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部分台灣人的言論「簡體字是殘體字,使用繁體字令人驕傲、自豪」?
想知道使用繁體字到底有什麼可以驕傲的?我get不到他們的點……使用繁體字真的很值得驕傲嗎?
謝邀。
去年寫過這個了……
一切說簡體字是殘體字的,都有點缺乏歷史知識。
因為所謂繁體字,乃至我們所見的一切中國文字,多少都已經是被簡化過的了。
早1920年,五四運動剛過,中國思想百花齊放,千帆競流,鬧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語言學家錢玄同先生,在《新青年》上倡導簡體字——彼時風起雲湧,這思想絲毫都不顯得激進:那時候,都有人念叨,中國人該使拼音漢字。
兩年後,錢玄同先生和黎錦熙先生,認真跟民國政府提交了文件:《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國民政府大當家蔣先生挺重視,去問了教育部部長王世傑,王世傑道:「我個人認為,有的漢字筆畫確實太多,應該作些簡化,但只能逐步進行。」蔣先生就派黎錦熙先生去簡化了。
1935年,王世傑先生頒布《第一批簡體字表》,共計324個。
如果這一路真的實行下去,現在台灣人民,怕也沒法拿簡體字說事了。然而有人出來攔了一下。考試院院長戴季陶先生進諫蔣中正,曰:
「簡化漢字十分荒謬,破壞了中國文化」。蔣先生便擱置了。
所以對繁體字愛好者而言,戴季陶先生實為力挽狂瀾的英雄好漢。
那麼問題來了,倡導簡體字的二位:
錢玄同先生,語言學家,清進士錢振常之子,章太炎先生高足,魯迅先生的同門。
黎錦熙先生,書香門第,十五歲考中滿清最後一屆秀才,毛澤東先生在湖南一師的老師。
這兩位先生,論到中國的家學淵源,比起商人家庭、留學東京的戴季陶先生,至少不會遜色吧?
為什麼二位地道的學者,卻會倡導簡體字呢?
難道說,錢先生和黎先生,不珍視他們自己的立身之本中國傳統文化么?
恐怕未必。
倘非如此,那又是為什麼?
那是因為:稍微懂點歷史的,都知道:
如今我們所見的一切中國文字……都多少被簡化過了。
中國文字,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刻寫在龜甲獸骨上。
此後是大篆,狹義而言,即是籀文:為何是那模樣呢?答:那是銘刻在鐘鼎銅器之上的。這時期,金文、蝌蚪文,都是為了器皿與竹簡而存在的。
小篆,是秦始皇帝平定天下後統一的,所謂「書同文」。
但也就是在此同期,秦始皇居然也偷懶,搞起了簡化字體。
《說文解字》曰:
「秦燒經書,滌盪舊典,大發吏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初為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
——這意思,秦國把舊經典都收拾完了,法令嚴苛,需要大批刑獄人士,這時就製造了隸書,貪圖的是簡約。隸書的隸,就是隸人的隸。小篆這種書太浩繁,設立一種方便仆隸抄寫的書法,提高工作效率。
所以如果說,隸書就是秦朝的簡體字,大概也差不多。
《說文解字》也哀嘆過,隸書出來後,「古文由此絕矣」,但簡化了字體,真就那麼糟糕嗎?也未必。事實是,秦漢用隸書之後,不耽誤中國有漢唐盛世。
隸書後來,也被簡化過:唐朝流行的楷書,也是對隸書的某種簡化呢——楷書就是去掉了隸書的「蠶頭燕尾」,務求簡爽。
即:楷書和隸書,多少都是被簡化過的字體。
中國文化因此斷絕了嗎?沒有吧?
繁體字愛好者也提過一點:書法成就多在繁體字。換成簡體字,不大好看。
那麼問題來了:千古以來,文無第一,但如果說天下第一書法帖是《蘭亭序》,諒來反對聲音也不大。
妙在,《蘭亭序》是行書。
行書是怎麼回事?唐朝張懷瓘說:
「行書即正書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
關鍵詞是什麼?「簡易」。
因為簡易,行書才流行。
草書也是種簡化的書法,甚至當代草書大賢于右任先生,還整理過《標準草書》,裡面有個「草書代用符號表」,方便大家將那幾縷煙水朦朧、遊絲飛舞的筆墨,認出字來。
故,隸書、楷書、行書、草書,都算是從上古老字里,一路簡化過來的。
從中流淌出的文化與美感?似乎,也並沒怎麼差。
中華文明,也沒有因為一路簡化,而道統中斷吧?
歐柳顏趙、蘇黃米蔡都沒有去刻碑,不妨礙他們有文化。
戴季陶先生想得也沒問題:漢字如果簡化,不免失卻一些東西;但錢玄同先生和黎錦熙先生想得更大:他們一定明白,中國文化能浩蕩數千年,靠的不是將甲骨文、大篆、小篆、石鼓文一路逶迤而下,抱著不放。
文化是要傳承的,而越是簡易的,越是方便書寫記憶的,越方便傳承。中國人太多了,而中國字,每個字,哪怕只少一筆,也許識字的人便能多一些。
莊子是大有學問的人,但他也看得很透:「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得了意思,文化流傳下去了,具體的字句忘了也不妨。
何況是區區字形呢?
所以簡化字體,中國歷史千年以來,都在這麼做。
繁體字愛好者和簡體字愛好者大可各有所好,就像隸書愛好者,不會專門堵著小篆愛好者的門去罵似的。
說一下其中的真根由。
早年間,台灣學者林安梧在《文字簡化面面觀座談會發言紀要》中道:
「因政治鬥爭的對方推行簡體,我們就倡導繁體,依哲學角度而言,我們是作為對立面的另一邊,居於『客』位,淪為強勢『主方』的奴隸,結果被逼得硬是要唱反調。」
——可憐的漢字,簡體繁體之爭,說到底,是被某些人拿來,當政治鬥爭工具了。
——再說直白點,台灣人很早就試圖用簡繁字體搞立場鬥爭了,嘻嘻。
有些人,出於審美和習慣,是真愛繁體字。這樣的人,我敬佩。
但世上不乏另一些人,非要強調繁體字的中華文化正統地位,醉翁之意不在酒,乃是為了顯得「台灣是中華文化正統」而已。
千古以來,王安石、康有為們每次要搞變法,非得先註解一番孔子,自稱新學,推倒偽經,顯得「孔聖人也是支持變法的,他也是支持我的」,一個道理:
試圖靠文化正統來標榜政治正統,如此而已。
所以啦,作為個人,繁體字當然美,但簡體字、小篆、大篆、隸書、石鼓各有各的美。愛用就用好了。比如,如果有人跟我說:王羲之的行書務於簡易,沒文化;不如西周時的篆刻師傅龐雜,不如上古的甲骨文卜者細密……我恐怕就不能同意。
最後:
文化這東西,傳承歸傳承,實用歸實用。沒必要強扭一團。
中國古代服裝、雅樂、字句都極好,但保存它們,不意味著我們非得繼續每天穿戴得跟春秋時一樣,然後鐘鳴鼎食。
文化是個活的東西。
有些習慣方便使用,我們留著使;有些古迹已經失去生命力,那就當儀式好了。不能因為轅轍車馬很美,我們就還騎馬車是吧?
繁體字,也是同理。
文化只有傳下去,才是活的。
至於那些,用個字體,都能撕扯個高下、拽出優越感來,若非是被鬥爭意識洗了腦,就是生活中太缺乏優越感了:連用個字體,都能高貴起來了。
遇到這種人,最好的對待法子是跟他們說:用鍵盤敲繁體字,格調也不夠高,還是拿起錘鑿刀,親手去刻小篆金文甲骨文,最古樸最妙最正統了!
一個掛了有些天的答案一下子多了這麼多贊有點誠惶誠恐,乾脆再寫一點。
其實就像有些答主指出的,有很多滿嘴殘體字的台灣人其實根本不在意什麼「保護中華傳統文化」之類的幌子(沒錯,這就是個幌子,也許保護所謂的「日治」文化對他們更有吸引力),他們真正在意的就是與大陸的不同,並且用這種不同,來製造自身的秘之優越感。這種不同可以來自於簡繁之爭,也可以來自於很多其他方面。
很多年前,我的一位老師講述過一個親身經歷,那是兩岸還沒有三通的年代,老師參與了一個赴台灣交流的活動。在賓館裡,打開電視機,正好有一檔綜藝節目,談論到兩岸的一些用詞不同,一個男嘉賓用誇張的語氣說「對岸不叫飛彈,叫導彈」,然後主持人和各路嘉賓紛紛用誇張驚訝的語氣回應,表示居然還有這種叫法,言談之中滿滿的透著對「導彈」這一用詞的深刻鄙視。老師覺得有些不舒服,就關了電視。過後很多年,談起這個事情,老師都對台灣人能夠從導彈和飛彈的用詞不同中找出高貴和低賤之分感到不可思議。
以下部分是原答案:
又來這個問題了,這是之前在相關問題下我寫的答案
香港人有沒有這個毛病不知道,不過台灣人嘛,就要問著名的節奏大師,內鬥冠軍加台獨綏靖主義者馬英九了:
「民國91年(2002)5月,我要求教育局通函市府各機關、學校與民間電腦公司,將國內目前使用的中文字體「繁體字」,正名為「正體字」,開始了我們推廣正體字的長期工作。在往後幾年中,各種方案、說帖、計畫紛紛出爐。。。。。。民國93年(2004)10月,我並親自到臺灣微軟公司對員工以「為正體字請命」為題,發表演講。當時並曾當面建議微軟高層,將該公司電腦軟體「視窗(Windows)」上面的標示從「繁體字」改為「正體字」。「
本來台灣人也稱繁體字,後來是被某人要求「正名」為所謂「正體字」的。那麼這個「正名」的原因是什麼呢?
民國93年(2004年)10月13日,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在台北國泰金融大樓發表演講時的開場白:
「我們現在使用的中文字,正確的名稱是「正體字」。常有人誤稱正體字為「繁體字」,是不正確的。因為我們的正體字是沿用數千年來正統的文字,並沒有增加筆劃,怎麼能稱為「繁體字」呢?」
注意,這裡的馬市長以正統自居,在他就任台灣地區領導人後他於2009年又老調重談到:
「我為什麼這麼計較中文字體的名稱呢?當然是因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的古訓。我們所使用的文字,是老祖先二千多年來一脈相承使用的正統漢字,未曾增加筆畫,使用並不繁瑣,怎麼可以稱為帶有負面意涵的「繁體字」呢?至於「正體字」一語,有「正規」、「正統」、與「正式」的意思,是針對「異體」、「俗體」與「簡體」而來,但並無任何貶抑意涵。「
注意再度強調正統。
2008年兩岸交流後,馬英九這樣表示「已要求行政單位跟觀光業者倡導,在台灣盡量使用「正體字」,「讓他們(大陸觀光客)去適應我們,不是我們去適應他。」
除此之外強調台灣不必提倡簡體字:「臺灣的國文教育一向以正體字為內容,使得臺灣民眾的文化素養冠於所有華人地區。許多大陸學者來臺灣,看到青年學子可以直接閱讀古文,頻頻稱讚臺灣的文化底蘊深厚,這實在是我們應該珍惜的優勢,也是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的香煙。我們必須更加細心呵護,絕無改變的道理。「
2011年陸客自由行開放之際,馬英九變本加厲:
「在台灣即將開放中國大陸遊客個人游之際,「總統」馬英九下令將政府網站的簡體字移除,「總統府」並且呼籲民間不需要為陸客特別提供簡體字的菜單或說明。
「總統府「發言人並轉述馬英九說,為了維護中華文化領航者的角色,所有的官方文件以及網站都應該以正體字版本為主,讓全世界都可以認識到漢字之美,而若有觀光業務需要,則提供正體與簡體的對照表即可。
在其一聲令下,」政府「官方網站的簡體版已被迅速地移除,比如」政府觀光局「的網站,原本與英文與日文等並列的簡體版已被拿掉。「 (摘自 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_news/2011/06/110615_taiwansimplified)
簡單總結一下,滿篇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窮酸的國黨文人不甘心失敗,並處處以正統文化自居的傲慢。當然其中也摻雜了不少的zz因素,比如2011年的變本加厲背後也有台灣地區立法機構「朝野」各黨團的聒噪和馬英九競選連任的算計:「目前馬英九這種進一步強調繁體字的態度,可能與他面臨強烈挑戰的」總統「連任有關。其」總統「任內的許多作法被批評親中媚共,而從一些民調來看,他的連任之路看來已無上屆選舉時那種勢如破竹的聲勢。」(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_news/2011/06/110615_taiwansimplified)
以上部分內容摘自 馬英九稱要讓大陸遊客適應繁體字_台海_環球網;馬總統:從文字切入兩岸文化交流 7月國共論壇時機適當。
附帶一下當時台灣人對於簡體字的嘲諷以及當時大陸網友的回擊:
「漢字簡化之後,親(親)不見,愛(愛)無心,產(產)不生,廠(廠)空空,麵(面)無麥,運( 運)無車,導(導)無道,兒(兒)無首,飛( 飛)單翼,湧(涌)無力,...有雲(雲)無雨,開關(開關)無門,鄉(鄉)里無郎,聖(聖)不能聽也不能說,買(買)成鉤刀下有人頭,輪( 輪)成人下有匕首,進(進)不是越來越佳而往井裏走,只有魔,還是魔。」
「漢字簡化後,黨內無黑,團中有才,國含寶玉,愛因友存,美還是美,善還是善,雖丑無鬼,只不過台無吉,灣無言! 窮不躬,權不佳,鞏不革。車不行田,堅不稱臣。無鹿亦能麗,無巫亦能靈,無水亦能滅,無火亦能勞,無曲亦能禮,無手亦能擊。辦事左右不辛苦,墾荒何必靠豺狼。」
「programme沒有me,怎麼參與?colour沒有u,畫不出你。theater里只有為錢而生的-er,藝術不再;licence變成了license,為生計卑躬屈膝。而asshole還是asshole,stupid還是stupid。抵制殘體退步英語,恢復我大不列顛正體英語,從我做起!不轉不是英國人!「
最後作為結尾送上一副字,注意那個「愛無心」
拿這幾張照片懟回去:
陳水扁的字,簡體似乎比繁體多。
蔡英文的字,四個字錯三個,唯一一個寫對了的是繁簡同體的。
紅圈是簡體,藍圈是繁體。
上面這兩位不說官職了,好歹也都是台大法律畢業。文化程度在台灣人中是top10%總沒問題吧?就這樣的人都玩不轉繁體字。。。
PS:學簡體字的人還有一大詭異的單邊優勢:天然就能基本看懂繁體。倪偉:我沒有學過繁體字,為什麼可以看得懂?
「繁體較之簡體,法度嚴謹端莊大氣,中國書法文化博大精深底堅蘊厚,何長以繁體誇誇,日日掛於嘴上懸於額前,更何況,你的繁體字還不如我。」
前段時間很火的香港理工大學民主牆事件一位大陸學生的反擊。
既用中國字,當知中國事。
悶聲發大財,無知做大死。
為什麼要那麼在乎台灣人的看法?
如果是越南人說越南用 客棧、文房,中國用 酒店、辦公室
越南比較典雅,中國比較土
會有幾個中國人在乎?
肯定都覺得這個越南人腦子有問題,管的也太寬,完全都不屑去跟他理論
所以台灣如果收入是越南那個水平,可以說大家會在乎的概率會大跌90%
台灣現在基本上官方在使用的【台灣】的【台】字就是簡體字啊
中華之正統繁體字應該是【臺灣】直接上證據就行了
宋徽宗碑帖
康熙手書:
誹議聖上墨寶是殘體的下場是真.斬你全家
先總理 孫文親筆
當然拜託某些高貴的台灣人別再鬧出楷書當行草的笑話了
突然覺得台灣人看大陸人用簡體字的感覺就像《臨高啟明》里明人看澳宋人的書籍時是一個感覺…
髡人善百工,諸項造辦營建無所不利,其匠心精巧之處,勝於紅毛夷百倍。然文字之粗鄙相類,可嗟可嘆。
崇禎中,予偶得髡人話本曰《南海風雷》者,雖印製精美,然其中文字多缺劃也。同觀諸友愕之,謂髡人之諱何其多也,豈非動輒得咎乎。有知髡情者曰,髡雖宋後,然久居海外,亦染夷風矣。其文字多行簡化,又以紅毛夷文標註,曰利於開蒙也。
予及諸友皆驚,以夷變夏者,莫之為甚也。嗚呼,髡雖擅工,然輕易聖人文字,是自棄根本也,知者不取也歟!
漢字隸變後,春無草,香不甘,奉無手,日月不圓,有書無作者,善人無言而成羊入虎口,然而該二還是二!打倒殘體隸書楷書,甲骨文才是華夏正統!
2016.02.20更新(修改了一些錯別字以及不通順處)
評論區的一位香港朋友指出了幾點問題,考慮到回復的內容也很多,就在正文里貼出來好了。
一,中共在文革期間確實在進行去漢化運動,當時台灣稱中華正朔是合理的。二,中共推一簡二簡最終是希望拉丁化,這一點我看過人民日報剪報證明,你需要可以給你看。三,文字是約定俗成的產物,有7O O萬人用的白話字,實際比很多末完全消失的文字強
你所說的去漢化,在我看來,說是淡化民族概念才更合適,那個時候中共才不關心漢人或者是回回,你說如果這個算是去漢化,那麼逼著阿訇去養豬算什麼呢?推行簡化字不可否認有拉丁化的意圖,但是顯然是南轅北轍的,政策和產物本身是兩回事,教士Sylvester Graham發明的全麥餅乾起初用來抑制人們的淫慾,但是現在它只是用來吃。不討論簡化字而是通過誅心中共意圖來說我們喪失傳統顯然不合適,而一簡字說到底,實際上是對從古至今的民間俗字的一次整理,或許最重要有意義的爭議就是那個很「累」的 又 字,其他大多符合六書,或許注重形聲字,但一個口字邊就造一個字的情況很少(除去一些語氣詞擬聲詞)。你有剪報證明……我也可以拿出好多新文化運動先賢說的消滅漢字,文言文,甚至漢語的言論,但是我不能說現代白話文就不是中華文化。你說文字是約定俗成的產物,不錯,可是簡化字也是千百年來約定俗成,在我看來造字法要比白話字高明一點。說是白話字是客氣,實際上,據我了解,說是白字也是可以的,我曾在知乎上的某個答案得知,你們(有些人)(有時候)確實只是用漢字表音。使用人數多不代表被使用的東西就一定是合理正確的。中國現在還有很多地方的重男輕女觀念是上千年的約定俗成,影響人口上億,但是比中東非洲某些地區強多了。其實在此,我無意與你爭論簡化字好不好,是不是促進拉丁化。我想說的是 如果你們那麼維護白話字,真的沒有資格批評傳承千年,無數專家學者整理的簡化字。中國大陸有句俗諺,老鴰落在豬身上,看的見人家黑看不到自己黑。你們往往嘲笑我們,卻總是雙重標準,我相信必然不是智商問題,只是一時蒙蔽眼睛。
再最後,我對中華正統的爭執毫不關心,但是毫無疑問,在我舉的例子發生的時間,無論香港還是台灣,都不見得更有資格自認為是中華正統。何況還有很多人都不認為自己是中華了。
說實在的,對香港皇漢很矛盾,一方面堅持所謂中華正統,另一方面卻瞧不起大陸文化,哎,難!
2016.02.17更新
原答案舉的香港人的例子沒說清楚。當時之所以覺得諷刺,是因為他說中共推出簡化字是為了拼音化做準備。粵語方言有很多本來是有正字的,但實際上不僅是新造字,而且造字法簡單粗暴,很多知識口+表音漢字,取笑簡化字拼音化是忘本顯得很嘩唧。
以下原答案
凡是大陸的,我們都堅決抵制;凡是台灣的,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只是方便嘲笑我們而已。貧窮落後不好使了,就說這個。如果你用繁體他們用簡體一樣嘲笑你426支那畜抱殘守缺保守頑固專制愚昧。
我以前見過一個香港人,說大陸不是中華正統,簡體字割裂文化。以前我還有些慚愧,但是我看到他發言夾雜英文,用充滿口字旁的粵語白話字跟人家辯論這個話題,就釋然了。
假如這貨是台獨的,如果忍不住沉默就問他,繁體字是中華正統,中華民國都不要了,你們台灣國也算得上中華么?
他們這種態度,並不是因為他們真的覺得使用繁體字很驕傲,而是為了與大陸文化隔離,為了這種隔離,他們可以使出一切手段,反正就是不要和你一樣。
即使大陸這邊也使用繁體字,他們也能想到其他隔離開來的辦法,比如他們會在漢字表達中加入の,以顯示跟我們的區別,以他們媚日的情懷,出現這種情況也並不為怪。
即使不能從文字方面和大陸隔離,他們也會從其他方面和大陸隔離,比如飲食習慣、品鑒習慣,他們會臆想出一種獨立的存在,然後為此沾沾自喜。
就讓他們活在自己虛幻的美夢中吧,早晚他們會面臨當頭一棒,我們會把他們敲醒。
我們堅持用真理說服人!
看台灣現行的字形標準就知道台灣人並不是真的在為使用繁體字而驕傲。
先看圖
來源網站:台灣字
這種「台灣字」就是台灣人出於「去中國化」的政治目的創造出來的
台灣人對「使用繁體字」很驕傲嗎? 台灣人對「保存正統中華文華」很驕傲嗎?
當然不是,台灣人只對「跟大陸人不同」而「驕傲」。
只要能和大陸區隔,不止繁體字,連金門馬祖太平島也可以棄之如敝屐。如果台灣社會可以一夜之間放棄使用中文而不崩潰,他們早就做了。
台灣人是出於美學的角度而偏好繁體字嗎?
當然不是,台灣人對於比簡體字結構更簡的日文假名的推崇度遠超過繁體字。即使是台灣本土的商品或店鋪也常常在包裝或招牌上使用一些日文字母來攀附日本誤導消費者。
當然,嘴上說的「驕傲」是一回事,實際上台灣人在書寫時也會口嫌體正直地使用簡體字,雖然他們會強辯那是「俗體字」、「異體字」……反正不會承認是「簡體字」。
下圖是蔡英文在書信中寫的簡體字:
這→這、黨→黨、經→經、會→會、權→權、們→們、灣→灣、問→問、應→應、還→還
下圖是柯文哲在公文批示中寫的簡體字:
處→處、 種→種
這個問題我覺得不妨輕鬆一點
不就是甜黨咸黨之爭嘛。
我在簡繁比較這個話題下也有不少回答,看過的大概都知道我是挺簡派
但是呢,我挺簡有一個前提,就是要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去看,離開歷史環境去說事就和脫離劑量談毒性一樣——都是耍流氓!
我們知道,清末開始,漢字改革的思潮就開始了,其發心不過是救國,第一次官定簡化字方案出來是在民國,其現實基礎無非是兩條:
1。跟上印刷術的發展,當時教育部長王世傑從錢玄同等所擬的兩千多字的簡化字方案里圈選出形成第二草案的第一批1200餘字的第一考量是,這些簡化後的字更容易鑄成銅字模。
2。普及教育,所以推行首先是從小學開始。
但其實要說教育,國民黨政權的教育意識和我兔比是落後一個時代的。
可以說從紅軍時代起,我兔就無比重視教育。
對誰的教育呢,就是對一般戰士的教育。
絕大多數的的紅軍戰士以及後來我兔軍隊的戰士都受到過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是什麼?就是認字和算數。
這種教育的對於戰力的提升,我想根本不用多說。
即便是半文盲對文盲也是有巨大優勢的,國軍除了軍官階層,基本就是文盲。
所以一點都不難理解,在新中國還未成立的時候文改委的前身文字改革協會就已經開始運作了,其緣起就是吳玉章給毛寫信痛陳文字改革對於迅速消滅文盲之必要性。
基於我兔的歷史經驗迅速的支持文字改革工作是符合歷史邏輯的,俗套的說就是,這是歷史的選擇。
但現在我們又處於一個新的歷史條件里:
計算機漢字錄入的問題已經解決;這一條非常重要,這意味著漢字難寫的問題徹底解決了。
教育水平和文化程度史上最高;這一條也非常重要,這意味著當今國人已經能付得起足夠的成本去學習任何漢字——而這恰恰是建國初期百廢待興時期付不起的。但即便如此,打噴ti的ti字,又有多少人不翻字典能立馬手寫出來呢?當然,其實寫不出來也不是什麼問題,上面計算機漢字錄入那一條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所以這個時代你用繁體也好,用簡體也罷其實都不是什麼根本性的問題,只是習慣問題而已。如同我一開始說的,這不過是甜黨咸黨而已。
甜黨愛豆漿,咸黨也愛豆漿,雖然互相目視對方為異端,然而對豆漿之愛卻無區別。簡繁二體的擁躉亦如是。
使用繁體漢字值不值得驕傲呢,我覺得挺值得,這說明使用者對文字的要求已經超越了準確表達、溝通交流的基本需求,他們還要求從文字中看到傳承,看到文化,這很好啊。在民國,胡適曾經說過,在簡化字這個工作上,語言文字學家只會拖後腿,反而是升斗小民才是文字簡化工作前進的真正動力(大意),無他,就是文字學家們對漢字要求了太多文字本身功能以外的東西,所以說現代的繁體擁躉是不是也有點這個味道?但放在現在的歷史條件里說,這不是貶義,這至少說明了當代的教育程度很高嘛。
那使用簡體值不值得驕傲呢,當然!簡化字一開始就是為草根底層人民設計的方案,可以說簡化字就是實現夫子所言有教無類理想的犀利工具。而且簡化字並非是割斷歷史的產品,簡化字大部分的字來自於歷史上已有的俗體字,還有一部分來自解放區的解放字——我兔承認解放字的做法我覺得根本無可厚非,即便是少量的新造字和死字激活,我也傾向於看做是對於漢字血液的重新透析和激活。所以使用這樣一種簡單清晰明了還不割裂歷史的新漢字,再結合其後它在新中國建設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培養了巨量的初等教育人群),有什麼理由說這字不值得驕傲呢?
當然,港台可能缺乏對這段歷史的直接經驗,因此無法習慣,這似乎也可以理解。
但是,你喜歡繁體字很好啊,你就繼續驕傲下去好了,我用簡體字也很舒服,我也不會放棄的,對我來說,你覺得漢字很棒就足夠了。
順便。。。。。
大陸為什麼要簡化漢字? - 任天涯的回答
為何不將「省形省聲」的簡化方式貫徹到底呢? - 任天涯的回答
民國廿四年的簡體字方案和 1949 年後的簡化字方案有何異同? - 任天涯的回答
為什麼港台不改用大陸規範字(簡化字),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卻用大陸規範字?其中有政治或文化上的原因嗎? - 任天涯的回答
漢字拉丁化的來龍去脈是什麼,出現過哪些方案? - 任天涯的回答
據說簡化字只有 388 個,其中只有一個字是 1949 年後出現的,是哪個? - 任天涯的回答
簡化字的淵源是什麼? - 任天涯的回答
為什麼漢字和其他文字走上了不同的路? - 任天涯的回答
漢字簡化中不合理的地方? - 任天涯的回答
什麼時候繁體字才會被拋棄? - 任天涯的回答
如何看待漢字拉丁化? - 任天涯的回答
有哪些簡體字日本比大陸簡化得好?哪些不如大陸好?台灣如果推行簡體字會沿用大陸的簡化字嗎? - 任天涯的回答
「應」的大陸簡化字為何用草書楷化的「應」而不是日本的「応」? - 任天涯的回答
為什麼「櫻」、「亞」簡化為「櫻」、「亞」而不是「桜」、「亜」? - 任天涯的回答
你支持繼續簡化漢字嗎?為什麼? - 任天涯的回答
漢字簡化是出於資訊理論考量,還是出於經濟學、語言學或認識理論的考量? - 任天涯的回答
台灣為什麼不推廣簡體字,而是仍然使用繁體字? - 任天涯的回答
繁體字簡化字跟精英草根有無關聯?是何種關聯? - 任天涯的回答
由漢字簡化帶來的姓氏錯亂,是不是會有不好的後果? - 任天涯的回答
你支持繼續簡化漢字嗎?為什麼? - 任天涯的回答
如果沒有行政力量介入,漢字簡化會不會自然發生? - 任天涯的回答(
摘自周小平的文章《台灣,好自為之》: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台灣人譏諷大陸的段子,說大陸人破壞中國傳統文化,比如字體簡化。他說:「漢字簡化後,親(親)親不見,產(產)產不生,鄉(鄉)鄉無郎,愛(愛)愛無心,備(備)備無人,厰(廠)廠空空,麵(面)面無麥,進(進)進不佳,衛(衛)衛無行…」並試圖以此證明大陸人沒有文化,亂改字體。然而這只不過是你們弄巧成拙,自欺欺人的小聰明罷了,毫無意義。如果按照這種小聰明的邏輯,大陸完全也可以反唇相譏說:「漢字簡化後,黨內無黑,團中有才,國含寶玉,愛因友存,美還是美,善還是善,雖丑無鬼,只不過台無吉,灣無言。窮不躬,權不佳,車不行田,堅不稱臣。無鹿亦能麗,無巫亦能靈,無水亦能滅,無火亦能勞,無曲亦能禮,無手亦能擊。辦事左右不辛苦,墾荒何必靠豺狼。」然而我們並沒有這樣做,不是我們不懂得反唇相譏,而是我們不屑於此,有大略者不可責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
事實上,漢字簡化不僅優美而且易於書寫和辨識,引入西方字母作為漢字拼音又實現了從鍵盤輸入上的與國際接軌,而無需單獨設計中文字根鍵盤。這種與時俱進,實事求是的精神才是正統的中國文化之精髓。而你們那種抱殘守缺的行為反倒是一直被中華文明所唾棄的食古不化行徑。說個最近的事,最近在從入門開始學習嵌入式,參考了台灣網站上的一些筆記,然後手寫筆記里一眼看去就夾了不少簡體字(←我不是傻逼我知道那些是有對應繁體字的簡化字)。
從心理角度來說,當一個人自己沒有什麼建樹,沒有什麼能為自己驕傲的資本的時候,就會在一些其實自己根本沒做半點貢獻的事,甚至其實壓根沒什麼好驕傲的事上鄙視別人,給自己找優越感。同類事件比如最近某人就不鏽鋼餐具顯擺貧富生活差距,比如有不少白人自以為種族高貴而有色人種低賤,比如也有國人歧視黑人,或者城裡人歧視農村人,以及地域歧視。
所以說不能就這個問題覺得台灣人很傻逼,真相是大多數人類就是這麼傻逼,不踩一腳別人就找不到自己的尊嚴。
說回正題。
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的真理,比三大真理還真,字體簡化有利於加速生產創造,取代是必然,就像我國從古到今人們一直在做的一樣。其實,他們想找的就是優越感而已。字體不過是個借口。
政治立場不一致事,甜咸之爭也是阻礙統一的
人的心理很奇怪。
人陷入某種情緒和立場當中時,他會在每件事中建立因果,尋找各種證據,反過來證明自己的立場和情緒的正確性。
比如一個熱戀中的人,心情處在一種開心愉悅的狀態中時,他下意識會覺得世界很美好,即使出門不小心摔了一大跤,他仍然會感到慶幸,想到摔了跤居然沒事,今天果然是個好日子,世界果然很美好啊。
再比如一個心情抑鬱的人,心情處在一種陰鬱的狀態中,下意識會覺得一切都很糟糕,有了這種情緒和立場,即使他買了彩票中了一千萬,他仍然會感到悲傷,他會想錢買不到開心,有了這麼多錢,自己還是依然不會高興起來,世界果然很糟糕,沒救了。
人一旦有了情緒和立場,他的理性便會成為幫凶,此時是非對錯已經沒有了意義。
台灣,由於經濟和生活水平,比大陸平均水平要高一點,再加上長久以來形成的一種對大陸的負面看法。因此形成了一種對大陸的負面情緒和立場,當立場已經形成,那麼此時理性便沒有了意義,成為立場和情緒的幫凶。
此時,他們便會給每件事建立因果,尋找各種證據來證明自己情緒和立場的正確性。
台灣人心理:台灣比大陸好——台灣用繁體,大陸用簡體——這一定也是台灣比大陸好的原因之一——所以繁體字是優秀的,簡體字是殘缺的。
也好比很多人批判中國體制,也未必真正客觀中立,而是由於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和質量比中國要好,因此很多人形成了一種外國比中國好的情緒和立場,而這種立場一旦建立,便會在各件事中建立因果,來反證中國不如外國:
中國不如外國(特指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中國體制和它們不同——所以這一定也是中國不如它們的原因之一——所以中國體制糟糕,外國體制優秀。
至於中國體制是否比外國差,則很難說清楚。
就好比一個信仰上帝的哲學家,會傾向於尋找各種證據,證明上帝存在,而不是相反;而一個無神論哲學家則會傾向於尋找證據,證明上帝不存在。
情緒和立場對人的理性影響很大,一旦形成了某種立場,你會建立各種因果,證明你的立場的正確性,而相反立場的人,也會找出各種證據,證明你的觀點的不正確性。而弔詭的是,兩種相反的觀點看起來好像都是正確的。
真理往往不是很容易得出來的,我們很多人、很多時候都是情緒和立場先行,所以很多時候,不如保持空明的心態,不加評判。
所以莊子會說: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故曰:莫若以明。
無論是朝三暮四,還是朝四暮三, 你給猴子的橡栗總共就是七個,沒有變化,而猴子的一會兒怒,一會兒喜。這就是,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理性有時並不是那麼可靠,很容易被擺布。推薦閱讀:
※我們對大學都有哪些認知誤區?
※如何評價《偶像來了》中的《暗戀桃花源》表演?
※如何評價王品台塑牛排?
※怎樣看待演員的誕生里章子怡對鄭爽的評價?
※如何評價本·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