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母親黃素瓊對張愛玲有怎樣的影響?
我想要了解張愛玲在不同年齡段對於她母親的看法和她母親對她的影響!謝謝!
結合《小團圓》一書以及張愛玲的散文(《小團圓》是小說,直接假設#小說里九莉和蕊秋的一切就是張愛玲與母親黃素瓊之間發生過的事實#不是很合理……但是暫且這麼簡單粗暴一下吧),張愛玲與母親的關係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幾個階段:
1、張愛玲8歲以前,在天津的童年
這段時間張愛玲對母親沒有太多看法,黃素瓊對張愛玲也沒有太多影響。
原因很簡單:黃素瓊在張愛玲4歲的時候就出國了。
在黃素瓊出國以前,張愛玲只是每天早上被女傭抱到母親的床上,不知所云地跟著母親背唐詩。帶張愛玲弟弟的老媽子重男輕女,嘲笑張愛玲,黃素瓊聽到了會說老媽子「現在不講這些了,現在男女平等了,都一樣。」(然而老媽子的表情基本是:呵呵。)
後來黃素瓊出國了,張愛玲年紀實在太小,對國外的母親沒有思念,對於家裡沒有母親「也不感到任何缺憾」。
黃素瓊在國外期間,給張愛玲姐弟寄玩具,在家裡的女傭按照黃素瓊立下的規矩每天帶著張愛玲姐弟去一趟公園,傭人隔一段時間就給張愛玲看她母親的照片,問小愛玲「這是誰呀?」小愛玲就慣例性地回答「二嬸」(張愛玲父親在家裡排行老二,張愛玲從小被過繼給了大房,因此稱自己的父母為「二叔二嬸」),傭人再問「二嬸到哪裡去啦?」小愛玲繼續慣例的回答「到國外去了」。
僅此而已。
2、張愛玲8歲到10歲,在上海
這段時間張愛玲對母親充滿崇拜的愛慕,黃素瓊教導張愛玲過淑女式的生活,並且不顧張愛玲父親的反對堅持讓張愛玲進入一所美國教會辦的小學讀書。
張愛玲8歲的時候舉家從天津遷到上海,黃素瓊回國,張愛玲經歷了一段短暫的、平靜甚至溫馨的家庭生活,在張愛玲10歲的時候父母離婚。
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對張愛玲姐弟兩個在幼年的教育僅限於在家裡請個私塾老先生,有時候張志沂也檢查張愛玲背書,背不出來就拿著板子打手心。張愛玲的母親回國,帶回了國外西式的教育理念,給張愛玲姐弟單獨的房間,根據他倆自己挑選的顏色刷牆,吃飯的時候給孩子講營養學,教張愛玲學鋼琴學英文,張愛玲自己也說「大約生平只有這一個時期具有洋式淑女的風度的」。
這個時期黃素瓊做的一個重要決定就是堅持讓張愛玲入學接受教育,用張愛玲的話說就是「我父親一再地大鬧著不依,到底我母親像拐賣人口一般,硬把我送去了」。黃素瓊和張志沂離婚的時候,雖然張愛玲姐弟的監護權在父親張志沂,但是黃素瓊堅持在離婚協議中寫明,張愛玲進什麼學校等教育問題需要先徵求她的同意。黃素瓊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深受男女不平等,生怕張愛玲也重蹈自己的覆轍。
這個時候的黃素瓊是張愛玲心中的偶像,是女神,張愛玲這個時期塗鴉畫裡面的小人永遠像黃素瓊,「纖瘦、尖臉,鉛筆畫的八字眉,眼睛像地平線上的太陽,射出的光芒是睫毛。」
但是母女兩個人並不是親密的家人的關係,黃素瓊是高高在上的,年幼的張愛玲仰望著母親,並沒有一般人家「女兒依偎著母親」的感覺。張愛玲在散文、《小團圓》裡面都提到過這個時期有一次母親帶她過馬路,「忽然來了個空隙,正要走,又躊躇了一下,彷佛覺得有牽著她手的必要,一咬牙,方才抓住她的手」,這是母女二人難得的肢體上的直接接觸,然而兩個人都非常不適應,張愛玲「沒想到她手指這麼瘦,像一把細竹管橫七豎八夾在自己手上:心裡也很亂」,黃素瓊則是「一到人行道上立刻放了手」。
3、張愛玲16歲到18歲,在上海
這段時間張愛玲母女接觸較少,對母親還在延續以前的崇拜。
黃素瓊在離婚後就再次出國了,張愛玲和父親張志沂生活在一起,後來父親又娶了繼母。此時在張愛玲眼裡「父親的家,那裡有什麼我都看不起,鴉片,教我弟弟做《漢高祖論》的老先生,章回小說,懶洋洋灰撲撲地活下去」。
張愛玲16歲時,黃素瓊回國,和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住在一起。張愛玲時不時地就去姑姑那裡,其實就是去見母親。
這個時期張愛玲主要的時間在住校,去母親那裡的時間畢竟少,而且更重要的是張愛玲的一切生活、學費開支仍然由父親張志沂承擔,因此母女之間那種羅曼蒂克的感情仍然可以維繫。
《小團圓》里有這樣兩處細節:
一個是九莉認為母親更美了:
九莉覺得驚異,她母親比從前更美了,也許是這幾年流行的審美觀念變了。尤其是她蓬著頭在刷頭髮,還沒搽上淡紅色瓶裝水粉,秀削的臉整個是個黃銅雕像。談話中,她永遠倒身向前,壓在臉盆邊上,把輕倩的背影對著人,向鏡子里深深注視著。
另一處是九莉十分珍惜母親給自己梳的頭髮:
她替九莉把額前的頭髮梳成卻爾斯王子的橫雲度嶺式。直頭髮不持久,回到學校里早已塌下來了,她捨不得去碰它,由它在眼前披拂,微風一樣輕柔。
「痴頭怪腦的,」飯桌上一個同班生嗤笑著說。她這才笑著把頭髮掠上去。
4、張愛玲18歲到19歲,在上海
這個時間母女關係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張愛玲逃離了父親的家,一切生活、教育費用由母親承擔,黃素瓊雖然堅持對張愛玲進行最好的教育,卻是一天到晚牢騷不斷,生活的瑣碎一點一點消耗掉了張愛玲對母親的愛。
張愛玲想要出國讀書,父親張志沂沒有錢負擔這筆教育費用——這是《小團圓》裡面的解釋,或許這是一部分原因,然而我更傾向於《私語》裡面的說法:張志沂不能忍受張愛玲對母親的追隨,覺得張愛玲「多少年來跟著他,被養活,被教育,心卻在那一邊」。張志沂像個神經病一樣毆打張愛玲,並且把她關起來,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來說情,張志沂又打了張茂淵一頓。最終張愛玲逃離了父親的家,投奔黃素瓊,黃素瓊沒有選擇,只能由此開始承擔張愛玲的生活、教育費用。黃素瓊因此被張愛玲的後母嘲笑「自搬磚頭自壓腳」。
對於張愛玲的未來,黃素瓊給了張愛玲兩個選項:「如果要早早嫁人的話,那就不必讀書了,用學費來裝扮自己,要繼續讀書,就沒有餘錢兼顧到衣裝上。」顯然張愛玲選擇了後者。
對黃素瓊而言,這段時間張愛玲是自己的拖累。原因有兩個:一是經濟方面的,黃素瓊此時經濟窘迫(當然是這種「窘迫」是相對的,不是一般窮人家連生計都成問題的那種窘迫,而是沒有能力繼續維持以前貴族生活的消費水平),沒有太多經濟實力負擔張愛玲的教育,何況張愛玲還是準備出國,教育費用更是不菲;另一方面,黃素瓊這時候是有個外國男朋友的,本來計劃和男友一起去國外生活,但是因為張愛玲而被迫留在上海。
對張愛玲而言,這段時間是她整個人生最為痛苦迷惘的青春期,與父親已經恩斷義絕,在母親這邊又眼看著母親被自己拖累,母親牢騷不斷而且毫不掩飾對自己的失望——「看得出我母親是為我犧牲很多,而且一隻在懷疑我是否值得這些犧牲。我也懷疑著。」——張愛玲甚至想過跳樓。
此時張愛玲與黃素瓊住在一起(晚上就睡在一張床上),母女兩個人深入接觸,黃素瓊發現張愛玲越來越讓自己失望,對張愛玲說的話也越來越難聽。《天才夢》裡面寫母親是這樣說的:「我懊悔從前小心看護你的傷寒症,我寧願看死,不願看你或者使你自己處處受痛苦。」——其實這還算好聽的,《小團圓》裡面寫有一次母親請客,飯菜擺好了卻發現缺一把椅子,張愛玲費了好大力氣拖過來一張沙發椅,母親當著所有的賓客罵道:「你這是幹什麼?豬!」張愛玲生病,嘔吐,黃素瓊說「反正你活著就是害人,像你這樣只能讓你自生自滅。」
以前張愛玲在父親家裡怕問父親要鋼琴老師的薪水,現在到了母親家裡也怕問母親要公共汽車錢,寧可走路繞半個城去上課;打碎了母親家裡一隻茶壺,也要自己出錢給配一隻。
開始的時候黃素瓊說張愛玲,張愛玲會分辯,黃素瓊便生氣說:「你反正總有個理!」張愛玲想:「沒有個理由我為什麼這樣做?」但是從此不開口分辨。
張愛玲向母親表示「要把花的錢賺回來,花的這些錢我一定要還二嬸的。」黃素瓊只像不聽見一樣,繼續發脾氣發牢騷:「想想真冤——回來了困在這兒一動都不能動。」
就這樣「瑣屑的難堪」,終於一點一點完全毀掉了張愛玲之前積累的對母親的愛。
5、張愛玲20歲出頭,在香港
這段時間張愛玲對黃素瓊的愛徹底畫上了一個句號,此後張愛玲對自己的母親徹底無動於衷。
張愛玲後來在香港讀書,黃素瓊從香港出國,母女二人在香港有過一段短暫的相處,張愛玲隔三差五就去母親住的酒店喝下午茶。這段時間一方面黃素瓊對張愛玲相對比較客氣,另一方面張愛玲對於母女關係已經非常處理得比較嫻熟了,控制自己的一舉一動,盡量不讓母親挑眼,同時對於母親對自己的詆毀也比較冷靜,不再往心裡去。
這時候張愛玲和母親接觸,整個人嚴陣以待,緊張得不得了——就我而言,我只有在陪同公司大boss去見重要客戶的時候才會出現類似的狀態。比如張愛玲不問黃素瓊是哪天到香港的,因為「問,就像是說早沒通知她。」再比如黃素瓊坐著朋友的車子去學校看張愛玲,張愛玲送母親出來,「自己多送幾步,似乎也是應當的,因此繼續跟著走。但是再往下走,就看得見馬路了。」於是張愛玲站住了,覺得自己「應當就這樣微笑站在這裡,等到她母親的背影消失為止。」但是忽然又想到這樣好像是「等著看汽車裡是什麼人代開車門」,又趕忙轉身走開了。——看得我真替張愛玲累得慌……
這個時期發生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張愛玲在香港讀書非常刻苦,有個教授以個人的名義給了她八百港幣獎學金,在張愛玲看來,這筆獎學金是一張生存許可證,等不及拿去給她母親看,然而黃素瓊知道了,先是說要還給教授,張愛玲著急地解釋了半天(解釋的時候還要當心不要讓黃素瓊以為自己愛上了那位教授),最後黃素瓊半晌方才咕噥了一聲:「先擱這兒再說吧。」隔了兩天張愛玲再去看黃素瓊,得知黃素瓊打牌把那八百港幣給輸掉了。
這件事情讓張愛玲對黃素瓊徹底失去了任何感情。之後無論怎樣她對母親都是無動於衷——
張愛玲後來寫了一篇小說,惹惱了舅舅家——即黃素瓊的娘家人,張愛玲對姑姑張茂淵說,「二嬸怎麼想,我現在完全不管了。」她對姑姑提起那八百港幣的事情,說:「自從那回,我不知道怎麼,簡直不管了。」
再後來,張愛玲得知以前自己生病時黃素瓊為了給她請醫看病,情願和醫生發生肉體關係(所以才會咒罵張愛玲「反正你活著就是害人,像你這樣只能讓你自生自滅。」),張愛玲「知道自己不對,但是事實是毫無感覺,……感情用盡了就是沒有了。」
6、張愛玲26歲,在上海
張愛玲26歲時早已是上海當紅的作家,和胡蘭成的戀情走到尾聲,此時黃素瓊再度回國,對於張愛玲放棄了去香港繼續讀書的打算感到十分失望,同時對張愛玲的文學成就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認可;張愛玲對黃素瓊所做的就是「還錢」。
黃素瓊此次回國,母女之間表面上仍舊一團和氣,實際像打拳練功一樣微妙的過招。剛開始時黃素瓊很嚴厲,張愛玲對其各種防範,因為知道母親會檢查自己過去幾年的生活。黃素瓊經過各種檢查也沒發現什麼,態度和軟了很多,「又改用懷柔政策,買了一隻別針給她(張愛玲),一隻白色琺藍跑狗,像小女學生戴的。」張愛玲寫的劇本正式上映,黃素瓊看完了很滿意,張愛玲心裡納罕道:「她也變得跟一般父母一樣,對子女的成就很容易滿足。」
後來終於張愛玲找了個機會還給黃素瓊二兩金子,說「那時候二嬸為我花了那麼些錢,我一直心裡過意不去,這是我還二嬸的。」
黃素瓊對著張愛玲哭了出來,她以為張愛玲還錢是斷絕母女關係的表示,她向張愛玲哭訴:「就算我不過是個待你好過的人,你也不必對我這樣。『虎毒不食兒』噯!」
然而張愛玲的感情仍然激不起一絲漣漪,「是不是應當覺得心亂?但是她竭力搜尋,還是一點感覺都沒有。」她在心裡默默地說:「不拿也就是這樣,別的沒有了。」
7、尾聲
1948年,張愛玲28歲時黃素瓊再度出國,走的時候她帶走張愛玲一張照片,張愛玲自認為是因為這張照片「比較像她心目中的女兒」。這次出國,之後黃素瓊就再沒回來。
1957年黃素瓊去世,臨終在歐洲寫信給張愛玲想再見她一面,此時張愛玲人在美國,但是沒有去見黃素瓊,我曾經看到過一個說法說此時的張愛玲在美國窘迫到沒錢買機票,尚且自顧不暇,談何去歐洲見母親。黃素瓊故後的遺物被拍賣,張愛玲的這張照片再次回到張愛玲手裡。
↓就是這張照片
張愛玲自己從來不想要孩子,原因很多,一部份原因也是她自己「覺得她如果有小孩,一定會對她壞,替她母親報仇。」
-
我只能說母親的影響力太大了,死了一樣可以搞孩子。
小時候是崇拜,想親近卻得不到肯定,長大後就是疏離了,還有不認同。她母親對她影響太大了,所以她自傲又自卑,渴望溫情又封閉懷疑,獨立淡漠
不敢妄議。想了解可以《小團團》對照《對照記》讀。裡面有大量關於母女關係的敘述。
推薦閱讀:
※張愛玲最常見的那張照片是什麼時候拍的?
※試分析《第一爐香》中的喬琪喬?
※如何評價張愛玲的小說《少帥》?
※大家有讀過張愛玲的沉香屑第二爐香嗎?對於主人公的死還是無法領會?
※張愛玲的小團圓到底講述的是什麼?看起來好費力。?
TAG:張愛玲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