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和香港問題的關鍵是不是稅收?

前幾天老師上課提到了稅收問題,我就聯想到了香港,因為很多人因為香港不向中央交稅,所以東西比內地便宜,滋生了水貨行業的誕生。香港生孩子也不要錢,內地很多人跑去生孩子,上面兩點香港人覺得我們侵佔了他們的公共資源。

那如果中央向香港徵稅,並且統一管理,香港的貨物價跟大陸一樣不是就沒有水客的問題了嗎?香港人覺得我們侵佔了他們的資源,所以極度排斥內陸人;而我覺得香港人不交稅,政府還用我們交的稅補貼香港,香港人還排斥我們,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有這樣問題的發生,是不是預示了隨著時間的推移 一國兩制 的弊端開始顯現?對於香港我們是不是該嘗試一種新的管理辦法了?

按&<基本法&> 第五章 : 經濟 第一百零六條 (原文全文如下)

香港特別行政區保持財政獨立。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收入全部用於自身需要,不上繳中央人民政府。

題主已從答案中尋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感謝各位認真的回答。


想講講我這些年,在香港的一些感受。
在香港,也接觸過不少歪果友仁,他們很樂意去大陸出差、觀光,跟我們聊聊歷史、侃侃中國文化。大陸的發展並沒有激起他們的嫉妒,相反,他們覺得,這樣挺好,大陸市場這麼大,可以互惠共贏、共同進步、喜聞也樂見。
真正在嫉妒、不得勁、說大陸這那這那的,多是那些先輩當年靠著各種手段來到香港的香港人。
很簡單,二十年前,在香港買了見NIKE,帶回大陸,過了關,要在那個口岸,坐好幾個小時的大巴,到了那個市,然後還要在那個市,坐好一陣子的巴士也好、摩托車甚至三蹦子也好,才到那個親戚家,然後把那件NIKE當做新年禮物送出去。那時候,收到那件NIKE,開心的不要不要的,不用洗,直接穿上,穿了好幾天,不捨得換,在那個小地方,胸口一挺,四處晃晃,特瀟洒,倍有面子。
但不過僅僅過了二十年,你還沒老,你只是從二十幾歲到四十幾歲,在香港回大陸,過了關,那個口岸,有了和諧號,有了地鐵直通高鐵站,你可以有好多種選擇,然後你上了那輛和諧號或者高鐵,你一個小時左右到了那個城市,你當年那個穿著你過年送的NIKE、高興得不要不要的那個親戚來接你,開著一輛漂漂的車,瀟洒的帶著你去了那個你當年要通過各種奇葩的交通工具才能到的地方,一路上立交橋、大廈、各種在香港耳熟能詳的東西,在路上都能看得見。於是,你有了錯覺。然後,你望著手裡揣著的那幾罐香港帶回來的保心安油、保濟丸、雙飛人什麼的,不由得心裡一緊。
到了當年那個小村,你心裡一驚,不自在地走進那間在香港號稱千尺豪宅的地方,你意想不到,你左顧右盼看著手裡的保心安油、保濟丸、雙飛人什麼的,在看看人家家裡各種包裝得漂漂亮亮的茶葉罐、大得能坐下七八個人的餐桌(不要笑,絕對真實),你只想原路返回算了。
然後,你原路返回後,你回到了那間你曾經向那個親戚炫耀的、幾乎不用給錢的公屋(據香港房屋委員會統計,這是60%-70%香港人的家),400、500或者600呎,你不得勁、你覺得酸,然後,你開始不再過關,不再想回大陸,因為很多你以前,覺得能夠當個禮物送回去的東西,你已經拿不出手了。
以上,還只是那些年紀稍微大一點的香港人的寫照。那些去佔中現場破口大罵,記者問他們你為什麼來佔中現場坐著堵塞交通,而他們想了半天說,很多同學來了而來了又可以不用上課所以我就來了的那些年輕小屁孩,壓根就沒去過大陸就在說三道四的憤青們,更不需要我們去評論。

佔中那會,我搭著的士,一上車那個的士司機就跟我噴大陸這那這那。我一直很裝逼地裝成一個香港人(本人粵語沒有任何accent),然後聽著他噴,不評論只是嗯嗯。就在他噴得很激動的時候,他那個手機APPS用普通話叫了一聲「快的打車」,然後我心裡真真地嗯嗯了一下,竊笑。
不知道怎麼了,那聲「快的打車」後,車廂里突然好安靜,直到我下車。用個很低俗的形容,我覺得當時那個的士司機的表情,有點像被狠狠地掐了一下丁丁的感覺。

每當我有香港的同事或朋友,跟我說香港的這樣東西和那樣東西都是全世界最出名的、是全世界NO.1的時候,我都很正經地告訴他們,我認同。其實,說實話,有時候他們在說這樣東西和那樣東西很牛逼的時候,我心裡總是覺得,這是個什麼東西,使唔使甘激動。不過,我也只是心裡覺得,我不會說。我想,嘴上一句認同比有理有據的撕逼強。

有時候,對著香港人哪怕他們年紀比你大很多的香港人,一跟你討論起一些關於大陸的事,你總有一種爸爸對著兒子、要包容他們、堅信他們以後一定會改正的感覺。

綜上,個人感覺,也就二十年的時間,從拿著NIKE當寶到歡迎別人回家住住大房子,從看著港澳兩地牌車感覺高大上到打的士聽到「快的打車」。

獨孤求敗的心態,處處樹敵;一笑置之的包容,面面為善。
創建於 14:40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首先,題主誤解了基本法中「財政獨立」的意思。財政獨立不僅僅是指香港不向中央繳稅,而且還指中央財政不補貼香港政府的意思,所以「政府還用我們交的稅補貼香港」的說法是不對的。當然實際操作中,駐港部隊的軍費開支還是由中央出的,不過正常人都看得出來,這只是一種主權象徵,就當是中央在香港回歸的時候在香港豎了一塊紀念碑而已,對香港人的生活沒有任何好處。

其次,香港對進口貨物的免稅,是香港「自由港」的政策決定的,這一政策在香港開埠時就基本定下來了,造就了香港的繁榮以及國際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所以中國雖然收回香港,但不願失去家門口的金融中心,於是就有了「一國兩制」來保證香港的自由港地位。
而內地對於進口貨物的收稅,或者是收重稅,我覺得主要目的還是在於保護國內企業。
兩地的稅差加上一些國際品牌的價格歧視政策,使得香港的進口貨物價明顯低於內地,而且有傳言「香港的商品質量好」,於是內地民眾就涌到香港來購物了,如果不能親身過來還能通過淘寶購物,這就是水貨問題的來源。但香港畢竟只是一個比上海還小不知道多少的地方,主要行業是金融航運貿易,大部分人從事的行業也根本與旅遊零售無關,香港怎麼可能成為全國13億人口的超市呢?大量的遊客客流影響了本地居民正常生活,所以兩者之間的衝突不斷也就很正常了。

至於內地人來香港生孩子,現在是很難了,因為香港的醫院全面停收內地孕婦了。之前是因為內地人發現來香港生孩子,孩子就變港人了,以後「前途似乎會好一點」(當然現在很多當年來生孩子的都後悔了),而且來香港這麼方便。如果是超生的話,付的罰款都跟來香港生的花費差不多了。再加上有一些很誇張的孕婦是臨盆的時候直接過關衝到香港公立醫院的急症室的,不僅對於母嬰生命安全不負責,還加劇了香港公立醫院急症室擁擠的問題。在香港停收內地孕婦之前,香港每年出生的嬰兒中有一半是內地孕婦生的,很多本地孕婦很難預約到產房床位,搞得民怨沸騰。


因為前段時間在香港養病,而且呆的時間也比較長,來談點自己對香港問題的看法。純屬瞎扯,當是閑聊。

(一)香港為何會日益衰退

我在香港養病半年,我個人感覺導致香港日益衰退兩個原因,第一是地緣優勢的喪失,大陸日益崛起,替代了香港之前扮演的橋頭堡作用。大陸現在直接對話國際,香港的中介優勢喪失,這個不用多說。第二個就是高房價,這個是非常致命的問題,理論上一個地區應該可以具備獨立發展的能力,不必依賴其它地區存在,但是香港的高房價使得香港幾乎所有的人都在為少數房產所有者打工,無論低收入者還是高收入者的收入的絕大部分支出都在房價上,無法形成有效的財富積累,陷入惡循環的境地就是一輩子擺脫不了打工的命,例如餐飲,服裝,好不容易收入高了,結果租金又提高了,使得他們一輩子在辛苦都是微博利潤獲得者,沒有任何希望,僅夠勉強維持生活,這種情況使得,香港基本是一個打工主導的社會,整個社會年輕人沒有逆襲可能,資本都追求短期交易,不追求長期投資,越來越惡性。同時,香港本土少量的卻佔有將近90左右的房屋所有者為了維持這種穩固利潤,把持了話語權,採取了很多限制性政策,竭力維持高房價,進一步擠壓了底層空間。房價高企香港這個地方,反過來又是別無選擇的路徑,因為體量太小,騰挪空間有限,深度廣度都不夠,不可能在彈丸之地營造出一個完善的產業鏈條,這個也是無奈之舉。

(二)香港問題是政治問題與經濟問題的集合,但根本還是經濟問題

順帶提下佔中等問題,這個其實是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的集合,政治問題,往往會借著經濟問題來擴大和發酵,例如敘利亞,看上去是西方干涉,實質其實是國內天災使得大量農業人口擠入城市,急劇推高失業率,在此基礎上引爆了很多社會矛盾,從政治體制角度來看,台灣,香港扯的民主,其實本質上而言,台灣是民粹主義,全民政治化,結果是沒人做正事,而香港,就更扯淡,壓根就沒有民主發生過,香港是建立在殖民體系上的地區,殖民時期的統治體系,也就是頂層服務體系,哪裡何曾是民主體系,民眾何曾有過民主?拿著民主說事,本質其實也是理由和借口罷了,並非真正的訴求,歸根到底還是經濟上出了問題。確切說,政治體制跟經濟發展之間是沒有必然聯繫的,我這裡,沒說民主不好,也沒說獨裁好,就事論事的說,全球民主體系下出現過很多牛逼的國家,當然也出現過很多很破敗的國家,很大程度上這還是兩件事,獨裁不是好體制,但是許多阿拉伯地區,也一樣能享受很好的石油紅利,過著還不錯的生活,新加坡也從來不是民主國家,一樣可以靠著馬六甲過著不錯的日子,嚴苛峻法下的新加坡,也沒人拿他體制說事,本質而言,這是兩件事,民主不是解決經濟問題的良方,不要以為民主了,就什麼都有了,你是垃圾,最終其實還是垃圾,只不過是民主的垃圾還是獨裁的垃圾,僅此而已。

香港的問題一定是建立在經濟問題之上出現的政治問題,經濟問題是根本,絕大多數老百姓其實都拿政治問題來說事,前提是日子過不好了,所以核心其實是香港民眾的生活水平出現很大程度下滑,香港回歸以來隨著大陸不斷崛起,前面說了很多大陸為什麼會起來,核心就是製造業發達,外匯大量流入,貨幣寬鬆進一步促進位造業,超越美國加日本之和,這樣的國家,已經很強大了,哪怕再有什麼危機和問題,總歸基本底子放在這裡,已經強大得不需要考慮香港和台灣重要性的地步了,壓根不是同一個層面的事情了,香港自己卻因為房價問題,使得整個地區無法創新,無法突破,屌絲逆襲成本極高,香港不得不簡單依賴地產和金融這兩個行業,這兩個行業很好,但是再好,也就只是兩個行業而已,香港地區的經濟沒有廣度,更沒有深度,導致的結果就是系統風險極大,稍微來點風吹雨打,就扛不住,不是一個經濟體的概念,香港後來推自由行,希望零售業能成為第三個產業,但是說實話,中國人,其實也不是中國人,只要是人骨子裡是喜新厭舊的,原先來趟香港感覺很牛逼,高大上,每天朋友圈裡曬自拍,拍個兩三次也就這樣了,變得很二逼了,開始也就不來香港了,跑到更可以去裝逼的地方去了,零售業能增長,但是很有限,因為變得太快。

回到香港自己的問題來,香港其實是個基尼係數非常高的地區,這個地方,基本無中產階級,就兩種人,一種有錢人,佔據不到1%,但是擁有99%的財富,還有一種人就是屌絲,佔據99%,卻只擁有1%的財富,雖然有點極端,其實本質就是如此的,分化太厲害了,這種地區本身能講民主也是很扯淡的事情,在香港接受大學教育的人口其實並不多,我可以斷定這個地區1%和99%的人是無法對話的,民意一旦不統一就是對立加謾罵,高層講教養,底層講生活,能對話是見鬼了。雞同鴨講,根本不是一個世界的人,這是一個義無反顧在墮落的地區。

(三)當前大陸對港政策存在的偏差

扯淡的有點多,繼續講下去,個人感覺從某個角度看,大陸對香港政策現在來看出現很大的偏差,曾經可能是對的,但是現在就是錯了,說到底是不能與時俱進。前面說了,香港有過一個輝煌期,就是誰都能賺錢的年底,有錢人賺大錢,沒錢人賺小錢的年代,都能賺錢,就會和諧,但是到了一定階段之後,趨向飽和之後的結果,就是沒有增量,只有存量,這種情況下,我多賺一分錢,你就會虧一分錢,政治結構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在過去,大家其樂融融,老百姓並不介意誰掌握權利,所以過去的殖民體系下,英國總督制,基本上採取類似國內鄉紳模式,本地人自己管本地人,不要太出格就行了,所以當地有錢人掌握了一定的政治權利,負責維繫地方,大陸接管香港之後,一直維持的是這種語境下的模式,籠絡一批富豪名流基本能穩住香港,但是隨著這幾年沒有增量只有存量的情況下,富豪跟百姓之間處於明顯的經濟對立的情況就非常的明顯了:房價不斷上升,底層生活越來越困難,與此同時,大陸人開始不斷來香港得瑟,在他們看來落差一下非常的大,同時,互聯網催生出了更多民意渠道的時候,原先的富豪政治顯得越來越脆弱,這個時候大陸還以為穩住富豪就能穩住香港,基本變的不現實了。

民眾是不會思考為什麼的,他們只會感受到怎麼了。所以,雖然我們說香港人不該把矛頭對向大陸民眾,但是他們是意識不到深層次的原因的,他們直觀的感受就是看到曾經窮得還需要他們救助的隔壁鄉下人變的闊綽起來,可以來香港炫富了,還能來香港包養二奶了,這種落差是最直接和無法接受的。激蕩起的反應也最激烈。錢和女人應該是世界上最容易引發男人爭鬥的東西了。有一次一個香港人跟我就這麼抱怨,說你們有錢也別那麼高調好不好,很沒素質的。我則很鄙視的說,拜託,三十年前你們香港在大陸比我們只會更高調,包養的二奶只會更多,一個個計程車司機都在大陸充當有錢人的時候,你怎麼不去勸勸他們別那麼高調,別那麼沒素質呢?本質不是你素質高了,只是因為你沒錢了,僅此而已。

(四)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要去香港?

至於很多人問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願意去香港,這就分為兩個層面來看,姑且把購物這類的分開,這類群體沒有比較意義,著重考慮的是,為什麼那麼多人還移民香港。確切說,現在香港的趨勢是中低層人員都在回歸大陸,尤其本身都是大陸人的更是明顯,為什麼?因為大陸機會多,在香港出人頭地很難,而且生活狀態也很差,為什麼?前面說了,房價太高,別看很多人年收入百萬,但是在香港也不太買得起房子,在香港所謂千尺豪宅,也就是一百平方而已,絕大多數人住房也就是五六十平,生活質量其實很低。

而且香港面積很小,呆久了不好玩,哪裡有大陸熱鬧好玩,而且事實上我們必須承認一點,越是穩健社會,規則越是嚴格,而越嚴格的規則,必然騰挪的空間就很小,顯得單調而乏味,每個人其實剛工作了就可以知道自己死的時候的樣子,對於年輕人來說,這個是很不好的事情,耐不住的年輕人也都回大陸加入到熱熱鬧鬧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去了,即使失敗了,也是一場人生,多high。

(五)中國何以能治療抑鬱症

之前我在美演講的時候,很多人跟我說中國能治療抑鬱症,我開始不信,住了一段時間,覺得還真必須信,太無聊了,後來看到一篇文章說在美抑鬱症大多因為實在無聊乏味且約束很多,過於壓抑,而來到大陸發現大陸才是真自由樂土,也沒啥約束,只要不殺人放火,愛罵娘罵娘,沒人管你,這裡沒有種族禁忌,沒有性別禁忌,沒有宗教禁忌,喝酒隨便喝,調戲下良家婦女,不出格,最多被打一頓,沒人動不動告你性騷擾,美國人平均每年十幾張傳票,什麼時候不知道就犯法了,大陸一輩子也不見得有一張,而且大陸喜歡扎堆,人一多想得抑鬱症也不容易,不像美國,一杯啤酒喝一天,好山好水好無聊,大陸是真臟真亂真快活,前者容易抑鬱,後者不容易也是真的。

所以,目前趨勢香港中產以下迴流很明顯,但是都是相對的,適合年輕人的地方一定不適合老年人,老年人好靜,不愛動,怕人多,更關鍵大陸有錢人普遍缺乏安全感。而香港是一個有錢人很少,但是有錢人扎堆把持話語權的地方,這個地方所有的政策就是保護自己的錢不被損失掉,所以建立起了非常穩固的政策制度,產權制度來保障各種有錢人的權益不受損失,所以,這樣的地方一定不適合屌絲逆襲,但是很適合有錢人養老,無形中給了大陸有錢人很好的選擇,最終形成的結果就是有點錢的人都期望來到香港,說白了,年輕人求生求變,老年人求穩求好,僅此而已。


香港的問題熙熙攘攘鬧了也不是一天兩天,甚至也不是一年兩年。往前追溯,我們可以追溯到1997年,也可以更遠繼續追溯到1984年。

談一國兩制前,談一談中英聯合聲明。這個聲明解決的是一個主權問題。租借99年到期的是新界,香港島和九龍半島,都是清政府割讓,也就是賠給英國的。84年簽署聯合聲明的時候,有一個未被廣為人知,或者叫一個沒有廣為宣傳的要點是,這個聯合聲明包括廢約的內容,廢約的約就是江寧條約(也就是人們熟知的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

廢約和另立新約移交主權是兩碼事。後者是英國把自己的領土送給了中國。前者是,之前送給英國香港和九龍這件事,至少在名義上是不作數的,在聯合聲明裡是「恢復行使主權」。在實際操作上,我們可以在1997年7月1日零點正式進行主權交接。

這件事,是雙方談了22輪,一點一點談出來的。鄧小平在和撒切爾會面的時候,實際上已經亮出了底牌,並且是以一種近乎威脅的口吻亮的底牌——我們可以談兩年,談不出結果,我們會單方面宣布在何時以何種方式收回香港。

所以香港坐下來談,是最明智的做法。也就是談了,最後的聯合聲明才是這個樣子。

有人說,聯合聲明的有效期一直到2047年。這純粹是胡說八道。聯合聲明第四條已經寫明本聲明有效期自簽署生效直到1997年6月30日晚24點交接完畢的過渡期。第八條寫明了本條約中英文兩個文本具有同等效力。這個時候你非說英文文本不是這個意思是沒有用的。

而且從政治學角度講,我一個國際條約,我沒有明文讓渡主權,也沒有其他我加入的國際條約可以對抗的話,那麼我的主權交接之後,我的主權就不可能讓他國繼續干涉。所以有人說英國可以中國違約為由怎麼怎麼著,挺沒常識的。

-----------------------------------------------------------------------------------------------

分割線以下是關於題目的。

一國兩制大家都知道本來是為台灣問題推出的,但是第一次實踐用在了香港身上。作為一種制度創新,必然有實驗的性質。那麼這個實驗就不可能面面俱到保證萬無一失。

出現問題是很正常的。包括陸人,港人對其的解讀或者誤讀,也都正常。

但是以下誤讀還是挺沒常識的。

比如,中央政府只負責國防和外交,其餘都不能管。其實我倒是挺想知道什麼叫「管國防」的。是不是只有外敵入侵解放軍防禦反擊才叫「管國防」,那麼中央在香港建設軍港,進行普遍兵役制,設立大型軍區並駐紮成規模大兵團算不算管國防?什麼叫「管外交」?撤銷在港所有外交機構算不算「管外交」,取消香港以中國香港名義進行國際對外活動算不算「管外交」?

持上述觀點的人,還是對主權概念的理解有問題。基本法是香港的根本大法但是不是中國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大法?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位階高還是中國人民共和國憲法位階高?

要是認為香港是獨立的政治實體,那麼上面的問題你可以隨便答。但是可惜的是。政治上還真不是這樣。有人摳字眼說法理。我只能說,法理學和政治學和關係還真是挺複雜。法理學要是能在政治學的真空里玩,那我覺得還真挺沒勁的。

第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國家在簽署聯合聲明的時候說的也是保持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我不知道在中文裡五十年是不是等於永遠。要是這兩個詞是等價的,請告訴我出處。我一定去拜會你的語文老師。

那麼從97年到14年,香港是不是在基本法框架內運行,香港的基本制度是不是在這17年里有什麼變化。第一屆特首是選舉委員會選舉的。但是四百名選舉委員會委員都是中央委任的。到現在,選舉委員會已經不是中央委任,委員也由四百增加到800直到1200人。當然了,要是有人認為,這種變化也不行的話,那麼你們趕快制止普選。因為即使是現在出台的普選方案,都違背了基本法50年不變的精神。基本法說沒說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呢?說了,這17年是不是一步步向這個方向靠近呢?我不能對此進行反駁。有人進行反駁的話,請告訴我你是怎麼反駁的。

如果這時候有人說,香港怎麼不像美國人選總統台灣人選總統那麼選。不那麼選就是不民主,不那麼選就是專制獨裁。我說什麼好呢?我只想說,大眾政治和大眾傳媒對現代政治來說,利弊各半。雖然我們不能因此就取消大眾政治和大眾傳媒。但是還是得多讀聯邦黨人文集和論美國的民主這樣的古典主義經典。集權不是極權,集權和分權對應。在聯邦制國家還需要考慮地方和中央的權力關係,那就更不用說在非聯邦制國家了。

-----------------------------------------------------------------------------------------------

現在的香港為什麼會變成現在的香港。

原因就在於決策者沒能在實踐中區分一國兩制和隔離政策。

也就是說,香港問題不是一國兩制的結果,而是隔離政策的結果。雖然有的時候看起來這好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但是事實卻沒有這麼簡單。

香港隔離政策的一個最顯著的標誌就是以港澳通行證為標誌的單向的禁止入內政策。香港人可以自由往來於大陸。但是大陸人不可以。香港實行自己的一套制度是否必然以限制大陸人進入為前提?

這種政策上的隔離加之在97年之前一直到07年左右,香港人都抱有一種深切的優越感和對大陸的陌生感。

但是隨著北上廣深的火箭式崛起和全球經濟政治格局的重新洗牌。香港的地位和作用確實是不斷在下降。這時候緊接著而來的便是失落感。而隔離政策使得進入香港遊玩的,令香港人不爽的不文明行為的主群體實際上,是大陸非常狹小並特定的人群。香港人不了解更為廣闊的大陸人,尤其是依靠自己奮鬥的智識群體和學生群體。而大陸固有的政治缺陷則把一切不文明都合理化,在港人那裡形成認識偏見也實屬正常。

北京人看外地人都像小地方人,上海人看外地人都像農村人。這種異域歧視非常普遍,並且,認為存在這種異域歧視的觀點同樣也非常普遍。但是事實上,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口的自由流動,至少我個人無論在北京還是上海,都沒有覺得我被歧視。而真實的歧視也隨著人口的自由流動而趨於減弱。這同樣是事實。

但是香港則不行。香港的隔離政策導致了這種互相間偏見的日益加深而不是改善。也許在事實上並沒有那麼普遍而深刻的歧視或者對立。但是這種歧視與對立的觀念也是普遍的。這是非常無謂的一件事。

當然了,在政策層面,怎麼能一面保持一個獨立的政治制度一面又不使用隔離政策?這需要執政者的政治智慧。但是,這未必不能解決。以香港地理面積小來搪塞並不是好辦法。如果這樣的話,那2047年怎麼辦?香港獨立嗎?

回到民族情感的緯度。1997年香港回歸,甚至可以說是1840年以來最為重要的一個關於民族情感的歷史事件。他的重要性遠遠大於什麼神州飛天和什麼奧運會。後者只是一種外在的形式儀式,而香港回歸在內容上就是華夏子孫血溶於水的深刻變遷。

綜上,即使面對今天的香港。在政策層面,香港的事情還需要特區政府和香港市民共同解決。在政治的層面上,隔離政策應該退出歷史舞台。讓更多的香港人與大陸人自由往來於獅子山與老鱉灣。事情總會向好。畢竟,觀念塑造利益,共識才能共贏。


問題:前幾天老師上課提到了稅收問題,我就聯想到了香港,因為很多人因為香港不向中央交稅,所以東西比內地便宜,滋生了水貨行業的誕生。香港生孩子也不要錢,內地很多人跑去生孩子,上面兩點香港人覺得我們侵佔了他們的公共資源。

那如果中央向香港徵稅,並且統一管理,香港的貨物價跟大陸一樣不是就沒有水客的問題了嗎?香港人覺得我們侵佔了他們的資源,所以極度排斥內陸人;而我覺得香港人不交稅,政府還用我們交的稅補貼香港,香港人還排斥我們,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有這樣問題的發生,是不是預示了隨著時間的推移 一國兩制 的弊端開始顯現?對於香港我們是不是該嘗試一種新的管理辦法了?


回答:
1、香港的確不需要向中央交稅,但是這和東西便宜是沒關係的(也許有一些,但絕不是主因)。香港東西便宜重點在其自由港的身份,即貨物入香港關境(香港海關和大陸海關屬於兩個關區),是不交稅的(籠統的講法,不是全部不交);因此在沒有關稅和增值稅的基礎上,香港的物價會比大陸低。

2、香港生孩子不要錢這是錯的,私立的也是很貴的;再說為了一點醫療費就去香港生孩子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3、內地孕婦赴港產子,根本上源於2001年的一起案件,具體可百度「庄豐源」案;
大致案情:庄豐源,1997年9月在香港出生父母都是內地人,拿雙城證赴港探親期間生下了他,一直由擁有香港居留權的祖父照顧。香港政府入境處根據《入境條例》,「在香港出生的中國公民若要成為永久性居民,則在其出生時或以後任何時間,其父母的任何一方必須已在香港定居或已享有香港居留權」為由,要將庄豐源遣返回內地。但根據《香港特區基本法》第二十四條,「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在香港出生的中國公民」可判定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庄豐源的祖父提起了訴訟,2001年,香港高等法院和香港終審法院相繼裁定庄豐源勝訴,不論其父母是否已在港定居,在香港出生的中國籍子女都享有居港權。
重要的地方我標黑了。
其實這個案子本身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判決是基於香港基本法作出的。
但是。
2001年但是香港高等法院在作出這個判決前,大陸的最高人民法院曾經作過指示,大意是此例不可開,後果很嚴重,你香港可以就這個問題向最高院作一個諮詢,最高院就作個解釋,讓人大通過一下,把雙非父母赴港產子這條路給堵了就行了。
結果呢,港人說不能接受中央政府的意見,認為這是對法制的干預,對人權的踐踏等等,總之很牛掰的樣子,於是就判決原告勝訴了。真是naive,最高院那幫人精,還不知道老百姓怎麼想的嘛!
注意,香港是英美法系判例法地區,前面的判例對後面的裁判是有直接影響的;
所以,大陸孕婦一看,呀,跑到香港生產,可以獲得香港居留權啊,我要去那生孩子,於是……

4、大量大陸孕婦生產以至於佔用香港本地孕婦的社會資源,這是對的。人家有怨氣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這其中多少有些作繭自縛,自作自受的意味;

5、政府用我們的錢補貼香港,這個有一些,主要是研究方面的,設立基金會啊之類的,直接補貼民生方面的,目前沒有看到過相關的資料。

6、香港排斥大陸人,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少數大陸人確實素質不高,一般我們管這些人叫狗大戶;影響了大陸人的形象;
2)彈丸之地承載力有限,而大陸地區隨著經濟發展,土豪越來越多,赴港購物是天然之選,尤其是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到韓國日本買東西跟到香港方便程度差不多,而且人家還笑臉相迎;
PS:關於這一條還有些想說的。彈丸之地大力發展旅遊+零售業是飲鴆止渴的行為。發展零售業,目的是銷售商品,而零售業的銷售依靠的就是人流,人流一大,人口就承載不了,這幾乎是必然的結果,死結;旅遊業也是一樣的結果;香港不如乘此機會改變發展戰略,以前董建華先生提的幾個方案不如拿出來重新考慮一下。
3)香港城市結構不合理,居民區和商業區的區分度不夠,其實這也是地方小帶來的問題,不像國內城市,居住區和商業區有很大的區分;這一片全是小區,主要的公用設施就是學校、醫院、公園和超市;那一片商業區,自然就是大商場、商業街聚攏;遊人對本地居住環境的衝擊可以說並不太大。香港說實話,條件不足;(香港還死守著一些綠地不開發,也不知道在作什麼死)
4)內地學生湧入香港,擠壓了香港本地人的就業空間;其實這個問題哪個大城市都有,香港地方小,矛盾更尖銳罷了。
5)香港媒體偏見也不輕;
6)大陸媒體也唯恐天下不亂;
7)雙方喉舌都在想辦法報道對方的負面消息,這關係能好才有鬼呢。
8)私貨:民主雖然好,但是弊端不是沒有;港府此前從未有過獨立執政的經驗,愣是被中央政府扶上去的,之前都是香港總督作決定,而總督是根據英國議會的決定來作決策的;讓一幫從未作過重大決策的人來作領導人,這個效果嘛……要知道,大陸地區的領導人,都是必須有著豐富執政經驗的人才能上台的。此外,香港弱勢政府被民意裹挾,民粹盛行,雖然沒有到台灣人用愛發電的程度,說實話也沒差太多了。最典型的莫過於此前有一個奶粉限購的政策,你一個自由港,一個依靠轉口,一個依靠零售,居然出台一個限制零售的政策,政府你這不是腦殘是什麼?
幾句話共大家參考:
(1)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但腦袋是愚蠢的;
(2)民眾非常明確地知道什麼是錯的,但是要讓民眾決定什麼是對的,他們就抓瞎了;

7、一國兩制本身就是有弊端的,可以說當初選擇一國兩制的紅利期接近尾聲。如果說改一下政策倒不是不可以,但是根據基本法,一國兩制是有規定年限的,年限到了自然可以換。但是中央把香港作為政治制度的試驗田,盲目插手修改制度並不是一個好方法。

8、香港淪落到現在這個地步,是有多方面原因的,盲目地歸罪於香港是不客觀的;香港的地緣就決定了其繁榮是非常畸形的,而中央政府為了維持這種畸形(97年回歸香港就倒了的話,自己打自己臉么不是,現在反正這麼些年也過去了,你自己做了那麼多作死的政策,搞成你現在這樣,也不能怪我啊)。大陸這樣的巨獸,政府不需要做什麼,正常地發展經濟,都會逐步擠壓香港的生存空間,更不用說是舉全國之力發展幾個重點區域的政策了。

9、結論:大陸和香港現在的情況,和稅收是沒有關係的。


知乎第一答
一個有機整體不存在完全獨立的個體。
就好像一棟建築再怎麼隔離也做不出完全無干擾空間,一國兩制一直被錯誤解讀。
大陸專供是最好的時代,大陸索取是最壞的時代,哪怕是既專供也索取也不能忍受。
其實都一樣,專供京城的水源在河北,當年洪災官方為了不斷京城水源不泄洪導致潰壩,損失慘重。而今天,北京霧霾罵河北的也不少吧。
人,都是自私的。我可以向你索取,給你施捨作為回報,但是,不要向我索取。
最難,將心比心。最不可能,感同身受。


不是。我認為兩岸之間最關鍵的問題是有人強行裝逼。


香港問題其實很簡單,就是本地人因受到外界壓力而產生的排外思想。就跟很多北京人也排斥外地打工者一個道理,不是什麼大陸和香港什麼政治制度,經濟文化差那麼深層次的問題。想想香港彈丸之地,卻集結那麼多的人,而生存發展的機會增長的速度遠遠小於人口流入的速度,造成對於資源緊缺的恐慌(實際還不到緊缺的地步)。城市人排擠農村打工者,打工者也會覺得不公平。資源的差異化,也是導致人口大量擠入香港,據不完全統計,香港八成人屬於外來戶,居住超過五代人的不超過六成。香港作為一個經濟口岸,有著天然的優勢,人都有趨利性,人口湧入是必然的。這八成人搶奪了曾經土著人的資源,為了鞏固自己現有資源,勢必回排外。


和平統一的問題真的不是稅的問題

中國跟歹彎就想靠貿易額統一,這是不行的。
中國跟美國的貿易額,相比於歹彎,高了多少,你有想過跟美國佬統一么?

至於說歧視內地人
其實你去各地看一眼,不都是這樣的么
上海人歧視外地人你也不是不知道
北京人歧視外地人你也不是不知道
就連我們家那,叫外地人都是叫外國人。。。

還記得美國把印第安人趕盡殺絕的故事么?

政府用你們交的稅補貼香港人
一般提出這樣問題的人我就要問了
請問你交了多少稅?


如果單是就走水貨問題來看,確實是稅收的問題。為什麼?首先,香港是免稅港。非大宗貨物離崗,無須報關。這也是走私和走水貨的分別。走私是不經正常途徑,沒有報關就帶貨物入境或離境就叫走私。無須報關而經正常途徑出入境則是走水貨。問題出在哪呢?帶貨物出入香港,除非像限奶令或者禁止帶超過19支煙進入香港這種條例外,基本上是允許的。但是,大陸海關則有明文規定,若經港進入大陸所帶物品價值超過5000元則要按物品價值徵收稅。電子產品甚至去到20%的稅。那問題就清楚了,水貨問題如果大陸方面海關按照條例明確執行,自然就不會造成今日的社會問題甚至族群問題。但當中是否牽涉到海關人員暗中收受利息,或者是否有人示意選擇性執法。就不得而知了。


重慶直轄以後也基本不用給中央交稅,也沒見跟香港一樣


我覺得香港一系列政治問題之所以會有,還是港人普遍受教育的程度不夠高。過度的民主自由化讓民主變的泛濫,受教育水平不夠高的大部分底層群眾就會跟風受少數明白人左右。香港媒體缺少規範化,很多時候發布的信息並不真實,往往煽風點火,激化了民眾的情緒。 鄙人粗淺,以上純屬胡扯。


中央對HK的看法一直是這樣噠,你不是我親兒子,我給你的資助和政策優惠連二線城市不如,給你的資源還不如馬來新加坡便宜吼,說好的港人治港,連自由行方面也木有話語權耶,但是你要對我感恩哦,你的發展都是我噠功勞,至於很多行業平均工資從97年的一萬六下降到一萬二,這跟我木有關係耶請找你們的港府!
跟題目無關,純粹吐槽,歡迎反對(′-ω-`)


香港來個打土豪分房產估計會好點,呵呵~


開玩笑,根本原因就是中國強大了,香港要把東亞中心還給上海了。
別說香港,還有台灣,加上新加坡。


一國兩治,被你吃了?


香港這麼多大白象工程求你們埋單,我跪下來求你們了,你們不是說輸血養我們嗎?不多,加起來四五千億而已。不是說中央有補貼嗎?


推薦閱讀:

馬拉松照片庫(www.mlszp.com)是否侵犯當事人肖像權?
死刑道德嗎?
如何看待「同性戀男子竟被妻子送入精神病院強制治療19天」?
利用 RSS「聚合」進行轉載,是否違反相關法規?
網站或程序的介面設計是否有版權或者是否可以有專利權?

TAG:香港 | 法律 | 歷史 | 冷知識 | 稅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