看看youtube上其他人爬馬特洪峰的視頻給了我無限動力,因為真的是太酷了。
簡單總結一下我的訓練方法:1. 工作日交替進行跑步,爬樓梯和室內攀岩 2. 周末盡量真正去山裡爬山 3. 適當的休息
1. 跑步和爬樓梯都是有氧訓練,主要訓練腿部肌肉,心肺和耐力。跑步的話我一般至少跑10km,不會多於25km。對於登山來說,其實爬樓梯比跑步更有效,因為爬樓梯和爬山用到的腿部肌肉基本一致。爬樓梯另外一個優點是強度可以很大,我一般訓練的時候盡量一步邁兩個台階,累了之後改成一個台階,過一會再變成兩個台階,這樣可以一直保證很高的心率。我所在公司一共14層樓,我一般從底層爬到頂層再坐電梯下來,往返10次左右,中間不休息,後期會穿著登山靴背著裝滿技術裝備的背包爬樓梯
對於爬馬特洪峰這種比較「技術」山峰,攀岩也是非常重要非常有幫助的,我一周會去兩次攀岩館,前期提高基本技術,後期注重耐力訓練。爬馬特洪峰的時候一多半時間都要手腳並用,雖然只有最後一個小時特別陡,但是核心力量,胸肌,肩,手臂(小臂+大臂)很關鍵。雖然完全不會攀岩原則上也可以跟著嚮導爬馬特洪峰,但是會困難很多很多.
2. 就像how to train for mountaineering說的那樣,you need to climb mountains to train for mountaineering(你必須通過登山來訓練登山),城市裡的訓練永遠無法替代在山裡的時光。我在這三個月里基本每周末都會出去爬山,包括如下:
- 蘇格蘭高地爬山三天
- 羅馬尼亞爬山露營三天,爬了一些沒有trail的山
- 保加利亞爬山兩天,保加利亞最高峰附近的山脊traverse很像馬特洪峰的hornli ridge
- 威爾士北部山區我去了兩個周末,一次自己爬,一次找guide學戶外scrambling 和簡單的 rock climbing
- 斯洛伐克最高峰, 和michal一起爬的,和matterhorn蠻像的一座山,但沒那麼高
- 義大利最高峰Gran Paradiso,難度F
- 德國最高峰 Zugspitze via H?llental
- 奧地利最高峰大鐘山 Grossglockner ,難度PD
- 阿爾卑斯最高峰 勃朗峰 Mont Blanc,難度PD
- 倫敦附近最陡的小山坡,落差100米但是很陡,背著包上下10次
- 3. 休息也是非常重要的,當我覺得特別累了的話就會休息一天,一周休息不會超過兩天
# 攀登馬特洪峰需要哪些裝備
最主要的是:
- 頭盔(時刻都要帶!)
- 冰鎬,普通冰鎬即可,馬特洪峰hornli ridge不需要技術冰鎬
- 冰爪,普通冰爪即可,但要有前齒
- 登山鞋,必須是專業登山鞋(能卡冰爪的),不能是徒步鞋,歐洲大部分山不是很冷,B2的即可,不太需要B3的
- 背包,我用始祖鳥的這款,不管是登山,滑雪
- harness, 需要自己有,繩子及其他裝備guide會有
- 水,至少1.5L, michal建議我把水和紅牛兌在一起裝在瓶子里,有能量
- 零食,高熱量,如巧克力
- 登山褲,馬特洪峰不冷,而且時刻在快速移動,普通攀岩褲即可
- 登山的衣服,吸汗的base layer必不可少,middle layer根據溫度隨時穿,shell layer用來防風也必不可少
- 頭燈,因為最初的一個半小時都是在黑夜下攀登
# 攀登馬特洪峰一定要請高山嚮導嘛?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肯定要求嚮導的,因為真的很危險。目前來說馬特洪峰山一共死亡了500人左右,每年都會有若干起死亡的事故,受傷的就更多了。
在我攀登馬特洪峰前一周還有兩個英國人凍死在了馬特洪峰上,他們攀登速度太慢,最關鍵的是沒有及時放棄,天黑了還被困在山上,夜晚直升機沒法救援,只能被凍死。這樣的新聞每年都能看到...
在summitpost上還看到了這樣一篇非常讓人傷心的文章,一個登山者眼看著旁邊一個獨自登山的人從馬特洪峰上滑墜1000米,根本沒有生還的可能。
希望想爬馬特洪峰的朋友都看看下面這段文字,一定要謹慎,不是ueli steck這種級別的大牛就不要想著solo了。
如果你還不知道什麼叫running belay就更不要不請嚮導去爬馬特洪峰了,生命可貴。
# 攀登馬特洪峰之後我有什麼改變
更喜歡登山了!
攀登過馬特洪峰之後我本來打算請guide爬艾格峰(eiger)的(難度AD+),後來天氣不好,只能取消了。後來我自己爬了eiger旁邊的僧侶峰(M?nch)和少女峰(jungfrau),這兩座山的難度都是PD
對於我來說,下一步的目標並不是和guide一起爬更難的山,而是能夠開始自主爬一些『技術型』的山峰。
爬jungfrau的時候天氣不是很好,大部分時間在雲里...
爬過馬特洪峰之後的另一個改變是徹底喜歡上攀岩了,為了爬更難的山,必須要把攀岩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 在歐洲登山和國內登山的區別
雖然沒在國內真正的爬過雪山,但我還是在一些戶外論壇上看過很多國內爬山的帖子,我覺得在阿爾卑斯登山相比於在國內還是有很多優點的:
- 作為現代登山的起源地,阿爾卑斯有著無數的登山木屋(mountain hut)。在阿爾卑斯登山的行程通常是第一天徒步到登山木屋,吃晚飯(前菜+主菜+甜品),睡一覺,第二天凌晨出發登頂,中午的時候已經下撤到安全區域。這就意味著登山者不需要帶著帳篷和爐頭等生活用品,可以完全專註於攀登本身,速度快,效率高,而且吃的好,睡的香,一點都不自虐
- 阿爾卑斯山脈有數不清的滑雪場,夏天的時候很多纜車也還在運營,很多的登山線路可以直接坐纜車到半山腰,跳過無聊的徒步部分,直接進入高海拔攀登(alpine climbing),省時省力。
- 阿爾卑斯的登山嚮導都是IFMGA認證的,攀登過程中可以學到很多,不得不承認的是國內和國外的登山水平差距還是太大了,(據我了解)目前還沒有中國人爬過歐洲的三大北壁,至少要lead 10條三大北壁這種難度的路線是成為IFMGA嚮導的必要條件之一。
- 相比於國內,在歐洲登山並不貴
有計劃夏天來歐洲登山的朋友聯繫我吧
終於有機會回答此問題了。
2017年10月,古古和搭檔周鵬遠征歐洲,完成了馬特洪峰北壁的「施密德線路「,成為國內首次完成馬特洪峰北壁的攀登者。(本文圖片除特殊註明外,均來自古古/周鵬/李爽)
凡是看過古古攀登的人,都印象深刻:攀登技巧嫻熟,動作乾淨優美。
18年攀登經驗,10年高山嚮導,古古一直踐行著自己對於阿式攀登的理解。
阿妣峰、婆繆峰、布達拉、幺妹峰,這些國內極富難度的山峰都留下了古古的身影。
馬特洪峰的誘惑
談到阿爾卑斯最著名的山峰,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馬特洪峰。由於獨特的外形,馬特洪峰在各種世界最美山峰的的排名中均榜上有名。
馬特洪峰地處義大利和瑞士交界處,外形突出,形似金字塔,是一座陡峭的椎狀雪山,越往上越陡峭。在四個山面中,又以北壁最為陡峭。
德國的施密特兄弟在1931年首次登頂北壁,並因此獲得了1932年奧運會的登山金牌。這也是歷史上僅有的3塊登山金牌,另外兩次分別是在1924年和1936年。
早在2008年參加CMDI培訓時,古古就知道了馬特洪峰,就像每一個阿式攀登者渴望令人動心的線路一樣,從那時起,他便想著要去嘗試下馬特洪峰北壁。
一直到2016年,他終於等來了一次機會。
初遇馬特洪峰
2016年,古古為了給贊助商拍攝視頻,第一次來到了馬特洪峰北壁山腳。為了尊重傳統,他像首登北壁的施密德兄弟一樣,和嚮導騎自行車到達山腳。
那一天,爬了1/3北壁線路,發現雪況很糟糕,判斷有流雪雪崩的風險,於是決定放棄。在他們下到山腳的時候,果然看到了山上有流雪雪崩發生,心裡暗暗慶幸。
雖然當天沒有爬上馬特洪峰北壁,但是他們爬了旁邊的另外一座山峰,每一個好天氣都來之不易,而他們不想白白浪費那天的好天氣。
休息了一段時間後,他們又重新嘗試了馬特洪峰,因為雪況,還是沒有選擇北壁,而是從東壁轉東南山脊登頂馬特洪峰。這次攀登被拍成了短片《馬特洪峰》。
雖然登頂了馬特洪峰,但不是從北壁,古古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於是便決定第二年再來一次。這一次專門登歐洲三大北壁,包括馬特洪峰北壁、大喬拉斯北壁和艾格峰北壁。
遠征歐洲三大北壁
在去年攀登馬特洪峰搭檔的建議下,古古將今年攀登歐洲三大北壁的時間定在了秋冬季節,時間定為2個月。然後找攀登搭檔,找贊助商,一切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最終,古古選擇了同樣是阿式攀登高手的周鵬作為攀登搭檔,他們在9月初便到了阿爾卑斯小鎮霞慕尼。在這個世界各地攀登大神匯聚的地方,他們開始了適應和訓練,等待合適的攀登機會。
三大北壁——三大北壁指的是阿爾卑斯山上三座山峰的北壁攀登路線,分別是大喬拉斯峰北壁、馬特洪峰北壁和艾格峰北壁。
三大北壁攀登難度極大,很多國際上知名的攀登大神都在三大北壁上留下過攀登記錄,看著密密麻麻的攀登線路,三大北壁的火熱程度可想而知。
大喬拉斯北壁的線路約40餘條,艾格北壁的線路有33條,馬特洪峰北壁也有7、8條線路。
攀登三大北壁的意義——阿爾卑斯是現代登山運動的發源地,有很多攀登線路,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三大北壁。歐美的很多攀登者都以完成三大北壁線路的攀登為榮,歐洲嚮導學校的嚮導很多畢業前也會爬北壁的線路。
「因為北壁線路的複雜性和挑戰性,很多攀登者都以攀登北壁來檢驗或者證明自己的攀登水平,三大北壁對我具有同樣的意義。」古古說,「同樣的,在三大北壁這樣一個世界攀登舞台上,也可以檢驗中國攀登者的實力」。
簡單理解,三大北壁對於歐洲攀登者的意義就像幺妹峰在中國阿式攀登者心目中的地位一樣。
三大北壁怎麼爬?
正常情況下,三大北壁的攀登時間都不長,馬特洪峰北壁和大喬拉斯北壁需要1天時間,艾格峰由於山體破碎,往往需要1到2天時間。但是只有極少數人可以做到這樣,因為三大北壁線路情況複雜,充滿危險,需要等待好的天氣周期。
由於攀登歷史悠久,三大北壁的攀登大多有規律可循。這次計劃的攀登時間和周期也是根據常年活躍在阿爾卑斯山區的瑞士嚮導的建議制定的。然而,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動,這一規律正在變得越來越沒有規律可循,充滿了隨機性。
他們原計劃先登大喬拉斯北壁,然後登馬特洪峰北壁,最後登艾格北壁。「對於攀登順序,沒有特殊的講究。」古古說,「完全根據攀登者的條件和線路條件而定」。
大喬拉斯在法國,離霞慕尼小鎮近,交通方便,而且物價也相對低一些,更有利於訓練和攀爬。而馬特洪峰和艾格峰是在瑞士,這便是當初制定攀登順序的依據。
作為國內頂尖的攀登者,古古和周鵬在歐洲等待攀登窗口期間,主要以適應為主。適應當地的線路情況,適應路書和實地線路的差異,適應當地的氣候,適應彼此的攀登風格。
為了能讓自己在攀登北壁的時候發揮出最佳的狀態,古古大多數時候都會去霞慕尼小鎮旁邊一座海拔2500米左右的卜雷旺山上進行越野跑訓練。當然,和周鵬攀登不同線路也是適應的主要環節。
阿爾卑斯山區線路成熟,可以滿足各種攀爬需求,有很多比較獨立的小山頭,有山脊線路,有Slab線路、岩石線路、冰雪線路、冰岩混合的線路,可以爬上千米的長線,也可以爬一兩百米的短線。
古古和周鵬爬了一些岩石線路、山脊線路和混合線路。對於山脊線路,古古表現出特別的興趣,他說,國內的攀登理念大多還在於登頂,對於長條山脊的山峰還沒有多大興趣,不過山脊線路特別有趣,比較好玩。
馬特洪峰北壁
在大喬拉斯考察線路的時候,發現很多本來容易在秋冬形成適合攀冰線路的地方都沒有冰。由於夏季降水量少的緣故,線路整體比較干,經過綜合評估後,他們放棄了大喬拉斯北壁線路的攀登,轉道馬特洪峰北壁。
10月7、8日,古古和周鵬搭檔,完成了馬特洪峰北壁經典施密德(schmid)路線。(線路難度:1200米,TD,WI4+,M5)。
馬特洪峰位於瑞士和義大利邊境,山頂遠看是山尖,但是從側面看卻是山脊。屬於義大利的一邊立了十字架,屬於瑞士的山脊有個聖母像。
馬特洪峰北壁的攀登用了兩天時間,10月7日凌晨3點半出發,一直爬到晚上8點左右,在離頂峰不到200米的地方臨時露營。10月8日9點出發,約2小時左右到達山頂。
線路變化——由於線路變化,本該是雪坡的地方成了硬冰,本該是WI4+的冰瀑成了M5的混合線路,經常遇到整個60米長的繩距間找不到適合做保護點的位置。第一天登到下午的時候就開始起大風,風夾著雪花吹得臉頰生疼。
臨時露營——雖然出發很早,但是依然沒能在天黑前登頂,還好他們帶了睡袋,於是在北壁的一塊大石頭下臨時露營,做了一個保護站,把自己和保護站連在一起,把繩子和背包墊在屁股下面,直接坐在雪上。
低溫、風雪——說是露營,實則坐了一夜,風雪交加,溫度降到零下20度,迷迷糊糊、半睡半醒間熬過了一夜。
大風——下撤的時候,他們又遇到了時速七八十公里的大風,下撤用了將近8個小時。而正常情況下,這段線路的下撤時間大約在2——6個小時,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
馬特洪峰北壁短評
雖然過程艱難,但是順利的完成了馬特洪峰北壁的線路。因為沒有請嚮導,全程都是和周鵬2個人搞定。很多線路上的情況和路書上的有差異,剛起步的時候,就爬了一段混合線路,難度在M4。
因為氣溫足夠低,所以並沒有多少落石,不過由於降水量少,冰太少,很多攀冰路段都消失了,雪也比較松。
——古古
完成了1/3
登完馬特洪峰後,古古他們想著或許大喬拉斯線路的情況會好點,再次回到大喬拉斯腳下,在離大喬拉斯最近的木屋住了一晚上觀察線路,不過線路情況還是不太理想。
阿爾卑斯山有很多木屋供攀登者臨時露營
10月30日,他們最後一次前往勘探大喬拉斯北壁的Colton-Macintyre線路。線路還是干,很多冰都沒接上,綜合評估後,認為風險略高,而且會爬的很慢,於是決定放棄,連夜撤回霞慕尼。
「倒也不是說大喬拉斯北壁不能爬,而是我們所選擇的那條線路不能爬。」古古說,「如果不是想爬的線路,那麼攀爬的意義也將大打折扣,經過評估,我們選擇了放棄」。
因為艾格峰線路的岩石更破碎,情況比大喬拉斯更不好,所以就沒有去艾格北壁,本來的計劃也是在完成馬特洪和大喬拉斯的前提下去挑戰艾格峰。
至此,三大北壁的嘗試告一段落,古古和周鵬完成了目標的1/3,這也是國內攀登者首次完成馬特洪峰北壁線路。
歸國後的古古,又投入新一輪的攀登中。如果你也喜歡攀冰,那麼,你就會在雙橋溝的某塊冰壁下發現他的身影。
遠征歸來,與諸君分享!
「因為攀登周期長,加上天氣窗口不好,一直在等天氣,大部分時間都比較焦慮」,古古說,「希望可以多下點雪,有希望天氣好一些可以讓雪沉的比較穩定,比較煎熬,以後可能會選擇事先諮詢當地的嚮導,更詳細、儘可能多地了解狀況再來攀登」。
在此次攀登中,古古感受最深的就是還要繼續提升自己的攀登效率,要實現儘可能的快!對攀登中的每一個環節做到更加精確熟練。這樣才能在短暫的窗口周期迅速完成攀登目標,把風險降到最低。
在長達2個月的攀登周期中,古古在阿爾卑斯山區發生了哪些故事?在等待天氣的時候,又是怎樣的生活?阿爾卑斯山區的攀登條件如何?還有什麼問題希望問古古,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本周四戶外探險將邀請古古老師,做客金犀牛線上分享會,分享歐洲三大北壁的攀登故事,有興趣的可以微信添加戶外探險小管家:小犀牛(xiaoxiniu2001)邀你聆聽。
現在最簡單的線路就是東北角的赫恩利山脊路線,屬於初級技術攀登水平,困難就是攀登的人太多了,擠啊。
國內去攀登馬特洪峰的人極少。2016年6月23日,古古(古奇志)完成馬特宏峰東壁至山肩轉山脊線路,難度為D級(之上還有TD、ED級),應該是國內關於馬特宏峰攀登的最高紀錄。
古古曾經擔任CMDI教練,具有豐富的攀登經驗。他曾和澳大利亞攀岩者David Gliddon成功登頂雙橋溝大岩壁山峰布達拉,也曾與搭檔成功登頂婆繆峰,在2015年又與王二、阿甘、魏廣廣共同完成了華山南峰大岩壁新路線的攀登。其後於2016年11月,與羅彪完成四姑娘山幺妹峰新線路並獲得了17年金犀牛最佳攀登成就獎。
此次出行,古古一共經歷了2次馬特宏峰的攀登。第一次攀登選擇的線路是Dani Arnold在2015年4月22日創下的1小時46分速攀馬特宏峰的路線。路線難度達到TD+的級別。(DaniArnold是世界上最快速攀登馬特宏峰的人)
馬特宏峰北壁路線。 攝影:Rainer Eder
2016年整個阿爾卑斯山區天氣變化非常大,雪崩頻繁發生。而古古在攀登過程中,預判到可能會有雪崩風險,經過與嚮導溝通,一致認為應該提前下撤。在他在下山後,目睹了一次馬特宏峰北壁的雪崩。
本以為再無好天氣進行攀登的古古,終於迎來了回國前的一個好消息:即將出現三天的短暫好天氣窗口。
通過對路線情況的分析,古古與搭檔Claude-Alain決定改變原來北壁的攀登計劃。因為北壁路線上糟糕的雪況和連日的高溫(海拔4500米的地方剛剛達到0℃),導致攀登風險急劇增高。在常規情況下,海拔4500米的地方應遠遠低於0℃,而當年一反常態,如此高溫會導致雪坡鬆軟,雪崩概率大為增加。經過考察,古古最終選擇馬特宏峰東壁作為本次攀登的路線。東壁路線上雪況相對較好,尤其是清晨時,雪質相對適合攀登。(來源:戶外探險雜誌2017.2月金犀牛特刊)
攀登中的古古。 攝影:Karel D. / 卡爾
古古攀登的東壁轉山脊路線。
當地時間早上8點多,古古等人終於順利登頂馬特宏峰。站在頂峰之上,可以眺望到整個瑞士。不過沒有從北壁直上,稍許遺憾。
攀登馬特宏峰有多難?用馬克·詹金斯(Mark Jenkins)的話來說——「通往其頂峰線路的攀爬難度,比珠穆朗瑪峰上的商業線路更大」。
成功登上馬特宏峰頂峰的過程可謂是困難重重:高達1500米的幾近垂直的尖頂、外懸的岩壁、平滑、向下傾斜的壁架。
馬特宏峰則像一座陡峭的金字塔一樣,它有四個山脊和四個面。為了登上馬特宏峰,你必須用指尖抓住岩石間微小的縫隙,腳踩微薄的壁架,使出全身力氣往上攀登。
馬特宏峰的岩石為片麻岩,而且坡度很大,因此在攀登過程中必須不斷努力尋找平衡。(信息來源:《馬特宏峰首登150周年:現代登山運動誕生背後的故事》,作者:Mark Jenkins)
要想挑戰這座山不僅需要高超的攀登技術,更需要勇氣和堅強的毅力。由於這些因素,攀登歷史學家將首次登上馬特宏峰視為現代登山運動的起點。
期待如此著名的山峰,能見到更多中國登山者的身影。
發個150周年紀念的背包給你加油。
看很多德國的Alpinist對嚮導都吐槽不已 說只知道賺錢催著顧客爬 另外一方面 從H?rnligrat攀的問題就是人太多 人太多 人太多... 而且大部分人都爬得很慢 難度如果如樓主描述是UIAA的4+ 那還不是跟如履平地一般麼 打算從義大利那邊solo(實在找不到人的話) 經過Liongrat到Rifugio Carrel再登頂 在 http://www.hikr.org 上 兩條線路的攀岩都是UIAA 3 的難度
我終於理解了您為何一定要說「左邊、右邊」而不肯說「北邊、南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