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豫不決的人,在未來會有什麼致命的命運?

我是一個特別喜歡猶豫不決的人

經常因為一點點小事就造成巨大的困擾

就是一個最簡單的選擇我也會想半天,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我總是在萎縮,害怕選擇了一個另一個怎麼辦?

想到後果之後心裡就難受

我特別害怕選擇,每次都無法選擇

這對我的生活造成了特別大的困擾

請問我的性格有問題嗎?

請問該如何解決呢?


在另外一個類似的問題里回答過,同樣可以作為這個問題的回答。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122357/answer/20470822
之所以我們無法做出決定,根本原因並不是什麼猶豫不決,性格軟弱,拖拖拉拉,等等等等一大堆說辭和理由,根本不是,扯淡,不是。

你的學會透過表現看本質
隱藏在這些外在行為現象背後的真正始作俑者是什麼?

是做決定的人根本就不知道 「做決定」 是一種什麼行為,這個行為對於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你需要明白的是:
立刻做決定,永遠要比這個決定是否正確本身重要的多。
這才是做決定的意義。
無論何時,你都應該做到儘可能果斷,快速的下決定。
當你發現自己遇事總處於左右搖擺、舉棋不定、瞻前顧後的狀態的時候,無論這種狀態是因受外界影響,還是因為你本身暫時不具備快速抉擇的能力,你都應該告誡自己:「快做決定!」。
決定的好壞並不重要,因為你因此而成長,總會做出好的決定。可猶豫不決的臭毛病卻會害了你的一生。

說白了,做決定就好比吃飯,僅僅是一種再簡單不過的指令行為罷了。僅此而已,先別賦予其他使命和意義,在你不會快速做決定之前。
就好比吃飯。
你沒吃過日本菜。想吃,怎麼辦?先吃,吃了,再根據舌頭或者身體的不同反應得到的不同感受總結不同的經驗,下次運用到下一個吃飯的決定中,幫你做出更好的決定。你是喜歡吃刺身,還是裡面的某種口味,還是不習慣某種清酒的口味,下次吃日本菜前自然而然做出調整後的決定。這樣你每次吃的都比前一次更舒心。

而你現在呢
還沒吃之前,你就賦予了這個決定吃之後才有的效果或者目的。
你還沒吃,就想著,啊,吃到不喜歡的怎麼辦?於是不敢吃了。轉頭又想,如果裡面有我喜歡吃的豈不是又錯過了,於是又想吃。然後在吃不吃里反覆糾結。。。

所以,人這輩子無非就是各種不同的體驗的集合而已,你連體驗都不去體驗,你的人生拿去喂狗么?
其次,既然不去喂狗,恭喜你騷年,你擁有了自己的人生。既然同樣擁有,何不試著精彩?
怎樣精彩?
多體驗,多體會。多感受,多改變。

做決定之前,千萬少走心,先去做!立刻!馬上!
做了決定,就不猶豫,帶著一顆觀察體會的心,快樂的體驗和總結吧!

所以,我給你的建議是:
1,從這一秒開始,慢慢有意識的培養自己「迅速做決定」的習慣,而不是停留在思考何種決定更好。
先不管好不好,做了再說。做了你就有做得更好的機會,不做永遠在原地。
2,學會從每個已經做出的決定以及這個決定帶來一系列行為中總結經驗。爭取在快速做出本次決定之前將上一次的部分感受和經驗運用進去。這樣你就比上一次更果斷了一點點。
3,堅持上面兩點:
先快做決定 再總結經驗
先快做決定 再總結經驗

先快做決定 再總結經驗

先快做決定 再總結經驗

先快做決定 再總結經驗

一個月後你再看
三個月後你再看
半年後你再來評論我


如果一件事你覺得可做可不做,那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去做。

兩個原因:

  1. 你永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意外。任何時候做理性判斷,信息都是不完善的。 做了會發生更多意外,你才有機會把握這些意外。
  2. 好事壞事不是絕對的,是會變化的,可能再往前一步,好事壞事會變化。做了你才有機會洞悉把握這些意外需要付出的代價,指導下一步的行動 。舉個栗子,2016號稱資本寒冬,有人覺得創業更容易失敗,有人就覺得資本寒冬會篩選掉一些不那麼好的創業者,好的創業者會更有優勢。

以上為《羅輯思維》某期筆記。很受用。

——————題目怎麼被改的面目全非了———————


你不是喜歡猶豫,你是害怕承擔後果。


謝邀
decide now大法好

我會把很多選擇交給這個小軟體來幫我做出。
可以很方便的決定

更重要的是:當這個輪子在轉的時候,你會突然發現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補充幾句:快速正確的做出選擇是一個人所可能擁有的最強大的能力之一。題主暫時做不到也不要擔心,慢慢鍛煉,經得多見得廣了,做起選擇來也就更容易了。


三國時候的劉表,或許可為你的借鑒——此人正是猶豫不決的典型代表。

當時,賈詡曾與劉表有過接觸,之後他對劉表發表了一番含金量極高的評價:

賈詡說: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見事變,多疑無決,無能為也。

什麼意思呢?這句話得拆開了看。

首先,賈詡說劉表是承平之世中做三公的料。這其實是一句很高的評價,誇你做個國務院總理一點問題都沒有。

這句話是針對劉表在荊州的治理而言的。劉表做地方官,確實做的很不錯。到任以後,他能削平地方叛亂,興辦學校,鼓勵生產,幾年之間便卓有成效。這就是遊戲里那種典型的內政型人才。

但是,接下來賈詡話鋒一轉,說:劉表看不到事物的發展變化,疑心重而且猶豫不決,是不會有什麼前途的。

這個評價就很低了,而且,還准得要命——劉表後來的行事,基本上沒有脫離出這個框架。


曹操迎奉漢獻帝以後,劉表遣使納貢,這本無可非議。但同時,他在袁紹那裡又另有一份報效。你說他這是在兩頭下注,那也就算了。但更令人納悶的是,後來曹操和袁紹開戰,劉表答應了要幫袁紹的忙,結果卻放了人家鴿子。同時,在曹操那裡,劉表也沒有什麼動靜,號稱是「保江漢間,觀天下變」。

當時就有人勸他,現在兩強相爭,天下的權重在您身上,這是爭奪天下的好機會呀!而您若是不打算爭,那也差不多該表態了,到底是投向哪一邊。您這麼擁兵自重卻不表態,怕是會把兩邊都給得罪了。到時候不管哪邊勝了,先對付的都一定會是你噢。

劉表聽後,更加狐疑,就去諮詢謀主蒯越的意見。蒯越的想法差不多也是這樣,而且還更加明確:就應該投向曹操,因為曹操勝率更大!

但劉表還是不放心,又派了一個叫韓嵩的,去朝中親自觀察一番。韓嵩回來後,盛讚曹操。沒想到劉表不禁懷疑:你丫是不是收了曹操的好處?給我關起來!


那劉表是不是想押寶袁紹呢?

也不是。

後來劉備投靠劉表,了解到曹操主力正和袁紹在官渡僵持,便極力勸誡劉表趁機偷襲許昌,但劉表還是不願意。直到後來曹操打敗了袁紹,劉表才開始後悔,他跟劉備說,呀,當初要是聽了你的就好了。劉備很是無語。

打完袁紹,曹操便去平定河北了。此戰異常艱苦,從公元200年至207年,前後花了差不多七年時間。七年之後,袁氏兄弟授首,劉表在荊州的好日子也到了頭,曹操終於有機會能騰出手來,下江南解決劉表的問題。

不過,曹操出征前,劉表便病死了。之後,劉表部下擁立其子劉琮繼任荊州刺史。

在曹操兵臨襄陽時,劉琮以荊州降曹。


以上關於劉表的生平陳述,不少筒子可能頗為了解,這當然是有賴於《三國演義》的普及。而我們若跳出《三國演義》的觀點,再來看劉表的一生以及後來劉琮的降曹,其實還會有很多別的收穫。

劉琮本來是不願意降曹的,這個很好理解:父親傳給我偌大的基業,如今他屍骨未寒,我一仗未接便徑自投降,這怎麼能對得起他老人家的在天之靈!

/ 但劉琮其時年紀尚幼,決定並不是他(能)做的,他只能聽從於整個荊州高級官吏集團的一致意見。而大家的理由則是:荊州根本無力抵抗曹操的攻擊。與其戰敗受辱而降,還不如體面的直接投降。

/ 劉琮又問,我們不是還有劉備么?屬下回答:劉備要是擋不住曹操,依然是現在的結局;而劉備若是能擋得住曹操,那你就擋不住他。劉琮想來想去,果然是這個道理,於是最後決定降曹。

// 《三國演義》是以劉備的立場為立場的,但如果我們能站到劉琮的立場來想問題,就會發現降曹的確是最優解。

而且,投降的事其實並不能怪劉琮。他雖然口口聲聲說先人的基業,但其實,先人根本就沒有把這份基業完整的交到他手中。

劉表在荊州近二十年,除了地方平叛以外,荊州基本上不經兵戈;

當時中原亂鬨哄的爭鬥,劉表也從來沒有參與過。

這些年劉表說是在防禦曹操,但其實並不是靠自己完成的,而是先有張綉,後靠劉備。

劉表自己,又沒有孫武或者韓信一樣的軍事才能,能把一支不打仗的軍隊帶出牛逼的戰鬥力來。

等到劉表死後,曹操南下,荊州表面上看有近二十萬人的軍隊,但實際上,可戰之兵基本上沒有。再反觀曹操,從討伐董卓以來,一直在不停徵戰,兵士精良,猛將林列。

你若是劉琮,也一樣沒有其他的選項可以選。


荊州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因為,劉表就是這種人——「三公之才」嘛,就是能安民保境,能獎勵耕織,能優待士子,能昌隆文教嘍,但是,就是不會爭霸天下,既沒有那個野心和視野,也沒有那份能力和決心。

這時,我們再看賈詡對劉表的評價:「不見事變,多疑無決」,也就可以搞清楚原因了:劉表是不懂

他沒有這個方面的能力,對於相應的建議自然也就無法做出判斷。面對一個無法做而且不是必須要做的決定,一般人的選擇都會是,那就先不做了。體現在劉表身上,就是在大局上,看不見天下形勢的變化;在具體征戰決定中,猶豫不決,拖泥帶水。

終究不是一塊爭霸天下的料。


很多時候,你的猶豫不決,只會導致機會一次次的白白溜走。

過去十年間,你肯定曾聽到身邊無數的人在說,我當時要是買某某盤的房子就好了。你看,這種口氣,是不是和劉表跟劉備的吐槽一樣一樣的?劉備當時聽完,心裡想的是:你特么當時怎麼不說呢?

一樣的,你特么當時為什麼不買呢?

當然,這時候,你還是會聽到各種理由,諸如當時手頭沒錢、家裡夠住、房價漲幅已經很驚人,等等。但其實,這都是借口。真正的理由是,你不懂。

有這種抱怨的人,真正的原因在於:他在當時,並沒有看清房地產未來的發展趨勢。所以他才會像劉表一樣,「不見事變,多疑無決」。一個無法做而且又不是必須要做的決定,那就先不做了吧,所以當時就沒有買。

那買了的,就是看清楚了?其實也並不見得,大部分都只是恰逢其會而已。這些人若是真的在當時看清楚了自從21世紀初中國入世以後,工業化和城鎮化即將出現的加速趨勢,其實應該去山西買煤礦的,那個更賺錢。

今年以來,比特幣暴漲。你再看看周圍那些遺憾沒有趕上的人群,他們究竟了解什麼是比特幣嗎?

所謂機會從眼前白白溜走,並不是說你當時疏忽意外,所以沒有把握住,而是你根本就沒有準備好。還記得那句爛大街的話么,「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它的真正含義是,只有當你做好了準備,等機會來臨的時候,你才能看得到。

人這一生,機會來臨的次數是沒有你想的那麼多的,所以,敬請準備好自己吧。

以上,節選自個人文章:

本文有三個主題:你為什麼當初沒買房?外行能領導內行嗎?你憑什麼黑諸葛亮?

主要是說劉表的,太長就不展開了,歡迎戳。


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問你自己,你想要什麼。

即使我知道解決辦法,但我至今仍被「猶豫不決」困頓不前。

我常常在想,「 猶豫不決 」這個性格會不會毀了我這一生。

我總是害怕做出選擇,是因為我怕承擔選擇的責任。「 萬一選錯了怎麼辦 」,我總是這樣想著。

我總是期盼著有人能幫我做出選擇,而現實是真正關心我的人從不會幫我做出選擇,因為他們知道路是我走的;看熱鬧的人總是輕易幫我做出選擇,因為他們知道路是我走的。

沒有人能幫我做出選擇。於是我選擇了逃避,選擇了順其自然。

「順其自然」是個難以界定的詞。你可以說它是個褒義詞,老子的「無為而治」思想,萬物各自有道,縱使做出萬般選擇,終究殊途同歸;你也可以說它是個貶義詞,有很多機會就在你的不作為中匆匆而過,人生一大悲哀就是「我本可以……」。其實「無為而治」也好,「不作為」也罷,雖然矛盾,但你不能說它們錯,只是條件不同。就好像牛頓運動定律,放在宏觀低速世界它是對的,然而微觀世界卻不適用了。這世界本就是矛盾的,光既是波,又是粒子。你的選擇既是對的又是錯的。

所以糾結的,僅僅是相較於機會成本,你的選擇所帶給你的價值是否大於它。價值怎麼衡量,全靠自己內心想要的。而我們為什麼害怕做出選擇,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這也是我至今無法選擇的原因。


作者:王奕
鏈接:當你進退兩難的時候如何做出決定? - 王奕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你應該知道:現在你21或22歲,做了一些決定後,一下子,你就70歲了。——桑頓。


正值填高考志願的時候看了一本書,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按照書中教的方法指導弟弟如何選學校和填自願。人的一生要做出無數決定,但真正影響命運方向的只有那麼幾個,填高考志願就是其中一個。想想自己當年因為賭氣,因為怕麻煩,因為感性,因為沒主見隨便作出的一個決定,其產生的後果用朋友的話說就是「你當年的那個分數,現在居然混成這樣!」也是不勝唏噓,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完。如果我能早點讀到這本由管理學和行為組織學大家——斯蒂芬·P·羅賓斯寫的《理性掌控工作和生活——做出好決定》,知道如何作出一個好的決定而不是一個正確的決定,那我的人生可能就不一樣了,因為我知道如何慎重對待我的人生,慎重作下每一個重大決定而不是全憑經驗、心情、運氣、完全把未來交給命運。往日之事不可追,明日之事尤可改,吸取經驗,我更明白學會如何做出好決定是多麼重要。

一個理性的決策步驟是怎樣的呢?以填報高考志願為例,小明要填報志願了

1)
他給自己想要去的學校列了一系列標準,如:去沿海還是內陸,什麼專業,學校的名氣如何,學費標準等。

2)
他用1-10分給列出的每個標準評分。

3)
通過諮詢老師、查詢資料等確定符合條件的可能要就讀的學校。

4)
了解這些學校的相關信息。

5)
通過各種渠道與在讀學生交流,了解他們對學校的評價、學校的學習氛圍和生活環境等相對真實的情況。

6)
如果有條件去參觀校園。

7)
根據收集到的信息給各學校打分,計算總分後進行排列。

8)
最後得出自己將要就讀的學校。

以上的步驟就被稱為理性決策過程。

「良好決策的基礎就是理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決策需要邏輯、精細的分析、仔細搜索最充分的資料——而不是憑感覺或經驗——只有這樣,決策才能產生最好的結果。」「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決策就是你和夢想之間最短的距離。」

總結理性決策的六個標準步驟:

1)
識別和確定問題

2)
確認決策標準

3)
評估標準

4)
制訂備選方案

5)
評估每一個備選方案

6)
選擇得分最高的方案


很奇怪的是,很多人在諸如買手機、買電腦、吃喝玩樂這些其實不會對生活造成巨大影響的事情上會花心思,研究考慮後慎重作出決定。但在學業、工作、選擇伴侶、結婚等重大決策方面卻更願意憑心情、衝動和經驗作出決定。這也許是因為做到理性很難,情況複雜而又信息繁多或者信息缺乏,為了減少付出,避免兩難的權衡,我們便會傾向於依賴經驗、衝動和直覺甚至更方便的「抽籤」來作出決定。


但是很難做到理性並不意味著我們註定每次都會作出錯誤的決定,很多人雖然並不了解關於決策的知識,但他們的日子過得也不錯,為什麼?這是因為很多情況下,多種選擇都可以接近最優的結果,人們只需要令人滿意的選項就已經足夠了,可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令人滿意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


在更進一步了解作出好決策的方法前首先要了解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在書中有關於常見決策類型的一系列測試,例如關於你的決策風格是直覺性還是理性型,願意冒風險還是不願意冒風險,是完美主義者還是差不多先生等。知道自己的主要個性傾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想要了解的也可以在網上找相關的測試題測試,這裡就不多贅述了。


其次要了解關於決策中大多數人都會有的傾向和錯誤,例如:過度自信、惰性、及時滿足偏差、錨定效應、理解沉迷陳本、熟悉度偏見等,關於每個原則的分析在書中都簡易生動,鞭辟入裡。對我而言印象深刻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過度自信:大多數災難性錯誤的根源

「造成麻煩的,並不是我們不知道的事,而是我們所知道的事並非我們所想的那樣。

——J·比靈斯」

在書中上一節的測試中我發現自己是一個過度自信的人,事實上70%的人都是過度自信患者,當我們面臨一些事實性問題,對此作出的預判總是趨於樂觀。

「人們對自己和自己的表現保持著不切實際的積極看法。他們高估自己的知識儲備,低估風險,高估自己控制事態的能力。」

「研究表明當人們說他們有65%—70%的信心是正確的時候,他們實際上只有50% 的正確率。而當他們說有100%的把握時,他們只有70%—85%的正確率。」

「智力水平越低和人際關係越差的人越有可能高估自己的表現和能力。顯然,我們對一件事情的知識越是豐富,我們就越不容易表現得過度自信。」

那是什麼導致了我們的過度自信?

1)
對自己的優越感

2)
以為自己可以控制命運

3)
無法預測的突發事件的發生

4)
我們總是傾向於尋找可以鞏固自己決定的信息,無視與之對立的信息

5)
不善客觀評估過去的決定。我們通過記住成功、忘記失敗,有選擇地評估自己過去的決定。

誠然信心是成功的關鍵,但毫無根據的信心只會造成災難。為了避免這種弊病,有以下幾種辦法:

1)
承認自己可能會自大,並尋找自大出現的徵兆。

2)
尋找對立的證據及預測可能會出錯的原因。

3)
尋找旁觀者提供客觀或相反的觀點來了解自己決策中可能出現的盲點。

自己越是專業的事情越不敢自大,更何況不專業的事情,而恰恰很多人對於不專業的事情盲目樂觀,更加自信,這實在是需要警惕的情況呀。


惰性:能拖到明天決不今天做

「即使是在正確的道路上,如果只是坐在那裡,你也會被超越。 ——W·羅傑斯」


即時滿足偏差:「活在當下」的騙局

選擇盡情享受當下,然後在將來的某一天面對刷爆的信用卡,肥胖的身材,多病的身體,痛苦迷茫的中年生活,拮据的晚年,這就是「活在當下」的騙局。

我們趨向於享受即時的快樂,避免即時的代價,卻把代價延遲到不可知的未來,「未來的好處離我們越遠,我們就越不珍惜它。」

想要抵抗立即享樂的誘惑,可以做以下幾件事:

1)
設立一個長期的目標,並經常檢查這個目標,轉移被誘惑的注意力。

2)
不僅注意到即使享樂的報酬,也要充分考慮未來會產生的代價。

3)
看看那些以前不考慮未來而現在受苦的人,引以為戒。


理解沉沒成本:承認錯誤,及時止損

要知道過去屬於死神,未來才屬於你,你今天做的決定隻影響未來,而不是過去,所以做決定時,不要只注重過去的虧損和成本,雖然不保持一致性會顯得浪費,但還是更應該把注意力放在未來,你要區分,堅持走下去的這條路是正確的還是一條歧途,避免一錯再錯,及時止損。

避免在決策中常犯的錯誤,堅持按照理性的步驟進行決策才會有更大的概率做出一個好的決策,誠然

「完善決策技能並不能保證所有的決定都會產生你所希望的結果。良好的決策能力更關注你做決定時所使用的手段而不是決策最終的結果。你無法控制結果,你只能控制促成那些結果的過程。」

但是,很多名人的成功並不是只靠運氣,吸煙者更容易死於肺癌不是偶然,經常存錢的人在老了之後比那些不存錢的人富有也不是偶然,好的決定不能百分百的保證你的生活會更好,但確實會大大提高你過上理想生活的概率。

你是誰,你將成為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決定,如果我們做決定時掉以輕心,那等於把自己的未來交給了命運。

你只能控制決策的過程,不能控制決策的結果,但你能學習如何提高決策技能,也就提高了你贏取生活中比賽和戰鬥的概率。

希望有所幫助,謝謝


人類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會擁有這些弱點,你我都逃不過。它會讓我們毫無主見,做決定時總要問問別人是怎麼想的,生怕自己做錯了選擇,錯過了更好的機會。

我身邊有很多朋友做出改變前,總是喜歡先把事情想到十全十美,如果事情稍微不按照自己安排的路線走,就會變得十分焦慮,不自信。

接著,他們會從生活中不斷尋找線索,直到找到了足夠多的堆理由:不做任何行動是最好的選擇

我稱它為:猶豫症

想要徹底解決你這些天生的弱點,就得先從了解自己的大腦開始。

1、哈佛大學研究結論:猶豫不決,是人失敗的首要原因。

哈佛大學的喬伊斯馬特勒教授,曾經對人們貧窮的原因做過漫長的研究,最後他得出9個令人變窮的因素,而首要因素,就是「猶豫不決」。

猶豫不決,究竟對一個人的職業發展有多大的害處呢?

先舉個例子。一個身邊的朋友,她本科學的是金融,但她發現其實她不喜歡金融,因為她真正喜歡的是英語,她如今很迷茫,便來問我怎麼辦。

我說,那你休學一年,重新考一個英語專業的本科。她說,不行啊,我都20歲了,再復讀一年,重考一次大學,畢業後都25了,女生25歲才本科畢業,找工作談戀愛都沒有優勢了。

我說,那你先讀完金融專業的本科,再考個英語專業的研究生。她說,不行啊,研究生高不成低不就,非常難找工作,現在研究生競爭力還不如本科生呢。

我說,那你就用課餘時間多學英語,之後多找一些英語的實習和工作機會,先把金融本科讀完拿到本科畢業證再說,然後再用自己英語的工作經驗找工作。她說,這也不行啊,因為我想去一個穩定點的大公司,大公司都很看重第一學歷的,我這專業不對口,到那兒肯定就被篩掉了。

聊了那麼一大圈下來,她得到了一個結論,就是如今的她很迷茫。她發現她被卡住了,卡在了一個十字路口。而且這個路口前有懸崖峭壁,後有萬丈深淵,她怎麼選擇都不對,因此只好原地糾結,邁不開腿...

凡是喜歡猶豫不決的人,他們總會不斷把橫在面前的困難放大,抱著能拖一天是一天的心態逃避。他們避免盲目和魯莽選擇的借口背後,其實是內心的恐懼

這種人,他們害怕走出舒適區,害怕未知,更沒有勇氣承擔可能失敗的後果。在他們得過且過的生活里,充斥著遲遲不行動的猶豫,最後則變換為口中對生活的抱怨。

愈猶豫,就會愈糾結,愈糾結,就會愈迷茫,愈迷茫,就會愈加懶惰,而愈懶惰,就會愈加陷入消極的循環里,掉入懊悔過去和幻想未來的重複陷阱中

這類人,其實他們不知道,如果他們敢勇於往前邁出一步,那也比如今的原地踏步、消磨時間要強很多。

25-35歲是一個黃金年齡,如果你此時想多學一份技能,那就趕緊行動,如果你想減肥,也趕緊行動,如果你想多讀一本書,也趕緊行動...總之,千萬別把這個最好的時光,浪費在無謂的等待與猶豫不決中。

2、改掉猶豫不決的毛病,因為即使是魯莽的決定,也要比猶豫不決要好很多。

想要徹底改掉猶豫糾結的毛病,大膽往前走。因為要知道,即便是魯莽做出的決定,也要比猶豫不決要好很多。

糾結、猶豫帶來的,往往是站在原地不走,這其實就是在跟自己內耗。如此內耗,任何一條路對你而言都會變成死路;而往前走,其實就是在往上走,這樣越走眼界就會越開闊,疑惑自然而然地就會解開了。

往前走,其實就是在往內走,越走越了解自己,越走越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大韓航空「最美空姐」鄭素拉,就是一個在25-35歲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的很好的例子,也是一個當機立斷,毫不猶豫的很好的例子,更是一個在堅定中走向成功的很好例子。

曾經的空姐鄭素拉,是經過100:1的殘酷競爭才進入大韓航空的。不過她的空姐生涯卻僅僅維持了1年9個月。之後她不顧親朋反對,毅然辭去了人們眼中光鮮而穩定的工作,開始轉行——當「網紅」主播。

她的這個舉動,一度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轉行的鄭素拉在不斷的嘗試中積累著經驗。

通過前期的認真策劃,她並沒有將受眾群體定位在萬千宅男,而是另闢蹊徑,針對那些想要志願成為空姐的韓國少女,開展傳授面試技巧的直播內容。

鄭素拉直播空姐面試技巧

憑藉幽默的談吐,專業的知識,鄭素拉很快就打開了市場。轉行後,她的收入成倍增加,僅僅一個月的收入就達到了做空姐時的10倍。

鄭素拉向曾經質疑她的人證明了,只要有一顆堅定的心,沒有什麼是完不成的。反倒是猶豫不決,才更容易錯失機會。

有人說,猶豫不決是一種謹慎。但是要知道,很多時候這種謹慎,則意味著止步不前,而止步不前才是最大的危險。

下次再遇到猶豫不決的時候,你要告訴自己:停止猶豫,停止糾結,停止妄念,大膽往前走!

因為只要往前走,能量才會增長,層級才會提高,只要往前走,才能遇到貴人,遇到轉機。

3、只要下定決心往前走,任何一條路,都會被你走成一條好路。

25-35歲的年齡,不是用來給你內耗的。這個時間段,一定要堅定自己的信念,當機立斷,一條道走到黑。

回到文章最初提到的那個朋友。

我首先建議她退學重考,這是一條好路嗎?是好路。

因為只要她敢下決心退學重考,那她此時就一定有一個堅定信念的魄力,就會把所有力量都集中在高考複習上,不猶豫,不糾結,不動搖,不心有旁騖,也不在乎別人的評價,誰的勸告都絲毫不會影響她的判斷。她只要按自己的計劃一題一題的複習,每掌握一個知識點,她對目標的確信就增多一份。如此堅持一年,會發生什麼?

我又建議她跨專業考研,這是一條好路嗎?是好路。

因為只要她一旦下決心要跨專業考研,她就會用最少的精力完成本科專業的必修學分,把剩餘的精力全都投注在新專業的學習上,遇到新專業的講座就去聽,遇到新專業的老師同學就去結交,複習考研期間,拿出最大的意志力來對待這場考試,一次考不上考兩次,如此堅持幾年,會發生什麼?

我也建議她跨專業就業,這是一條好路嗎?是好路。

因為只要她一旦下決心要畢業後跨專業就業,那她就會從現在開始按照一個職場人士的標準來塑造自己。遇到實習機會就毛遂自薦地去報名,遇到工作機會就去面試,遇到專業的人就去請教他。或者她也可以直接開一個與英語相關的公眾號,每天堅持更新,堅持一個學期,會發生什麼?

其實,不管選擇哪條路,只要她當機立斷下定決心往前走,任何一條路,都會被她走成一條好路。反而是猶豫不決,會讓她一事無成。

我們為什麼常常陷入猶豫不決的糾結狀態中?

那是因為,我們通常站在一樓,卻常常去設法想像五樓的風景。

就好比這位女同學,她還沒畢業,就一直想著畢業之後的種種困難,她想走上五樓,卻一直在一樓想像著五樓會不會有老虎,會不會有毒蛇出現,這樣一來,她就會始終待在一樓,永遠不敢邁開步子走上去看看。

這就是典型的「站在一樓推測五樓」的思維,這就是典型的「層級局限」。

這種「層級局限」,會一步一步地毀掉一個人的青春年華。

4、告別猶豫不決,永遠不要懷疑行動的力量。

現在很多人都在猶豫並且焦慮中度過。

這其實是因為他們站在一個更加功利的角度考量未來。他們猶豫著,推敲著,除了害怕做選擇,他們更害怕做不出「最好的選擇」。

在如今這個精英教育盛行的社會裡,從父母的那一代開始,一直都在向孩子們不斷灌輸著追求極致的想法。

許多父母想讓自己的孩子做出每一次選擇都是完全正確的,但是他們卻忽略了告訴孩子行動的重要性。

網上曾經有一段有關孫儷的故事,故事題目叫《成功的順序》,很有意思:

「有人說,孫儷如今的片酬是一集85萬,她如今的確十分成功,我雖然也曾經猶豫過要不要當演員,但如果給我一集85萬的片酬,我當初一定毫不猶豫地選擇去當一個演員,也一定會認真學習專業知識,也一定會認真磨練演技...給我一集85萬片酬,沒準我演的比孫儷還好。」

有這種想法的人,你覺得他會成功嗎?根本不會。因為他們完全錯了,他們已經把成功的順序完全顛倒了。要知道,不是先有85萬,孫儷才去當演員,而是她先去當了一名演員,先把這一步邁出去了,她才有獲得85萬一集片酬的機會。

「選擇」很重要。不過更重要的是踐行你的選擇——邁出你的第一步,並堅持按照這條道路走下去。

因此,千萬不要把精力花費在做選擇的無限猶豫中,因為你應該做的,是在你的行動里。只有靜下心來,切實地邁開步子去做一些事,那些點滴成果的累積,才是成就感和意義的直接來源。

你不能一路上做著和別人相同的事,卻最終希望能得到不同的結果。


你也許還不懂得如何獲得不受外界因素影響的自信

與人交往是不尷尬,冷場,永遠有聊不完的話題、

塑造完美的第一印象讓別人對你產生好感

建立高質量的社交圈並成為核心人物

融入大牛的圈子,讓比你更優秀的人主動幫助你完成任何事情

添加【澤宇教育】微信公眾號,回復「秘籍

即可免費獲得價值298元《情感自由》社交乾貨,幫助你從0到1成為社交達人!


自己也曾經是一個猶豫不決的人,下決定的時候總是把每個結果都在心底里重複地考慮來考慮去,這樣反反覆復不停地思前想後,雖然目的是為了能夠得到最好的結果,可是事實卻總是得不償失——往往事情還沒有發生,自己就已經把自己折磨得精疲力盡了。

後來,看到了叔本華《人生的智慧》這本書,然後整個人突然間就豁然開朗了。

書中印象最深的一段話——

就算是一件有危險的事情,只要它的結局仍然懸而未決,只要還存在得到一個更好結局的可能,那我們就不要膽怯、猶豫,而應該努力抗爭,正如我們只要還看到一小片藍色的天空,我們就不應對天氣感到絕望一樣。的確,我們應該這樣說:「就算世界倒塌了下來,一片的廢墟也不會改變他的臉色。」

別說生命中得到的各樣好處,就算是整個生命,也不值得我們為它如此心驚膽戰:

「所以,他勇敢地生活,英勇地面對命運的打擊。」

所以,想做什麼就去做吧。

太多顧慮的思前想後,只會讓你還沒面對命運,就自己用漁網將自己困住了。


一般來講,猶豫不決的原因在於:
有多個相似的選擇,而導致不知道選擇哪個好。

所以我的解決方法是:
不計後果,先想到哪個就選哪個,反正都差不多。

如果差很多的話,學會吃一塹長一智,智商是解決猶豫不決的最好解藥。


我覺得有時候猶豫不決不是想的太少,恰恰是想得太多,覺得很多因素要考慮,很多方面要滿足。所以試著排除一些看起來有關實際無關的因素吧!


我現在猶豫要不要給你點個贊。。。。。。?


拋硬幣 當硬幣拋在空中的瞬間 你就知道自己更傾向於 A 還是B 了 沒錯 空中的答案 才是你內心的選擇 請尊重內心 只有內心的答案才能讓你在後悔時沒那麼痛苦


這是一個性格問題,背後是一個心理問題。
也許你是一個內向的人,善良敏感,體貼別人,也許你是一個外向的人,活潑開朗,想擁有全部。
做決定不困難,困難的是不了解自己,以及自己的需要。
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界線在哪裡。
解決的方法嘛,多讀書,認識自己和世界,有一個判斷的標準和信仰的基礎,也許會比較容易做選擇。


我會用強邏輯回答,有問題歡迎問我

1首先題主的困惑是很小的小事也會猶豫不決,所以我認為,題主其實做什麼事都猶豫不決,只不過默認了重要的事猶豫不決是應該的

2我先說題主的問題,很小的小事猶豫不決,修饞兄說的和耿兄說的可以結合起來,在清晰了解後果的情況下,儘快做決定。

3具體有分幾種情況,逐一說明。

3.1清晰知道後果,只是單純的選擇,比如買東西,買A好用但是貴,買B差一點但是便宜。這時候看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功能

3.2清晰知道後果,但是需要選擇接下來的行動,需要按順序: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行動的難易程度-行動需要的時間

3.3不清晰知道不同選擇的後果,這時候需要分別想一下優點和缺點,當選擇A的優點多於B,則直接選A,這裡強調不要考慮缺點,缺點最後考慮。需要注意,缺點不能成為衡量做選擇的原因,因為沒有多大可能一個選擇是100%完美的。

3.4不清晰知道不同選擇的後果,並且需要做出行動,這時候加上,按順序: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行動的難易程度-行動需要的時間

4上面3講的是理論,具體執行方法如下:

遇到需要做選擇的事-做出選擇是否需要行動-我想要的是什麼/達成的結果是什麼-不同選擇的優點對比-初步確定可能選擇的幾個方案-這幾個方案可直接達成/需要行動-衡量「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行動的難易程度-行動需要的時間」-做出決定-簡單想一下該決定的缺點了解即可讓決定更有把握。

5做完4對一個猶豫不決的人來說是比較複雜的,但是隨著這樣做的次數增多,在頭腦中過一遍的時間要盡量縮短,根據事情的複雜程度,在10秒鐘到10分鐘不等。

6繼續回頭看1,對於重大事項,該方法也同樣適用,只不過需要的時間會長一些,只需要找個安靜的地方靜下來想一想

7以上說的全部如果自己想不通,或者不能靠自己來解決,千萬不要陷進去,這時候需要藉助身邊人的力量

8說到藉助身邊人的力量,千萬不要在意麵子,束縛自己的思想,如果覺得事情太小不好意思麻煩別人,那永遠無法擺脫猶豫不決

9但是記住最後做決定的是自己

10向別人請教幾次後,就該自己面對了,請教別人真正的目的是要鍛煉自己


有時命運的戲謔就在於,你一直猶豫不決,等到終於下定決心,卻已經到了謝幕的時間!


選擇困難症是什麼?
就是QQ提醒你朋友生日了
你選擇個虛擬的生日蛋糕糾結半天

所以果斷……
不送了啊。


這兩天正好自己也是面臨猶豫不決的問題,因為涉及到工作所以很謹慎,考慮的方方面面太多,以至於現在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不考慮這些因素的時候我最想選什麼。
所以在知乎上尋求答案,想知道猶豫不決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看了很多答案,發現好多都說的很有道理,但是做起來其實沒有那麼容易的,很多說要問自己的內心,追隨自己的想法,但是這個時候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怎麼辦呢?
然後我就突然想到了之前看過的一篇文章,當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就問問自己不想要什麼。
如果你想用拋硬幣來決定兩個裡面如何選一個,這時候你想的是這兩個裡面哪個我都想去,只是我不知道哪個我能去,我想選一個我能去的幾率大的一個,但是事實是通常情況下沒有人知道哪個你去的幾率大,如果你問別人,別人告訴你這兩個差不多,選一個你更喜歡的去就可以,然而表面上你又不知道自己更想去哪一個。
這時候你說拋硬幣,出現哪個你就去哪個,如果出現的那一個選擇你欣然接受,那麼這就是你更傾向的那個,如果出現的那一面你有一瞬間的遲疑,覺得還想再拋一次,那就說明你更傾向另一選擇。
我猶豫,糾結,不知道怎麼去做,寫完這個忽然很想去拋硬幣。
雖然我也明白,很多時候猶豫不決其實就是害怕結果不是自己想要的。
我也真的是無敵同意做決定比考慮決定對錯真的要重要很多,因為我在焦慮糾結的時候,我真的是浪費了好多原本可以提高自己硬實力的時間。
與其浪費時間考慮誰也不知道正確答案的問題,不如簡單點確定目標,然後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去讓自己無懈可擊,能夠承擔所有後果。
最後,加油!


很簡單一句話

反派死於話多


兄弟恕我直言 看你是什麼類型猶豫了 工作上猶豫 隨意選擇一個就好 因為你猶豫意味著倆個選擇都有利有弊 愛情上猶豫 如果是倆個人之間選擇 要選擇能對你幫助更大的 你愛的也愛你的 但是我的忠告是不要選舊人 愛情就是這樣小打小鬧 有些情侶一輩子不吵架 吵架就徹底黃 有些情侶總吵架但過後還會和好 如果心裡還有愛 對對方要寬容 也許你會發現改變自己 每一個選擇你都能把握好


我也是這種性格,雖然正直年輕的時候 ,但是我總是做事猶豫不決,瞻前顧後,做事不自信,什麼都不敢嘗試。我後來想跟我的天生的性格有關,也有可能跟我多年坎坷的經歷有關,讓我做事總是怕失敗。


我的思路是,通過積累知識和經驗,來確定決定的閥值,然後做出決定。


我和題主一樣,也很糾結,這種糾結影響了我的性格:變得磨嘰,多慮,反正就一點也不酷了;影響了我的錢包:買個衣服糾結完款式糾結顏色,要不都買吧;影響了我的體重:吃這個還是吃那個,最後全吃了;影響了我的交際:這個人不太熟要不要打招呼,往往一副苦瓜臉飄過;影響了我的談吐:有個話不知當講不當講,欲言又止,止言又欲 ;影響了我的戀愛:他到底在乎我么,到底喜歡我么,到底怎麼想,我到底愛他么,他怎麼還不聯繫我,我要不要找他……
但是,在改變糾結這件事上,我一點也不糾結,你看,磨嘰半天自己也不開心;衣服買到手了還會有更好看的新款可荷包空空的好難過;別人吃了是心寬體胖,我越吃心眼越小;大大方方跟人打個招呼也不難呀,還樹立個好形象;不知道該不該說的話就不要說,謹言慎行沒錯;感情上的推拉曖昧,短期怡情,長期傷身,長期讓你糾結的不是真愛。

你看 ,糾結 ,有個啥用 ,啥也改變不了 ,只是改變了你 ,沒讓你變得更好 ,所以 ,該你做決定了


推薦閱讀:

有哪些職業在外行人看來是十分幸福的,但其實很辛苦,很難堅持,是哪些呢?
公司老領導讓我幫忙借種他年輕老婆生子,我應該怎麼處理?
還記得初入職場的你嗎?
文身後的你遇到過那些煩惱?
北上廣的公司午睡嗎?

TAG:生活 | 職業發展 | 生活方式 | 職場 | 生活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