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美國人一年四季都喜歡喝加冰的水?
美國人是不是從小就是喝冰水長大的??就算外面零下十幾度下著大暴雪的天氣時在餐館我也總是看見大部分美國人不倫男女老少都毫無壓力喝著大杯大杯的加冰的冰水。他們不覺得冰嗎? 胃不疼嗎? 還是天生體質就比我們強?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謝謝提問者。
在當下的文化剖面看,冰水和熱水的差異出現是源於口感,飲食習慣的差異,但如果將問題至於歷史中考量,就會發現這些說法不一定成立。因為水質和飲食習慣隨著歷史的發展,文明的演進而不斷變化,但在這中間為什麼西方人沒有形成喝熱水的習慣,而東方人在歷史上沒有形成喝冰水的習慣?而且,西方人喝冰水的一個基礎的隱含前提是直飲水的出現,而中國至今為止仍然沒有發展處健全的城市直飲水系統,這又是為什麼?我的回答是從這兩方面進行分析的。下面的分析內容比較多,如果大家希望找到最簡單直接的原因,請看排名一二的答案,說明的很清楚。
我認為這是一種歷史,文化和科技交織起來的問題,不僅僅是習慣那麼簡單。我現在做的課題和這個相關,因為課題主要做英國,因此用歐洲和英國的例子。具體的內容可見我的參考鏈接。
從部落文明到都市文明的轉變進程中,一個重要的轉折就是飲水的方式和影響。西方文明的進程可以說是一部重新認識水,並且達到現在高度重視水的進程。這種對於水的重視,源於其歷史上因水而生的各種環境污染事件,流行病的肆虐,可以說是血的代價。反觀中國,對於水質,供水體系以及城市供水管理的重視並沒有在抬高到西方文明曾經達到的程度,這源於中國文明對水的利用上比西方更加健康,安全,也更加落後和保守。這也直接導致了我們當前供水系統的落後。
隨著人口的增長和都市的形成,歐洲由飲水導致的衛生問題逐漸凸顯。在中世紀的歐洲,所謂護城河其實就是環形糞坑,掉到護城河裡不是淹死,而和可能是被熏死。當時人們沒有任何衛生的概念,隨處大小便並將排泄物投入水源是非常常見的行為。
1771年出版的《漢弗萊·克林科的探險記》也為我們展現了此時期英格蘭的情形:「每一天,家裡所有便壺裡的污穢物都倒進這個桶里,晚上十點,桶里的東西都從一扇對著大街或者弄堂的後窗倒出去,僕人會對過往行人大喊一聲『當心,水』,意思是上帝保佑你。在愛丁堡,每家每戶每天晚上這個時候都做著同樣的事。所以,瑪麗·瓊斯,你可以想像這麼多糞坑會散發出什麼樣的味道,但他們說這是有利於健康的。確實是的,我相信。」[ 轉引自[美]霍丁·卡特(W. Hodding Carter)著,湯家芳譯:《馬桶的歷史:管子工如何拯救文明》,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50頁。]
隨後,工業革命進一步加劇了城市人口的聚集,同時航海貿易的繁榮也將霍亂等由於水源引發的疾病從印度恆河傳入整個歐洲。此二者和上述污水管理缺失,清潔水源污染的社會現狀相結合,導致了歐洲霍亂的大規模流行。這是自黑死病之後遭遇的最大一次瘟疫。
根據Wikipedia中詞條 Cholera outbreaks and pandemics,在歷史上霍亂一共有7次大規模流行。1848年倫敦將近14,137人死於霍亂,人們卻束手無策。1853-54年倫敦再次流行霍亂,將近10,738人死亡,直到約翰斯諾醫生通過推理演繹的方法(這真的是最精彩的推理),通過詳細排查死亡人員的居所,發現大規模死亡都發生在一口水井周圍的街道。約翰斯諾並沒有發現水中的細菌,因為當時還沒有發現細菌致病的理論,但他首先提出了水源致病的說法,可惜沒有被當時的當權者承認,只是象徵性地拆除了污染的水井。後來發現,原來這個水井是一個糞坑再往下挖掘三尺建成的,原來蓋在一個房子的附近,那些因為感染霍亂的嬰兒的尿布都是在這裡清洗的。後來房子失火,街道擴建,糞坑就消失了。諷刺的是這個水井的水還非常好喝,周邊很多家庭都從中取水,從而感染了霍亂。
當時流行的致病原因是毒氣說,這也和倫敦糞坑系統有關。人們將糞坑中的堆積物倒入泰晤士河,使得泰晤士河成為名符其實的臭水溝,臭氣熏天。人們認為每天呼吸的臭氣導致了霍亂,甚至荒謬的使用硫磺來熏烤屍體以求解毒,倫敦下水道協會的喬瑟夫?巴加吉特主導了大規模的下水道修繕工程,極大消除了水中的臭味,但在1853-54年霍亂再次流行,毒氣說的說法不攻而破。直到一戶人家停水後發現水管道內一條腐爛的鰻鱺,才讓人們開始正視飲用水污染是疾病源頭的說法,從而開始興建各種公共工程,改善水質。霍亂肆虐造成了深刻的政治變革:
一方面,窮人們一度認為,政府當局在井水中下了毒,目的是為了消滅多餘的城市貧民,當局應該受到譴責。另一方面,醫生和政府則反過來指責窮人和他們不衛生的生活習慣。教士則指責所有的人。
這種衝突在現在是難以想像的,但卻深刻烙印在了文明發展的進程中,直接導致了西方文明文明對於水的重視,直到今天,西方文明的水質標準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標準。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酒類飲料大規模流行,因為人們認為啤酒比水更加「清潔」,因此出現了「小啤酒」這種飲品,這個烙印可以在如今歐洲酒文化的盛行中可見一斑。
有趣的是,同樣經歷都市化的中國,由於飲水導致病毒卻沒有大規模流行(這方面的表述也不近準確,中國在這方面的記載不是很全面,其實1854年霍亂也傳播到了中國)。其中兩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對於污物的態度,和中醫以及茶飲中對於沸水的應用和推崇。中國人對於污物採用的是極端實用主義的態度,認為其是最好的天然肥料,自然形成了收集污物並運輸販賣的服務業。
城鎮人糞的收集又另是一回事。城鎮人口密集,而人多則糞多,糞多則肥多,肥多則田沃,田沃則谷多。故徐光啟說:「田附廓多肥饒,以糞多故。村落中民居稠密處亦然」(《農政全書》)。但是城鎮肥源分散,且距離稻田較遠,因此要把城鎮人糞肥送到田間,還需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收集保存,二是運送下鄉。
早在南宋時,杭州就已有專人收集和運送城市人糞。吳自牧說杭州「戶口繁伙,街巷小民之家,多無坑廁,只用馬桶,每日自有出糞人瀽去,謂之『傾腳頭』。各有主顧,不敢侵奪。或有侵奪,糞主必與之爭,甚者經府大訟,勝而後己」。吳氏還說:「更有載垃圾糞土之船,成群搬運而去」(《夢梁錄》)。到了明清,城鎮人糞肥的收集、運輸工作有很大改進。在收集方面,不僅有「挑糞擔的,每日替人家婦女倒馬桶,再不有半點憎嫌,只恨那馬桶里少貨」,而且城中「道旁都有糞坑」〔即公共廁所〕(《掘新坑慳鬼成財主》)。這種糞窖往往租給鄉下富農,被後者視為「根本之事」(《沈氏農書》)。
可供對比的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描述:
「在倫敦,450萬人的糞便,就沒有什麼好的處理方法,只好花很多錢來污染泰晤士河」。
同時,在中國發展進程中沒有受到太多宗教的衝擊和影響,而歐洲宗教早期對於污物的態度是非常鮮明的排斥和厭惡,導致對於污物和糞便的收集和處理重視不夠,污染了重要的城市水源。另一方面,中醫和茶飲進一步加深了引用沸水的習俗,甚至被作為一種治療手段,因此不同於西方文明在飲水過程中導致的文化和階級衝突,東方文明對於水具有天然的親近感,但這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水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由於中國政策和文化上對於人口流動的限制,其實很好的控制了由於水做載體的交叉傳染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水質安全。
其實以上內容的分析都可以單獨成篇來論述。這也是我想強調的,從細節到全局的研究視角,才能真正讓人從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過渡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西方文明的破而後立,中間沸水並沒有像中國那樣被獲得醫學和文化的雙重承認,因此飲用沸水並沒有被視為是一種兼具治療,養生和休閑的生活行為,就連著名的巴斯德消毒法,最初也只是被用於處理酒類和飲料的消毒的工業方法。但由於之後對於水和傳染病聯繫的重視,導致了水技術的大規模發展,衍生出了「直飲水」的概念,卻已經遠遠超出了直到清朝末期才開始出現自來水概念的中國。
---------------------------------------------------------------------------------------
知友 @鄭文 問和冰水有什麼關係,在此補充一下:
上述針對歐洲的描述是想說明為什麼歐洲沒有和中國一樣發展出喝熱水的習慣,卻發展出蓬勃的啤酒文化和直飲水的概念。而直飲水實際上構成了冰水的基礎——飯店提供的冰水就是自來水而不是礦泉水,成本低,流程簡單。在國內很難想像飯店會供應免費的加冰礦泉水或者加冰溫白開水,這也是一個顯然的成本的問題。
美國的情況和歐洲有所不同的是加冰的習慣。很多歐洲來的遊客到美國也不適應飯店提供的冰水。這篇文章有所描述:History, Travel, Arts, Science, People, Places
簡單總結一下文章的內容:很多人認為美國人飲料加冰使得飲料的價值降低,但現實是美國的餐廳大多提供免費續杯服務,因此作者認為,美國飲料加冰的習慣來自於他們「more is more」的心態,簡單地說就是佔了便宜,即在無限續杯的情況下加冰會讓顧客有一種得到了實惠的感覺。當然參照上面答案中也有會增強食慾的說法。這背後也和美國的餐飲文化和競爭有關,細細討論還可以寫很多。
這個答案寫這麼多,也是希望證明:一件簡簡單單的飲水習慣的差異,背後是深邃的歷史和文明積澱,學習的樂趣就是追根溯源,剝絲抽繭,而不是簡單用一句文化差異來解釋。所有文化差異的背後都是差異的文化,而探討文化差異的過程也是在探索差異的文化的歷程。
綜上所述,飲用水的方式,其實是一個複雜的進化過程,這其中涉及到的衝突,發展,科技進步,需要進一步審視和考察。
---------------------------------------------------------------------------------------
知友 @physixfan 的提問非常好,我想補充上:
很精彩!比較奇怪的是為啥歐洲人開始認為水源是致病源頭的時候沒發現or想到沸水可以消滅病菌。。。
謝謝!根據Louis Pasteur詞條,細菌致病說也是1858年才正式發布,而且中間需要很長一段被科學界證實的時間。巴斯德消毒法發明時間是1864年,而且只用於消滅啤酒和葡萄酒中的細菌。很久以後才推廣到牛奶殺菌。而且(據我猜測)這中間可能還涉及到專利保密和商業利益的問題。而根據John Snow (physician),水源致病的說法是在1855年正式發表的。可見中間存在至少10年的斷層。
---------------------------------------------------------------------------------------
居然推薦上日報了。說實話壓力一下子就來了,又做了一些中國飲水的考證,發現其實我的答案根本不完整。推薦閱讀:為何中國習慣喝熱水,西方習慣喝涼水
簡單總結一下陳老師的文章:陳老師認為中國飲熱水的文化可以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算起。當時只有華夏文明獨創的煮水陶器,而其他同時期文明的陶器只有盛器,沒有煮水功能。自然沒有發展出飲用熱水的習慣。
以下照片引用自陳老師博客。
古希臘陶器展覽櫃
在良渚文化遺址中,也發現了「紅陶袋足鬶gui 」
鬶gui也是利用空袋足盛水、煮水的,但有傾泄口「流」和把手「鋬」,功能更齊全。
真是不學不知道,自己還差的太遠。知友 @萌萌嗒和我開玩笑說這個答案寫到十八世紀是開了腦洞八次元,上面陳老師的答案,卻直接開到了人類起源!
另外在中醫方面,中國最早的醫術《黃帝內經》在《素問》卷四第十四《湯液醪醴論篇》就提到了湯劑:
黃帝問曰:為五穀湯液及醪醴奈何?岐伯對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堅。
還有其他重要的醫書中:
《千金要方》序:「凡古方治疾,全用湯法,百十之中未有一用散者。……卒病賊邪,須湯以蕩滌。」《聖濟經》:「湯液主治,本乎腠理,凡滌除邪氣者,用湯最宜。傷寒之治,多先用湯者以此。」
可以說,相比西方付出的慘重代價,中國之所以人口的興旺,熱水功不可沒!再一次感慨,一個簡單的習慣背後,承載的文化和歷史是多麼深遠!與諸君共勉!
參考文獻:
維基百科
黃帝內經
湯劑 _百度百科
霍亂的真相 文明不止,霍亂不息
茶葉與早期東方城鎮的發展
糞土重於萬戶侯:中國古代糞肥史
為何中國習慣喝熱水,西方習慣喝涼水
---------------------------------------------------------------------------------------------------------------
@john big 朋友提出了幾點疑問,非常值得討論,再次感謝他提出的問題!
您好,在日報上看到這個回答,特地來反對這個答案。
理由是直飲水和喝冰水沒有相關性。我覺得您在這個問題上有些過度解讀了,把歷史、文化上的問題擴大到環境問題上。
首先,美國等發達國家直飲水並未完全代替自來水系統,知乎上相關的問題(xx的自來水能直接飲用么)您可以搜索一下,而且據說直飲水管道是需要通過小區二次過濾或專門的直飲水設備的,從歷史上看,喝冷水的習慣產生遠早於直飲水的出現,說明衛生要素和喝冰水這一習慣並不相關。
第二,日韓等古代衛生情況和中國類似,並有傳統中醫藥文化影響的國家也普遍有喝冰水的習慣,按答主的觀點如何解釋這一現象?我覺得比起樓主的觀點,近現代日韓受西方文化衝擊,生活方式西化是個更有說服力的解釋。
我的回應如下,也希望大家能批評指正:
謝謝您的回復!我想用一個學術的態度來解釋和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直飲水和喝冰水沒有相關性這個命題,證實是很麻煩的,證偽是很很容易的,因此不再贅述。進一步,在社科研究上面也從來沒有過度解讀一說,只有不充分的解釋,沒有太充分的解釋。而且歷史,文化問題難道不是環境問題的一部分嗎?我現在之所以這樣解讀,就是因為傳統觀念解讀這類問題的視角都是局限在環境領域內部,我國學術發展現在提倡的打破學科壁壘的口號,就是針對這樣的情況。
首先,我人在英國,我可以告訴您我的經驗,以及我身邊英國本地人的經驗。直飲水系統就是自來水系統的一部分,只不過是經過了特殊處理的管道。在廁所的水是不能直接飲用的,但是廚房的水可以。我的結論並不是直飲水導致了喝冷水,而是在歷史上,喝冷水的習慣曾經給英國和歐洲國家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刺激了他們進一步強化飲用水供應和排污系統,最後形成了一個高度發達的直飲水系統。這中間的簡略過程是:喝冷水-流行病-強化公共衛生和飲用水供應-直飲水-喝冷水。但直飲水毫無疑問是當代人喝冷水的衛生和健康基礎,如果沒有對於直飲水的信任,光看看歷史上由於水源導致的疾病和死亡,相信就沒有人敢喝冷水。
第二,您的問題就是您的答案。生活方式西化的即一個基礎條件就是改善衛生和公共飲水系統,也就是提供了直飲水的保障。而且日韓的例子,更可以反駁您的第一個觀點。如果不是直飲水這樣的現代飲水系統的建設,還有什麼理由形成這樣的習慣過渡呢?日本四大公害病三個都和水有關,民眾又是如何接受喝冷水的?所謂的日韓文化的西化,和直飲水體系的建設,本來就是一體的,無法割裂開來分析。日本的例子在答案中有人提到,非常好,您可以看看。謝邀,
這麼神奇的問題,其實答案很簡單:我們覺得冰水好喝。我們不認為冰水導致胃疼。我是來中國之後才聽到這麼一個說法,一直覺得有點不可思議。我個人覺得熱白開水單獨喝難喝,只有是泡茶或者泡咖啡才喝熱水。
對了,美國女生沒有月經不能喝冰水的說法,這也是中國特色。
我覺得這個問題不僅局限於美國,並且也並不像 @山羊月 博士在回答中所言是東西方的差異,因為正如知友 @墩墩circlep @假如 @豆沙包包 所說,在東方也有日本和韓國這樣的國家,一年四季在店裡面提供的都是冰水。所以我想在這裡用「曲線救國」的方式,來聊一聊日本的情況,希望能對題主起到參考。
首先,日本的飯館的確是一年四季都直接供應冰水的。
我第一次來日本的時候是在三月份,天氣還很涼,北陸三省的大雪季節都還沒有過去,搬完家沒有電沒有煤氣整個人要被凍僵了。跑到一家飯館吃飯,一上來服務員就端來一杯冰水,我是從小腸胃不好一直都只喝溫開水,又加上這麼冷,就只好弱弱的問有沒有熱水,然後就被服務員一臉困惑的用看外星人的眼光上下掃視了半天…
後來才知道,在日本,飯店供應お冷、お水都是很一般的情況, 即便是麥茶、烏龍茶也都一般會是加冰的,無論季節。不過如果你上來跟服務員說要お湯/白湯的話,偶爾的情況下也會為你端來,但是一般還是會被覺得很奇怪… 所以要是真的很冷的話不如先點一碗味增湯(雖然也很奇怪),或者焼酎的お湯割り。
那麼為什麼明明外面那麼冷,甚至雪還那麼大卻一定要供應冰水呢?
針對這個問題其實我還真的問過挺多的日本人朋友,結果所有人都說不出個所以然,無非就是好喝啊,感覺更解渴啊,習慣了啊之類之類…很有意思的,其實不僅我們會覺得好奇,有些日本人本身,也會偶爾覺得不理解。比如說在OKWave上就能看到這樣的問題:冬のお冷に氷を入れるのはなぜ? 【OKWave】
松屋やすき屋などで、氷が入ったお冷がでてきます。
夏の暑い時ならともかく、この寒い冬の時期に、
氷を入れるのは何故でしょうか。
氷が無い方が飲みやすいし、店員も楽だと思うのですが。
氷を入れることで、何かメリットがあるのでしょうか?
(簡單翻譯:去餐館吃飯的時候總是會端上來加冰的水,炎夏尚能理解,眼下正值寒冬,為何要加冰呢?不加冰不僅喝起來更舒服,店員也能輕鬆些吧。加冰這件事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和題主所問的問題某種意義上很相通,那麼我們來看看回答都是怎樣的。いくら寒くてもぬるい水はおいしくないので冷たさキープに氷を入れます。
だって、いくら寒いからといって「お湯」がでてきたらいやでしょ?
無論多冷,白開水(直譯為不涼不熱的水)總是不好喝的,所以才要加冰塊。
你看不管說有多冷,如果端上來熱水的話總是覺得有點不喜歡(直譯討厭)吧?
這裡提到了眾多知友的回答——好喝。
那麼我們繼續看別的答案。
(1)生ぬるい水を出したら、お客は不快に感じる
(2)冬でも冷たい飲み物を飲みたいという、お客のニーズに合わせている。
(3)冷たい方が、美味しいから。
(4)室內が暑いため、置いておくと水の溫度が上がってしまうのを防ぐため
のこれらの理由からです。
這條回答給出了四個答案:
1 如果水是室溫(不涼)的話,顧客會感到不愉快
2 「就算是冬天也想喝涼水」的客戶需求是存在的
3 冰水好喝
4 (冬天)室內是熱的,為了防止倒出來得水的溫度上升,所以加冰
其中有幾個重點 顧客的體驗、顧客需求、防止水溫上升,而歸根結底其實還是好喝。
但是這個回答有一條很值得思考:就算是冬天,室內一般都是很熱的呀!
所以基於這個理由,似乎冰水的存在也是合理的。
而且這裡用到一個詞 生ぬるい
這個詞什麼意思,在Goo的詞典上查查會看到這樣的解釋:
1 少しあたたかい。中途半端にあたたかい。また、変にあたたかい。なまあたたかい。「―?いふろ」「―?い春風」
2 きびしさがない。手ぬるい。「―?い処置」「しつけ方が―?い」
3気力が感じられない。情熱が足りない。
(雖然應該用大辭林新明解這樣的專業辭書的但是我懶了。。。so = =)
會日語的朋友應該都能感受到這個詞所表達的情緒了,總之就是一種讓人不愉快,不舒服的說冷不冷說熱不熱的狀態。而這個狀態在國內被叫做什麼呢,室溫水,常溫水,放涼了的白開水(涼白開)。可見對於同樣一個溫度的東西,中日兩國人民所表達出的喜惡的差距是很大的,而為什麼會這樣,歸根結底就是倆字:喜歡,或者另外倆字,習慣。
而在同一個問答下也有不服群眾表示我就不喜歡喝涼的啊,我就是覺得不加冰的好啊~可見,其實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有同樣的喜惡,而只是大多人(雖然這個大多人定義起來有點麻煩)共同繼承和分享了同樣的生活習慣而已。
另外也可以參考雅虎智慧袋的這個回答:
大阪の飲食店は冬でも氷の入ったお冷やをだすのですか?餃子の王將、な...
氷が入ってて冷たい方がおいしいと思いますけどねー。。。
それが當たり前だと思ってました…
冷やしもせずぬるい水を出される事はまずない気がします。
果然還是「加冰好喝」,「理所當然」,「沒有地方不加冰啊」之類之類。
可見這就是一個習慣問題罷了,而至於背後是為什麼,其實可能他們自己也不知道。
另外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找到了這樣的兩個帖子:
中國四千年の反応! 海外の反応ブログ 中國人「なんで日本人って冷たい飲み物が好きなの?」 中國の反応
http://tainichi.blog.fc2.com/blog-entry-38.html
會日語的小夥伴進去看看也許會覺得有意思呢
其實島國人民也很好奇為什麼天朝人民會好奇他們喜歡喝冰水。。。
特別是第二個博客的評論區轉一轉,會發現果然答案還是 喜歡 習慣。
所以說總結一下
其實我覺得說到底為什麼喜歡喝冰水這個問題,真的就是習慣和喜好。或者你也可以說是一種文化因素。而這種文化因素是如何形成的?我覺得是生活習慣導致。而說到這裡, @山羊月 博士所闡述的理論就十分有用了。衛生問題正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仔細想想似乎所有主動提供冰水的國家大多都是自來水直飲,這兩者之間似乎的確是有著某種聯繫的。而霍亂等實例也非常具有說服力。我覺得在這裡面暗藏的一個發展過程是:
前提:
∵ 水源衛生問題得到了結局
∴ 直接飲用成為了可能(即不加熱)
引申:
→ 追求口感變成了一個問題
而在這裡出現了 冰=口感好 這樣一個結論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論?
讓我們把時間倒回去到稍微早一點,會發現製冰曾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喝到冰的東西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一定的社會地位(請大家想一想古代的供冰生意,非常不合適的例子但是我真的想不到別的了所以比如說。。。請參考甄嬛傳和了不起的蓋茨比)。能用上冰,吃到涼的,代表具有一定社會地位,而人們總是試圖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去追求上流社會所崇尚的東西。(我知道這個地方我只是這樣一說主觀因素太強,但是我好睏啊木有時間找論據了啊。。。但是直覺上應該是這樣吧,又是很不好的例子,比如我國的裹小腳,西方的束胸衣,好與不好,最終變成了一種社會形態,一種普遍的習慣)所以吃冰喝冰水可能一開始僅僅是上層社會的一種做法,而逐漸被大眾所模仿、接受,而最終在時間的沖淡下變成一種社會習慣,導致顯現出的結果就是:我就是覺得冰水好喝!這樣的大眾認知、習慣的形成。
所以這一點可能解釋了為什麼一些地方的人們喜歡喝冰水,那麼為什麼咱們天朝人民喜歡喝熱水或者涼白開呢?
我覺得這個時候大家應該往回退一步,退到最開始因為所以的那個大前提的地方。在我國,一直以來飲用水衛生這個最根本的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到現在為止,自來水仍不能完全達到「擰開即飲」的程度,所以在我們的社會認知中始終存在「水經一次燒沸可以殺菌(喝了就不會生病)→要喝熱水·涼白開」這樣一個默默地流傳了上千年的常識·認知。(這裡不得不提到,天朝人民比西方人民對於煮沸消毒這件事的認知要早了不知道多少年,這也是導致我們形成現有社會認知的一個因素)如果仔細想一想為什麼我們不喝涼水,我們是不是可以找到「因為喝了涼的會拉肚子」「小時候媽媽就是讓我要喝熱水,和涼白開」「老師上課說過不要喝生水」這樣的記憶?看起來好像這些事情和我們最終選擇和冷喝熱並不相關,但是實際上在潛移默化之間它決定了我們共同的社會認知和生活習慣。當然,現在生活環境越來越好,衛生問題這個大前提正在逐漸走向不存在,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會覺得「恩似乎也沒有啊」,這裡我斗膽提出一個假說,如果中國的引用水衛生問題提前100年得到解決,或許我們這一代人群第一選擇就是喝冰水、涼水的比例會有極大的提升。當然我不是研究歷史也不是研究社會發展的,但是社會科學下有些想法是共通的,有興趣的相關人士可以試試看這個課題,說不定會有有趣的結果。
再繞回到 日本人為什麼喝冰水 這個問題上,
其實在古代,日本也是供應熱茶為主的,而日本的茶道本身也是經由中國傳去的。
日本人是在什麼時候開始喝冰水這個習慣的?
應該是在明治時代以後(需要考證,如果有時間我會做,但是我論文寫不完了啊嚶嚶嚶)。
那麼日本人為什麼改變習慣了?
我覺得有兩個解釋,其一,對於西方文化的大刀闊斧的學習與導入;其二,飲用水衛生條件的大幅改善。針對這裡我認為,衛生條件是基礎,而文化導入如果不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是無法成立的。
在這裡就要插一句:其實日本的很多年紀很大的爺爺奶奶實際上是傾向於熱茶而非冰水的喲,聰明如大家應該不用我額外解釋這一句了。(其實是懶的找數據支持和具體說明。。。哎社會學好有意思為什麼我要去做innovation啊摔。。。我為什麼要去研究Christensen和larry downs啊嚶嚶嚶)
而至於美國,
我覺得應該是經歷了同樣的一個演化過程。特別要考慮到歐洲國家對美國的各種影響。 所有的社會的習慣的形成必定不是天生或者一天就形成的,希望有精力的朋友可以去具體查一下美國人的生活習慣變動史,應該能支撐這個說法。
所以,我覺得山羊月博士是追本溯源的進行了解釋,如果大家仔細的思考一下會發現其實歐洲的衛生問題可能真的是根源。正是因為有了歷史根源,才會導致後期的文化形成,最終變成一種習慣。而歐洲的文化影響了美國,美國又進而影響了日韓。
至於我們國人為什麼變了,
「我就是覺得好喝」 那麼你為什麼覺得好喝?在這背後,衛生條件的改善,西方文化影響,社會習慣的變動,其實藏了很多的東西,我想這些因素都很重要。
所以山羊月博士的回答可能在很多知友看來,並沒有「直接」或者說「正面」的回答「為什麼一年四季都喜歡喝加冰的水」這個問題,但是我認為這個回答真的非常有意義非常根本。
以上啰啰嗦嗦扯了這麼多,希望能與一些朋友找到共鳴。謝謝你能看到最後~好有意思的問題。
小的時候我也特別愛冰水,冰飲料,直到青春期開始來例假,此次痛經,母親一直說和我小時候喝太冰有關,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只不過從此開始養成了喝溫水甚至熱水的習慣,之後竟然慢慢開始愛上熱水。
出國後我一直有帶保溫瓶的習慣,無論去上學上班,還是爬山郊遊,甚至夏天日光浴,我也要帶上一瓶熱茶。外國朋友嘖嘖稱奇。
第一次遇見先生是在一個飯局,先生丹麥人,16歲去美國念書,直到博士畢業,回歐洲工作,我們都對彼此很有好感,當時是在一個朋友家的花園燒烤,夏天午後,我們在院子里聊天,大家都在喝冰可樂冰啤酒,先生問我抽煙嘛,我說好的,但是我有個非常享受的習慣,就是泡一杯熱茶兌一勺蜂蜜,一邊喝熱茶,一邊抽煙,簡直享受極了。於是,我喝著茶,他喝著啤酒,一起抽煙。那時他對我的行為非常不理解,我告訴他喝太冰對身體不好,尤其是女生,他說不會的,西方人的體質或習慣不同,真的覺得喝溫水或者純熱水很莫名其妙,我笑笑,就聊起了別的事情。
我們在dating階段有半年多異地,我在美國,他在南非,我們兩個每天只要一回家就開視頻,聊天,經常要同時間抽煙,每次他問:你現在想抽煙嘛?如果我想,我一定回說,等一下,我去燒一點熱水或者我去泡杯茶。直到有一次,他問道,熱水真這麼好喝??我讓他也試一試,他就照做了。開始他覺得有些奇怪,後來慢慢地,他也經常開始喝熱水,還說,熱水嘗起來是甜的。
再後來,我們結婚,生活在一起,他已經養成喝熱開水的習慣,特別有意思,我們如果去旅遊住酒店,他都會提醒我要自帶燒水壺,因為歐洲許多酒店根本不配燒水壺。
去年春節,我們回國,有一天去看望遠房親戚,一位阿姨非常熱情,看見先生就使勁從冰箱里拿啤酒,倒進杯子里,還加冰塊(很不理解啤酒加冰塊),先生盛情難卻,一杯接一杯,面有難色。晚上我們回賓館,半夜,他可憐兮兮地說,親愛的,今天冰的喝的太多了,胃疼,然後就起身去燒熱水。
看著他一邊呼氣試圖把水降溫一邊揉肚子的樣子,我很沒人性的笑了。
關於國內為什麼習慣喝熱水,上面的回答已經說的很完善了,但關於美國人為什麼「習慣」喝冰水,以及從什麼時候開始,補充一點愚見,歡迎探討。
美國人習慣喝冰水(包括向飲料中加冰)其實並不是一直以來的傳統。在兩百多年前,那會兒並沒有人工製冷設備,而且人類改變室內溫度的能力還很弱,所以基本上也沒有人在大冬天往飲料里加冰。對冰的利用,基本只存在於任性的有錢人中。他們有自己的冰房,冬天從凍住的湖裡取冰,放在自家的ice house裡面,來年開春天氣變熱的時候,可以用來做冰激凌,洗冷水澡,以及放在飲料裡面。那時候的冰在晚春以及初夏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因為首先氣候要允許冬天湖能完全凍住,其次要想在沒有人工製冷的條件下把冰保存到天氣變熱,非得有設計良好的冰房不可,這也是有錢人家所獨有的。所以直到19世紀頭幾年,美國人裡面習慣往飲料裡面加冰的也就是住在北方的一小撮人,並不是風靡全國的習慣。冰,那時在冬天是一文不值的固態水,在天氣熱起來的晚春,則是北方有錢人家才能享用的奢侈品。直到一個叫Frederic Tudor的富二代的出現,才使得對冰的使用以及消費遍及全美國。
關於Frederic Tudor,史稱「the Ice King」,此人冒著眾人的嘲笑,以及前幾次使其血本無歸,欠債入獄的失敗嘗試,硬生生的創造出了一個產業:ice trade。經過他1805年開始十五年的不斷嘗試和改進:包括在目的地當地(主要是加勒比海島,以及美國南部)建造ice house,保證其通風,並用一文不值的sawdust隔熱;以及培養目的地人民對冰的使用習慣,包括製造冰激凌,冷飲等;到了1820年,Tudor的ice trade終於開始盈利,並且美國南部已經遍布了他建造的ice houses。對冰的消費以及依賴(當然也包括喝冰水的習慣),才真正的開始遍及全美國。到了1860年,三分之二的紐約家庭已經有了daily deliveries of ice。而人工製冷出現前,任意一個暖冬都會使得美國各大報紙出現類似「Ice Up To 40 Cents And A Famine In Sight.」的標題。
作為ice trade的起源地,美國人民對冰的依賴在全球可謂最早也最深。形成喝冰水,喝什麼飲料都要加冰的習慣,以及發展出種類繁多,口味極其誘人的冰激凌還有其他冰製品,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只是其形成的時間並沒有很久。
另外補充一點跟本題無關的內容:對冰的消費以及依賴,直接促生了人工製冷的誕生,這也極大的改變了現代人類的生活,包括飲食,以及居住習慣,但是非常容易被忽視。Steven Johnson的How we got to now裡面有一章單獨講了這個,非常不錯,強烈推薦大家找來看看,漲漲姿勢^_^這種就是典型的美國人不知道的美國問題。美國人只能告訴你「冰水好喝」。如果美國人問你為什麼喝熱水,你也只能告訴他「熱水好喝」「喝起來舒服」「喝起來爽」,其實都是同義重複。因為習慣喝冰水,所以覺得冰水好喝。因為冰水好喝,所以習慣喝冰水。
在世界上多轉幾個地方,你會發現全世界都是這樣。你到了當地發現某個風俗和你的習慣不太一樣,心說這裡有什麼原因嗎?找個當地人問問吧。一問不要緊,把當地人問愣了。他們說,難道這不是天經地義非常正常的嗎?難道這還有什麼道理可言嗎?
只
有跳出自己的文化,回過頭來看看,才發現原來這不是天經地義的。文化是一種路徑依賴。一旦形成文化之後,文化中人往往只是隨大流,並不理解其中的原因。真要解答這個問題,需要找到歷史上從什麼時候開始喝冰水,考察當時的環境是不是有利於喝冰水。而這需要歷史學家來解答。普通人根本不會考慮這種問題。
上一次做project關於坐月子,一本正經的告訴美國同學,月經和坐月子的時候,不要喝冰水。她問我,為什麼不喝冰水呢。我竟然一時語塞。
首先,我覺得美國基本就沒有一年四季,在室內的話。現在美國室內全是有自己的空氣循環系統,根本不能開窗。空氣溫度全是控制著,所有一年四季喝涼水完全沒問題。,絕對不會因為覺得冷。
第二,確實美國這邊的水質,是可以直接喝tap water,既然這樣,誰還會去燒水呢。燒水,殺死的是微生物。美國自來水裡的微生物已經沒什麼問題,基本完全可以直接喝。我想說的是,美國這邊自來水裡的重金屬還是挺值的擔心的。因為有很多超過100年的老房子,自來水管道里的重金屬容易出問題。還有就是以前美國開礦,污染了地下水。但是,這都不可以通過把水煮開解決的。水煮開,只能增加重金屬濃度。公司飲水機只有熱水和冰水,沒有常溫。其中熱水是用來泡茶的。同事第一次見到我接了冰水+熱水混合成溫水喝,都呆了……(法國)
討論結果是他們覺得溫水沒有味道,喝不下去。同理的還有gas water,蘇打水perrier等等,都很流行,就是為了加入味道。
是。
我本人曾經也愛,尤其是喝威士忌,需要刷掉口裡的味道。但是後來關節疼,冬天就不喝了。。老美他們骨骼輕奇,血液循環會比我們好很多。我前兩天和一個老先生我們杵在門外抽雪茄的時候,零下六七度站了幾小時,他就polo和fleece pull over,我穿的厚的羊毛短夾克和毛衣,我覺得很冷。腳上有羊毛的襪子,重磅羊毛西褲,還是很冷。。。他似乎毫無壓力,我們高興的時候fist,感受得到他拳頭的熱量的。因為冰水好喝!去美國之前和剛去美國的時候都被叮囑小心腸胃受不了,但是喝習慣了就沒辦法了!而且美國吃的東西很膩,喝冰水就會特別爽。
另外我是感覺在美國整體環境比國內更好些,比如污染比如食品質量,甚至屋內暖氣都是一年四季開20度(夏天就不工作了,一降溫暖氣就會自動工作),每天吃各種肉,所以感覺就不太虛了。我老婆在國內的時候總是病怏怏的,來了美國之後也天天冰水冰激凌,好像也啥事都沒有,至於為啥我也挺好奇的,但是反正喝冰水不會導致啥不良反應就是了。我剛開始每次去美國的時候都喜歡自己燒開水喝,後來發現每次過去要不了幾天嘴上就起泡,改喝冰水,好了。
估計是和飲食習慣有關,大量吃牛肉(特別是BBQ),把黑咖啡當水喝,不喝點冰水扛不住。I once heard a saying from my mom that I should drink hot tea/water when I am hot to balance my inside with the outside, and thus feel more comfortable.
我曾聽我媽媽說過:當我感覺很熱的時候,我應該喝熱茶/熱水,以便平衡身體內部和外部需求,從而感覺更舒服。
I was born and raised in the US, in what"s called the "Deep South", in the state or Georgia. This part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also called "Sports Country", because we played sports all year round.
我出生成長於美國南部的一個名叫「深南"區域的喬治亞州。因為這個地方,美國也被譽為」體育之國「,因為我們一年到頭都在運動。
Since I was 6-years old, I played Basketball in the Fall, Baseball in the Spring, and Football in the Summer, and these are just the major sports. We also played many water sports in the summertime, frequently spending all day at the community pool, lake, or beach.
自從我6歲起,秋天我打籃球,春天打棒球,夏天踢足球,這些只是我們主要的運動項目。 夏日時光,我們還會玩很多水上運動,常常在公共游泳池,湖泊和海灘玩上一整天呢。
Have you heard of Gatorade?
大家有聽到過」 佳得樂 「?
The Florida Gators are a college football team in the Deep South. American Football has a long tradition in the US, and part of that tradition is practice, and part of practicing daily in the hot summer sun is to drink lots of cold fluids. Most American kids grew up playing sports and drinking ice cold Gatorade, in large quantities, daily, throughout the day, and with even during meals.
佛羅里達短吻鱷是深南的一支大學足球隊。 美式足球在美國有著悠久的傳統,傳統之一就是eku練習,在炎熱的夏日裡每天練習時就會喝大量的冷飲。大多數的美國孩子從小愛運動,愛喝冰的」佳得樂「,大口大口地喝,每日喝,整天喝,甚至就餐時也喝。。
Gatorade was formulated in 1965 by a team of scientists at 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 College of Medicine, following a request from Florida Gators football head coach Ray Graves. Gatorade was created to help athletes by acting as a replacement for body fluids lost during physical exertion.
"佳得樂"是根據佛羅里達短吻鱷橄欖球隊主教練 Ray Graves提出需求後,在1965年,由佛羅里達大學醫學院的一支科學家團隊研製出來的。」佳得樂「是幫助運動員在大量體力消耗時及時補充身體水分流失的一種替代品。
It is now part of American culture, and I also prefer to put ice in everything I drink (coffee, tea, soda, water, etc.), even during the wintertime.
它現在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我也更喜歡在我的各種飲料里加冰(咖啡,茶,蘇打水,純水等),甚至是冬日裡。
Another interesting thing about the South is we like to drink "Sweet Tea", that"s sweet ice tea, but I later discovered that this was popular only in the South. When I was living in New York, Boston, and Toronto (Canada) and tried to order "Sweet Tea", the waitresses were always confused.
美國南部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我們喜歡喝」甜茶「, 那是種甜冰茶,但是後來我發現這種飲品只在南部流行。當我住在紐約,波士頓,加拿大多倫多時,每當開口點」甜茶「,總令服務員一頭霧水。
"We have ice tea"
」我們有冰茶「
I would then ask, "Do you have pre-sweetened ice tea?"
然後我問,「你們有預先加了甜味劑的冰茶嗎?」
"No, we have regular tea, but we have sugar that you can add"
「沒有,我們有普通的茶,但是我們有糖,如果你想加點甜味的話」
因為冰水刺激,同時又麻痹感受。這是有很多種好處的,特別對於商家而言。
冰水能夠足夠快地降低口腔敏感度,比如辣、咸、甜等,一口冰水迅速麻痹,降低味道的刺激性,讓人感覺就「清爽」了。熱水做不到。降低口腔敏感度的同時還抑制氣味,讓人不易察覺食物中甚至口腔中不好的味道。很多人喝熱水覺得噁心就是因為喝冰水時無法察覺的口腔異味甚至食物異味被發散出來了。
冰水還降低食道的敏感度,抑制胃蠕動,使人吃更多食物也不覺得撐,更久地保持飢餓感。然後它還刺激產生反射性興奮。在口腔內降低呼吸道食道溫度產生應激反應,擴張呼吸道口,讓人感覺呼吸通暢。在體腔內降低核心溫度讓人體調節機製做出反應提高心率、呼吸頻率、血壓,讓人產生振奮感。
總之就是讓人爽的東西,當然人喜歡。和大麻什麼的,除了成癮性並無本質不同。
至於對身體好不好…作為中國人,我體弱多病,但從小到大都不愛喝溫水。冬天也喝涼水,涼水喝著舒服,溫水很噁心,從來沒有因為喝涼水導致不適。對於冷水導致胃痛和痛經,我覺得體質的影響是非常次要的。人體的調節能力和適應能力其實很強大。在中國特定的文化環境下,喝冰水這種和大部分人不一樣的行為所導致的心理的改變,從而影響身體的機能導致相應癥狀,這方面的影響不容忽視,尤其是胃腸的功能受情緒和心理活動的影響還是挺大的。心情低落的時候食慾變差胃腸活動也會減緩,有的人緊張時會想嘔吐,還有比較常見的腸易激綜合征,都是受情緒影響。至於經期的女性,由於在其理念里經期和涼水是不對的,在喝下涼水之後,這種觀念帶來的心理壓力是不是會加重疼痛和不舒服的感覺呢?
當然了,那種本身胃就不好或者月經期間狂飲冰水所導致的癥狀,不在這個範疇內。來美國後喝冰水毫無壓力。個人認為一是室內暖氣供給通常較足甚至過高,喝冰水純粹降溫。二是美國的菜口味通常很重,口感也很膩,喝點冰水緩解這種感覺。三是自來水通常是有一股讓人不爽的味道。加冰塊可以掩蓋這種味道。
---------------------------/-----------------------
Quora上也有美國人問了這樣的問題,美國人的回答主要就是:自來水味道重,加冰好點;等不及熱水冷下來;吃辣的食物需要冰水refreshing……
中國人表示同樣是一直喝冰水= =
理由就是熱水不好喝啊= =
喝燒開了的水是為了防病防菌。
水質量過關的地方,就不用喝開水。
而喜歡和熱水是」不得不喝開水「的一個習慣遺留行為。以前在航空公司上班時,第一件事就是提醒老外機組人員,中國人要喝熱水,不喝冷水,哈哈
老外他們如果喝熱水,一定就要加配料,比如茶,巧克力等,不會齋喝開水的
我出門都會帶個熱水瓶,一開始朋友都覺得好奇怪的,現在也習慣了,而且也跟著我喝熱水,因為我說「熱水醫百病」,肚子疼喝熱水,感冒喝熱水,發燒喝熱水,哈哈哈
美國人對冰塊的瘋狂痴迷舉世聞名,就連文化相近的歐洲人也無法理解。沒有什麼比走進一家餐廳剛坐下,就被奉上一塑料杯的冰水更地道的美式體驗了。加冰,在美國是一種嵌入了人民骨子裡的生活方式。
如果說美式飲食是一件毛衣的話,冰塊便是它的一針一線,滲透在每一個日常縫隙中。在美國,最經典的廉價套餐便是一個漢堡包,一包薯條,一杯巨型的加冰可樂。 在酒吧里,一杯沒有加冰加到杯口的雞尾酒,是要造人唾罵,可以叫酒保重做的劣質品。在派對上,一個沒有放著冰塊桶的酒水吧台,是主人不夠格的表現。冰塊,在美國人的飲食地圖中,和正餐有著一樣的地位。就連出外野餐,我也能看到家家戶戶都提著一個迷你冰箱,保證裡面的可樂瓶時刻冰爽。
昨天我在超市買菜,排在我前面買單的是一個坐在輪椅上的殘疾老太太。她看上去至少有八九十歲了,身材肥胖,虛弱不堪。只見老太太轉過頭來,一臉誠懇地問我,「小姑娘,能幫我到冰櫃里拿一袋冰塊嗎?最大的那一袋,謝謝。」我提著那一袋一美元的工業碎冰,遞給輪椅上的她。她抱著那一袋冰到胸口,像端著一袋寶貝,說好險沒忘了。我可以想像,若是我的爸媽當時在場,他們一定會皺著眉頭念叨,「冰水傷身啊。」
不久前,我爸媽來美國參加我的畢業典禮,典禮後和我室友一家聚餐。為了慶祝,我給每一個人都點了一杯雞尾酒。直到服務員端著一盤冰塊滿到溢出的酒杯時,我才大呼不妙。我爸爸,一個只喝熱水,連涼開水都少碰的人,摸到冰涼的酒杯時嚇了一跳。他驚呼道,「這麼凍怎麼喝啊!」桌對邊的艾米麗早就了解我對加冰文化的排斥,讓服務員把這杯酒里的冰塊倒掉。服務員很奇怪地看了我們一眼,一副不情願的樣子。我連忙道歉,辯解說這是文化原因。
-超市、加油站里隨處可見的冰塊販賣機-
-廣告畫報里的冰塊崇拜-
飯後,艾米麗的家人和我說,他們從來沒有想到冰塊是個美國獨有的現象,難道全世界的人不都該愛喝冰涼的飲料嗎?我搖搖頭,嘗試耐心地解釋道冰水傷胃,溫水暖胃的傳統理念,以及中醫里的「涼」與「熱」。這來自馬賽諸塞州農場的一家聽得似懂非懂,眼神里滿是質疑。在他們看來,這些概念不僅虛無縹緲,玄乎神秘,還帶著一種東方迷信的反科學主義。就連艾米麗,這次也沒有站在我的一邊。一談到加冰可樂,她便成了不折不扣的美式甜心,用麥當勞廣告里的語氣說,「我就喜歡。」
不可否認的是,加冰的碳酸飲料,在一個方便省時為主流信仰,人均午餐時間只有十分鐘的美國里,是符合其文化特色的。其次,美國人即使在冰雪交加的冬天裡也要喝加冰的可樂,和在夏天窩在強冷空調的室內一樣,有一種「反自然」,戰勝自然的快感。我想,冰塊給美國人最大的快感除了降溫以外,就是它的「麻痹」特色。加冰飲料和美國民眾家裡塞滿了的速凍晚餐一樣,麻痹了一種對美味的慾望,麻痹了一種對品味的天性。它的目的是給予最基本的滿足,成為人們繼續工作的能量儲。
更讓人深思的是,據調查說,美國人對冰塊的痴迷是其過度肥胖的間接原因。加冰飲料麻痹的不只是燥熱的心情,還有身體的腸胃, 過度冰涼的刺激使我們的腸胃失去對食量的控制,導致了暴飲暴食。讀完這篇報道後,我只感到寒心。一個法國教授和我討論說,「冰水現象讓我不免聯想到我在拉斯維加斯看到的一類人:他們用所剩無幾的退休金日夜不休地賭博,一邊坐在輪椅上,一邊徹夜吸煙。」這個聯想不免有誇張的嫌疑,但在當今美國的「麻痹」文化下,也不失道理。
然而這樣對「麻痹」的偏好,也不是美國獨有的現象。我曾讀到過一篇剖析為何在當下中國,麻辣火鍋成為全國熱門生意的文章。這篇文章的核心在於,麻辣火鍋近幾年起成了大江南北的爆紅現象,成了年輕人聚餐的主要選擇,而這麻辣滋味後的「麻」反映的正是一代人的浮躁心理。在以工作為中心,時間和閑情成了奢侈的情況下,我們不再有耐心等待要慢煮慢食的傳統料理,繼而選擇快、辣、爽的火鍋。麻辣的調料,和清一色的紅油底,不僅可以遮蓋住食材本身的不新鮮,還可能「麻痹」一場本來會尷尬冷場的飯局。麻辣火鍋本身沒有問題,它之所以為不吃麻辣的省份里都能迅速躥紅,說明了一代人的後天選擇和心理狀態。這樣對麻辣的偏好,體現的是餐桌上的急功近利。即使作為一個愛吃麻辣火鍋的人,我也必須承認,我不會來這裡和朋友談心。在麻辣的蒸汽前,我們大多隻顧著喝水擦汗,不可能在茶壺小菜下舒展對話。
美國的冰塊飲料,和中國的麻辣火鍋,都是一代人在餐桌上的焦躁嗎?這個命題或許過於宏大,但在這兩個都同樣以「進步」為傲的國家居住後,我難免做出了這個平行的聯想。兩個飲食風潮看似有天壤之別:一個喜冷,一個喜熱,但它們折射的是同一個「麻痹」的事實,同一個實用主義的主流。
我想,而不管是美國人的愛好加冰,還是中國當下對麻辣食品的推崇,這些飲食風潮無關對錯,只是一代人的集體習慣罷了。而我,不管走到美國那個偏僻的鄉下角落,無論服務員用怎樣驚恐的眼神回復我,都還是會要求「不要加冰」的。
延展閱讀:「American Exceptionalism on Ice,」 By Heidi Julavits, The New Yorker, July 8, 2016
- 德克薩斯州,地上的迷你冰箱-
嘻嘻,我是中國人,我也愛喝冰水,無論嚴寒酷暑都是冰水,對於室友在冬天由於氣溫太低刷牙加熱水的行為感到奇怪,再冷的水刷牙我都覺得沒關係。
再者,大姨媽來了為啥不能喝冰水,從小到大,一來大姨媽就喜歡來一罐冰冰的冷飲,從不忌諱。一直沿襲到現在,導致室友各種罵我不要命神經病。
我只是覺得喝冰水真的好爽啊!推薦閱讀:
※人在水裡真的可以睜開眼睛嗎?
※中國水務集團王文柯的「水價至少要提高十倍才行」觀點,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各有哪些?
※喝「熱得快」燒的開水對身體有害嗎?
※如何把水拍(P)出質感?
※寫字桌上莫名出現一灘無色無味的水?