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慈善領域(non-profit),公營和私營機構的組織文化都有哪些方面的差別?

只在私營的慈善組織工作過,下一步也將要在non-profit這個領域裡混跡很久,所以很想了解一下這個問題——因為比起薪資,福利,晉陞空間等等考慮因素,我最看重的還是一個組織的文化~

這個話題著實有些大,但若是多幾個人分享一下看法,總是更好的。


-

公立非營利機構一般屬於公務員序列,所謂的文化也就是政府機構的文化,即便是福利部門也脫不開政府的大環境。

私立非營利機構有大有小,大型基金會和一般商業公司無異,如果選擇辦公室的行政崗位情形尤甚,和企業基本沒有差別,商業企業下設的社會責任部門也可以歸爲此類。如果是一線針對案主(Client)崗位,則要看自身所在團隊領導的特色,也要看不同領域的差別,貧窮、家暴、遊民等等不同對象的服務團隊也會有不同的態度。小機構人際關係比較簡單,同事之間的關係會緊密一些,可能上到執行長下到清潔阿姨每天都在眼前,一般來說小團隊會比較有人情味。其實無論機構大小,都多少面臨工作效率不高,發展前景有限等等常見的問題。

社會企業更像是創業公司,更有活力,但同時面臨高風險。由於和錢走的太近,有時也會遭受不少的質疑。

前幾天上課,同學都是臺灣一些組織的執行長們,很自然談到公、私、社會企業三部門的差別。開玩笑的說就是公部門「官僚」、私營部門「寄生蟲」、社會企業「銅臭味」,當然這屬於非營利機構之間相互看待的刻板印象,不過也證明了這三者內部文化的確存在差異,我個人認爲不存在優劣之分。

至於具體的就業選擇,還是要去機構裡面看看才知道,也看你打聽八卦的能力,用好LinkedIn。保證專業性的前提下,機構原有的文化環境能體現出由上至下的氣質,而這些人都是未來一起工作的同仁,能合適當然最好。但說實話,十全十美的事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自己個人的適應能力可能更加重要。


建議修改一下問題,明確想要的答案。non-profit是指非營利機構,並不等同於慈善機構或公益組織。


就拿基金會說吧,分為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兩種。
公募基金需要掛靠在政府某個部委下面,例如衛生部,教育部等等。募捐善款需要向這些掛靠政府單位繳納一定百分比的「管理費」,(有時高達20%),但是公募基金的優勢在於,企業或者個人,尤其是企業向公募基金捐款,憑捐款憑證可以免稅。
私募基金,就沒有這個功能啦,更多的是民間一些NGO發起的項目基金,因為沒有政府和大金主門的支持,一般過得都比較清淡。
公募基金里氛圍偏政府事業單位feel,論資排輩,熬年頭情況不少見。
私募氛圍多種多樣就不詳細說啦,外企feel,互聯網公司feel,宗教feel都能有機會體驗到哦。


我是社工專業的,就我自己對這個行業的了解談一下下。公立的慈善機構要承擔更多的政府形象塑造的工作,要更多的涉及行政方面的事務。比如,目前提倡依法治國,法制普及或者法律援助就成了慈善工作重點,慈善機構都要圍繞這個要點來開展活動。但私立的更加靈活化,有著自己的宗旨,按自己的想法實施活動。如果你是個比較理性的人,建議你去公立。如果你很感性,有著某一方面的興趣或抱負,建議你找一個自己感興趣的私立的慈善機構。


推薦閱讀:

如果生育率低導致中國總人口多年以後下降到美國總人口水平,利大還是弊大?
「煮飯仙人」的淘米方式,是否會造成營養流失?
如何看待「香港青少年軍總會」的成立?
中國現在所謂的「一流大學」(985/C9/Top 10)的各方面情況究竟是什麼樣?
胡思亂想?

TAG:企業文化 | 文化 | 足球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