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為什麼?
相關:
程序員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為什麼?
產品運營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為什麼?
1、了解用戶需求的能力。
a、找到目標用戶真實痛點需求,而不是偽需求。
b、產品剛推出來,用戶一堆反饋要迭代的時候,能堅定自己大邏輯下判斷迭代細項的優先順序,而不是被用戶牽著走。
2、協調各類資源能力。
前端技術,後端技術,UI,UE,測試...後期市場,運營,銷售...
協調各類資源,以產品經理為核心來驅動。
3、效率控制能力。
時間進度把控,資源成本把控...按時保質保量完成預定目標。
4、有運營,商業思維能力。
滿足用戶需求前提下,找到通過運營快速擴張,及商業變現的平衡點。
5、數據驅動
極其關心各項數據,能從數據波動中看出產品技術運營等問題所在,並提出解決方案解決問題。
基本上我認為做好一個產品經理就是做好一個CEO。
首先產品經理是一大籮筐,什麼人都能往裡裝。
不同階段的產品經理核心競爭力不同,為用戶、市場、企業和自身帶來的價值也不同,這個問題要根據不同階段逐一解答。
新人產品經理,做產品就好比新手抓牌,能認清自己手裡的牌,能看懂對手出的牌,跟著做少犯同樣的錯。如果還能有事兒沒事兒給用戶抖倆包袱,給自己搞些亮點。當前階段就算競爭力滿點。
有些經驗的產品經理就好比打了些時候牌的熟手。對手摸清,牌局能看明白,還能自己配好牌,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出牌,能有幾局好牌。如果還能配合好同伴,在一致目標下服務好用戶,還能給自己寫好故事,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體現好自己的價值,能說清楚產品經理對產品、公司產生的正向價值,當前階段就算競爭力滿點。
而產品老手就好像牌局上的資深賭徒,既是打牌更是看人,用戶、市場、公司、對手內外兼修。出手的是產品,但是驅動的各個層面的人,從產品層面的變化來撬動各個層面的變化,除了這些還有決策時間把握和以及操作的節奏感。
最後,從核心競爭力角度來思考產品經理的工作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作為假大空不幹實事拿高薪的代表,如果不想被行業所淘汰,那這個問題就應該時刻縈繞在每一個產品經理的腦袋中,並得出自己的結論。
謝美女邀請。
靠譜產品經理無非能做到:- 精準把握需求。
- 針對需求設計產品功能。
這兩點做得越乾脆利落,競爭力越強。
排名靠前的幾個說的都對,但如果只說一條最核心的,那一定是【洞悉人性的能力】,這是區分你在哪個level上做產品的分水嶺,在一個錯誤的維度上思考產品,越努力離目標越遠。
另,真正懂產品的人大半都做了CEO了,做了CEO的卻大半還完全不懂產品。問: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其實你換個角度,你是老闆,面前放著N個產品經理,你會選擇哪一個?
一.要錢少的?
二.經驗豐富的?
三.名企出身的?
四.有成功案例的!
其實,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你到底是什麼,而在於你面對一個什麼樣的企業老闆和社會環境。
舉個例:
如果是一個不到10個人的小公司,老闆都窮得叮噹響,他會怎麼選擇?
他一定選擇要錢少的,或者不選,甚至在他哪兒,甚至都沒有產品經理這個崗!你的所謂牛企經歷在他那兒就是個P,他用不起你,你的核心競爭力就沒有價值!
再舉個例:
如果是個名企,他們一般會招那類產品經理?
所謂物以類聚,名企一般會招收名企出來的,就好像當初做SP時,新浪喜歡招空中和TOM的,而阿里喜歡招新浪,騰訊出來的產品經理。為什麼?因為名企的價值觀趨同,即使不能出彩,但至少大的方向不會有風險。而且HR招這類人,不會有任何人說他不對!職業風險最小!
那如果是個創業公司,經過了AB輪的互聯網公司,他們又青睞那類產品經理呢?
這類公司一般趨近於招聘那些有成功案例的,包括相近領域有成功案例的。因為這類企業需要快速發展,自己培養的人跟不上企業發展的速度。找現成的經驗是最合適的。一般來說,這類企業給的薪水是相對比較靠譜的,不過辛苦也是必然的!
OK?明白了么?
一個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不在於他自己,而在於他知道面對一個什麼樣的用人單位或老闆,面對一個什麼樣的環境,知道用什麼通道去釋放自己的產品觀和價值觀!只有你的產品觀和價值觀得到老闆和公司的認可和資源上的支持,你才有可能在產品上有所成就。你的價值才有可能被釋放!上面那些同學說的那些什麼這樣那樣的能力,需求,資歷等等,沒有這個根本入門大法的前提下,說難聽點,你再牛逼的技能,在公司眼裡,都是砣屎!這也是如此多自以為牛逼哄哄的產品經理不得志的原因。
附個當初給小朋友們的培訓PPT吧,嚴禁轉載,謹慎參考!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seekfor2012
哥的微信,愛信不信!
http://weixin.qq.com/r/0foEHJ3EksDtrdl-96-D (二維碼自動識別)
看到很多答案是說——發現用戶需求。
嗯,其實這個前提很多pm都能發現,做一個手機安全軟體滿足用戶移動安全需求,做一個免費電話app滿足用戶免費電話的需求,做一個清理軟體滿足用戶清理加速的需求。。。
市場上很多需求都是已知的。。。或者說都是有競品。
問題來了,需求該怎麼滿足?
做個和競品一樣的產品?
怎樣設計產品?如何取捨功能?怎樣與用戶交互?核心利益點是什麼?目標人群是誰?是否能過目不忘?是否能自擴散?
嗯、個人覺得看一個產品寫的方案,就能看出該產品經理是否具備核心競爭力。
還未落筆,決勝千里,這是產品經理必備的能力。否則,技術、設計、市場等整個團隊將被pm拖累。需求還原解構大法,功能分析結構大法
細節層面的交互理解、體驗創新,其實更像是 UX、UE、UI 的工作。而對一些工具的運用,也顯然不能構成產品經理的競爭力。
我個人的體會是,對不同階段的產品經理,都有一個核心的競爭力,就是「不僅能把事情做對,還同時能判斷出對的事情」,換句話說,在執行力的基礎上,還具備選擇判斷的能力。
這是我最近一個很深的體會。而這一點,是由於產品經理本身所需的能力、所涉及的工作決定的。
可以分幾個方面說。
很好地滿足需求,不僅是滿足需求。
對於一件事,做到 60 分的方法很多,但做到 80 分的方法很少。比如一個註冊登錄,做到可以用,很簡單,誰都能做,我身邊不是產品經理的朋友也都能設計得出來。但是,註冊需要郵箱、手機號還是賬號?是不是提供第三方登錄?找回密碼的流程是怎麼樣的?要不要有凍結賬號的途徑?密碼的複雜程度有要求嗎?哪種交互頁面更符合目標用戶的習慣?... 這些都做得完全契合當前的產品,其實並不簡單。
學習自己所需要的,不僅是學習。
產品經理的知識圖譜十分複雜、五花八門,關鍵點不在於持續地獲取新知識,因為知識是獲取不完的。關鍵在於你明白:對於當前的產品來說,我最需要獲得什麼知識。大部分知識在你當下的工作中並不需要。
了解你所欠缺的,並快速學習,是比只會學習、在知乎上問「產品經理需要什麼能力」更有意義的。對於這行,並沒有「業內公認」的基本知識體系。
要談笑風生,不僅是口齒伶俐。
過去我還比較初階的時候,總是覺得有理就可以,惹得很多程序員哥哥們不開心。但回頭想想,很多時候溝通的目的不是比個對錯、吵個輸贏,而是解決問題。所以要選擇一種可以談笑風生的方法,不要只強調本身的對錯。哪怕有時候是說瞎話哄他開心呢?「咱們公司誰最帥?」「當然是程序員哥哥你最帥啦!」
做當下最重要的事,不僅是做事。
之前剛開始帶團隊時,我總是糾結在細節,跟大家打成一片。老闆找我聊,說我做的的確沒錯,也確實起到了作用。但是,作為當前階段在當下位置的 leader,是不是應該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我後來意識到,的確要選擇能產生更大價值的事情去做。親自設計一個按鈕一條文案,不如帶出幾個徒弟更好地配合你,你有精力時間去關注更高層面的問題;解決一個兩個出現的問題,不如搞明白問題的原因,花時間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流程和考核機制。前者都是對的事,但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做更對的事。
希望能幫到你。
我覺得是「火抗」。。
核心:同理心(人性)、需求把握、功能設計
進階核心:商業眼光和產品管理
同理心:是產品經理溝通能力、精準理解用戶需求的基礎。同理心,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這樣你才能深刻理解需求,理解他為什麼要那麼做,用戶的、程序員的、老闆的、設計的,從而做到洞察人性。
需求把握與功能設計:你如果不想被程序員砍死,請儘快理解這一招。天天改需求改功能設計,你就是奶茶也不行啊!!!!摔!!!這應該是產品經理能實際產出的東西了,做的好,你能獲得一大堆程序員好朋友,做不好,趕緊轉行吧。
商業眼光與產品管理:如果你是創業型產品經理,或者你到達了一定的高度,這就是核心競爭力。之前有次聚餐同學問我實習什麼崗位,我說是產品經理,他說:「噢噢,產品經理門檻很低嘛,只要會畫圖能跟開發對上話就行了,沒啥要求「
我艹!每次聽到這種畫我都想扇巴掌有木有!但是一想這不是對牛彈琴么,就笑一下
這個問題問的是最核心的,看到很多回復其實說了很多,誠然PM需要具備的能力非常多,可是歸結到最核心的,溝通能力?畫原型圖的能力?項目管理能力?文檔寫作能力?
其實都不是,在我看來,確定需求的能力才是產品經理最核心的能力
所以為什麼那麼多產品最後活下來的就那麼幾個?因為產品經理功夫不深唄,你的主打功能解決用戶的什麼需求?你的激勵機制解決用戶的什麼需求?這些需求是剛需么?你的設計能滿足120%的用戶需求么?
你連產品定位是什麼都搞不清,你的產品解決的都不是用戶的痛點,你原型畫的再好,你溝通能力再強,你項目管理再厲害,用戶不買賬
有卵用啊!好久沒有回答過問題,看到這麼好的問題,就回答一下,分享一下作為四年產品經理的經驗。
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麼呢?有人說是產品設計能力,有人說是需求把握能力,有人說是項目管理能力,有人說是溝通能力。但最最核心的又是什麼呢?我是一個產品助理出身,一步步做到產品經理的人,這四年經歷告訴我,產品經理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讓正確的事情接連發生。通俗來說就是不斷獲得勝利。
一開始,你可能是一個模塊的產品經理,你不斷學習,不斷了解需求,不斷去爭取資源,本質上你就是要這個模塊做好,做起來,通過數據告訴幫助你的人,他們的資源得到有效利用,能夠不斷獲得勝利。
是的!產品經理不是神,產品經理要掌握得東西太多,產品經理經常受氣,產品經理經常被人怪責,但如果你帶領的產品輸了,你前面所做的一切,你面對團隊成員所說的一切都是白說了,也是白做了。我深刻理解到要獲得不斷勝利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你需要專研一切,甚至我從一個文科生轉變成一個懂技術的產品經理,也曾在所有人都說不可能的時候,和僅有的1名開發同事做出來一個產品,成為自己獲得勝利的梯子。這一次的經歷讓我明白:如果你無法取得勝利,作為產品經理,你將一無是處;如果你所做的一切都不是為了最終的勝利,你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白費了。
開發、設計、推廣甚至你的領導能夠信任你,除了最初的相信之外,更多的就是相信你能帶領大家不斷獲得勝利。也許有點偏激,但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互聯網行業中,這是永恆的判斷標準。舉一個例子,大家會覺得豌豆莢這個產品很好,團隊氛圍很好,項目管理很好,但是豌豆莢這個產品可能已經輸了,因為被360、百度、騰訊等巨頭打敗了,據最近市場調查,豌豆莢已經不是前三的應用分發渠道了。我想如果豌豆莢不能在某個方面進行突破的話,可以預見會在幾年後集體解散,然後知乎就會充斥各種懷念在豌豆莢工作的文章。
當然,獲取勝利是產品經理最核心的競爭力,但不是唯一的做事目標。真正困難的就是不斷獲取勝利。能夠持續獲取勝利不僅僅依靠把握需求,不僅僅依靠對業務的熟悉和方向的把握,更核心的就是團隊的力量。這是一艘船,產品經理頂多算把握方向的人,但真正能經歷風雨的是整艘船的夥伴們。工作時間越來越久,也深刻發現一個人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你需要凝聚團隊,協調彼此認同的工作方式,一起討論,一起努力,一起獲得勝利。作為產品經理,你需要在任何可能出現問題的地方出現,協助團隊成員去解決問題。
產品經理不僅僅是一個服務者的角色,協助團隊成員去成長,去發揮自己的力量,也是船長的角色,你需要看得更遠,更清楚,並組織、協調資源攻克一個個難關。
當然,不同公司對產品經理的要求是不一樣,也許你現在的公司對你只需要達到畫圖、寫文檔以及把握需求的程度而已。我們習慣了在一個擁有標準答案的世界生活,但其實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你需要去探索自己的答案。產品經理就是一個去探索答案並讓能答案及時回答上問題的人,哪怕這個答案不標準。作為授信審批人,不敢在產品專業人士前賣弄,愧領謝邀。
但銀行同樣有產品經理設置,自己也曾獨立研究或參與過多個產品設計,所以對此話題不算外行。同時銀行產品的鮮明特點又是各位高票答案未曾提及的,在此小作補充。
銀行的產品實質為金融服務,競爭業態使得市場上大量存在同質產品與跟風產品,想依靠產品自身脫穎而出是極其困難的。因此上銀行的產品設計重在有效參照市場上豐富的品種樣本,針對特定市場或客戶群體設計產品組合。通過打包一攬子資產、負債以及中間業務產品組合快速建立客戶粘性,引導開發客戶需求。同時儘可能避免正麵價格競爭,而是結合自身的管理架構、風控體系等活用風險槓桿,在容忍度內追求利潤最大化。
更直白的說,就是把競爭對手的東西都搬來,將儘可能多的相關服務以優惠價格一次性打包給客戶,擴大市場份額,享受持續收益。
其實就一點
把事做成
產品經理不比程序員和設計師,編程,設計是項技能,一個可以安生立命的技能,也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但是對於產品經理來說,如果從技能角度去總結,那簡直弱爆了,看看我們每天用的工具,word,PPT,project,axrure,excel,MM,都是基礎的不能在基礎的工具,就算有點專業性的Axure,我想好好學的話,一個星期差不多也能到個中等水平。
如果要比硬技能,我們單項肯定談不上核心競爭力,頂多拼個綜合素質來進行自我安慰。所以產品經理的核心必殺技一定是軟技能。
曾經有個前輩跟我講,產品經理要把邏輯能力作為武器來武裝自己,尤其在產品狀況混亂的時候,PM必須保持冷靜從一團亂線中找到線頭的那個。這話不錯,但是貌似還談不上核心能力,所以再去向前深挖一步,就是產品狀況混亂是在什麼時候呢?
一般來講,會有兩種情況,一個是產品沒有方向的時候,一個是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出現迷失的時候。一內一外兩種情況,基本上就涵蓋了產品經理的核心價值,能否搞定這兩個時間節點的狀況,就是產品經理的能力所在。
了解用戶的心
這是個很好理解的事情,需求是產品經理的命,挖掘用戶(這裡的用戶有可能是你的老闆,請自行腦補)需求,或者說理解用戶的需求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也就是給產品找方向,或者修正方向的過程,用戶實際上是個群體性虛擬存在的,這其中包含幾個層面的東西:
1.知道用戶是誰:就和追女神一樣,行動前了解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偷偷看看QQ空間,關注個微博啥的是必須的。所以去目標用戶的出現的地方,論壇,QQ群等等
2.了解用戶:方法有很多,焦點小組,用戶訪談,就不一一列舉了
3.滿足用戶
其實在這個工作過程中,方法論的東西很多,都是有章可循的。難的是,最後發現,這些你都懂了以後,你還是做不出微信,做不出360,做不出豆瓣。因為核心的東西往往藏在背後
1.把握核心需求:需求每個人都能找到,但是需求有真需求,有偽需求,有核心需求,有邊緣需求,不了解人心,必然迷失
2.需求背後的需求:發現用戶想要麵包,其實用戶是餓了,你給碗揚州炒飯也許更和用戶胃口,這需要足夠的經驗去做判斷
3.產品底線的把握:人都是欲求不滿的,但是產品終究不能是好好先生,必然有自己的底線。取與舍之間,是功底的體現
了解團隊的心
一個產品往往是多個團隊共同打造出來的,團隊是由一個個鮮活的人構成的,每個人有自己的角色分工,有自己的職責所在,於是就有自己的立場。我記得柴靜的《看見》中有一句話:這世上沒有一個人是絕對正義的,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這不是道德層面的指責,只是單純的客觀描述。
於是,作為一名產品經理,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經常遇到額尷尬是同樣一件事,工程師,測試,UE,運營會有完全不同的說法。溝通這件事,說穿了就是合理的妥協,one by one的溝通,不是能力,只是職場的基礎技能。
但是多方面的溝通加協調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你必須嘗試做到幾方面的事情
1.嘗試去了解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做事風格,思考方式,經驗背書,性格等等都會影響每一個人看待事物的角度與理解
2.嘗試去得到事情的真相:通過正確的提問,去掉主觀未經驗證的部分,然後客觀部分的疊加
3.有底線的去妥協
最後,有些真相必定傷害到某些人的利益,如果有辦法有時候「窗戶紙」能不捅破還是不要去捅。其實對於人心的把握的底線原則就是尊重。
我認為學心理學的同學有著先天做產品的基因,就像我覺得樂嘉一定會是一個很好的產品經理。
與內與外,產品經理面對的最多的都是人。搞定人,不代表以為的迎合,而是有原則的尊重。這不是一朝一夕能修鍊成的,必然是在不斷的碰壁與失敗中,總結出來,別人學不會的核心競爭力。
創建於 2015-01-24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能力。
你還別說,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糊裡糊塗還陷得很深
毫無疑問是:規則的制定能力
制定一條規則難么?一點兒都不難。
但要制定出一條能夠在目標用戶中按你期望的方向演化的規則呢?
產品經理應該學會用上帝視角來審視這個世界的一切角落,發現其中效率低的地方,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來進行重組、整合、re-design。
什麼?洞察力?懂人性?學習能力?執行力?溝通能力?數據敏感?發現美?
都沒錯,但他們只是幫助你能夠制定出一條好的規則的配料。
You need an eye for detail and a heart for the big picture.
就是這麼簡單。
10月31日更新----------
既然大家這麼感興趣,就再說一個李明遠認為產品經理必備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重視用戶反饋。
以下根據李明遠在混沌大學的課程整理而成,私信混沌君關鍵詞「李明遠」即可獲取免費完整課程視頻
我們新進來的產品經理前六個月必須做用戶反饋。
用戶反饋非常多元,也可能來自於不同的渠道:
有的是在線提交;有的是Co-center接入;有的公司建立了一套情報系統,從網上抓取互聯網用戶對自己產品使用以後的產品評價;有的甚至覆蓋到競品的範圍,去看用戶使用競品的感受。
因此用戶反饋非常鍛煉產品經理。
舉個栗子~
(請注意,要揭露淘寶的發家史了!)
大家知道,淘寶網還沒發展起來的時候就已經有易趣了。
那麼淘寶是如何戰勝對手,脫穎而出的呢?
易趣作為美國控股的公司發展特別慢,當時阿里巴巴並沒有特別優秀的產品經理,
但阿里是執行力非常強的公司,所以他們就利用這個優勢,
天天跑到易趣賣家論壇裡面,看賣家最不爽的是什麼。
易趣什麼東西被大家罵,他就做什麼東西,
所以淘寶網很快就發展起來了。
這跟我們培養產品經理是一個道理,我們不光讓新來的具有產品感覺的人去收集、整理用戶反饋,而且要每周做一次分享,讓他去講我這周看了這麼多條用戶反饋,我的感受是什麼,把他認為有價值的東西,成系統、抽象化地羅列出來,然後闡述給這個項目組裡面的研發、交互設計,大家一起頭腦風暴。
這個方法我覺得在今天依然是有效的,就是一定要聚焦到一個具體的場景裡面去,然後大家討論一些相對具體的問題。
原答案--------------------------
對於一個產品經理來說,最核心的能力是什麼?不是任務分解力,不是數據分析能力,甚至不是管理能力,而是判斷力。
為什麼這麼說?我(百度前副總裁李明遠)想用一個親身經歷的案例來說明。
以下根據李明遠在混沌大學的課程整理而成,私信混沌君關鍵詞「李明遠」,即可免費獲得李明遠完整課程視頻~
2007年的時候,我受命組建百度電子商務部,負責旗下百度有啊和百付寶業務,對標淘寶和支付寶。
那個時候我是淘寶的忠實用戶,在淘寶買東西要一個一個確認,我覺得這個交互體驗這麼差,我為什麼不能做個更好的產品出來呢?我們花了兩年的時間搭團隊,用了非常優秀的技術,用非常快的速度完成了這個產品。
但是最後你會發現,你在前台做再多的體驗改進也沒用,因為淘寶的核心能力在後台。而我們對分銷和供應商完全不懂。
這個行業所需要的能力,和我們所具備的能力差太多。所以用力的方向特別重要,任何一個產品經理在開始之前,都一定要想清楚這件事。
那麼我們如何來判斷是前台重要還是後台重要呢?
在2005年以前,無論公司大小,基本上產品研發都比較簡單,就是研發和測試(後台)。近年來,很多公司開始關心自己的界面是否美觀友好:UI/UE/交互這些前台崗位開始迅速崛起,前台在產品設計中變得越來越重要了。
重前台和重後台,這兩種不同的產品方向如何選擇?其實,它和你所處的環境時機有關係,和這個時間段上,用戶的核心訴求有關係(價格敏感還是時間敏感),和用戶使用頻率有關係,和你的SKU規模也有關係。
1、用戶的核心訴求:「去哪兒」界面難用,為什麼用戶不離不棄?
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我們回想一下,2008年的時候出境游市場是一個什麼樣情況?那個時候出境游市場才剛剛開始。
我們記不記得「去哪兒」剛剛出來的時候,界面非常丑,但是對於「去哪兒」的用戶來說,為什麼還要用呢?
因為在這裡能買到便宜的機票啊。
「去哪兒」非常了解自己面對的用戶是誰。是那些由於價格原因,不想在線下旅行社消費的用戶。
對於這些人來說,界面難用一點沒有關係,因為我一年可能就用1-2次,不好用我可以忍。但是如果在你這兒搜不到東西,價格不是最低的,我就會立刻放棄你。
所以在2008年那個市場條件下,你所面臨的這部分特殊早期用戶,他的需求非常明確,就是便宜。他們年輕,有很強的搜索和學習能力。
所以在這樣一個特殊的階段,我認為是後台,包括供應商資源、檢索、索引、排序等等機制,要比前台更重要。
那麼回頭看到今天呢,出境游市場出現了一個爆髮式的增長,供應商資源越來越浮出水面,後台大家都做得差不多。
今天出境游產品的競爭,變成了降低獲客成本的競爭。如果讓用戶短時間內做出購買決策,儘快提高轉化率,所以前台的競爭就變得非常重要。
今天雖然有很多公司非常重視前台,但並沒有分析前台真正的意義在哪裡?用戶留存比用戶獲取更重要
很多公司今天雖然很重視前台,只是把交互各方面做的很漂亮,但是他沒有分析前台產品真正意味著什麼。
我看到很多公司,買了很多用戶,很重視用戶規模,但是特別不重視效率,就是對用戶的留存。
你要理解,前台的意義,不僅僅是獲得用戶到你的網站上,它還包括用戶停留的時長,有沒有走到最後一步,完成購買。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三四年前的時候,一個移動APP,即使是用戶註冊,也要填寫兩頁的材料才能完成,第一頁要求你設置用戶名和密碼,看有沒有重名,第二步,讓你填一堆具體的用戶信息。
當我們再去看用戶數據的時候,就會發現,每多一次頁面跳轉,用戶就會流失兩到三成,再加上服務不穩定造成的丟包,原本花錢買來的大批用戶,最後只剩下原來的一小部分,損失非常大。
2.SKU規模帶來的產品變化:雅虎為什麼會被顛覆?SKU越多,後台越重要
我們知道雅虎早期在美國做的非常好。做雅虎的這群人,背景並不比谷歌差。它為什麼會被顛覆?
原因就在於,雅虎沒有意識到規模對產品帶來的變化。
早期互聯網上的內容非常有限。2003、04年的時候,整個中文網站大約只有200萬個,非常小的一個數字。
那個時候上網的人群比較年輕,需求相對集中,也好把握。所以我們通過前台的構建,人工化的排序,就能夠提供一個很好的感受,因為在200萬個網站裡面,其實好的網站非常少,你做一年,差不多就能把這些網站挑選出來。
但是到了後期,大家可以看到,網站數量大爆發以後,我們就很難用人工的方式再去做推薦和排序了。
當你的SKU非常少的時候,你後端的供應體系其實還非常的單薄,短時間內,還不需要那麼強的後端供應,用戶來了以後有內容可以看就可以。這個時候機器的效率不如人的效率。
但是經過後期的不斷積累之後,產品中的內容越來越多。
對於用戶來說,怎麼樣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變得越來越重要,這時候,個性化的推薦和檢索,也就是後台的搭建,就變得非常重要。
對於低SKU的行業,前台始終比後台更重要,前台的重要作用是讓用戶形成感知
那麼有沒有一些前台始終比後台重要的行業呢?比如汽車,始終還是前台比後台要更重要。
汽車是個非常典型的低SKU行業,在售的車型非常有限。你的後端供應體系並不複雜,但是你前台的獲客非常重要。
前台獲客靠什麼?用戶希望我獲得的諮詢要客觀要真實。我認為,「汽車之家」的創始人李想,在前台獲客這塊的設計能力,在全國的產品經理中可以排到前五。
李想說,國外買汽車,重視的是性能。中國人呢,重視的是空間。國人買車,一定要大要寬敞。
所以「汽車之家」首創了一個概念叫做「幾拳」。
什麼叫「幾拳」?就是你坐在那裡,頭頂離車頂有幾拳的距離,後排座椅里前排司機靠背有幾拳的距離。
在此之前的汽車網站是怎麼做的?距離15公分,軸距是2802。沒人懂到底是多大,這些單詞對用戶無法形成感知。
所以李想就找一個活人坐在這裡,拿拳頭一比,空間有多大。這個東西對於前台用戶形成認知,非常重要。
所以,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我們可能必須要學會去判斷,如何從用戶核心訴求、商業時機、用戶使用頻率、SKU規模等等不同角度分析,自己在不同產品的不同階段,應該夯實的核心能力是什麼。
李明遠:現在還是不是做產品最好的時代? | 完整版筆記
以上根據李明遠在混沌大學的課程整理而成,私信混沌君關鍵詞「李明遠」,即可免費獲得李明遠完整課程視頻~
李明遠關於產品經理其他的回答:
產品經理與程序員矛盾的本質是什麼?
戳課表了解詳情?加入混沌大學
判斷力: 自己對市場需求用戶需求上司需求的判斷, 對交互,設計,程序猿各種建議和要求的判斷。
溝通交流能力: 能忽悠上司,能哄住設計交互開發
執行力:最後能把自己心裡的產品做出來,如果不得已需要妥協,妥協的程度要把握住。
其實我是個PM team里的交互。。。
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是知道自己能做出什麼東西。
明明就是一個鏈接功能,他非要說做app。
明明只能做一個app,他非要說做手機。
明明只能做一個破手機,他非要說造一個生態圈。
產品經理吹牛逼是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
導致的最容易看到的結果就是,東西出不來,不停的延期,直到老闆不追加投資。
項目歇菜了,他還要吐槽說老闆不給力,坑哥。
經歷過這些的人自然懂。
我打賭你們肯定都笑了。
我曾經說過,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知之明,這點對任何人都重要,但對產品經理更加重要。
哦,不。
應該說,老闆對產品經理的能力評定非常重要。
推薦閱讀:
※產品經理跨行業的經驗如何積累?
※產品經理和交互設計師意見不同的時候,該怎麼決策?
※觸屏版和 WAP 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怎麼理解「產品是演化出來,而非規划出來的」?
※為什麼小米各方面做的都不錯,結果反而不能把米聊做好呢?按說小米不缺人才才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